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梦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一单元《爱之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一单元《爱之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学科:音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简谱)年级:六年级(下)课题:《爱之梦》一、教材分析:《爱之梦》是被誉为“钢琴之王”的匈牙利音乐家弗朗茨.李斯特的一首钢琴独奏作品,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1——第25小节是呈示部,旋律宽广平稳、反复环绕,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第26——第58小节是展开部,音乐情绪热情;第61——第76小节是乐曲的再现部,主题旋律在一片宁静、祥和的气氛中出现,充满纯净的梦幻色彩,整曲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

二、教学目标:情:通过欣赏钢琴独奏曲《爱之梦》,感受乐曲委婉柔美又热情奔放的情绪,体会美妙的旋律,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钢琴曲的喜爱之情。

过:通过演奏、视唱的方式记忆主题音乐,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对比的方式体会音乐的情绪变化,区分乐曲段落。

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简单了解“钢琴之王”李斯特的生平,感受这首作品的风格,初步记忆主题旋律,能区分乐曲段落,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乐曲委婉柔美又热情奔放的情绪教学难点:记忆主题旋律、区分段落四、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导语:快乐的音乐课开始了,让我们先请出我们的乐器朋友——陶笛。

用陶笛吹奏主题旋律,老师指导学生视奏曲谱。

2、老师指导生视唱乐曲主题旋律曲谱(基本旋律)(二)感受体验1、师为主题旋律加入分解和弦并演奏(乐曲的第一部分),生欣赏老师演奏,感受主题音乐的感情色彩。

2、生谈感受,师适时小结。

3、生随乐曲第一部分录音视唱主题曲谱,并听辨加入的旋律节奏的规律,师指曲谱,引导学生视唱,进一步记忆主题。

4、生复听第一部分,师随录音画图谱,生感受主题之外的分解和弦。

5、揭题,师:曲作者还运用了其它的方式丰富主题的感情色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世界钢琴名曲《爱之梦》6、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了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二部分,请你仔细听,作曲家在第二部分为主题旋律加入了几条旋律线?7、师演奏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生听辨加入几条旋律线,师画两条旋律线图谱8、师:“与第一部分相比,第二部分在力度、速度、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完整听第二部分,生感受情绪9、小结第二部分情绪及特点10、师完整画出第二部分的图谱12、导入欣赏第三部分,师:乐曲的第三部分与我们刚才欣赏的哪个部分在情绪和旋律线上比较相似?作曲家在高音区加入两次柱式和弦,请你仔细听是在第几拍和第几拍的位置加入的?13、师演奏第三部分,生听辨在哪两拍加入了高音区演奏的和弦,感受情绪14、添加第三部分的图谱,生用轻拍腿方式表现15、完整听第三部分,感受情绪16、完整欣赏乐曲,师:请同学们用默唱主题旋律、画旋律线、轻拍腿的方式参与欣赏。

爱之梦-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爱之梦-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爱之梦-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理解“爱之梦”的歌曲意义和表达。

2.能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能够正确演唱。

3.能够通过歌曲的学唱,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通过歌曲的学唱,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2.如何使用正确的唱法和节奏,使演唱更加准确和优美。

3.如何通过歌曲,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三、教学过程
1. 自主学习
本节课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歌曲“爱之梦”,希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和表达。

2. 集体学习
第二步是集体学习。

“爱之梦”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相对简单,适合学生集体学习。

教师可以分段教唱歌曲,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唱法。

3. 学习歌曲的意义和表达
第三步是学习歌曲的意义和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歌词和一些场景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义和表达。

4. 学习音乐理论
第四步是学习音乐理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音乐节奏、节拍、调式等比较基础的音乐概念,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主要是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是否得到了达成。

