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三味“苦口良药”泡水喝,易伤脾胃,不妨加上黄芪一起用
补脾胃阳气的草药

补脾胃阳气的草药作为一名高级养生师,我们深知脾胃是人体中的重要器官,也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如果脾胃功能出现了问题,就容易导致消化系统功能下降,从而引起各种健康问题。
因此,如何补充脾胃阳气也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话题。
本篇文章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草药以及相关的食谱和偏方,并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一、草药1. 黄芪黄芪是中药中的一种,具有补气、益阳、升降浮沉之功效。
对于患有脾胃虚弱、神疲乏力等症状的人群来说,黄芪是非常有效的补益草药。
吃法:将黄芪根碾碎成粉末,与蜂蜜一同服用。
每天早上或睡前,将黄芪粉末与蜂蜜按照3:1的比例混合,每次取黄芪粉末10克,蜂蜜30克口服。
2. 党参党参也是中药中的一种,具有滋阴、补气、润肺、生成津液等功效,能改善脾胃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使用方法同黄芪,每次取党参10克,与蜂蜜30克一同服用。
3. 人参人参是中药中的一种滋补草药,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正常人群可每天服用5-6克,脾胃虚寒者可每天服用8-10克。
二、食谱1. 海参粥材料:海参、糯米、枸杞、姜、鸡蛋。
制作:将糯米泡水半小时,海参泡发后用清水、鸡蛋碎、姜片加水在糯米中煮粥,煮至浓稠后加入枸杞一起煮几分钟。
用量:每周食用2-3次,每次食量不应超过一小碗。
2. 枸杞银耳粥材料:白木耳、红枣、枸杞。
制作:将白木耳和红枣用水浸泡一小时,随后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煮至木耳烂熟后加入枸杞,不添加其他调料,可以依据个人口味适量添加糖。
用量:每周食用2-3次,每次食物量不应超过一小碗。
三、偏方1. 生姜泡茶材料:姜片、红糖。
制作:将数片生姜切成薄片放入瓶中,加入适量的红糖后冲开水即可。
用量:每日早餐或晚餐后饮用一杯。
2. 黄芪蜂蜜水材料:黄芪、蜂蜜、开水。
制作:将黄芪放入开水中煮煮煮时间根据黄芪的新鲜程度和质量大小而定,熬成枸杞浸泡后加入蜂蜜即可饮用。
用量:每日早餐或晚餐后饮用一次。
注意事项1. 食谱和偏方用量应适量,不应过量。
黄芪和它是“天生一对”,搭配饮用,补气养血、排出肝毒!

黄芪和它是“天生一对”,搭配饮用,补气养血、排出肝毒!在我国黄芪已经作为中药被使用了2000余年,并且还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黄芪是一种很好的日常养生保健的药材,可以直接拿来泡水喝也可以煎汤,能起到很好的补气养血、改善疲倦、利水消肿以及降血压、护心脏、养肝脏、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黄芪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但是如果能搭配其他中药,效果会更佳,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搭配吧。
黄芪和它是“天生一对”,搭配饮用,补气养血、排出肝毒!黄芪+白术、茯苓具体方法:三位药材各取15克,直接煮茶饮用。
当然也可以煮粥食用。
功效:这三者搭配起到很好的补气养血、利水消肿的功效。
对于长期疲乏无力,身体水肿,气血不足,手脚冰凉,大便稀溏的人群有很好的疗效。
黄芪+丹参具体方法:将黄芪和丹参按照等比例打成粉末,每次取3~6克服用,一天两次。
功效:丹参有很强的活血化瘀作用,这两者搭配起来能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对长期疲乏无力、呼吸急促等气虚血瘀的人有疗效。
黄芪+金银花具体方法:准备生黄芪40g,金银花40g,粳米50g,将准备好的黄芪和金银花放入纱布袋中,放入水中煮沸20分钟,然后取出布袋,倒入粳米,煮烂成粥后即可食用。
功效:黄芪金银花粥非常适合夏季食用,能有效改善夏季因暑湿之邪导致的发热、四肢倦怠、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表现。
黄芪+枸杞具体方法:可用黄芪加适量枸杞直接泡水饮用。
功效:由于枸杞具有很好的滋养肝肾、养肝明目,降肝火的作用,因此非常适合在电脑屏幕前久坐的人群饮用,能有效缓解眼睛不适以及增强抵抗力,补充气血,帮助肝脏排毒。
黄芪+山楂具体方法:取20g黄芪加10g山楂直接用沸水冲泡饮用。
功效:山楂能起到很好的活血化瘀、健脾开胃以及减肥降脂的作用再加上黄芪的补气养血,能起到很好的益气活血,补气健脾胃的作用。
黄芪+玉米须具体方法:取黄芪以及玉米须各15克,然后加入沸水直接饮用。
功效:玉米须具有很好的消肿利尿以及养肝护肝的作用。
黄芪补脾益气的良药

