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违法犯罪的区别

)
)
3、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是( B D ) A.违法一定犯罪 B.违法不一定犯罪 C.犯罪不一定违法 D.犯罪一定违法 4、“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 ABD 两句古语告诉我们 ( ) A.许多犯罪是从小毛病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 越深,最终跌入犯罪的深渊 B “小错不断、大错不犯” 的思想是危险的 C.小错不可能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不是从犯 小错发展而来 D.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 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 展到违法犯罪
关
系
一般违法
都是违法行为
犯
罪
共 同 点
不 同 点
危害程 度不同 法律责 任不同 处罚机关 不同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危害不大,情 节轻微 民事责任,行 政制裁 行政机关
社会危害大, 情节严重
刑罚处罚 人民法院
联
系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吸毒
一般违法
为了获得毒资满足毒瘾
贩毒
抢劫
道德、纪律与法律的比较
比较项目 行为规范
如何产生
自然形成
适用范围或 靠什么发挥 对象 作用
普遍适用 在校学生
舆论、习 惯、信念
社会道德
教育行政 学生守则 机关制定 国家法律
教育行政 力量 国家强 制力
国家立法 自主学习课文113页: 一、什么是违法? 二、什么是犯罪? 三、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此事小君的哪项权利受到侵害?小哲 及双方家庭造成什么后果? 2、“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 空”“非法侵害生命健康权者受制裁”。 结合这两句话,谈谈此桩惨案如何避免。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PPT幻灯片

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
不旷 归课 宿、
夜 毁偷 坏窃 财、 物故
意
者参 变与 相赌 赌博 博或 索强 要行 财向 物他
人
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
性适规进 歌宜定入 舞进未法 厅入成律 等的年、 场营人法 所业不规 骂打 他架 人斗
殴 辱
读淫观 物秽看 等的、
音收 像听 制色 品情 、、 刀携 具带
由于玩游戏机输钱,阿文赊了机室老板1万多元,而且负 债数额与日俱增。老板不耐烦,拼命催他还钱。阿文心虚了, 但他不敢向父母要。走投无路之际,他绑架了邻居家的小男孩, 向其家人勒索10万元。他没有如愿以偿地拿到钱,便把小男孩 勒死了,这时他才16岁。
阿文被绳之以法,法院以绑架勒索罪判他无期徒刑。陪伴 他在高墙度过慢慢长夜的只有“悔恨”二字。
请回答:1、张某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的行为? 2、张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3、张某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张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 什么? 5、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1)张某不交作业,经常旷课,偷拿同学东西,打骂同 学是违反校规校纪行为。
(2)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属于违法。属于一般违法行 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三、防微杜渐, 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1、增强法制观念,不做法律禁止的 事 2、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3、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二)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为什么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三)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怎样才能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1、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 律的事情。 2、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3、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答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答: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①一般违法与犯罪有明确的界限,二者的区别:首先,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杜会危害性.触犯了刑律,应受刑罚处罚;其次,处罚的方法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由国家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
虽然是一种强制性制裁.但它只有行政后果.不能剥夺受处罚人的自由;犯罪用由人民法院依法到处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可以并处没收罪犯的财产、剥夺其政治权利以及其他权利,可以判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判处死刑。
②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首先,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其次,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不同程度地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犯罪。
为此,青少年要加强修养,注意防微杜渐。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关系一般违法犯罪
公共点
都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都是违法行为
不同点对社会危害程度
不同
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
危害性不大
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
危害性大
触犯法律不同
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
法规
刑法
应受的处罚不同民事责任、行政制裁刑罚处罚
处罚的机关不同行政机关人民法院
联系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般违法与犯罪有何区别?怎样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_文库

★基本问题:一般违法与犯罪有何区别?怎样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理论阐释】《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在内容标准中指出,“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体会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这些共同说明了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以及青少年提高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必要性。
一般违法和犯罪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但是犯罪又具有本身的特点,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危害社会性的行为。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应该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遵纪守法和违法犯罪是不同意识产生的结果。
青少年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青少年应该做到知法懂法;其次,遵守日常行为规范,这是遵纪守法的基础;最后,要防微杜渐。
当今社会是法治社会,提倡依法办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使青少年明确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并帮助青少年提高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意识,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后果,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做到知法懂法,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青少年法治观念的增强,有利于我国社会法治进程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教师在讲授本部分内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切忌空洞的说教,应以鲜活的案例作为支撑。
教师可以用“以案说法”的方式,选择典型案例,在讲解案例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案例,同时指导学生判断此种行为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同时,在讲授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时,也可以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讲解。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ppt优秀课件 粤教版

行政违法行为
民法通则、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婚 姻法
(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税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工商管理条例
②违法行为根据违法行为对社会的
危害程度又可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
法眼看社会(一)
15岁的程云是海口一所寄宿中学的学 生,在远离父母的校园生活中,结交了一 些不良社会朋友。同时也逐渐学会了吸烟、 喝酒、打架。为了满足自己的挥霍,他趁 上课之机,溜回宿舍,盗走同寝室同学 MP4两部。
•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
16、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
17、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3、一般违法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
害性,但是在( D )
A.违法情节、违法动机和认错态度上有所不同 B.违法情节、违法动机和产生的后果有所不同 C.危害程度、违法手段和犯罪场合有所不同 D.危害程度、触犯法律和处罚方法有所不同
学以致用
4、区分下列违法行为并说明理由
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
犯罪
理由
此时的程云行为有没有违法?为什么?
