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指南

人 口: 1949年:5.42亿,2013年:13.61亿,2.51倍 城镇化: 1949年:10.64%,2013年:53.7%,增长43.06%
未来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左右,将有3亿人口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研究表
明,城镇人均生活能耗是农村人均水平的1.54倍,未来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 百分点,将增加生活垃圾1200. 万吨、生活污水11.5亿吨,消耗8000万吨标煤。
政府主导、全民共建 因地制宜、 彰显特色
根据地方实际,确定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原则
.
编制依
据
A
法规条例
国家和地方环境、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 指导性文件
党和国家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
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
规划指标
E
.
指导思 想
以珠海为例
战略高度、思路清晰、特色鲜明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 发展理念”为引领
以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保障生态安全为根本, 确立生态环境为基础、 生态经济为核心、生态 人居为目标、生态文化 为灵魂、生态文明制度
为保障的建设方略
紧紧围绕 “生态文明新 特区、科学发 展示范市”的
.
环境污染严重
➢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只有73个城市达标; ➢大江大河总体较好,饮用水源地基本有保障;全国地表水 特别差和特别好的水体都在减少,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 14个富营养化湖库无明显改善 ➢16.1%土壤点位不达标;19.4%耕地土壤点位超标
生态建设示范区申报考核指标

生态建设示范区申报考核指标1、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考核方式:查阅统计部门的统计资料。
2、饮用水卫生合格率生活饮用水质符合国家《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
计算公式: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村域内符合国家《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户数/全村总户数×100%;全村总户数包括外来居住或临时居住的户数(下同)。
考核方式:查阅全村总户数名册和饮用水达标户名册,验收时现场抽查。
3、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占农户总户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全村总户数×100%。
(1)建有卫生公共厕所且卫生公厕拥有率高于1 座/600 户,公共厕所落实保洁措施;(2)卫生厕所应保证通风、清洁、无污染,包括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栅格化粪池厕所、沼气厕所等多种类型。
各地可根据改水改厕要求,选择适宜类型;(3)草原牧区经其省级卫生部门或环保部门认可的其它不污染环境的各种方式也可算作卫生厕所。
考核方式:查阅卫生厕所使用户名册,验收时现场抽查。
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1)有固定的收集生活垃圾的垃圾桶(箱、池);(2)定期清运并送乡镇或区县垃圾处理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3)有卫生责任制度,有专人负责全村垃圾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河道清理等日常保洁工作。
(4)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指,在开展垃圾“户分类”的基础上,对不能利用的垃圾定期清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其他垃圾通过制造沼气、堆肥或资源回收等方式,按照“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并得到及时清运的户数/全村总户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全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全村生活垃圾产生总量×100%。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全村生活垃圾资源利用量/全村生活垃圾产生总量×100%。
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指标

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山旁、宅旁林木面积折算为森林面积的标准。《森林法
实施细则》推荐,山区一般达到 70%以上,丘陵区一般达到 40%以上,平原区一
般达到 10%以上的奋斗目标。
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标准:参考原林业部《关于表彰平原绿化先进县、旗(市、
区)的暂行办法》。
草原超载率:适用于草原地区。我国各类草场的分布、产草量与载畜量见下
治理并有显著成效的退化土地总面积
退化土地治理率 =
退化土地总面积
×100%
2、数据来源:地(市)、县(市)、区国土、农业、水利、林业部门和专家 评判。
3、验收要求:分三类地区按指标验收。 (九)灌溉定额 1、指标解释:我国是淡水资源贫乏国家,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的 88%左右, 灌溉水占 83.4%。而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 30%左右。根据《中国水利百科全 书》(第一部)提供的资料:北方干旱区定额在 80-300 米 3 之间,南方水田 200-5003 之间,确定验收指标。《1998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1998 年全国农田灌溉亩均用 水 88 米 3 。降水量小于 400 毫米的地区执行. 水分生产率:指 1 方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在国际上常被用做节水农业的标准。 《节水农业标准研究》提出:产粮 1.2 公斤/米 3 可称为节水农业,产粮 1.8 公 斤/米 3 可称为高效用水农业。 2、数据来源:地(市)、县(市)、区水利部门和专家评判。 3、验收要求:分三类地区南北两方按指标验收。 (十)受保护地区面积 1、指标解释:指国家级、省级、县(市)级自然保护陆地(湿地)(如自然 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封山育林地等) 面积占全部陆地(湿地)面积的百分比。 2、数据来源:地(市)、县(市)、区统计、环保、国土、农业、林业部门。 3、验收要求:分三类地区按指标验收。 (十一)矿山土地复垦率
2020年继续教育答案-生态文明建设读本-97分

