变电所交接班记录
变电所交接班工作制度(3篇)

变电所交接班工作制度是指在变电所班组员之间进行交接班工作时遵循的规定和流程。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变电所交接班工作制度的示例:1. 交接班时间:每班交接班时间为30分钟,交接班时间是早班和晚班之间的过渡时间。
2. 交接班地点:交接班地点设在变电所的控制室或指定位置。
3. 交接班人员:早班负责人和晚班负责人进行交接班工作,其他班组员按需参与。
4. 交接班内容:- 早班负责人向晚班负责人提供上一班次的工作情况报告,包括当班运行情况、设备异常情况、维护工作情况等。
- 晚班负责人向早班负责人了解上一班次的运行情况,包括当班的运行问题、设备异常情况、维护工作需要等。
- 交接班期间,负责人可以提问和讨论上一班次的工作情况,必要时可以查看相关记录和报告。
5. 交接班记录:交接班期间,负责人应记录交接班情况,包括问题、建议、重要事项等。
记录应详细、准确,并作为班组工作的参考和记录。
6. 交接班确认:交接班结束后,早班负责人和晚班负责人应共同确认交接班的内容和记录,并签字确认。
7. 特殊情况处理:如果上一班次的工作存在重大问题或未完成的任务,负责人应即时向下一班次负责人通报,并在交接班记录中做出相关备注。
8. 值班手册:变电所应建立详细的值班手册,包含各种突发情况处理流程和工作要求,负责人在交接班期间应使用该手册进行参考和查阅。
上述仅是一个示例,实际的变电所交接班工作制度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变电所交接班工作制度(2)是指变电所工作人员在班次交接时,按照一定的规定和流程完成工作交接的程序。
以下是一般的变电所交接班工作制度:1. 时间安排:交接班一般在早中晚各一次,具体时间根据班次来确定。
2. 交接人员:交接人员通常为上班班次的人员和下班班次的人员。
3. 基本内容:交接班时,上班的人员应向下班的人员交接工作情况,包括变电设备运行状况、巡检记录、报警记录、维修记录、工作备忘录、异常情况汇报等。
4. 工作流程:交接班工作应按照固定的流程进行,包括以下几个环节:a. 上班班次人员了解上一班次的工作情况,检查相关记录资料;b. 上班班次人员与下班班次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下一班次需要关注的事项;c. 下班班次人员向上班班次人员介绍变电站的运行情况,重点说明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d. 下班班次人员完成交接班工作后,上班班次人员再次核对设备运行状况等。
变电所交接班工作制度模版(四篇)

变电所交接班工作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变电所交接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变电所交接班工作是指上班员工与下班员工之间的工作交接和信息沟通,包括设备运行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待处理事项等。
第三条变电所交接班工作是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要求员工严格遵守规定,做到交接班有序、准确、及时。
第四条变电所交接班工作由变电所值班员工负责,值班员工应具备一定的电力知识和技能,并按照本工作制度执行。
第二章交接班程序第五条上班员工应在交接班时间前10分钟准时到岗,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向下班员工简要介绍当日的工作情况。
第六条上班员工应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特别注意设备的异常情况或故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第七条上班员工应将当班期间出现的重要事件或问题及时记录,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异常、事故发生、工作任务未完成等。
第八条上班员工应与下班员工进行详细的交接班工作,包括变电设备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待处理事项等。
第九条交接班期间,上班员工应向下班员工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确保交接班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条下班员工应仔细听取上班员工的交接班内容,并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一条下班员工应将交接班内容进行书面记录,包括设备运行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待处理事项等。
第三章交接班内容第十二条交接班内容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一)设备运行情况:记录设备的运行参数、报警情况、设备运行状态等。
(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记录当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巡检、检修、维护等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待处理事项:记录当日发现的设备故障、工作任务未完成、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他需要处理的事项。
第十三条交接班内容的记录应详尽、准确,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
第十四条交接班记录应保存至少三个月,并定期进行归档,以备随时查询和复查。
变电站交接班制度(3篇)

