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猩红热

• 流行特点:
–季节性—温带为冬春季节
–好发年龄—5-15岁
–临床表现轻症化:抗生素应用、变异、抵抗力
中耳炎
乳突炎 鼻窦炎
菌 血 症
A组溶血链球菌 侵 入 咽峡炎 猩红热
皮肤化脓感染 淋巴结炎 脑膜炎.
风湿热 肾炎
迁徙脓肿.肺炎
• 潜伏期:2-3天(1-7天) • 特征性表现:三主症 –发热中毒症状 –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 后脱屑
麻 疹
风
疹
幼 儿 急 疹
肠道病毒感染皮疹
• 病原治疗:早期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 首选药物:青霉素 –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常选药物,早期应用可 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 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或头孢菌素。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日。
• 溶血素O及S—对白细胞和血小板有毒性
•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 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外科型或产科型猩红热经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
•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抗菌免疫: 有型特异性,型间无交叉免疫,可再感染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抗毒免疫: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型间无交叉免疫, 猩红热可再患。
见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手中呈硬性水肿,手
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10天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 界处。还有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以前颈部最为显著,大多在单侧 出现,稍有压痛,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发热不久(约1~4日)即 出现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皮疹,偶见痱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但无疱疹及结 痂,约一周左右消退。
猩红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猩红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病例编码1.一般情况1.1姓名:1.2性别(1)男(2)女1.3年龄(岁):1.4家长姓名:1.5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 (3)小学生(4)中学生(5)大学生(6)农民(7)工人(8)其他(9)不详1.6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7)不详1.7住址:县(区)乡(镇)村(居委会)2.发病情况2.1发病时间:年月日2.2就诊时间:年月日2.3确诊时间:年月日2.4住院时间:年月日2.5出院时间:年月日2.6死亡时间:年月日2.7诊断单位:2.8报告单位:年月日2.9住院单位:年月日2.10主要症状体征2.10.1发热(1)无(2)有体温℃2.10.2咽充血、咽喉痛(1)无(2)有2.10.3皮疹(弥漫性红疹)(1)无(2)有2.10.4皮疹出现时间:,分布:2.10.5并发症(1)无(2)有2.10.6其他:2.11临床诊断(1)轻型(2)中毒型(3)脓血型2.12实验室检查2.12.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9/L,分类:2.12.2细菌学检查(1)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细菌培养:(2)兔疫荧光实验(咽拭涂片):2.13转归(1)死亡(2)好转(3)痊愈3.流行病学调查(病前五天内)3.1与病人接触(1)有(2)无3.2接触时间:3.3接触方式(1)同住(2)同教室学习(3)同吃(4)同玩耍(5)其他3.4公共场所(1)去(2)未去3.5公共场所类型(1)儿童乐园(2)饭店就餐(3)商场(4)网吧(5)影院(6)其他:3.6家庭人数:人3.7家庭居住面积:㎡3.8以往是否患过猩红热(1)患(2)未患3.8.1患病时间:年月日3.8.2诊断单位:4.防疫措施4.1病人隔离(1)无(2)有4.2隔离地点(1)住院(2)家中(3)单位或学校4.3病人住室消毒(1)无(2)有4.4病人住室通风(1)好(2)差4.5病人分泌物消毒(1)无(2)有4.6其他:5.调查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
2017—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讨论和结论 • 参考文献
01
研究背景和目的
研究背景
01
02
03
猩红热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通过飞沫 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的用具、食 物等进行传播。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松江区2017-2021年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发现该区的猩红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主要发生在 冬春季节和儿童青少年人群。区域聚集性表明可能存在局部传播风险。
基于上述发现,建议在松江区进一步加强猩红热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猩红热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卫生管理,落实晨检、因病缺勤追踪等措施,防止疫情在校园内扩散;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发 现并控制疫情;同时做好医疗机构的培训和应急准备工作,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3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 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监 测与流行病学分析. 中国病毒病 杂志, 10(6), 43-48.