单选题1.截至2017年8月29日,38次中央深改组会议中,审议并通过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相关文件多达()份,涉及到全部()类生态文明制度。
(1.0分)A.40,6B.46,8C.48,6D.50,102.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对GDP与气温变化关系的分析结论是,气温处于约()时是经济增长的“黄金温度”。
(1.0分)A.13℃B.15℃C.17℃D.21℃3.()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绿色发展规划。
(1.0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4.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包括()。
(1.0分)A.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B.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C.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D.杜绝城市环境污染问题5.()通过了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议程——《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1.0分)A.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B.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C.第一届联合国环境大会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6.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
(1.0分)A.5000亿吨B.6000亿吨C.7000亿吨D.8000亿吨7.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增幅最早可能会在()达到1.5℃。
(1.0分)A.2025年B.2030年C.2035年D.2050年8.发展绿色经济的导向是()。
(1.0分)A.生态科技B.能源类型C.市场D.资本9.()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并以“铁腕”承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建设。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试行)一、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县(含县级市、区)建设指标(一)基本条件1.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党委、政府领导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人大审议并颁布实施 4 年以上;国家和上级政府颁布的有关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实施系列区域性行业生态文明管理制度和全社会共同遵循的生态文明行为规范,生态文明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2.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标准并通过考核验收。
所辖乡镇(涉农街道)全部获得国家级美丽乡镇命名。
辖区内国家级工业园区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50%以上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县级市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总量控制考核指标达到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要求。
矿产、森林、草原等主要自然资源保护、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安全监管等达到相应考核要求。
严守耕地红线、水资源红线、生态红线。
4.环境质量(水、大气、噪声、土壤、海域)达到功能区标准并持续改善。
当地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环境信访得到有效解决,近三年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政府环境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有效落实。
区域环境应急关键能力显著增强,辖区中具有环境风险的企事业单位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实现无害化处理。
新建化工企业全部进入化工园区。
生态灾害得到有效防范,无重大森林、草原、基本农田、湿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海岸线等人为破坏事件发生,无跨界重大污染和危险废物向其他地区非法转移、倾倒事件。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或持续好转。
5.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红线并严格遵守。
严格执行规划(战略)环评制度。
区域空间开发和产业布局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产业结构及技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指标情况调度表

附件1: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指标情况调度表
表2 未达标情况表
注:请各部门进一步将相关佐证材料收收集、完善,待通化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推进组核查。
附件2: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工程基本情况表
表3 已完成工程项目表
(二)蓝天行动重点工程
(三)碧水行动重点工程
(四)宜居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工程
表4 正在推进工程项目表(二)蓝天行动重点工程
注:请各部门进一步将相关佐证材料收集、完善,待通化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推进组核查。
2020年包头专业技术专业人员生态文明建设读本试题及答案

