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 女

合集下载

静女赏析——精选推荐

静女赏析——精选推荐
扩展资料 古诗内容; 《国风·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风静女这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
静女赏析
《国风·邶风·静女》这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 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构思灵巧,人物形象刻画生动, 通篇以男子的口吻来写,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恋爱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

民歌《静女》原文及赏析

民歌《静女》原文及赏析

民歌《静女》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民歌《静女》原文及赏析【导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先秦诗经《静女》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诗经《静女》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诗经《静女》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

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原文:静女先秦-诗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新笔红笔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鲜红笔管有光彩,爱她姑娘好容颜。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远自郊野赠白茅,诚然美好又珍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静女其姝(shū)〕娴静的女子很漂亮。

姝,美丽漂亮。

〔俟(sì)〕等待。

〔城隅〕城角。

一说指城上的角楼。

〔爱〕同“(ài)”,隐藏。

〔搔首踟蹰(chíchú)〕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

〔娈(luán)〕美好。

〔彤管〕红色的管状物。

一说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即下一章所说的“荑(tí)”。

〔炜(wěi)〕色红而光亮。

〔说(yuè)怿(yì)女(rǔ)美〕喜爱你的美丽。

说,同“悦”。

怿,喜悦。

女,同“汝”,第二人称代词。

下文的“匪女之为美”的“女”同此。

〔自牧归(kuì)荑〕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

牧,城邑的远郊。

归,同“馈”,赠送。

〔洵美且异〕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

洵,诚然实在。

〔匪女之为美〕并非你这荑草美。

〔匪〕,同“非”,表示否定判断。

《《静女》原文译文出处

《《静女》原文译文出处

《《静女》原文|译文|出处
《静女》出自《诗经·国风·邶风》,是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的民歌。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静女》原文|译文|出处吧!
静女
[先秦] 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文雅的姑娘真美丽,约好在城边的角落里等我。

却故意躲藏起来,惹我挠头又徘徊。

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彤管红红的发出闪闪的亮光,喜爱你的美丽。

从郊外采来茅荑相赠送,确实又美丽又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而是)美人送我含爱意。

出处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这些诗被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做“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的歌谣,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到西汉被尊称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特点:多以四言为主;多数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唱、反复咏唱的特点。

《静女》赏析

《静女》赏析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大概是整部《诗经》里最生动活泼的一篇,分明就是一幕小儿女约会情景的表演剧。

可是历史上的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封建时代对这一篇作品的权威性解释是:卫国的国君和夫人道德大有问题,于是诗人写了这篇作品,歌颂静女贞洁守礼的美德,用来讽刺和鞭策卫国的国君和夫人。

他们将“静女”的“静”字解释成“贞静”,把这“静女”塑造成一个深沉文静、做事情很有法度的淑女形象。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际,胡适、周作人、俞平伯等大文学家对这篇作品有过热烈的讨论,一致的意见是这个“静女”一点儿也不静,所谓“贞静”之说根本就是瞎掰。

我们今天该如何阅读和欣赏这篇作品呢?关于《诗经》该如何读,闻一多曾经提出两个原则:一是带读者走进《诗经》时代,二是把《诗经》带到读者的时代。

前一个原则是提醒大家注意《诗经》作品的民俗文化背景;后一个原则是要求大家介入作品,把《诗经》作品当成是自己参与或者目睹的事件。

或许有些读者认为《诗经》离我们的时代过于久远,理解起来太难。

其实不然。

我们觉得《诗经》难,往往是因为存在文字上的障碍。

但只要突破这一障碍,理解《诗经》便不难了。

非但不难,反而要比唐宋的文人诗歌还要好懂。

因为《诗经》作品更接近于生活的原生态,读懂之后,我们往往要惊讶于《诗经》作品何以如此接近我们自己的生活。

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介入作品。

实际上,《邶风·静女》是顶好介入的一篇作品,它的故事再简单不过,我们很可以把它当作“郭靖黄蓉初相识”的一幕场景。

郭靖、黄蓉是大家顶熟悉的人物,郭靖憨厚实诚,黄蓉机灵刁钻,本篇的男女主人公恰是这样的性格。

所以,大家很可以把作品的主人公置换成郭靖和黄蓉。

这样来理解,会容易和有趣许多。

这篇无非是写“郭靖”(我)和“黄蓉”(“静女”)相约在城墙根儿见面以及见面的情形。

高中语文:《静女》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静女》阅读练习及答案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下面对诗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男主人公的口吻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B、女主人公赠送给男主人公两样东西,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