2.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得到了突破和解决。

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方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5.1爱之梦|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5.1爱之梦|人教版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上收获知识和快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音高、节奏的准确识别:歌曲《爱之梦》中的音高、节奏变化丰富,学生需准确把握并演唱出来。
-旋律演唱技巧: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咬字、共鸣等技巧,使歌声更加优美动听。
-歌曲情感表达:理解歌曲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歌声传达给听众。
-音乐文化知识:了解《爱之梦》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运用音乐表达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2.过程与方法:运用合唱、分声部演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音乐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知识与技能:掌握歌曲《爱之梦》的音高、节奏、旋律等基本音乐元素,提高音乐素养;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拓展音乐文化知识。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音乐审美、表现、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追求美好奠定基础。
举例:《爱之梦》中有一段音高跳跃较大的旋律,教师应重点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准确掌握音高变化。
2.教学难点
-音准控制:对于音准的掌握,尤其是音高跳跃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节奏感培养:歌曲中某些复杂的节奏型,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情感表达:如何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歌声中,表现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5爱之梦教学设计及反思

5爱之梦教学设计及反思

5《爱之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安静的聆听乐曲,感受音乐情绪,记忆主题,能辨别乐曲中的分解和弦音型和华彩手法,了解音乐背景知识。

2.在聆听、律动、视唱主题、识读五线谱、围绕情绪、节奏、旋律、伴奏织体、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分析作品中更深入的了解作品的特点,了解乐曲内涵。

3.能从欣赏、学习中感受爱与美的存在,加深对乐曲的美好印象。

教学重点:围绕音乐要素欣赏乐曲教学难点:理解乐曲浪漫的音乐风格教学过程:一、导入1.完整欣赏视频《爱之梦》师:作者向我们表达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充分想象。

)2.揭课题师:沙画中的音乐正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一首以爱为主题的乐曲《爱之梦》。

二、分段欣赏《爱之梦》1.听第一部分,简介《爱之梦》师:我们再来仔细聆听一下乐曲的片段,乐曲是由哪种乐器以什么样的演奏形式来演奏的?沙画中为什么选用夜晚的画面,猜猜乐曲的体裁是什么?2.介绍作曲家——李斯特师:你知道是哪位作曲家、钢琴家创作的吗?3.听A主题师:乐曲的节拍就很有特点的6/4拍,现在我们随着音乐来感受一下它的节拍。

4.唱A主题,(1)师:主题的节奏、旋律、情绪特点?(2)随琴唱这一主题。

5.分解和弦,主题在哪个声部?师:现在老师分别用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两种伴奏音型来演奏这一主题,你听乐曲采用的是哪一种伴奏音型?师: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会让音乐更加怎样?6.欣赏第二部分(1)聆听第二部分师:我们刚刚演唱的主题旋律在这一部分有没有出现?师:与第一部分相比,这部分音乐情绪有什么变化?还有力度、速度上有哪些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分段欣赏,围绕音乐要素分析乐曲,让学生感受旋律变化、节奏变化、主题声部的变化,分解和弦使用的变化给整首乐曲带来的不同情绪变化。

)三、完整欣赏乐曲(1)找华彩(2)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

A B A‘+ 尾声四、学生小结《爱之梦》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欣赏,关于《爱之梦》你都学会了哪些呢?师:你还记得乐曲的主题吗?用你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一下。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欣赏爱之梦|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欣赏爱之梦|人教版
4.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了解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及其作品背景,拓展音乐历史文化知识,增强音乐文化素养。
5.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合唱、合奏等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本章节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创造和文化理解能力,全面提升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旋律、和声和节奏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准和节奏的把握、情感的表达,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爱之梦》相关的问题,如旋律的特点、歌词的情感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爱之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被一首歌感动,感受到爱的美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音乐中爱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4)音乐文化背景的理解:学生可能对作曲家李斯特及其时代的音乐风格了解不多,难以将音乐作品放置于文化背景中进行深入理解。
举例:如何让学生理解李斯特的浪漫主义风格特点,以及《爱之梦》在当时音乐发展中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示范演唱、互动讨论、小组合作、音乐游戏等,以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欣赏《爱之梦》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欣赏《爱之梦》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欣赏《爱之梦》教案设计一、引言《爱之梦》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音乐作品,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深受人们喜爱。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欣赏这首曲子,了解其背景、作者及重要性,并通过欣赏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爱之梦》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学生能够识别曲目的基本结构,如引子、主题、发展部、再现部和尾声。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会运用音乐术语描述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