2020年包头专业技术专业人员生态文明建设读本试题及答案1.()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既包括向国家环境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又包括向司法机关要求权利保护。
(1.0分)A.环境资源使用权B.环境状况知情权C.环境参与权D.环境侵害请求权2.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六项“(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修改为“(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
(1.0分)A.社会文明建设B.生态文明建设C.物质文明建设D.精神文明建设3.()成为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的第三种空气污染问题,已被列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世界最大危害之一。
(1.0分)A.室内空气污染B.石油型(或交通型或氧化型)污染C.混合型污染D.特殊型污染4.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1.0分)A.永续发展B.生态公正C.共生和谐D.持续文明5.生态文明观的核心内容是()。
(1.0分)A.永续发展B.合作分享C.共生和谐D.绿色文明6.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以()为固定中心的全球资源的跨国界集散成为资源、环境主要利用形态,人们可以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得到物质能源和信息的服务支撑。
(1.0分)A.城市B.农村C.城镇D.区域7.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生态文明”一词的是()。
(1.0分)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C.《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8.()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1.0分)A.森林B.湿地C.海洋D.耕地9.在我国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区域不包括()。
(1.0分)A.环渤海区域B.长三角区域C.珠三角区域D.北部湾地区10.十九大报告明确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解读

国家⽣态⽂明建设⽰范县、市指标(试⾏)解读强化顶层设计体现提档升级考虑区域差异——《国家⽣态⽂明建设⽰范县、市指标(试⾏)》解读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态⽂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指导和推动各地以市、县为重点全⾯推进⽣态⽂明建设,2016年1⽉28⽇,环境保护部正式印发《国家⽣态⽂明建设⽰范县、市指标(试⾏)》(以下简称《指标》),打造区域⽣态⽂明建设“升级版”。
《指标》从⽣态空间、⽣态经济、⽣态环境、⽣态⽣活、⽣态制度、⽣态⽂化六个⽅⾯,分别设置38项(⽰范县)和35项(⽰范市)建设指标,是衡量⼀个地区是否达到国家⽣态⽂明建设⽰范县、市标准的依据。
《指标》体现了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要求,尤其是⼗⼋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的五⼤理念。
《指标》编制过程中,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达性和前瞻性原则,以国家⽣态县、市建设指标为基础,充分考虑了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
《指标》以促进形成绿⾊发展⽅式和绿⾊⽣活⽅式、改善⽣态环境质量为导向,内容侧重于优化国⼟空间开发格局、全⾯促进资源节约、加⼤⾃然⽣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度、加强⽣态⽂明制度建设等重点任务。
《指标》体现了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达性和前瞻性⾃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态环境保护纲要》提出⽣态省建设以来,环境保护部⼤⼒推动,各地积极响应,⽣态⽰范建设已经成为各地改善区域⽣态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2007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态县、⽣态市、⽣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各地按照指标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前全国已有福建、浙江、等16个省(区、市)正在开展⽣态省建设,超过1000多个市、县、区⼤⼒开展⽣态市县建设。
114个地区取得⽣态市县的阶段性成果、获得命名,涌现了⼀批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先进典型。
随着⽣态⽂明建设⽇益深⼊和各地⼯作的深⼊开展,原有指标体系与⽬前⼯作现状已不太适应,不能完全有效指导各地⼯作深⼊开展,迫切需要按照中央关于⽣态⽂明建设的最新要求进⾏提档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0
约束性指标
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0.70
吨标煤/ 且能源消耗总 万元 量不超过控制
约束性指标
目标值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用水总量不超
(二) 资源节约 6
利用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立方米/ 万元
过控制目标值 ≤50 ≤70
约束性指标
生
西部地区
≤80
态
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
经 济
7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约束性指标
12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
达到考核 要求
约束性指标
— 18 —
领域 任务 序号
26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生 态 生 活
(八) 生活方式 绿色化
27 公众绿色出行率
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
28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29 政府绿色采购比例
30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生
(九)
31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 考核的比例
态 制度与 制 保障机制 32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度
完善
33 固定源排污许可证覆盖率
生 态 生 活
(七) 23 人居环境
改善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24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
25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 16 —