C、该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了。

D、“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老实、憨厚、痴情。

2、下列和《静女》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节选自《诗经﹒邶风》。

《诗经》多为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静女/其姝。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500篇。

C、《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为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歌曲,“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其中“风”价值最大的。

D、《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类。

赋,即叙述;比,即比喻,兴,是由它物引出所咏之物,即起兴。

3、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1、B男主人公更喜欢荑草。

2、B
3、(4分)
我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

“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

评分标准:性格、分析各2分,大意对即可。

《静女》文本分析

《静女》文本分析

静女文本分析⑴基本解读《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

它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描绘了“我”见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

这首诗格调轻松优美,把民间一对男女恋人约会时的情景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全诗12句,分为三章,每章4句。

第一章:静女其姝,候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

“静女其姝,候我于城隅”,点明了约会的地点与人物。

与“我”约会的是一位文雅而美丽的姑娘,这从“静”、“姝”两字可以看出。

约会的地点是“城隅”:城墙上的角楼(一说是城墙边的角落)。

请注意:《诗经》时代的“城”,不是城市,而是城墙。

但“我”如约赶到的时候,她却故意躲藏起来不出现(一说是故意躲藏起来不让看见)。

爱,通“薆”,扬雄《方言》:“薆,谓薆蔽也。

”急得“我”抓耳搔首,徘徊不停。

“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这一章中“静女”尚未露面,但从她“爱而不见”的故意逗人的表现,可以想象她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

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

“静女”与“我”见面后,文雅而美好的姑娘送给“我”一支红色的管箫(一说是红色的茅草),红色的管箫鲜明有光,令“我”非常喜爱,陶醉其中。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

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一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静女”又赠给“我”一束从野外放牧的地方采来的茅草,那茅草的确又美丽又稀奇。

但是“我”感到:不是茅草有多么美丽,而是因为它是“静女”赠送的,所以才显得特别珍贵。

⑵精华鉴赏①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

《静女》原文翻译及赏析

《静女》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 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 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 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 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 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 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 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 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
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 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 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 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 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 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 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静女》原文翻译及赏析
《静女》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
很是熟悉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 古诗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静女》原文翻译及赏析,供 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词: 佚名(周代) 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国风·邶风·静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 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 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 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构思灵 巧,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通篇以男子的口吻来写,充满了幽 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恋爱的心理描写惟 妙惟肖。 翻译: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女教材分析:本篇文章是职教版第二册中的篇目,选自《诗经.邶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

《毛时序》说:“《静女》刺时也。

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郑玄、孔颖德大体袭其说。

朱熹说:“此淫奔之诗也。

”(《诗经集》卷二)方玉润说:“刺卫宣公纳妻也。

”相比之下朱熹之说意有创新,只是它是一首“期会之诗”二不是“淫奔”。

说明白些,这是歌唱男女幽会密约的民歌,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幽会时的情景,表达的是他们幽期约会时的淳朴欢乐的感情。

学生分析:职校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差距不大但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要注重基础教学。

但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不再人云亦云,他们有自己即使不正确但很独到的见解,所以老师要很好引导他们说出正确又独到的见解。

教学方式及手段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式,通过提问及讨论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新颖的表现手法:人、情、物的巧妙融合。

