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案)9、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
二年级语文下册9、母亲的恩情 (第1课时)

慈爱 著名
缝补 永远
(二)展示交流 按课文顺序逐段指名读课文。 (一人读,其余评价) 四、学习板块(三) (一)合作探究——生字的书写 学习引导: 1、自由书空“寸、永、抚、报、针”5 字的笔顺。 2、同桌交流: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写的时候应注 意什么? 3、 看完老师范写 后,再 描红这 5 个生字。 4、 你会写这些生 字了吗?试试看!(要按笔顺书写呦! ) (二)展示交流 比一比,看谁写的最美观。 五、达标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恩( ) 寸( ) 思( ) 才( ) 补( ) 怀( ) 扑( ) 坏( )
归( 旧( 忘( 望(
) ) ) )
1、课内:你能写出下面的词语吗?相信你能行!
ēn
qíng
yǒng
yuǎn
zhēn
xiàn
布置作业
( (
fǔ
) ( mō chí ) (
):背诵《游子吟》
板书设计
湿润 光辉
9、母亲的恩情 恩情 抚摸 注视 沐浴 报答 铭记
教 学 过 程 复备栏
一、学情调查 1、通过课前预习,你已经会读哪些由生字组成的词了呢? 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2、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你会读了吗? 二、学习板块(一) (一)合作探究——认读生字词 学习引导(1) : 1、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注意: “迟、针” 是翘舌音, “寸”是平舌音, “抚”的声母是“f”不是“w”,“孟、 缝、铭、永”是后鼻音, “恩、针、根”是前鼻音。 ) 2、 把你认为最容易读错的生字用笔圈出来, 自已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读读,比比谁先记住它们了。 4、组内交流(一人读,其他人听,帮助正音) 学习引导(2) : 1、自由认读下列生词,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画出来。 湿润 恩情 抚摸 注视 慈爱 缝补 迟迟归 光辉 沐浴 报答 铭记 著名 永远 寸草心 2、组长带读,再个别正音。 (二)展示交流 1、你觉得哪些生字容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 2、小组比一比,看谁厉害。 三、学习板块(二) (一)合作探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引导: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2、标上小节号。 3、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依次读课文。别人在读时要仔细听, 有读得不对的帮助指出,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下9《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课案

板书设计:
9.母亲的恩情
铭 记 在 心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课案
理论支持
“文包诗”这类课文,叙文与诗歌互为表里,融成一体。其中,诗作是教学的重点。它最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叶圣陶先生指出:“诗歌的意义和情趣往往在字句之外;单就字面解释,就同胡乱嚼橄榄一样,没有多大的滋味,通过字句体会情趣,滋味才隽永。”因此,这类课文的教学,应以诗统文,以文解诗,把诗和文的学习有机联系,紧密结合,即“互文和解”。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感悟文中包含的浓浓的爱,第一课时必须扎扎实实地读好课文,扫清障碍,第二课时的深读才能得到保障。
齐读:缝补衣服
2.问:缝补衣服要用什么?(针和线)
齐读:针线
3.问:针是什么偏旁?为什么?(金字旁,因为是用铁做的。)
4.请同学们再看看,这位母亲多大年纪了?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头发都白了)
齐读:几根白发
5.出示句子:
“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预习生字,理解生字的意思,初步读通课文,将《游子吟》读熟。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导读: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2、出示生字、教认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4、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4、出示: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缝补沐浴生机勃勃了(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7、比赛读书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四、教学生字1、读读生字词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一节1、指名读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句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板书:缝衣一针针一线线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针线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4、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
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母爱的伟大与无私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基本词汇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文中的意思,尤其是母亲的表现2.掌握词语的意思3.真正理解母亲的恩情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真正理解母亲的恩情2.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四、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2.教师读书笔记3.黑板、彩色粉笔,母亲的恩情故事书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堂(1)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回想在生活中哪些人满足了我们的精神需求。
(2)导入出示一张圆圈,中心标记“母亲”,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挥想象,将与母亲有关的词语或图片填入圆圈。
2. 朗读故事,感受母爱伟大(1)讲述情节读故事,诱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提示学生喜欢和不喜欢故事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中找出母亲的表现。
(2)层层分解,建立抽象形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分析出母亲的行为。
3. 文字解读,加深理解印象(1)理解词语结合故事中的词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了解不同的词汇的含义,以及多种表达方式。
