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阻剂对血液循环的作用
ACEI和ARB类药物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ACEI和ARB类药物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众所周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H受体拮抗剂(ARB)都是降压药,但它们不仅仅是降压药,您是否知道,它们在治疗肾脏疾病中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ACEI和ARB用于治疗肾病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肾脏病治疗的一大创举,自它们的肾脏保护作用被发现以来,ACEI和ARB在治疗肾脏疾病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实践开拓,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来保护肾脏并延缓肾脏病的进展。
一、ACEI和ARB类药物的作用原理ACEI和ARB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H受体拮抗剂的简称,它们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而RAAS系统不仅在血压的调节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慢性肾脏损伤的发病机制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ACEI和ARB用于治疗肾脏病的机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①血流动力学作用:要了解ACEI和ARB的血流动力学作用,就要先了解肾脏的构造。
大家知道,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约有100万〜20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都由一个肾小体和一条与其相连通的肾小管组成,每个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肾小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各有一条入球小动脉和一条出球小动脉。
而ACEI 和ARB的主要作用就是扩张这些小动脉,而且扩张出球小动脉的作用大于扩张入球小动脉,从而降低肾小球球内高灌注、高滤过和高血压的“三高”情况,进而有效降低血压,达到保护肾脏、减少蛋白尿的效果。
②改善滤过屏障:肾小球的的毛细血管网组成了一个滤过屏障,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患者中,滤过屏障受损是造成蛋白尿和肾脏损害的重要原因。
血管紧张素n能改变肾小球滤过膜孔径屏障,增加其通透性。
而ACEI和ARB阻断了血管紧张素n的效应,减少尿蛋白的滤过,从而减少蛋白尿。
③抑制肾组织炎症反应和硬化:血管紧张素II在肾脏里可以通过肿瘤坏死因子-3 (TGF- 3 )促进各种肾脏固有细胞增生,促进炎症细胞浸润与吞噬、粘附,促进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多等,从而造成临床上的肾脏损害。
循环系统药物药理知识及分类

类别
药名
规格
药理作用
24
抑制血小板聚集药
天麻素胶囊
50mg/24片
具有较好的镇静和安眠作用,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症状有缓解作用。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还能抑制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抗自由基和保护细胞膜作用。显著增强免疫功能。调节患者血管活性物质降压。
42
生脉胶囊
24粒
红参、麦冬、五味子。理气开窍、益气强心、生津复脉、回阳救逆、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抗凝等功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各种休克及肿瘤患者化疗的辅助治疗。
100ml
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阻断血小板的交联及血小板的聚集。
4
奥扎格雷钠葡萄糖注射液
80mg/100ML
血栓烷(TX)合酶抑制剂,能阻碍前列腺素H2(PGH2)生成血栓烷A2 (TXA2),促使血小板所衍生的PGH2转向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用以合成PGI2,从 而改善TXA2与前列腺素PGI2的平衡异常。理论上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
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动脉压及冠脉阻力。增进微循环的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阻止动脉血栓的形成。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和脑血流的作用。用于闭塞性血管疾病、脑血栓形成、脉管炎、冠心病、心绞痛等。
14
冠心宁注射液
10ml
丹参、川芎。丹参可以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对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川芎能提高心肌血流量。
序号
类别
药名
规格
药理作用
35
抗凝止血剂
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
50mg/5ml
中和肝素的作用。也是一种弱抗凝剂,过量可引起凝血时间指标短暂轻度延长。
兽医药理学7用于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物课件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纤维蛋白溶酶抑制药) 纤维蛋白溶解症:
严重的渗血和出血症。 常见于:手术(淋巴结、肺、胰、子宫、卵巢等
组织手术)和外伤后。 这些组织中含有大量的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
这些因子被释放后,使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
29
药理作用: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 因子→阻止(纤维蛋白溶酶原→纤维蛋白溶酶) 过程→阻止纤维蛋白溶解→止血。
下列情况下可发生VK缺乏症: 1 胆汁缺乏; 2 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 3 新生幼畜肠内菌群稀少。应
补充VK。
24
临床应用:各种原因引起的VK缺乏症导致的出血。 1 家禽8周前作为饲料添加剂; 2 大剂量水杨酸类(抑制凝血酶原); 3 长期服用磺胺药、广谱抗菌素使肠道中合成VK的
微生物↓→VK↓; 4 氯法华灵(氯灭鼠灵,比猫灵)引起老鼠VK缺乏
天然、脂溶
K3(亚硫酸钠甲萘醌):遇光易分解; K4(甲萘氢醌)
人工、水溶
K1、K2:吸收有利于胆汁的增溶作用;
K3:内服直接吸收,在肝内被利用。
药理作用: 1 参与肝脏合成凝血酶原的必需物质; 2 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 3 影响凝血过程促进凝血。
23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VK缺乏?
