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孙悟空的人物分析PPT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分析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分析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所写,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踏上西天取经的艰险旅程。
在这部作品中,孙悟空是其中一个主要角色,他的形象备受喜爱和关注。
1. 孙悟空的外貌特征孙悟空是一只猴子,并拥有非常突出的外貌特征。
他身高较矮,面容呈现狡诈聪明的表情。
他有着修长而灵活的身材,肌肉发达且强壮,满头猩红的毛发使他与众不同。
此外,他头戴一顶金箍圈,这个神奇物品赋予了他超自然的力量。
2.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1)机智聪明:孙悟空被描述为极其聪明和机智的角色,在危机时刻总能给人以巧妙解决问题和化险为夷的感觉。
(2)勇敢无畏:孙悟空在面对恶势力和险境时表现出无所畏惧的勇气。
他对自己的力量有着极高的自信,并毫不犹豫地与妖精们进行搏斗。
(3)善良正直:尽管孙悟空有时会表现得顽皮和淘气,但他内心深处是一个善良、正直且忠诚的角色。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对师父以及队友们的真心谨慎。
3. 孙悟空的能力与武器(1)七十二变:孙悟空能够借助自身独特的能力进行变化,能将自己变成任何物体或形象。
这项能力为他提供了在取经路上隐蔽身份、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的手段。
(2)筋斗云:孙悟空拥有一块神奇的云彩,名为“筋斗云”。
他可以骑着这朵云迅速穿越天空、跨越山脉和河流,使得旅途更加便捷。
(3)金箍棒:金箍棒是孙悟空最重要的武器,它能随意变大或缩小,并且轻松战胜任何敌人。
这把棒子也被视为他的象征之一。
4. 孙悟空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是唐僧师徒中最有实力和智慧的一位,经常担当起保护队伍安全和解决各类难题的责任。
他对待困境从不畏惧,总是用精彩而独特的方法克服困难并维护正义。
除了为主角们提供保护和支持,孙悟空还代表了一个追求自由、反叛传统束缚的形象,他对权威和不公平的行为表示不满,并坚持自己选择正确道路。
结论: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具代表性和引人注目的角色之一。
他机智聪明、勇敢无畏、善良正直并具有超凡脱俗的能力,使得读者们爱上了这一形象。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ppt课件

《西游记》的人物——沙和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中最宝贵的感觉器官,可很多孩子对眼睛的重要性不重视。在每学期的视力测查中情况都不容乐观
沙和尚,法名悟净,原是天宫玉帝的卷帘
大将,因失手打破琉璃盏,被贬出天界,
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铲,武 艺高强,不畏强敌。经南海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 与孙 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身上有两 件宝,一件是 菩萨葫芦,一件是九个骷髅组成 的项圈。 后来,他用九个骷髅作为九宫,把菩萨葫芦安放在其中 , 成为法船,稳似轻舟,顺利地帮助师徒四人渡河西去。沙 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 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灵活运用
❖ 春和日丽,正是游玩好时节。忽闻一女子 :“抓贼”,只见一贼持行李逃走。众人见 状纷纷追贼,贼见无处可逃,跳入河中,奋 力挣扎。
❖ 师徒四人途经此地,见此情境,各曰:
“
”
请写出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要求符合人物的 性格特征,30字左右。
悟空风采:
精彩情节有:大闹天宫(最能体现 他的反抗精神)、三打白骨精、真 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 扇等。
精西 兵天 强取 将经 技显 术英 担豪 当
理想英雄:神通广大、 个性张扬、反抗权威、 除恶务尽,献身理想
凡人弱点:心高气傲、 争强好胜、急躁冲动
眼 睛 是 心 灵 的窗户 ,是人 体中最 宝贵的 感觉器 官,可 很多孩 子对眼 睛的重 要性不 重视。 在每学 期的戒:
主要情节:天庭戏嫦娥、高老庄娶
亲、四圣试禅心、八戒大战流沙河,
义激美猴王
怯奸 懦滑 中中 带带 着着 勇憨 敢厚 ,。
勤劳、本领高超、机 灵活络、忠心耿耿
贪财好色、好吃懒做、 挑拨是非、意志薄弱
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

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孙悟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学人物形象,他被广泛认为是《西游记》中最具有个性和形象特色的角色之一、孙悟空的形象不仅具有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同时也寄托了人们追求自由、求真、勇敢无畏的理想。