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 百三十二条规定,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程云有 期徒刑14年。
一般违法行为
程云趁上课之机,溜回宿舍,盗走同寝室同
(一)学MP4两部。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被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8.1勿以恶小而为之8.2第一课时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教材学生分析:知道法律特征,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学生分不清违法和犯罪,认识不到法律既有情又无情,对法律感兴趣,有了解,想知道生活中一些法律行为的性质。
教学目标了解违法犯罪的基本知识,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思想上树立避免违法犯罪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犯罪的特征。
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活动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复习:上一单元我们了解到当今社会处处有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对我们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对我们的权利具有保护作用。
导入:三国刘备告诉他的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现实生活中有些青少年误入歧途,和他们的道德法制观念有关。
怎么才能不铸呢?(认真学法,自觉遵守,不违反法律的规定。
)(板书)第八单元法不可违(一)民意小调查:如果你在路上捡到别人遗失的一件比较贵重的东西,你通常会采取哪一种做法?A.将它占为己有B.寻找失主归还或上交C.置之不理同学们纷纷举手作出表决。
教师提问:捡到别人的遗失物占为己有不归还,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发言)小结: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不但是不道德的行为,而且同时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二)探究园:P74“情景研讨――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违法吗?”思考:为什么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违法?有关法律规定:(投影)《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
分析:黄海同学的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的上述规定,拒绝将拾得的物品交还失主,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他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因此,黄海同学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三)案例分析:(投影)赶去参加中考的小明骑车至考场附近的十字路口时,看见红灯亮了,此时绿灯方向正好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
他想:中考事关重大,即使现在闯红灯也不会妨碍交通,于是他继续向前骑。
问:小明的做法是不是违法行为?为什么?(学生回答)小结:小明骑车闯红灯,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也就是他做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一般违法与犯罪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防微杜渐 青少年要学会依法自律 1、认真学法,增强法制观念,不做违反 法律的事 2、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3、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放学回家路上
只有20元
告诉他人就宰了 你
小 明
王某
思考:小明的哪些权利受到侵犯?
人身自由权 人格尊严权 财产权
违法行为 入屋盗窃 殴打他人致轻伤 殴打他人致死亡 抢劫 深夜开音响大声歌唱 持刀杀人
一般违法
犯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随意拨打110
吸毒 在文物古迹乱涂乱画 骑自行车闯红灯
在图书馆大声喧哗
从游戏机室入高墙
14岁以前,阿文学习成绩良好,从14岁起,阿文迷上了电 子游戏,学习一落千丈。尝试各种游戏:街霸、三国志、常夜 不归宿。 由于玩游戏机输钱,阿文赊了机室老板1万多元,而且负 债数额与日俱增。老板拼命催他还钱。阿文不敢向父母要。走 投无路之际,他绑架了邻居家的小男孩,向其家人勒索10万元。 他没有如愿以偿地拿到钱,便把小男孩勒死了,这时他才16岁。
?
想 一 想
怎么办?