动物肠道中有多种微生物合成VK,一般不易发 生VK缺乏症。
13
洋地黄毒苷
性状:白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溶于酒精。草 食动物口服无效。
体内过程:心脏分布少,选择性强,不易进入神 经细胞。慢作用类,代谢慢(肝内失活、胆汁排 泄、肝肠循环)持效时间长,易引起蓄积性。
药理作用: 1 心脏作用——直接; 2 利尿作用——间接。 临床应用:
慢性心功能不全。
14
减阻剂研究概述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有望在减阻剂性 能预测、优化设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研 究效率和应用水平。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成果总结
01
减阻剂能有效降低流体在管道中的摩擦阻力,提高流体的输送效率。
02
不同类型的减阻剂在不同流体和管道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减阻效果,需 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复合型减阻剂
将不同类型减阻剂进行复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综 合减阻效果。
03
减阻机理与方法
边界层控制理论
边界层概念
在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形成的薄层,其中流体速度从零逐渐增加 到主流速度。
边界层分离
当边界层内的流体受到逆压梯度作用时,流体会从壁面分离,形成 涡旋和阻力。
减阻方法
通过改变边界层内的流动状态,如增加壁面粗糙度、引入吹气或吸 气等方式,可以延缓边界层分离,从而降低阻力。
数值模拟精度有待提高
数值模拟方法虽然具有成本低、周期短等优点,但目前数值模拟精度仍有待提高,特别 是对于复杂流动和新型减阻剂的模拟预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新型减阻剂研发
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研发 出性能更优、环境友好的新型减阻剂。
多学科交叉融合
减阻剂研究涉及流体力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多 个学科领域,未来多学科交叉融合将成为推动减 阻剂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
表面活性剂减阻剂
界面活性
01
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界面张力,减少流动阻
力,提高流体的流动性。
吸附作用
02
表面活性剂在固体壁面上形成吸附层,改变壁面润湿性,降低
摩擦阻力。
泡沫与乳状液
03
部分表面活性剂可形成泡沫或乳状液,进一步降低流动阻力。
减阻剂

(1)大幅度节省新建管线建设投资。新 管线设计中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管道的 年 输量,但对管道年输量影响因素有许 多是 不确定的。如对油田储量的估测不 可能做 到十分精确,市场条件要求管道 输量的变 化及油品种类的改变等等。这 一些不确定 的因素,可根据相对经济的 数据作为设计 依据,留下一部分设计余 量,用减阻剂来平 衡这部分余量。减小 管径、压缩泵站建设规 模可大大节省新 管线的建设投资。
2 输油管道应用减阻剂后的减阻与 增输
2 .1 减阻剂减阻与增输的含义 在管道输油过 程中加入减阻剂,可以 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1)在原定输量不变的条件下,降低油 流摩阻, 减少管道沿程压头损失,从而降低了泵的动力消 耗,节约了能量,可以改换成 扬程较低的泵输油。 (2)在原定压力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油 流摩阻降 低,而输量增加;在多数情况下, 使用减阻剂 是为了增加管道的输量,增输 是由于减阻的作 用而实现的。
2.3 减阻剂的应用和减阻增输效果 2.3.1 输油管道适于应用减阻剂的 情况 减阻剂发展到目前阶段,多在下列情 况下, 作为一种短期的、权宜性的或特殊处 理手段 而采用: ①季节性输油任务的波动; ②暂时性的输油任务的高峰; ③根据市场需求时增加输量(这种情况 在国外 尤为多见); ④管道超过额定输油能力,暂时来不 及扩建, 或在一定的超额范围内不准备扩 建;
