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干化学检测
尿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的检测流程

尿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的检测流程尿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是常见的尿液检测方法,可用于诊断和监测各种疾病。
以下是尿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的检测流程。
尿干化学检查尿干化学检查是通过尿液中的化学反应来检测其成分和物质的含量。
检测流程如下:1.采集尿液样本:收集清晨第一次排尿的中段尿液作为样本。
使用干净的容器收集,并尽可能避免污染或接触外界环境。
2.检测pH值:使用试纸或电极测量尿液的pH值。
正常尿液的pH 值为5.0至7.0。
3.检测蛋白质:常规尿液检查中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和数量。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或仅含微量的蛋白质。
4.检测糖类:糖类检测可用于诊断糖尿病。
采用尿糖试纸或化学方法来测定尿糖的存在和含量。
5.检测酮体:检测酮体可用于检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尿液中酮体含量可用尿酮试纸或其他化学方法测定。
6.检测潜血:尿液中的潜血可用于诊断结石、感染和肾脏疾病等问题。
检测潜血的常用方法是用尿潜血试纸。
7.宏观检查:使用肉眼或显微镜检查尿液的外观和颜色。
正常情况下,尿液应为黄色或琥珀色。
尿沉渣检查尿沉渣检查是通过检查尿液中的沉淀颗粒来分析尿液中的细胞、细菌、晶体和其他物质的存在状况。
检测流程如下:1.采集尿液样本:与尿干化学检查相同,收集清晨第一次排尿的中段尿液作为样本。
使用干净的容器收集,并尽可能避免污染或接触外界环境。
2.离心:将尿液放入离心管中,离心10分钟或更长时间。
离心可分离出尿沉渣,其颗粒含量取决于尿液中的物质。
3.拍干:用干净的纸巾轻轻地拍干离心管,以除去多余的液体。
注意不要碰到尿沉渣或使用不同的纸巾,以避免污染。
4.检验:使用显微镜对尿沉渣进行检查。
检查尿沉渣中颗粒的存在,数量,形态和位置,以评估细胞,细菌,晶体和其他物质的存在和状况。
总结尿干化学检查和尿沉渣检查是诊断和监测各种疾病的重要方法。
通过正确的收集样本,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可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检测结果。
对于尿干化学检查,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pH值、蛋白质、糖类、酮体和潜血。
尿液干化学测定的影响因素

尿液干化学测定的影响因素尿液干化学测定是一种常用的评估身体健康状况的方法,能够提供很多关于肾功能、代谢水平、尿垢和药物代谢等方面的信息。
然而,尿液干化学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影响尿液干化学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尿液干化学测定结果的因素:1.饮食:饮食中摄入的一些物质可能会直接影响尿液的成分。
例如,摄入大量酸性食物(如柑橘类水果)会导致尿液酸化,摄入大量碱性食物(如蔬菜和水果)会导致尿液碱化。
此外,一些食物中的色素(如甜菜红)也可能会导致尿液颜色的变化。
2.水分摄入量:水分摄入量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对尿液的稀释程度产生影响。
如果水分摄入量较低,尿液可能会变得浓缩,此时尿液中一些成分的浓度可能会升高。
相反,如果水分摄入过多,则尿液可能会变得稀释,此时尿液中一些成分的浓度可能会降低。
3.肾功能:尿液的形成和排泄主要是由肾脏负责的。
如果肾功能受到损害,尿液中一些成分的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尿液干化学测定的结果。
4.用药:一些药物可能会对尿液成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尿液干化学测定结果。
例如,一些药物会导致尿液酸碱度的改变,一些药物会影响尿液的颜色。
5.时间:尿液成分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早晨的第一个尿液(晨尿)通常会更加浓缩,而晚上的尿液则通常会更加稀释。
