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患者告知制度
医院护理患者告知制度

医院护理患者告知制度患者作为一名特殊的消费者,有权利了解自己患病的信息和治疗、护理方案,并做出适当选择。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自觉维护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健康自主权及隐私权,侵袭性操作前,护士有义务如实告知,并尊重其选择。
1.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及时解答患者和家属的有关问题,在不影响治疗前提下,应如实告知患者和家属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护理风险等,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知情和合作,酌情作相应记录。
2.患者人院后须先征求患者意见是否需要委托他人履行自己在医院期间的有关法律手续,如需要应由患者亲自签订委托书,并告知住院期间注意事项。
3.患者病情危重时,医师出示病危通知,告知并交与家属。
4.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突变,急需抢救、手术等,应立即告诉监护人和委托人,来不及告知应报告院总值班或医务科。
5.尊重患者的自主权、知情权,给患者实施特殊治疗、检查、用药、护理时,做到知情同意,特别是实施化疗、创伤性护理、治疗,护理人员须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必要时填写“告知书”。
6.护士执行护理活动中,应尊重患者人格,保护患者的隐私权,任何人任何时间不得向他人泄露患者的隐私,各类检查室均有隐私保护性措施。
下列列举--些告知技巧。
1.告知态度要诚恳、和蔼、耐心、诚心,充满关切,忌训斥、命令。
语言要通俗易懂,忌用医学术语、暗示诱导、误导、欺骗、隐瞒,确保患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行使自己的权利。
2.告知内容应有利于治疗操作或康复,与此无关内容不可告知。
一次告知内容不能太多,使用资料、数据准确无误,不能含混。
3.告知过程中,对患者提问耐心解答,难以理解的应反复解释,防止用语不当。
4.操作失误时,要诚恳道歉,操作结束时,要感谢患者及家属的合作。
患者健康信息告知制度

患者健康信息告知制度简介患者健康信息告知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和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疗前,向患者充分告知其健康信息的一种制度。
该制度旨在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确保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清晰的认知,并能够作出知情同意的决策。
内容要点- 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当向患者提供详细的健康信息,包括疾病的性质、预后、治疗方法、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等。
这些信息应当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呈现,以确保患者能够充分理解。
- 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当向患者提供多种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例如书面材料、图文资料、视频等形式,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 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当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不得强制或诱导患者接受治疗或手术。
患者有权拒绝或中止治疗,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当尊重其决定。
-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当签署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书应当详细记录患者已经了解并同意的健康信息,以及患者的签名和日期。
- 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健康信息得到妥善保管和使用,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
重要性患者健康信息告知制度的实施对于保护患者权益、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状况,做出明智的医疗决策。
同时,它也能够促进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加强患者知情同意工作的指导意见总结患者健康信息告知制度是保护患者权益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制度。
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当充分履行告知义务,确保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并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
同时,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也对于保障患者权益起到重要作用。
医患沟通告知、知情同意制度

医患沟通告知、知情同意制度为更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要求,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及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医护人员沟通告知的对象:患者本人、患者法定代理人、患者家属。
二、沟通告知的时间及内容。
1、患者入院时接诊护士应将其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科主任的姓名口头告知,并将填写好的“住院病人告知书”发给患者。
2、医务人员应在患者住院24小时内完成首次医患沟通,记录在《入院医患谈话记录》上,患者病情特殊或危重时应及时进行病情告知,记录在《病情告知书》上,记录完毕后由医患双方签字。
对手术患者的医患沟通应在手术前完成,记录在《手术自愿书》上,由本院手术参与者书写,记录完毕后由医患双方签字。
最后一次医患沟通记录应在患者出院前完成,记录在《出院记录》上。
3、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或(及)家属介绍疾病的诊断、拟实施的检查、治疗措施、预后、难以避免的治疗矛盾(并发症、后遗症等),治疗中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听取患者或(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及)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加深患者和家属对目前医学技术的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4、各类特殊检查治疗、有创检查、输血、各类手术、麻醉、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特殊费用和自理费用等项目,均应告知相关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风险性及防范措施等,并签好各项知情同意书。
患者的知情同意内容如以下9条均应有文字记载以及患者或受托人签字。
(1)检查、治疗措施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为矫正不良后果可能采取的进一步措施,住院治疗中必用药物的毒副作用。
(2)手术中需留置体内材料。
(3)医疗费用中自付费用、特殊费用等项目。
医院患者告知制度