1 减阻剂的减阻机理
减阻作用是—种特殊的湍流现象,减 阻 效应是减阻影响湍流场的宏观表现。它 是 一个纯物理作用。减阻剂分子与油品的 分 子不发生作用,也不影响油品的化学性 质, 而只与其流动特性密切相关。减阻剂加入到 管道以后,靠本身的粘 弹性,分子长链顺 流向自然拉伸,其微元直 接影响流体微元 的运动。来自流体微元的 径向作用力作用 在减阻剂微元上,使其发 生扭曲,旋转变 形。减阻剂分子间引力抵抗 上述作用力反 作用于流体微元,改变了流体微元作用力的 大小和方向, 使一部分径向力转变为顺流 向的轴向力, 从而减少无用功的消耗,宏 观上起到减少 摩阻损失的作用。
身体血液循环的改善方法【医学养生常识】

身体血液循环的改善方法
文章导读
身体中的血液循环对人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身体的血液都不循环了,那么我们各个器官都会逐渐的老化,还会出现很多不适的症状,血液不循环的话身体也容易出现麻木的现象,各种器官也不会正常运行,所以血液的循环是一个支撑点,如果血液不循环了,也意味着我们的身体开始不健康了,那么身体血液循环该如何来改善呢?
血液循环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循环系统疾病治疗药品

循环系统疾病治疗药品循环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及血管功能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因此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十分重要。
在治疗循环系统疾病过程中,药物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循环系统疾病治疗药品,包括降压药、抗心绞痛药、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等。
一、降压药高血压被认为是循环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
常用的降压药包括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
ACE抑制剂,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合成,降低血管紧张素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ACE抑制剂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钙通道阻滞剂是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抑制钙离子的内流,从而降低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常见的钙通道阻滞剂有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
利尿剂能够促进尿液的生成,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降低体内液体负荷,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利尿剂包括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等。
二、抗心绞痛药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心脏病症状,抗心绞痛药是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物。
常用的抗心绞痛药包括硝酸酯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等。
硝酸酯类药物通过释放一氧化氮,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液供应,缓解心绞痛。
