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方法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方法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方法临床化学是研究人体组织、体液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科学。

临床化学的常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分光光度法、比色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质谱法等。

下面将对其中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进行介绍。

1.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吸收或发射电磁波的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临床化学中常用的分光光度法有紫外-可见吸收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度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度法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或含有色团的无机化合物。

通过测量被分析物吸收或透射的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灵敏度高,快速,准确度较高。

原子吸收光度法适用于分析微量金属元素。

通过电子能级的跃迁来测定分析物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可以对多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

2.比色法:比色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使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然后根据产生的颜色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临床化学中常用的比色法有显色反应法和络合反应法。

显色反应法是通过观察显色反应的颜色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常用于血液中葡萄糖、脂类、尿液中氨基酸、蛋白质等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络合反应法是通过分析物与试剂形成稳定络合物而产生颜色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用于镁、铁、钙等金属离子的分析。

3.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法是利用发光化学反应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临床化学中,化学发光法常用于检测荧光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程度,从而进行免疫测定。

常用的化学发光法有酶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4.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通过测量电极在电解质溶液中电流、电势和电荷等物理量的变化,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临床化学中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法有电位滴定法和安培法。

电位滴定法是根据滴定曲线上的电位变化来测定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的含量的方法。

常用于血液中氢离子浓度(pH值)的测定。

安培法是利用电极的电流变化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的原理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常用于血液中酶的活性测定。

5.质谱法:质谱法是根据质量谱仪测定被测物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丰度,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是通过实验手段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从而揭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化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品研发等领域,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是确定物质中某种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性质的方法。

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化学反应法、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等。

其中,化学反应法是通过观察物质与特定试剂发生的化学反应来判断物质中某种成分的有无,比如酸碱中和反应、沉淀生成反应等。

光谱分析法则是利用物质对辐射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来确定其成分,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而色谱分析法则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分配行为来进行分离和分析,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二、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是确定物质中某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重量法、容量法和仪器分析法等。

重量法是通过测定物质的质量来确定其中某种成分的含量,包括直接称量法、滴定法等。

容量法则是通过测定滴定液的用量来确定物质中某种成分的含量,包括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等。

仪器分析法是利用各种化学仪器进行分析,如原子吸收光谱、电化学分析、色谱-质谱联用等,能够实现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的定量分析。

三、综合分析方法。

综合分析方法是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对物质进行全面分析。

常见的综合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联用、质谱-核磁共振联用、色谱-质谱-质谱联用等。

这些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各种分析技术的优势,实现对复杂物质的全面分析。

四、实验操作与安全。

在进行化学分析实验时,需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做好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同时,要注意实验室安全,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总结。

化学分析方法是化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可以全面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用于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为化学实验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定性分析是指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而定量分析则是确定物质中某种成分的含量。

在化学分析方法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颜色反应法、沉淀法、气体检测法等。

其中,颜色反应法是通过观察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颜色变化来确定其成分和性质,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中。

沉淀法则是通过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待测物质发生沉淀反应,从而确定其成分和性质。

气体检测法则是利用气体在特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通常用于气体成分的分析。

而在定量分析方法中,常用的包括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等。

重量分析法是通过测定物质的质量来确定其中某种成分的含量,这种方法精度较高,常用于固体和液体物质的分析。

容量分析法则是通过滴定的方法来确定物质中某种成分的含量,这种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溶液中成分的分析。

电位分析法是通过测
定物质在电位变化时的反应来确定其中某种成分的含量,这种方法对于一些特殊的物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外,还有许多新的分析方法不断涌现,如光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这些新方法在分析灵敏度、分辨率和速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化学分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总的来说,化学分析方法在化学实验和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还可以为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它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0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验

10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验

静脉血浆(含水93%)糖值>静脉全血(含水73%) 糖值 15%
全血标本室温放置1小时,血糖值下降
3-6%
全血标本室温放置4小时,血糖值下降
10-30%
全血标本0-4℃放置6小时,血糖值下降
0.3-3%
立即离心后血浆标本室温放置6小时,血糖值下降
0%
一、空腹葡萄糖检测
临床意义: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判 断病情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指标。
8
µmol/kg/min
pmol/l
fmol/l
0 –60
60
0 60 120 180 240 300
Plasma glucagon
45
30
–60 0 60 120 180 240 300
Minutes after glucose ingestion
mmol/l
4 –60 0 60 120 180 240 300
诊断学与疾病学
白细胞升高
特异性改变 非特异性改变
诊断学与疾病学 概率
麦氏点压痛, 部分患者压痛点变异
可发热,也可不发热
腹痛,初期表现为 脐周痛或剑突下痛, 以后转移至右下腹
参考范围与决定水平
正常?不正常? ------ “正常值” 统计学确定的参考范围 医学实践确定的决定水平
性贫血等 ③甲亢或营养不良。
一、脂质检测—甘油三酯测定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由肝、脂肪组织及小肠合成。正 常人空腹时TG仅占总脂的1/4,主要存在于前β-脂蛋白和乳 糜颗粒中,直接参与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合成,为细胞提供 能量和贮存能量。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值】 荧光法或酶法为0.56~1.7mmol/L; 1.70mmol/L为适合水平,>1.70mmol/L为升高。