黄芪补脾益气的良药整编:Niuniuyumami•李时珍称黄芪为“补药之长”,有“补气诸药之最” 美誉,补气最给力。
所谓气,用现代的语言就是一个人的功能,就是能量,气足了他的能量就强,气虚了,就容易疲劳,耐力就差。
现代医药研究证实黄芪能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心肺功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减少、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等,由于黄芪含有富的微量元素硒,还具有良好的抗癌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黄芪在改善老年人的机体代谢及预防老年病方面,有着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经常用黄芪煎汤,泡水当茶饮,与糯米煮粥喝,炖母鸡煮黑豆、炖大豆,都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黄芪加灵芝:改善心脑疾病黄芪、灵芝都是补益类中药,黄芪重在补气,灵芝重在安神,都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黄芪有甜味,灵芝有苦味,两者结合口感容易接受,因此,黄芪灵芝泡茶饮用对消除早搏、改善记忆有一定的疗效。
炙黄芪15 克,野生灵芝15 克煎服,治疗气虚早搏有效果。
炙黄芪30 克,野生灵芝30 克,能补肾益气、养心安神,适用老年人记忆减退、失眠健忘、腰膝疼痛。
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
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胎动不安、子宫脱垂、气血两亏、阴虚不足等都有卓著的疗效。
单取黄芪泡水饮用,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
古人不仅善用黄芪治疗疾病,而且善用黄芪补益身体。
黄芪不仅是医疗中的常用中药,而且也是经济实惠的滋补品和调味品,可用于煲肉、泡酒、做菜、调味、去腥。
民间常用黄芪煨大枣,黄芪炖母鸡,黄芪煮黑豆,则更是美味佳肴,补益上品。
其营养丰富,既补身体,又别有风味,为产妇、老弱、病后体虚者的上好补品。
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荣颜润肤,延年益寿。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黄芪是一味很好的强壮补益药,一般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但它是一种温补性药物,补气升阳,易于助火,又能止汗,所以凡有感冒发热、胸腹满闷等症者,不宜服用黄芪如患有肺结核病的人,有发热、口干唇燥、咯血等症状者,不宜单独服用黄芪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服用黄芪。
泡水药材黄芪配方大全

泡水药材黄芪配方大全黄芪,也称为黄耆,是一种在中医中广泛使用的草药,以其增强免疫力和补气的功效而闻名。
泡水药材黄芪配方多样,适用于不同的体质和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泡水黄芪配方,供您参考。
1. 黄芪红枣茶:将黄芪10克和红枣5颗放入杯中,加入沸水,盖上盖子,静置10分钟后饮用。
此茶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疲劳无力的人群。
2. 黄芪枸杞茶:黄芪15克,枸杞子10克,一同放入杯中,加入沸水,泡制10分钟后饮用。
此茶有助于滋补肝肾,改善视力模糊和腰膝酸软。
3. 黄芪当归茶:黄芪20克,当归5克,一同放入杯中,加入沸水,泡制15分钟后饮用。
此茶适合女性调经养血,缓解月经不调和痛经。
4. 黄芪党参茶:黄芪15克,党参10克,一起放入杯中,加入沸水,泡制20分钟后饮用。
此茶适用于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的人群。
5. 黄芪白术茶:黄芪10克,白术5克,放入杯中,加入沸水,泡制15分钟后饮用。
此茶有助于健脾益气,适合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的人群。
6. 黄芪桂枝茶:黄芪15克,桂枝5克,一同放入杯中,加入沸水,泡制10分钟后饮用。
此茶适用于风寒感冒,关节疼痛。
7. 黄芪五味子茶:黄芪10克,五味子5克,放入杯中,加入沸水,泡制15分钟后饮用。
此茶有助于安神助眠,适合失眠多梦的人群。
8. 黄芪龙眼肉茶:黄芪10克,龙眼肉5克,一同放入杯中,加入沸水,泡制10分钟后饮用。
此茶适合心脾两虚,心悸失眠的人群。
9. 黄芪山楂茶:黄芪15克,山楂5克,放入杯中,加入沸水,泡制20分钟后饮用。
此茶有助于消食化积,适合饮食过量后饮用。
10. 黄芪灵芝茶:黄芪10克,灵芝5克,一同放入杯中,加入沸水,泡制30分钟后饮用。
