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宋、元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 三 前四章 北宋时期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三] 前四章知识归纳第一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北宋文学分期:①初期63年【宋立国至仁宗天圣元年960--1085】②中期61年【天圣元年至神宗元丰八年1023--1085】③后期40年【哲宗天佑元年至宋亡1086--1126】宋诗特点: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散文化议论化倾向。
宋代散文特点是明达简练、平议流畅、文从字顺。
唐宋诗歌区别:唐诗主情、含蓄;宋诗主理、刻露。
词在宋代繁荣的原因:①商业城市的发展②统治者的爱好与提倡③文体进化的必然趋势。
第一节西昆派和宋初诗文晚唐体:指宋初诗人们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种诗体。
由于宋人常常把他们看作是晚唐诗人,因此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比较突出,另一晚唐体诗人群体是林逋、魏野等隐者,他们继承了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用恬淡精巧的诗语写其隐居的闲适生活,写景咏物颇有影响。
西昆派:由杨亿《西昆酬唱集》得名。
全部为五言、七言近体律诗,杨亿、刘筠为代表作家。
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
西昆体诗风典雅华美,词采精丽,音节铿锵,喜用生僻典故,标榜学习李商隐,但只片面学习李商隐创作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其追求诗歌艺术美感,纠正了浅陋平直的五代文风,是表现才学功能的诗歌,在当时有一定积极意义。
【“杨刘风采,耸动天下”欧阳修《六一诗话》】白体:宋初在士大夫阶层流行学习白居易诗体【不学新乐府】,风格平易浅显,真率自然,作唱和诗,不求典实,先以徐铉、李旷为主,后以王禹称为代表。
王禹称反对宋初诗文浮华作风,从理论和创作上表现现实主义精神的唯一作者。
宋代最早提倡继续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古文运动的诗人。
提出“远师六经,近师吏部”,主张散文继承韩柳古文运动传统,古文代表《待漏院记》,其亦能词《点绛唇`感兴》抒发抱负,基本脱离“词为艳科”的传统,在词史上有开创意义。
《村行》触景生情抒发乡思之感,暗喻被贬谪的不满;是王禹称写景之作也是七律诗成就最高的一首,有白居易平淡自然的特点,是白体诗代表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复习资料

宋代文学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政治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一)科举考试门路的拓宽,文官政治的繁盛,政治、道德成为了文人作品中远胜前代的重要主题(二)四大书院及太学教育的发达,使得学术研讨交流、政治群体的声气相求与文学创作的学术化痕迹、政治取向的大张旗鼓成为趋势。
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即石鼓,朱熹)、嵩阳书院(二程)应天府书院(即睢阳,晏殊)(三)印刷业特别是刻书业的繁盛,既使得文学作品便于广为传播和学习模仿,同时,也为宋代文学的复古思潮打开方便之门(四)宋代政治上的四大特点:一是冗官、冗兵、冗费成为宋政治的最大弊端。
二是宋代的内忧外患最多、最长、也最严重。
三是党争与派系倾轧始终不断。
四是高度重视文治、重用文人,即所谓文官政治。
二、宋代思想状况与宋人思想修养、精神风貌对文学的影响。
(一)宋代的社会思想一是新儒学和理学的兴起和繁荣。
二是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广为流传。
三是传统的老庄思想仍很流行。
(二)宋代作家的性格和审美情趣1、“内省而广大”(《荀子·修身》:“内省而外物轻矣”“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2、“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3、信奉“立朝大节”(宋赵昚宗《经进东坡文集序》)4、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三、城市的繁荣与词、话本的兴盛(一)商业的发达(二)享乐的风尚(三)书肆、瓦子的活跃和大众娱乐的普及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及地位(一)分体文学成就及地位1、诗文这些传统的文学样式中,宋诗在唐诗的压力下另辟蹊径,成为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散文中无论古文、文赋都在承继中得到了变创和开新。
①宋调的基本特色: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学问为诗,因而具有散文化、议论化、才学化的特点,与“唐音”相比显得筋骨强健、思想深邃:“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钱钟书《谈艺录》)②宋代散文特点:强烈的政治色彩;平易自然的文风;浓厚的文学色彩;审美与实用的兼容。
2、词在宋人手里完成了词体建设,拓宽了题材领域,风格多样而婉约与豪放并存,影响所及直迄清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

中国古代⽂学史复习知识⼀、名词解释:1.韩孟诗派:(贾岛、姚合)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个影响较⼤的诗派。
其代表⼈物是韩愈、孟郊。
此外还有贾岛、卢、刘叉。
他们遵循“不平则鸣”、务去陈⾔的诗学原则,追求探险怪僻、刻意推敲,以独特的炼字之⼯,怪异的想象艺术,营造幽奇冷艳的艺术风格。
他们努⼒变新,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传统,但由于刻意求新,在⼀定程度上破坏了诗歌的节奏美、形象美,也存在明显的弊病。
2.江湖派:南宋时期的⼀个诗派,因书商陈起所刊诗歌集——《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得名。
《江湖集》中所录诗⼈⼤部分是布⾐,或为下层官吏,以江湖习⽓标榜,因⽽被称为江湖诗派。
他们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排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3.豪放诗派:宋词风格流派。