THANKS
感谢观看
04
讨论和结论
讨论
猩红热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 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的环境或 物体表面传播。近年来,猩红热发病 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 共卫生问题之一。
上海市松江区是猩红热的高发区域之 一,本研究通过对2017-2021年松江 区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旨在了解其流行趋势、传播途径和影 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 据。
时间分布
2019—2021年灌云县猩红热流行趋势与特征分析

2023-11-01•引言•猩红热流行病学概述•灌云县猩红热流行趋势分析目录•灌云县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灌云县猩红热防控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猩红热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易感人群广泛、发病率高、病情严重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猩红热爆发流行,该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因此,开展猩红热流行趋势与特征分析,对于预防和控制猩红热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2019—2021年灌云县猩红热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2019—2021年灌云县猩红热病例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流行趋势和特征分析。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描述2019—2021年灌云县猩红热的流行趋势;(2)分析猩红热的年龄、性别、季节和地区分布特点;(3)探讨猩红热的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
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国内外猩红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其次,收集2019—2021年灌云县猩红热病例数据,包括基本信息、就诊时间、症状等;最后,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建议。
02猩红热流行病学概述猩红热定义猩红热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等。
病原学特征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其特征包括革兰染色阳性、具有溶血性、能产生多种毒素和酶等。
猩红热定义及病原学特征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在冬春季流行。
猩红热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猩红热的传染源,患者在发病前和发病期间均可排出病菌,带菌者则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和密切接触传播病菌。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不明原因发热传染病性疾病个案调查表

不明原因发热传染病性疾病个案调查表编号:一、基本情况姓名:性别:1.男 2.女年龄:岁月户主姓名:职业:a.幼托儿童 b.散居儿童 c.学生 d.教师 e.保育保姆 f.饮炊食品业g.商业服务h.医务人员i.工人j.民工k.农民l.牧民m.渔(船)民n.干部职员o.离退人员p.家务待业q.其他r.不详如是医务人员,类别:1)医生2)护士3)护工4)其他科室:家庭地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户口所在地:发病地点:发病时间:年月日初诊时间:年月日首诊医院名称:首诊医生:初步诊断:三、流行病学调查1.发病前2个月内健康情况:A.正常 B.患病 C.异常表现:2.发病前两周内有无外出史:有□无□如有,到何处:外出或返回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乘座交通工具:飞机:航班座号火车:车次车箱座号汽车:运输公司车牌号座号3.发病前两周内有无与类似病人接触:有□无□如有:(1)接触地点:a.家 b.工作单位 c.医院 d.其他:(2)最早接触时间:年月日(3)发病前2周以来病例的接触者登记表备注:*(与本患者接触情况)方式:a.与病人同进餐b.与病人同处一室c.与病人同一病区d.与病人共用食具、茶具、毛巾、玩具等e.接触病人分泌物、排泄物等f.诊治、护理g.看望i.其他接触:*(与本患者接触情况)地点:a.家b.工作单位c.医院d.(4)接触频率:a.经常 b.有时 c.偶而(5)接触类似病例时:a.有戴口罩 B.未戴口罩;接触病例后:c.有洗手d无洗手(6)其他(如为医护人员,请记录接触时具体情况):(7)去院方式:步行坐车车辆类型:公汽的士麻木农用车车辆颜色:车牌号:司机姓名:倍行人员:人。
4、病后接触者情况:根据“发病后接触者登记表”详细登记5.其他生活习惯:嗜好:a.烟 b.酒 c.茶 d.其它:饭前便后洗手习惯:a.无 b.有6、患者环境卫生状况1)住宅情况类型:a.居民楼b.合住院落c.独立房屋d.集体宿舍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发病前2周内开窗情况:a.经常 b.偶尔 c.不开发病前2周内如使用空调,小时/天2)住宅周围卫生基本印象:a.好 b.一般 c.差农贸镇场:a.无 b.有如果有,则距离为米。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设计及录入

10
5、流调表的用途
根据病人隔离前的活动范围,可以判断病原体可
能播散的范围,对划定疫点、疫区范围提供科学
依据。
如果在一个监测点内,常年对某病进行流行病学
个案调查,可以了解该病在时间、空间及人群中
的分布特点、不同时间流行趋势变化及有无周期
性、季节性改变;也可以了解该传染病的发生、
42
四、数据库的管理
1、修改数据库
2)修改变量类型:通过.qes文件修改
所有变量类型都可以修改为字符型变量
数值型变量可修改为有相同或更多小数位数的数值型
变量;
若小数位数变少,则可能丢失数据
3)重新定义变量名:
工具-字段重命名
