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望XX1920

合集下载

《转体施工法》

《转体施工法》

《转体施工法2010年9月30日》《转体施工法》简介:第五节转体施工法桥梁转体施工是本世缆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

它是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成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转体施工法》正文开始>> ---第五节转体施工法桥梁转体施工是本世缆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

它是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成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完成,之后以桥梁结构本身为转动体,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分别将两个半桥转体到桥位轴线位置合拢成桥。

转体施工一般适用于单孔或三孔的桥梁。

转体的方法可以采用平面转体、竖向转体或平竖结合转体.目前已应用在拱桥、梁桥、斜拉桥、斜腿刚架桥等不同桥型上部结构的施工中。

用转体施工法建造大跨径桥,可不搭设费用昂贵的支架,减少安装架设工序,把复杂的、技术性强的高空作业和水上作业变为岸边的陆上作业,不但施工安全、质量可取,而且在通航河道或车辆频繁的跨线立交桥的施工中可不干扰交通、不间断通航、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减少施工费用和机具设备,是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我国研究转体施工始于1975年。

1977年四川省公路部门首创拱桥使用四氟板平面转体施工,建成了净跨70m的箱形肋拱桥,转体重力12000kN。

1979年四川阿坝地区第一次用砼球面铰和钢滚轮的转体装置建成了曾达独塔斜拉桥。

1985年在山东和江西用转体法建造了立交桥和跨越铁路的立交桥,拓宽了转体施工的使用范围。

1989年四川省建成跨度达200m的钢筋砼箱形拱桥,采用天平衡重水平转体,并采用双箱对称同步转体施工,给转体施工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由于钢管砼拱桥在国内快速发展,为钢管砼拱桥转体法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1994年建成的浙江省新安江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

1996年建成的三座对外公路上三座钢管砼拱桥,莲花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黄柏河大桥和下牢溪大桥均采用水平转体施工。

1997年建成的江西省索都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

跨线转体桥施工抗倾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跨线转体桥施工抗倾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跨线转体桥施工抗倾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段海松;刘旭;姚利军;吴红刚;赵建秋;关伟;朱兆荣 【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 【年(卷),期】2024(68)5 【摘 要】在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伴随公共交通建设力度的进一步提升,交叉线路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跨越既有铁路开展桥梁工程建设时,为不影响铁路线路的正常运营,大多选用桥梁转体施工方案。为保障转体桥梁施工的安全,亟需系统梳理和总结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难点及现有抗倾覆关键技术。通过调研国内外平转型转体桥工程实例及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研究,分别从桥梁结构不平衡因素、转体结构所受外荷载影响及转体桥梁的施工工艺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现有跨线转体桥梁施工技术抗倾覆难点,结合当前最新研究成果及较为先进的施工工法,总结专家学者提出的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关键技术。最后对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新技术进行展望,提出基于北斗技术下桥梁转体姿态实时动态监测技术与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下,对转体桥梁的动态位移及结构损伤快速且精确识别的构思,为平转型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对平转型桥梁转体工程建设抗倾覆具有一定参考与借鉴意义。

【总页数】9页(P97-105) 【作 者】段海松;刘旭;姚利军;吴红刚;赵建秋;关伟;朱兆荣 【作者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U24;U445;U448.17 【相关文献】 1.跨铁路既有线转体桥施工技术研究2.跨既有线桥梁转体施工控制要点分析——以陕西省安康市长春路跨襄渝铁路转体桥为例3.跨线桥水平转体法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4.上跨既有线铁路转体桥施工技术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作者:刘芳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30期【摘要】桥梁转体施工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桥梁施工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桥梁施工技术,转体施工能够保证桥梁承载更重的负荷,而且适用于多类型桥梁工程的建设。

