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第七章 表象
认知心理学-表象课件

技术创新
借助新兴的脑成像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将有 助于揭示表象的神经机制和动态过程,提高研究 的精度和深度。
应用拓展
表象研究将更加注重与教育、康复、人工智能等 领域的结合,为提高学习效率、改善认知障碍提 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表象研究的前沿问题
表象的神经机制
深入探讨大脑如何编码、存储 和提取表象,揭示表象与知觉 、记忆、想象等认知过程的关
系。
表象的动态变化
研究表象如何在不同的认知任 务和情境中发生变化,以及如 何与其他认知过程相互作用。
表象的跨文化比较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表象的异 同,探讨文化因素对表象的影 响和塑造作用。
表象的特征
表象具有概括性
表象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简化, 它只保留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而
忽略了一些细节。
表象具有不完整性
由于记忆的限制和信息的选择性, 我们形成的表象往往是不完整的, 可能只包含了事物的一部分信息。
表象具有可变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我 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表象可能会发生 变化。
表象的作用
味觉表象
总结词
味觉表象是指通过味觉感官获得的表象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VS
详细描述
味觉表象包括食物的味道、口感等元素, 人们通过品尝和记忆这些元素来形成对食 物的认知。例如,当我们品尝一道美食, 我们会通过味觉表象来感知它的味道、口 感和香气。
嗅觉表象
总结词
嗅觉表象是指通过嗅觉感官获得的表 象,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表象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表象研究面临着概念界定、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法和技术 。
认知心理学 第7章 表象

3.表象具的特点? – 直观性 – 概括性 – 易变性 –?
4.表象的特点? – 直观性 – 概括性 – 易变性 – 可操作性
•关于视觉表象的研究提示,表象 有点象内部图片,可以执行一些 心理操作和转换。这些操作和转 换的方式似乎与相应的物理操作 和转换相似。
1
2
第二节 表象 知觉 表征
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二、字符旋转:二维物体的旋转研究
实验:呈现给 被试右边12个字 母中的一个,要 求被试确定字母 “R”是正的还是 反的。
实验分两种情况:
1.无前行信息 2.有前行信息:前行信息可以是所要呈现的字符或 方位(用箭头指示),或者二者都有。
(1)只有字符
(2)只有方位 (3)字符和方位结合的前行信息 (4)字符和方位分开的前行信息
实验结论:被试在完成作业时出现了心理 旋转的过程,他们把倾斜的字母在心理 的平面上旋转到直立的位置,然后再作 出正向或反向的判断。
三 心理扫描
Kosslyn等认为,表象具有大小、方位 等空间特征,可以被扫描。 –距离效应实验 –大小效应实验
距离效应实验--(Kosslyn,1973)
实验材料:图片,如汽艇、汽车等;
第二阶段,要求被试去掉滤光镜去观察 一张一半为黑白垂直条纹另一半为黑白水平 条纹的复合刺激图形。结果被报告,垂直条 纹为绿色,水平条件为红色。
Finke(1980) :如果在诱导实验中只让被看两种颜色而要求 他们想象横竖线,那么测试通常可以产生麦氏效应。 而在诱导实验中如果让被试看横竖线条而要求它们想象 红色与绿色,则测试不会产生麦氏效应。
知觉竞争同一心理过程或心理资源,说明二 者的机能是等价的。
第三节 表象的实验研究
认知心理学表象

三、表象的计算理论
1、表象的构成要素
2、表象的生成过程
图示过程(Picture Process)将深层的本义表征转 换为视觉短时记忆中的表象。 发现过程(Find Process)它在视觉短时记忆中搜索 某个特定的客体或其部分。 放置过程(Put Process)它实现各种必要的操作, 使客体的各部分处在表象中的正确位置上。 表象过程(Image Process)负责协调上述3个过程 的活动。
小组被试的反应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被 试的知觉表征和想象表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锐敏度实验
(1)边缘视觉锐敏度实验 注视点、刺激野
(2)表象锐敏度实验 知觉和表象条件下的视觉边缘锐敏度
3.McCollough效应:红平绿竖
知觉与表象机能比较实验
Finke(1980)实验设计与结果:如果在诱 导实验中只让被看两种颜色而要求他们想象横 竖线,那么测试通常可以产生McCollough效 应。而在诱导实验中如果让被试看横竖线条而 要求它们想象红色与黄色,则测试不会产生麦 氏效应。
2.两种编码说关于表象的论证
两种编码说认为人的记忆中存在情景(表象) 记忆和语义记忆两种信息表征类型。为此, Paivio(1975)设计一个实验考察表象在信息 加工中的作用。实验所用的材料分为言语和图 象两种,分为一致型和冲突型两种。
实验结果表明,表象加工是独立存在的,在某 些条件下(如对客体大小进行加工)甚至语言 信息还需转化为表象再进行判定。上面的图文 一致,下面的不一致。
表象对知觉的选择性干扰实验结果 实验表明,在同一感觉通道中存在表象与知觉竞争同 一心理过程或心理资源,说明二者的机能是等价的。
二、表象与表征
1.关于表象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存在独立的心理图画, 是否可以利用表象进行信息表征。两种对立观 点的代表人分别是Kosslyn和Pylyshyn。前 者认为表象的独立存在的,后者持反对意见。
认知心理学-7-表象

