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成就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个时期

的文学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风格多种多样,被后人称之为“盛唐文学”、

“玄幻小说”等。

一、隋唐文学

1.唐诗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文化瑰宝。唐代的诗歌初步形成、成为

独立的文学体裁。唐代诗歌的风格以豪放为主要特点,有“耐人寻味”的深刻内涵,表现

出“浪漫的乐观主义”。唐代杜甫、李白、白居易、王之涣等人都是唐代的优秀诗人,他

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和赞赏。

唐诗为后续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段,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之一。

2.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是指唐代的随笔、杂记等文学形式。唐代散文以文辞精炼、意境深远、风格

多样见长。其中,《梦溪笔谈》、《齐民要术》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瑰宝。

唐代散文描写生活百态、揭示社会现象,是中国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

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二、五代文学

在五代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文学作品相对于唐代显得冷淡低迷。五代文

学表现出来的主要是一种“冷静客观”的风格,描写了五代的社会变迁和人物的生存状态。

五代文学主要有小说、散文等形式。

唐传奇是唐朝至五代时期流行的一种小说形式。它的形成与唐代的宫廷舞台上的优伶

花鼓戏有关,是一种含有韵味、富于文化底蕴的文学形式。唐传奇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

情感描写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著称。《长恨歌》、《玉楼春》等作品,题材广泛、文学价

值高,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古文运动

五代时期,古文运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古文运动倡导将文学作品的风格改写成

古代经典的风格,精益求精、注重工艺性的特点深受文艺界的欢迎。《骈文夜话》、《吕

氏春秋》等作品,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作,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

总之,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唐代的诗歌、散文、唐传奇,五代的古文运动等等都为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成就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个时期 的文学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风格多种多样,被后人称之为“盛唐文学”、 “玄幻小说”等。 一、隋唐文学 1.唐诗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文化瑰宝。唐代的诗歌初步形成、成为 独立的文学体裁。唐代诗歌的风格以豪放为主要特点,有“耐人寻味”的深刻内涵,表现 出“浪漫的乐观主义”。唐代杜甫、李白、白居易、王之涣等人都是唐代的优秀诗人,他 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和赞赏。 唐诗为后续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段,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之一。 2.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是指唐代的随笔、杂记等文学形式。唐代散文以文辞精炼、意境深远、风格 多样见长。其中,《梦溪笔谈》、《齐民要术》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瑰宝。 唐代散文描写生活百态、揭示社会现象,是中国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 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二、五代文学 在五代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文学作品相对于唐代显得冷淡低迷。五代文 学表现出来的主要是一种“冷静客观”的风格,描写了五代的社会变迁和人物的生存状态。 五代文学主要有小说、散文等形式。 唐传奇是唐朝至五代时期流行的一种小说形式。它的形成与唐代的宫廷舞台上的优伶 花鼓戏有关,是一种含有韵味、富于文化底蕴的文学形式。唐传奇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 情感描写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著称。《长恨歌》、《玉楼春》等作品,题材广泛、文学价 值高,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古文运动 五代时期,古文运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古文运动倡导将文学作品的风格改写成 古代经典的风格,精益求精、注重工艺性的特点深受文艺界的欢迎。《骈文夜话》、《吕 氏春秋》等作品,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作,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一、学习要求 了解隋唐时期主要作家概况,大致描述唐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掌握部分代表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领略唐诗兴盛,五代词盛行的文学奇观。 二、学习重点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唐诗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五代西蜀词和南唐词的创作风格;唐代“古文运动”。 公元581年,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南北朝对峙的分裂局面。隋王朝仅存在了37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隋代文学属于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向高度繁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隋亡后,公元618年,李渊、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有唐一代疆域辽阔,经济发达,城市繁华,思想活跃,加以科举取士,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唐王朝的繁荣昌盛达到了顶点。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爆发,使唐王朝由盛转衰。公元907年,唐王朝在内外社会矛盾的交互作用下终于灭亡。此后,在北方的黄河流域,经历了梁、唐、晋、汉、周五代,南方先后建立了吴、南唐、吴越、楚、南汉、闽、前蜀、后蜀、荆南和北汉十个国家,即所谓“五代十国”。唐五代文学涵盖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文学。隋唐五代文学的重点是唐代文学。 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初唐文学两个系统,一是继承齐梁的一派,二是以改革六朝文风为主的一派;盛唐文学进入全盛期,风骨声律兼备,尤以高亢、豪放、刚健、明朗为主要特色;中唐文学特点是改革和多变;晚唐文学诗文每况愈下,少有大家,小说和词则方兴未艾。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是: 隋—→唐五代十国—→宋 (581)(618)(907)(960)