内容侧重于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题材⼊词,使词能象诗⽂⼀样地反映⽣活,所谓“⽆⾔不可⼊,⽆事不可⼊”。
它境界宏⼤,⽓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
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各词⼈风格亦有微差:苏词轻放,⾟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
代表⼈物及其作品:⾟弃疾《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苏轼《念奴娇》(⾚壁:怀古)岳飞(《满江红》)4.婉约诗派:词的风格流派。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软词风。
宋代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承其余绪,宛转柔美,但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成⼀家。
南宋姜、吴⽂英、张炎等⼤批词家,皆受影响。
婉约词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侧重⼉⼥风情,结构深细缜密,⾳律婉转和谐,语⾔圆润清丽,有⼀种柔婉之美。
词本为合美⽽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这与婉约(婉转含蓄)的风格最适合,所以⼈们形成了词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南宋的古文和四六)

第11章南宋的古文和四六11.1 复习笔记一、南宋的政论文和笔记小品1.胡铨、陈亮等人的政论文(1)南宋的政论文多以吁请抗敌、谋划复国大计为主要内容。
这些文章的政治功利目的十分明确,大都秉笔直书,义正词严。
它们不很注重文学技巧,然而气势磅礴,言辞恳切,在欧、苏、曾、王之外开辟了古文的新境界。
(2)南宋初期,抗金将领和爱国志士在国势危急之际坚决要求抗敌,留下了许多彪炳史册的政论文,最著名的是岳飞的《五岳祠盟记》和胡铨的《戊午上高宗封事》,其中胡铨的《戊午上高宗封事》措辞尖锐,气势凌厉,是爱国军民声讨投降派的正义檄文。
(3)南宋中叶的政论文以替朝廷出谋划策为主要内容,以陈亮和辛弃疾为代表。
辛弃疾写了《美芹十论》和《九议》,全面、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提出了进取的方略,文笔酣畅,虎虎有生气。
陈亮有《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见解深刻,笔锋犀利,一针见血。
(4)南宋的政论文使古文的政治功能和社会意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气势之雄伟、逻辑之严密比北宋古文有过之而无不及,受到后人的重视。
2.陆游、范成大等人的笔记(1)由于笔记具有长短不拘、形式灵活的特点,南宋作家很喜欢这种文体,许多人撰有笔记专集。
如陆游把他入蜀途中的见闻写成《入蜀记》六卷,范成大则把他出蜀东归途中的见闻写成《吴船录》二卷。
这些笔记专集中多数文章属于学术论著的性质,但也有不少是生动有趣的散文,像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洪迈的《容斋随笔》、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周密的《武林旧事》等,都有一些文学性很强的小品文。
(2)笔记这种文体虽然在隋唐时已经产生,北宋欧阳修、苏轼已著有笔记专集,但笔记的广泛流行则是在南宋。
南宋留下的笔记集有近百种,其中的小品文成就尤高,堪称晚明小品的先驱。
二、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古文1.理学家的文论北宋理学家轻视文学、不善诗文的情况到了南宋有所改变:理学形成了几个学派互峙的局面,尤其是朱熹学派、陆九渊学派和陈亮、叶适学派,三足鼎立,在哲学、史学和文学方面都持有不同的观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一、先秦时期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来自不同国家的305篇诗歌,以叙述周朝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为主题。
2.楚辞:楚辞是先秦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表达了爱国之情和个人感情。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离骚》和《九章》。
3.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史书和编年体的文章。
二、汉代文学1.《汉乐府》:乐府是指汉代时期的各院的乐章,包括了歌谣、民歌、舞曲等多种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2.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汉初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的作品《长门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辞章之一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曹操集》: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观沧海》等被收录在《曹操集》中。
四、唐代文学1.《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收录了唐代各个时期的优秀诗歌。
2.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为特点,被誉为“诗史”。
五、宋代文学1.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诗歌形式,其风华绝代,以唯美、细腻、婉约的风格著称。
2.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被誉为“文学宗师”。
六、元明清文学1.《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描写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小说。
