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体育与身体形态

合集下载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部分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部分

《体育与健康》理论部分第一章:你的身体健康(一)人体与运动提出问题:人体是如何运动的?解决问题: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关节)和肌肉组成。

在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以及其他各系统的配合下,能使身体在空间移动或使身体各部分相互位置发生变动。

骨骼骨骼肌:凡是用与行走或使身体各部位移动的肌肉。

运动系统(人体)肌肉平滑肌:通常都是其他系统的组成部分。

(如食管壁、胃壁等)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食物通过消化道。

心肌:是组成心脏的一种特殊肌肉,24小时都在收缩、舒张。

球窝关节:可以向各个方向旋转和转动。

(髋、肩)关节(骨连接)滑车关节:只能向前或向后转动。

(肘、指关节)微动关节(平面关节):只允许平面或往返的运动。

(脊椎骨间、腕骨间、脚也含有微动关节)骨骼:运动的动力。

收缩时,通过肌腱拉动相应的骨骼。

肌肉:运动的杠杆。

在肌肉的拉动下,围绕相应的关节转动。

关节:运动的枢纽。

骨骼就是以相应的关节为轴来转动的。

(二)体育与身体的形态提出问题:什么是身体形态?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的影响?解决问题:1、身体形态:就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

(由长度、围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通常用克托莱指数评价身体形态的发展状况。

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2、初中阶段身体形态发育特点:身高的增长:13岁前女生增长幅度大于男生,13岁后男生增长幅度大于女生;体重的增长:在11—12岁时,女生增长幅度大于男生,13岁后男生增长幅度大于女生;胸围的增长:在12—13岁时,女生增长幅度普遍大于男生,14岁后男生增长幅度普遍大于女生。

3、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形态的发展:身体形态的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但初中生的身体都处于快速发育期,可塑性较大,因此积极合理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形态的良好发育。

(1)适当锻炼,可使骺软骨细胞正常增殖,促进骨骼的生长速度加快,从而使身体长高。

(2)身体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身体长高,还可以使肌肉发达有力。

体育运动与身体形态的关系

体育运动与身体形态的关系

体育运动与身体形态的关系体育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活动,它对于身体形态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普通人,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提高身体形态,增强体质。

本文将探讨体育运动与身体形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通过体育运动来塑造理想的身体形态。

首先,体育运动对于身体形态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体育运动,人们可以锻炼肌肉,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例如,举重运动可以让人们练就结实的手臂和胸肌,游泳可以锻炼人们的全身肌肉,篮球可以增强人们的腿部力量。

这些运动都可以使人们的身体更加结实,形成健美的肌肉线条,改善身体形态。

其次,体育运动可以帮助人们减肥和塑造身材。

肥胖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而体育运动是最有效的减肥方法之一。

通过运动,人们可以燃烧多余的脂肪,减少体重。

同时,体育运动可以塑造身材,使身体线条更加优美。

例如,瑜伽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拉伸肌肉,使身体更加柔美;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等可以锻炼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加苗条。

通过坚持体育运动,人们可以塑造出理想的身材,提高自信心。

此外,体育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维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趋向于久坐不动,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肌肉萎缩、骨骼变脆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而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例如,慢跑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可以锻炼反应能力和协调性,预防老年人跌倒。

通过体育运动,人们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延缓衰老。

最后,体育运动还可以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常常感到焦虑和压抑。

而体育运动可以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人们可以结识新朋友,增加社交活动,提高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例如,参加团队运动如足球、篮球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人际关系。

通过体育运动,人们可以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提高生活质量。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总结笔记)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总结笔记)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总结笔记)一、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1.序言●学生是学校体育过程构成的基本因素,学生既是学校体育的对象,又是学校体育的主体。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认知能力直接制约与影响学校体育的效果和质量2.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身体形态发育特点●身体形态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体重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身体形态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

●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出现两次高速增长阶段,第一次高峰出现在由胎儿开始到出生后的第一年内;第二次高峰出现在青春期:随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成熟为止。