变电站交接班制度1运行人员必须按照规定轮流值班,如果有特殊情况须经站长批准方可变更,交接班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交班人员要为接班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2接班人员要提前到岗,做好接班准备,因故未到和迟到时,交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不得离岗3交班人员如发现接班人员精神不正常<如酗酒.重病.心情极端不好等>,不能胜任值工作时应拒交班,并将情况报告站长或上级领导4交接班内容:<1>有关的系统情况或负荷情况<2>设备运行方式,设备变更和异常情况及处理经过<3>新发现的设备缺陷及缺陷的发展变化情况<4>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仪表,通讯设备的运行情况<5>设备检修.试验.安装等作业情况及许可的工作票使用中的接地数量.编号.位置等<6>上级的指示命令及颁发的文件,钥匙,工具,材料,备品,备件使用和变动说明<7>当值已完成的工作及有关措施<8>辅助设施和环境卫生情况变电站交接班制度(2)是指在变电站(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施)进行交接班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流程。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变电站交接班制度的内容:1. 交班人员应提前通知接班人员,并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交接班。
2. 交接班人员应准时到达变电站并进行相应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3. 交接班人员应向接班人员详细介绍变电站的运行状况、设备状态和重要事项,包括但不限于配电负荷、设备故障情况、操作指导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4. 交接班人员应提供最新的变电站运行记录、故障记录和维修工作记录等相关文档。
5. 接班人员应仔细聆听交接班人员的介绍,并提出问题和疑虑。
6. 接班人员应对变电站进行巡视,检查设备和用电状态,并记录相关信息。
7. 交接班人员和接班人员应共同核实变电站的设备和工作状态。
8. 交接班人员和接班人员应共同签署交班记录,并保留备份。
9. 交接班人员和接班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工作的连续性。
变电所交接班工作制度

变电所交接班工作制度一、接班人员在班前、班中时间严禁饮酒,经过充分休息后提前到岗,更换当班工作岗,并准时进行交、接班工作。
二、交、接班的开始时间原则上不能提前,如正在处理故障或倒闸作业,开始时间可以推后。
若接班人员因故未到,交班人员应监守岗位,并报告上级领导做出安排,个别因特殊情况而迟到接班人员,同样应履行接班手续,交班人员已走时,应由先接班人员向迟到者介绍。
三、交、接班时,应尽量避免倒闸操作和许可工作。
正在倒闸作业时,严禁进行交、接班工作,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生事故或异常情况时,原则上有交班人员处理,接班人员协助。
当处理工作告一段落时,可再进行交、接班。
四、交、接班前,值班长应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本职工作小结,并将交、接班事项填写在值班工作日记中,交、接班应交清下列内容:1、设备运行方式,设备变更和异常情况处理及处理经过;2、设备的检修,扩建和改造等工作进展情况及处理。
五、接班人员应认真听取交班人员的介绍,并会同交班人员到现场坚持以下工作:1、核对模拟图板是否与设备的实际位置相符,对上值操作的设备要进行现场检查;2、检查继电保护的运行和变电情况,对信号及自动装置按规定进行试验;3、了解设备的检修工作情况,检查设备上的临时安全措施是否完整;4、了解设备的检修工作情况,检查设备上的临时安全措施是否完整;5、直流系统运行方式及蓄电池充放电的情况;6、审查各种记录、图表、技术资料以及工具、仪表、备品、备件;7、检查设备及环境卫生。
六、交、接班工作必须做到交、接两清,双方一致,认为交、接清楚无问题后在记录上签名,交、接班工作既告完成。
七、接班后值班长应立即组织全体人员开好碰头会,根据系统设备运行、检修及天气变化等情况,提出本值运行中应注意的事项和事故预想。
八、交接班作业标准1、定项目:要做到规定交班项目不遗漏。
2、定顺序:要做到交待顺序不颠倒,用语简练明了。
3、定路线:要做到交待路线不乱走,巡回一圈再回头。
变电所交接班、运行及巡回检查记录

交 接 班 事 宜
设备运行 设备卫生 工具设施 室内卫生
变压器运行情况
其 电压 电流 功率因数 柜号
低压柜运行情况 低压显示数据 电压 电流 功率因数
交 接 班 事 宜
设备运行 设备卫生 工具设施 室内卫生
变压器运行情况
其 它 情 况 交班人 接班人
班次:夜班 时间 柜号
高压柜运行情况 高压显示数据 电压 电流 功率因数 柜号
低压柜运行情况 低压显示数据 电压 电流 功率因数
变电所交接班、 变电所交接班、运行及巡回检查记录
班次:早班 时间 柜号 高压柜运行情况 高压显示数据 电压 电流 功率因数 柜号 年 月 低压柜运行情况 低压显示数据 电压 电流 功率因数 日 交 接 班 事 宜
设备运行 设备卫生 工具设施 室内卫生
变压器运行情况
其 它 情 况 交班人 接班人
班次:中班 时间 柜号
井下中央变电所交接班制度(5篇)