7
1 、定位实验 PODGORNY 和 SHEPAND ( 1978 )
任务
比较在知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件下完成 的同一组作业
视觉定位实验
知觉-记忆组
带字母的 5 × 5 网格
带栅格表象组
空的 5 × 5 网格,想象出字母
不带栅格表象组
测试的网格只画出外边的框子,内部方格不画出
38
实验结果
表明: 即使有 前行信息的实 验,被试也要 做心理旋转, 其所需的时间 依赖样本偏离 正位的角度。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0 60 120 180 240 300 反应时 准备时间
39
三、心理旋转的
按顺时针进行旋转
Metzler ( 1973 ) 实验设计:采用延缓呈现刺激材料的方法进行实 验。延缓时间的确定根据每秒 53 度的实验结果进 行。来证明心理旋转经历了一些中间的阶段,即 必须是逐步通过一些中间的角度,而不是从一个 角度跳到另一个角度。
按照感觉通道分: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 象 按照创造程度不同:记忆表象、想象表象
2
表象与知觉中的形象的关系 鲜明生动、暗淡模糊 持久稳定、不稳定 完整、不完整
3
认知心理学对表象的研究
当前的表象研究几乎都关注视觉表象
– 鲜有涉及其他感觉通道表象
关于表象的争论
认知心理学
第七讲 表象
Mental Image
1
含义:表象( mental image )指事物不在面前时, 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回忆你到大学的初次经历,你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 什么、甚至闻到了什么 想象你额头正中长了第三只眼睛的样子 母亲的笑脸、某首喜欢的歌曲的旋律、舞蹈的动作、嫦 娥奔月
认知心理学 第七章--第十章

第七章表象第一节表象知觉表征一、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一)定位实验Podgorny和Shepard(1978)进行的视觉定位实验如下,实验分3组:1、知觉-记忆组。
示例2、带栅格的表象组。
示例3、不带栅格的表象组。
示例实验材料与结果:图示实验结论:3个组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异,有四种共同的反应模式。
说明知觉条件和表象条件下完成同一作业的情况是一样的或相似的。
支持了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
(二)锐敏度实验Finke&Kosslyn,19801、边缘视觉锐敏度实验。
实验材料及过程2、表象锐敏度实验。
结果:表象鲜明组被试在知觉和表象条件下的锐敏度几乎一样,且都随两点的实际距离增大而提高;非鲜明组尽管表象条件低于知觉条件,但曲线相似。
支持了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
(三)McCollough (麦考勒)效应实验McCollough效应:在令被试注视不断交替出现的一个红色背景上的垂直栅条和一个绿色背景上的水平栅条,适应后,改为注视一个由黑白色的半边垂直栅条和半边水平栅条所构成的复合刺激图形,被试报告此图形的白色竖条被看成绿色,而白色横条被看成红色的现象。
示例1;2finke(1980)的实验:如果在实验中只让被试看两种颜色,而要求被试相应想象横竖线条,可以得到McCollough效应;如果在实验中只让被试看横竖线条,但需表象出两种颜色,那么就不会出现McCollough效应。
结果说明:表象在模式信息的加工水平与知觉有机能等价,而颜色信息加工水平则没有。
(四)选择性干扰实验Segal&Fusella,1970实验过程:要求被试形成某个视觉表象(如一棵树)或某个听觉表象(如电话铃声),接着对他们进行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的觉察实验。
结果表明:视觉表象对视觉信息觉察有干扰,听觉表象对听觉信息觉察有干扰。
支持了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
表象是对当前未直接呈现的客体或事件的心理表征或类似知觉的信息表征。
二、表象表征存在的论证:双重代码理论(Dual Coding Theory)Paivio(1975)的实验实验过程:先给被试呈现实验材料卡片,然后让被试判断画出来的图对或词对所标志的一对东西实际上的大小,记录反应时。
认知心理学-表象与视觉记忆

3. 如果未被解释的表象随机地贮存在长时记忆中 ,那么几乎不可能在需要时提取某个特定的表 现,然而事实上却容易提取所需的对象。
表象的计算理论
表层表征与深层表征 本义表征和命题表征 表象生成的4个过程:
图示过程 发现过程 放置过程 表象过程
第四节 表象的功能
第七章 表象与视觉记忆
第一节 表征 第二节 表象 第三节 视觉记忆
表象表征和命题表 不同征表征形式被称为编码
第二节 表象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 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 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 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 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 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 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3.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自学
视觉记忆
表象的实质和功能
1. 以Kosslyn等人为代表,认为表象是一种 类似知觉的信息表征,在人的心理活动 中有自己的作用。
2. 以Pylyshyn为代表的一方,认为表象没 有独立的地位和功能,不能用来解释心 理想象,信息是以命题表征的。
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Neisser将表象看作是由相应的知识所激活 的对知觉的期待;