●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活动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欣赏《爱之梦》,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升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之梦》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帮助学生通过欣赏活动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难点●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识别和理解音乐术语及其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学生可能对深层次的音乐情感和意境理解不足。

四、教学步骤与活动设计1. 导入●播放《爱之梦》的音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觉得这首曲子有什么特别之处?”2. 背景介绍●介绍《爱之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通过PPT或视频展示作者的生平事迹和音乐成就。

3. 曲目解析●分析《爱之梦》的曲式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各个部分的作用。

●讲解音乐术语,并举例说明其在作品中的应用。

4. 欣赏活动●完整播放《爱之梦》,让学生专注聆听。

●分段欣赏,引导学生关注不同部分的音乐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 总结评价●总结《爱之梦》的欣赏要点和收获。

●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表现和理解进行评价。

五、学生活动安排与引导1. 活动安排●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专注聆听。

●在讨论环节,学生要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教师引导●教师要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爱之梦》优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爱之梦》优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
《爱之梦》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爱之梦》体验乐曲的情绪,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2、能创编和主题节奏特点、乐曲情绪相吻合的节奏。

3、认识降半音记号。

教学重点、难点:
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李斯特把自己的三首歌曲改写为三首钢琴曲,题作《爱之梦》(Liebestraum,S541)。

原来的歌词,分别作为钢琴曲的题诗。

第一、二首的题诗是德国诗人乌兰德(Ludwig Uhland,1788-1862)的《崇高的爱》(Hohe Liede)和《幸福的死》(Seliger Tod);第三首的题诗是弗莱里格拉特的《爱吧》(Olieb so lang dulieben kannst)。

三首《爱之梦》都是夜曲体裁,特别著名的是其中的第三首,原来的歌曲作于1845年,是一首用钢琴“演唱”的抒情歌曲,音乐深情婉转,抒写弗莱里格拉特诗中的意境
2、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主题。

3、加词学唱。

4、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
同学们,我们聆听了《爱之梦》,大家来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吧!。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爱之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爱之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爱之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之梦》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珍视。

歌曲为四二拍,结构清晰,旋律简洁,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技巧和情感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爱之梦》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歌曲的美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学会用歌声传达情感。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唱准。

2.歌曲的情感表达,如何让学生融入歌曲,体会其中的美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唱。

2.互动法: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协作。

3.情感体验法:通过故事、图片等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背后的情感。

4.视听结合法: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欣赏歌曲的演唱视频。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爱之梦》的乐谱。

2.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歌曲演唱视频。

3.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故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爱之梦》的演唱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初步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唱准高音部分。

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协作。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让学生再次跟唱,巩固所学。

5.拓展(5分钟)教师分享与歌曲相关的故事或图片,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歌曲背后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之梦音乐教案【篇一: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爱满人间教学内容:1. 学唱歌曲《感恩的心》2. 欣赏《欢乐颂》3. 学唱歌曲《爱的人间》4. 欣赏《爱之梦》《爱的罗曼斯》《爱星满天》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恩的心》《爱的人间》等歌乐曲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父母、老师和身边所有人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团结友爱,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歌乐曲中感受爱,能主动认真地参与学唱、欣赏、表达音乐的学习活动中,能够领会旋律、节奏、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理解歌曲。

3. 知识与技能:能深情地演唱《感恩的心》《爱的人间》,并能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简单手语,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能静心欣赏乐曲,记忆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能深情地演唱《感恩的心》《爱的人间》,体会歌曲的情感。

能静心欣赏以“爱”为主题的乐曲,记忆音乐主题。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资料教师手语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课型:新授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歌曲《感恩的心》一、导入: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以此导入课堂,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这么伟大。

二、学习歌曲:1、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师:《感恩的心》特别感动人,下面同学们认真听歌曲范唱。

