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
(完整版)中国茶文化.ppt

二、茶文化的形成
▪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 划时代的时期。
▪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以陆羽《茶经》的刊行为标 志,民间称他为“茶神”、“茶圣”、“茶仙”。
▪ 茶文化在唐代形成,除了与唐代经济、文化的昌 盛、发展有关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 1)与佛教发展有关 ▪ 2)与唐代的科举制度有关 ▪ 3)与唐代诗风大盛有关。 ▪ 4)还与唐代贡茶的兴起和中唐以后的皇朝禁酒
黑茶
黑茶:制造始于明代中期,因主 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又叫边 销茶,黑茶叶色油黑凝重,汤色 橙黄,叶底黄褐,香味淳厚。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 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
红茶
红茶:最早出现在福建崇安一带,产生 的时间为道光末年,以后发展演变产生 了功夫红茶。1875年前后,功夫红茶由福 建传入安徽祁门一带,继而江西、湖北、 台湾等省都大力发展功夫红茶,19世纪80 年代,中国生产的工夫红茶,在国际市 场上曾占统治地位。红茶分为:小种红 茶、工夫红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外形色泽青褐, 乌龙茶冲泡以后叶片上有红有绿,典型的乌龙茶 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美誉, 汤色黄红,有天然的花香,滋味浓醇。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龙...)
再加工茶类:
▪ 用这些基本茶类的茶叶进行再加工,如窨 花后形成花茶、蒸压后形成紧压茶、浸提 萃取后制成速溶茶、加入果汁形成果味茶、 加入中草药形成保健茶、把茶叶加入饮料 中制成含茶饮料。因此再加工茶类也有六 大类,即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 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
绿茶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茶文化的概念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茶文化起源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
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
中国茶文化的概述

宋代改唐代直接烹煮的煎茶法为点茶法,所用茶 具求精求美,品茶更为艺术化,追求色香味的统 一。至南宋时,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及、 简易化开辟了道路。
茶墨俱香,清心抒情
宋代时,施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以及政治原因,品茶 与泼墨成为文人休闲生活的主要内容,究其原因,苏东 坡所了最好的解释:“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 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晰美恶之不同,其德 操一也。” 。文人们往往借品茶清心,泼墨抒情,寻找 心灵寄托,诸如徐铉、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 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 诗人作茶诗,书法家书茶帖,画家绘茶画,文人著茶书, 各种茶文艺作品纷纷面世,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的茶 事活动,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期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时期。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的经济、文 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 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此 外佛教的发展,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措施从不同层面对茶 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促使唐代成为“我国茶业 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代”。
中唐以后,贡茶品种与数量大增,丰富的贡茶,既满足了朝廷饮用需求, 又可进行各类赐茶。 “四镇之乱”和长期的军阀割据加深了唐朝政治、 经济危机,为了解决严重的财政困境,唐朝统治者加剧搜刮民财,建中 三年(782),户部侍郎赵赞于诸道水陆要冲之地征收商税,“每贯税 二十文,竹、木、茶、漆皆什税一”,以充盈国库,赡济军资。“四镇 之乱”结束后,罢除了茶叶等项杂税,尽管当时征收茶税只是权宜之计, 但是开了茶叶征税的先例。德宗贞元九年(793 )茶税被列为国家财政 收入。
宋代茶文化——茶文化盛行期
“茶兴于唐、盛于宋。”这一时期,茶已成为“家不可一 日无也”的日常饮品。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为散茶, 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现了团茶、 饼茶、散茶、末茶。
中国茶文化介绍

中国茶文化介绍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孕育了独特的中华文化。
茶是中国的文化代表之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喜欢品茶。
茶文化因国而异,各国各有千秋。
中国茶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一、茶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二、茶百科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
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广泛栽培。