掌握课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领会《静女》所表达的淳朴真挚的爱情。

理解《静女》朴实自然的风格。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掌握古代诗歌的诵读方法。

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在掌握诗词意义基础上翻译全诗。

3、领会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品读鉴赏诗歌语句。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构思:诗歌虽然现在读起来感觉坚涩了些,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翻译后一览无余,所以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翻译和诵读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听歌曲<传奇>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边从未走远爱情与诗与歌永不分开,歌中的爱情让人向往,诗中的爱情更是情深意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诗经》中的一首爱情小诗《邶风•静女》。

二、检查预习。

1、在学习《静女》之前,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诗经》方面的基础知识:《诗经》的年代:记载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

《诗经》的篇目:共305篇,又称“诗”、“诗三百”。

《诗经》的编排体例:风、雅、颂《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是叙述和描写;比,是比喻和比拟;兴,是起兴。

《诗经》中最重要的诗歌体式:四言诗。

《诗经》的典型特点: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诗经》的诵读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

《诗经》中占比重最大的题材:婚恋诗。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只称《诗》,儒家引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风,大都是各地的(民歌)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 2、读准字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shū sì yú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xiàn sāo chíchú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luán yí彤管有炜说怿汝美 wěi yuâyì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kuì tí三、新授1、读一读倾听远古悠韵1)教师范读。

(学生通过听读找出自己不规范读音。

)2)学生练习诵读。

(参照注释,边读边揣摩诗歌大意。

)3)学生齐读,感知诗歌内容。

理清情节。

明确:(这首民歌描写青年男子与心爱的姑娘的一次约会。

)(全诗采用第一人称“我”,是以男青年的口吻来写的一次约会——相俟、相见、相赠、相悦的全过程。

)4、译一译回忆甜蜜心声1)通过对重点字词的提问完成对文意的疏通。

静女其姝,静,娴静安雅。

姝,美丽。

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俟我于城隅。

俟,等。

城隅,城角幽僻处。

暗中相约我在城角的地方相见爱而不见,爱通“薆”隐藏,“见”通“现”。

我如期而至但她却没有出现搔首踟蹰。

搔首,用手挠头。

踟蹰,焦急等待。

急得我搔首弄发心彷徨静女其娈,娈,美好。

那个姑娘纯洁而美丽贻我彤管。

贻,赠送。

送我一束红管草携带着淡淡的幽香彤管有炜,炜,红而有光。

红管草发出闪闪的光芒。

说怿女美。

”说”通”悦”怿,喜欢我非常高兴,因为它是美丽的姑娘自牧归荑,牧,郊外田野。

“归”通“馈”荑,嫩茅草。

牧场摘来的嫩草纯洁芳香洵美且异。

洵,确实。

异,与众不同。

非常美丽并且非常奇妙匪女之为美,“匪”通“非”。

也并非小草特别的漂亮美人之贻。

之,主谓之间。

只因是美人所赠才非比寻常2)按照“信、达、雅”的要求对全诗进行翻译。

那娴静的少女呵是多么美丽,她会在城隅那等侯我。

藏啊躲呵,我找不见她,真叫人挠头徘徊焦急万分。

那娴静的少女呵是多么美丽,她赠送给我彤管。

彤管发着闪亮的光泽,叫人爱呀让人喜。

她从野外给我采来一束嫩草,真是漂亮地出奇。

并非是嫩草有多么美丽,只因它是美人的赠礼。

3)整体把握全诗。

诗从谁的角度写?(青年男子)在什么环境下写的?(苦苦等待的时刻)写出了什么情感?(互相倾心)采用了什么手法?(赋的手法,这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5、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改编诗歌成现代诗歌,任选一节,互相讨论。