告诉家长、老师、打110报警
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请帮小明想想对策。
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 当遇到不法侵害时,采用灵活的方法,沉 着应对 • 当公安、司法人员向我们调查有关案情时, 主动协助· · · · · · • 当自己的亲友受到不法侵害又不敢斗争 时· · · · · ·
小明事后越想越气愤,他想到了前不久听 他人说权利受侵犯时可以行使正当防卫权,即 使杀了他也不犯罪,于是准备了一把刀要实施 正当防卫。他计划以下实施方案: (1)如果路上遇到王某再次抢劫同其搏斗; (2)看到王某趁其不注意下手; (3)找王某弟弟; (4)找几个要好同学,故意找王某茬,然后 实施正当防卫 四种方案是否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文被绳之以法,法院以绑架勒索罪判他无期徒刑。陪伴 他在高墙度过慢慢长夜的只有“悔恨”二字。
请回答:1、张某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的行为? 2、张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3、张某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张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 什么? 5、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1)张某不交作业,经常旷课,偷拿同学东西,打骂同 学是违反校规校纪行为。
(2)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属于违法。属于一般违法行 为。
2、一般违法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但是在( D)
A.违法情节和认错态度上有所不同 B.违法动机和产生的后果有所不同 C.违法手段和犯罪场合有所不同 D.危害程度和处罚方法有所不同
二、多项选择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不同点是(B C D )
A.二者在本质上不同
B.违反的法律不同
C.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不同
违法行为
入屋盗窃 殴打他人致轻伤 殴打他人致死亡 抢劫 深夜开音响大声歌唱 持刀杀人 随意拨打110 吸毒 在文物古迹乱涂乱画 骑自行车闯红灯 在图书馆大声喧哗
一般违法
犯罪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违法和犯罪本质上相同的是(A)
A.对社会有严重危害 B.都是违法行为 C.都要受到刑罚制裁 D.都要由人民法院处理
管 制
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
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 的发生呢?
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 法律的事情。
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旷课 骑自行车闯红灯 给同学起侮辱性外号 深夜开音响、大声唱卡啦OK 沉迷网吧,夜不归宿 为了“防身”,携带弹簧刀上学 强行向低年级同学索要财物 这些同学的态度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三、防微杜渐, 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1、增强法制观念,不做法律禁止的 事 2、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3、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二)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为什么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三)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怎样才能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1、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 律的事情。 2、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3、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3)张某持刀爬进李大娘家盗窃财物和打伤李大娘属于 犯罪行为。
(4)张某由好变坏,最后犯罪,说明了一个人如果不学 法,不知法,就容易学坏、违纪、违法以至犯罪。违纪 、违法和犯罪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没 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从犯错误发展 到违法、犯罪。
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
不旷 归课 宿、
夜 毁偷 坏窃 财、 物故
意
者参 变与 相赌 赌博 博或 索强 要行 财向 物他
人
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
性适规进 歌宜定入 舞进未法 厅入成律 等的年、 场营人法 所业不规 骂打 他架 人斗
殴 辱
读淫观 物秽看 等的、
音收 像听 制色 品情 、、 刀携 具带
1、毁坏班级中的公共财物
2、给同学起侮辱性外号
3、沉迷网吧、夜不归宿 1、假如你有了上述不良行为,你会怎样 纠正它?
2、假如你的同学有了上述行为,你会怎 样帮助他(她)?
与同学们共勉: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1、从一般违法到犯罪有一个演变的过 程;
2、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容易导致 犯罪。
案例:中学生张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后来跟社会上坏孩子来往,逐渐变得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有 时还偷拿同学东西,打骂同学。学校对其进行多次批评教育, 但他不思悔改,跟一些坏孩子到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被公安 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接受教训,一天晚上,他趁李大娘的儿子 出差未归,持刀爬进李大娘家企图盗窃财物,被发现,张某把 李大娘打昏在地,偷走了现金一千元,经人民法院审的未成年人不 得有的不良行为有哪些?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 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 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场所;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危害性 触犯法律
处罚程度
一般 违法
犯罪
违法情节轻微, 对社会危害也 不大
违法情节严 重,对社会 危害很大
刑法以外 的法律
刑法刑法
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 (一般强制性措施)
受到刑事处罚 (严厉的强制性措施))
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 都是违法行为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应追究法律责任
D.处罚方式不同
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相同点是( A B D )
A.二者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二者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C.二者都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D.二者都是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3、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是( B D )
A.违法一定犯罪 C.犯罪不一定违法
B.违法不一定犯罪 D.犯罪一定违法
二、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5)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教训,从小树立法律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14岁以前,阿文学习成绩良好,从14岁起,阿文迷上了电 子游戏,学习一落千丈。起初他是被人约去电子游戏机室一比 输赢,结果毫无经验的阿文输得一败涂地。为挽回面子,阿文 整日泡机室,越跑越上瘾,他开始尝试各种游戏:街霸、三国 志、快打旋风。而阿文家里的钱也开始不翼而飞,阿文常夜不 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