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原理、方法及检测介绍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实验方法,主要用于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代谢途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体内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酶等)进行化学反应或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从而检测、分离或定量这些分子。

生物化学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和方法:
1. 分离与纯化:将某一特定生物分子从其他组分中分离出来,获得纯净的样品。

常用方法包括离心、电泳、柱层析、过滤等。

2. 分析与测定:对生物分子的含量、结构和性质进行定量或定性的研究。

常用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法、比色法、拉曼光谱等。

3. 酶反应:酶是生物体内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一类蛋白质,其活性与底物浓度、温度、pH值等因素有关。

通过测定底物转化率来研究酶的活性。

常见的酶反应方法有酶解反应、酶促进反应等。

4. 蛋白质分析: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分子之一,可以通过电泳、质谱、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含量和功能。

5. 核酸分析: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可以通过PCR、凝胶电泳、
Southern blot等方法进行分析,用于检测基因的突变、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际的生物化学实验会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而选择适合的方法和技术。

生化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生化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生化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生化的检测原理和方法是通过测量生物体内相关物质或生物过程的变化来判断生物体的健康状况或病理状态。

生化检测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来检测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浓度变化。

例如,酶促反应法可以测量血糖、血脂等物质的浓度。

2. 免疫学法: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相关物质的存在。

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以检测病原体、
药物、激素等的浓度。

3. 光谱法: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或发射特性进行测定。

例如,紫外可见光谱可以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的浓度。

4. 电化学法:利用电流、电位等电化学参数来检测生物体内活性物质的浓度变化。

例如,电化学法可以测定电解质、肝功能、心肌损伤等指标。

而生化检测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采集样本:一般通过采血、尿液、体液等方式采集样本。

2. 样本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处理,如离心、滤过、稀释等,以得到合适的测试样品。

3. 加入试剂:将样品与相应的试剂进行反应,触发化学、生物或免疫反应。

4. 测量结果:利用相应的仪器设备对反应后的样品进行测量,如光谱仪、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分析仪器等。

5. 分析结果:根据测量结果,与参考范围或标准曲线对比,来评估样品中所测定物质的浓度。

6. 结果判读:将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相关的疾病诊断标准进行比
对,判断生物体的健康状况或病理状态。

总之,生化的检测原理和方法通过测量生物体内相关物质或生物过程的变化,利用化学、免疫学、光谱学等原理,通过一系列的采集、处理、反应和测量等步骤来进行。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03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光谱分析技术
1 2 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 常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定性和定量 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
通过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或透射,获得分子的振 动和转动信息,用于鉴定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大分 子的官能团和结构。
对未来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展望
技术创新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将迎来更加先进的 技术和方法,如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 的依据。
智能化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为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 检验带来更加智能化的发展,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06 结论与展望
本次汇报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01
汇报内容
本次汇报详细介绍了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原理、方法、
技术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02
重要发现
通过对血液、尿液等样本的检测,可以准确判断机体内的生化反应和代
谢状况,为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03
结论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
个性化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将更 加注重个体化差异,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下一代测序技术
对基因组进行大规模、高深度的测序分析,提供更为全面 和准确的遗传信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 有力支持。
04 临床常见疾病的生物化学 诊断
糖尿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血糖测定

临床生化检验反应原理及报告审核

临床生化检验反应原理及报告审核

临床生化检验反应原理及报告审核临床生化检验的原理是利用化学方法或酶促反应测定体液中的生物分子含量或活性。

依据血、尿等体液中特定生物分子含量的变化来评估人体的生理状况或诊断疾病。

临床生化检验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测项目。

以血常规为例,其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项目。

其中,白细胞计数是通过在特定条件下使血液中的红细胞质膜破裂,使白细胞中的DNA释放,并与特定染色剂结合,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上测定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则是通过具有特异性和选择性亲和性的智能离子感应液体基材料测定的;血小板计数则通过将血液与特定稀释液混匀后,通过电子计数法得到。

临床生化检验的报告审核十分关键。

在报告审核中,医务人员需要仔细查看检验结果,判读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有异常则进行进一步分析。

此外,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结果的临床意义和可能的诊断。

报告审核过程中,还需要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此,临床生化检验中使用的仪器和试剂需要经过质控程序的验证,以确保其性能和准确性。

同时,实验人员还需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验操作,并记录所有相关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审核。