此茶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适合体弱多病的人群。
在使用泡水黄芪配方时,请注意个人体质和药材的适量,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
如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
补脾胃泡水喝的中药材有哪些药

补脾胃泡水喝的中药材有哪些药作为一名高级养生师,关注大众的健康问题是我的职责之一。
而补脾胃同样是养生中的重要方面,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胃肠不适的情况,因此,采用中草药泡水饮用是一种常见的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补脾胃的功效药材包括人参、黄芪、茯苓、党参、白术、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等。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材,以及适合其中搭配的食谱或者偏方。
人参,是滋补元气、强身健体的珍贵药材。
常温煲水,一日数次饮用,对于虚弱体质、需要调节气血的人群具有明显的助益。
此外,人参粥也是一种不错的食谱选择。
制作方法:将人参洗净,黄米100克清洗干净后一起放进煲汤锅中慢火煲约2小时随时添加清水后即可。
使用时可适量加入蜂蜜调味。
黄芪,有益气养血、扶正固本的功效。
与其搭配的食谱以黄芪鸡汤为最常见,制作方法:将童子鸡250-300克,去毛去内脏后洗净;黄芪25克,大枣5枚,枸杞子10克洗净备用,先将黄芪和枸杞子加入煲汤锅中,加水烧沸后放入洗净的鸡肉和大枣一起煲煮,至鸡肉熟烂即可。
茯苓,能够利尿、祛湿、安神,适用于脾胃虚弱、容易腹泻的人群。
最为简单易施的方法莫过于茯苓山药粥。
制作方法:将茯苓、山药、小米一并淘洗干净;将小米放入煲汤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倒入茯苓、山药再一起继续煮,最后加适量的冰糖调味即可。
此外,在进行中药泡水时,一定要选择质量上乘的中药材;应视个人体质情况选择不同的中草药进行搭配;饮用后应关注身体变化,不要盲目增加剂量。
最后,我要提出一条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除了中药泡水外,低脂、低胆固醇、低脂肪、易消化的膳食也是至关重要的。
建议其选择饮食中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水果、蔬菜等,以此起到保护胃肠功能的效果。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处方大全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处方大全补脾胃虚寒是目前常见的一类身体亚健康状态,伴随着食欲不振、腹泻腹痛、容易疲劳等症状,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在中医药的帮助下,我们可以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缓解症状。
本篇文章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一些补脾胃虚寒的中药处方大全,并对食谱或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同时,最后还将提出一条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身体调理和养护。
一、黄芪麻黄汤组成:黄芪、麻黄、桂枝、甘草、生姜。
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肺气虚寒的症状。
用量及制作步骤:1、将当归、黄芪、白术、附子、桂枝、甘草、干姜放入药袋中,放入锅中加水,煮40分钟。
2、煮好后,取出药袋,把麻黄放入锅中,再煮20分钟,用小火煮沸,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麻黄味较苦,用量不宜过多。
同时,由于此方有温化寒湿的功效,适用于气虚、阳虚的人群,但不适合阴虚火旺的人群。
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过敏症状,需要立即停止使用。
二、六君子汤组成:苍术、白术、法半夏、干姜、炙甘草、大枣。
功效:益气健脾,温暖脾胃。
用量及制作步骤:1、将苍术、白术、法半夏、干姜、炙甘草、大枣洗净,加水放入锅中,煮沸。
2、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到水量降低1/3,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再继续煮沸10分钟。
3、将煮好的汤用滤网过滤,取出药渣,饮用即可。