因此,在进行尿液干化学测定时,应尽量在相同的时间进行,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6.其他生理因素:一些生理因素,如怀孕、月经周期等,也可能会对尿液成分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尿液干化学测定时,应尽量在相同的生理状态进行,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尿液干化学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水分摄入量、肾功能、用药、时间和其他生理因素等。
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尽量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在进行尿液干化学测定时,留意这些因素的存在。
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

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尿液分析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化学成分来判断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
干化学法是尿液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文将介绍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的原理、操作流程和临床应用。
一、干化学法原理干化学法主要基于尿液化学成分与特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
尿液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与试剂发生颜色反应、沉淀反应、气体反应等,从而通过观察反应结果得出有关尿液成分的信息。
不同的化学成分与试剂发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多种化学物质。
二、干化学法操作流程1.准备尿液样本:首先需要收集患者的新鲜尿液样本,并进行标本编号和提供必要的相关信息。
2.样本处理:将尿液样本进行预处理,如离心分离,去除不需要的物质(如颗粒物、细胞等)。
3.试剂添加:将预处理后的尿液样本与特定试剂按比例混合,使其反应达到最佳状态。
通常需要加入酸、碱、盐或其他试剂来改变尿液的酸碱度、浓度等参数。
4.反应观察:混合后的尿液样本与试剂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观察尿液的颜色、沉淀、气体等变化,并记录结果。
5.结果判读:根据反应结果,通过对比参考值或参考标准,判断尿液中的化学成分是否正常。
如其中一试剂颜色的变化可以表示尿液中是否存在其中一种物质,或者沉淀的形成可以指示尿液中的化学物质量的多少等等。
三、临床应用1.尿常规:通过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的颜色、浑浊度、PH值、比重等指标,进而判断患者的肾功能、水平衡状态和尿路感染状态等。
2.糖尿病诊断: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控。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可能表示患者糖尿病的存在。
3.蛋白尿检测:通过干化学法可以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用于肾功能损害和尿路感染的诊断。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应有微量的蛋白质,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可能表示患者肾功能异常或尿路感染。
4.尿酮体检测: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中的酮体含量,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饥饿症等疾病的诊断。
尿11项检测干化学测定的原理

干化学测定的原理干化学法尿pH检查的原理是采用酸碱指示剂法,其测试膜块区含有甲基红(pH4.6~6.2)和溴麝香草酚蓝(pH6.0~7.6)。
两种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反映尿pH4.5~9.0的变异范围。
二、干化学法检查尿pH的注意事项(1)检测时尿标本必须新鲜,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液成分可导致pH改变,大多数细菌如变形‘等,分解尿素产生氨,可使尿液呈碱性;但在少数情况下,细菌也分解尿液成分产生酸性物质,使尿q偏酸。
(2)当肾脏分泌的尿液含有过多的碳酸氢盐和碳酸缓冲对时,如果尿液放置时间过久,尿液中?氧化碳会自然扩散到空气中,使尿pH 增高。