常见的硝酸酯类药物有硝酸甘油、异山梨醇硝酸酯等。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β受体的作用,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负荷,缓解心绞痛。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三、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心力衰竭是心脏功能减退时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治疗心力衰竭常用的药物包括洋地黄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
洋地黄类药物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心力衰竭症状。
常用的洋地黄类药物有地高辛、毛花苷C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常见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有依那普利、罗伐那普利等。
改善微循环障碍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改善微循环障碍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改善;微循环;障碍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这个名词是在美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微循环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指微(细)动脉和微(细)静脉之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发生障碍,可能导致人体器官功能低下,引起一系列疾病。
由此可见,改善微循环至关重要。
常用的改善微循环障碍药物有以下几类。
1血管保护药1.12,5-二羟基苯磺酸钙2,5-二羟基苯磺酸钙-水合物,结构式如下:Ca2+HOSO2OHH2O分子式:C12H10CaO10S2·H2O,分子量为436.4。
该药作为一种微循环改善剂,载入欧洲药典,载入英国药典。
药理作用:2,5-二羟基苯磺酸钙通过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其抵抗力,增加血浆酶原活性物质,活化淋巴循环系统,促进淋巴循环[1],降低血液和血浆粘稠度,纠正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血小板高聚性,进而预防血栓形成,提高红细胞柔韧性;还可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透明质酸酶、前列腺素)引起的微血管高渗透作用,促进基底膜胶原的合成,能减少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抑制醛糖转换酶,减少细胞内山梨醇的含量,降低山梨醇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起到保护微血管的作用[2]。
临床评价:该药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副作用小。
国内由西安利君制药厂生产,商品名为“多贝斯”、“羟苯磺酸钙胶囊”;进口商品名为“导升明”。
1.2恩必普该药为由芹菜和芹菜籽提取的有效物质-芹菜甲素的消旋体,属绿色植物性药品,主要成分为丁苯酞。
该药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脑血流量,改善脑能量代谢、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该药临床上已用于轻、中度缺血型脑卒中的治疗。
1.3递法明递法明的主要成分有天然视紫质(rhodopsin)和类黄酮(flavonoid)。
它能够改善微循环,具有抗炎、抗渗出、抗出血性的作用,其主要的药理作用分为几个方面:通过稳定毛细血管胶原纤维网增强毛细血管抗性,维护血管正常的通透性,改善微循环,调节微血管血液流量;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作用,抑制自由基对毛细血管的损害;加速视紫红质的再生速率,改善(夜)视力,减轻目眩,提高暗适应[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阻剂对血液循环的作用
刘强邵洪
关键词减阻聚合物 微循环 多糖类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1