(总379年) 一)隋朝文学的发展概况(581-618) 隋朝的短暂统一,促使了南北文风的融合并为文学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由于它是一个时间较短的朝代,成就并不大。在诗歌形式上,产生了一些近于初唐歌行、七律、七绝的作品。这表明,诗文革新,势在必行;而方向,则是融合南北文风。 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文坛主流仍然延续着梁、陈浮靡之风。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二)唐朝文学概况(618-907): 唐朝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成熟、繁荣时期。有唐一代,诗歌、散文、小说(传奇)、词等文学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唐代文学不仅作品数量之众,文学形式之丰富多样,是前此各个时期的文学所无法相比的,而且且题材广泛而深厚,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1.唐代文学发展、繁荣的原因: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由胜而衰的转变时期。唐朝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成熟、繁荣时期,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 ①开放的文化环境:唐朝国力的强盛;中外文化的交流、胡汉文化的交融、统治者华夷一家的政策;南北文化的交融;科举制的推行;唐人恢宏的气度和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理;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都对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及文人贬谪经历 ③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④文学发展的自身原因和主观因素 2.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①诗歌——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唐诗繁荣的原因:国家的统一和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解放、中外学术的交流、各种艺术的相互渗透、统治者的重视与提倡、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的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581--960) 一、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文学史上一个辉煌耀眼的巅峰。唐代文学可谓百花齐放,诗歌、散文、小说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还兴起了词和变文这两种文学形式。 (一)唐代的诗歌 诗歌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形式,唐诗可说达到了中国诗歌繁荣的顶峰。唐诗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众多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表现为数量的丰富。唐诗的繁荣也是如此。有唐一代所创作的诗歌总数,今天恐已难以做出全面精确的统计。但清康熙年间所编纂的《全唐诗》,却为我们留下了唐诗繁荣的一个记录(1)。据康熙所撰《序》云,《全唐诗》收录诗人二千二百余人,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其中有别集者六百九十一家(《唐音癸鉴》),这个收录恐怕还不是最完备的。这是因为,在印刷术尚未流行的唐代,作品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方法,这样,有可能一些作品由于缺乏传播环境,很快就失传了。其次,由于唐代距今已千有余年,唐诗本身的流传过程中,很可能散佚很多。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白与杜甫的诗是”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李、杜这样的大诗人尚且如此,其他人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第三,清修的《全唐诗》,在纂修时主要以季振宜

的《唐诗》为底本,以胡振亨的《唐音统签》为校本。这两家虽对唐诗搜求颇勤,但限于当时条件,必然不能完备详尽。所以唐代的诗歌的总数远远不止于四万八千九百余首(2)。但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诗歌创作取得这样巨大的收获,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诗歌史上壮伟的奇观。 2、艺术精湛唐诗之盛,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质量。唐诗在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大诗人,还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唐诗的一般水平也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关于唐诗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我们将在后面作进一步的讲述,这里仅举一个例子,略作说明。在《全唐诗》中,有一位诗人金昌绪,他只有一首小诗流传下来,可说是一位再小不过的诗人,但是他的这一首题为《春怨》的小诗,其艺术成就却令人叹服不已。”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我们初读此诗时,不仅要疑惑,这位闺中少妇,何以要迁怒树上的黄莺鸟,从树上赶走它,不让它鸣叫?原来是黄莺的鸣叫声将她从梦中惊醒,那么她做的是什么梦呢?何以惊醒她便生气,到了末句,我们才明白,原来她做梦是要去辽西和丈夫相会,而黄莺的鸣叫,惊醒了她,使她不得在梦中与丈夫相会。短短二十字,把闺中思妇对丈夫的思恋痴情痴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们不能不汉服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与艺术表现的功力。全诗如剥茧抽丝,一层一层,渐次披露,可谓既引人入胜,又委婉曲折。由此可以看出唐人诗歌艺术的精湛。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隋唐五代文学从时间跨度上来看,即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至唐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唐朝灭亡为止,近420年的时间。 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唐文学的前奏。 隋代文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北入隋的作家,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一类是由南入隋的作家,如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南朝齐梁文学的浮艳文风和形式技巧与北朝文学的刚健之气和朴素质实的笔法,都影响了隋朝文人的创作。总体上呈现着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代文学过渡的趋势。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歌、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一、唐代诗歌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与代表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 1、作家、作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2200余人;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大家辈出,风格丰富多彩,特点突出。其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 3、诗歌体裁各体皆备,传统的古体诗开创了新的局面,近体诗则发展到顶峰。诗歌的艺术表现技巧更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唐代诗歌的发展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 盛唐大致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713-765),盛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时期。 中唐大致从代宗大历元年到文宗太和九年(766-835),中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变化时期。 晚唐大致从文宗开成元年到唐灭亡(836-907年),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 二、唐代散文

