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案(精)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案例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案例长治县二中贾玉凤案例背景:青少年是极富开放,创新,先锋与蓬勃朝气的新一代。
他们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机与活力,代表着中国的未来与希望,是社会生机勃勃的象征和动力。
但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社会责任感比较淡薄,自我意识比较强,他们比较关注自身的发展和自我的需要。
在这种情势之下当代青年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价值和价值观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生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对学生在今后的成长中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案例主题:这节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价值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做了如下设计:首先,通过展示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材料,并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从而引出课题。
其次,帮助学生理解价值观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
再次,对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理解是通过师生共同设置教学情境,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采取课堂讨论等形式,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自觉树立奉献意识。
案例过程:环节一:情景展示,问题导入(多媒体展示“飓风洪水中救人”的资料),这件事情过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用几个人的生命和直升机坠毁的危险作为代价去救援一个人是否值得。
思考: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并说一说理由。
(设置学生探究活动,展开讨论,学生代表回答)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和评价问题的时候,“价值”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词,它表达了我们对问题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不论同学们持哪一种观点,其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那么究竟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同时思考多媒体展示的内容。
思考: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如何理解人的价值的?(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二者不同,哲学中的价值指事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案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案教案标题: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1.了解价值观的定义和特点;2.了解价值观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3.掌握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方法和策略;4.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内容及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价值观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观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认为个人的价值观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等问题。
Step 2:讲解价值观的定义和特点(2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多媒体等形式,对价值观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详细解释。
讲解内容包括:1.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行为观念的内在指导。
2.价值观的特点:主观性、社会性、持续性、多样性。
Step 3:讨论个人和社会中的价值观作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个人和社会中价值观的作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个人层面:指导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2.社会层面: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Step 4: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方法和策略(30分钟)教师介绍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观的培养过程。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父母的引导:做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培养正确价值观。
2.学校教育:学校要注重素质教育,组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社会影响:积极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文化和价值观,如阅读优秀作品、社会实践等。
Step 5: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意识和行为(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制定“培养正确价值观的行动计划”,包括以下方面:1.好榜样:寻找一个身边的正能量榜样,并在日常生活中以其为榜样。
2.高尚道德:制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坚守道德底线。
3.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遵守时间、保持卫生等。
4.志愿者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为他人和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案例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案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市第一中学何文吉
学生回答过后总结:其实,在哲学上,我们就把这种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就叫做价值,也就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PPT)2.价值观
(视力稍好的同学)问:他的那副眼镜对你而言有没有价值呢?
几名学生回答过后总结: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判断事物究竟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在哲学上就称之为——价值观。
(PPT)
(过度)根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就有能动的反作用,也就是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先活动,最后出观点。
)
活动:议一议
第一步:展示新华社记者在抓拍雨中骑车人相片。
第二步:用文言解说拍照过程——“雨中待摔”。
路中一坑,一日,风雨大。
记者架像机于暗中多时,待摔坑者。
忽,“呯呯”一声,一骑车人顿摔。
记者大喜,不顾摔者死活,连拍三。
心愉,笑曰:吾为此已候多时,呵呵呵。
后,扬走而去。
伤者在风雨中呻吟……
第三步:记者拍照所起的效果——见报过后,坑被填平了。
第四步:发起讨论——对于记者抓拍雨中摔跤人的行为,在网上引起了网友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该拍,有人认为不该拍,同学们认为记者是否应该抓拍雨中摔跤人呢?
