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案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案教案标题: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1.了解价值观的定义和特点;2.了解价值观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3.掌握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方法和策略;4.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内容及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价值观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观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认为个人的价值观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等问题。
Step 2:讲解价值观的定义和特点(2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多媒体等形式,对价值观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详细解释。
讲解内容包括:1.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行为观念的内在指导。
2.价值观的特点:主观性、社会性、持续性、多样性。
Step 3:讨论个人和社会中的价值观作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个人和社会中价值观的作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个人层面:指导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2.社会层面: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Step 4: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方法和策略(30分钟)教师介绍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观的培养过程。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父母的引导:做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培养正确价值观。
2.学校教育:学校要注重素质教育,组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社会影响:积极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文化和价值观,如阅读优秀作品、社会实践等。
Step 5: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意识和行为(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制定“培养正确价值观的行动计划”,包括以下方面:1.好榜样:寻找一个身边的正能量榜样,并在日常生活中以其为榜样。
2.高尚道德:制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坚守道德底线。
3.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遵守时间、保持卫生等。
4.志愿者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为他人和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教学设计

1.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价值观在人生道路选择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为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奠定基础。
4.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价值观的含义、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特别是价值观在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2.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不同价值观的方法,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评价。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
4.引导学生认识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导入、案例解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感悟价值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案例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案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市第一中学何文吉
学生回答过后总结:其实,在哲学上,我们就把这种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就叫做价值,也就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PPT)2.价值观
(视力稍好的同学)问:他的那副眼镜对你而言有没有价值呢?
几名学生回答过后总结: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判断事物究竟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在哲学上就称之为——价值观。
(PPT)
(过度)根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就有能动的反作用,也就是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先活动,最后出观点。
)
活动:议一议
第一步:展示新华社记者在抓拍雨中骑车人相片。
第二步:用文言解说拍照过程——“雨中待摔”。
路中一坑,一日,风雨大。
记者架像机于暗中多时,待摔坑者。
忽,“呯呯”一声,一骑车人顿摔。
记者大喜,不顾摔者死活,连拍三。
心愉,笑曰:吾为此已候多时,呵呵呵。
后,扬走而去。
伤者在风雨中呻吟……
第三步:记者拍照所起的效果——见报过后,坑被填平了。
第四步:发起讨论——对于记者抓拍雨中摔跤人的行为,在网上引起了网友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该拍,有人认为不该拍,同学们认为记者是否应该抓拍雨中摔跤人呢?
(见教材)。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案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价值观的含义;(2)了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3)理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能力目标:(1)能从人们的不同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中分析出价值观在其中的重要作用(2)提高对不同价值观进行比较的比较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价值观对人生道路选择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导向作用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式导入)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哲学意义上价值的含义,它是不同于我们生活中价值的概念的,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指的是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及一事无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教师:没错,当人们在认识各种不同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价值观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它对社会存在也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板书)(二)讲授新课教师:请大家先来看一副图片(ppt展示移民图片)这张图片反应的是富豪的移民现象,“富人移民”是指中国正处在第三次移民潮当中,“带着大量财富出国”,成为现阶段移民的最大特色。
当前的移民除了“有钱”,还呈现出“有学历”、“年轻化”的趋势。
20XX年末,中国的大众富裕阶层达到了1026万人,其中近20%的人有移民意愿,即超过200万人的大众富裕阶层有移民的想法。
招商银行和贝恩管理顾问公司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的大陆企业主中27%已移民,还有47%正在考虑移民;个人资产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已完成投资移民或正在考虑。
对于中国富豪移民这样的现象你们怎么看待呢?会做出什么样的评价学生:是个人的事情,无可厚非;是自私的选择,只考虑个人的利益······教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得出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移民是个人的自由,没有人可以加以限制。
《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设计-优质教案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着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
人为什么要活着?应该怎样活着?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目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个了解。
二、讲授新课(一)价值的含义教师:当同学们外出旅行时,要带哪些东西呢?学生:一个小组依次回答。
教师: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呢?换洗的衣物是为了干净和清洁而带的,相机是为了捕捉美好瞬间、日后的回忆而带的,杂志是为了旅途的消磨时光而带的,手机是为了通讯联系而带的,水是为了解渴,而干粮是为了充饥而带的,钱是为了购物消费,身份证是为了登记注册而带的。
(板书“干净、清洁、回忆、消磨时光、通讯联系、解渴、充饥”)。
这些词我们概括一下,它们都代表着我的“需要”,而换洗的衣物、相机、杂志等有满足我这些需要的属性和功能,那么我们称这些东西是有价值的。
学生:在教材中划出价值的含义。
教师:在这个概念里,要注意价值是两个方面的组合: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
同学们再看看这个含义上方的虚框里的一段文字,想想这段文字所说的这些属性和我们刚才划出来的价值的含义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教师:也就是说价值的含义放在这些具体的领域上都能成立,同学们把教材上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两个词圈起来。
教师:在价值的含义里有个词,是主体,在哲学上,主体通常是指人。
与主体相对应的一个词是客体。
所以,我们可以说价值所反映的是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板书“关系”)。
而我们前面所举的那些例子中的客体都是一般的事物,反映的是我们人和一般事务的关系,但生活中除了面对人和一般事物的关系外,还要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
所以,当我们把客体具体化为人的时候,就出现了人的价值这一概念。