(2)复述故事要求学生按照故事的情节,依次复述整篇故事,强化理解。
4. 交流表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1)艺术表达1.运用画画、手工、写组成的多元媒体表达形式,传达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2.让学生听一段音乐,自由组合自己的语言表达,直接展现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2)态度表达1.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2.让学生倡导母亲的大爱,传递孝感。
5. 小结,反思本课(1)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母亲的爱和恩情有更深的认识。
2.以学生感悟,总结课堂。
(2)扩展延伸针对课堂内容,深入扩展,让学生思考其中的符号和意义。
六、教学体会教学本课,我深刻感受到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启发式学习方式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母亲的恩情》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十七篇课文。
本篇课文通过描写小兔子主人公因为离开母亲而受到的痛苦和对母亲的思念,引导学生懂得母爱的伟大和重要性,并且培养孩子们珍惜父母的情感,学会表达感激之情的能力。
本篇课文的课时长度为1课时,教学形式为板书讲解和互动课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母亲的恩情》,并能顺畅地表达出课文的情感。
2.理解课文中小兔子主人公因为离开母亲而受到的痛苦和对母亲的思念,懂得珍惜父母的感情,学会表达感激之情。
2.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传统教具呈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2.能够通过演员的形式展示出小兔子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学生懂得了父母的重要性和父母的爱,珍惜父母的亲情。
2.学生能够学会表达感激之情,培养感恩教育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能够朗读课文《母亲的恩情》,并能够理解和表达课文的情感。
2.能够通过传统教具呈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2.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
2.培养感恩教育的意识,让学生能够学会表达感激之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导入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
2.师生一起回顾上一节的课文内容,跟学生再次回味故事情节。
2.呈现(20分钟)1.讲解故事情节和课文的意义。
2.通过传统教具呈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3.演员形式展示小兔子的情感和思想。
3.互动(20分钟)1.听取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表达,鼓励学生多发言,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安排同桌互动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换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4.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点名表扬几名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
2.鼓励学生珍惜父母的感情并学会表达感激之情。
五、作业1.练习朗读本节课的课文《母亲的恩情》。
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五篇材料)[修改版]
![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五篇材料)[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bb2a966d51e79b8969022655.png)
第一篇: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9、母亲的恩情[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铭记抚摸沐浴、游子吟等。
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理解《游子吟》的诗意。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母亲,多么亲切的字眼,小朋友们,你们平常怎么喊自己的母亲?板书:母亲2、师:是呀,母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妈妈,提起母亲,你能想到那些词语?(善良、勤劳、含辛茹苦、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平易近人、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3、师: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我们要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
师板书,“恩”是前鼻音,“情”是后鼻音,读准这个词。
4、“恩情”是指深厚的情谊。
让我们深情地读好课题。
(指名读,再齐读)二、预学——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感受母亲的恩情。
打开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
2、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出示:孟郊、缝补、恩情;永远、报答、铭记;抚摸、沐浴、湿润;注视、著名、慈爱;一针针、迟迟归、寸草心;几根白发、生机勃勃(1)指名试读(2)带读,开火读、齐读(3)读第三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这样的词语?(4)读第四行,你知道与它意思相近的词是什么吗?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同桌互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互学——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呢?2、师: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
他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一首诗中,就是——《游子吟》,想读读这首诗吗?(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四、展示——学写生字1、出示生字:恩补针根抚摸报迟寸永课件字体变色:补针根抚摸报,这10个生字中有6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其中3个还都是“扌”,现在请小朋友们想办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顺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重点解读课文1至2自然段,学会相关段落的4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1、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2、学会有关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顺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四、课前准备《游子吟》诗一首;相关词语;针线包一个。