2.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四部长篇小说。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一部分知识点整理,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程非常复杂和庞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所有重点(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点一、知识点: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p.21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p.27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p.34-P.494、《尚书》以记言为主。
p.58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p.77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p.79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p.85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p.91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p.92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p.94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p.1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中国古代文学宋元重点笔记

古代文学史第五编宋代文学重点内容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第一节宋初文坛和宋初三体1.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1)“白体”:学习白居易闲适、浅易、通俗风格的诗歌创作(闲适诗,态度:旷达知足,形式:模仿元白互相唱和的近体诗)以希冀“颂美时政”,代表人物王禹偁、李昉;(2)“晚唐体”:推崇与模仿贾岛、姚合诗作,代表人林逋、九僧、魏野、潘阆、寇准。
·诗歌审美类型:清冷、荒凉、悲凄、闲逸、脱俗等,是对当时流行于诗坛的白体的疏离与变革,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3)“西昆体”:诗歌题材上学习李商隐的咏史诗、咏物诗、无题诗(多用典、心思深隐、讲究辞藻华美和色调渲染),代表人杨亿、钱惟演、刘筠。
·因唱和结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收入杨亿、钱惟演、刘筠等17人作品,影响极大,后刘颁《中山诗话》称之为“西昆体”。
·艺术特征:文字华美、对仗工稳、用事深密、风格整饬典丽。
·缺点:①题材狭隘,缺乏时代气息②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2.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1)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诗人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典故。
(2)作诗强调诗句的对偶、押韵以及市局的语言色彩(3)追求诗歌雍容典赡、炼词工整的诗歌风格。
第二节王禹偁1.王禹偁(1)字元之,一生坎坷,诗文多反映其命运多舛的人生遭遇及不屈的生命抗争。
代表作:《待漏院记》《唐河店妪传》(2)文学主张:①文以传道②强调情感和生活遭遇在创作中的作用③吸取骈文整齐、声韵之美。
(3)文学创作:与其他白体诗人不同,王禹偁不但学习白居易的闲适诗,而且学习白的讽喻诗。
此外,王也研究杜甫和李白的诗篇。
他的古文开创了平易自然的文风,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一节欧阳修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1.欧阳修(1)号醉翁,晚年六一居士,兼名臣、文人两重身份。
(2)文学思想:“道不远人”、“道盛文至”,即主张文道并重。
(3)诗歌的独特表现方式:①散文布局②复调式结构(4)平易流畅的诗歌艺术风格。
中国文学史复习

两宋辽金文学一、填空1、把自己的文集题做《小畜集》,表示有兼济天下之志。
2、送出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他在《应责》中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3、编选《唐文粹》,影响了宋初的古文创作。
4、宋末的方回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送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体”5、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6、相当自觉地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代表作有《畬田词》、《乌啄疮驴歌》等。
7、“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的成就比较突出。
8、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是西昆体,以《》而得名。
9、《西昆惆怅集》中的诗人大多师法唐人的诗。
10、西昆体是人的人数虽然不少,但成就较高的只有、刘筠、钱惟演三人。
11、宋初此人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
12、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13、在两宋词坛上,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14、柳永描绘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方面的代表作,首推《》,篇首为:“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15、柳永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在题材取向上朝着化得方向拓展。
16、欧阳修的诗论作品是《》,其中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
17、“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是梅尧臣《》中的诗句。
18、宋代的、王安石、曾巩和“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齐名,被后人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19、王安石的散文形成了被清人刘熙载称为“”的独特风貌。
