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知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二
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知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二

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知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二三.文学成就●诗词1.先秦:《诗经》——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
2.汉赋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特点: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是一种带韵散文3.唐诗原因:①统一、强盛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④科举制的确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成就:①盛唐——诗歌豪迈奔放、刚健清新,成就最大,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②中唐——诗歌沉郁凝重,代表人物有杜甫(诗圣)、白居易4.宋词(长短句)原因: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②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游5.元曲社会背景:①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
②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世俗文学背景:工商业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适合市民阶层口味的娱乐活动活跃。
1.宋代话本:话本是说书人所用的底本,塑造小市民角色,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明清小说:社会背景: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②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③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④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⑤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成就:①明朝的“三言”、“二拍”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对象写入文学作品②揭露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力作有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③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1.源头:傩戏2.发展:宋代南戏。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四大发明1.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1)造纸术1)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2)至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植物纤维纸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
(2)印刷术隋唐时期中国即盛行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868年)是唐代雕版印品中的精美之作。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
到北宋年间,雕版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极大推进了中国的文化事业发展。
后来传播到东亚、西亚、欧洲等地,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伟大的贡献。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发生,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更为广泛,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火药传至欧洲后,经欧洲人的进一步改进,使得冷兵器时代首先在欧洲结束了。
(4)指南针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磁性指南的特征,发明了司南。
汉代就制作出了实际可用的司南(P37图),至北宋时即制作了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并在南宋时期制作了更为方便和精确的罗盘针,大量使用于当时的海上商船。
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
2.对欧洲的影响(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书的成本降低);(2)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3)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4)印刷术经济、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从此,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奠定了在近代世界史的中心地位。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四)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四)【南北朝诗歌】名词解释:永明文学一. 永明文学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
二.“永明文学”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
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
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
三.“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
一.由于他“才秀人微”,更能认识到门阀制度的黑暗和不公,对高门世族压抑人才愤慨不平,所以他的许多诗作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抨击。
如《拟行路难》其四。
二.边塞题材之作,描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的决心,如《代出自蓟北门行》。
三.描写妇女题材的诗,如写相思的《拟行路难》其三。
总之,鲍照诗歌内容丰富,能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与抨击。
简述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
内容:一.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
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
三.反映战争及其到来的苦难。
四.反映爱情婚姻。
艺术: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简述南朝民歌艺术特点。
一.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二.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三.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简述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一.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
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
谢灵运的山水是最突出的代表。
二.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宋代文学二)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宋代文学二)【苏轼】苏轼人格创作上的特点:贬谪黄州,是苏轼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写了大量的政论、史论和有为而作的诗歌,充满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和社会历史;后期旷达情怀,那种经历磨难而始终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创造性逍遥、随缘自适的创作个性,是在贬滴黄州这后者真正树立起来的;苏轼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又兼纳了道家和佛家的学说,显著特点是“杂”,他所倡导的蜀学就是融合佛、道、儒三家的杂学,又大致以“外儒内佛”的形式把两者统一起来。
1、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1)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
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2)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
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
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
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
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3)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
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
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
2、苏轼散文的艺术特色(1)“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
如《前赤壁赋》(3)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3、苏轼诗歌的内容(1)社会政事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昆曲二、知识梳理
分类:按作画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按表现技法:工笔与写意
山水画:
(1)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
①内容上: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技法上: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
③创作风格: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理学的兴起使人们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画家从追求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山水画成为画寄托思绪情怀的方式。
)
文人画:
(1)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
(3)代表:王维、苏轼
4.中国古代的戏曲成就(昆曲和京剧)
昆曲的发展历程
元朝末年顾坚改进南曲曲调,形成昆山腔
明朝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等一批艺术家对昆腔进行了成功的改革和创新
隆庆末年梁辰鱼首次运用革新的昆腔创作了传奇《浣纱记》,将昆腔推上戏曲舞台
万历末年昆腔传入北京后,赢得官腔的称号
明末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
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戏曲舞台上出现花雅之争
清朝中叶起昆曲逐渐衰弱
明代逐渐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三庆班进京,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进京,合称为四大徽班
道光二十年(1840)京剧正式形成。
高二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高二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高二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下面历史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希望大家在空余时间进行复习练习和学习,供参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1)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