●由于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具有不平衡性,身高增长的速度相对要比体重快,存在“身长体轻”的特点,肌肉的支撑力相对较弱,易出现脊柱异常弯曲现象●身体机能发育特点●神经系统●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主要靠具体的直观形象建立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较弱,抽象思维较差。

●初中以后神经抑制过程得到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更加协调完善,分析综合能力显著提高,能够较快建立各种条件反射●高中以后学生的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全,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兴奋与抑制过程基本平衡,第二信号系统起主要调节作用。

●骨骼肌肉系统●骨●儿童与少年骨骼发育主要表现为长骨的快速增长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弯曲导致畸形。

随年龄增大,骨化过程旺盛,骺软骨生长活跃,适当的生理负荷有利于骨的生长●肌肉●主要表现为长度的增加。

小学生肌肉的横截面积小,肌纤维细长,肌肉水分多,蛋白质和无机盐较少,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恢复快。

高中后,肌肉长度和横截面积同时增大,肌力增强,对力量、耐力性身体素质练习承受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呼吸系统●小学和初中胸廓小呼吸肌弱呼吸表浅呼吸频率快肺容积小肺活量小呼吸调节机能较弱。

●高中以后呼吸肌增强频率减慢深度加大肺活量增大●心血管系统●中小学生心肌纤维细心收缩力较弱心率快心脏每搏输出量比成人低。

幼儿园体育运动与身体发展

幼儿园体育运动与身体发展
平衡感和稳定性。
体能训练
01
02
03
04
力量训练
通过举重物、俯卧撑等简单动 作,增强幼儿肌肉力量和耐力

柔韧性训练
通过拉伸、瑜伽等动作,提高 幼儿关节灵活性和身体柔韧性

耐力训练
通过长跑、游泳等运动,培养 幼儿心肺功能和持久力。
协调性训练
通过舞蹈、体操等运动,提高 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团队运动
野营
在野外露营,学习野外生存技能和团队合作 能力。
攀岩
学习攀爬技巧和身体控制能力,挑战自我和 克服恐惧。
03
体育运动对幼儿身体发展的影 响
பைடு நூலகம்
骨骼与肌肉的发展
促进骨骼生长
适量的体育运动能够刺激 幼儿骨骼的生长,提高骨 密度,为成年后的骨骼健 康打下基础。
肌肉锻炼
体育运动能够帮助幼儿锻 炼肌肉,增强肌肉力量和 耐力,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
创设良好的运动环境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运动环境是保证其身体发展的基础。幼儿园应该提供宽敞、安全、多样 化的运动场地和设施,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个体差异的幼儿需求。同时,还要注意场地的 卫生和安全,确保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
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是促进幼儿身体发展的关键。幼儿园应该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的身体发展 状况和运动需求,同时向家长反馈幼儿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信 任和配合度。
指幼儿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身体协调 能力、平衡能力、灵敏性等方面的变 化。
02
幼儿园体育运动类型
基础运动技能

通过设定不同距离和障 碍物,训练幼儿平衡和

体育运动对身体形态塑造的影响

体育运动对身体形态塑造的影响

体育运动对身体形态塑造的影响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运动方式,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健康益处。

除了提供大量的身体锻炼,体育运动还对身体的形态和外貌有着显著的塑造作用。

本文将探讨体育运动对身体形态塑造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机制和方法。

一、降低体脂肪,塑造理想体型体育运动是燃烧卡路里的最佳方法之一。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人们可以消耗大量的能量,促进脂肪的分解和代谢。

这有助于降低体脂肪含量,塑造身体的曲线和线条,从而使身体更加匀称有型。

例如,长跑、游泳和篮球等有氧运动是很好的减脂选择,可以有效地消耗卡路里并提高心肺功能。

与此同时,力量训练运动,如举重和健身操,可以增加肌肉质量,进一步提高身体曲线和线条。

二、增加肌肉质量,改善体型比例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肌肉的增长和发展,进而改善身体的比例和形态。