3)在测定过程中,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将试剂带浸泡尿液标本中,浸尿时间过长,尿pH呈减低4)在使用多项试剂带进行测定时,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带上不能浸量的尿液标本,防止试剂带相互之间的“溢出"(runover)现象,影响尿pH测定。
5)尿液pH主要反映肾脏在维持血浆和细胞外液正常氢离子浓度方面的能力,而干化学法测定只4\半定量的实验结果。
因此在临床观察结果时,不要单从尿pH测定值分析,要结合临床其他资料驻数据,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方法原理:干化学法尿pH检查的原理是采用酸碱指示剂法,其测试膜块区含有甲基红(pH4.6~6.2)和溴麝香草酚蓝(pH6.0~7.6)。
两种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反映尿pH4.5~9.0的变异范围。
临床意义:1、尿pH检测了解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在代谢性酸中毒、痛风、糖尿病、肾结石、Ⅳ型肾小管酸中毒、白血病和坏血病时,常有强酸性尿。
碱中毒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Ⅰ、Ⅱ、Ⅲ型)、泌尿系变形杆菌感染时,可呈碱性尿。
2、观察尿pH变化,指导临床用药,预防肾结石的形成和复发,减轻泌尿系微生物的感染研究证明,某些肾结石的形成与尿pH变化密切相关,如在尿pH 降低时容易形成酸性结石;而在尿PH增加时容易形成碱性结石。
尿11项检测干化学测定原理(二)

尿11项检测干化学测定原理(二)引言概述:
尿液11项检测干化学测定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方法,通过对尿液样本中的不同成分进行化学反应,以便确定患者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继续介绍尿液11项检测干化学测定的原理,并详细解释每个大点的内容。
正文:
1. 葡萄糖测试:
- 使用试剂测定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 通过和葡萄糖结合的酶反应测量试剂颜色的变化
- 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糖水平是否正常
2. 蛋白质测试:
- 使用酸试剂检测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 试剂和尿液中的蛋白质结合后会发生颜色变化
- 结果反映了肾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蛋白质丢失状况
3. 比重测试:
- 使用密度计或比重计量测尿液的比重
- 比重反映尿液中的溶质浓度和水的含量
- 结果可以揭示肾功能、水平衡和脱水程度
4. PH值测试:
- 使用酸碱指示剂检测尿液的酸碱程度
- 不同酸碱指示剂根据酸碱条件下的颜色变化来确定PH值
- 结果能够反映代谢和肾脏功能的状态
5. 亚硝酸盐测试:
- 使用试剂测定尿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 试剂会与尿液中的亚硝酸盐发生反应并产生颜色变化
- 结果可用于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总结:
尿液11项检测干化学测定原理旨在通过对尿液样本中不同成分的化学反应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通过葡萄糖测试、蛋白质测试、比重测试、PH值测试和亚硝酸盐测试等五个大点的详细解释,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这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对于评估肾功能、血糖水平、感染情况和代谢状况等方面的健康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尿液干化学检测

尿液干化学检测(一)检验目的对泌尿系统疾病、肝胆疾病、糖尿病等疾病进行辅助诊断与疗效观察,对安全用药进行监护,以及评估健康状态。
(二)测定方法以及体系干化学试带法:包括尿液分析仪,分析仪试剂带;尿的干化学试带可检测的项目有蛋白质、葡萄糖、酮体、隐血、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比重、pH值等。
快速敏感的干化学试带技术和自动化分析技术在尿液检查中得到普遍应用,上述指标的检测极为简便,而且提高了检验质量,为尿液化学检查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