隋唐五代文学

1、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中国在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 后,重新统一,终隋一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 互相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和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2、上官体的创新和局限:@创新主要是在体物图貌的细腻、 精巧方面,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 @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在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内,缺 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3、初唐四杰诗歌创作的不同特点:@王勃,滕王阁序,流丽 婉转而寄慨遥深;@卢照邻,长安古意,恣肆奔放而辞采 富赡,形成的一气到底,缠绵往复的旋律,成为七古发展 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骆宾王,咏蝉,情感充沛,取譬 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杨炯,从军行,创作题材 由台阁移至江山和塞漠。 4、沈宋的诗歌创作和五言律的定型:@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 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5、陈子昂诗歌的特点:复归风雅,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感遇 38首,以效谷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写法,托物 感怀,寄意深远,和唐代诗坛上的采丽竞繁、吟风弄月之 作相比,更显得格外充实而清新;登幽州台歌,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呈现一种质实清新之美。 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成就:采用乐府旧题,将诗情画 意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

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抒情气氛优美浓郁,语言清丽,笔触细腻,韵 调流丽婉转,为历代人们所传颂---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 峰。 7、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表现特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 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 句诠。 8、禅宗影响和王维诗歌的空静之美:@由禅入定、由定生慧 的精神境界对王维的艺术思维和观物方式影响极大;@王 维展现的原生态的事物,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没有孤独,也没有惆怅,只有一片空灵的寂静,而美的意境就产生于 这自然永恒的空、静之美的感悟之中,不仅没有丝毫不堪 孤独的感觉,反而流露出自然和闲适。 9、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表现特征:更贴近自己的生活, 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淡枯燥,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 孟浩然的诗;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秉性孤高狷洁, 不愿折腰屈从,放弃仕宦而走向山水,以示不同流俗的清 高;遇景入咏时,常从高远处落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 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 的明秀诗境;观其全诗,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 工而自工。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节隋代文学(581---618)与初唐宫廷诗苑 一,隋代文学(581---618) 1、特点:过渡性。 短命的王朝,自己的文学特点并没有形成。(似秦朝,“秦无文。”)南北统一,为南北文学的大融合作了准备,但南北文学融而未合。 2、作家 北朝入隋的有: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南朝入隋的有:虞世基。 另有隋炀帝。 二、初唐宫廷诗苑 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形成唐诗的风格) 宫廷诗苑在初唐诗歌的演进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宫廷诗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贞观诗坛——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太宗及其周围的诗人。特点:典雅绮丽、雍容平和 多君臣唱和、应制奉答、宴饮赋咏之作,内容多以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 2,龙朔变体——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体,也称“上官体”。仍以应制奉和为主,风格“绮错婉媚” 。 3,“文章四友”与沈宋——高宗后期和武后时。 特点:使得律诗定型、初步完成。语言由绮丽而变为自然流丽。 四杰的成就: 转变初唐诗风 题材拓展 边塞诗;羁旅诗;牢骚诗;咏史咏物诗。 完善律绝,发展歌行。 王杨长于律体,卢骆长于歌行 第三节陈子昂——唐诗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 革新主张:“风骨”、“兴寄” 创作 《陈子昂集》收诗一百一十首。著名《感遇》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组诗和《登幽州台歌》。 山水田园诗在盛唐繁盛的原因 1、隐逸之风。读书山林、“走终南捷径”、隐居山川等。 2、漫游之风。其中名山大川是主要地之一。 3、贬谪。如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4、佛道盛行。求仙拜佛到名山。“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 5、陶谢田园山水诗为盛唐诗人提供了艺术借鉴,由模山范水而与自然融为一体,抒写情致。孟浩然及其诗歌 1、生平:襄阳人,早于王维,是终生未仕的诗人。40岁前后为界,由隐居求仕而真隐。 孟浩然是高士、名流、隐者的形象,傲岸的李白赞曰: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 2、创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一:唐诗的发展分期(唐诗的发展轨迹): 明初,高棅(bing)《唐诗品汇》把唐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618~713): 唐高祖(武德元年)—唐玄宗(开元元年),这是唐诗的准备时期。 ①前五十年,南朝的形式主义文学延续,宫体诗占据诗坛,上官仪开创 了“上官体”,以“上官体”为代表王绩诗风清新朴素,是唐代山水 田园诗的先驱。 ②后五十年,先有初唐四杰,他们描写山川边塞,抒发个人的性灵,突 破了宫体诗的局限。 →后有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形式。陈子昂反对浮靡诗风,主张“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为唐诗开辟了健康的发展道路。 2)盛唐(713~766):这是唐诗发展的第①个高峰。 唐玄宗(开元元年)—唐代宗(大历元年),这是唐诗的兴盛时期。 ①本时期的特点之一出现了两个重要诗派: 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②特点之二出现了两个伟大的诗人: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政治诗和边塞诗体现了盛唐诗歌的特点。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 李白、杜甫的诗歌我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发展高峰。 3)中唐(766~835):这是唐诗发展的第②个高峰。 唐代宗(大历年间)—唐文宗(太和九年),这是唐宋的衰而复兴时期。 ①特征:现实主义是中唐诗歌的主要特征。 ②内容:以反映百姓的疾苦为主。 ③语言:平易浅显。 ④代表作家:白居易。 以韩愈、孟郊为代表,在艺术上追求奇险的“韩孟诗派”。 想象丰富奇丽的李贺。 清淡秀丽著称的柳宗元、刘禹锡。 充满隐逸色彩的刘长卿、韦应物。 ⑤诗歌数量多、流派多、风格多样化。 4)晚唐(836~907): 唐文宗(开成元年)—唐昭宗(天佑四年),这是唐诗的夕阳返照时期。 ①代表作家:聂夷中、皮日休等。 ②内容:诗歌反映百姓疾苦,但影响不大。 ③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他们的诗歌忧国忧民,感慨今昔,诗中充满感伤色彩。