%
100
约束性指标
%
≥95
约束性指标
≥85
%
≥95 ≥90
约束性指标
≥85
%
≥95
参考性指标
%
≥80 ≥65
约束性指标
≥55
领域
任务
序号
指标名称
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态
环
森林覆盖率
境
(五) 生态系统
16
保护
山区 丘陵区 平原地区 高寒区或草原区林草覆盖率
生物物种资源保护
17
重点保护物种受到严格保护
外来物种入侵
(六) 环境风险
防范
18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 19 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 20 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单位 指标值
指标属性
- 不降低且达到
考核要求
%
≥85
约束性指标
— 14 —
二、建设指标
(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指标
领域 任 务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指标属性
1 生态保护红线
- 划定并遵守 约束性指标
生 态 空 间
(一) 空间格局
优化
2 耕地红线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3
山区 丘陵地区
平原地区
-
遵守
约束性指标
%
≥33 ≥22
约束性指标
≥16
4 规划环评执行率
万元/亩
≥80 ≥65
参考性指标
西部地区
≥50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8
秸秆综合利用率
%
≥95
参考性指标
(三)
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
≥95
产业循环 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90
参考性指标
发展
10
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面积的比重
%
≥50
参考性指标
生 态 环 境
(四) 环境质量
改善
环境空气质量
普及
36 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 37 环境信息公开率
% %
38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
≥80
约束性指标
100 ≥80 ≥80 ≥80
参考性指标 参考性指标 参考性指标 参考性指标
— 17 —
(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指标
领域
任务
序号
指标名称
1 生态保护红线
单位 -
指标值 划定并遵守
指标属性 约束性指标
附件 2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
一、前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 部署,指导和推动各地以市、县为重点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 定本指标。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是国家生态县、市的“升级版”, 是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本指标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 设新形势、新要求,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 念,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达性和前瞻性原则,以国 家生态县、市建设指标为基础,充分考虑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围 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 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重点任务,以促进形成 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导向,从生态 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六个 方面,分别设置 38 项(示范县)和 35 项(示范市)建设指标。本 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标准的 依据。
优良天数比例
严重污染天数
% -
不降低且达到 考核要求
≥85 基本消除
约束性指标
地表水环境质量
生 态 环 境
(三) 环境质量 10
改善
质量改善目标
- 不降低且达到
水质达到或优于III 类比例
考核要求
山区
%
≥85
约束性指标
丘陵区
≥75
平原区
≥70
劣 V 类水体
-
基本消除
11
土壤环境质量 质量改善目标
-
不降低且达到 考核要求
生 态 空 间
(一) 空间格局
优化
2 耕地红线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3
山区 丘陵地区
%
平原地区
遵守
≥33 ≥22 ≥16
约束性指标 约束性指标
4 规划环评执行率
%
100
约束性指标
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生 态 经 济
(二) 资源节约与
清洁生产
6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
11
质量改善目标 优良天数比例
严重污染天数
不降低且达到
- 考核要求
%
≥85
约束性指标
-
基本消除
— 15 —
领域
任 务 序号
指标名称
(四) 环境质量
改善
地表水环境质量
质量改善目标
水质达到或优于 III 类比例
12
山区
丘陵区
平原区
劣 V 类水体
13
土壤环境质量 质量改善目标
14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生
15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
≥75
≥70
-
基本消除
-
不降低且达到 考核要求
约束性指标
-
达到考核 要求
约束性指标
-
≥550 ≥40
参考性指标
≥18
≥70
-
执行
参考性指标
-
不明显
%
100
约束性指标
-
建立
参考性指标
-
未发生 约束性指标
21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城镇污水处理率
22
县级市、区
县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7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吨标煤/ 万元
立方米/ 万元
≤0.70 且能源消耗总 量不超过控制
目标值 用水总量不超 过控制目标值
≤50 ≤70 ≤80
约束性指标 约束性指标
万元/亩
≥85 ≥70 ≥55
参考性指标
8
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 通过审核的比例
%
100
参考性指标
环境空气质量
9
质量改善目标
单位 % %
指标值
指标属性
≥50 ≥40 ≥30
≥50
参考性指标 参考性指标
%
≥80 ≥70
参考性指标
≥60
%
≥80
参考性指标
-
制定 实施
约束性指标
%
≥20
约束性指标
-
编制
参考性指标
%
100
约束性指标
34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占比
%
35
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 人数比例
%
生 态 文 化
(十) 观念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