(三)检测原理及干扰因素尿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尿液中相对的化学成分使尿多联试带上各种含特殊试剂的模块发生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尿液中相应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将多联试带置于尿液分析仪比色进样槽,各模块依次受到仪器光源照射并产生不同反射光,仪器接收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再经微处理器由下列公式计算山各测试项目的反射率,然后与标准曲线比较后校正为测定值,最后以定性或半定量方式自动打印出结果。
用于对尿液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
1.葡萄糖检测(1)原理:尿糖形成的原因和机制为:当血中葡萄糖浓度大于8.8mml/L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即可出现糖尿。
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释放新生态氧[0],新生态氧[O]再还原碘化钾,发生颜色变化。
(2)干扰因素:本实验对葡萄糖豹检测是特异性的,大量维生素c可使实验出现假阴性结果;高比重碱性尿,亦可造成糖检出偏低,使低糖浓度尿呈阴性。
2.胆红素检测原理:直接胆红素在酸性条件下与二氯苯胺重氮盐偶联,生成偶氮染料。
干扰因素:(1)标本必须新鲜,以免胆红素在阳光照射下成为胆绿素;(2)尿液中含高浓度维生素C和亚硝酸盐时,抑制偶氮反应使胆红素测定呈假阴性;(3)检验对象接受大剂量氯丙嗪治疗或尿中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的代谢产物时呈假阳性。
3.酮体检测原理:乙酰乙酸、丙酮在碱性条件下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
尿干化学分析原理

尿干化学分析原理尿干化学分析指的是通过化学方法对尿液样本进行分析,检测其中的化学成分、代谢产物以及异常物质。
尿干化学分析是一项简单而且可靠的检测方法,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其原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硝酸还原反应硝酸还原反应是尿液中检测亚硝酸盐的一种方法,通过简单的反应可以将亚硝酸盐转化为氨。
在一定条件下,亚硝酸盐和酸性的尿液会产生反应,生成游离的亚硝酸,再和吡唑啉染色剂产生复合物,使尿液变成红色。
硝酸还原法通过改变尿液的酸碱性,使亚硝酸盐转化为氨,在尿液中达到了极高的灵敏度。
二、尿素酶法尿素酶法是一种测定尿素浓度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酶促反应来测定尿液中尿素的含量。
将尿液与酶催化液混合,酶可将尿液中的尿素水解为氨和二氧化碳。
其产生的氨被吸附在酶素中,酶素的颜色逐渐变深,所以测定尿素含量的多数方法都是在酶素颜色变深时停止反应。
三、琼脂糖电泳分析琼脂糖电泳分析用于检测尿蛋白质和肌酐的含量,基于蛋白、肌酐在电场中迁移速率不同的原理。
尿液样品含有多个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因为分子量的不同在琼脂糖凝胶中的溶解度也不同,通过电泳技术可以实现分离。
通过分析分离出来的样品中蛋白质条带的形状、强度等特征,可以推断蛋白质的类型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状况。
四、尿常规分析尿常规分析是尿液检测的基础方法,一般包括检测尿的颜色、透明度、杂质、酸碱性、比重等物理特性,以及蛋白质、红、白细胞、管型和糖等化学成分。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尿常规检测器分析尿液,将尿液样品放入专门的薄膜或者试管中,根据它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测定。
总之,尿干化学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尿液成分的常用方法,其原理基于化学反应和生物分析学原理,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欧液中的代谢产物及异常物质,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尿干化学分析

尿干化学分析尿液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对尿液进行化学分析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尿液干化学分析是指通过将尿液进行脱水处理,将其转化为干燥的固态尿样,再进行化学分析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原理、方法以及在临床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原理主要基于尿液中各种成分的化学性质。