医院患者告知制度
(一)入院告知制度
1.患者入院时,护士应该告知患者的管床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信息。
2.告知患者爱护病区的公物如开关、插座、水龙头、壁柜、病床、床垫、床头柜、床头传呼器等,并详细介绍床单位设施及使用方法。
3.告知患者为保证病友得到充分休息、防止交叉感染,不要随意睡他人床铺。
4.陪伴和探视人员不得在病区内高声喧哗、饮酒和从事娱乐活动,不得围观危重患者抢救。
5.告知患者离院时请向当班医生和护士请假,不得在院外留宿。
私自外出和院外留宿发生意外,后果将由患者自己负责,并请患者签名。
6.病区内禁止吸烟,不要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等杂物,不向窗外倒水及扔脏物。
7.请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和钱款,以免被盗、被骗。
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患者自己负责。
8.爱护公共财物,勿将病房用物移出病房或供他人使用,损坏公物按价赔偿。
9.请不要在病区内使用酒精炉、煤炉、电炉。
10.住院期间,未经医生许可请勿使用自带药品,因此发生的不良后果将由患者自己负责。
(二)出院告知制度
1.根据主管医生意见,责任护士提前一天告知患者出院的时间。
2.介绍核对账目,如有疑问及时解决。
备齐入院期间所有的押金条。
3.出院核对账目无误后,携带押金条及出院证去出院结账处办理结账及出院手续,妥善保管出院证及各种单据。
4.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及康复程度,对患者进行出院后用药告知、饮食告知、休息运动告知、功能锻炼告知。
5.护士应给患者留护士站的咨询电话,方便患者随时电话咨询。
6.患者出院时热情相送,对行动不便的患者给予协助。
患者病情告知与交流管理制度

患者病情告知与沟通管理制度第一条:患者病情告知原则1.医院以患者的健康和利益为首要考虑,患者病情告知应遵从坦诚、真实、专业、谨慎的原则。
2.患者有权知晓本身的病情和治疗进程,并有权要求医务人员认真解释与沟通。
第二条:患者病情告知的内容1.医务人员应将患者的诊断结果、治疗方案、预后情况等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告知患者。
2.对于患有重点疾病或需进行重点手术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病情告知。
3.医务人员应在向患者告知病情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开使用专业术语,以确保患者和家属能够充分理解。
第三条:患者病情告知的方式1.医务人员应敬重患者的个人意愿,尽可能按面对面沟通的方式进行病情告知。
2.假如患者因身体原因或其他因素无法面对面沟通,则可以通过电话、书面形式等方式进行告知。
3.对于涉及敏感疾病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医务人员可以事先征得患者的同意后,邀请家属参加病情告知和沟通。
第四条:患者病情告知记录的管理1.医务人员应在患者病情告知后及时记录相关内容,包含告知时间、告知方式、内容概要等。
2.医务人员应妥当保管患者病情告知记录,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3.患者和家属有权要求医务人员供应本身的病情告知记录,医务人员应乐观搭配并尽快供应。
第五条:患者病情沟通的管理1.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职业素养,在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中表现出真诚、耐性和关怀。
2.医务人员应重视倾听患者和家属的看法和需求,敬重他们的选择权,以共同订立最佳的治疗方案。
3.患者和家属对医疗过程中的疑虑、不满和问题有权提出,医务人员应耐性解答,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第六条:患者病情告知与沟通的培训与评估1.医院将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病情告知和沟通本领。
2.医院将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估机制,以评估医务人员的病情告知和沟通表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连续改进。
第七条:违规处理1.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医务人员,医院将依照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病人告知制度

病人告知制度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病人告知制度1)患者有权接受按其所能明白的方式提供的治疗、护理信息,也有权接受和拒绝治疗。
2)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及某种特殊治疗前,应先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以使其明白治疗的过程、潜在的危险、副作用和预期后果,并进行相应的配合。
3)护士在讲解时应使用规范的方式及患者能够明白的语言向患者(家属)交代相关诊疗信息,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若患者使用的是方言,应配以适宜的语言翻译人员,对语言表达不佳者宜使用文字资料与图示。
4)告知要在患者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对患者反馈的意见应予以确认,并记录于病历之中。
5)当患者需实施自我护理时,护士应为患者和陪护人员提供健康教育,应包括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
6)患者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坚持外出时,应告知患者外出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注意事项,使患者理解,并办理好相关手续。
7)护士在进行危险性较大或侵入性护理操作技术时,应首先告知患者或家属,在相关的“护理知情同意单”上经患者或家属签名同意后,才能进行。
8)患者入院后应对患者进行安全告知,如热水袋安全使用、电插座的使用规定、防火安全、防盗安全、热水器的使用、安全警示、防跌倒警示等。
9)应用保护性约束时,应告知患者家属(患者清醒时告知患者)约束的目的,经家属患者同意并签名后方可进行约束,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10)因病情危重致患者不易翻身或家属坚决拒绝翻动患者时,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后果,并请家属签名,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11)操作中不得训斥、命令患者,做好耐心、细心、诚心地对待患者,护士应熟练各项操作技能,尽可能减轻由操作带来的不适及痛苦。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礼貌道歉,取得患者谅解。
12)患者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时(除普通注射器和输液器外),均应遵循此告知程序。
护士要向患者或家属解释该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的目的、必要性,以征得同意。
患者告知制度试题及答案