首先,孙悟空是一个非常勇敢无畏的人物,他具有极强的战斗能力和英勇的精神。
他以一条棍子闯过了千山万水,消灭了无数妖魔鬼怪,逆天而行。
他不怕任何困难和挑战,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无论是与天蓬元帅的战斗,还是与猫头鹰精的较量,他都毫不畏惧地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地奋斗到底。
他的勇气和无畏精神,激励着无数读者。
其次,孙悟空是一个机智聪明的人物。
他拥有出众的智慧和战略眼光,善于思考问题和解决困难。
他在与猪八戒和沙悟净的旅行中,经常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智慧的办法解决各种问题。
例如,在与白骨精的战斗中,他巧妙地运用变化之术,帮助唐僧成功脱险。
他的聪明才智和灵活变通的能力,使他成为了整个西行取经队伍中的智囊之一孙悟空的形象也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猴子”,既具有野性和狂野,又有智慧和聪明。
猴子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赋予了神奇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机智、敏捷和不服输的精神。
孙悟空在故事中展示了这些特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不断超越自我,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和有责任感的角色。
此外,孙悟空还展示了一种追求自由和真理的理想。
他曾被囚禁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最终获得了重获自由的机会。
他通过与师傅唐僧一起西行取经的冒险,逐渐认识到了自己是如何追求自由和真理的。
他拥有自己对道的理解和追求,通过经历各种困难和挑战,最终成就了正果。
他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们对自由和真理的向往和追求,具有深刻的人性内涵和哲学意义。
总的来说,孙悟空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中一个非常经典和丰富的人物形象。
他的形象具有勇气和无畏、聪明和机智以及对自由和真理的向往。
他的形象在文学中既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融入了人们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
孙悟空的形象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自由、真理和勇敢无畏追求的理想。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分析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分析孙悟空,幻想小说《西游记》中最富有争议的角色之一,他塑造了一个极具争议、灵活多变的人物形象。
孙悟空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角色,在这个经典小说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那么,什么使孙悟空如此特别?为什么孙悟空被誉为中国文学中最伟大的英雄之一?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孙悟空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他的行为,探讨他的复杂性。
孙悟空的性格孙悟空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角色,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
当他第一次出现在《西游记》中时,他被描绘成一个顽皮的猴子,这表明他是一个不受控制的人,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然而,这种自由精神不断地变化,表现出他在整个故事中的情感状态。
例如,他的精神可以在冒险的时候特别高兴,而在生死关头时则变得孤独和卑微。
此外,孙悟空的性格也略带叛逆色彩。
他总是不愿接受别人的指挥,而更喜欢依赖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就连他的人性问题也一再表现,他对人类的德行充满了质疑,有时甚至会表现出自闭和自恋的倾向。
这些性格特征使孙悟空成为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人人皆知,令人印象深刻。
孙悟空的行为孙悟空不仅有独特的性格,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价值观。
例如,他被描绘成一个非常忠诚的角色,有时甚至为了保护自己的朋友和同伴而无惧生死。
此外,他的灵巧、机智和聪明才智也使他成为一个显眼的人物。
但与此同时,孙悟空也表现出了一些自私和不可控的行为。
他经常被描绘成一个任意妄为的角色,和其他角色相比,他的行为更倾向于自我为中心和自己的意志。
他的这些行为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但他自己也无法摆脱这种自我中心的本能。
孙悟空的复杂性孙悟空的形象很复杂,也应该是这样的。
实际上,他的性格和行为都是相互联系,都为他的角色提供了深刻的背景。