尿液中的成分可以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盐两大类。
有机物包括尿素、尿酸、胆固醇等,而无机盐主要有钠、钾、钙、氯等。
通过将尿液转化为固态样品,可以消除尿液中的水分对分析的干扰,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准确。
尿液干化学分析的方法包括样品准备、样品处理和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解释。
在样品准备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新鲜的尿液样品,然后将其通过脱水或冷冻干燥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固态样品。
样品处理的过程主要是使用化学试剂对样品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解释是根据化学试剂与尿液中成分之间的反应关系,通过比色法、光度法、比重计等方法得出。
尿液干化学分析在临床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尿液中的某些成分和指标可以作为一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例如,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等的检测可以帮助鉴定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等。
尿液中的葡萄糖、酮体等的检测可以提示糖尿病的存在。
此外,尿液中的尿酸浓度可以评估痛风患者的病情。
尿液干化学分析在科学研究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分析尿液中的代谢产物,了解人体代谢的变化规律。
尿液中的成分与人体健康状况、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分析尿液样品,科学家们可以发现一些与疾病相关的标志物,如癌症标志物、心血管疾病标志物等,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对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
尿液的采集需要注意保持尽量新鲜,不受外界污染的情况下进行。
其次,分析方法和仪器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家们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和仪器。
此外,尿液干化学分析对于研究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化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干化学检测(一)检验目的对泌尿系统疾病、肝胆疾病、糖尿病等疾病进行辅助诊断与疗效观察,对安全用药进行监护,以及评估健康状态。
(二)测定方法以及体系干化学试带法:包括尿液分析仪,分析仪试剂带;尿的干化学试带可检测的项目有蛋白质、葡萄糖、酮体、隐血、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比重、pH值等。
快速敏感的干化学试带技术和自动化分析技术在尿液检查中得到普遍应用,上述指标的检测极为简便,而且提高了检验质量,为尿液化学检查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
(三)检测原理及干扰因素尿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尿液中相对的化学成分使尿多联试带上各种含特殊试剂的模块发生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尿液中相应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将多联试带置于尿液分析仪比色进样槽,各模块依次受到仪器光源照射并产生不同反射光,仪器接收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再经微处理器由下列公式计算山各测试项目的反射率,然后与标准曲线比较后校正为测定值,最后以定性或半定量方式自动打印出结果。
用于对尿液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
1.葡萄糖检测(1)原理:尿糖形成的原因和机制为:当血中葡萄糖浓度大于8.8mml/L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即可出现糖尿。
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释放新生态氧[0],新生态氧[O]再还原碘化钾,发生颜色变化。