(二)人的价值教师:人的价值是指什么呢?譬如说“我”,我的价值是什么呢?套用概念,是我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主体当然是你们喽,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教学设计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第二目“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本节位于全书的最后一个单元,对全书的学习起着总结概括升华的作用,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个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接近一学期的哲学生活的学习对哲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论都有了一定认识与了解,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掌握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正确区分哲学中的价值与经济学中的价值的区别,明白了价值观的含义,但是还缺乏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具体认识,还不能够掌握如何运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创造社会历史需要老师进一步的讲解与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掌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明白价值观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能力:培养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能力,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将教学重难点都设置为知道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运用范美忠和钟杨的不同人生做对比,来引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师展示范美忠被叫为“范跑跑”是因为在地中范美忠不顾学生安危自己一个人跑到操场,所以被网络暴力了。
钟杨是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他在西藏为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这样不同的人生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新课讲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教师:展示“范跑跑”地震后的言论和钟杨的一些言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总结出他们的价值观是怎么样的,同样面对生命的态度又有什么不同?2008年地震的一个老师名字叫范美忠,他曾这样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篇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案例《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案例长治县二中贾玉凤案例背景:青少年是极富开放,创新,先锋与蓬勃朝气的新一代。
他们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机与活力,代表着中国的未来与希望,是社会生机勃勃的象征和动力。
但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社会责任感比较淡薄,自我意识比较强,他们比较关注自身的发展和自我的需要。
在这种情势之下当代青年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价值和价值观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生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对学生在今后的成长中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案例主题:这节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价值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做了如下:首先,通过展示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材料,并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从而引出课题。
其次,帮助学生理解价值观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
再次,对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理解是通过师生共同设置教学情境,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采取课堂讨论等形式,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自觉树立奉献意识。
案例过程:环节一:情景展示,问题导入(多媒体展示“飓风洪水中救人”的资料),这件事情过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用几个人的生命和直升机坠毁的危险作为代价去救援一个人是否值得。
思考: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并说一说理由。
(设置学生探究活动,展开讨论,学生代表回答)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和评价问题的时候,“价值”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词,它表达了我们对问题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不论同学们持哪一种观点,其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那么究竟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同时思考多媒体展示的内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设计示例(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能通过对事例的分析,理解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并能说明不同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不同导向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能力。
3.德育目标初步树立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动的思想。
4.美育目标逐步让学生养成心灵美、社会美,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q(二)整体感知本课是上一课时的进一步延伸,即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具体阐述,本课内容与上一课时内容构成基本理论框架。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或板书(四)教学过程[导人新课]上课前在多媒体屏幕上投影四组图片。
葡萄、香蕉;油画《蒙娜丽莎》;小说《红楼梦》《红与黑》;药品青霉素、土霉素。
(配以古典背景音乐)请问谁能说—说这四组图片中物品的用途与价值?并分析四种物品具体价值的共性。
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水果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可以用于交换,有经济价值;油画有满足人们艺术需要的属性,有艺术价值;小说具有满足人们审美价值需要的属性,有审美价值;药品具有满足人们健康需要的属性,具有药用价值。
分析其共性,可以看到,物质现象或精神现象的某种属性满足了人们的某种需要就有价值,价值体现了人与物的关系。
这就涉及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价值与价值观问题,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屏幕显示)1.价值是反映人们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屏幕显示)进一步思考,人们如何来判断某一事物的价值?什么是价值观?我们通过实例来分析。
我们先作一个假设:现在开始下一个小时的大雨,下雨有无价值?请你判断。
同学甲:下雨没有价值。
它浇湿了运动场,今天下午学校足球队的比赛泡汤了。
同学乙:下雨有价值。
它滋润了大地,帮我给昨天刚栽下的小树浇了水。
教师问:以上同学依据什么标准来判断下雨有无价值?这给我们什么哲学启发?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每个人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判断下雨的价值,符合需要的则有价值,不符合需要的就无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教学设计
实验学校:陈诗楠【知识目标】
识记:价值观的含义、性质及作用
理解:价值观有正确错误之分,导向作用也包括促进和阻碍作用。
运用: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对于我们人生和实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理解价值观导向作用的基础上,自觉树立并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以实现人生价值。
(2)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学生在学习时,应当利用原有知识进行推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从而推倒出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提升用已知解决未知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从而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点:价值观对社会和个人的导向作用。
教学难点: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理念】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理解价值观对于人生的导向作用。
以及对于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教学过程】
一、配乐朗诵导入:
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而叔本华却说人生就是一场悲剧。
马克思又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我也常常在想,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是价值,什么又是价值观呢?
(PPT展示价值观的含义。
)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设计意图:引出价值观的含义及本课课题
二、探索新知:
环节1:播放时事新闻“叙利亚难民危机”以及德国对这一问题的行为过渡:从年初至今叙利亚难民问题持续升温,这不仅仅是叙利亚国内的灾难,它引发了全体阿拉伯国家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
而面对这一灾难,我们看到了德国的人道主义关怀,看到了德国的大国形象,而也有所谓的大国确实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态度。
(播放视频:美国对于叙利亚难民的态度)
学生根据捕获的视频讯息,自主学习,将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价值观正确
与否
行为选
择
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德
国
美
国
设问1:为什么不同的国家对同一问题的评价不同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设问2:二者行为选择的不同说明了什么哲理?
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设问3:请评价双方面对公义与私利的选择?
正确的价值观往往引导人走向美好、高尚
错误的价值观容易引导人走向平庸和苟且
设问4:对国际社会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发展
错误的价值观阻碍社会的发展
设计目的:得出结论——1.价值观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3.价值观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环节2:能力提升
设问:为什么价值观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设计目的:利用原有知识进行推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从而推倒出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提升学生用已知解决未知知识的能力三、小结
四、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在乎一点一滴间”
“国家在行动”
引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简要讲解
“我在行动”
(学生写下自己对践行正确的价值观的承诺,并将承诺付诸于日后的学习生活中。
)
设计目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到知行合一。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