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认知心理学-表象
认知心理学-表象课件

技术创新
借助新兴的脑成像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将有 助于揭示表象的神经机制和动态过程,提高研究 的精度和深度。
应用拓展
表象研究将更加注重与教育、康复、人工智能等 领域的结合,为提高学习效率、改善认知障碍提 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表象研究的前沿问题
表象的神经机制
深入探讨大脑如何编码、存储 和提取表象,揭示表象与知觉 、记忆、想象等认知过程的关
系。
表象的动态变化
研究表象如何在不同的认知任 务和情境中发生变化,以及如 何与其他认知过程相互作用。
表象的跨文化比较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表象的异 同,探讨文化因素对表象的影 响和塑造作用。
表象的特征
表象具有概括性
表象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简化, 它只保留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而
忽略了一些细节。
表象具有不完整性
由于记忆的限制和信息的选择性, 我们形成的表象往往是不完整的, 可能只包含了事物的一部分信息。
表象具有可变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我 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表象可能会发生 变化。
表象的作用
味觉表象
总结词
味觉表象是指通过味觉感官获得的表象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VS
详细描述
味觉表象包括食物的味道、口感等元素, 人们通过品尝和记忆这些元素来形成对食 物的认知。例如,当我们品尝一道美食, 我们会通过味觉表象来感知它的味道、口 感和香气。
嗅觉表象
总结词
嗅觉表象是指通过嗅觉感官获得的表 象,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表象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表象研究面临着概念界定、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法和技术 。
认知心理学-表象ppt课件

精选
精选
心理扫描
• Kosslyn等认为,表象具有大小、方位等空 间特征,可以被扫描。
精选
距离效应 Kosslyn(1973)
过程
实验材料:图片,如汽艇、汽车等; 让被试记住图片,并产生表象
实验程序: 1)“注视”表象中客体的某一部分(如船尾) 2)“注视”整个表象
过程
在实验中通过训练使被 试形成四种颜色正方形,它 们之间各相差6倍。
实验时主试首先说出一 种颜色和一个动物,要求被 试把该动物想象成与颜色框 一样大。然后就动物身上是 否具备某一特征请被试进行 真伪判定,记录反应时。
精选
大小效应2 Kosslyn(1974,1975)
结果
被试判定小的正方形 中的动物是否具有该特 征所需的时间要多于大 的正方形中的动物。
精选
Shepard等人还排除了代码比较的设想
• 反应时与方位差有线性关系 • 经过1600次试验,被试仍不能认出任何单独的图形 • 被试口头报告也支持心理旋转的设想
精选
字符旋转 Cooper&Shepard(1973)
材料
精选
字符旋转 Cooper&Shepard(1973)
过程
实验程序:1)速示器随机呈现,一次一个 2)提供先行信息(字符及其方位)
结果
表象扫描所需时间随扫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这说明表象是类似图画的表征,它可以得到 加工,而不是一种精选副现象。
补充:比较实验
• 过程:与上述实验基本相同,但一个重要差别是:不提表 象扫描,被试听到第二个地点后,只需快速判断该 地点是否存在
• 结果:被试做出判定所需时间不随两地点之间的距离增加 而增加
认知心理学第七章 表象

第一节 表象 知觉 表征
一,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认知心理学认为, 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与知觉的信息表征是 相似的,二者在机能上是等价的. 相似的,二者在机能上是等价的. 证明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的方法是将在知 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件下 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 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 , 考察二者的共 同或相似情况,即可进行判定. 同或相似情况,即可进行判定.
二,表象对学习记忆的作用 表象作为一种信息表征在学习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Pavio(1969)进行成对联想学习实验中发现,表 象在一些字词识记中起着中介作用,是有利于学 习和记忆的.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心理学家把借助于表象而实现的有思维活动称为 形象思维,以区别于逻辑思维.Shepard等的心 理旋转实验也令人信服地表明,人在完成某种作 业或解决某些问题,主要领带于视觉表象过程.
2,表象的生成过程
(1)图示过程 (2)发现过程 (3)放置过 程 (4)表象过程 图示过程(Picture Process)将深层的本义表征转换 为视觉短时记忆中的表象. 发现过程(Find Process)它在视觉短时记忆中搜索 某个特定的客体或其部分. 放置过程(Put Process)它实现各种必要的操作, 使客体的各部分处在表象中的正确位置上. 表象过程(Image Process)负责协调上述3个过程 的活动.
四,心理旋转研究的理论概括 1,表象的实质是就是一种类比表征,表象与外部客体有 着同构的关系. 2,同构是指内部表征的机能与外部客体的结构联系是相 似的,如心理旋转与客体的物理旋转.Shepard等称这 各同构为"二级同构". 3,表象与外部客体的同构关系尤如锁与钥匙的关系,虽 然实体不同,但在机能上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4,表象是记忆表征,但信息来自知觉,表象与知觉在机 能上等价. 5,心理旋转是表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旋转的实 验研究有力地说明了表象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08认知心理学-表象

成绩:30%, 27%, 53%
视觉表象
• 关于视觉表象的研究提示,表象有点象 内部图片,可以执行一些心理操作和转 换。这些操作和转换的方式似乎与相应 的物理操作和转换相似。
心理旋转(Mental Rotation)
• Shepard and Metzler (1971) 心理旋转实验
Mental Rotation
Perceptual Equivalence
• Finke’s second principle states that “imagery is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to perception to the extent that similar mechanisms in the visual system are activated when objects or events are imagined as when the same objects or events are actually perceived”(Finke, 1989, p. 41)
•
神经心理学的发现
• Roland and Friberg (1985) • Kosslyn, Thompson, Kim, and Alpert (1995) • Zatorre, Halpern, Perry, Meyer, and Evans (1996) • 结果:表象引起的脑活动部位与相应知觉一致。
• 如果信息可以同时用言语标签和视觉表 象进行编码,记忆的效率就会提高;如 果只能用言语标签进行编码,效率就会 降低。
双重编码理论的实验验证
• Paivio (1965) 的实验 四种实验材料: CC-两个具体名词配对 CA-具体名词+抽象名词配对 AC-抽象名词+具体名词配对 AA-两个抽象名词配对 成绩:11.41, 10.01, 7.36, 6.05
认知心理学表象