(2)干扰因素:本实验对葡萄糖豹检测是特异性的,大量维生素c可使实验出现假阴性结果;高比重碱性尿,亦可造成糖检出偏低,使低糖浓度尿呈阴性。
2.胆红素检测原理:直接胆红素在酸性条件下与二氯苯胺重氮盐偶联,生成偶氮染料。
干扰因素:(1)标本必须新鲜,以免胆红素在阳光照射下成为胆绿素;(2)尿液中含高浓度维生素C和亚硝酸盐时,抑制偶氮反应使胆红素测定呈假阴性;(3)检验对象接受大剂量氯丙嗪治疗或尿中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的代谢产物时呈假阳性。
3.酮体检测原理:乙酰乙酸、丙酮在碱性条件下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
干扰因素:(1)尿液必须新鲜,及时送检.以免因酮体的挥发或分解出现假阴性结果和结果偏低;(2)不同病引起的酮症,因酮体的成分不同,同一检验对象不同病程可使分析结果有差异。
4.比重检测原理:采用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
尿中以盐类形式存在的电解质(MX)中的M阳离子(以Na 为主)与离子交换体反应置换出氢离子,氢离子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发生颜色变化。
该检验不受尿液中某些不含离子成分(如葡萄糖)的影响,也不受不透色的染料的影响,高度缓冲的碱性尿液会给出相对于其他方法较低的读数。
干扰因素:当尿中含有蛋白质(1g/L一7.5g/L)时可使比重读数偏高。
5.潜血检测原理:血红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可使过氧化物分解释放出新生态氧,使邻甲苯胺变成邻甲联苯胺,出现颜色变化。
干扰因素:(1)于化学法既可与完整的红细胞反应,又能测定尿中的游离血红蛋白,造成仪器法与镜检法有差异;(2)尿中含有的易热酶、肌红蛋白或菌尿可引起假阳性发应;(3)大量维生素c可干扰试验,使结果呈现假阴性。
6.酸碱度:采用酸碱指示剂法(1)原理:尿液酸度即尿的pH值,反映肾脏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能力。
正常人在普通膳食的条件下尿液pH值为4 6~8 O。
pH值广泛试带是多种指示剂混合的试带,灵敏度约为pH值0.05,试带与标准色板比较可知尿液的pH值近似值。
干化学试带的测试模块中含甲基红和溴麝香草酚蓝,两种指示剂适量配合可测试尿液酸碱度。
(2)干扰因素:尿pH值受饮食种类影响很大,如进食蛋白质较多,则由尿排出的磷酸盐和硫酸盐增多,尿pH值较低,而进食蔬菜多时尿pH值常大于6。
当每次进食后,由于胃黏膜在分泌多量盐酸以助于消化,为保证有足够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进入消化液,则尿液泌H-减少和cL-的重吸收增加,而使尿pH值增加,呈碱性。
如运动、饥饿、出汗等生理活动,夜间入睡后吸收变慢,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可使尿pH值降低。
药物、不同疾病等多种因素亦影响尿液pH值。
细菌繁殖尿样可影响pH值,使尿液呈碱性。
影响尿液pH值常见因素见表10。
表10影响尿液pH值常见因素表影响因素酸性尿液碱性尿液肾功能肾小球滤过增加,肾小管保碱能力正常肾小球滤过正常,肾小管保存碱能力丧失食物肉类含硫、磷及混合性食物蔬菜、水果、含钾、钠生理活动剧烈运动、大汗、应激状态、饥饿饭后、消化高潮疾病酸中毒、肾炎、糖尿病、饥饿状态、尿碱中毒、膀胱炎、肾盂肾炎、尿路草酸盐、酸盐或胱氨酸结石磷酸盐或碳酸盐结石药物氯经钙、氯化铵、氯化钾、稀盐酸等小苏打、碳酸钾、碳酸镁、枸橼酸钠、酵母制剂等其他尿内含酸性磷酸盐尿内混入多量脓、血、细菌污染、分解尿素等方法学评价。
目前多采用甲基红与溴麝香草酚蓝适量配合制成pH值试纸垫,以仪器自动化检测.来反映尿pH值为5~9的变异范围,基本能满足临床对尿pH值测定的需要。
7.蛋白质检测原理:本法是利用指示剂的蛋白质误差原理(即pH值指示剂离子因与白蛋白携带电荷相反而结合,故使其反应显示的pH值产生颜色变化,这种pH值颜色改变的幅度与白蛋白含量成正比)。
该法有简便快速等优点,适用于人群普查,还可以用于尿液分析仪。
以减少误差。
不同厂家、不同批号试剂带显色有差异,因此应强调采用经严格标准化的试带。
干扰因素:(1)对于高度缓冲的碱性尿.有可能得到假5日性结果;(2)如果尿样被铵盐类化合物及某些防腐剂或清洗剂污染也会导致假阴性。
8.尿胆原检测原理:尿胆原在强酸性条件下,与重氮盐偶联生成紫红色染料。
干扰因素:(1)尿液中一些内源性物质如胆色素原、吲哚、胆红素等可使尿胆原检查结果出现假阳性;(2)一些药物(如吩噻嗪)也可干扰试验。
9.亚硝酸盐检测原理:采用亚硝酸盐还原法。
亚硝酸盐与芳香族氨基磺胺发生重氮反应,生成重氮化合物,而重氮化合物与四氢苯并喹啉3一酚偶联,生成红色偶氮染料。
亚硝酸盐的检出率受三个因素影响:干扰因素:(1)尿路感染的细菌是否含有硝酸盐还原酶;(2)食物中是否含有硝酸盐;(3)尿液标本是否在膀胱停留4小时以上。
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此试验的检出率为80%,反之可能呈阴性结果。
