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分为教学提纲
8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意义及构成要素

教育城域网层次 教室层次
Internet层次 校园网层次
1. 信息化教学软件环境
教学系 统平台
安全保 障体系
NO. 1 NO. 2
NO. 4 NO. 3
管理 环境
教学工 具系统
1. 信息化教学软件环境
➢信息化教学系统平台 ➢对教学系统平台要求
先进
教学管 理系统
教师备 课系统
可靠 简单
教学评 价系统
1. 信息化教学环境构成要素分析
软件环境
教学资源
硬件环境 人文环境
教学队伍
1. 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 ➢ 建设任务的变迁
➢ 建设域的划分
1. 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 重点建设任务的变迁
▪ 校园网
▪ 实现智慧教育
▪ 多媒体教室 ▪ 电子阅览室 ▪ 语音室
▪ 移动校园网 ▪ 智慧校园 ▪ 泛在学习空间
1. 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 建设域的划分
1. 信息化教师队伍
➢第一重要资源 ➢面临巨大挑战 ➢教师培养目标需要重新定位——更加丰富 ➢教师专业发展理念需要深度变革——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观、学校观、
学生观、教学观和发展观
➢教师角色需要系统转变 ➢教师信息素养需要加快发展
1. 基本内容
定 义
信息化
教学环境
1.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定义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创建的教学环
境,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包含在信息技术条 件下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所有条 件和因素。
1.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意义
➢ 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深刻革命的高度认识 ➢ 从促进教育公平的角度认识 ➢ 从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角度认识
1.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2. 教学系统要素间关系进行4方面转换
信息化教学设计展示提纲(教学手段)

信息化教学设计展示提纲
——信息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
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等。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互联网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
1、展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内容;
2、展示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导入新课;
3、展示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讲解教学重点、难点内容;
4、展示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技能训练、测验、练习等;
5、展示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总结、复习;
6、展示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评价。
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搭建

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搭建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行业的日益进步,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
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如何搭建一个优秀的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平台、资源整合、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的内容。
2. 目标与原则2.1 目标1. 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信息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研究效果。
2. 优化教学资源: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创新的能力。
2.2 原则1. 实用性:信息化教学环境要满足教学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 先进性:紧跟科技发展趋势,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 安全性:保障教学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
4. 易用性:信息化教学环境要简单易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
3. 硬件设施3.1 网络设施1. 校园宽带网络:覆盖全校,保证高速稳定。
2. 无线网络:在教学区域、图书馆等地方提供无线网络覆盖。
3.2 计算机设备1. 教师办公电脑:满足教师日常办公和教学需求。
2. 学生用电脑:配备足够的电脑数量,满足学生上机实践的需求。
3.3 教学多媒体设备1. 教室多媒体一体机:实现教学内容的展示、播放、互动等功能。
2. 投影仪:满足大型报告厅、会议室等场合的需求。
4. 软件平台4.1 教学管理系统1. 教务管理:包括课程安排、成绩管理、教师和学生信息管理等。
4.2 研究管理系统(LMS)1. 学生研究进度跟踪:记录学生的研究情况,为教师提供反馈。
2. 在线作业和考试:方便学生提交作业和参加考试,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4.3 云服务平台1. 云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的文件存储和共享服务。
2. 云计算:提供在线编程、数据分析等高性能计算服务。
5. 教学资源整合1. 内部资源:整合校内的教案、课件、试题等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最近,在网上找了一些有关“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知识,依个人的理解对其整理了一下,现传给大家供参考,有问题之处多谅解并欢迎指正。
石强1、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
第二,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
第三,易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可操作性好: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2. 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其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区别于90年代以前没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
具体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
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信息化教学环境分类