年× 开创了对减阻现象和减阻剂的研究∀摩擦压降 或摩擦阻力 限制了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 造成管道输量或能量消耗增加∀在流体中注入少量的高分子聚合物 能在湍流状态下降低流动阻力 这种效应即高聚物减阻∀用于降低流体流动阻力的化学制剂即为减阻剂 或减阻聚合物 ∏ 简称⁄ ° ∀目前 有关聚合物减阻现象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涉及到流体力学!流变学!高分子溶液和高分子化学的边缘学科 而减阻剂的应用也成为独特的综合性工程∀
减阻剂对血液循环的作用及其机制
研究发现某些大分子物质具有一定的减阻性能和黏弹性 注入血液后 在极低用量 纳摩尔级 的情况下 即可明显改善不同动物模型的血流动力学 如 在不升高动脉血压的情况下 增加心输出量!动脉血流速度和组织微循环灌注 降低出血性休克模型动物的死亡率 增加和改善正常小鼠以及糖尿病模型动物的微循环 明显提高动物的运动能力 并且减少严重缺氧导致的死亡率∀研究发现 无论是天然来源的或合成的不同化学结构的⁄ ° 分子量在 ⁄以上 在实验中都具有相似的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减阻性能 因此 在血管内发挥减阻性能!增加组织灌注的性能 极有可能由⁄ ° 的物理性质所决定 而不依赖其化学特性≈ ∀
自上世纪 年代 欧美一些国家 前苏联和美国等 的学者开始对线性大分子增加血液的流动性这一现象展开了研究 并尝试阐述其机制∀ 认为这些溶于血液的低浓度大分子物质能有效减少血液湍流的/阻力0 使保持一定的流速所消耗的能量少于纯溶剂流体 即/× 0∀° 等发现秋葵中的多糖成分能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 提高心输出量 他们认为多糖降低了血液的黏滞度 从而带来此效应 然而 血液黏滞度的降低只能归咎于血细胞聚集程度的减少 没有其他物质既能减少血细胞的聚集 又能改变血流动力学 而且 血液在血管中并非呈湍流的形式流动 所以⁄ ° 对血液循环的改善和促进作用 很难单纯地用上述机理完全解释∀有实验显示 很少量的减阻聚合物可以显著减低血管阻力 同时血管张力并没有改变 能够增加外周血管的血流速度 ∗ 倍 这个现象很难用血管扩张的效应来解释 模拟真实血流动力学的状态下 发现⁄ ° 明显减轻由于血管分叉和不同血管几何外形造成的血流流分离的程度 减少局部漩涡的产生和血液流动的阻尼 降低流体流动的能耗 在相同的血压下 血液流动更为顺畅 由于⁄ ° 的作用 降低了沿动脉血管血压的压力降低值 从而前毛细血管的血压上升 促进更多功能性毛细血管网的开放 增加组织的血液灌注 改善微循环∀此外 ⁄ ° 可能对位于微血管中红细胞的流动行为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 红细胞悬液在微管里流动时 在近管壁处会产生一个相对无细胞的区域 这种现象被称为/血浆撇清0 2 加入⁄ ° 可以明显减少靠近管壁处的不含红细胞血浆层的厚度 使红细胞重新分布 更加贴近血管壁 使得在动脉及毛细血管中血液 气体交换更便利 另外 由于⁄ ° 衰减了/血浆撇清0效应 造成血管局部的红细胞计数增加 相应血液的粘滞度上升 血流与管壁间的剪切力增大 可以促进微血管释放血管扩张因子 进而增加侧支循环和组织的灌流量∀⁄ ° 增加微循环的血流速度 还与其改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有关 √ 等把聚环氧乙烷 ¬ °∞ )))一种减阻聚合物加入鼠红细胞悬液后 经过特别设计的滤过器 采用红细胞滤过指数 ¬ ≤ƒ 评价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结果显示⁄ ° 显著提升了红细胞的 ≤ƒ 1 ? 1 ϖσ 1 ? 1 Π 1 在某些病理状况下 ⁄ ° 减少了在毛细血管中红细胞的淤滞现象 增加血液流速和氧气供应 组织代谢得以部分恢复∀⁄ ° 单独使用可以明显改善机体大体血液循环和组织微循环 在临床使用的人造血液 含全氟化合物 中添加微量⁄ ° 能明显增加氧气载体输送气体的能力 提供给组织相对正常的供氧水平∀器官和组织的氧供应量 ⁄ 可用公式⁄ ƒ≅≤表示 ƒ为血液流速 ≤为每单位体积血液氧含量∀加快血液循环 改善组织灌注 可以提高氧气载体的工作效率 在大大减少全氟化合物使用 ∗ 减至 ∗ 的同时 仍能使组织获得满意的氧气供给∀因此 这一方法可以减少氧气载体的使用 降低生产成本 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过多使用氧气载体而对人体
作者简介 刘强 医学硕士∀主要从事创伤救治和药物开发研究