通过定期参与力量训练运动,人们可以增加肌肉质量并改善肌肉线条。

例如,举重运动可以增强上肢力量和稳定性,塑造壮硕的肌肉;瑜伽运动则可以促进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使体型更加匀称。

此外,其他球类运动如乒乓球和网球也能锻炼上肢肌肉并调整身体比例。

三、提高姿势和体态,塑造挺拔形象体育运动对改善姿势和体态也具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运动训练,人们可以增强核心肌肉和身体的稳定性,从而改善站立和行走的姿势。

例如,瑜伽和普拉提等训练可以调整脊柱的曲线和肌肉的平衡,使得身体更加挺拔和优雅。

此外,舞蹈运动还可以培养协调性和柔韧性,提高整体形象。

通过这些方法,人们可以实现优雅挺拔的体态,塑造自信和时尚的形象。

四、改善心理健康,提升自我形象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和自我形象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人们可以释放压力,提高情绪稳定性,并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这种积极的心态能够促使个体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从而,身体形态的塑造将与内在的幸福和满足相辅相成。

总结起来,体育运动对身体形态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运动,人们可以降低体脂肪,增加肌肉质量,改善体型比例,提高姿势和体态,并由此提升自我形象和心理健康。

体育测量与评价_03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_03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4)测量仪器读数时,测试者的视线应垂直于测量仪器上的标度部分。
(5)测量长、宽、围度时,以cm(厘米)为单位;皮脂厚度以mm(毫 米)为单位;体重以kg(千克)为单位。测量与记录一般取小数点后 一位。
(6)测量中,应注意尽量减少测量误差。长度测量,身高及较长的身体 部位精确值0.5cm,其余肢体环节长度精确至0.2cm,体重测量精确 至0.1kg。
➢ 注意事项:测量时要求被测者在测量前排空大小便。 男生穿短裤,赤足。女生穿短裤和背心或短袖衫。上 下体重计时动作要轻。每测100人后要对体重计进行 校正。一般在上午十点左右进行测量。
(二)长度测量
1.身高 ➢ 是人体在立正姿势站立时从头顶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
距离。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 测量方法:测试者站立在受试者左侧面, 令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臂放松下垂。测试 者将测径规的一段置于胸骨与第四肋关节 水平处,另一端水平置于背侧后正中线的 对应棘突上,测量前后两点间的距离。
4.骨盆宽
➢ 使用器材:测径规
➢ 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足分 开与肩同宽,两肩放松。测试者站在 受试者前面,用食指摸到髂嵴点(骨 盆最宽处),用测径规量取两测点间 的距离。
9.中指间距
➢ 两上肢向左右坐水平伸展时两侧中指尖点的直线距 离.。
➢ 测量仪器:指距尺或带滑板2m以上有刻度的钢尺。 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
➢ 测量方法:将测量尺固定在平台上,受试者两脚分 开,两臂测平举,上肢伏在测量尺上,一手指尖点 固定于零位,另一侧上肢尽量向侧伸展,手掌(掌 心)、臂、胸紧贴尺面,两臂成一直线,测试者面 对受试者,测量两中指间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一、身体形态测量中常用的定位术语

学校体育学概念

学校体育学概念

学校体育学概念学校体育学概念第一篇第一章1.体育:广义:指更大范围内与人体发展有关的身体活动狭义:被用于指专门的学校体育2.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吟诗3.我国古代六艺:礼、乐。

御、射,书、数4.德绍五项:跑步、攀登、跳高、平衡、负重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身体、心理、社会适应)1.身体形态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身体形态发育③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

2.敏感期: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

3.感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反应;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反应。

4.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现象的指向与集中。

5.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6.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实现预定的任务的心理过程。

7.个性:是指个人整个的面貌,包括与他人相同的心理特征;也指某人区别于他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8.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9.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兴趣、和世界观10..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