此外,在报告审核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结果的解释和沟通。

医务人员需要将检验结果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解读和说明,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临床建议。

同时,还需要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协作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总之,临床生化检验的反应原理和报告审核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们可以为医生提供与疾病相关的关键信息,从而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能够严谨地进行操作和分析,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笔记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笔记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笔记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技术。

它通过测量和分析体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清中的蛋白质、酶、电解质等,来评估机体的生理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并提供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以下是一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
1. 光度法: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

常用于测量血清中的蛋白质、酶、代谢产物等。

2. 电化学法:利用电化学原理测量电流、电压等电学参数,用于测量电解质、血气、肾功能等。

3. 酶法:利用酶对底物的特异性催化作用,测量酶的活性或底物、产物的浓度。

常用于检测肝功能、心脏损伤等。

4. 免疫测定法: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关系进行分析,常用于检测激素、肿瘤标志物等。

5. 质谱法:通过测量样品中分子的质量-荷电比,分析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常用于药物测定、代谢产物分析等。

6. 核酸分析技术:通过测量DNA或RNA的含量、序列和结构,用于疾病的遗传性检测、基因表达分析等。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用于早期发现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和解释,以确保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

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

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和化学过程的一门学科。

它融合了生物学和化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揭示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分子相互作用来深化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一、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受到各种生物分子的参与和调控。

这些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

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它在生物体内担任多种功能,如酶的催化活性、结构支持和信号传导等。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介质,它们通过DNA和RNA 的序列编码着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

糖类和脂类则在细胞膜的结构和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2. 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受到温度、酸碱度和化学平衡等因素的影响。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往往由酶的催化作用决定。

酶是一类具有高度专一性和效率的蛋白质,它们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3. 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化: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化涉及到各种能量分子的生成和利用。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被氧化释放能量,并最终转化为三磷酸腺苷(ATP)。

ATP是细胞内最重要的能量储存和传递分子,它能够供给细胞进行各种活动,如肌肉收缩、物质运输和细胞分裂等。

二、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离与纯化:通过分离与纯化方法,可以从生物体内提取目标分子,并去除其他干扰物质。

常用的技术包括离心、电泳和层析等。

2. 光谱学方法:光谱学方法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特性。

例如,红外光谱可以用来分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核磁共振可以用来解析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活体实验:活体实验可以在活体系统中研究生物分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酶动力学、荧光标记和免疫共沉淀等。

4. 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生物分子进行基因操作和蛋白质表达。

(整理)检验医学专业实验IV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部分

(整理)检验医学专业实验IV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部分

自动生化分析仪实际K值测定实际K值:理论K值受样品和试剂的加量准确度、比色杯光径准确度,尤其是ε的影响。

ε在波长和温度等不同时有所不同,故有必要获得用户所用分析仪的实际ε,再计算K值,此为~。

一、340nm波长实际K值测定【实验原理】:通过有NAD+(NADP+)参与的反应途径,用NADH或NADPH标准液来校正仪器。

用己糖激酶(HK)方法测定葡萄糖时,葡萄糖的消耗与NADH的生成呈等摩尔关系。

葡萄糖有标准纯品,当反应达到终点时,NADH的摩尔数等于标准的葡萄糖摩尔数。

在需要校正的仪器上测其A即可求得实际摩尔吸光系数,计算出实际K值。

【注意事项】1.减少偶然误差重复测定10次,当CV>5%时,则重新测定10次。

2.减少系统误差使用实际K值计算酶活性。

3.如果实际ε值与理论ε值偏差过大,需对仪器检修和校正。

二、405nm波长实际K值测定【实验原理】:许多酶活性测定时,以人工“色素原”为底物,经酶作用后可释放出在405nm 波长具有吸收峰有色的反应产物,如对硝基苯酚(4-NP)、对硝基苯胺(4-NA)、对硝基-5-氨基苯甲酸(ANBA)。