作者单位 成都地奥集团学术部 刘强!邵洪
产生的毒副反应∀获得这样的治疗效果 从芦荟植物中提取的⁄ ° 的用量仅为 ∗ ∀⁄° 能够增加正常机体的血液循环 并能使糖尿病鼠的肌肉血管内血液流速显著增加 组织循环得以改善 提示⁄° 还能用于治疗许多循环系统疾病 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 ⁄ ° 具有明显抗休克的作用∀制作严重出血性休克的小鼠模型 给予来源于芦荟的⁄ ° Λ 进行复苏 后芦荟组动物的平均动脉压 ° 高于对照组 ? ϖσ ? Π 1 后动物成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ϖσ Π 1 组织获得的氧供∂ 也高于对照 1 ? 1 ϖσ ? 1 # ∀另外的实验显示 经过⁄ ° 治疗 机体组织没有酸中毒的表现∀因此 微量⁄ ° 可以显著延长致死性休克个体的成活时间∀
减阻现象的逐步阐明使一种新型的生物工程学模式应运而生 ⁄ ° 具有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提升对严重休克和缺氧的复苏成功率 改善慢性疾病的组织血液灌流 在急症医学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可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天然减阻剂及其制备
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作用的减阻剂有很多 如 人工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来源于植物 秋葵!海藻等 以及细菌的多糖类和多肽类分子!人工合成的多糖及多肽物质!来源于人类及动物血!血浆和血细胞的生物高聚物等∀一类来源于植物的微循环减阻物质 ∏ ⁄ ƒ 引起了人们研究兴趣 这些植物包括百合!锦葵属等∀可以分别从百合属中的芦荟和锦葵属中的秋葵等提取出具有改善微循环的多糖类物质∀另一种减阻剂可以从日本传统食品))) 纳豆 中提取 而获得的物质包含多聚Χ或Α谷氨酸 分子量在 ∗ ⁄之间∀⁄ ƒ 的微循环减阻效能可以在特制的环形管道中进行测定 在一定的压力下流体流速加快或要得到一定的流速只需较小的压力者 都能反映出减阻效能∀
欲从一些植物中制备⁄ ƒ 首先应粉碎植物的纤维基质 以便更容易地提取⁄ ƒ 很多方法可以用来粉碎植物纤维 如 对于秋葵荚就较适用特制的搅拌器来碾碎 这种搅拌器能够高效地粉碎植物 但高分子量的⁄ ƒ 结构易遭到此法的破坏 从而降低了⁄ ƒ 的减阻效能 对于芦荟叶 比较适合于人工切片 虽然耗时 但可以保护⁄ ƒ 并且能减少提取物中的颗粒物质∀得到的植物粉碎物 通过过滤祛除大!小的颗粒 滤过的黏性物溶于适当的溶剂 如磷酸缓冲液等 经过多次低速离心 ∗ ∗ 获得含有⁄ ƒ 的上清液 将某种溶剂 如 乙醇!丙酮及硫酸铵等 加入上述上清液 缓慢搅拌使其中⁄ ƒ 沉淀下来 经过离心或过滤得到的⁄ ƒ 固体 再经过有机溶剂 ∗ 的乙醇 洗脱后 蒸发干燥∀采用多种方法祛除⁄ ƒ 中残留杂质和有机溶剂后 使用某些酶类 糜蛋白酶!脱氧核糖核酸酶和核糖核酸酶等 消化⁄ ƒ 中的非多糖成分∀反复采用透析方法祛除⁄ ƒ 溶液中的杂质 即消化酶类和低分子量的其他物质 也可用其他方法如 超滤!微滤和离子交换色谱法来完成除杂质的目的 获得较纯的⁄ ƒ 溶液∀对⁄ ƒ 进行化学修饰 添加一些水溶性基团 可以保护⁄ ƒ 免受机械应力的破坏和减少因酶类降解而发生的减阻失效∀经过进一步分离纯化 即能得到纯的⁄ ƒ物质∀芦荟⁄ ƒ 的制备∀起减阻作用的芦荟多糖分子量约 ≅ ⁄ 去掉新鲜的芦荟叶外层 挤压得粘液 采用醇沉得到⁄ ƒ 的沉淀 沉淀物经反复溶解过滤!离心!洗脱!干燥 酶类消化其他物质并透析 并经过化学修饰 得到芦荟⁄ ƒ 纯品∀作成静脉制剂 还需消毒等步骤∀由于芦荟多糖容易遇热和氧气而发生降解 所以芦荟多糖应置于密封和低温环境保存∀
减阻剂能够改善血液循环 提高组织的灌流 增加休克早期复苏对象的成活率 给医学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开发供临床使用的减阻制剂 必将有广阔应用的前景∀
参考文献
ƒ ° ∏ ⁄ ≤ ∏ ∏ 1° ∏
∏ ∞⁄ ∏ • • ƒ × 2 ∏ ∏ √ ≥°∞ 关中原 李国平 赵丽英等 国外减阻剂研究新进展1油气储运
√ ∂ ∞ 2≥ ∏ ⁄ 2 ∏ ° 2 ∏ ≥
≤ √ ∂ × ∏ εταλ ≥∏ √ √ ∏ √ 2∏ ∏ 2 ∏ √ √ ≥ ≤
2 2 收稿
本文编辑冯楠李恩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