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
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
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制作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珍品。
广泛流行于世界的保健饮品,起源于中国。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汉人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的最早发现与利用,是从药用开始的。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三、茶道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大力宣扬“仁”即爱人的忠恕之道的同时,强调“仁”的实行要以“礼”为规范,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并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治国理念。
这些思想,造成儒家以中庸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体系,并形成影响人类文化数千年的东方文化圈,当今包括全世界华人、华裔、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诸国都从儒学中寻找真理。
中国的各地茶文化介绍

中国的各地茶文化介绍1、杭州·品龙井杭州西湖龙井茶,色绿、形美、香郁、味醇,用虎跑泉泉水泡龙井茶,更是杭州一绝。
沏龙井茶的水以八十摄氏度左右为宜,泡茶用的杯以白瓷杯或玻璃杯为上,泡茶用的水以山泉水为最。
每杯撮上3—4克茶叶,加水7—8分满即可。
品饮时,先应慢慢提起清澈明亮的杯子,细看杯中翠叶碧水,观察多变的叶姿。
尔后,将杯送入鼻端,深深地嗅一下龙井茶的嫩香,使人舒心清神。
看罢、闻罢,然后换换品味,清香、甘醇、鲜爽应运而生。
2、潮汕·啜乌龙在闽南以及广东的潮汕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钟情于用小杯细啜乌龙。
乌龙茶既是茶类的品名,又是茶树的种名。
啜乌龙茶很有讲究,与之配套的茶具,诸如风炉、烧水壶、茶壶、茶杯,谓之烹茶四宝。
泡茶用水应该选择甘冽的山泉水,而且必须做到沸水现冲。
啜茶时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汤在口中迥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
一旦茶汤入肚,口中啧啧回味,又觉鼻口生香,咽喉生津,两腋生风,回味无穷。
这种饮茶方式,其目的并不在于解渴,主要是在于鉴赏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重在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3、成都·盖碗茶在汉民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喝盖碗茶的习俗,而以我国的西南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成都最为流行。
盖碗茶盛于清代,而今在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地,已成为当地茶楼、茶馆等饮茶场所的一种传统饮茶方式,一般家庭待客,也常用此法饮茶。
置茶通常为3—5克,常见的有花茶、沱茶以及上等红、绿茶等,一般用初沸开水冲茶冲水至茶碗口沿时,盖好碗盖;待冲泡五分钟左右,茶叶浸润茶汤时,闻香品饮。
4、昆明·九道茶九道茶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
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为迎客茶。
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因饮茶历经赏茶、洁具、置茶、泡茶、浸茶、匀茶、斟茶、敬茶、品茶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5、北京·大碗茶喝大碗茶的风尚,在汉民族居住地区随处可见,尤其是大道两旁、车船码头,甚至车间工地、田间劳作,都屡见不鲜。
中国茶文化基本知识

中国茶文化基本知识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使中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茶的分类、茶具的使用以及茶道文化等方面,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知识。
一、茶的起源茶是中国的国饮,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中国的神农氏发现了茶树,并将其制成饮料。
茶树最早生长于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
二、茶的分类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中国的茶叶可以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
绿茶是指未经发酵或轻微发酵的茶叶,如龙井、碧螺春等;红茶是指完全发酵的茶叶,如红茶、普洱茶等;白茶是指经过干燥和贮存的未发酵茶叶,如白牡丹、寿眉等;黄茶是指微发酵的茶叶,如黄山毛峰、君山银针等;乌龙茶是指半发酵的茶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黑茶是指经过发酵和贮存的茶叶,如普洱茶、六堡茶等。
三、茶具的使用中国茶文化中,茶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船、茶盘、茶盒等。
茶壶是泡茶的主要工具,根据不同的茶叶,可以选择不同的茶壶。
茶杯是品茶的器皿,通常使用盖碗或盖杯。
茶船和茶盘用于接收茶水,保持茶台整洁。
茶盒则用于储存茶叶,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四、茶道文化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茶的品味和茶的精神境界。
茶道讲究的是仪式和礼仪,包括泡茶、品茶和赏茶等环节。