本文对于我国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结合施工实践分析工程施工难点以及关键技术,并且就桥梁转体施工的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前景0 前言对于桥梁工程而言,转体施工技术拓展了建桥的范围,而且创新了建桥的思路,对于桥梁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桥梁工程的转体施工是一种无支架的施工方式,通过将桥梁从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并且半跨施工完成后再通过旋转在跨中合龙,从而完成桥梁工程的建设。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具有滑到摩擦力小的特点,对于横跨大江大河的桥梁的建造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于发展,当前主要采用的水平转体法与竖直转体法,而且逐渐形成一个桥梁工程体系,在平原地区、山区、公路、铁路等工程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本文对于桥梁转体施工的技术发展现状、施工要点进行探讨,对于桥梁状体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1 我国桥梁工程转体技术发展概况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转体施工技术,1977年首次再用平转技术建成四川遂宁建设桥,而且此后的平转发施工的拱桥跨径均在100mm以下,自从1979年四川省交通厅研究“拱桥双箱对称同步转体施工工艺”后,我国的转体施工技术得到较大的发展。

随着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的发展,轻型化、大跨度的桥梁逐渐成为可能,而状体施工技术也广泛的应用于钢管混凝土拱桥中,使桥梁状体施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93年,郑州铁路局采用首次采用竖转与平转相结合的转体施工工艺,建成跨径为150m的安阳钢管混凝土拱桥,2006年广东佛山东平大桥也采用转体施工技术,对于我国桥梁转体工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采用桥梁转体施工的桥梁共119座,其中平转法105座,竖转法9座,平竖转相结合5座,其中苏传、湖南多山多河的地区应用相对广泛,转体质量最大的为2010年建成的沪杭客运专线钢筋混凝土拱桥,达16800t。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PPT文档109页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PPT文档109页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

桥梁转体施工方案工艺及技术

桥梁转体施工方案工艺及技术

桥梁转体施工方案工艺及技术一、桥梁转体施工方案1.桥梁转体计划:根据桥梁设计和施工的要求,确定转体的起始时间和转体的完成时间。

这需要考虑到现场的施工条件、施工设备的可用性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桥梁支撑和转体方案: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确定桥梁的支撑方案和转体的方式。

支撑方案需要保证桥梁在转体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转体方案需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条件以及施工设备的限制。

3.施工设备和材料:确定桥梁转体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并进行相应的采购和配备工作。

这些设备可能包括大型起重机、滑移模板、支撑系统等。

4.施工安全方案:考虑到桥梁转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方案。

这包括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等。

二、桥梁转体工艺桥梁转体工艺是指桥梁转体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工艺方法。

以下是桥梁转体的一般工艺流程:1.确定支撑系统:在开始转体之前,需要先确定支撑系统。

支撑系统需要满足转体过程中的稳定性要求,并能够承受转体过程中的应力和荷载。

2.安装施工设备:在施工前,需要安装起重机等相应的施工设备。

这些设备需要能够满足桥梁转体施工的要求,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保持安全和稳定。

3.桥梁转体:通过起重机等设备,将桥梁构件进行旋转移位。

转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桥梁的支撑和稳定,同时也需要控制转体的速度和角度。

4.检查和调整:在桥梁转体完成后,需要对转体后的桥梁进行检查和调整。

这包括检查桥梁的构件是否受损,调整桥梁的位置和角度问题等。

5.完成施工:当桥梁转体和调整完毕后,即可完成桥梁的施工工艺。

三、桥梁转体技术1.滑行转体技术:将起重机通过滑行模板或者液压缸,在桥墩或者支座上滑行,并将桥梁构件转移到指定位置。

2.回转转体技术:利用起重机在桥墩上进行回转操作,将桥梁构件进行旋转移位。

3.悬吊转体技术:将桥梁构件悬挂在起重机上,并将其转移到指定位置。

这种技术需要保证桥梁构件在转体过程中的稳定性。

桥梁施工中的新技术与创新应用

桥梁施工中的新技术与创新应用

桥梁施工中的新技术与创新应用桥梁,作为连接两地、跨越障碍的重要交通设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桥梁施工领域也涌现出了众多新技术和创新应用,为桥梁工程的建设带来了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质量和更多的可能性。

