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213高速公路工程案例分析终结稿 (1)

合集下载

公路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严重损失。

本文通过对一起公路工程施工事故的案例分析,总结事故原因和教训,提出预防措施,以期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提供借鉴。

一、事故案例概述某年某月,我国某省份一条新建公路工程在进行桥梁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起高处坠落事故。

事故发生在桥梁的主塔施工过程中,一名施工人员在高处作业时失足坠落,导致重伤,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1.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发现,施工人员在上岗前未进行充分的安全培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未能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 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事故现场调查发现,施工过程中,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高处作业时未设置安全防护网,导致施工人员在失足时无法及时抓住支撑物。

3. 现场安全管理缺失: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发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监督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章作业。

4. 施工方案不合理:事故调查中发现,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未对高处作业环节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施工方案不合理,未能针对高处作业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三、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1.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每位施工人员都了解并掌握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2. 完善安全防护设施: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

3.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施工现场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作业。

4. 优化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针对高处作业等高风险环节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5.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单位应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公路工程施工总结报告(s321)

公路工程施工总结报告(s321)

S321芜湖段一级公路改造工程02标起讫桩号:K18+000-K25+000施工总结报告S321芜湖段一级公路改造工程二标项目经理部2016年1月3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组织机构 (5)三、质量管理情况 (9)四、施工进度控制 (12)五、设计变更情况 (13)六、施工安全与文明工地情况 (14)七、环境保护与节约用地措施 (16)八、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情况 (17)九、施工体会 (18)十、缺陷责任期遗留问题 (19)S321芜湖段一级公路改造工程第02合同段竣工总结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S321为芜湖市区通往繁昌的主要干道,工程起于芜湖市弋江区新兴铸管厂,沿弋江南路向南,经马饮后转向西,沿峨山中路向西,跨越青弋江分洪道(漳河),进入三山区,经龙湖、三山街道,而后向南偏转,经繁昌县横山、戴店,进入繁昌县城关后向西南偏转,经孙村,终点位于黄浒芜湖市与铜陵市交界处,路线全长约53.48Km。

全线采用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根据各路段交通特点采用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8~32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I级,本工程施工范围为K18+000(三山区下马店)—K25+000(48路终点站),全长7KM,沿途经过官河路、峨桥路、马福路、天成路、三峨路、工五路、荆塘路、峨溪路、夏家湖路。

2、道路工程道路结构如下:(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如下:一般路段新建路面结构采用4cmAC-13C改性沥青砼+6cm AC-20C 改性沥青砼+8cmAC-25C沥青砼+20cm3.5MPa水泥稳定碎石+20cm2.5MPa水泥稳定碎石+20cm级配碎石。