为了完整地捕捉孙悟空的形象,我们需要看到他不同的角度,每一个角度都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构成部分。
因此,孙悟空可以看作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物,他反映了我们自己作为人类的一些极端情感和行为。
我们可以学习如何适应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平衡自我的需要和他人的需要,以及如何用智慧、勇气和快乐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一、追求自由的“搅局者”二、恪守职责的守护者《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追求自由,神通广大,武艺超群,视皇权为污物,蔑视等级制度他多次见到玉帝不跪,与各路神仙皆以兄弟相称。
即使后来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孙悟空对玉帝、如来等统治者仍不是很恭敬。
第三十三回中他为了骗取两个小妖的宝贝,竟然要玉皇大帝把天借给他装半个时辰,还威胁说:“若道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在狮陀岭,悟空请如来帮忙对付妖怪万里鹏时,如来说出那妖怪与自己有些亲处,悟空便直言不讳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观音菩萨是取经的实际组织者,但孙悟空竟敢嘲笑她“惫懒”,活该“一世无夫”。
对四海龙王、山神土地、天兵天将等神仙他也总是呼来喝去的。
但是唯独对凡夫俗子的唐僧却毕恭毕敬。
究其原因唐僧之于悟空不仅使其师父,更是他的恩人。
是唐僧揭下五行山上如来贴的条幅救他出山还他自由的。
因此西行路上不论孙悟空遭受唐僧多少次误解与驱赶,他都兢兢业业恪守职责的'守护在唐僧身边,一路上降妖除魔,救唐僧于危难之中,恪守一个守护者的职责。
三、嫉恶如仇的战斗者孙悟空在嫉恶如仇的同时还保持着充沛的战斗力,不论妖怪多么的凶险狡诈他都战斗到底。
这样的战斗精神使得他嫉恶如仇的品质落实到了实处。
每次都与妖怪斗智斗勇,如八十一回为对付鼠精在陷空山无底洞中,孙悟空先后化为小虫儿、老鹰、苍蝇最后变作一个红桃儿翻进妖精的肚腹中机智顽皮地将它教训了一顿。
再比如在六十一回,送悟空三借芭蕉扇,分别变身为小虫、牛魔王巧取芭了蕉扇。
并且每次降完妖后悟空还都不留后患斩草除根,以免再危害百姓。
从狮驼国逃走后他们还没有忘记狮驼洞还有万数妖精"进洞后变作三头六臂"将大小妖精悉数打死。
总而言之作者从多角度全方位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个至情至性,率性而为,嫉恶如仇,善恶分明,勇敢斗争并且又极其可爱的这样一个形象。
他是一个英雄,他是追求自由的搅局者,是恪尽职守的守护者,是嫉恶如仇的战斗者。
孙悟空人物分析【默】 PPT

人物简介 孙悟空
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 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 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 伎俩; 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 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 大能小,随 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 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
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胜会,偷吃太上老君的 长生不老金丹, 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 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 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 路上降魔斗 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 经终成正果。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 的形象。
也可以说是《西游记》 的灵魂人物。
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 一闹海龙王,二闹地狱府,三闹天宫, 并且还和佛祖打赌。
由此可见 ——
他叛逆、不愿受拘 束、不墨守成规的 个性
孙悟空他天资聪敏,思想跟行动都 敏捷如风,本领高强,吹一口气, 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 棒,缩小如针,放大如铜棒,筋斗 云一驾,就能够上天下地。悟空仍 有猴性,他精明顽皮,爱作弄。他 故意叫猪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则 变作小虫,暗中监视爱偷懒的八戒。 可见他心思细密和不减顽皮的本性。
7、《西游记》全书共100 回,孙悟空自 号齐天大圣 。
8、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不求高官厚禄, 二不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愿望 是什么?或者说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 人民的何种追求?