(见教材)。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案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价值观的含义;(2)了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3)理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能力目标:(1)能从人们的不同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中分析出价值观在其中的重要作用(2)提高对不同价值观进行比较的比较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价值观对人生道路选择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导向作用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式导入)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哲学意义上价值的含义,它是不同于我们生活中价值的概念的,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指的是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及一事无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教师:没错,当人们在认识各种不同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价值观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它对社会存在也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板书)(二)讲授新课教师:请大家先来看一副图片(ppt展示移民图片)这张图片反应的是富豪的移民现象,“富人移民”是指中国正处在第三次移民潮当中,“带着大量财富出国”,成为现阶段移民的最大特色。
当前的移民除了“有钱”,还呈现出“有学历”、“年轻化”的趋势。
20XX年末,中国的大众富裕阶层达到了1026万人,其中近20%的人有移民意愿,即超过200万人的大众富裕阶层有移民的想法。
招商银行和贝恩管理顾问公司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的大陆企业主中27%已移民,还有47%正在考虑移民;个人资产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已完成投资移民或正在考虑。
对于中国富豪移民这样的现象你们怎么看待呢?会做出什么样的评价学生:是个人的事情,无可厚非;是自私的选择,只考虑个人的利益······教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得出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移民是个人的自由,没有人可以加以限制。
《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设计-优质教案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着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
人为什么要活着?应该怎样活着?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目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个了解。
二、讲授新课(一)价值的含义教师:当同学们外出旅行时,要带哪些东西呢?学生:一个小组依次回答。
教师: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呢?换洗的衣物是为了干净和清洁而带的,相机是为了捕捉美好瞬间、日后的回忆而带的,杂志是为了旅途的消磨时光而带的,手机是为了通讯联系而带的,水是为了解渴,而干粮是为了充饥而带的,钱是为了购物消费,身份证是为了登记注册而带的。
(板书“干净、清洁、回忆、消磨时光、通讯联系、解渴、充饥”)。
这些词我们概括一下,它们都代表着我的“需要”,而换洗的衣物、相机、杂志等有满足我这些需要的属性和功能,那么我们称这些东西是有价值的。
学生:在教材中划出价值的含义。
教师:在这个概念里,要注意价值是两个方面的组合: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
同学们再看看这个含义上方的虚框里的一段文字,想想这段文字所说的这些属性和我们刚才划出来的价值的含义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教师:也就是说价值的含义放在这些具体的领域上都能成立,同学们把教材上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两个词圈起来。
教师:在价值的含义里有个词,是主体,在哲学上,主体通常是指人。
与主体相对应的一个词是客体。
所以,我们可以说价值所反映的是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板书“关系”)。
而我们前面所举的那些例子中的客体都是一般的事物,反映的是我们人和一般事务的关系,但生活中除了面对人和一般事物的关系外,还要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
所以,当我们把客体具体化为人的时候,就出现了人的价值这一概念。
(二)人的价值教师:人的价值是指什么呢?譬如说“我”,我的价值是什么呢?套用概念,是我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主体当然是你们喽,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篇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案例《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案例长治县二中贾玉凤案例背景:青少年是极富开放,创新,先锋与蓬勃朝气的新一代。
他们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机与活力,代表着中国的未来与希望,是社会生机勃勃的象征和动力。
但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社会责任感比较淡薄,自我意识比较强,他们比较关注自身的发展和自我的需要。
在这种情势之下当代青年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价值和价值观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生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对学生在今后的成长中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案例主题:这节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价值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做了如下:首先,通过展示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材料,并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从而引出课题。
其次,帮助学生理解价值观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
再次,对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理解是通过师生共同设置教学情境,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采取课堂讨论等形式,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自觉树立奉献意识。
案例过程:环节一:情景展示,问题导入(多媒体展示“飓风洪水中救人”的资料),这件事情过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用几个人的生命和直升机坠毁的危险作为代价去救援一个人是否值得。
思考: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并说一说理由。
(设置学生探究活动,展开讨论,学生代表回答)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和评价问题的时候,“价值”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词,它表达了我们对问题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不论同学们持哪一种观点,其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那么究竟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同时思考多媒体展示的内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设计示例(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能通过对事例的分析,理解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并能说明不同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不同导向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能力。