一、预制拼装技术预制拼装技术是桥梁施工中的一项重大创新。

传统的桥梁施工往往在现场进行大量的混凝土浇筑和钢筋绑扎工作,不仅施工周期长,而且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而预制拼装技术则是将桥梁的构件在工厂中预先制作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这种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

首先,预制构件在工厂中生产,可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精细化的生产,从而保证构件的质量和精度。

其次,由于大部分工作在工厂中完成,减少了现场施工的时间和工作量,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再者,预制拼装技术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等污染。

在实际应用中,预制拼装技术已经在许多桥梁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_____大桥采用了预制箱梁的拼装技术,成功地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桥梁主体结构的施工,并且桥梁的质量和外观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二、高性能材料的应用高性能材料的出现为桥梁施工带来了新的突破。

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等材料的应用,使得桥梁的承载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也减轻了桥梁自身的重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高强度钢材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可以用于制作更轻薄但更坚固的桥梁构件,如钢梁、钢索等。

高性能混凝土则具有更好的耐久性、抗裂性和工作性能,能够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

以_____斜拉桥为例,其主塔采用了高性能混凝土,不仅提高了主塔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还有效地减少了主塔的裂缝产生,增强了桥梁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桥梁施工中的信息化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桥梁施工也逐渐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为桥梁施工提供了全方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浅议桥梁施工的技术创新

浅议桥梁施工的技术创新

浅议桥梁施工的技术创新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公路桥梁建设速度也得以迅猛发展;然而在桥梁建设的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桥梁施工一直都是探索的焦点问题。

本文根据知识经济时代桥梁工程建设的特征,提出桥梁施工技术创新应坚持的原则,并就加强桥梁施工技术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桥梁施工技术创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以令世人惊叹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桥梁建设的成就和技术进步,是广大桥梁科技工作者才华、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充分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改革开放的成果,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技术总体上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虽然我国桥梁建设日新月异,设计、施工、科研单位的实力有所增强,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地区、单位之间并不平衡。

我国桥梁技术的总体水平同世界领先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理念和设计、材料、工艺技术创新上。

其中通过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可以实现在桥梁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同时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促进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的目标得以实现。

因此,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加强桥梁施工技术创新,至关重要。

1.知识经济时代桥梁建设的特征21世纪以后,以信息为核心的知识产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实质上是一个智能化和高效率的社会。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高度信息化,从而也使家庭生活、办公室工作、工厂企业生产、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国家管理等活动都可利用可视通讯网络和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桥梁工程建设新的特征,具体有以下特征:(1)在桥梁的规划和设计阶段,人们将运用高度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有效的快速的优化和仿真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业主可以十分逼真地事先看到桥梁建成后的外型、功能,在模拟地震和台风袭击下的表现,对环境的影响和昼夜的景观等以便于决策。

(2)在桥梁的制造和架设阶段,人们将运用智能化的制造系统在工厂完成部件的加工,然后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控技术,在离工地千里之外的总部管理和控制桥梁的施工。

桥梁转体施工(定稿)

桥梁转体施工(定稿)

桥梁转体施工(定稿)第一篇:桥梁转体施工(定稿)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注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

它可以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业。

根据桥梁结构的转动方向,它可分为竖向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施工法(简称竖转法和平转法)以及平转与竖转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平转法应用最多。

本文论述了桥梁施工工艺的特点、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认为此工艺为东北地区填补了桥梁转体施工的空白。

0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桥梁无支架施工不断出现新工艺,转体施工就是其中的一种。