反对压迫,追求平等,追求自 由、民主。
他恭劳他“初毕,谢才次敬且恩躬跟地不!身随向”朝答太 玉 他礼礼白 帝 也”道金 “ 不,:星朝过等“来上“到老到礼朝玉孙灵拜上帝便霄”唱问是宝,个“!殿而大哪”,他喏个后却。太是来“”白妖众挺 简金仙仙身 直星”高在 有毕时叫要求和反,:
《西游记》主要人物分析

《西游记》主要人物分析孙悟空①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
②出世:仙石孕育而生。
③性格: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好勇斗胜,重视承诺,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
④本领: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耍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偷吃无数蟠桃和各种仙丹练就而成金刚不坏之身。
⑤典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车迟国斗法。
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大果,被释迦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孙悟空那种不畏艰辛困苦的精神贯穿取经始末。
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拜其为师,踏上西天取经之路:两界山除六意,鹰愁涧收玉龙为唐僧坐骑,黑风山斗熊罴,取回被偷袈裟,又先后在高老庄和流沙河收猪刚鬣和沙悟净为师弟,于黄风岭苦战黄风怪,在五庄观为救活人参果树。
白虎岭三打白骨夫人,却被唐僧误会赶走。
后为了救被变成老虎的唐僧,巧战黄袍怪。
平顶山斗智斗勇,降服金银角。
在乌鸡国救活被害死三年的国王,在枯松涧大战红孩儿,车迟国解救被迫害众僧。
又在通天河、金兜山、毒敌山与灵感大王、兕大王、蝎子精多方激战。
诛除二心,三调芭蕉扇,荡除碧波潭,误入小雷音寺,七绝山除红蟒精,朱紫国三折肱,盘丝洞扫七妖,黄花观斗蜈蚣精,狮驼岭会战三魔,比丘国救众小孩,无底洞寻师,隐雾山诛豹精,凤仙郡求雨,玉华州收徒,竹节山大战众狮精,青龙山力斗三犀,天竺国擒玉兔,助寇洪还魂。
唐僧①姓名: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②身世: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
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化生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③性格:勤敏好学,意志坚定,勇往直前、心地善良、正直不阿、毫无主见、迂腐顽固,胆小懦弱,无智无能,是非不分,耳根子软。
《西游记》人物分析之孙悟空

“不如偷了他的金睛兽,变做牛魔王,去 哄那罗刹女,骗他扇子,送我师父过山为妙。”
(第六十回)
敢于斗争 勇敢无畏 积极乐观 不怕困难
第三部分
《西游记》对现实的讽刺和暴露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一至七回写小说主角孙悟空的出场, 主要是写他大闹天宫的故事,八至十二回写取经的缘起;其余的八 十多回写取经基本上是描写孙悟空在取经途中斩邪除害的斗争。作 者在描写孙悟空同神魔的联系与斗争中,或使故事情节取材于现实, 或随情节的进展而自如地写出寓有讽刺意味的衬话,使幻想的神话 讽刺了他那个时代的政治现实。鲁迅说《西游记》作者,“讽刺挪 揄则当时世态”,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小说里的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府等神权机构,表面上有无上权威,实际却很腐败。
吴承恩冲淡了取经故事固有的宗教色彩,取经故事不过 作为描写克服八十一难的一条引线,重要的是取经过程中遇 到的种种磨难以及消除它们所表现出的顽强斗争精神。作者 在这方面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赋予它鲜明的民主倾 向和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以非现实的幻化 形式隐喻人类社会的善恶是非,写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锄暴 安良、扫除妖魔。那些妖魔之所以被消灭,一方面固然是它 们阻碍取经,另一方面在于它们代表着邪恶势力:残杀、淫 荡、阴险、抢掠、欺骗等等。
第四阶段是元明小说描述阶段
在元末明初《西游记》故事已经有了情节完整的文学作 品。故可认定明代以前的传记、话本、戏曲故事为后来的 《西游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完 整的小说《西游记》出现在明朝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 本,但书中没有唐玄奘出身故事,直到清初最早刻本《西游 证道书》才补入这一节,成为第九回,所以《西游记》的成 书是一个故事情节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明代文学家吴承恩 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创造, 成小说《西游记》一百回,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生 动,深受读者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幽默诙谐的乐观主义者形象
✓ 其次,孙悟空的动作更让人感到幽默,时而能给人以欢笑之声。如 在《西游记》第二回中写到:“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 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又如在第七回中,孙悟空 竟然在如来佛手缝中撒猴尿。另外,还在第一回中,孙悟空漂洋过 海走到民间,一切生活习惯开始有了变化。他就模仿人走路,还学 人吃饭。尤其幽默搞笑的是他吃饭时满手捏一双筷子,面条长的使 他不得不站在桌子上吃。这些生动活泼的动作描写,在孙悟空的身 上表现的活灵活现。也正是这些动作描写的生动,才给人们一种幽 默感,引发笑意。
✓ 在驼罗庄,听李老者说此地有妖怪,便上前唱喏道:“ 承照顾了!” 八戒称他“听见说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在乌鸡国, 他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十分兴奋:“分明是照顾老孙的一场 生意。”唐僧路遇抢劫的强盗,不得不推说银子在后面的徒弟身上, 悟空得知后高兴地说:“好!好!好!承你抬举,正是这样供,若 肯一个月供七八十遭,老孙就越有买卖。”
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 形象分析
一:作者生平及《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1、吴承恩(1510-1582),字汝忠,号射 阳山人 ✓淮安府山阳(今江苏淮安县)人,明代小说家。他一生
性情诙谐幽默,酷爱野史奇闻,使他能借助神话故事抒 发对现实的不平与愤慨,曾自称“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 平之恨无力”。他的著作,今存的有《西游记》和《射阳 先生存稿》。
✓ 在朱紫国见了国王招纳医生的皇榜,他满心欢喜:“且把取经事宁 耐一日,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在比丘国,悟空得知妖怪要用一 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药,而悟空却要取妖怪的黑心煎药, 降伏了妖怪,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子的性命;在隐雾山打死 豹子精,救出了贫困的樵夫;他三调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 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在祭赛国,悟空 从万圣公主手中骗到了舍利子和九叶灵芝,活捉了龙婆和公主,使 金山寺又重见霞光万道,祭赛国也恢复了往日的祥和安宁;在宝象 国,黄袍怪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但悟空认为长大后必定会成为妖 怪,像黄袍怪一样为害一方,悟空摔死了他们,既是为降服黄袍怪, 也是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四、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分析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人物 形象。