3.德育目标初步树立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动的思想。
4.美育目标逐步让学生养成心灵美、社会美,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q(二)整体感知本课是上一课时的进一步延伸,即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具体阐述,本课内容与上一课时内容构成基本理论框架。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或板书(四)教学过程[导人新课]上课前在多媒体屏幕上投影四组图片。
葡萄、香蕉;油画《蒙娜丽莎》;小说《红楼梦》《红与黑》;药品青霉素、土霉素。
(配以古典背景音乐)请问谁能说—说这四组图片中物品的用途与价值?并分析四种物品具体价值的共性。
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水果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可以用于交换,有经济价值;油画有满足人们艺术需要的属性,有艺术价值;小说具有满足人们审美价值需要的属性,有审美价值;药品具有满足人们健康需要的属性,具有药用价值。
分析其共性,可以看到,物质现象或精神现象的某种属性满足了人们的某种需要就有价值,价值体现了人与物的关系。
这就涉及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价值与价值观问题,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屏幕显示)1.价值是反映人们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屏幕显示)进一步思考,人们如何来判断某一事物的价值?什么是价值观?我们通过实例来分析。
我们先作一个假设:现在开始下一个小时的大雨,下雨有无价值?请你判断。
同学甲:下雨没有价值。
它浇湿了运动场,今天下午学校足球队的比赛泡汤了。
同学乙:下雨有价值。
它滋润了大地,帮我给昨天刚栽下的小树浇了水。
教师问:以上同学依据什么标准来判断下雨有无价值?这给我们什么哲学启发?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每个人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判断下雨的价值,符合需要的则有价值,不符合需要的就无价值。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设计

值作
决定用定
观社会存在
反作用
今天我们研究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也就是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二、导向作用:
1.展示图片:
老师问:家长接送孩子上学,你怎样看?
学生答略
老师总结:不该接——独立性要求
该接——安全、限制孩子的时间
结论: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不同。
2.过渡:下面请同学们保持安静,让我们一起倾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听一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过渡:人类演奏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和谐动听的吗?请看另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
老师总结:保护丹顶鹤——保护生态平衡人类的朋友
射杀大雁——追逐个人利益屠杀的对象
行为
上升到哲学高度,就是:
结论: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3.过渡:
《边城》,同学们学过,电影也看过,下面我们从价值观角度探寻一下故事中人物的思想行为。探寻一下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影响。
某人正直义气——值得交往
某人有权有势——值得交往
突出一个字“值”
老师问:“值”的标准是什么?你能说说什么样的人不值得交往吗?
板书:价值观
值、不值判断标准
2、过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概念: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价值观与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幻灯片《关系》
属于
价社会意识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问:俗语说:“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略。
老师总结:指对人、对事,人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从哲学上讲,这属于价值观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六课第一节第二框题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过程:首先、讲关于价值观导向作用的小故事。
有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和一个犹太人要被关进监狱 3年。
监狱长让他们3个一个人提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 3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能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3年过后。
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 ”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
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 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 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小孩子。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 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 3年我每天以外界联系, 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 200%。
为了表示感谢,我要送你一两劳斯莱斯! ”
故事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 三个人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的选择决定的。
而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 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实际上都是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价值观不同, 人的努力方向、行为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写板书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见书 P 44-48 要了解价值观的知识,必须首先弄清价值的有关知识。
回忆起来, 在高一经济学上我们就讲到了价值, 当时给价值下的定义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但是我们今天所说到的价值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它到底是什么呢 ? 我们先看一组幻灯片。
放幻灯片。
自从人类产生后 ,人们时时刻刻都和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发生着价值关系 , 如 :人要维持生命 , 呼吸新鲜空气 , 人与空气发生了价值关系 ; 人要生存 , 需要粮食、衣服、房子等 , 人与这些物质产品就发生了价值关系 ; 人还要看书 , 听音乐等 , 人与这些精神产品就发生了价值关系。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关于价值的含义。
写板书 :一、价值的含义 (P 45
价值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
即 :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 它表示的是人与各种事物之间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关系。
而把握价值的概念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哲学领域和具体领域的价值是不同的, 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价值是一种关系 , 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
(3 其中的事物包括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人。
由于人们总是同周围事物处在一种价值关系中 ,任何人都会对客观的价值关系进行这样那样的反映和评价并形成各自不同的价值
观 , 那么 , 什么是价值观呢 ?