(风骚并称)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
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张衡等。
4、唐诗: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科举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代表人物有李、杜、白等。
5、宋词:有柳永、李清照等为代表的婉约派,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6、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
7、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出现了四大名着以及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四、京剧的产生与发展: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后来徽剧与汉调融合,形成京剧。
以上就是高二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及文化艺术

意义
①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 用 ②为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③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 技术保证
用火 药 的 发 明 和 使
①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 条件 ②对木炭、硫磺和硝石三种物质的性质认识,为火药的
发明准备了条件
①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发明 ②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
案势美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主要 ②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字体结构平
字体 衡对称,整齐安定
③楷书也称真书,形成于汉末,字体方正,规矩严
整
著名 书法 家
①秦④代行:书李盛斯行是于著晋名代的,篆兼书有家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 ②东整晋清:晰王,羲又之飞尤洒擅活草泼书、行书,被后代尊为“书圣” ③唐⑤代草:书把楷书书法:的欧写阳意询性、发颜挥真到卿极、致柳,公变权化怀丰素富、,张奔 旭 放跃动
狂草:怀素、张旭 ④宋代:北宋四大行书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
13C
向东:朝鲜、 日本
向西:波斯、
对世界影响
促进人类文明 发展和社会进 步
为展, 沉重打击了封 建骑士阶层
为欧洲宗教改 革和文艺复兴 准备条件
知识整理
原因:秦汉时期竹木简和纺织品作为书写材料,影响文化传
播 ①先秦:甲骨、青铜
②秦汉:竹木简、纺织品。竹木简沉重,不便流传与收
专题十九 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和文化艺术
专题体系
中国古代科技
古
代
中
国
的
科
学
中国古典文学
技
术
与
文
化
中国古代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高考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考向瞭望1.指南针、火药对欧洲资产阶级兴起及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2.印刷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3.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科技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
4.结合古代书法、绘画、京剧艺术等的发展,认识当今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5.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成就、特点与政治经济等的联系。
6.结合现代中国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史实,认识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7.现代中国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对今天精神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
◆科技成就要求学生掌握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在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等领域的主要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此考点清单和归纳整合参见《高考2013》197页相关部分。
拓展提升一: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古代科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对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
而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
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拓展提升二:古代科技成就对当代中国科教兴国的启示?(1)国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经济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2)全面行使国家的职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重视科技、尊重人才,重奖科学家。
从2000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每年都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知识――古代中国的科学
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二
三.文学成就
●诗词
1.先秦:
《诗经》——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
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
2.汉赋
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特点: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是一种带韵散文
3.唐诗
原因:①统一、强盛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④科举制的确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
成就:①盛唐——诗歌豪迈奔放、刚健清新,成就最大,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
②中唐——诗歌沉郁凝重,代表人物有杜甫(诗圣)、白居易
4.宋词(长短句)
原因:
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②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
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
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游
5.元曲
社会背景:①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
②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
●世俗文学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背景:工商业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适合市民阶层口味的娱乐活动活跃。
1.宋代话本:
话本是说书人所用的底本,塑造小市民角色,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明清小说:
社会背景:
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③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④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
⑤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成就:
①明朝的“三言”、“二拍”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对象写入文学作品
②揭露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力作有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③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四.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源头:傩戏
2.发展:宋代南戏。
民间创作、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3.成熟:元杂剧。
表演形式多样,故事情节完整。
(代表人物有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马志远、白朴)
4.繁荣:清代京剧。
博采众长,融入秦腔、昆曲。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演出)
【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
分析某一时期文化繁荣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经济因素:当时的经济是否发展、繁荣
政治因素:①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②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③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④各民族间和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
【(补充)1儒家思想的发展变迁】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
1.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①春秋时期产生,创始人为孔子,提倡“仁”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
②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③西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倡导“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儒家思想至此成熟,成为历代封建统治的政治思想。
④宋元时期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
⑤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其正统地位动摇。
⑥“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毁灭性打击。
⑦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有所提升,成为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补充)2孔子在春秋时期提倡“仁”的学说,为什么并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
春秋时期礼乐崩坏,诸侯纷争,社会秩序相当混乱,人民渴望安定与统一;儒家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比较符合人们的要求。
但战乱兼并的状况下,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所以对于支撑兼并战争的思想,如法家思想比较关注,因此儒家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补充)3儒家思想被尊崇的原因】
①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在于其理论宣扬天人感应,道德规范,提出大一统,迎合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广大民众所追求与信仰。
③儒家思想有不竭的生命力还在于它能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先进部分,也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故为统治阶级所尊崇。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