桥梁转体施工适用跨越深谷急流、难以吊装的特殊河道,具有节省吊装费用,安全、可靠、整体性好等特点。

1桥梁转体施工工艺的工作原理所谓桥梁转体施工工艺的工作原理,就像挖掘机铲臂随意旋转一样,在桥台(单孔桥)或桥墩(多孔桥)上分别预制一个转动轴心,以转动轴心为界把桥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整体旋转,下部为固定墩台、基础,这样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上部构造可在路堤上或河岸上预制,旋转角度也可根据地形随意旋转。

2桥梁转体施工工艺的特点2.1 桥梁转体施工工艺适用于跨径较大的单孔或多孔钢筋混凝土桥梁施工。

尤其适用于跨越深谷、水深流急和公铁立交、风景胜地、自然保护区等施工受限制的现场。

2.2 由于桥梁转体施工是靠结构自身旋转就位,不用吊装设备,并可节省大量支架木材或钢材。

2.3 采用混凝土轴心转体施工,转体工艺简便易行,转体重量全部由桥墩(或桥台)球面混凝土轴心承受,承载力大,转动安全、平衡、可靠。

2.4 可将半孔上部结构整体预制,结构整体性强,稳定性好,更能体现结构的力学性能的合理性。

2.5 施工工艺和所用施工机械简单,转体时仅需两盘绞磨、几组滑轮即可使上部结构在短时间内转体就位,简便易行,易于掌握,便于推广。

3转体施工法的关键技术转体施工法的关键技术问题是转动设备与转动能力,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和强度保证,结构的合拢与体系的转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 望XX1920
2.1.3 组合铰
由转轴、上钢板、下钢板、环道及撑脚组成, 上下钢板之间以及撑脚与滑道之间均镶嵌聚四氟乙烯滑块、 填充润滑剂,以减少转动摩擦阻力。
介于单点支承和双点支承之间,转体重量以 撑脚承受为主,转轴四周上下钢板承受为辅,受力较为复 杂,但承载力大、稳定性高。
钢球铰一般由下球铰、上球铰和转轴组成。 上、下球铰在工厂用钢板精加工而成,运到现场后,在钢 支架上安装定位。钢球铰凹面向下,接触面镶嵌聚四氟乙 烯滑块,并填充润滑剂,以减少转动摩擦阻力。
图2 钢球铰结构示意图杜嘉俊桥梁转望体X法X施19工20技术创新与展
钢球铰工厂加工
2.1.1 钢球铰
钢球铰现场装
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 望XX1920
2.1.2 钢平板铰
钢平板铰与混凝土球铰、钢球铰同属单点支 承,承受全部转体重量,具有受力明确、承载力大、易于 加工、安装简便、转动灵活等优点。
钢平板铰由上钢板、下钢板和转轴组成,上 下钢板之间铺设不锈钢板或镶嵌聚四氟乙烯滑块,并填充 润滑剂,以减少转动摩擦阻力。
较多。
上个世纪,山区公路桥梁采用转体法施工的
本世纪,铁路、市政桥梁也陆续采用转体法 施工,从而使桥梁转体法特别是水平转体法经历了一个 快速发展的时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陆采用转体法施工 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 望XX1920
2 水平转体系统创新
承重系统 桥梁水平转体体系——转动系统
平衡保险系统
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 望XX1920
2 水平转体系统创新
a 钢轴—环道组合
b 钢管混凝土轴—钢滚轮组合
c 混凝土球铰—支撑脚组合
d 钢管混凝土轴—混凝土球铰
图1
二十世纪承重系统结构示意图
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
望XX1920
2 水平转体系统创新
上个世纪,桥梁转动体的重量一般为几百至 几千吨,转体阻力相对较小,转动系统多采用倒链和普遍 千斤顶。
2.1.2 钢平板铰
2004年8月,重8498t的贵州崇遵高速公路鞍山 大桥跨黔渝铁路2×51.5mT型刚构采用Φ3.02m钢平板铰,平 转45°后合拢。
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 望XX1920
2.1.2 钢平板铰
2005年9月转体的黑龙江绥芬河市新华街西延伸线 2×100m独塔单索面斜拉桥采用Φ4m钢平板铰,转动体长196m、 重14000t,是大陆迄今为止转动体最长的斜拉桥。
转体重量,撑脚承受 约2/3,转轴四周上下钢板承受约
图5 丫髻沙大桥组合铰结构图