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2、节奏练习。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准确,那要想学会这首歌曲,我们就要掌握它的节奏。

你发现了这首歌曲的开头与以前歌曲的开头有什么不同?(老师讲解弱起拍,前三拍半空着不唱,同学们在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请学生跟着跟老师一起来按节奏朗诵歌词。

3、唱旋律。

听老师弹琴,学生用“la”来模唱歌曲的旋律。

4、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5、有感情的演唱。

三、学习手语:1、演示动作由老师演示动作 2、分解动作,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

四、学生表演一边唱歌一边作手语。

也许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

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五、师小结:学了这首歌,你有何感想?刚才大家用了各自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众人的感谢。

是的,我们要感激父母给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感谢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独;感谢坎坷,让我们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坚强;感谢敌人,让我们使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朝前进步……我们感谢所有的人。

第二课时欣赏乐曲《欢乐颂》一、师生问好歌:二、导入:教师弹奏《献给爱丽丝》的片段音乐,请学生说出曲名和曲作者。

(由优美、抒情的音乐导入新课,首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常识)三、走进贝多芬认识贝多芬,了解贝多芬的人生经历。

(用贝多芬的经历感染、鼓舞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贝多芬的生活是不幸的,但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音乐艺术的酷爱,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经典之作《欢乐颂》。

四、欣赏《欢乐颂》1、初听歌曲,说出感受。

2、教师范唱歌谱,学生听后说一说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速度有何特点?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3、学生学唱歌谱:重点教唱附点八分音符和同音连线处4、学唱歌词。

5、提问:你认为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重点处理歌曲的力度对比,教师指导学生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来演唱。

五、拓展延伸教师:在交响乐中加入声乐(人声歌唱)是贝多芬的一次伟大创作,合唱版的《欢乐颂》气势宏大、交响乐队和人声的交相辉映,使音乐更具有震撼力。

让我们再次来亲身体会一下。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贝多芬的人生是不幸的,但他却把欢乐奉献给了世人,他希望全世界人民团结成兄弟,我们要牢记这位伟人的嘱托,团结友爱,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再见!第三课时学习歌曲《爱的人间》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1、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

让学生感受拥有一双明眸,可以看尽世间美好景物的幸福。

2、师:同学们,我们真是幸运,我们有一双眼睛。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就没有我们这么幸运,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个世界,他们过得开心吗?请你在歌中寻找答案。

情境体验,闭目感受盲人的生活世界。

体验盲人生活的黑暗、无助,与自己形成对比,让学生萌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与责任心,从而引出歌曲《爱的人间》三、新歌教学:1、初听歌曲《爱的人间》,学生从歌词、旋律中找到答案。

2、复听歌曲(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通过听录音范唱,感知歌曲的拍号、速度、情绪,感受盲童的内心世界)3、揭题,介绍歌曲的曲作者及歌曲背景。

师:这首歌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10周年的时候,特意为盲童所作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非常感人的歌曲《爱的人间》4、听老师随伴奏范唱歌曲,请你关注一下,这首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个)(通过反复听赏,感知相似乐段的不同之处,感受歌曲各部分不同的演唱情绪)5、学唱歌曲1)、分乐段随琴齐唱,找出难点。

2)、解决难点。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感受歌曲旋律) 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表现歌曲,尽情抒发学生内心的爱,提高学生合作、参与的积极性)四、拓展:欣赏杨光《你是我的眼》片段师:因为有你,我看到了太阳和月亮;因为有你,我体会到了人生的幸福。

你,就是我的眼。

(播放录音,听歌曲片段)这位盲人歌手他叫杨光,虽然他看不到一丝光芒,但是他说大家就是他的眼,人们的爱让他变得坚强,乐观,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充满阳光。

师:爱是世上永恒的主题 ,爱是世间最美丽的词语。

因为有了爱,人间才充满了温暖 ,因为有了爱,世界才变得更美丽,心中充满爱,我们才学会了感动,因为学会了感动,我们才会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全体同学在《感恩的心》音乐中走出教室。