11..社会适应有两种形式:一是改变自己;二是改变环境12.社会适应过程的实质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13.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

指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14..社会化:是把一个生物人塑造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15.个体社会化进程中,个体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过程就是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个体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 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体育与身体形态》教案范文

《体育与身体形态》教案范文

《体育与身体形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体形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3.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身体形态评估方法和锻炼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身体形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身体形态对健康和体育运动的影响。

3. 身体形态评估方法和锻炼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身体形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身体形态评估方法和锻炼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身体形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

2. 演示法:展示正确的身体形态评估方法和锻炼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练习评估方法和锻炼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身体形态对健康和体育运动的影响。

2. 新课导入:讲解身体形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

3. 演示与讲解:展示正确的身体形态评估方法和锻炼技巧。

4. 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练习评估方法和锻炼技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兴趣。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身体形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3. 学生技能掌握:评估学生在实践中所运用的身体形态评估方法和锻炼技巧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体育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身体形态的知识和经验。

2. 组织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比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技能。

3. 引导学生进行身体形态的自我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体育与身体形态教材,提供详细的知识点和实例。

2. 演示道具:准备一些身体形态评估工具和锻炼器材,如身高体重秤、体脂计等。

3. 教学图片或视频:收集一些身体形态的图片或视频,用于辅助讲解和演示。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的影响人体是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死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

体育活动亦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的,同时,体育锻炼又可以对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产生良好影响。

一、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骨骼肌收缩产生力量作用于骨骼,骨骼绕着关节运动所完成的。

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肌肉三部分,体育锻炼可以对运动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一)运动系统的一般结构与机能1骨的结构与功能。

骨构成人体的支架,具有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的特点,并有破坏、改造、他伤愈合、修复再生的能力,人体骨骼的形态结构完善而复杂,功能坚固而灵活。

正常成年人共有206块骨,其中头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人体骨骼按其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长骨有骨体(骨干0和两端(骺),骨体位于中间,较细,多呈管状,两端膨大,长骨主要颁于四脚的淳离部分;短骨一般呈立方形,主要颁于手腕和脚腕;扁骨吴板状,面积较大,薄而坚固,主要颁于颅盖;不规则骨的形态各异,多颁于躯干和头颅等处。

骨的功能具体表现为:)支持负重。

骨与骨连接成骨骼。

构成人体的支架,1(.具有支持人体局部和全身重量的作用;(2)运动杠杆。

骨在肌肉收缩时被牵拉,绕关节转动,使人体产生各种运动,起着杠杆的作用;(3)造血功能。

骨髓内的网状细胞是比较幼稚的细胞,它经过分化可以变成血细胞;(4)保护功能。

骨围成的腔隙,保护人体的重要器官,例如颅骨保护脑,胸廓保护心肺等重要器官。

2关节的结构与机能。

骨与骨之间以结缔组织相连,构成骨连结,通称为关节。

按照关节的结构和活动情况,可将人体全身的关节分为不动关节、动关节和半关节,人们一般所说的关节常指动关节。

构成关节的主要结构为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1)关节面。

关节面是指形成关节的两个相邻部位,其表面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多数关节面的软骨为透明软骨,可减少相邻两关节之障的摩擦,并有缓冲震动和减轻冲击的作用。

(2)关节囊。

关节囊为附着在相邻关节面周缘及附近骨表面的结缔组织囊,内含血管和神经等。

关节囊的外层称为纤维层,对关节起加固作用;关节囊的内层为滑膜层,可分泌少量透明的滑液,在关节面之间起润滑作用,以减少摩擦。

)关节腔。

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相邻骨关节面软骨3(.共同围成的封闭腔隙,关节腔内的压力较大气压低(此现象称为负压),负压对加固关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关节的主要结构外,还有关节的辅助结构,这些辅助结构包括滑膜囊、滑膜襞、关节内软骨、关节韧带等,它们主要对关节起加固、保护和减少摩擦等方面的作用。

