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2)
母亲的恩情课文反思(2篇)

母亲的恩情课文反思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让学生通过读古诗,再深情的朗读古诗中去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故事。
我让学生好好想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感受到母亲的爱,你能举一些小事例来说一说吗?通过我这么一问,课堂一下子就变得活跃,更让人想继续讲下去。
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学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母亲的爱是伟大的。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的亮点是这首古诗。
在教学时,我不断的贯穿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易懂。
我利用古诗作为突破口,让学生产生急于想知道作者创作此诗的原因,为下面学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
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来思考“眼泪”之中,也就是“省略号”中蕴含着什么,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学生能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感受到慈母的满腔关爱。
母亲的恩情课文反思(2)在人的一生中,母亲的恩情是最伟大、最无私的。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恰巧阅读了一篇课文《母亲的恩情》,让我对母亲的付出和爱意识到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通过反思这篇课文,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以往的不足与不懂得珍惜,同时也明白了母亲的恩情是无法报答的。
以下是我对课文的反思。
课文以鲜明的笔触描绘了母亲的辛苦与付出:无论是生计窘迫的家境,还是疲惫不堪的劳作,母亲无私奉献的精神无处不在。
她默默地为我们付出,毫不计较自己的辛苦和付出,只希望我们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无法想象,在我还是一个无助的婴儿时,母亲为了能够给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
而我,却从未意识到其中的艰辛和付出。
在读完课文后,我忍不住思考自己对母亲的恩情是否有所回报。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二年级学科:语文2.课时:1(第二课时)3.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读(读课文和生字)、圈(圈画出本课的生字)、标(标出自然段)、问(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组词(给一类字组2-3个词语)。
(3)查找有关“孟郊”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3.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感情。
4.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它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
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
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
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
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每个人都有母亲,时刻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
因此上课开始师生共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渲染母爱之情,以情动人,把学生带入故事之中,然后通过“一针针,一线线”、“夜深了”、“油灯”“还”等词,让学生理解母亲的辛苦。
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结合,展示母亲伟大的形象。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对母亲的感悟。
最后,一首《烛光里的妈妈》来结束本课时的学习,从而使情感进一步升华。
五、教学过程:《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恩情补衣针脚一根抚摸报答迟到一寸永远2.上节课,我们都认真的自读了《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他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这首诗里,想读读这首诗吗?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9 母亲的恩情【百度文库】/it/u=2820266417,495243012&fm=52&gp=0.jpg二、学习第一自然段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师生同唱。
母亲的恩情2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
地缝着。
动作
想法
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时
候才能回来。
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 回来啊!”
语言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吗?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吗? 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吗? 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 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的恩情=太阳的光辉 不 报 了 答 孟郊 = 小草 (子女)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吗? 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 太阳的恩情啊!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沐浴着慈爱=太阳的光辉 报答 不了 孟郊(子女)= 小草
母亲的恩情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 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 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 地缝着。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 缝着。
她望着儿子说: “郊儿,你可要早点儿 回来啊!”
孟郊听了不住地点 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 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 湿润了。
世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树木的繁茂归功于土地的滋养,儿女的成长归 功于父母的培育。
养儿方知父母恩
母爱是春天温暖的阳光,母爱是夏天习习的凉 风,母爱是秋天累累的果实 ,母爱是冬天熊熊的 火焰。 ……
课堂作业
1、填空 孟郊( )着身上的衣服,( )着那又 ( )又( )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 ),不 就像这春天里( )的光辉吗?沐浴着( )的 小草,无论怎样都( )不了太阳的( )啊! 2、造句 忙着…… 看到……
母亲的恩情作文共九篇