井下中央变电所交接班制度一、值班人员坚持八小时工作制,保证现场交接班。
值班人员应在接班前十五分钟到达现场,做好交接班前的检查,查阅相关记录薄,工作日记(停送电牌)各种警示牌,交接班做到“完全彻底”,接班做到“心中有数”。
二、在交接班前接班人员未能按时交接,交班岗位人员应将此事汇报有关领导处理,并坚守岗位,值班人员未办理手续不能擅自离开岗位。
三、交接人员在交接班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七交”、“七不接”制度。
l、交清当班运行情况,交不清不接。
2、交清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及处理情况,交不清不接。
3、交清应处理而未处理问题原因,交不清不接。
4、交清工具、材料和配件的使用情况,数量不符不接。
5、交设备清洁卫生,不清洁不接。
6、各种记录填写情况,填写不完整或实际不符不接。
7、交接不交给无操作合格证或喝酒者,非当班操作者交代情况,接班者不接。
四、准备交接班前应将各种记录填写清楚,将工具物品等整理排放整齐。
双方交接班无问题,双方值班人签字后方可交接班完成。
井下中央变电所交接班制度(2)是指在井下中央变电所工作的员工进行交接班时遵循的一套规定和流程。
井下中央变电所交接班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交接班时间:规定每天的交接班时间,通常是在班次交替的时候进行。
2. 交接班地点:规定交接班地点,在井下中央变电所内指定一个固定的地方进行交接班。
3. 交接班人员:规定参与交接班的人员,一般是上一个班次的工作人员和接班的工作人员。
4. 交接内容:规定交接班时需要传递的信息和工作内容,包括设备状态、操作记录、异常情况等。
5. 交接班记录:规定进行交接班时需要填写的记录表格,包括时间、人员、交接内容等。
6. 交接班安全注意事项:规定在交接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包括操作规范、装备检查等。
7. 特殊情况处理:规定如何处理交接班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如设备故障、紧急情况等。
井下中央变电所交接班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工作连续性和安全性,避免信息传递不畅或造成操作失误,以保证井下中央变电所工作的高效运行。
变电所交接班工作制度模版

变电所交接班工作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变电所交接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变电所交接班工作是指上班员工与下班员工之间的工作交接和信息沟通,包括设备运行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待处理事项等。
第三条变电所交接班工作是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要求员工严格遵守规定,做到交接班有序、准确、及时。
第四条变电所交接班工作由变电所值班员工负责,值班员工应具备一定的电力知识和技能,并按照本工作制度执行。
第二章交接班程序第五条上班员工应在交接班时间前10分钟准时到岗,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向下班员工简要介绍当日的工作情况。
第六条上班员工应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特别注意设备的异常情况或故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第七条上班员工应将当班期间出现的重要事件或问题及时记录,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异常、事故发生、工作任务未完成等。
第八条上班员工应与下班员工进行详细的交接班工作,包括变电设备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待处理事项等。
第九条交接班期间,上班员工应向下班员工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确保交接班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条下班员工应仔细听取上班员工的交接班内容,并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一条下班员工应将交接班内容进行书面记录,包括设备运行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待处理事项等。
第三章交接班内容第十二条交接班内容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一)设备运行情况:记录设备的运行参数、报警情况、设备运行状态等。
(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记录当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巡检、检修、维护等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待处理事项:记录当日发现的设备故障、工作任务未完成、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他需要处理的事项。
第十三条交接班内容的记录应详尽、准确,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
第十四条交接班记录应保存至少三个月,并定期进行归档,以备随时查询和复查。
井下变电所综合记录本

实验人
其他
维修记录人(签字): 定检记录
消防锹
定检记录人(签字):
停电工作票记录
消防钩
施工时间所停设 备名称编号 施工内容故障处理
影响 范围
负责人
变电所综合记录本
干部上岗查岗记录
时间
姓名 职务 检查内容及发现问题 指导意见 处理结果
时间
姓名
要害场所来宾登记
人数
工作单位
来所原因 指导意见
事故发生时间
事故记录
内容及原因
时间
年月日 巡回检查记录
设备部位
运行状况
8:00-10:00 10:00-12:00 12:00-14:00 14:00-16:00 16:00-18:00 18:00-20:00 20:00-22:00 22:00-0:00 0:00-2:00 2:00-4:00 4:00-6:00 6:00-8:00
变电所综合记录
班次
交接班记录 交班人 接班人 所内温度
交班内容
年月日 设备维修记录
名称
绝缘手 绝缘靴 套
数量
合格不(合√格) (×)
名称 数量 合格不(合√格) (×)
沙箱
沙袋
时间
设备编号
绝缘用具记录 绝缘台 高压验电笔 接地线组
消防器材记录 消防桶 消防(镐)斧 灭火器
检漏实验记录 动作试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