第四课时欣赏《爱之梦》《爱的罗曼斯》《爱星满天》一、导入:学生听《让世界充满爱》进教室。

师:爱是人类社会永恒歌颂的主题,因为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叫《让世界充满爱》。

你还知道哪些与“爱”有关的音乐作品。

(祝你平安、爱的奉献、爱我中华等)。

过渡:老师这里也为大家准备了一首“爱”的作品,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感受一下歌曲的演唱情绪。

二、新课:(一)欣赏《爱星满天》1、初听《爱星满天》,学生仔细听,感受一下歌曲的演唱情绪(抒情、优美、深情的)2、朗读歌词,深刻理解歌词内涵。

3、再听歌曲,说一说歌曲分为几个部分?比较一下,它与《爱的人间》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二)欣赏《爱的罗曼斯》1、初听乐曲,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罗曼斯,有人意译作浪漫曲。

它是自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带有感伤情调的歌曲。

多半指情歌而言。

后来,一些作曲家写了一些情调上是抒情的,在旋律上富于歌唱性的小型器乐曲,也称罗曼斯,这首《爱的罗曼斯》正沿用了这个名字。

《爱的罗曼斯》原是西班牙的一首传统乐曲,由于它在墨西哥也很流行,所以墨西哥有人认为它是墨西哥的。

1952年,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叶佩斯把它改编成吉他曲,后被法国影片《被禁止的游戏》选作主题曲。

从那以后,《爱的罗曼斯》这支曲子很快流传开来。

《爱的罗曼斯》在吉他爱好者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很多知名的吉他演奏家都选这支曲子作为保留。

曲目甚至成为吉他的同意词。

2、再听,随音乐记忆主题。

【篇二: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内容:1. 欣赏: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2. 知识: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与李斯特3.拓展与探究:教学目的: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二.导入新课:1.肖邦的钢琴曲《小夜曲》导入。

学生倾听音乐,谈谈自己的感受。

2.名人名言:一个危险的敌人在为写着他的话,如果北方威震四方的君主知道在肖邦的作品里,在他的玛祖卡的淳朴的曲调中他定会禁止肖邦的音乐的。

肖邦的作品是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德】舒曼3. 肖邦与李斯特肖邦和李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两颗璀璨的明珠,他们一同将钢琴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肖邦(1810—1849)是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肖邦的创作几乎都集中在钢琴音乐领域,这在西方音乐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他将波兰民间音乐的精髓融入钢琴作品之中,赋予他们新的内涵;他深入挖掘和提高了前奏曲,练习曲,夜曲,诙谐曲,叙事曲,幻想曲等一系列欧洲音乐体裁的艺术表现力。

在他的音乐里,还时常流露出一种细腻,柔美,诗意,梦幻般的意境,令人陶醉,因而人们常称他为“钢琴诗人”。

与肖邦不同的是,除钢琴音乐之外,李斯特还创作管弦乐和清唱剧,合唱等声乐作品。

他创立了“交响诗”这一西方音乐中的重要体裁,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创作出《前奏曲》,《塔索》等一批交响诗。

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种令人眩晕的,具有炫技特性的钢琴演奏风格: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令当时的人们为之陶醉,这种辉煌浪漫,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确立起欧洲钢琴演奏艺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4.出示课题:三.新课教学:1. c小调练习曲1831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巴黎的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

后人将它称之为《革命练习曲》。

作品以飞快的速度,一泻千里的恢弘气势,表现出肖邦高昂的爱国激情,倾吐出波兰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心声,成为一篇独特的用音乐写成的战斗檄文。

【篇三:2015六年级音乐教案】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让学生在音乐中学有所获,并能够掌握音乐课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同时又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和情趣,从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特制订本计划。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音乐教学,并能够在听赏乐曲中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够正确地表述音乐的情绪,对音乐的欣赏能够有自己更深入的认识和见解,能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理解乐曲所包含的思想,树立基本的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