库 考试 、 长办公 、 校 答疑 、 授软 件 为前 台 ,全方 位服 务。 讲
维普资讯
2002. 8
为 校 园 网 的 应 用 终 端 实 现 校 内 资 源 的 高 度 共 享 ,并
进 一 步 与 因特 网 接 通 ,使 师生 获 取 更 广 泛 的信 息 和
的备 课 、 件 制 作 、 堂 演 示 、 学 测 试 、 价 等 教 课 课 教 评
学 环 境 ,利 用 相 应 的 应 用 软 件 系 统 为 学 生提 供 个 别 化学习和协作 的环境 。
环 境 。信 息 化 教学 环 境 有 利 于学 习 者 获 取 广 泛 的 教
学 信 息 和 相 关 资 料 。教 学 信 息 的呈 现 多 媒 体 化 ,信
尊 科 校 园 网 教 学 平 台 尊 科 e c o l集约式校园信息化平台, S ho: 全功能、 全系
列 教育 及管 理软 件 , 即插 即用 。教学 系统 , 务管 理 系统 。 校 资源 中心 为骨干 。 课 、 备 题
脚 蚋 .I 埔 . .IT 嘲3' 1I r唧■ 啪 c _ l 5髓伯 F 畎 )129 3 55 s
黄晓蕖
许 晓 安 独 立 进 行 教 学 、管 理 和 信 息 服 务 功 能 的 宽带 多 媒 体
计 算 机 系 统 的 集 合 。建设 中小 学 校 园 网 是 实 现 中小 学 教 育 信 息 化 的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校 园 网 应 具 有 教 学 ( 研 ) 管理 和 通 讯 三 大 功 科 、
于 教 育 的信 息 技 术 主 要 有 :数 字 音 像 技 术 、卫 星 广 播 电视 技 术 、 算 机 多 媒 体 技 术 、 工 智 能 技 术 、 计 人 网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提纲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提纲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2.教学目标:a.了解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b.学习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的步骤和方法;c.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0分钟)a.信息化教学的定义;b.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c.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理。
2.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的步骤和方法(40分钟)a.确定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c.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和资源;d.制定教学活动及其序列;e.设计评价和反馈机制。
3.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实践(40分钟)a.小组活动:根据提供的教学情境,设计一个信息化教学案例;b.各小组展示和讨论。
4.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的评价与反馈(20分钟)a.学员对其他小组的案例进行评价;b.教师总结评价标准和优秀案例。
三、教学资源及评估方式1.教学资源:a.讲义:包括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原理和案例设计步骤;b.案例材料:提供不同教学情境的案例材料。
2.评估方式:a.小组活动的案例设计;b.学员对其他小组的案例进行评价;c.教师对学员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价。
四、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1.教学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2.教学方法:a.授课法:通过讲解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原理和案例设计步骤,为学员提供基础知识;b.小组活动法: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案例,让学员亲身参与实践,提高设计能力;c.展示与讨论法:通过展示和讨论不同小组设计的案例,促进学员的交流和思考。
五、教学时长及教学方式1.教学时长:2个学时(120分钟)2.教学方式:a.第一学时:讲授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和原理,以及案例设计步骤和方法;b.第二学时:组织小组活动,设计案例并进行展示与讨论。
六、教学效果评估和改进1.教学效果评估:a.学员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程度;b.学员在小组活动中的设计能力和表现;c.学员对其他小组案例的评价水平。
教育技术学——第1章+信息化教学环境

多媒体信息表达元素
文本 图片(图形与图像)
位图图像 矢量图形
动画(位图动画、矢量动画 实时 简单位图动画)
声音( wav与midi)
动态图像
数字化音频 MIDI音频
传播的概念&类型
传播的概念
传播(communication)原指“通信、传达、
教育传播媒体的基本特性
① 教育传播媒体多样性; ② 教育信息传递的复杂性; ③ 教育传播对象的特殊性; ④ 教育传播媒体的选择讲究经济实用性.
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
1) 传递信息 2) 存储信息 3) 控制学习
现代教育传播媒体的特殊作用
① 给教学活动提供具体的经验 ② 使学习者的思维活动正确 ③ 改善学习者的行为态度 ④ 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 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 育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网络传播
概念:
以计算机网络为物质载体进行传递或交流
信息的行为和过程.
特征:
① 传播的数字化、互动性、快捷性 ② 信息的大容量、检索的便利性 ③ 媒体的综合性、信息的再生性 ④ 传播的开放性、选择性
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
一. 共同经验原理
教师与学生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
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
要使学生了解一件事物,教师必须用学生经验范围
内能够理解的比喻,引导他们进入新的知识领域。 教育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
共同经验模型
甲乙 二. 抽象层次原理
传播的内容必须在学生能明白的抽象范围上进行,
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认识信息化教学环境