中国现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时期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以唐代 为代表,涌现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隋唐时期的文学具 有以下特点: 1. 文学风气繁荣: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们生 活富裕,文学作品蓬勃发展。 2. 唐诗的繁盛: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鼎盛的时期,出现了许多 杰出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 学的瑰宝。 3. 散文的兴盛:隋唐时期,散文也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出现 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散文家,如韩愈、柳宗元等。他们的散文作品以 辩证思维和议论文的形式出现,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

4. 剧场艺术的繁荣:隋唐时期的戏曲艺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戏剧,如歌舞剧、说唱剧等,为当时的文学和艺 术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隋唐五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在隋唐五代时期,出现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和戏剧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隋唐五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1. 《长恨歌》:这是杜甫创作的诗歌作品,通过长达800多字 的长篇叙事诗,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玄宗与杨贵妃的 爱情悲剧,以及对安史之乱的悲伤和思考。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是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歌作品,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冬天的白雪景象,表达了对远行的朋 友的思念之情。 3. 《韩非子》:这是韩愈的一部重要散文作品,是一部集论述 和议论于一体的哲学性散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思考和批判。

4. 《观乐府杂录》:这是刘禹锡编著的一部集乐府诗和其他各 种杂文的作品集,其中收录了许多不同题材的作品,展示了隋唐时 期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隋唐时期文学的繁荣和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优秀的隋唐 五代文学作品不仅是文化与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珍贵 的财富。通过研究和传承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 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隋唐五代文学常识