母亲的恩情母亲的恩情(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我读着读着这首唐代大诗人孟郊的古诗《游子吟》,我的眼睛湿润了。
是呀!母爱是人间最神圣的感情。
母亲天天为我做饭,在我生病的时候,母亲照顾我,辅导我学习......真是母亲的恩情说也说不完。
我做为母亲唯一的儿子,要用实际的行动来报答母亲。
在学校,上课应该认真听讲,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听老师的话,下课,不跟同学打闹,在家我要认真完成作业。
其余时间,多帮助妈妈干点家务。
在妈妈累的时候,我会帮妈妈按摩。
我要尽我所能来感恩母亲对我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二)母亲的恩情是严厉的眼光,那一天,我没有弹好钢琴,被妈妈狠狠地训了一顿。
母亲的恩情是遮雨的大伞,那一天,我做完作业,就跑出去玩了,去的时候,天还很晴朗,但回来的时候,却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我跑到小区门口的时候,焦急的妈妈带着伞,等在了门口……母亲的恩情是温柔的语言,那一天,我上英语辅导班,有几个单词一直读不准,妈妈用温柔的口吻对我说:“别着急,慢慢来”陪着我一遍一遍地听,直到我会为止。
母亲的恩情是鼓励的眼神,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给我勇气和信心,困难被我战胜,悄悄的溜走了。
母亲的恩情(三)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抱着我,哭红了眼睛,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水。
当我不开心的时候,妈妈会鼓励我,哄我开心,啊!妈妈的爱是温暖的话语。
当我跳舞不专心的时候,妈妈用责备的目光看着我,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当我认真地做好一件事的时候,妈妈亲吻了我,啊!妈妈的爱是一个香甜的吻。
妈妈的爱是无穷的力量,像太阳一样,照亮了我前进的路。
妈妈的恩情,太多太深,怎么也报答不了的。
妈妈,我爱你!江苏靖江城南小学三年级:周宁漫母亲的恩情(四)我们心目中的太阳是谁?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是谁?是谁用乳汁哺育了我们?是母亲!我有一个平凡的母亲,但她对我有着不平凡的爱。
八年前,妈妈经过一场危险的手术,把我生下来,从那时起,她就不顾一切地照顾我,我想要什么她就给我买什么,想吃什么她就尽量满足我,她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养育成人,让我健康快乐、无忧无虑地成长。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2篇)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的亮点是这首古诗。
在教学时,我不断的贯穿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易懂。
我利用古诗作为突破口,让学生产生急于想知道作者创作此诗的原因,为下面学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
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关心自己的?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起到了唤醒学生感情的作用,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道出了各不相同的但却都是发自肺腑的心声,这对学生来说是在心灵上受了一次洗礼,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关心爱护,懂得应该铭记母亲的养育之恩。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2)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恩情是不可忽视的。
母亲对我们的养育、教育和关怀是无私和深沉的,她们为我们付出了无数的辛勤劳动和奉献,使我们能够茁壮成长。
回顾母亲的恩情,我深感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更加坚定了要珍惜和报答母亲的决心。
首先,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是全心全意的。
母亲不仅仅是为我们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更是在教育上给予我们无私的付出。
母亲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她们和我们一起读书学习,陪伴我们一起解决问题,教育我们要勇敢面对挑战。
母亲的教育方式鼓励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重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她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会了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益。
回想起母亲在教育中的付出,我深感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其次,母亲对我们的关怀是细致入微的。
母亲时刻关注我们的生活琐事,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关心我们的情感需求。
她们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我们温暖的肩膀和耐心的倾听,鼓励我们要勇敢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
当我们取得成功时,母亲会毫不吝啬地给予我们鼓励和称赞,让我们更加自信和自尊。
母亲的恩情课后反思(2篇)

母亲的恩情课后反思在学生感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悟深深的母爱。
首先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家发言热烈,看来他们对自己妈妈的了解还是很深的;其次,我让学生说说你观察了一天妈妈后有哪些发现呢?“早上洗衣、做饭、送我上学,然后上班。
下班回家,辅导我作业、煮晚饭、洗碗筷。
晚上织毛衣……”我引导学生说说妈妈的一天过得怎样?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辛苦!”然后,我乘机问:“妈妈那么辛苦,可你为妈妈做了什么呢?”好多学生都沉默不语。
看来好多学生心里产生了惭愧。
接着我再问,“你知道妈妈平时最喜欢什么?”。
“你的妈妈知道你平时最喜欢什么吗?”通过回答,同学们明白了自己平时对妈妈的关心较少。
纷纷表明自己今后要多关心妈妈,让妈妈少操心。
那怎么关心呢?我让同学们谈了一些具体做法:妈妈下班回家,给她递上一杯茶,作业自己独立完成,给妈妈做小帮手,帮妈妈捶捶背。
吃饭时,给妈妈夹菜。
平时认真学习,让妈妈少操心……通过学习本文,同学们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培育,作为子女对待长辈应该尊敬、孝顺。
而且体现在每天每时每刻。
母亲的恩情课后反思(2)母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给予我的恩情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她无私地关爱我,教导我,她的爱让我茁壮成长。
然而我常常未能体会到她的付出,没有珍惜她的爱,这次课后反思让我更加意识到母亲的恩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首先,母亲对我的关爱是无私的,她为我付出了很多。
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将我放在第一位,把我放在她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
她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孕育了我,给予了我生命。
她保护我,照顾我,无微不至地关心我。
无论我遇到什么问题,母亲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我身边,给予我支持和鼓励。
她为我做饭、洗衣、打扫房间,尽力让我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这些细微的关怀和付出,是母亲无尽的爱的体现。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忽视了母亲的关爱。
我经常只顾自己的需求,忽略了她的辛勤劳作和付出。
我没有主动帮助她做家务,没有关心她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状态。
课文《母亲的恩情》原文