✓“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 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 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务尽的 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 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 被唐僧救出,同往西天取经。 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 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 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 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 机应变,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 主要特征。
✓1、孙悟空是一个来历不凡、聪明机智、 神通广大的 人物。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 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内育 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 作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 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由此可想见孙悟空乃是聚天地灵气孕育而生的一只石猴, 自然无父无母,随后孙悟空也曾历尽艰辛辛苦求学,于 菩提祖师处习得本事。求学的坚毅和勤勉,加上自身的 聪慧悟性,让他成功地从菩提祖师那里学到了一身近乎 无敌于天下的本领。
五、孙悟空艺术形象的意义
✓ 1、思想意义 ✓ 孙悟空这个形象,作者是要他当作“为理想献身”的英雄,是楷模
式的人物,同时,也是“思想改造”的象征来塑造的。人要追求理 想,这是作者肯定的,但是追求时要有规范,要符合社会的整体利 益,而不能一味胡来。在他身上,更多的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精神。
பைடு நூலகம்
三、《西游记》的故事梗概及其思想内容
✓ 1、故事梗概:《西游记》写的是唐僧等师徒四人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 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 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番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 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 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 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 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一:作者生平及《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2、《西游记》取材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唐代慧立、彦琮的 《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南宋的“说经”话本《大唐三藏 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 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 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 的再创造,完成了《西游记》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 大大文学巨著。
二、《西游记》的写作背景
✓《西游记》写于嘉靖年间,虽然采用了传统题材,却是 时代的产物。吴承恩生活的弘治到万历时期,正是明代 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十分黑 暗的时期,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也开始出现,市 民阶层壮大,市民思想意识开始活跃起来。吴承恩对当 时政治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十分愤慨,发出“近世之风, 余不忍详言之也”的沉痛感叹。
3、孙悟空是一个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 难、勇于斗争的人物
✓ 他对取经历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从不畏惧退缩,经受种种失败也从 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到西天后 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斗、战、胜正体现了这一形象的突出持点。
✓ 悟空与妖魔的斗争有时也常处于下风;有时是师父、师弟被妖怪摄 去;有时是被妖怪夺走了金箍捧以致“叫化子没蛇弄”;有时甚至 是自已遇到生命危险。如在小雷音寺被关在妖怪的金铙中险些闷死; 在火云洞被红孩儿的三味真火熏得晕厥;在车迟国与三位充当国师 的妖怪斗法;在火焰山三调芭焦扇等情节都充分体现了悟空遇到困 难从不气馁、从不服输、依然抖擞精神,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 充沛的战斗热情,从不象唐僧那样,一听到有妖怪,就“坐个雕鞍 不稳,扑的跌下马来,挣挫不动,打了一倒退,遍体酥麻,两腿酸 软”,也不象猪八戒那样爱说丧气话。
2、美学意义
✓ 作者正是这样,让读者时时不忘他是个猴子。而他又具有喜怒哀乐 等人之常情,特别是一种从对既定社会秩序进行敌意反抗的不屈不 挠的英雄脱变为为正义事业通于献身的英雄,这其中的种种作为能 够激发人们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与颓废消极了不相干。而 常人具有的一些性格特点,也是他具备的,如乐观幽默,争强好胜, 好戴高帽,喜欢吹牛说大话等,也非常容易引起读者的亲切感,在 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 大闹蟠桃会.rm ✓ 从八卦炉中逃出之后,他一条金箍棒“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
无形”,并且公然声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他 对皇权的藐视和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 ✓ ✓ 大闹凌霄殿.rm
✓ 在取经途中,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值日功曹前来效劳,若稍有 佛逆就嚷着“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有时仅为欺骗两 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若有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所以, 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终于默认他“犯上” 的要挟。有时对佛祖、观音也常常出言不逊,对慈悲的观音菩萨,孙悟空敢骂 他“惫懒”,咒骂她“该她一世无夫!”