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的原因 一、唐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唐文学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1、政治上。以科举取士替代魏晋六朝的九品中正制,使文学从豪门士族的垄断中,从六朝宫廷狭小天地中解放出来,从题材到风格都发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变化,从而促进了文学的发展。2、经济上。唐代在经济上先后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使唐代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对唐代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繁荣影响更为巨大(1)文人心态。唐代文人普遍对所处的时代充满一种自豪感、自信心,也极大地激发了文人的进取心和从政热情。(2)经济的繁荣又为士人的游历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3)读书山林的风气 二、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1、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兼容并蓄2、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心态和积极吸收 三、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1、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已走上独立自觉发展的道路,文学的审美特质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与自觉的追求。2、南北文风的合流3、唐代文人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有兼容包举的魄力和胆识,又善于“别裁伪体”,能够“转益多师”。 唐代文学的发展轨迹 初唐:前期:诗坛主流仍是齐梁诗风。题材上宫体诗仍居于主流。代表诗人:宫廷诗人(虞世南、上官仪),能独具一格的是在野诗人王绩。后期:“初唐四杰”、陈子昂先后登上文坛,从理论到实践上为唐诗的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以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为代表的宫廷诗人,对声律的定型及发展作出了贡献。 盛唐(1)山水田园诗派,以王、孟为代表. 2)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3)李、杜 中唐(中兴期)前期:诗歌发展处于低潮。代表诗人有:“大历十才子”山水诗人:刘长卿、韦应物,边塞诗人:李益等,现实主义诗人:元结、顾况。后期:诗人、流派众多,呈中兴之势。元白诗派:诗风平易浅近,韩孟诗派:诗风奇崛险怪。 独具个性的诗人:李贺、刘禹锡、柳宗元(“刘柳”)。 晚唐“小李杜”:杜牧、李商隐唐末现实主义诗人: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唐代散文初盛唐:骈文仍居统治地位,但已开始出现变化。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有力打击了骈文,出现了韩、柳两位散文大家,创作了大批优秀之作。晚唐:散文发展趋于衰落,骈文有复燃之势。 唐代小说(唐传奇)初盛唐:初始期,小说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中唐:繁荣期,佳作竟出。(量多质高)晚唐:衰落期,数量虽不少,但质量不高 唐五代词:初盛唐:处于民间词阶段,中唐:文人词出现,词开始自民间步入文坛。晚唐:依声填词已形成风气,并出现了一位以词名世的大家——温庭筠 五代时期:词体呈现片面的繁荣,出现了两大词坛。西蜀词坛:以“花间派”为主,代表词人——韦庄南唐词坛:代表词人——李璟、李煜、冯延巳 隋代文学贞观诗风及上官仪:1、宫廷诗人与宫体诗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2、王绩在初唐诗人中是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的诗歌,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四杰”的诗歌题材大致有四个方面:(1)边塞诗:其悲壮苍凉的风格,开了边塞诗派的先河(2)羁旅赠别诗:这类事体验既深,情意又浓,吟咏自能真切感人(3)感怀述志诗(4)咏史、咏物诗。贡献(1)对诗歌题材的开拓(2)转变了初唐诗风(3)完善律绝,发展歌行 沈佺期和宋之问是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庭诗人。 陈子昂:思想:比较复杂,兼有儒、道、释等多种成分。但是,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第四篇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第四篇 隋唐五代文学一一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绪言 一、隋唐五代文学发展概况 L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并于589年统一中国,结束了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 2 .唐代统治者对不同的思想文化采取兼收并容的比较开明的态度,文禁较松,文人思想解放,为文学 的发展创造了 良好的环境和宽松的氛围。 3 .唐代作者群远远超出魏晋时期以贵族文人为主的小圈子,文人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对社会、对人 民的生活有比 前代远为广泛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4 .诗歌成为唐代文学的代表样式。这一时期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的数量超过了先秦到南北朝著名诗人 的总和。 5 .唐诗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初唐时期。代表诗人是“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盛唐时期。出现了 以李白、杜甫、 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为代表的一批才华横溢而又风格各异的大诗人,代表了唐诗 创作的最高成就。中唐时期。以白居易、元稹、韩愈、孟郊、李贺等为代表的不同诗歌流派。晚唐时期。 代表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 6 .唐代散文成就也很高。骈文在初唐仍居主导地位,王勃、骆宾王、陆贽等人的骈文已逐渐脱去六朝 浮靡,文情并 茂,体现出清新的风格。 7 .传奇小说在吸收过去志怪小说与史传写法的基础上逐渐趋于成熟,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文体 独立。 8 .俗讲与变文,这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在便于讲唱,内容为佛经,而形式则与当时的民间说话一样, 带着通俗文学 的性质。 9 .词也是唐代新兴的文学体裁,唐五代时通称曲子词。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第五章 *Wv 、 -eτ∙ 弟八草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座唐的诗人们 李白 杜甫 大历诗坛 中唐诗歌 李商原与晚唐诗歌 唐代散文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唐五代词 学习方法 章节脉络 /第一章 弟—章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 1.比较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答:高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二人都热衷于进取功名,有强烈的人世精神,且有相似的入幕经历。因而二人在诗中都抒写了他们的理想、抱负,表现了慷慨报国的英雄气 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但具体说来,二人诗歌所关注的内容及艺术风格方面又有所不同。 在诗歌内容方面,高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有所开拓。他的边塞诗多数写于蓟北之行和人河西幕府期间,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常常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待 问题。岑参的诗歌则在反映生活广度方面有所开拓,他是写边塞题材最多的诗人。诗中大量写 军旅生活、边塞风物、异域风情,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 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在艺术风格方面,高适诗歌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着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这往往使其诗显得壮 大雄浑、骨气端翔。他的诗作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是以气势和骨力取胜,具有一种慷慨悲壮 的美,代表作品有《燕歌行》等。此外,他的与从军边塞相关的绝句,亦气质沉雄、境界壮阔。 岑参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 新题,用韵十分灵活。他的诗作声韵或轻快平稳或急促劲折,音节宏亮而意涮高远。这些作品 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 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岑参的边塞诗与高适同样具有“悲壮”的情感与风貌,但二人又各有自己的特点。高适能以沉着、冷静的眼光,揭露边地政策和边塞生活中的弊端,因而他的诗更侧重于社会现实;岑 参的诗,则更多地描绘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往往以奔放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来表现气势 雄伟和奇情异彩的边塞风光与生活,因而他的诗更多地富有浪漫的气质。高、岑同样擅长七言 歌行,但高诗的语言、对仗和声律多严整;而岑诗则杂言偶出,奇偶互见,转韵无常,表现出 奔腾跳跃的、不可约束的情感。 2.白居易的新乐府理论 答:首先,他提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即针对现实来进行创作。其次文学不仅具有反映社会的价值,而且也具有能动地改造社会、干预政治、直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的巨大功能。他认为文学应植根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为本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从现实生活中选材进行艺术表现,特别提倡周朝的采诗制度“启秦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以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要“感于事”“动于情”。最后,他也论及到文学的特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要求内容和形式统一到根情实义上。他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他主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系于意,不系于文。在诗歌的语言方面,要求语言通俗平易,章节和谐婉转。总之这些观点,继承发扬了《诗经》以来重道的传统,将儒家传统的文道观成功地用于诗歌创作。 4.韩愈文的艺术成就 答:韩愈从事古文运动,其文章成就很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韩愈文兼众体。韩愈之前的散文家,大多都只写过一种或几种文体,而韩愈对于各种文体都敢于尝试和突破。他的作品有碑志、祭文、赠序、传记、辞赋、小说、寓言等等。 二、韩文理直气壮,感情真挚。韩愈主张“气盛言宜”,因此他的文章多重气势,再有韩愈是个自信的 人物,故其文多理直气壮。如《祭十二郎文》不仅气盛而且感情真挚。 三、韩文深于立意,巧于构思。多以习见之题材,但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四、韩文长于描绘,形象生动。如《送李愿归盘谷序》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梳理隋唐五代部分