注意事项:此方适用于寒性便溏、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但不宜过量饮用,否则会影响胃肠功能,并引起脾虚湿重。
同时在用药前须了解过敏反应、其他药物的使用情况等,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三、四君子汤组成:白术、甘草、大枣、参片。
功效:益气健脾,补胃安神。
用量及制作步骤:1、将白术、甘草、大枣、参片用清水冲洗,浸泡2小时左右。
2、将浸泡好的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煮沸。
3、煮沸后,转小火,煮半小时左右,加入冰糖、柠檬汁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适合于脾虚、胃痛、食欲下降等症状的人群,但不适宜在患有胃溃疡、肝肾功能损伤、高血压等情况下食用。
什么中药材补脾胃最好的效果

什么中药材补脾胃最好的效果养生专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脾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补充脾胃的中药材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什么中药材补脾胃最好的效果,并提供相应的食谱、药方和制作步骤。
一、黄芪黄芪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具有补气、益脾胃的功效。
可以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食用方法:将黄芪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黄芪性温,体内有火邪的人不宜多食。
二、枸杞子枸杞子也是一种常见的补脾胃中药,具有滋阴、益气的功效。
可以缓解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食用方法:将枸杞子放入杯中,加入80度左右的热水,浸泡5分钟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枸杞子性温,肝火旺盛、口腔溃疡、痔疮等症状患者不宜多食。
三、泽泻泽泻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利水、健脾胃的功效。
可以改善体内湿气,缓解腹泻等症状。
药方制作:将泽泻适量捣碎,然后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再用小火煮10分钟,加入少量冰糖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泽泻性寒,症状较重的人不宜多食。
四、山楂山楂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可以健脾胃、消食减腻、降脂等。
可以缓解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食用方法:将山楂洗净切碎,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然后放入热水中浸泡,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山楂性温,体内有火邪的人不宜多食。
五、陈皮陈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理气、健脾胃、化痰止咳等功效。
可以改善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
食用方法:将陈皮洗净泡软,切成条状,加入适量水煮沸,然后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陈皮性温,体内有火邪的人不宜多食。
六、白术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胃、补中益气、固表止汗等功效。
可以缓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食用方法:将白术洗净切片,加入适量水煮沸,然后加入适量蜂蜜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白术性温,体内有火邪的人不宜多食。
结语补脾胃的中药材有很多,但是不同的人适合的中药材也不同。
黄芪的功效作用及禁忌搭配这4物泡水和效果更好

黄芪的功效作用及禁忌搭配这4物泡水和效果更好黄芪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就把黄芪列为上品,明代的《本草纲目》记载:“黄耆(黄芪的古称)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生活中人们经常拿它当作食疗来食用,在熬粥的时候,或者煲肉汤的时候都会放上一些。
下面就来具体聊聊,黄芪的食疗功效。