验证表象独立存在的 实验
实验材料:
判定所画的东西或 字词所标志的东西 中哪一个在原来的 印象上是比较大的 。记录反应时。
实验假设:
1. 如果长时记忆中只含有语言编码的信息,那么被试 对图画材料作出判定要慢于字词,因为在作出判定 之前,需要将图画转换为语词;如果长时记忆也包 含视觉表象,那么被试对图画的反应就不会慢于对 字词的反应。
8 第七章 表象 [自动保存的] [自动保存的]
![8 第七章 表象 [自动保存的] [自动保存的]](https://img.taocdn.com/s3/m/3d63a1a9dd3383c4bb4cd20c.png)
• 刺激项目 反应项目 27 - tacks 81 - jury
Pavio的实验
• 字词对,图画对 • 一致,不一致 • 被试对图画作出判定比 对字词快。 • 对不一致的图对的反应 时大于一致的图对,但 对字词的反应却没有这 种差别。
台灯
斑马
台灯
斑马
第二节 心理旋转
• 一、心理旋转概述 • Shepard的实验材料:
• 实验结果表明,在完成字符定位作业中,三个小组被试的 反应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被试的知觉表征和想象表 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93
519
388
447
472
478
522
403
488
531
503
451
387
500
520
519
500
403
587
578
563
489
408
531
501
349
401
342
384
375
426
390
473
396
368
418
397
461
426
487
400
403
448
481
500
354
350
350
414
375
405
392
405
413
390
451
420
500
535
476
434
430
504
506
424
364
379
338
397
360
425
402
424
399
第七章 表象 知觉 表征

第一节表象知觉表征表象(Medal Image)亦称意象。
包括通常所说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普通心理学认为:表象是事物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在认知心理学中,表象不仅是信息加工的成果,也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表象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心理过程,在现代心理学发展早期曾被关注,但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占统治地位,表象在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曾趋沉寂。
在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表象的研究又重新受重视并迅速发展,成果也非常丰富。
认知心理学对“心理旋转”和“心理扫描”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表象的作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表象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关于表象的实验和功能的讨论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与知觉的信息表征是相似的,二者在机能上是等价的。
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的方法是将在知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件下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考察二者的共同或相似情况。
以下的实验就是为探索考察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而设计的:1.定位实验Podgorny和Shepard(1978)进行的视觉定位实验,实验设计了三组被试:①知觉-记忆组。
实验中,先用速示器给被试呈现一个涂有某个字母或字母组合的栅格,然后呈现一个带有一个测试点的栅格,要求被试在保持高度精确的同时,尽快地判定该蓝色的测试点示落在所呈现的字母之内或之外,分别用左手或右手作出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实验演示②带栅格的表象组。
实验中,先用速示器给被试呈现一个同样的、然而示空的5×5栅格,同时实验者给被试以口头指示,让他利用某些特定的方格想象出某个英文字母或字母组合,这些字母及其在栅格中的位置与知觉-记忆组相同,并且要求他不要变更字母在栅格中的位置。
等到被试想象出字母后,再用速示器呈现带一个测试点的同样的栅格,其余实验程序同前。
*实验演示③不带栅格的表象组。
与组②只有一点不同,即带测试点的栅格只画出最外边的轮廓,内部的方格不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表象 知觉 表征
一,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认知心理学认为, 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与知觉的信息表征是 相似的,二者在机能上是等价的. 相似的,二者在机能上是等价的. 证明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的方法是将在知 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件下 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 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 , 考察二者的共 同或相似情况,即可进行判定. 同或相似情况,即可进行判定.