隋唐五代文学 【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一、断代起讫 隋代(581~618):历三帝(融合南北,为唐文学铺垫) 唐代(618~907):历二十一帝 五代十国(907~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中原地区); 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后蜀、南平、北汉 (大体沿用唐制,是中晚唐的延续) 二、历史背景 (一)经济态势 1、农业经济:田税制度更迭:均田、租庸调、两税法——田园诗、新乐府诗人。 2、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市井阶层——新文体(词、传奇)的出现发展。 (二)政治形势 1、隋至盛唐:政治大一统,南北疆域统一,民族大融合——应制颂圣和赞扬盛世;盛唐边塞诗 2、盛唐以后:两大政治事件(安史之乱、甘露事变): 三大社会问题(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和南衙北司之争) ——文人入幕、世风猜忌、隐约心事、贬谪生活 3、科举制:按才取士,公正公平;社会阶层流动,充满活力——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 诗歌被纳入科举系统——诗歌的普及和繁荣 (三)思想文化 1、兼容开放、一视华夷的心态,思想多元化。 2、儒释道独立发展、冲突融合——进取精神;空寂明净,和平淡泊的心境;神仙思想,浪漫想象。 3、南北、中外文化的交汇。 4、书、画、乐、舞等艺术全面兴盛,审美意识的培养重塑——提供素材;画与诗、乐与词。 【二】隋代文学 诗歌方面逐渐融合南北,出现一些新的气象,隋炀帝是推动进程的关键人物。 隋代诗坛的南北融合,还带有合而未融的特点,体现出鲜明的过渡性。 一、三大地域文化体系 ①关陇豪侠:多胡汉杂糅的军事贵族。 慷慨,多与边塞、战争有关