5、幽默诙谐的乐观主义者形象
✓ 鲁迅说:“作者秉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 解颐之言,使神魔谐有人性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这种风格使作者首先赋予主要人物孙悟空幽默诙谐的个性特征。
✓ 首先,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语言无不具有轻松幽默感,时刻 让我们回味无穷。在悟空的词典里,只有戏语,没有敬语,玉皇大 帝在他的口中便成了“老官儿”。在天庭,孙悟空总是以轻蔑的态 度、掖揄的口气跟那些“大人物”对话,他要与妖斗法,便要玉帝 把天借他半个时辰。在灵山,他见了如来,说:“如来,我听见人 讲说,那妖精与你有亲哩。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孙悟空对玉帝、 如来的轻蔑态度,造成了幽默的喜剧效果。
三、《西游记》的故事梗概及其思想内容
2、作品主题
✓ 《西游记》热情赞美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和英雄主义,辛辣的嘲讽了 貌似威严、实则无能的天宫玉帝及诸神,深刻的揭露、批判了封建社 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同时启示人们:为了实现某一 崇高的目的,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的战胜一切敌人。
✓ 《西游记》能在中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成为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 不仅在于在思想上它“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明代社 会的黑暗,有很明显的现实批判意义” ,还在于《西游记》在艺术方 面塑造了一批最值得称道的孙悟空等艺术形象。
2、孙悟空是藐视皇权和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性 极强的人物
✓ 孙悟空敢于斗争,有着桀骜不驯的性格特征和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在大闹 天宫时,他不承认天之独尊,表现了对权威的最大不敬。在玉皇大帝面前,他 也只是“唱个大喏”,答应一声“老孙便是”。他偷蟠桃,盗玉酒,窃仙丹, 并假传圣旨愚弄赤脚大仙,把个堂堂天国闹得不亦乐乎。
2、美学意义
✓ 他是一个天产的石猴,却生活在一个与人类相似的社会里,又曾先 后进入过仙界和佛界。因此他既是猴,又是人,还是神。动物性、 人性和神性在他身上统一起来。作者就是紧扣这三点来写这个人物 的。作者又没有离开这个人物的动物属性。毛脸雷公嘴,罗圈腿, 拐子步。
✓ 三十四回师徒几人被金角大王拿住,他变成小妖脱身,丫在帝边, 八戒在上边吊着说:“你虽变了头脸,还不曾变得屁股,那屁股上 两块经不是?我因此认得你。”这实际上是作者在写这个人物时的 一个基本原则,时时不忘他是个猴子,因此无论任何时候都不放弃 这一点。即便变成了庙宇,但尾巴还是没有办法变掉,只好放在后 边当了个旗杆,被二郎神识破。
五、孙悟空艺术形象的意义
✓ 前七回和后边的描写虽有统一性,但其蕴含的思想意义显然是不同 的。前七回从石猴出世一直写到被佛祖压到五指山下。从作者本意 上讲,他是写未经污染的心猿如何一念之起,为了长生久生,而去 求法,堕入左道旁门,最后终于受到现世报。以此说明“心生而种 种魔生”佛理。而不求法也不行,虽说不生魔,但却不能超出六道 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