课文《母亲的恩情》原文
唐朝有个诗人,名叫孟郊。
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
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
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
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就在他50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9、母亲的恩情 第二课时

提示: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4、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能读出时候写的?齐读第四节。
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恩迟言寸著”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来记一记。
2、指导写字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布置: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9、母亲的恩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
学
后
记
(1)谁来读读这句诗?
(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3)齐声读读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亲的恩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理解《游子吟》。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
一、谈话,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今天,我们谈话的题目是母亲(板书:母亲),母亲也就是我们亲爱的妈妈。
母爱如一首诗,当你饥饿时,母爱就是那热腾腾的饭菜;当你遇到困难时,母爱就是你的朋友,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当你生病时,母爱就是(……)
2.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母爱无处不在。
让我们深情地呼唤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称呼——母亲(齐读两遍)。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板书课题,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唐代诗人孟郊就是一个把母亲恩情永远铭记在心的人。
在他50岁时,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小黑板出示诗句,谁能饱含深情地朗读一下。
(指名读,齐读)
二、品读,感悟真情
1.短短的一首小诗,字字句句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今天,我们进一步来体会这份浓浓的深情。
出示挂图,问: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她缝得怎么样?
师:课文第一段就描写了图上的内容,自由读读这一段,说说哪些词句让你感动?
(1)根据交流引导:“一针针一线线”,从这个词语中感悟到了什么?适时讲民间习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归期就会延迟,母亲把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着,是为了让儿子早点归来)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指名练习朗读,师评价。
(2)“夜深了”从这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夜深人静,怎么读好这个词语?
(3)你们能把这句句子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师:读得真好。
母亲把她的爱都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到了衣服上。
她一边缝一边会想什么呢?
小黑板出示“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①哪位女同学做做孟郊的妈妈,读好这句话。
评价(要读出担忧,牵挂之情)
②后面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师: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母亲的深情,让我们用担心的语气读好这一段。
(齐读)
2.过渡:衣服缝好了,这时,天已经亮了。
母亲把衣服放进孟郊的包袱里,把他送到郊外,母子两人,依依惜别。
出示挂图,交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叮嘱的话语有很多很多,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小黑板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读读这句话,交流:你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后师总结:是啊,爱子之深,思子之切,你能通过朗读体会出来吗?
听了母亲的话,孟郊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什么叫“湿润”?为什么孟郊的眼睛会湿润?
师总结:是啊,这是不舍的泪,担心的泪,愧疚的泪!母亲年纪大了,多么需要儿子陪伴在她身边啊,孟郊却不得不远行,谁来读好这句话,练习朗读。
师:这真是(指小黑板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读了文章,再读这两行诗,你懂它的意思了吗?课文中找找,哪些句子是写这两句诗的呢?
师总结: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为远走他乡的儿子做衣服,针脚缝得又细又密,只怕儿子回家迟了。
一边想象一边用你的真情去读好这两句诗,相信你会读得更好!(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齐读)。
过渡:孟郊告别了母亲,满怀着母亲的希望和恩情,独自上路了。
你们知道他干什么去吗?
出示挂图,他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小草时,小黑板出示词语“生机勃勃”)什么叫生机勃勃?小草为什么会长得这样生机勃勃?
因为有了阳光雨露的沐浴才会长得如此有生机。
看到此情此景,孟郊不禁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这两句诗的意思就在课文的第三段,自己读读,说说哪几句话就是写这两句诗的?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根据交流出示第三段内容,练习朗读。
解释:“寸草”就是“小草”,“春晖”就是“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师小结:母亲的慈爱,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而孟郊,就把自己想象成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母亲的恩情,是无论如何也报答不完的。
孟郊上京赶考,做了一名县官,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母亲接进城。
在他50岁时写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师配乐朗诵。
你们也能像老师那样读好它吗?练读,指名读,师作恰当评价。
师:这首诗中的母爱是那么平常,又是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游子之心,成了千古传唱的佳诗。
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来吟诵(集体配乐吟诵)。
你们能美美地把它背诵下来吗?练背。
三、
师:小朋友,我们都有深爱自己的母亲,小草尚且知道用生机勃勃报答太阳的恩情,孟郊把自己对母亲的恩情化作了一首著名的小诗。
小朋友,你们作为儿女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呢?(配乐交流,可以联系母亲节,3.8妇女节,平时等)
是啊,一张小小的卡片,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都能让妈妈感到幸福和安慰。
(音乐响起)让我们随着音乐,唱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我们永远铭记----(齐读课题:母亲的恩情)全体起立,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四、检测反馈。
完成《补充习题》中的第四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