小时后总听奶奶说“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这句话,印象里奶奶熬粥、炖肉都会放一些切的薄薄的黄芪片。
那时候不懂事,觉得难吃还特意把黄芪片都挑出来偷偷扔掉,长大后才知道,黄芪真的是养生的好东西。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黄芪是一类中药材,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黄芪的功效作用及禁忌,泡水喝功效芪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就把黄芪列为上品,明代的《本草纲目》记载:“黄耆(黄芪的古称)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生活中人们经常拿它当作食疗来食用,在熬粥的时候,或者煲肉汤的时候都会放上一些。
下面就来具体聊聊,黄芪的食疗功效和具体做法。
黄芪的功效作用及禁忌,泡水喝功效1、黄芪和山楂一起泡茶:山楂片除了我们日常知道的健胃消食、降血脂作用外,还有降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功效。
而黄芪同样有保肝、利尿、降压、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作用。
黄芪片和山楂片搭配泡水喝,可以加强益气活血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气虚型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
不过大家要注意:为避免空腹服用生山楂引起胃石症,应选择在饭后饮用。
黄芪的功效作用及禁忌,泡水喝功效2、黄芪和鲤鱼一起炖汤:黄芪鲤鱼汤治疗水肿效果显著,成分多为药食同源,安全无副作用,而且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蛋白的水肿。
而且烹饪方法也并不复杂,我们在家中都可以尝试。
准备黄芪鲤鱼汤的原料,鲤鱼一条、生黄芪30~150克、莲子肉30克、芡实10克、砂仁6~10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这三味“苦口良药”泡水喝,易伤脾胃,不妨加上黄芪一起
用
说到中药的味道,苦自然要占据第一顺位,不然古人也不会说出“良药苦口”这样的话。
但要说中药只有苦味,又未免太过局限。
酸甜的陈皮、甘甜的大枣枸杞,这些养生佳品同样也属于我们中药的范畴。
要说苦的话,这三味中药绝对够资格,它们便是有中药“三黄”之称的黄连、黄芩和黄柏。
黄连、黄芩和黄柏它们仨都属于清热燥湿的中药,三者都是味苦性寒,也都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在三味药中,又以黄连最为苦寒,因此它的清热力量最强,这也造就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俗语。
在临床运用中,湿热诸证、实热证、血分热盛、外科疮疡等由于火热邪气所引起的病症,用这三味中药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在具体使用中,它们又各有侧重,黄连擅长消上焦实热,黄芩善于清中焦之热,黄柏则长于清下焦之热。
因此,若将黄连、黄芩和黄柏共同配伍,再加上能够清热泻火的栀子,就组成了能够通泄里外三焦实火的黄连解毒汤,不管是内科还是外科疾病,火热炽盛时,这个方剂都能发挥出良好的效果。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的确需要像三黄这样的苦寒之药,来清泻湿热实火,但是在具体使用时却又有不少的问
题。
广告口述:让女人床上满足好方法就吃它延时体验一夜三次
因为黄连、黄芩和黄柏这三味中药都比较苦寒,而苦寒之品则易于败坏脾胃,从而损伤脾胃的阳气造成脾胃功能受损,特别是用于黏腻难治的湿热时,往往需要长时间用药,如此一来就容易导致脾气亏虚、脾阳受损。
因此,本身脾胃虚寒者便不宜使用这三味中药。
但遇到实在需要使用这三味“苦口良药”的时候,我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可以通过药物的配伍来矫正性味,比如被誉为“补气之长”的黄芪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黄芪味甘、性微温,本身就是一味不错的补药,而它可入脾经,具有补益脾气、益气固表、生津养血等功效,在治疗各种虚证时也常常使用。
若是将黄芪与黄连、黄芩和黄柏一起泡水喝,可以顾护中气、
养益脾胃,从而缓解三味中药苦寒败坏脾胃。
而且黄芪本身性微温,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中和三黄苦寒之性,起到调和药性的作用。
总的来说,黄芩、黄连和黄柏其实不太适合作为平日养生的中药来使用,毕竟三者都比较寒凉,若是把握不好反而可能对自己脾胃造成伤害。
在临床使用中,本身脾胃虚弱的人也建议配伍黄芪搭配使用,以免过于苦寒而损伤脾胃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