化学分析工作原理

化学分析工作原理

化学分析工作原理化学分析是一种通过实验手段对物质组成和性质进行研究的方法。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学诊断等等。

化学分析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测量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特性。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一、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与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研究样品组成和分子结构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其中,紫外可见光谱通过测量样品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浓度。

红外光谱则通过测量样品吸收或发射的红外光谱带,来分析样品的有机和无机成分。

质谱则通过测量样品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确定样品中的分子结构。

二、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样品中物质在固定或流动相中的分配行为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层析等。

气相色谱是利用物质在气相流动相中的分配行为实现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液相色谱则是利用物质在液相流动相中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和鉴定。

层析则是利用物质在液体静相或气体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

三、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电化学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电解、电沉积和电催化等。

电解是将样品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施加电场使溶液中的离子发生电解,从而确定样品的成分和浓度。

电沉积则是通过电化学方法将样品中的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从而定量测定样品中金属离子的含量。

电催化则是指通过电化学反应使被测物质发生催化反应,并通过测量电流或电势变化来确定样品中物质的含量。

四、光谱仪器分析法光谱仪器分析法是利用光谱仪器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核磁共振、质谱、拉曼、荧光等。

核磁共振通过测量样品中核自旋的能级差距和各能级上核子的自旋取向,来研究样品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质谱通过测量样品中离子的质量和丰度,来确定样品中的分子结构和相对含量。

拉曼通过测量样品散射光的频率和强度,来分析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振动状态。

临床化学检验的常用技术有哪些?

临床化学检验的常用技术有哪些?

临床化学检验的常用技术有哪些?临床化学检验是化学利用物理学、生物学、遗传学、病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化学检验,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对其进行疾病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使患者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疗。

本文针对临床化学检验的重要性、常用的临床化学检验技术、影响化学检验结果的因素及化学检验前的注意事项进行了简单概述,希望您对临床化学检验方面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

1临床化学检验1.1临床化学检验的重要性临床化学检验是检验医学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验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临床化学检验通俗而言,就是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患者体液当中的化学成分予以详细分析,通过相应的医学仪器分析后得出化学检验结果,该数据可以为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如何预防该疾病的发展、如何有效治疗等,为促进患者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化学检验也越来越先进化、成熟化,现阶段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技术之一。

1.2临床化学检验技术临床化学检验技术是指在自动化生化仪器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对化学检验技术给予推动的一种检验技术,目前医学技术中化学检验的频率逐步增加,现阶段科学技术与化学技术的不断融合,继而产生了一些新兴的、适合临床切实需求的检验技术。

如生物传感、光谱分析等,在医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中光谱分析技术、电化分析技术、电泳及离心技术是临床化学检验当中最常用的技术。

1.2.1光谱分析技术发射光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荧光分析与火焰光谱两种方法。

其中,荧光分析是充分利用荧光强弱对物质的含量予以测定,此种方法的灵敏度较高,可以对复杂组分予以微量分析,但是对仪器和测定条件要求是比较高的。

而火焰光谱主要是在火化与电弧的作用之下,让物质在高温的状态离解为原子或离子以后,继而发射出光谱线,然后依据强度在试样品中的含量为标准,最终得出具体的含量。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待测元素灯的特征谱线穿过供试品,经过试原子化产生原子蒸汽以后,将蒸汽中需要测量的元素基态原子吸收,并对辐射光的强度减弱状况予以检测,最终得出供试品内元素的含量。

医学检验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生物化学(11)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

医学检验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生物化学(11)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

医学检验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生物化学(11)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一、光谱分析(分光光度技术)利用各种化学物质所具有的发射、吸收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征,来确定其性质、结构或含量的技术,称为光谱分析技术。

特点:灵敏、快速、简便。

是生物化学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技术。

分类(一)可见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是朗伯-比尔定律。

mber-Beer定律:A=k·b·cA为吸光度k—吸光系数b—光径,单位:cmc—溶液浓度,单位:g/L2.摩尔吸光系数:在公式“A=k·b·c”中,当c=1mol/L,b=1cm时,则常数k可用ε表示。

3.比吸光系数:在公式“A=k·b·c”中,当c为百分浓度(w/v),b为cm时,则常数k可用E%表示,称为比吸光系数或百分吸光系数。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元素所产生的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所发射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技术。

即在一定条件下,原子的吸光度同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成正比。

常用的定量方法有: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内标法。

1.标准曲线法:将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按照一定操作过程分别进行测定,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在相同条件下处理待测物质并测定其吸光度,即可从标准曲线上找出对应的浓度。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每次实验都要重新制作标准曲线。

2.标准加入法:把待测样本分成体积相同的若干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标准品,然后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品加入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用直线外推法使工作曲线延长交横轴,找出组分的对应浓度。

本法的优点是能够更好地消除样品基质效应的影响,较为常用。

3.内标法:在系列标准品和未知样品中加入一定量样本中不存在的元素(内标元素),分别进行测定。

以标准品与内标元素的比值为纵坐标,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未知样品与内标元素的比值依曲线计算出未知样品的浓度。