患者告知制度试题科室: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0分,共100分)1、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及某种特殊治疗前,应先向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其明白治疗的过程、潜在的危险、副作用和预期结果,并进行相应的配合。
2、护士在进行危险性较大或侵入性护理操作时,应及时向患者说明,并在相关的“护理知情同意单”上患者或家属签名同意后,才能进行。
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
3、护士在讲解时应使用的方式及患者能够明白的语言向患者(家属)说明病情和医疗护理措施。
对语言理解有困难的患者,宜使用。
4、当患者需实施自我护理时,护士应为患者和(或)陪护人员提供,包括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
5、患者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坚决外出时,应告知患者外出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注意事项,使患者理解,并做好。
6、应用保护性约束时,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约束的目的,经家属或患者同意并后方可进行约束,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7、护士操作过程耐心、细心、诚心地对待患者,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术,尽可能减轻由操作带来的不适及痛苦。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应,取得患者谅解。
8、患者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时(除普通注射器和输液器外),均应遵循此告知程序。
护士要向患者或家属解释该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的目的、必要性,以。
患者告知制度试题及答案科室:姓名:得分:二、填空题2、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及某种特殊治疗前,应先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其明白治疗的过程、潜在的危险、副作用和预期结果,并进行相应的配合。
2、护士在进行危险性较大或侵入性护理操作时,应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并在相关的“护理知情同意单”上患者或家属签名同意后,才能进行。
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3、护士在讲解时应使用规范的方式及患者能够明白的语言向患者(家属)说明病情和医疗护理措施。
对语言理解有困难的患者,宜使用文字或图示。
4、当患者需实施自我护理时,护士应为患者和(或)陪护人员提供健康教育,包括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
简述十八项核心制度

简述十八项核心制度摘要:一、前言二、十八项核心制度的概述三、十八项核心制度的具体内容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2.医师查房制度3.患者病历管理制度4.患者病情告知制度5.患者隐私保护制度6.临床诊疗决策制度7.临床操作规程制度8.药品管理制度9.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0.医院感染控制制度11.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2.职业暴露防护制度13.消防安全制度14.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5.危急值报告制度16.患者抢救制度17.临床用血审查制度18.医患沟通制度四、十八项核心制度的意义和作用五、实施十八项核心制度的挑战与对策六、总结正文:一、前言十八项核心制度是医疗机构内部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这些制度覆盖了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包括患者诊疗、护理、用药、器械、感染控制等方面,是医疗机构日常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十八项核心制度的概述十八项核心制度分别是: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医师查房制度、患者病历管理制度、患者病情告知制度、患者隐私保护制度、临床诊疗决策制度、临床操作规程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职业暴露防护制度、消防安全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患者抢救制度、临床用血审查制度、医患沟通制度。
三、十八项核心制度的具體内容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能够准确识别患者身份,防止因身份识别错误导致医疗事故。
2.医师查房制度:规定医师查房的频次、内容和要求,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全面的诊疗服务。
3.患者病历管理制度:规范病历的书写、管理和使用,保证病历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4.患者病情告知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5.患者隐私保护制度: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防止泄露患者隐私。
6.临床诊疗决策制度:规范临床诊疗决策的过程,确保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
7.临床操作规程制度:规定临床操作的程序、方法和注意事项,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医疗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告知制度
一、根据《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患者告知制度。
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等。
二、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及某种特殊治疗前,应先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其明白治疗的过程、潜在的危险、副作用和预期结果,并进行相应的配合。
三、患者有权接受按其所能明白的方式提供的治疗护理信息,也有权接受和拒绝治疗。
四、护士在进行危险性较大或侵入性护理操作时,应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并在相关的“护理知情同意单”上患者或家属签名同意后,才能进行。
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五、护士在讲解时,应使用规范的流程及通俗的语言向患者(家属)说明护理措施。
对语言理解有困难的患者,宜使用文字或图示。
六、告知或说明要在患者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对患者反馈的意见应予以确认,并记录。
七、当患者需实施自我护理时,护士应为患者和(家属)(或)陪护人员提供健康教育,包括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
八、患者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坚决外出时,应告知患者(家属)外出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注意事项,使患者理解,并做好记录。
九、患者入院后应对患者进行安全告知,如热水袋使用安全、电插座的使用规定、防火安全、防盗安全、热水器的使用、安全警示、
防跌倒警示等。
十、应用保护性约束时,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约束的目的,经家属或患者同意并签名后方可进行约束,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十一、因病情危重,患者不宜翻身或家属拒绝翻动患者时,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后果,并请家属签名,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十二、护士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应礼貌道歉,取得患者谅解。
十三、患者使用贵重一次性医疗用品时,应遵循此告知程序。
护士要向患者或家属解释使用目的、必要性,以征得同意。
十四、各专科要根据本专科护理工作特点,制定具有专科特色的告知制度和知情同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