二,表象对学习记忆的作用 表象作为一种信息表征在学习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Pavio(1969)进行成对联想学习实验中发现,表 象在一些字词识记中起着中介作用,是有利于学 习和记忆的.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心理学家把借助于表象而实现的有思维活动称为 形象思维,以区别于逻辑思维.Shepard等的心 理旋转实验也令人信服地表明,人在完成某种作 业或解决某些问题,主要领带于视觉表象过程.
2,表象的生成过程
(1)图示过程 (2)发现过程 (3)放置过 程 (4)表象过程 图示过程(Picture Process)将深层的本义表征转换 为视觉短时记忆中的表象. 发现过程(Find Process)它在视觉短时记忆中搜索 某个特定的客体或其部分. 放置过程(Put Process)它实现各种必要的操作, 使客体的各部分处在表象中的正确位置上. 表象过程(Image Process)负责协调上述3个过程 的活动.
四,心理旋转研究的理论概括 1,表象的实质是就是一种类比表征,表象与外部客体有 着同构的关系. 2,同构是指内部表征的机能与外部客体的结构联系是相 似的,如心理旋转与客体的物理旋转.Shepard等称这 各同构为"二级同构". 3,表象与外部客体的同构关系尤如锁与钥匙的关系,虽 然实体不同,但在机能上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4,表象是记忆表征,但信息来自知觉,表象与知觉在机 能上等价. 5,心理旋转是表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旋转的实 验研究有力地说明了表象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三,心理旋转的连续性
从延缓呈现的第二个刺激开始计量的平均反应时 旋转时间较少变化的被试,(B)旋转时间较多变 化的被试 心理旋转还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旋转的过程是连 续的还是跳跃的? Metzler(1973)对该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他根 据以前的研究成果,采用延缓呈现刺激材料的方 法进行实验.延缓时间的确定根据每秒53度的实 验结果进行.实验结果如右图. 实验表明,无论是平面对还是立体对,被试的判 别反应时基本恒定,并随两个刺激材料方位差的 增长而有所增长.表明心理旋转是连续进行的.
1.定位实验
Podgorny和Shepard(1978)进行,实验设 计了三组被试:①知觉-记忆组,②带栅 格的表象组,③不带栅格的表象组.实验 结果表明,在完成字符定位作业中,三个 小组被试的反应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 明被试的知觉表征和想象表征不存在显著 性差异.
2.锐敏度实验 (1)边缘视觉锐敏度实验 (2)表象锐敏度实验 3.McCollough效应:红平绿竖 McCollough视觉反效现象的实验设计如下: 让被试分别通过红色和绿色滤光镜去观 察一张由黑白垂直条纹和黑白水平条纹 组成的刺激图形.如此轮换几分钟,使 被试对图形产生适应.此为诱导实验. 第二阶段,要求被试去掉滤光镜去观察 一张一半为黑白垂直条纹另一半为黑白 水平条纹的复合刺激图形.结果被报告, 垂直条纹为绿色,水平条件为红色.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第七章 表象
学时) (课时 3学时) 学时
李小融 教授 四川教育学院心理系 toplxiong@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视觉表象的研究. 表象(Medal Image)亦称意象.包括通常 所说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认知心理学对"心理旋转"和"心理 扫描"的研究,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 果.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表象的 作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表象研 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关于表象的实验和 功能的讨论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不同信息通道干扰
Segal和Fusella(1970)设计了一个 实验,将被试分为两个小组:听觉表象 组(要求被试想象自己听到电话铃声), 视觉表象组(要求被试想象自己看到一 颗树).听觉表象组的视觉信号感觉性 高于听觉信号感觉性,而视觉表象组听 觉信号感受性高于视觉信号感受性. 表象对知觉的选择性干扰实验结果 实验表明,在同一感觉通道中存在表象 与知觉竞争同一心理过程或心理资源, 说明二者的机能是等价的.