他们在405nm波长时的理论ε分别为18 700、9 870、9 490。

可使用其相应的纯标准品在需要校正的仪器上测其A即可求得实际ε,计算出实际K值。

以ALP实验(产物为4-NP) 为例测定实际K值。

【注意事项】1.4-NP标准品纯度要求较高,必要时需纯化。

2.其他注意事项参见340nm K值校正。

三、如何校正K值在理论K值或实际K值得情况下,测定某标准品的含量,若测得的结果偏低,则需要把测得的结果调整至原标准品的含量,此时调整的数值称为校正因子,则校正K值=理论(实际)K值×校正因子=理论(实际)K值×校准值÷实测值NADH正负向反应测定酶活性一、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LD催化反应式为:L-乳酸+ NAD+(LD)→丙酮酸+ NADH + H+在反应过程中,乳酸被氧化生成丙酮酸,同时NAD+还原为NADH。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pdf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pdf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涉及到应用生物化学原理和技术来分析人体样本(如血液、尿液等),以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效果、评估健康状况等。

这门课程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蛋白质和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的生理功能、结构性质以及在疾病状态下的变化,包括血浆蛋白如白蛋白、球蛋白等的检测。

2.酶学检测: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酶学检测可以用来诊断特定的疾病,如肝功能、心肌损伤等。

3.代谢物检测:分析血液或尿液中的代谢物,如葡萄糖、血脂、电解质等,以评估代谢异常。

4.酸碱平衡检测:通过测定血液pH来评估体内的酸碱平衡状态,这对诊断和监测某些疾病(如肾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5.激素检测:检测血液中的激素水平,如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对于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6.血栓与止血检测:包括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功能等的检测,对于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7.免疫学检测:利用免疫学技术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抗原、细胞因子等,以诊断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8.遗传性疾病检测:通过分析DNA或RNA来诊断遗传性疾病,这在现代医学中越来越重要。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完成临床生
化检验项目的工作能力,包括理解检验的原理、操作技术、结果解释等。

此外,该课程还会涉及到实验室质量控制、临床应用评价等方面,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有效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包括在医院、诊所、科研机构或体外诊断公司等领域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分析方法及检测技术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临床检测中心生物化学实验——是把化学(分析技术)和生物化学(实验反应原理)的方法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控的实验分支。

一个生化实验的最后测定结果应包括四大部分来完成。

一、实验反应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论依据)二、实验检测技术(手段)生化仪的分析技术。

三、质量控制程序(质量保证)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仪器、试剂、人员五要素。

四、临床意义(目的)咨询服务、异常结果的解释。

实验反应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论依据)一个生物化学实验的反应原理设计,首先要找出所检测的化学特性,如测定体液(首先是血液)中酶的含量血液中除少数酶(如凝血溶血酶、铜氧化酶及假性胆碱脂酶等)含量较多外,血液正常生理状况下含量微乎其微。

一般每毫升含微微克(Pg)水平,要直接测定如此微量物质是相当困难的。

用免疫化学方法可测定全部酶蛋白分子含量(不论其有无活性)而用化学方法测定只能测定酶的催化活性,间接计算出酶的含量。

目前利用酶具有催化活性这一特性,在临床上已普遍应用测定酶蛋白,同时还可以测定三大代谢的产物,如糖、脂类、蛋白质、这样也就建立起利用酶促反应的一级反应测定代谢物的方法。

一级反应—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因此只有当酶反应为一级反应时,才能准确测定底物含量,(如测定血糖、总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等)。

从此在临床试剂盒的方法中出现了以酶为试剂测定各种代谢产物。

临床化学方法的分类特别是自动生化仪方法的特点以往临床化学实验都采用比色法进行各个项目的测定,这是因为比色法具有微量、迅速、准确的优点,特别适合于微量的生物体体液中各项物质测定。

在一般比色法中,手工使用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定各种反应溶液的吸光度,但由于很难控制测定时间和反应温度,很难准确记录反应过程中吸光度变化,因此,毫不奇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所使用的方法,都是在呈色反应达到完全或者反应达到平衡时,吸光度达到稳定时才进行测定。

即所谓平衡法或终点法。

但自从自动生化仪出现后,从根本上改变了上述情况。

通过各项先进技术,人们可以精确测定反应的动态过程。

并可以准确计算任何一段反应时间内的反应速率,这样大大开阔了临床化学家对方法选择。

除经典的终点法外还可以进行动态测定。

这样不仅缩短了操作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进行一些用常规比色方法不能进行的测定。