3骨骼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人体的骨骼肌共有600多块,骨骼肌重点约占体重的40%,其中四肢肌肉重量约占整个肌肉重量的80%。

每块肌肉一般都可分为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一般位于肌肉的中部,主要由肌纤维(即肌细胞)和血管、神经等组成,肌纤维具有收缩功能。

人体的肌纤维又可分类红肌和白肌两种,红肌的收缩速度较慢,耐力较好,可维持长时间的收缩;白肌的收缩速度快,力量大,但容易产生疲劳。

肌腱是由致密结缔组织、神经纤维和毛细血管等构成,肌腱的韧性很大,能随强大的牵拉力并将力传递给骨,肌肉借肌腱附着于骨。

肌肉的生理特性包括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肌肉对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瓜的能力称肌肉的兴奋性。

肌肉在其收缩前,先产生兴奋。

在一定生理范围内,肌肉的兴奋性越高,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就越大。

肌纤维某一点产生兴奋后可将兴奋传播至整个肌纤维,这种特性称为肌肉的传导性。

肌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可使肌纤维收缩,这一特性称为肌肉的收缩性,肌肉的收缩过程非常复杂,简单地说肌肉的收.缩是肌肉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良好影响1体育锻炼对骨的良好影响。

人体长期从事体育锻炼,通过改善骨的血液循环,加强骨的机关报陈代谢,使骨径增粗,肌质增厚,骨质的排列规则、整齐,并随着骨形态结构的良好变化,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人体从事体育锻炼的项目不同,对人体各部分骨的影响也不同。

经常从事以下肢活动为主的项目,如跑、跳等,对下肢骨的影响较大;而从事以上脚活动为主的项目,如举重、投掷等,由对上脚骨的影响较大。

体育锻炼的效果并不是永久的,当体育锻炼停止后,对骨的影响作用也会逐渐消失,因此,体育锻炼应经常化。

同时,体育锻炼的项目要多样化,以免造成骨的畸形发展。

2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

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即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又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幅度。

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关节面软骨和骨密度的厚度,并可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发达、力量增强、关节囊和韧带增厚,因而可使关节的稳固性加强,使关节随圈套的负荷。

在增加关节稳固性的同时,由于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提高,关节的运动幅度和灵活性也大大增加。

体育锻炼对肌肉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肌肉的良好影响3.表现在多个方面:(1)肌肉体积增加。

运动员,特别是举生等力量性项目运动员的肌肉块明显大于一般正常人,这说明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可以使肌肉体积增大。

体育锻炼对肌肉体积的影响非常明显,一般只在进行力量训练就可以使肌肉体积啬,而且练什么肌肉,什么肌肉的体积就增大。

(2)肌肉力量增加。

体育锻炼可以啬肌肉力量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而且体育锻炼增加肌肉力量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数周的力量练习就会引起肌肉力量的明显增加。

(3)肌肉弹性增加。

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人,在运动时经常22 事一些牵拉性练习,从而可使肌肉的弹性增加,这样可以避免人体在日常活动和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肌肉的剧烈收缩而造成各种运动损伤。

二、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一)心血管系统的一般结构与机能1心脏的结构与机能。

心脏是由心肌构成的中空器官。

心脏借心中隔将心脏分为左右峡谷侧,左右两侧又各分为心房、心室两部分,这样心脏实际可分类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部分。

心脏的左右两侧不直接相通,而心房、心室之间借房室瓣相通,右侧是三尖瓣,左侧是两尖瓣。

左侧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侧心室与肺动脉相连。

心室和动脉之间是主动脉瓣,右心室之间有半月瓣,左心室和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是肺动脉瓣。

瓣摹功能是保证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朝着一个方向流动。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活动,推动血液参加血液循环,以满足机体各组织细胞对氧气、营养物质的需要和代谢产物的排除。

根据血液在体内的流动过程可将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的血液途径为:左民房接受来自肺静脉含氧丰富的血液,再收左心室泵入主动脉,运至全身的各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和物质交换后,经静脉流入右心房。