注意修改.chk
43
四、数据库的管理
2、数据库的追加、合并
Append/Merge
9
5、流调表的用途
对某一病例的个案调查,往往可以追查出在此之
前己发生的更多病例,还可在密切接触者中查出
新病例或病原携带者。
通过众多的个案调查,可以计算出本病的潜伏期
,推算出大致的感染时间。
根据流调表记载的发病时间、就诊时间、报告时
间、隔离时间等,可以判断该病人的就诊、报告
、隔离是否及时,对众多资料进行分析,对判断
18
EpiData使用方法简介
19
主要内容
Epidata 使用方法简介
Epidata的特点和数据管理流程
.qes文件的建立和注意事项
.chk文件的建立和常用语法
数据库的管理
20
2005~2011年管城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2005~2011年管城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作者:马丽平邓巍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18期【摘要】目的了解管城区猩红热的流行现状,为猩红热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Excel软件对管城区2005~2011年猩红热直报病例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管城区猩红热病例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人群,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
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疫情监测重点,卫生部门应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健康教育和传染病管理,提高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能力。
【关键词】猩红热;流行病学;发病率作者单位: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疾病控制中心通讯作者:邓巍: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冬春季高发,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儿童普遍易感,传染性较强,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1]。
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我们对郑州市管城区2005~2011年报告的猩红热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疫情数据来源于管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法定传染病月报表和年度汇总表,人口资料来源于我区统计年鉴。
方法猩红热病例定义根据1990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猩红热诊断标准确诊的病例。
统计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流行概况 2005~2011年管城区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293例,年均发病率为。
发病率最高的是2007年,发病率为,最低的是2009年,发病率为。
无暴发疫情和死亡病例报告,见图1:图1 2005~2011年管城区猩红热病例发病率流行特征①地区分布:2005~2011年全区12个乡(镇)、办事处均有猩红热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发病居前五位的乡(镇)、办事处分别为陇海办事处(51例)、城东路办事处(49例)、紫荆山路办事处(34例)、航东办事处(32例)以及东大街办事处(27例)。
2015~2019年济宁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猩红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
1.1姓名:
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家长姓名:
1.5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 - (3)小学生(4)中学生(5)大学生
(6)农民(7)工人(8)其他(9)不详口1.6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
(6)大学(7)不详口
1.7住址:县(区)乡(镇)村(居委会)
2.发病情况
2.1发病时间:年月日
2.2就诊时间:年月日
2.3确诊时间:年月日
2.4住院时间:年月日
2.5出院时间:年月日
2.6死亡时间:年月日
2.7诊断单位:
2.8报告单位:年月日
2.9住院单位:年月日
2.10主要症状体征
2.10.1发热(1)无(2)有体温℃口2.10.2咽充血、咽喉痛(1)无(2)有口2.10.3皮疹(弥漫性红疹)(1)无(2)有口2.10.4皮疹出现时间:,分布:
2.10.5并发症(1)无(2)有口2.10.6其他:
2.11临床诊断(1)轻型(2)中毒型(3)脓血型口2.12实验室检查
2.12.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9/L,分类:
2.12.2细菌学检查(1)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细菌培养:
(2)兔疫荧光实验(咽拭涂片):
2.13转归(1)死亡(2)好转(3)痊愈口
3.流行病学调查(病前五天内)
3.1与病人接触(1)有(2)无口3.2接触时间:
3.3接触方式(1)同住(2)同教室学习(3)同吃(4)同玩耍(5)其他口3.4公共场所(1)去(2)未去口3.5公共场所类型(1)儿童乐园(2)饭店就餐(3)商场(4)网吧(5)影院
(6)其他:口
3.6家庭人口数:人
3.7家庭居住面积:㎡
3.8以往是否患过猩红热(1)患(2)未患口3.8.1患病时间:年月日
3.8.2诊断单位:
4.防疫措施
4.1病人隔离(1)无(2)有口4.2隔离地点(1)住院(2)家中(3)单位或学校口4.3病人住室消毒(1)无(2)有口4.4病人住室通风(1)好(2)差口4.5病人分泌物消毒(1)无(2)有口
4.6其他:
5.调查小结: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
审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