如测定酶反应的初速度(Vo )等等。

测酶初速度(Vo)只能用分光光度法。

因此,用好自动生化仪一个重要前提必须对自动生化仪可以提供的测试方法类型有所了解。

生化自动分析仪特点:1 精确测定反应的动态过程;2 准确计算任何一段反应时间内的反应速率;3 除经典的终点法外还可以进行动态测定。

分析方法的分类临床化学常用方法按表1分类:表1 分析方法分类分析方法中的测定步骤物理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平衡法动态法平衡法动态法可变信号法固定信号法在临床化学中绝大多数方法都是所谓物理——化学方法。

也就是将所测定物质进行一些化学转化后再进行测定。

例如在实际工作中测胆红质,不是直接在n m测定,而是先进行重氮化反应后比色定量测定生成的有色偶氮化合物。

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经历一个类似图1的反应过程。

图中虚线明显将反应分为二个截然不同时期,左面期中所测的产物浓度在不断变化之中,由传感(Sensor)所得到的信号也在相应改变之中。

如所用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这期间所获得的信号进行计算,这称之为动态法。

相应在图中虚线右边时期,传感器所得到信号相对不变,如根据这些信号计算的方法称之为平衡法。

从科学上说此术语显然比终点法更为确切,因为信号无变化,不一定意味着反应完全达到终点。

正因为在这期内传感器所得到信息变化不大,因此对测定的条件如时间,浓度,PH……要求远没有动态法那样严格,所以不要求特殊仪器,而且精密度较高,非常适宜于一般仪器和实验室使用。

图1也同样适用于酶催化的反应,在动态期酶所催化产化的物质处在一个动态变化之中,在酶作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基质消耗逆反应出现,底物的抑制作用等,反应速率愈来愈慢,最后达到平衡期。

此时基质和产物浓度不出现变化,因此很清楚如要测酶活性,只能在动态期测定酶所催化反应的速率。

所以严格说测酶方法不论用自动生化仪,记录或分光光度计或普通比色计都包括在动态法的范围内。

平衡法(终点法)这是目前我国生化实验室常用也是大家所熟悉的方法。

其特点是对测定条件尤其是测定时间和温度要求不严格,所以容易掌握,计算结果方便,精密度好,但由于反应达到平衡需要一定时间,一般都需十分钟以上,因此整个操作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目前不少自动生化仪特别是离心式分析仪改用动态法。

即使采用平衡法时也对方法进行修改,设法缩短动态期。

例如同是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法测血糖,手工法往往需15分钟后比色,但在自动生化仪中由于加大工具酶用量,在3分钟内就达到终点。

另外应用计算机技术在每一个标本达到平衡时就可分别进行终点测定。

近年来有一种倾向就是将特异性较差的化学法改为特异性酶法。

即以酶作为试剂来测定血中各种代谢物质。

这类方法和经典的平衡法有所区别,下面做一个简单叙述:这类方法特点是被测物质(酶反应的基质)在酶反应过程中完全被转化或消耗掉(即达到反应终点),通常这类方法操作简单,一般不需要作标准管,通过一些已知的理化常数例如克分子吸光系数等不难将结果计算出来,其缺点是反应时间较长,特别不适合于离心式自动分析仪。

另有少数酶反应,基质并未完全消耗掉,只是达到一个动态平衡,此时往往需要同时作标准管。

动态法(连续监测法)动态法——即根据某一物质对一个反应的催化或延缓作用来测定期含量,这是通过秒表测量反应延缓时间而达到此点。

从六十年代开始,动态法得到迅速发展,这是由于一系列高技术发展的结果:出现了高质量的电化学和比色传感器,温度控制的比色杯,迅速混匀技术,以及自动数据处理系统等,人们避免了繁杂的计算,可以迅速直接得到测定结果,满足了临床医学大量生化标本的要求。

反之动态法的使用也大大推动临床化学发展,仅用有限人力可以测定成十倍原来的工作量。

如测酶活性全部使用此方法。

实验检测技术(生化分析仪的分析原理)人体的供能、合成与代谢是由、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来完成的。

临床上蛋白质的检测是测定蛋白质的20多种氨基酸,采用的是吸收光谱和分光光度法。

生化分析仪的组成:分析系统、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附件等。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还配有电解质系统(ISE)。

生化分析仪适用于医学实验室血液中物质含量的测定,也可测定体液中小分子量的物质。

生化分析仪最简单的测定原理——单色光测定反应物浓度的吸光度OD值。

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许多化学物质的溶液具有颜色(无色的化合物也可以加显色剂经反应生成有色物质),当有色溶液的溶度改变时,颜色的深浅也随之改变,浓度愈大,颜色愈深。