肺循环的血液方向为:右心房接受来自身体各组织的含氧量较少的静脉血,然后再由右心室耒入肺动脉至肺组织,在肺组织,二氧化碳释放,而肺组织的氧气进入血液,完成气体交换,血液再由肺静脉流入左心室。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在每一个心动周期的舒张期,血液由静脉流入心脏,在收缩期,心肌的主动收缩将血液由心脏射入动脉。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心率与心动周期的长短有关,心动周期的时间越短,心率越快,反这,心率越慢。

正常人安静状态时心率约为60-100次/分。

心率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生理状态下,心率有所不同。

初生儿的心率较书,每分钟可达130次以上,以后随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青春期时接近成年人水平;在成年人中,女性心率略高于男性;情绪激动和体温升高时,心率.加快;体育活动时,心率明显增加。

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正常人安静时的每搏输出量为70毫升。

心脏每分钟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液量为每分输出量,一般情况下的心输出量常指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成人安静时心输出量为3-5升左右。

在一定生理范围内,心脏收缩力截止大,回心血量增多,心率越快,心输出量也就越大,但心率过快,反而会因回心血量减少造成心输出量下降,这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2血管的结构与机能。

人体内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不同。

大动脉的管壁厚而坚硬,管壁内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因而富有弹性,称为弹性血管,它可以缓冲血压波动,并保证在心脏舒张期继续推动血液循环。

小动脉管壁富有平滑肌,平滑肌的收缩可以通过改变血管的口径改变血流阻力,又称阻力血管。

毛细血管口径小,数量大,通迄性好,是血液与组织液的交换部位,被称为交换血管。

静脉血管的口径大,易扩张,体内多数血液存在于静脉系统中。

因此静脉被称为容量血管。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是血压。

各类血管均有不同的血压,但一般所谓血压,多指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的最高值为毫米汞柱,心脏舒张是动脉血压的100-120收缩压,相当于最低值为舒张压,相当于60-80毫米汞柱,收缩压与舒张压之比为脉搏压或脉压。

(二)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良好影响1窦性心动徐缓。

体育锻炼,特别是长时间小强度体育活动可使人体安静时心率减慢,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动徐缓。

窦性心动徐缓现象被认为是机体对体育锻炼的适应性瓜赆率的下降可使心脏有更长的休息期,以减少心肌疲劳。

2每搏输出量增加。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或运动员无论安静和运动状态下,每搏输出量均比一般正常人高。

特别是在运动状态下,每搏输出量的增加就更为明显,这种变化使人本在体育锻炼时有较大的心输出量,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体育锻炼增国每搏输出量的原因是:(1)心脏收缩力量增加。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心肌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增加,心肌纤维增粗,使得心肌收缩力量增加,这样可使心脏在每次收缩时将更多的血液射入血管,导致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增加。

(2)心室容积增加,体育锻炼后由于心脏收缩力量增加,心肌每次收缩后几乎将心室内的血液全部排空,造成心室内压下降,静脉加戊血量增加,心肌纤维被拉长,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可使心室容积增大,每次心室肌收缩前心室内均有较多的血液,因此,心脏每次收缩射出的血液也较多。

血管弹性增加。

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务管壁的弹性,这3.对老年人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壁弹性逐渐下降,因而可诱发老年性高血压等老年性疾病。

老年人通过体育锻炼,可增加血管壁的弹性,以预防或缓解老年性高血压症状。

三、体育锻炼对血液成人的影响(一)血液的组成血液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流动组织,它包括细胞和液体两部分。

细胞部分是指血液的有形成份,总称为血细胞。

液体部分称为血浆。

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在正常情况下,每公斤体重的血量,男性多于女性,幼儿多于成年人。

1血浆。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份,约占全血窖的50-60%,血浆中除含水分外,还有各种血浆蛋白、无机盐、葡萄糖、激素等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