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 望XX1920
2.1.3 组合铰
丫髻沙大桥平转过程中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
望XX1920
2.1.3 组合铰
2006年1月,广东佛山东平大桥 (43.5+95.5+300+95.5+43.5)m连续梁-自锚式钢箱拱采用与丫髻 沙大桥类似的组合铰,两岸分别转动体平转104.6°、180°后合 拢,转动体重14800t。
随着转动体重量的剧增,倒链和普通千斤顶 的动力不能满足要求,最初主要用于竖向提升的大吨位连 续张拉千斤顶被创造性地用于大吨位桥梁的平转,同时还 实现了近距离桥梁的双幅同步平转。
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 望XX1920
2 水平转体系统创新
成。
平衡保险系统一般由撑脚、环道和保险柱组
在早期以拱桥为主的转体法施工过程中,由 于转动体自身平衡难以准确控制,有时出现撑脚顶住环道 或者保险柱顶住上转盘的现象,平衡保险系统在发挥作用 地同时,转体开始遭遇麻烦。
图4 组合铰结构示意图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
望XX1920
2.1.3 组合铰
2000年6月建成通车 的广州丫髻沙大桥采用 (76+360+76)m连续自锚中承式钢 管混凝土系杆拱跨越珠江,江两 岸半跨主拱肋卧拼竖转之后连同 边跨拱肋一并分别平转92°、 117°合拢。
承重系统即采用组 合铰,由Φ300mm转轴、Φ2m上下 钢板、Φ33m×1.1m环道以及14对 撑脚组成。转动体长258.7m、宽 39.4m、高86.3m,重量13685t。
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 技术创新与展望XX1920
2020/11/18
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 望XX1920
目录
1 前言 2 水平转体系统创新 3 转体平衡检测方法创新 4 典型桥梁转体实例 5 结束语
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 望XX1920
1 前言
桥梁转体法施工——指在偏离设计位置将桥
如何预先准确检查出转动体的平衡性能、确
保顺利转体的问题,在本世纪初通过采用称重试验方法,
得到有效解决。
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 望XX1920
2.1 承重系统
2.1.1 钢球铰
钢球铰和混凝土球铰一样,同属单点支承结 构,承受全部转体重量,具有承载力大、加工精度高、安 装简便、转动灵活等优点。
梁浇筑或拼装成形,然后借助动力将桥梁转动就位的一种 施工方法。
根据转动平面的不同,分为水平转体法和竖直 转体法;
支承。
根据转动体支承的形式,分为单点支承和双点
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 望XX1920
1 前言
外国桥梁转体法施工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
大陆于1977年3月在四川遂宁首次采用水平转 体法建成了70m跨径箱肋拱桥。
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 望XX1920
2 水平转体系统创新
上个世纪,大陆桥梁采用转体法施工工艺至 今,承重系统的结构形式大体上经历了钢轴一环道、钢管 混凝土轴一钢滚轮、钢筋混凝土球铰一支撑脚及钢管混凝 土轴—钢筋混凝土球铰四个阶段。
本世纪,承重系统以钢结构为主,出现了钢 球铰、钢平板铰和组合铰。结构以工厂加工为主,施工工 艺日趋简单,转动体重量剧增,转体更加灵活。
图3 钢平板铰结构示意杜图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
望XX1920
2.1.2 钢平板 铰
2003年8月,赣龙铁路吊钟 岩大桥140m上承式劲性钢管骨 架钢筋混凝土提篮拱在4台10t倒 链拽拉下分别平转180°、81° 合拢。
承重系统采用Φ4m钢平板铰, 岸两侧半跨转动体各重3012t。
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 望XX19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