杨坚、杨素、杨广等,规模小,成就低。 隋文帝:关陇文化本位政策 ②山东儒雅:多宿儒旧族,尚礼乐、经术,经世致用之学。 朴素,济世求名,述怀言志题材突出。 卢思道、薛道衡等,成就最高。 ③江左清秀:多衣冠士族,重门阀品第,尚文重诗,文学素养高。 清绮,多闲雅之境、清丽之景,山水、宴集、咏物题材多。 江总、虞世南、虞世基等,因袭南朝诗风。 根本任务:文化融合,创造一种融合南北的诗风。 薛道衡:字玄卿。与卢思道齐名,成就最高。 乐府受梁陈诗风影响大,文辞绮艳 杨广:隋代融合南北的关键人物 推行文化的交汇、融合 诗歌中的雅体与俗音。后者效仿南朝民歌,清新明丽。 倾心南朝诗艺 其他:卢思道、杨素、孙万寿、虞世基、王胄等。 【三】唐代文学——唐诗 ①中国古典诗歌的成熟期:数量庞大,体制大备,题材、表现和风格趋于多样,诗歌普及。 ②树立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范式:唐之前:诗经、楚骚、汉乐府;唐之后:变—偏离;复—回归。 一、初唐:准备期李渊建唐到唐玄宗开元元年(618~713) 1、唐初建国至太宗辞世(618~649) “朝”“野”对立: ①宫廷诗人(唐初诗坛主体):唐太宗及其周围南北文士,虞世南等 典雅绮艳,题材范围狭窄。 ②在野诗人:隐士、田园诗人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三仕三隐 自然潇散,时带哲学思辨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隋唐五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隋朝三十多年的文学,虽然因国家的统一和南北文风的融合而出现新的气象,但其主要倾向仍沿袭了南朝馀风。唐亡后五代、十国的五十多年,又有向南朝回归的发展趋势,题材和情调的女性化以及文词的绮靡华丽,为其主要特征。而有唐三百年间,文学以及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中国文学、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如唐代古文的雄奇峭拔,唐代传奇的文采缤纷,唐代曲子词的清新婉约,以及唐代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尤其是唐代的诗歌,更是达到了中国诗歌史的巅峰。好像是一个奇迹,其间相继涌现了大批杰出、优秀的诗人。如同连绵的峰峦,皆历历在目。他们杰出的创造,为我们展示了前所未有而又无比广阔的社会生活。 这里,我们将重点讲述关于唐代文学繁荣的文化背景以及关于唐诗的分期等问题。

之作。 第二节初唐后期诗歌 一,初唐四杰 “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虽然他们的创作活动都是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但王、杨与卢、骆其实是两类不完全相同的诗人。卢、骆比王、杨年长十馀岁,他们的创作个性不同,所长亦异,其中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擅长五言律诗。他们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诗》,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在狱咏蝉》等,都是优秀之作。 二,杜审言和沈、宋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在初唐诗坛上颇有诗名,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从他今存的诗歌来看,大多抒写羁旅情怀,描绘山川景物。其诗笔力雄健,形象鲜明,能够将精湛的艺术构思寓于严整的格律之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

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隋唐五代文学诗歌的发展,更是到了黄金时代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一、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1、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卢思道,字子行,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代表作《从军行》。 3、理解《从军行》的艺术特点。 《从军行》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4、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字处道。代表作《出塞》。《出塞》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5、简单运用: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文学的影响。 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常发生变化。如卢思道的《棹歌行》《美女篇》《后园宴诗》等,着意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薛道衡名作《昔昔盐》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6、综合运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呈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到隋炀帝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