20、王安石后期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写景抒情的绝句,这种诗被称为“”。
21、清人赵翼评的诗说:“天生健笔一支,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22、以“”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
23、苏轼提出了词须“”的创作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宋代、元代文学)一、名词解释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
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但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江西诗派: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发有组织的,有理论宗旨的诗歌流派。
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师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
江西诗派的创作主张及特色是: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江湖诗派:南宋后期,书商陈起刊行的《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也有许多江湖谒客,他们身份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统称为江湖诗派。
江湖诗人大多数对于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但也不甘于清贫寂寞的隐逸生活。
江湖诗人中成就较大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词: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慢词:是依慢调填写的词,字句较多。
小令:指词的短小者,小令也指散曲体式之一,一般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曲形式。
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南戏:是北宋末期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族间艺术的总称,亦称南词。
南戏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
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豪放词派:是我国古代词人的两大流派之一。
豪放派取材广泛,常抒写壮志豪情,描绘奇伟景物,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
苏轼是该词派的开创者。
苏词冲破了晚唐以来词的“艳科”范围,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品和词的艺术功能,境界雄奇阔大,气势吞吐八方,给词坛吹进了一股豪放雄风。
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人的两大流派之一。
该派的特点是多以男欢女爱为题材,善于抒写委婉细腻的情思,风格含蓄,委婉曲折。
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可谓最早的婉约词派。
宋代晏殊、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都是婉约词派的著名词人。
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
因宋室南渡再度中兴,故名。
陆游存诗九千多首,多爱国诗篇,表达爱国的豪情壮志,也反映了民生疾苦,描写了自然山水和日常生活;他的诗以现实主义为主,也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杨万里的诗主要是写景,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风趣,独具一格。
范成大的诗题材广泛,以田园诗最为突出,语言自然清新。
尤袤他未能自成一家,作品大多已经散失。
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因其诗自成一格,故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之为“杨诚斋体”。
“杨诚斋体”的特点第一,是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
第二,是丰富新颖的想象。
第三,是语言自然活泼。
永嘉四灵:指南宋时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
这四人都出于叶适之门,各人的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所以叶适把他们合称为“四灵”。
诗歌内容也比较单薄,多数作品的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
因内容贫弱而风格不高。
文以载道: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弘扬精神的。
夺胎换骨:这是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的主张。
黄庭坚以为晚唐的弊病主要在于作者读书不多和缺乏艺术技巧,于是他倡导多读书,多学韩愈、杜甫,要以学问为诗。
落实到诗歌创作上,他倡导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夺胎换骨”和“点石成金”之说。
“夺胎换骨”的精髓在于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
二、简答题1、比较宋词与唐诗的异同。
答:同:都属于古代诗歌范畴,唐诗中的律诗和词都有严格的格律。
异:1、唐诗重意兴,宋词重理趣。
2、唐诗重兴趣,宋词重才学和议论。
3、唐诗气象雄浑,宋词气度闲淡。
4、唐诗偏于创作实践,宋词创作与诗学研究并行。
5、题材不同,分别是诗和词。
诗分律诗和古风两类。
律诗大约开始出现于南北朝,盛行于唐,有严格的格律,字数和句数都有严格的规定。
例如七律、五律、七绝、五绝等,分别是八句每句七字、八句每句五字、四句每句七字、四句每句五字等。
古风没有严格的格律,字数和句数也不规定。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就属于古风类,名作有我们熟悉的〈卖碳翁〉等。
词又叫长短句,句子长短不齐,但并不是自由诗,在每一个词牌下,对于字数、句数、压韵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故作词又叫“填词”,即根据词牌的规定填出词。