茶道注重的是心境的宁静和身心的放松,通过品茶的过程,使人们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五、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世代相传,至今仍然保持着独特的风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茶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茶艺表演、茶旅游、茶叶交流等形式的茶文化活动层出不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推动了茶产业的繁荣。
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茶文化介绍

传统文化茶文化介绍
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以下是对传统文化茶文化的简要介绍:
1. 茶的起源和发展:茶叶的栽培和饮用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茶叶最早被用作药物,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饮品,并且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茶叶类型和烹饪工艺。
2. 茶的种类:中国茶文化涵盖了众多茶叶的种类,如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
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味,代表了不同地域和制作工艺的传统。
3. 茶道:茶道是茶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准备、沏茶、品茶、赏茶等环节,体现了礼仪、美学、哲学等方面的价值观。
茶道追求的是内外兼修、雅致淡泊的生活态度。
4. 茶具:茶文化中的茶具也占据重要地位,如茶壶、茶杯、茶盘、茶道具等。
传统茶具通常以瓷器为主,具有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体现了对细节和品质的追求。
5. 茶艺表演:茶文化中还有一种形式是茶艺表演,通过熟练的动作和技巧展示茶的冲泡过程,以及与观众的互动。
茶艺表演不仅展示了茶的美感,也传递了对茶文化的敬仰和热爱。
6. 茶文化的价值观:茶文化注重内心的平静和修养,追求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茶作为一种饮品,被视为调节情绪、提升生活品质的媒介,同时也象征着友谊、敬意和亲和力。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生活和美好事物的热爱,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Chinese Tea Culture中国茶文化

Junshan Yinzhen Tea
Mount Jun Silver Needle Yellow Tea Junshan Island, Hunan
Qimen Hong Cha
Keemun Tea Black Tea Qi Men, Anhui
Large Red Robe 大红袍
花茶
花茶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茶类,是在茶叶中 加入香花熏制而成的。最有名的花茶是福 建产的茉莉花茶。
沱茶
沱茶是产于云南、四川的一种茶,经过压 制,像个圆圆的馒头。
砖茶
砖茶,形状像砖头,是蒙古族、藏族等少 数民族喜欢喝的茶。
Ten Most Famous Chinese Teas Original producer of tea Planting and processing Spreading to Europe and other regions Lu Yu
Chinese Tea Culture
Introduction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 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 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 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 芳而甘醇。
中国茶叶按照制作方法分为绿茶、红茶、 乌龙茶、花茶、沱茶、砖茶等几大类,各 类茶中又包括许多品种。
Huangshan Maofeng
Green tea Yellow mountain, Anhui Needle-like
Biluochun tea
Green Snail Spring Green tea Dong Ting Mountain, Jiangsu exquisite appearance floral aroma showy white hairs early cropp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人生活方式和文化审美的集中反映。
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至今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一种以茶为载体,蕴含中国古代哲学、艺术、养生、医学、伦理学、美学等诸方面知识,以及饮茶习俗、茶具器具、茶礼仪等为内容的一整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其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中国茶文化形成于唐代前期,历经了唐代后期、宋代前期、明代中期、清代前期及近代等各个时期。
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发展历经了五个阶段:一是从唐代中期到宋代中期这一阶段;二是宋代中期至清末这一阶段;三是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阶段;四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这一阶段;五是改革开放至今这一阶段。
茶文化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与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积累并逐步发展形成的民族文化;它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影响,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茶叶与饮茶习俗及审美观念关系密切茶叶的品饮习俗和审美观念在中华茶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饮为先,事兴必先利其器”,“饮茶必先烹其味,然后酌其功”。
这种饮茶习俗和审美观念体现了人们长期形成和发展而形成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审美方式。