因此,可以用比较溶液颜色深浅的方法来测定有色溶液的浓度。

这种方法叫做比色分析法。

一、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入射光线的一部分被器皿反射回来,一部分被溶液吸收,另一部分则透过溶液,如图所示。

他们之间有以下关系:波长的选择:由于在实际测定时,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都要加以稀释,而且在报告结果时,多以100毫升(或1000毫升)中的含量来表示。

因此,在实际计算时,就需要在上式中乘上稀释因数。

求待测溶液浓度的方法有:直接比较法(计算法)、因数法和标准曲线法三种。

这些方法在“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中有介绍。

波长的选择:由于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因此进行比色测定时,滤光片必须加以选择,否则灵敏度很低,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选择滤光的一般原则是:滤光片最大透过的光线应该是溶液最大吸收的光线。

从颜色上看,滤光片的颜色与待测溶液的颜色应为“互补色”。

什么叫做互补色呢?凡是两种颜色相加后能得到白色,则此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图中直接相对的两种颜色,均为互补色。

绿青红兰紫为什么选择滤光片时,要使滤光片的颜色与待测溶液的颜色为互补色呢?这是因为滤光片和有色溶液具有相似的透光特性,与它们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能够最大限度地透过。

而与它们本身颜色成互补的色光都能被最大地吸收。

质量控制程序(质量保证)室内质控IQC 包括精密度,一般用CV%。

室间质评EQC 包括准确度,一般用偏差。

参考系统的选择及溯源性包括仪器自身校准溯源及国家的溯源系统。

检测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仪器的校准。

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中的校准对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精密度和准确度的验证。

青蓝 橙仪器、试剂、校准品、操作程序等的组合为——检测系统。

生化室自定了检测系统——并使用了带溯源性的仪器、试剂、校准品、操作程序。

实验结果具有可靠的溯源性。

检测系统包括四部分外,手工操作还必须包括具体操作人员。

所以我们认为在检测系统中任何一个组分的改变,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在确定仪器、试剂等的性能其实都是组合的检测系统的共有性能。

建立校准方法,选择合适的校(标)准品,包括校(标)准品的树木、类型和浓度;如有可能,校(标)准品应溯源到参考方法和/或参考物质;确立校准的频度。

校准验证:有可能,方法应追溯到参考方法或已知值的参考品;确定校(标)准品的数目,类型和浓度,校准验证的接受限,以及校准验证的频度;确定检验结果的报告范围,确定时必须包括一个最小值(或零),和此范围上限的最大值。

至少每六个月以及有下列情况发生时,进行一次校准:改变试剂的种类,或者批号。

但如实验室能说明改变试剂批号并不影响结果的准确,则可以不进行校准。

仪器或者检测系统进行过一次大的预防性维护或者更换了重要部件,这些都有可能影响检测性能。

质控反映出异常的趋势或偏移;或者超出了实验室规定的接受限、采取一般性纠正措施后,不能识别出和纠正问题时。

所有进行过的校准和校准验证工作都必须记录并写成文件。

1. 酶活力单位的计算。

国际单位—规定一个国际单位为在实验室规定条件下(如37ºC、最适合的PH、最适底物浓度时(每分钟催化一个微摩尔底物变化所需要的酶量。

2. 什么是法定计量单位。

一般采用摩尔单位,凡分子量已知的物质算出相对分子量(Mr)或相对原子量(Ar)。

mg/dl与mmol/L的换算,求出系数。

3. 实验中尽量避免基质效应。

体外诊断试剂盒性能指标以OLYMPUS生产的甘油三脂试剂盒为例。

分析批内CV<3%,总精密度CV<5%,30天定标一次原厂家定标液,溯源追踪到CAP的血清脂类RMO16#2,更换试剂批号,质控出现漂移,仪器做保养后重要零件更换时作定标。

线性范围10至1000mg/dl,用mmol/L报告时 x 0.0113。

干扰性乳糜达到500mg/dl影响<7%胆红素达到32mg/dl影响<10%抗坏血酸达到20mg/dl影响<1%病人准备:10—14小时进食,如用血浆肝素和EDTA抗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