2、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苏轼对宋词的开拓与创新显著的标志是“以诗为词”,而“以诗为词”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凡能入诗的内容,均可入词。
首先,苏轼以词抒发爱国的豪情壮志。
苏轼这类爱国词章在开拓宋词园地上有重要意义。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直抒胸臆的气势,抒发豪纵的情致,表达爱国的壮志。
其次,以农村田园入词。
从《诗经》开始,我国诗坛就不乏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
中唐以来的词坛绝少农村词。
苏轼的《渔父》四首,却开创了宋词的新天地。
词中描写了不少怡人的景色,清新爽目的农村风光,作品写得清新婉丽并表现出自己鲜明的个性。
再次,对传统题材的开拓与创新。
诗言志,词言情。
言情,是词的传统题材。
苏词中写男女之情的作品不少。
苏轼的言情词不仅别具风味,自有特色,而且“以诗为词”,扩大了言情词的范围,把传统的男女之情扩大到手足之情、师友之情。
最后,苏轼词的风格具有多样性。
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虽然苏轼现存的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的新风格。
3、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要理论和创作成就中国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
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
初发阶段。
先驱者有柳开、王禹偁等。
柳开首先提出重道致用等主张,反对浮靡文风。
王禹偁也主张宗经复古,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
第二阶段运动形成高潮阶段。
代表作家有范仲淹、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苏氏父子、王安石和曾巩等。
先是范仲淹提出主张改革文风,戒浮华,得到朝廷支持,于是改革文风之士接踵涌现。
欧阳修提出“文以载道”的主张。
第三阶段是诗文革新运动完成期,代表人物是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
而苏轼则是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提出“夺胎换骨”的主张。
主张为文要从不同内容出发采取不同表现形式,为文要文理自然,还要讲究章法。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道”与“文”两个方面。
就“道”而言,革新家们不论是将“道”理解为孔孟之道,还是经世济民之道,或指广泛的现实生活,都是对诗文内容的强调。
在“文”的方面,诗文革新运动的结果,是使各种文学样式取得突出成就。
4、陆游诗的艺术成就陆游的诗歌继承了屈原以来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立足于时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悲壮宏丽、雄浑奔放而又清新圆润、明朗流畅是他的主要风格。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在于:(1)他常用奇特的运思、幻想的境界和夸张的手法,来抒写怀抱。
如《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阔大的气象,豪壮的心胸和跌宕起伏的感情,结合得十分完美。
他又常通过梦境驰骋丰富想象,表达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殷切心情。
如《秋思》。
梦境成为了陆游寄托爱国的理想的最佳地点,诗中充满诗人驰骋雄心壮志时的瑰奇景象,同时又流露出英雄失意壮志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深切悲哀。
(2)陆游还善于运用奇特而恰当的比喻和强烈的对照来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如《宝剑吟》。
(3)语言简洁平易,圆转流畅,常能于平易处见工整。
如《游山西村》(4)风格多样化,主要方面是悲壮宏丽,雄浑奔放,气象开廓,但同时又有清新明丽、含蓄隽永等特色。
如《剑门道中遇微雨》5、辛弃疾词的类型及相关内容宋代词人辛弃疾存词六百多首,其词以内容、风格和形式上的无所不包而著称。
辛弃疾以小调写温柔伤感,以慢词长调写豪放壮阔。
其词的主导风格是豪放,雄奇和沉郁。
他的词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即爱国词、农村词、闲放词和爱情词。
辛词之豪放,主要表现为悲壮激昂,常常饱含着辛弃疾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个性。
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雄阔壮大的艺术境界,如《西江月》、《水龙吟》、《破阵子》辛弃疾词沉郁悲壮的风格主要体现在那些抒发作者恢复山河的雄心壮志和功业难就的作品里。
如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词刚柔相济的风格主要体现在那些抒发作者政治失意的悲伤和怨愤的作品里。
如《摸鱼儿》辛弃疾词婉约含蓄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体物言情的作品里。
如《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词恬淡清丽的风格主要体现在描写田园风光的作品里。
如《清平乐》6、元代戏曲繁荣的主要原因第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
宋金元城市的经济发展为杂剧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
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使戏剧成熟与兴盛的必要基础。
第二,农村戏剧演出的兴盛。
元代,农村的戏剧演出出现了固定的场所。
第三,上层社会的提倡。
第四,众多知识分子的参与。
元初中下层文人的仕进道路大大缩小,大多数文人和广大人民同样经受战争的动乱和朝代的更易,因此,他们和人民的关系比较密切。
部分文人和民间一人结合组成书会,对元杂剧的兴盛起了推进的作用。
第五,元朝的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国际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密切。
各民族之间文化得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