关于饮茶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就可以见到人们在饮茶习俗上富有创造精神:例如“烹茶以御虎狼”;又如“劝人饮水”;等等。
唐代诗人白居易《采女寄李白》诗中写道:“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唐代诗人刘禹锡《题品茗图》诗则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
宋代画家黄公望《竹枝词》云:“我本江南忆,春风十里不如”等等。
清代诗人陈树人《饮茶诗话》云:“新造第一杯,不胜春人心……自作采茶歌,烹茗开坛笑……”可见宋代已形成了喝茶和观赏茶文化艺术风尚,如《红楼梦》中曹雪芹笔下关于黛玉用杯中红粉作茶具赏菊时所写得情诗,就是极为生动具体地反映了“茶”在这一时代审美情趣和传统饮茶习俗之间所形成的有机统一。
在我国漫长文明史中,中国人饮茶习俗和审美观念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内容,至今仍有广泛影响和深远意义;其中所蕴涵下来的美学思想、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茶的美学思想在中华茶文化中,茶的美学思想极为丰富,其美学思想可分为“道”三大部分。
中国有两大传统哲学命题,一是美学哲学命题(以“道”为中心),二是中国美学体系的哲学命题(即中国美学),三类美学范畴。
“道”指美学思想和理论,如“道”是“德”、“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主题。
“道”是中国哲学思考方式和处世哲学的一种重要哲学观点,它是构成一个哲学系统的基本观念或主要内容,又与“道”或“艺”紧密相连。
“道”者为本而不是超越;具有普遍性和普遍价值的真善美;即“人性之善”“道德之善”;等等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
此外,还有:“道”是哲学观念即艺术创作和鉴赏活动的基本内容;“道”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美学概念;道是指道和道德以及物质与精神相统一。
“茶”审美观念正是把“道”作为了主要元素来加以强调和阐发的美学思想;因而也可以说茶作为了中国美学思想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中华茶文化中有着悠久而又辉煌的历史传统:它具有深邃的美学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华茶文化在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优秀艺术遗产精华;并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中,继承着传统文化精华又进行了新的创造和发展;从而使其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中华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之一,其对当代文化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这是一种“和谐”而又“完美”的“人”与“自然”关系;“德”与“道”关系;以及“道之以德术为先”等美学观念;等等思想及文化内涵使中国茶美学思想成为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不断追求与完善这一思想体系中最为精髓精华部分的思想精髓之一。
同时茶在中华文化中也具有独特而又深刻的影响力:它是2、美的形式和审美趣味中国茶文化之所以能形成今天的成就,其审美意义不可低估。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人就逐渐形成了茶叶在审美观念中的审美趣味。
自古以来就有着“茶”的美好寓意:品饮茶水不仅能得到解渴之美,而且能够怡情修性,享受人生之乐。
在茶叶饮用过程中,茶叶中所蕴含的各种有益健康的物质、生理功能、文化艺术等,使茶形成了特有的审美情趣。
《说文解字》曰:“茶……饮之,去风热。
”这一习俗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的,但是当我们欣赏茶叶时也能感受到这种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茶叶文化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
它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表现出我国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二是展现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风俗习惯影响着茶文化的发展;三是作为饮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饮茶习俗以及审美观念。
从我国古代诗歌作品来看,早在远古时期我国人民就有喝井水的习惯;特别是在生活中能够看到许多美丽的诗篇,其中就包括一首诗——《茶歌》。
其中就有歌颂采茶、饮茶之美的句子:“绿柳春芽芽出水如芙蓉”(王维《饮中八仙诗》)等许多诗句等等。
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无数以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来表现喝茶和观赏茶所形成的美好心境与意境。
而在审美趣味上更是独树一帜。
这些具有鲜明审美特征和个性风格的各种美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及内容正是中华茶文化艺术所呈现出来的,我们也因此能够感受到茶在传统文化思想中所蕴涵下对美的形式和审美趣味。
就像我国戏曲艺术中“四大名著”、书画艺术一样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优秀成果之和。
因此不仅为民族文化遗产所不可分割,而且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独特魅力、一种文化美和美的艺术美感。
正是这种欣赏情趣与中国人特有“闲适淡泊、宁静”等思想品格交相融合成为我国茶文化博3、茶与文人墨客关系密切中国人饮茶之风始于魏晋,盛于宋。
自陆羽《茶经》问世,即产生了良好的茶风及饮茶风尚,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而文人墨客也多以善喝茶、喜品茶为人生爱好之一;同时通过赏玩与品评茶叶的美来抒发个人心胸、气质和志趣。