然后交流。

改一改再造经典华章附搜集资料:(一)闲雅姑娘真美丽,等我城上角楼里。

故意逗人不露面,来回着急抓头皮。

闲雅姑娘美娟娟,送我笔管红艳艳。

红色笔管光闪闪,喜爱你的美容颜。

送我嫩茅自郊外,嫩茅确实美得坚。

不是嫩茅有多美,只因美人送得到。

(二)唯美的等待黄昏中城郊夕阳的斜晖镀金了绿草温柔的春风拂过不知名的植物萌芽归巢鸟雀金红色的欢叫压弯了碧嫩的枝桠小道上的石子由远及近鸣响幽暗的角楼里一个精灵般的身影闪过镂花的窗石子的音乐在角楼下的路口休止举目望日日隐山间望断四野只见空旷的地平线急搔首不愿美人失约尤顿足只怕道路坚且远精灵般的身影无声的扶下迂回的楼梯含着笑意不知不觉在他背后将彤管吹起一个惊喜的转身将所有的不快乐丢弃在她的面前他感觉不到渐暗的天她是夜空中最亮的晚星在他的光芒中一切都变得明丽彤管熠熠生辉是她耀眼的象征荑草美如翡翠是他珍贵的馈赠春天的晚风吹而不寒因为他感知了誓言的温暖(三)诗经:静女静女穿着梦的衣裳在等她的周郎十五国风将她的草裙吹起那个初恋季节她在诗经的源头沐浴盛水的陶罐打碎裂成上古的图腾竹筐采满了香馨的卷耳草一块素帕覆盖了乐土的情谣城隅一角子在洲之上捧起饮不尽的相思涉过忘川之水静女躲在幽僻处不出来绞着潮红的心事搔首踟躇原来有位摇着木铎的采诗官把她如诗一样采摘了去6、品一品感悟恒久主题经过改编之后,同学们更好理解了原诗歌的意思。

然后思考如下问题。

(师生互动。

)1)静女为什么要“爱而不见”?这个动作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明确:害羞:羞怯腼腆;生气:心生娇怨;故意试探:调皮、活泼、聪慧2)静女两次赠草说明了什么?明确:多情大胆率直3)“搔首踟蹰”表现出“我”怎样的性格?明确:憨厚纯朴4)“我”两次接受赠草的感受?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怿汝美洵美且异对静女用情至深热烈痴情5)提问:你如何看待小伙子对姑娘所赠的两件礼物的赞美?在小伙子心中,彤管与荑草哪个更重要?明确:①这是借物咏人,因人赞物。

②照常理,彤管应比荑草贵重,但在小伙子心中荑草更贵重,这从小伙子的赞美可以看出来。

小伙子对彤管只称赞它外表色泽鲜艳,对荑草则大加赞叹“洵美且异”。

“洵”即诚然、实在,“异”即特别、异常。

显然他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是另有所感。

荑草虽极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给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因而,它已不再是一般的荑草,而成为小伙子眼中“洵美且异”的珍品。

姑娘借荑草以传情,小伙子接受赠物,也就是接受了姑娘的一片深情。

可见他们彼此真诚相爱,心心相映,并且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

所以他们的爱情也会像那初生的荑草一样,在爱的雨露滋润下繁茂起来,可以想见他们的爱情将会永远甜蜜幸福。

6)概括诗歌主题诗歌以一个男子的口吻写出了他们约会的情景,生动刻画了一个热烈痴情憨厚纯朴的男子和一个美丽活泼的女子形象歌颂他们的爱情7)简单评述诗歌的风格:感情率真大胆淳朴自然;用语朴素不事雕琢整首诗歌如一片天籁,浑然天成7、对联练习:练一练展示个性才华在充分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拓展练习。

(用对对联的方式让学生对本诗加以提炼,老师出上联,让学生思考对下联,并且能够联想其他。

当然这种做法不是偶尔为之。

)1、归荑情思重==贻管爱意浓2、天真烂漫数静女==委婉凄美有蒹葭3、憨厚情郎搔首踟蹰侯静女==伶俐静女爱而不现验真情四、归纳提高。

这首小诗不仅内容是健康的,艺术上也是成功的,其语言简练构思精巧,人物心理和形象刻画生动,生活气息浓烈,都不能不使我们两千多年以后的读者感到惊异。

1、思考,诗歌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启迪?(珍惜美好的情感)下面是一段流行的手机短信: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荒唐,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声叹息,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场伤心,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生幸福!2、、用三句诗概括诗歌的三个章节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2)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五:作业用50字描绘一下自己脑海中的“爱而不现搔首踟蹰”附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