写板书 :二 . 价值观的含义 (P 45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作出断定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讲解 :在现实生活中 , 同样的事物对有的人有价值 , 对有的人则没有价值 , 对有的人价值大 , 对有的人价值小 , 人们在认识了事物及其属性的基础上 , 从自身需要的尺度出发 , 确定各种事物是否
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 , 从而确定人们活动的价值取向。
放幻灯片。
可见 , 人们总是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 , 从自身的需要出发 , 确定各种事物是否有价值及其价值的大小 , 从而确定人们的价值取向。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
好了 , 接下来我们开始讲到
写板书 :二、价值观的性质。
(P 45
书上的 45页对价值观的性质有一个明确的说明 ,即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价值观既然是一种社会意识 , 它就具有社会意识的共性。
请大家回忆一下 , 社会意识是如何产生 ? 又是由
什么决定的 ? 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而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 , 也是如此。
(1 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 , 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放幻灯片。
(一棵生长了 10年的树的价值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 人类对自然的开发、掠夺乃至破坏 , 最终使人类遭到了自然的惩罚。
进入本世纪以来 , 在频繁的自然灾害面前 , 人类终于认识到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保护自然 ,重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重视自然的生态价值 , 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种传统的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转变 ,恰恰说明了价值观是在一定社会存在基础上形成并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价值观 ; 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群体有不同价值观 ; 对同一事物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人皆有之。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 , 社会性质不同 , 人们需要和利益不同 , 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不一样 , 人们的价值观也就往往不一样。
随着历史的发展 , 人们的需要、利益和认识发生变化 , 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
那么不同价值观对人们有什么导向作用呢 ? 请大家看到书上 46页
板书 :三、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 ,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1 价值观不同 ,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说的是对同一事物的评价
可见 , 价值观不同人们评价的标准就不同 , 价值观是个评价标准 , 评价标准不同 , 某一认识活动和改造活动该不该做 , 回答就不相同 , 这就导致出了价值观的第二个作用
(2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
人们的认识与改造的活动包括两个方面 :即人对外部事物的认识与改造及人对自身的认识和改造。
人们在进行价值选择的过程中 , 价值观起着导向作用。
只有正确的价值观 , 才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 去从事有益的活动。
例如教材上第 46页的最后七行。
大家下去可以认真的看一下。
(3 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即指导着人们选择相应的人生选择、人生道路。
(说的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和改造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就意味着他认为选择这样的道路是“ 值得” 的 , 有积极意义的 , 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观而努力的。
而这又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
可见 , 价值观不同 , 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
如 :就如何对待生与死这一问题上看 , 历来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贪生怕死是一切剥削阶级和极端自私的人的共同特征。
如有的千方百计谋取长生不老之术 , 企图免于一死 ; 有的追求及时行
乐 , 醉生梦死 ; 有的相信“ 死生有命 , 富贵在天” , 听任命运摆布 , 或乞讨来世幸福。
而把个人的生死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社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 , 却能够使自己短暂的人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如从孟子舍生取义的主张 , 到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名句 , 从林则徐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 , 岂因祸福避趋之” , 到夏明翰的“ 砍头不要紧 , 只要主义真” 。
正如司马迁说的“ 人固有一死 , 或重于泰山 , 或轻于鸿毛。
板书 :四、方法论意义。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那么 , 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 , 我们都必须全面提高我们的个人素质 ,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 发挥正确价值的导向作用 , 在为社会贡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