老路加铺路面结构采用 4cm AC-13C改性沥青砼+6cm AC-20C 改性沥青砼+8cm AC-25C 沥青砼+20cm 3.5MPa水泥稳定碎石。

减少对老路路面挖除,以老路病害挖补处理为主。

对病害范围较大的可考虑采用就地冷再生作为底基层。

高速公路质量案例分析细节决定成败1

高速公路质量案例分析细节决定成败1

桥梁检测车
整治桥梁缺陷挂蓝
整治桥梁缺陷挂蓝
露筋、混凝土强度、桩径不足
露筋、混凝土强度、桩径不足
露筋、混凝土强度、桩径不足
钻孔灌注桩施工注意事项
1. 桩基和钢筋笼必须定位准确 2. 钢护筒直径应根据地质、施工工艺等因 素,至少比设计桩基增大10~20厘米 3. 在清孔时,要彻底清除护筒上的结浆 4. 要根据桩长、清孔情况,留足砍桩头的 长度 5. 在检验桩基完整性同时,还要检查混凝 土强度、钢筋位臵、桩基的有效直径
返回
预制梁片端部和垫石的施工要点
1. 安装后预制梁的预埋钢板必须和垫石顶面平行才才能保证 橡胶支座均匀受力。 2. 按照施工设计图要求盖梁或台帽上的垫石纵横两个方向都 必须水平。 3. T梁腹板底座端部应根据纵坡值作成斜面,但应考虑张拉 预应力时预埋钢板的纵向位移。 4. 为保证支座正常使用应认真做好垫石的标高和水平度检查。 5.伸缩缝处端部应根据路线纵坡的坡率设成斜面 6.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预埋钢板在焊接钢筋时发生翘曲。 7.T梁、箱梁的预埋钢板应热浸镀锌防腐。
SMA8:下格寨大桥预制场使用喷 淋系统进行砼养生,全省应该推广
还应该在翼缘板顶 部增设喷淋系统 如果能够做成定 时自动的更好 悬浇桥也必 须考虑安设
桥墩养护除了外包土工布 和薄膜还应有滴灌装臵
翼缘湿接缝凿毛掌握时 机好,能看到主骨料
靠近翼缘底面 2.0CM可不凿毛
发现个别T粱腹 板出现竖向开裂 主要的原因就是 预应力度不足
拆除侧模时横隔板底模必须设混凝土支撑以防损伤横隔板横隔板底模要张拉预应力之后才能拆除还应该在翼缘板顶部增设喷淋系统如果能够做成定时自动的更好须考虑安设桥墩养护除了外包土工布和薄膜还应有滴灌装臵靠近翼缘底面20cm可不凿毛发现个别t粱腹板出现竖向开裂主要的原因就是预应力度不足浇筑混凝土钢铰线不能先穿错误链接端翼缘板设计要求设计的意图就是更好地实现墩梁固结避免横隔板与翼缘连接出现不连续预留槽用环氧树脂填补伸缩缝处端部应设斜面为确保橡胶支座处于水平状态适应路线设计纵坡需要t梁底座端部应设成楔形木模底座第一种方法可以适应预应力张拉时梁底与底座之间相对位移第二种方法应注意在梁的下坡端楔口处采取措施适应预应力张拉时梁底与底座之间相对位移第三种方法用钢筋条调整楔形块随意性大垫石必须水平外侧应比内侧厚返回泥水木工水准尺返回检验评定标准中的支座垫石实测项目返回安装后预制梁的预埋钢板必须和垫石顶面平行才才能保证橡胶支座均匀受力

施工总结报告(交竣工)

施工总结报告(交竣工)

. . .. ..国道213(317)线映汶二级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项目HF2施工总结报告xxx路桥有限责任公司映汶二级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xx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零一零年五月目录1、工程概况--------------------------------------------------------------------22、机构组成--------------------------------------------------------------------33、质量管理情况--------------------------------------------------------------104、施工进度控制--------------------------------------------------------------135、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情况-----------------------------------------------166、环境保护与节约用地措施-----------------------------------------------257、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情况-----------------------308、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评价--------------------------329、施工体会--------------------------------------------------------------------33一、工程概况国道213(317)线都汶映秀至汶川段公路是交通部规划的西部大通道之一的国道213线(兰州至磨憨)和国道317线(成都至那曲)的共用段,是通往西藏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连接成都经都江堰至黄龙旅游景区的重要旅游公路,在四川省和阿坝州公路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公路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公路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后果及教训总结
工程事故后果严重,不仅损害了国家财产,而且对生态环境、社会安全等方面都带来了重大隐患。事故 教训深刻,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施工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1 完善法律体系
2 提高工人素质
建立健全现代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提升 政府的监管水平和对企业的监管能力。
公路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 析
公路工程质量事故频频发生,深入分析事故原因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 平,进一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事故案例概述
分析三起公路工程事故,包括交通运输事故、工程质量事故和设备故障事故。每件事故都造成严重后果。
事故原因分析
工程质量管理不合规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加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工作人员的失误和疏忽以及 设备和材料的质量问题,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增强工人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加强技能培训。
3 强化安全监管
4 确保材料质量
加大对施工现场安全设施的投入,全面加 强施工安全监管。
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对采购、交付等 环节加强监督,杜绝作,从而引发故障。
3
心态压力大
操作人员心境压力大,焦虑紧张,情 绪不稳,出现失误、疏忽等问题。
设备和材料的质量问题
施工材料问题
部分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抗 拉强度不足,会出现断裂、割 裂等安全问题。
设备损坏
施工设备老化,故障率高,维 修成本高昂,难以保证设备安 全性。
作业环境限制
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天气时常 不利,如雾、雨等天气条件, 会对施工带来困难。
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部分工程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如私自拆卸安全线、随意跳跃 等,也会造成事故。
警示标志不明显

国道213线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改建工程技术交流

国道213线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改建工程技术交流

动物通道
• 高原林蛙 • 倭蛙 • 岷山蟾蜍
均为青藏高原特有种
动物通道
涵洞加设陆台:在通水涵
洞的两侧设置较高的干燥陆
台供岷山蟾蜍等动物通过, 陆台两端设置供动物攀爬的
涵洞
斜坡;此台亦可供其他小型
陆台
陆台
兽类利用。
蟾蜍 通道