五、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吟诵了几首诗,真好!知道吗,中国可是一个诗的国度啊!许多诗人用诗歌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感受,写下了那么多的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特别是唐诗,最厉害了!你还见过哪些唐诗,介绍给大家听听。
(二)走近《游子吟》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唐诗,(出示《游子吟》),你见过吗?什么时候见过的?2、请你再一次读读,然后向大家说说你从诗中读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是很明白,想提个问题。
3、学生交流。
4、小结: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在朴实而又简短的诗句中展露无遗,这就是这首诗的魅力。
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了无数游子之心,也成了千古传唱的佳句,让我们记住它。
5、吟诵全诗。
(三)走近孟郊1、你知道这么好的诗是谁写的?——板书:孟郊,生认读。
2、你还知道孟郊是一个怎样的人呢?3、是什么使他诗兴大发,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小诗?你想知道更多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恩情》(电脑出示)。
4、学习生字“恩”,读好课题。
“恩”:前鼻音。
恩情——深厚的情谊;恩惠;恩人——对自己有大恩的人;恩师——称对自己有恩情的师傅或老师。
(四)走进课文,初步感知1、配乐诵读,以情动人。
请大家打开课本,边看课文边听老师诵读,想一想,孟郊怎么写出了这首诗?2、学生交流。
3、孟郊深深地感受到了母亲的慈爱,慈母心,让孟郊沐浴在母爱的春风里,成长,成人。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母爱的伟大和重要性。
2. 熟读课文,领会课文中的情感和内涵。
3.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4. 通过描绘母亲的形象,让学生树立亲情观念,懂得感恩和珍惜家庭、家人。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和感受母爱的伟大和重要性。
2. 难点:熟悉使用文言文类型的语言,进行复述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备课笔记、教案、教具(PPT,音响设备等)。
2. 学生准备:听课笔记、语文教材。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用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引入课文主题——母爱是伟大和重要的。
比如有一个孩子不愿意吃饭,母亲千方百计想办法引导孩子吃饭,孩子还是不肯吃,母亲跟孩子说:“你做过这么一件事吗,有一天我把你剜下来去卖,然后买了肉回来给爸爸和妹妹吃。
”孩子听到母亲的话马上成了乖孩子。
2.呈现教师通过PPT或者音频播放课文《母亲的恩情》。
每一段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出来,然后老师与学生一起读,理解意思,领悟其中的情感。
3.讲解师生一起分析《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
教师指出母亲视子女为生命之本的特殊地位,生育子女是母性责任,教育子女则是母爱完美地表现。
然后老师讲述古代封建家庭中母亲养育子女的困难和艰辛、母亲在家庭中处境的悲苦。
母亲为了她的儿女付出了多少辛苦,让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重要性。
4.复述教师通过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贴近生活中的母爱和家庭关系。
如:“你能说一说文章主要叙述了哪些事情?”“文中说到母亲煮的饭很清淡,为什么?”5.练习(1)课内辩论:限定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母亲的恩情,为自己的立场讲述一些事情,然后现场辩论。
(2)填空练习。
请学生阅读下列文段并填空。
“我已见证了世间很多爱的伟大,但任何一种爱也无法与母爱比拟。
母爱最能__________人心,最能唤起希望。
母爱本无期望,只有小小的恩赐——卑微的哺育。
但感恩的儿女未曾止步于此,他们努力学习和工作,以自己的____________和力量返还母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
二年级语文教案
课时目标:
1、能够读准15个生字(包括二类字)的读音,尤其是“恩、根、针”等前鼻音和“孟、缝、铭”等后鼻音;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能够做到字词音准、句子通顺、古诗有节奏;
3、通过指导阅读文中三个长句子,学习长句的朗读方法;
4、通过联系字形和生活实际,领会“恩情”的意思,并通过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母亲对孟郊的恩情;
5、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报”,重点指导“报、迟、恩”的书写,正确、美观地书写文中10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母亲指导读准词语
平时生活中,我们怎么称呼自己的母亲呢?(妈妈)
2、这儿还有一个生词朋友,板书“恩情”,口述:“恩”上面一个因为的“因”,下面一个“心字底”。
前鼻音,谁来读这个词,“恩”字中哪个部分最引起你的注意?(大大的心字底)“心”字底与什么有关?(感情)从这样的心中涌出来的感情一定(很深很大很多很重,师动作引导,顺着学生的思路),所以恩情就是一份出示手板(深厚)的感情,齐读,“恩”还能组成哪些词?(恩重如山、恩爱、感恩、恩师)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母亲的恩情,师补充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遇到生字先读准拼音,再读读生字。
2、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字词
缝补针脚铭记
湿润抚摸沐浴
一根一针针一线线
分屏出示:
①指读第一屏,哪个字音特别注意,带读
针脚:前后两针之间的距离,看实物
②指读第二屏,齐读
抚摸:谁做做个动作给我看?(轻轻地摸)师示范“抚摸”,老师轻轻抚摸着你的头,妈妈亲切抚摸着你的背,有什么感觉?抚摸表达了对你的爱。
谁还发现这排词语的小秘密?(相同偏旁的字组成词或两个字的意思相近)
③指读第三屏,齐读
一根:书上说一根白发,还有一根什么?(针、面条、线、粉丝、火腿肠)你们发现没有,后面的物品都是长长的。
一根表示只有一个,那么“一针针一线线”是不是也表示一个呢?一针又一针一线又一线,很多很多。
④你们真棒!注意了字的音、形,理解字词的意思。
这么多的生字词能很快读吗?
去拼音读词。
4、再读课文
同学们,请把刚才的生词带入课文,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来回多读几遍。
(1)检查朗读
课文有几小节?一人读一小节。
其余小朋友仔细听,把读不好的地方,读不准的音,读不通的句子画出来做上记号。
(2)点评
5、文中还有一些比较长的句子,读的时候不太顺畅,你有好办法把它们读顺畅吗?自己一边读一边想想办法。
出示句子,生自由读:汇报读
6、指导朗读诗歌
(1)课文中写的是谁的母亲?
出图:唐代孟郊
课前很多同学搜集了孟郊的资料,谁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要更多了解作者需要搜集资料,在很多资料中要学习选择对课文学习最有帮助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