标本放置过久或污染细菌可呈假阳性。
10.白细胞检测原理:采用白细胞酯酶法。
吡咯酚酯在中性粒细胞中酯酶的水解作用下,产生游离酚,游离酚与苯基重氮盐偶联,生成紫红色偶氮染料。
干扰因素(1)标本必须新鲜、及时测定,以免白细胞破坏,导致化学法与镜检法人为的试验误差。
(2)此法只能测中性粒细胞,不能与单核细胞等反应。
(3)尿液中污染甲醛或含有高浓度胆红素或使用某些药物时,可产生阴性结果。
(4)尿蛋白和微白蛋白:微白蛋白试纸用于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15mg/dl的测试结果则表明是临床的蛋白尿症。
蛋白试纸用于尿液中白蛋白的检测。
试纸对黏蛋白和球蛋白的敏感度较低,一般在60mg/d1或者更高才能被检测出来。
肉眼可见的血尿(5mg/d1)也可能出现假阳性反应。
11.抗坏血酸检测原理:采用还原法。
抗坏血酸具有1,2一烯二醇还原性基团,在碱性条件巾,将氧化态蓝色的2,6一二氯酚靛酚染料还原为无色的2,6一二氯二对酚胺。
干扰因素:当尿中含有氧化剂时(如高锰酸钾、次氯酸盐等)会影响本检验的灵敏度(见表11)。
表ll 抗坏血酸对尿干化学检测的影响检测项目反应原理灵敏度参考范围干扰因素假阳性假阴性酸碱度(pH 值)酸碱指示剂法 4.5~9.04.6~8.0标本久置后,细菌繁殖或CO2丢失,pH值↑试带浸尿时间过长,pH值↓蛋白(PRO) pH值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对白蛋白敏感(70~100mg/L),对球蛋白、黏蛋白、本周蛋白敏感性差阴性pH值>8,奎宁、磺胺嘧啶、聚乙烯吡咯酮等药物,季铵类消毒剂pH值<3,高浓度青霉素,高盐,球蛋白、本周蛋白等非电解质蛋白葡萄糖(GLU) 葡萄糖氧化酶法250mg/L阴性过氧化物、强氧化剂污染高VitC、乙酰乙酸,L-多巴代谢物,高比密低pH尿酮体(KET) 亚硝酸基铁氰化钠法乙酰乙酸:50~100mg/L;丙酮:400~700mg/L;与β-羟丁酸不反应阴性苯丙酮、L-多巴代谢物酮体以β-羟丁酸为主,陈旧尿隐血(BLD) 过氧化物酶法Hb0.3~0.5mg/L;RBC<10/ul阴性肌红蛋白、易热性触酶、氧化剂和菌尿VitC、蛋白尿、糖尿胆红素(BIL) 偶氮法5mg/L阴性吩噻嗪类药物VitC、亚硝酸盐、光照尿胆原(UBG) 偶氮法或Ehrich反应10mg/L阴性或弱阳性吩噻嗪类药物、胆色素原、胆红素、吲哚亚硝酸盐、光照、重氮药物亚硝酸盐(NIT)偶氮法0.5~0.6mg/L阴性陈旧尿、亚硝酸盐或偶氮试剂污染、食物硝酸盐含量丰富pH值<5,尿量过多、食物硝酸盐含量过低、尿在膀胱内停留<4小时、非含硝酸盐还原酶细菌感染、VitC、亚硝酸盐白细胞(LEU/W BC) 中性粒细胞酯酶法25ul阴性甲醛、氧化剂、胆红素、呋喃类药以淋巴或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庆大霉素比密(SG) 多聚电解质中H+解离量与离子浓度相关1.010~1.0301.003~1.03电解质性尿蛋白致SG↑碱性尿致SG↓维生素C (VitC ) 酸性环境中还原染料50mg/L阴性巯基化合物、胱氨酸、内源性酚碱性尿(四)标本要求1.标本来源:清晨第一次尿液或(随机)新鲜尿液。
2.标本采集:见标本采集手册。
3.不可接受标本:超过2小时,没有按规定使用洁净、干燥的容器以及低于10ml的尿液。
4.标本保存:应在2小时内对尿液进行检验。
(五)设备和试剂1.设备。
尿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通常由机械系统、光学系统、电路系统三部分组成。
2.试剂。
与尿液分析仪配套试纸条,在25±5℃干燥环境内贮存。
试带以滤纸为载体,将各种试剂成分浸渍后干燥,作为试剂层.再在表面覆盖一层纤维膜,作为反射层。
尿液浸人试带后与试剂发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多联试带是将多种检测项目的试剂块,按一定间隔、顺序固定在同一条带上的试带。
使用多联试带,浸人一次尿液可同时测定多个项目。
多联试带的基本结构采用了多层膜结构:第一层尼龙膜起保护作用,防止大分子物质对反应的污染;第二层绒制层,包括碘酸盐层和试剂层,碘酸盐层可破坏Vitc等干扰物质,试剂层与尿液所测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第三层是固有试剂的吸水层,可使尿液均匀、快速地浸人,并能抑制尿液流到相邻反应区;最后一层选取尿液不浸润的塑料片作为支持体。
有些试带无碘酸盐层,但相应增加了1块检测Vitc的试剂块,以进行某些项目的校正。
不同型号的尿液分析仪使用其配套的专用试带。
且测试项目试剂块的排列顺序是不相同的。
通常情况下,试带上的试剂块要比测试项目多一个空白块,有的甚至多参考块叉称固定块。
空白块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尿液本身的颜色在试剂块上分布不均等所产生的测试误差,以提高测试准确性;固定块的目的是在测试过程巾,使每次测定试剂块的位置准确,减低由此而引起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