实验结果发现,两点之间的距离越长, 反应时越大,说明心理扫描的心理真 实性. 以Kosslyn为代表的表象存在论认为表 象与现实客体的知觉相似,视觉表象 中的客体也有大小,方位,位置等空 间特性.为此,他们进行为心理扫描 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 个方面: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
二,大小效应 在客体知觉过程中,小的客体总不如 大的客体看清楚. 表象是否存在这种 现象,如果存在这种现象,则为心理 扫描提供另一个心理真实性. Kosslyn(1975)进行了这方面的实 验.实验通过训练使被试形成四种颜 色正方形,它们之间各相差6倍.
�
第二节 心理旋转
一,心理旋转概述 心理旋转的研究于70年代初由Shepard及 其同事共同进行. 实验所用材料如右 图所示,分为三种情况,A为平面对, B为立体对,C为镜象对.实验验要求 当被试判断所看到的一对图体经过旋 转以后能否重合,以看出: 1.无论是平面对还是立体对,被试的 反时及其发展趋势相同. 2.两对图形的方位差越大,信息加工 的时间越长. 3.方位差每增加53度,反应时就增加1 秒. 由此可见,心理旋转这种心理过程是 存在的,旋转的速度为每秒53度.
4.选择性干扰实验 同一信息通道干扰 早在上世纪初,心理学家Perky(1910)就发现在同 一感觉通道内存在知觉表象与想象表象存在干扰 现象. 实验要求被试注视屏幕,并想象在屏幕上有一个西 红柿,与此同时,主试在屏幕上投射出一个较模 糊的西红柿的图像,结果被试认为屏幕上西红柿 图像是自己想象的结果.
第三节 心理扫描 以Kosslyn为代表的表象存在论 认为表象与现实客体的知觉相似, 视觉表象中的客体也有大小,方位, 位置等空间特性.为此,他们进行 为心理扫描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距离效应和 大小效应.
一,距离效应
这是Kosslyn等进行心理扫描所使用的刺激 材料.在实验过程中,被试被要求注视图 上某一物体并形成表象点,然后请被试判 定主试所说的另一物体是否为图中的物体, 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在另外一个实验中, 要求被试从心理的注视点"画"一条最短 的线路到达目标点,记录反应时.
第四节 表象的功能与作用
一,表象对知觉的促进作用 Hayes(1973)的实验研究表明,如果当前要知 觉的字母的大小与事先表象出的该字母的大小一 致时,识别所需要的时间要少于大小不一致的字 母.表象所携带的方位信息也可在一定条件下有 利于知觉加工.可以说,表象为知觉相应的客体 做了准备,成为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的一个重 要方面.
三,表象的计算理论
Kosslyn在他上述多个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表象的 计算理论.该理论尝试具体说明表象过程的如何 进行的. 指出现在视觉短时记忆中的类似图画的表征 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用于生成表层表征. 可以为本义表征和命题表征两种类型. 该表征所提供的信息是关于某一客体是什么样子, 而不是关于某一客体看起来像什么.在计算模拟 中,常用于作坐标表征.
二,表象与表征
1.关于表象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存在独立的心理图 画,是否可以利用表象进行信息表征. 两种对立观点的代表人分别是Kosslyn和 Pylyshyn.前者认为表象的独立存在的, 后者持反对意见.
2.两种编码说关于表象的论证. 两种编码说认为人的记忆中存在情景 (表象)记忆和语义记忆两种信息表征 类型.为此,Paivio(1975)设计一个 实验考察表象在信息加工中的作用.实 验所用的材料分为言语和图象两种,分 为一致型和冲突型两种.实验结果表明, 表象加工是独立存在的,在某些条件下 (如对客体大小进行加工)甚至语言信 息还需转化为表象再进行判定.
字符旋转实验结果 1.R字符旋转实验 Cooper和Shepard(1973)以字符为刺激材料对心理旋 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 结果,他们认为,当样本旋转角度小于180度时,表象 旋转是沿逆时针方向的;而当样本旋转的角度大于180 度时,表象旋转则是沿顺时针方向的. 2.心理旋转的验证 1984年,Cooper和Shepard又以多边形为实验材料,进行 了同样设计的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否具有前行信 息,被试都会进行心理旋转这种操作然后再进行正反 位,匹配等反应.它表明了心理旋转的心理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