如虞世基所作应制诗《四时白歌》、《奉和望海诗》等,着意于诗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是作诗而作诗。王胄、庾自直、诸葛颖等,作诗亦复如此。隋炀帝以文学领袖自居,常聚集文人宴饮赋诗,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生活方式。这使文学创作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终隋一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识记: 1、贞观诗坛的主掌者,为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 2、“贵于清绮” 对追求声律辞藻的南朝诗风的概括,偏重于诗的声辞之美而言,宜于歌咏是其所长,缘情绮靡而流于轻艳纤弱则为其所短。 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特有的真挚朴野的情感力量和气势,贞刚壮大是其所长,而表现形式的简古质朴或理胜其辞却是缺憾。 简单运用: 3、贞观诗风的新变,由刚健质朴趋向表现技巧的贵族化和宫廷化。 杨师道和李百药是具有贞刚气质的北方文人,早年作诗善于吸收南朝诗歌的艺术技巧,如杨师道的《陇头水》《奉和圣制春日望海》,李百药《咏蝉》。他们后来成为唐太宗的宫廷诗人,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而琢磨表现技巧,风格趣味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宫廷化倾向与受南朝文化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识记:4、贞观时期虞世南等人所编应制咏物所用的类书《北堂书抄》《文思博要》《艺文类聚》。 识记:5、上官仪,是贞观诗坛的新秀,字游韶,新生代的宫廷诗人。 6、上官体诗: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些作家所创立的诗体。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同时也体现出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范。为当时众多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隋(581——618) 立国37年,诗歌成就不高。 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 1、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 2、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薛道衡:《夕夕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卢思道《从军行》 杨素《出塞》 薛道衡(540—609) 字玄卿,河东汾阴人,官至内史侍郎,后转襄州总管、番州刺史。 他在与杨素唱和时,写过朴实爽俊的《出塞》诗,也留下了“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人日思归》)等名句。 其成名作《夕夕盐》虽也言及边塞征夫,但诗中所写乃南朝常见的闺怨题材,辞清句丽,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是北方文人学习南朝文学表现手法时诗风转变的代表:“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卢思道(535—586) 字子行,范阳人,入隋曾任丞相。南朝歌行体的《从军行》是其代表作: 朔方峰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里。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返,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旧冰归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隋炀帝杨广 所作诗歌,大多带有齐梁艳曲余风,即位后所作的一些乐歌,也能称上清丽明快。如《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动静结合,意境壮阔明朗,虽无精深隽永的情韵耐人寻味,然其白描语言清明而不淫丽绮靡。 炀帝虽有文才,却没有政治才能,也缺乏文学远见,常以文才自负,以文学领袖自居,沿袭梁、陈贵族以诗自娱的生活方式,使诗歌创作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琐事,很快使文学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了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但隋朝只维持了三十七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出现了所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帝国的经济繁荣达到了顶点,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帝国。公元755年爆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元气大伤,唐帝国迅速由盛转衰,一蹶不振。公元907年,唐王朝宣告灭亡,形成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中国进入了另一个大分裂的历史时期。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公元979年,宋灭“十国”中的最后一个政权北汉,统一了中国。 隋朝只维持了三十多年,文学成就不高。五代纷乱,文学除词以外也无多大成就。因此,隋唐五代文学的重点是唐代文学。 唐代文学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无论是传统的体裁诗歌、散文,还是新产生的文体——传奇和词,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诗歌的成就尤其突出。诗歌的繁荣首先表现在数量上,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两千二百余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据胡震亨统计,有别集者六百九十一家(《唐音癸签》卷三十)。唐诗的繁荣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质量上。唐代不仅有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还有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唐诗的一般水平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关于唐诗的分期,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将唐诗分为“唐初”、“盛唐”、“中唐”、“晚唐”四体。明初高棅编《唐诗品汇》,在《总叙》中说:“有唐三百年诗,众体备矣,……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从此,四唐就不仅是分体,而且成为唐诗的分期。现在一般都把唐诗的发展分为四期,即:初唐(618~713);盛唐(713~766); 中唐(766~835);晚唐(835~907)。 唐诗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朝着诗歌自身艺术特质的探讨、发挥与完善的方向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风貌,有社会生活的诱因,但表现方法、表现技巧的不同,不同艺术趋味的追求,则更多的是诗歌自身的原因。初唐律诗的逐步走向成熟,盛唐诗歌意境创造的完美,盛极难继之后中唐诗人的革新,晚唐李商隐对于诗歌表现技巧所能达到的神妙幽微境界的探讨,都出自诗歌自身发展的需要,并非出于政治功利的目的。 散文在唐代也得到很大发展。唐代散文名家辈出,《全唐文》收作者3035人。它最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