蟾蜍 通道
景观设计
卧虎藏龙
景观设计
溪水飞瀑
观景台
五、结束语
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 公路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
四、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
四、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
四、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
四、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
四、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
共移植草甸土82万平方米,成活率约90%
四、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
四、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
四、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
四、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
红柳栅栏
红柳栅栏
过牧通道
过牧通道
过牧通道
软基处理
草原
三、技术重点、难点及处治措施
三、技术重点、难点及处治措施
三、技术重点、难点及处治措施
三、技术重点、难点及处治措施
三、技术重点、难点及处治措施
三、技术重点、难点及处治措施
季节性冻土处理
三、技术重点、难点及处治措施
三、技术重点、难点及处治措施
三、技术重点、难点及处治措施
季节性冻土处理 隔离层 反滤层
二、项目自然条件及特点
项目区属国家级高寒湿地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黑颈鹤
高原林蛙
倭蛙
岷山蟾蜍
二、项目自然条件及特点
建设特点:生态脆弱,环境保护任务重 湿地沙化 过度放牧加速草原退化
湿地人为开沟排水造 成湿地面积大面积减少

G317(213)线映秀至汶川段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结11年3月8日

G317(213)线映秀至汶川段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结11年3月8日

国道317(213)线映秀至汶川二级路段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结一、项目基本情况国道317(213)线映秀至汶川二级路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项目是交通部全额补助的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也是四川省启动的第一批重点公路恢复重建项目之一。

路线全长58.185公里,总投资7.44亿元,计划工期一年。

本项目先期启动土建施工(主要涉及跨江大桥及涉水工程等),招标工作于2008年11月底完成,2008年12月5日正式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土建招标工作于2009年2月结束, 2009年3月1日全面开工建设。

为顺利实现2009年5月12日映秀至汶川二级路双向通行目标,都汶公司在项目全面启动之前就成立了前线指挥部,对该项目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管理。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地震后抢通的国道实行了两次断道封闭施工。

两次封闭施工期间(共10天)完成投资约8849万元,每天完成投资约885万元,是正常施工时的14倍。

桃关至草坡、老虎嘴、磨子沟改线段累计完成石方爆破约10万方;完成了13.2公里的沥青混凝土应急路面铺筑, 2009年5月12日实现了映汶二级路双向通行目标。

彻底改变了桃关至草坡老成阿路路窄、弯急的历史,彻底改善了老虎嘴、磨子沟段坡陡、弯急、堵车严重的状况,创造了抗震、抢通、重建奇迹。

按照省委李崇禧副书记和交通运输厅高烽厅长的要求,控制性工程草坡大桥于2009年6月20日提前一个半月实现了开放交通目标,彻底改变了草坡段交通不畅的面貌。

截止目前,映汶二级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6.23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83.7%。

主要工程数量如下表:主要工程数量表二、项目的重要性国道317(213)线映秀至汶川公路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与省会成都市联系的主要通道,既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与外界联系的生命线,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阿坝州进行恢复重建人员、物质、技术等等的唯一通道,同时也是外界通往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著名风景区~九寨沟和黄龙以及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米亚罗红叶景区、大草原等的主要路线。

公路工程施工总结报告27568

公路工程施工总结报告27568

国道 213 线凤坪坝至汶川县城段扩建工程施工总结报告建设单位:汶川羌禹投资张开企业有限责任规定设计单位: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探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成都久久公路工程监理承包单位:重庆城建控股〔企业〕有限责任企业2021年 1月 29日国道 213 线凤坪坝至汶川县城段扩建工程施工总结报告我企业在承建国道213 线凤坪坝至汶川县城段扩建工程后,在业主、监理的督查、指导下,我司严格按方案工期组织施工,由于本标段工程量增加、通车影响、天气影响等方面的原因,对我部施工整体安排及施工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司依照全面管理工作的根根源理和科学的管理程序,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管理水平,抵达了起初拟定的工期目标,于2021年11月30日完成全部的施工任务,现将本标段的施工执行情况总结以下:一、工程大要国道 213 线凤坪坝至汶川县城段扩建工程,于 2021 年 11 月 6 日动工,2021 年 11 竣工,本标段里程 K0+700—K1+440全长 0.67 公里,本合同段设计技术标准为:道路等级:公路一级;设计速度: 60km/h;路基宽度:路宽,桥宽 10m。