临床化学分析方法选择与评价

临床化学分析方法选择与评价

临床化学分析方法选择与评价本文将就临床生化检测中的试剂选择,试验方法的选择,以及实验结果的评价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

使大家对试验方法的各种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能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的检测方法评价的重要性。

一、对试剂及试剂盒的选择(一)对试剂的要求为了保证一定质量,对生化试剂的要求,首先实验室使用的检验试剂应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的批准,拿到批准文号;第二,产品的名称,应参照 SFDA 颁布的“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目录”确定产品的名称;三,规格型号,应规定可进行测试的次数,也可用包装规格表示。

(二)对试剂盒的要求对试剂盒的要求都有哪些?第一,检测原理,即方法学原理,简单扼要说明测定原理及名称;第二,试剂组份,要明确说明试剂中组份,组成成份的数量、比例及浓度,应采用国际标准或法定单位;第三,所用校准品应该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局( SFDA )的标准和要求;第四,试剂的稳定性,应该标明试剂盒的贮存条件与有效期,同时还要注意开瓶后试剂的贮存条件与有效期。

有特殊要求时应该明确说明;第五,检测程序,包括校准和质控的程序;第六,参考区间及其参考人群的说明,实验室给临床发报告时候,必须要给出参考区间,结果的参考区间切忌不要直接使用国外人群的参考值,不能代表中国人群的实际情况。

第七,诊断性试剂的性能评估,它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治疾病非常重要。

评估包括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精密度、线性范围或可报告范围、抗干扰能力、准确性、溯源性、方法对比结果等;第八,注意事项,应该注明是体外诊断用,以及化学品危害的说明等。

二、实验方法和标准品的选择实验方法根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级,即:决定性方法(一级参考方法)、参考方法(二级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厂家选定方法和终用户实验室常规方法)。

(一)标准品的分级标准品可以分为一级标准品(一级参考物质)、二级标准品(二级参考物质)和校准品,前两级是国家认可的,它有标准物质证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方法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方法
一、光谱分析(分光光度技术)
利用各种化学物质所具有的发射、吸收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征,来确定其性质、结构或含量的技术,称为光谱分析技术。

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是生物化学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技术。

发射光谱分析:荧光分析法和火焰光度法
吸收光谱分析:可见及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散射光谱分析:比浊法
二、电泳分析
在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向带符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三、离心技术
离心技术分为制备离心技术和分析离心技术。

制备离心技术主要用于物质的分离、纯化,而分析离心技术主要用来分析样品的组成。

四、层析技术
层析法是利用不同物质理化性质的差异而建立起来的技术。

所有的层析系统都由固定相和流动相组成。

五、电化学分析技术
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测定化学电池的电位、电流或电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电化学分析法。

包括电位法、电导法、电容量分析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选择电极(ISE)能对某特定离子产生响应,在一定范围内,其电位与溶液中特定离子活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因此可用离子选择电极来定量分析某些离子的活度或浓度。

例题用于分离不同分子大小蛋白质的方法
是 A.琼脂糖凝胶电泳 B.凝胶层析 C.密度梯度离心法 D.免疫比浊法 E.电化学分析法
【正确答案】B
血清酶催化活性浓度和代谢物浓度检测技术
一、酶反应动力学原理
酶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酶催化反应的过程与速率,以及各种影响酶催化速率的因素,定量时的观察对象是总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或产物增加的量。

当底物[S]>>Km时,公式可近似为V=Vmax;从理论上说只有测定的是酶Vmax,反应速度才和酶量成正比。

二、酶活性的定义及单位
在实验规定的条件下(温度、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时),在1分钟内催化1μmol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作为1个酶活力国际单位(U)。

习惯用U/L来表示体液中酶活性浓度。

三、测定酶活性浓度的两大类方法
(一)固定时间法(取样法)
(二)连续监测法:酶耦联法(指示酶、辅助酶)
(三)影响酶活性测定的因素
1.底物浓度的影响:底物的种类和浓度。

多种底物中,Km最小的底物往往是此酶的生理底物。

2.反应体系的最适pH、缓冲液的种类和浓度。

3.温度的控制:37℃。

四、代谢物浓度酶法测定
(一)代谢物酶促终点法测定
1.一步法:最简单的底物法测定。

2.酶促耦联法:工具酶(指示酶、辅助酶)
在临床生化测定中,最常用的耦联指示系统有两个:一个是脱氢酶系统,另一个为氧化酶系统。

脱氢酶系统:测定NAD+或NADP+在340nm处的吸光度增高或下降来计算被测物的浓度。

但会受到内源性脱氢酶及其底物如乳酸脱氢酶和乳酸/丙酮酸的干扰。

(二)动力学法测定:实际操作中,测定两个固定时间的吸光度差值,只要此期间待测物消耗<5%,就可以采用标准浓度对照法计算样本浓度,所以动力学法有时又称为固定时间法。

与终点法相比,动态法测定中待测物无须完全转化,故工具酶的用量较少。

产物的堆积和样品色原对动态法影响较小,而对终点测定法影响较大。

如碰到乳糜或溶血,在做终点法测定时,有时需设样本空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