2.2.3数字视频拍摄与编辑
1.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3)视频文件格式 常用的视频文件格式有:.avi、.mpeg、 wmv、.asf、.mov、.ram、.rm等。
2.2.3数字视频拍摄与编辑
2.数字视频的拍摄
数字视频可用专业摄像机、便携式摄录一体机、数 码相机等拍摄。 摄像机主要有光学系统、摄像系统、信号输出与记 录系统和寻像系统等组成。摄像机的光学系统包括镜头 和分光棱镜两大部分;摄像系统包括摄像器件、信号处 理电路、编码器等;信号输出与记录系统提供各种输出 方式及接口或直接记录在录像带或闪存上;寻像器实现 画面监视与监测功能。
2.2.2数字图像拍摄与处理
2.数码相机与数字图像的拍摄 光线通过镜头或者镜头组进入相机,通过成像 元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影像运算芯片 储存在存储设备中。数字相机的传感器是一种光感 应式的电荷耦合(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MOS)。 数码相机成像的像素数反映了拍摄数码照片的 分辨率,如18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可以拍摄最高 分辨率为5184×3456的数字图像。
2.1 信息化教学环境概述
2.1.1多媒体演示教室概述 多媒体演示教室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 心,由实物展示台、多媒体投影仪、电动 屏幕、录像机、摄像机、VCD机、展台、 音响设备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组成。
多 媒 体 演 示 教 室 结 构 示 意 图
2.1.2网络教室概述
网络教室是由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高速度 大存储量的计算机服务器、影音传输器及其他附件组成。
(2)声音的特性
①响度、②音调、③音色 (3)听音环境 教学场所特别是室内教学场所的声学特性对听 音效果有很大影响。一般教室的声学处理较简单,
特殊的教学用房如音乐教室、语音室、音乐厅等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分为
常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分为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除了黑板、模型、书本等传统媒体外,还包括大屏幕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录音机、扩音机、话筒、调音台、实物视频展台等媒体设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
主要硬件组成由:服务器、多媒体学生机、多媒体教师机、网卡等。
语音教室。
语音教室由现代化教学设备装备起来,按照功能的不同,分为(AP)型、听说(AA)型、听说对比(AAC)型和视听对比(AVC)型四种。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使用最多的是多媒体教室,我在使用时,都会紧扣教材重点,避免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例如: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课堂上,我会合理使用电脑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
在教学《空气》这堂课时,空气知识都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通过课件的制作,计算机则能将课件直观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在制作课件时,一般都是运用多媒体,就是希望在声、光、色、图的配合下,来营造一种赏欣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有的课件和视频短片就不能尽如人意,反而影响了课堂效果。
如有一堂语文课,为了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竞跳出了一幅水粉画,色彩黯淡,模糊不清,真是大煞风景,还是不画蛇添足的好。
有的课件,由于制作时未能找到合适的音乐,便凑合着找一段用上与课文本身的感情基调不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触。
如忽视了课文的感情基调,只为“凑”点音响,不仅无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反会“以音害人”。
所以说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网上已有的资源中我们都要进行修改完善,把最为有用的部分为教学服务,千万不可粗制滥造,不然的话效果会适得其反。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体现它的优越性了。
但如何真正运用好媒体,发挥它的真正的辅助教学功能,还有待于我继续探索、研究,以利于更好的服务于我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