设计荷载:人群㎡;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小桥、涵洞及路基1/100 。

合同段内地震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 。

本合同段工程量:桥梁 2 座:,混凝土挡土墙,混凝土护肩、护坡、路肩共486.5 m3。

路基填方 4659 m3,路面 13400 ㎡,排水工程、交通安全,合同限时个月。

工程合同造价为19814835元,工程竣工造价为元。

〔最后决算造价以竣工决算为准〕。

二、机构组成1、管理机构设置依照合同要求组建工程经理部,设置工程经理 1 人,工程副经理、总工程师 1 人。

下设工程科、财务科、机材科、质检科、安全环保科、试验室和综合办公室,七个职能部门,各科室设负责人 1 人,共计二十余人。

组织机构图工程经理吕波工程总工工程副经理李易操李易操工程科机材科综合办财务科安全环保科质检科实验室曹洪波王瑞唐利蒋佳颖颜永富蔡华李元东2、主要人员1、工程经理常驻工地全权代表本企业执行合同,主持工程全面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道213思小勐养高速公路工程案例分析终结稿题目:拟建思小高速公路是我国西南通往南亚大陆的国际通道的主要路段,有一段线路必须经过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里程为18.522km,其中有4.722km的路段所在区域经调整后由核心区划为实验区。

路域环境中发育着热带雨林等珍贵植被类型,生长着山白兰等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栖息有亚洲象等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本项目线路总长97.8km,设计行车速度60 km/h,路基宽度22.5m,全程有互通式立交6处,分离式立交3处,跨河大桥57座(11 602.88 m),中桥143座(9 752.5 m),小桥38座(1 149m),单洞长隧道16道(10 080 m),涵洞132道(1 149m),服务区3处,收费站8处。

该公路征用土地8.1万亩,土石方数量3 801.441×7 0059.817km3, 项目总投资38亿元。

该项目穿越多个村庄,K40+150经过普文河。

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是什么?2.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有哪些?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与方法?4.本项目评价工作重点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5.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敏感目标;6.简要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的措施;7.请你设置本项目的评价专题。

参考答案:1、本项目的工程环境影响是什么?施工期的环境影响①噪声:公路地基处理、路基填筑、桥梁施工、路面施工等机械运行噪声;②环境空气:路基施工、道路施工引起的扬尘;路面施工产生的沥青烟。

③水环境:施工机械的含油污水;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桥梁施工对水体的污染;雨水对建筑材料堆放的冲刷对水体的污染。

④生态环境:路基施工使植被遭到破坏,农田、林地被占用,地表裸露,增加水土流失,工程占地将减少当地的耕地、林地、园地等面积;施工对自然保护区、植被及野生动植物的不利影响。

⑤社会环境:居民搬迁;交通不便。

运营期的环境影响①噪声:汽车运行产生的噪声②空气环境:汽车尾气;路面扬尘③水环境:路面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危险品运输泄漏事故对水体的污染④生态环境:植被未完全恢复,水土流失依然存在,公路阻隔影响动物栖息环境。

⑤社会环境:2、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有哪些?P437见案例教材P437(表2)按生态环境: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植被、珍稀植物、珍稀动物、野生动物通道等;水环境:重点为K40+50普文河水质,服务区、收费站处污水排放;社会环境:受拆迁影响的居民生活质量、土地利用、城镇规划;声环境、环境空气:居民点、学校等。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与方法?(P77-技)一、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1)自然环境调查: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

(2)生态系统调查:自然保护区及沿途评价范围内动、植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素等。

(3)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等。

(4)敏感保护目标调查。

(5)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规划调查。

(6)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包括:(1)收集现有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土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规划、生态功能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并熟悉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野外调查。

(4)收集遥感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并进行野外定位验证。

(5)访问专家,解决调查和评价种高度专业化的问题和疑难问题。

(6)采取定位或半定位观测。

如候鸟迁徙等。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区域敏感保护目标,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4、本项目评价工作重点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P441评价重点:①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详细调查沿线生态现状②本项目实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③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本项目需经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界内,与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相冲突。

环境影响评价时,为了执行相关法律,在路线布设确实无法避开的前提条件下,由公路建设的业主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同意,对其功能区划分调整为实验区并同意建设后,该公路项目方可穿越。

因此,该项目在评价期间是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

5.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敏感目标;P443(1)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所在区域是由原来的核心区划归为实验区的,发育着热带雨林等珍贵植被类型,生长着山白兰等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栖息有亚洲象等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2)天然植被保存较好的区域(3)珍希植物(含狭域特有种)(4)珍稀动物,如亚洲象等6.简要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的措施;P462对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分别从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三个时段提出。

1)在设计期贯彻“环保选线”理念,进行路线方案优化,经过论证最终选择对自然保扩区影响小的方案。

同时对公路沿线陆域范围内的野生保护植物进行调查,记录受保护植物的名称、保护级别、类别、分布地理位置、分布数量。

对受保护动物亚洲象应调查活动栖息场所,特别是活动或饮水路线等,为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施工期,依据现场调查结果,提出生态监理制度。