在这方面,表现为诗词歌赋、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诗是茶之魂,其诗歌的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这些既可以通过诗书诗文中体现出来,又可透过观赏而获得审美经验教训,并从中得到启迪。
茶叶与文人墨客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诗人以品茶为乐事之一、抒发心中情思;如宋代书法家米芾就有“墨色淋漓”之说;李清照以茶具见称于其所作《水仙歌·卷九》:“绿杨杨柳依依,波澜不惊。
二、茶叶文化中蕴涵的人生哲理及审美观等思想观念饮茶不仅给人们带来一种精神享受,而且也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了慰藉和愉悦。
饮茶,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更是一种审美观的象征;喝不同颜色的茶叶,不仅体现出人们不同的审美取向,而且更能体现出人们心灵世界的丰富。
中国饮茶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经过千年历史延续和发展,至今仍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饮茶习俗,并赋予它以各种丰富的内涵。
饮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及其审美观,已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喝茶不但可以消遣无聊、解渴消渴、增进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保持良好情绪、提神醒脑……而且它可以使人产生对生命、世界和自然的一种认知与认识能力,进而塑造出独特的个性、创造出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人类生命形象。
1、茶是生命之茶茶是生命之茶,只有在特殊的环境中才能得以生长,才能结出美丽的果实。
因而,我们在品尝、品饮每一种茶水时都会感到身心愉悦。
这是中国文人所崇尚的人生境界。
唐代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仙道无穷日,苦口须随时。
生而知之者日众,知者乐乎?知者不惑,是皆知也。
”意思是,知道我们生存的世界有多少虚名;知道我们生存的世界有多少东西;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还有多少东西;知道自己是谁;知道我们要去哪里;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因此只有不断地品茶、饮茗方能感受人生之美和生活之乐。
这种境界不仅体现在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上就像古人所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也。
”2、茶道是做人之道饮茶,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修身养性、增进健康,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培养高尚人生价值观。
《中国人名辞典》对茶的解释为:“茶道即为用茶道之精髓来陶冶人,人之性情、修养情操、陶冶情操,也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之保持高尚的情操。
”人们常说“人生贵有一醉”,而醉者也就是那些沉湎其中者。
为了表示一种不醉不归的态度;为了不醉不归;为了不忘初心的心态。
《茶经》说:“夫茶,其性至清;性至善;心存诚意;受物之美;精神独立……心者,神之帅也;智之者,智之基也;仁之者,仁之端也;义之端也。
仁义礼智信是五常。
”而茶道也是做人的道之一。
我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礼”、“义”等思想。
我们常说的仁义礼智信、孝悌和睦、友善和谐这些道德传统美德在茶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用这样一种文化来对待那些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与当今世相格格不入的人,也是做人之道。
所以在生活里我们应该把饮茶这一“文化现象”作为一种高雅品味,以高尚的情操来影响别人并且影响他们;把品茗、交友、修身作为自我修炼的一种重要方式来对待;养成良好人格;养成高尚品格;为人处世;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以达到“和谐”而做出了良好工作的表率和引导作用。
所以饮茶,不仅是一种饮茶娱乐方式,更是一个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塑造人精神风貌、提高人生境界和道德品质的生活方式和实践过程。
只有这种品质才能使人心明眼亮而又富有人情味;充满智慧而又有道德;具有高尚情操、富有激情;具有创造能力。
”[2](p.3、喝茶是茶道精神的载体茶道的精神主要是指在茶道中所表现出来的品茗、赏鉴的雅趣和以茶会友的礼仪。
中国人历来重视饮茶礼仪,特别是饮茶礼仪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影响。
在文化圈中,茶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形象符号或精神符号。
它既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又是文化中重要方面,代表着人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中国饮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从盛到衰的发展过程,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但其精神内核都是围绕着“自然、生命、社会”这一核心展开进行的。
茶道也遵循着这一自然和社会规律;茶叶本身也有它的自然属性;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才产生了茶道。
我国的茶道从很大程度上说是把自然规律作为茶叶的物质基础与精神联系起来的一种审美观念,这种审美情趣在中国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的茶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茶文化中体现着我国民族文化传统内涵的思想和行为准则饮茶礼仪的产生,同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密切。
唐初有“茶有七德”之说,《唐六典》中对饮茶礼仪也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