对受保护植物提出移栽保护或保护遗传因子的措施,使被保护的野生植物在施工期的影响减低到最低限度。

增设动物通道或增加桥隧比例的措施,从而减少对动物的阻隔。

3)营运期,在自然保护区路段设禁呜措施,对公路路侧坡面、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区、服务与管理区、取弃土场等处的绿化或植被恢复措施,并强调在植被恢复时只能选用当地植物,以保证生态安全。

7.请你设置本项目的评价专题。

(1)专题(13个)1)工程分析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生态环境5)水环境6)声环境7)环境空气8)水土保持9)社会环境10)交通运输污染风险1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测计划13)公众参与14)选址、选线的方案比选方案比选:从减少对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出发,对其影响范围、影响里程、影响面积、影响受保护动植物的数量进行分析论证后,提出合理选线方案。

附件:国道213线兰州-昆明-磨憨公路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工程案例分析本公路是我国西南通往南亚大陆的国际通道的主要路段,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公路网规划。

一、项目分析1.该案例的工程分析内容达到了基本要求,要点分析明确。

但需进一步细化分析每项施工工艺的产污因素与污染源强。

新建或改扩建公路项目,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按照公路施工工艺流程细化工程分析内容。

2.新建公路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应对工程可研提出的路线或桥位比选方案从生态(色括水环境)、声环境、水土流失等方面作出环境比选论证,并给出明确结论性意见。

该公路穿越自然保护区试验区,为了减少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影响,在工程可研阶段提出了正线、D、C三个路线布设方案。

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路线方案,从减少对自然保扩区的影响出发,对其影响范围、影响里程、影响面积、影响受保护动植物的数量进行分析论证后,提出应采用C线方案。

同时提出增加桥(涵)隧长度占公路里程的比例,以减少对保护动物的阻隔影响。

这是本案例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案例在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时,对公路沿线特别是对通过自然保护区等关键路段,收集既有资料,现场勘察,布设多个植物样方,包括对乔木、灌木、草本的植物群落、生长特性、覆盖度等进行调查,同时也借助卫星图片资料分析等,获得了详实充分的技术资料。

这对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预测影响分析、提出针对性环境保护措施均具有较好的技术支撑作用。

这是本案例的又一特色。

对交通运输类项目,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时,应在充分利用他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加大现场实地调查的工作力度。

只有获取丰富的资料,方能作好现状调查及预测评价,所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才能有针对性。

本项目由于穿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里程长达18.522km,将生态影响评价做为重中之重是非常必要的。

自然保护区以及沿线评价范围内,共发现各种珍稀濒危植物31种,重点保护动物有亚洲象、印度野牛、巨蜥、蟒蛇等。

因此,本案例特受国家或省级保护的植物、动物各物种确定为重点保扩目标是合理的。

案例中设有的12个专题中评价重点是生态环境。

由于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工作扎实,资料充分,对各项影响分析内容翔实,有针对性。

这种分路段、分影响目标类别、分不同时段进行影响分析论述的技术方法是值得倡导的。

依据现行导则的技术要求,须补充公路建设前后陆域生物量变化情况的影响分析与评价内容。

此外,一项重点建设项目的现状调查和监测方案,对评价其环境影响、进行预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案例中应充分显现出来。

三、环保措施分析案例在环境保护措施分析中值得赞许的是强化了生态保护措施。

对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分别从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三个时段提出。

1.在设计期贯彻了“环保选线”理念,对所提出的路线方案进行优化,经过论证最终选择对自然保扩区影响小的方案。

同时对公路沿线陆域范围内的野生保护植物进行调查,记录受保护植物的名称、保护级别、类别、分布地理位置、分布数量。

对受保护动物亚洲象应调查活动栖息场所,特别是活动或饮水路线等,为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施工期,依据现场调查结果,提出生态监理制度。

对受保护植物提出了移栽保护或保护遗传因子的措施,使被保护的野生植物在施工期的影响减低到最低限度。

提出增设动物通道或增加桥隧比例的措施,从而减少对动物的阻隔。

所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交通运输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均应借鉴这一做法。

3.营运期,提出了在自然保护区路段禁呜措施,提出了对公路路侧坡面、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区、服务与管理区、取弃土场等处的绿化或植被恢复措施,并强调在植被恢复时只能选用当地植物,以保证生态安全。

以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政策,符合交通部相关文件要求精神,体现了“环保选线”、“少破坏就是最大保护”等设计原则,是公路设计中正在强化的设计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案例所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水、声和生态等方面),应该通过经济技术论证,确定具体措施方案和环保投资,并在结论中明确给出。

本案例在这方面显得不足,应作必要的补充。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本项目在工程可研阶段选线时确定的路线设计方案需经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界内,与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相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