三、表象的计算理论
1、表象的构成要素
2、表象的生成过程
图示过程(Picture Process)将深层的本义表征转 换为视觉短时记忆中的表象。 发现过程(Find Process)它在视觉短时记忆中搜索 某个特定的客体或其部分。 放置过程(Put Process)它实现各种必要的操作, 使客体的各部分处在表象中的正确位置上。 表象过程(Image Process)负责协调上述3个过程 的活动。
小组被试的反应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被 试的知觉表征和想象表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锐敏度实验
(1)边缘视觉锐敏度实验 注视点、刺激野
(2)表象锐敏度实验 知觉和表象条件下的视觉边缘锐敏度
3.McCollough效应:红平绿竖
知觉与表象机能比较实验
Finke(1980)实验设计与结果:如果在诱 导实验中只让被看两种颜色而要求他们想象横 竖线,那么测试通常可以产生McCollough效 应。而在诱导实验中如果让被试看横竖线条而 要求它们想象红色与黄色,则测试不会产生麦 氏效应。
2.两种编码说关于表象的论证
两种编码说认为人的记忆中存在情景(表象) 记忆和语义记忆两种信息表征类型。为此, Paivio(1975)设计一个实验考察表象在信息 加工中的作用。实验所用的材料分为言语和图 象两种,分为一致型和冲突型两种。
实验结果表明,表象加工是独立存在的,在某 些条件下(如对客体大小进行加工)甚至语言 信息还需转化为表象再进行判定。上面的图文 一致,下面的不一致。
表象对知觉的选择性干扰实验结果 实验表明,在同一感觉通道中存在表象与知觉竞争同 一心理过程或心理资源,说明二者的机能是等价的。
二、表象与表征
1.关于表象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存在独立的心理图画, 是否可以利用表象进行信息表征。两种对立观 点的代表人分别是Kosslyn和Pylyshyn。前 者认为表象的独立存在的,后者持反对意见。
认知心理学 表象

*研究功能对等假设的方法
将在知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 件下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考察二者的同 或相似情况。
5
(1)定位实验
• ①知觉-记忆组
Podgorny和Shepard(1978)
• ②带栅格的表象组
• ③不带栅格的表象组
实验材料:同(心理旋转),手柄状图形 实验程序:图形甲------ 图形乙(相继呈现) 被试任务:先旋转(告知方向但不知道角度),后
判断甲乙是否相同 结果记录:图形乙呈现后,被试判断的RT 预期结果:RT短,且不随方位差而变化
31
心理旋转的连续性 Metzler(1973)
过程
• 让被试注视一会儿红色背景的纵 方向的黑白相间的条纹,然后再 注视绿色滤光片的横方向黑白相 间条纹,如此轮换,过几分钟发 生适应后,再呈现一个一半横向 一半纵向黑白条纹的复合刺激。 让被试报告所看到的图案及颜色。
10
(3)McCollough效应实验
11
(3)McCollough效应实验
结果
28
心理旋转的验证 Cooper&Shepard(1984)
结果
*反应时岁方位变化基本没有变化 *事先心理旋转时间随偏离度数增加而增加,且呈线性关系
29
• 心理旋转过程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
30
心理旋转的连续性 Metzler(1973)
过程
间隔时间=两个有方位差的 图形同时呈现时的心理旋转 时间,(根据53°/s的结果)
A.边缘视觉锐敏度实验
B.表象锐敏度实验 表象鲜明组 表象非鲜明组
8
(2)敏锐度实验
结果
《认知心理学表象》课件

表象研究的前沿问题
表象的神经机制
深入探究表象的神经机制,包括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区域的相互作 用。
表象与认知过程的关系
研究表象如何与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相互影响。
表象的动态变化
探讨表象如何在时间上动态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如何影响认知过程 。
表象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跨学科整合
01
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表象研究的跨学科整合
03
短期记忆
短期记忆是表象形成的中 间环节,它短暂地储存了 从感觉记忆中提取出来的 信息。
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是储存表象的最 终场所,它储存了人们过 去的经验和知识象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 ,以便于记忆和提取。
表象的认知过程
认知表征
表象在认知过程中表现为 一种心理表征,它是对现 实事物的抽象和模拟。
感知觉信息
表象的形成依赖于感知觉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通道所接收到的信息。
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表象形成的基础,它短暂地储存了感知到的信息,为表象的形成提供了素材。
特征提取
在感知过程中,大脑会提取出与表象相关的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这些特征是构成表象 的基本要素。
表象的记忆系统
01
02
忆和识别事物。
促进想象和创造力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通过操作和 改变表象,人们可以创造出新的
形象和想法。
辅助思维和决策
表象可以作为思维的材料,帮助 人们进行推理、比较、选择和决
策。
促进语言和理解
表象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语言,通 过将语言转化为表象来加深对语
言的理解和记忆。
02
表象的形成机制
表象的感知基础
度。
04
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表象与认知模型

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表象与认知模型引言: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学科。
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表象和认知模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表象和认知模型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表象的概念与作用表象是指人类在头脑中对外界事物的再现或模拟。
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础,能够帮助人们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
表象可以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形式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符号形式的。
表象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表象是人类思维的内在表示,研究表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本质和机制。
其次,表象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思维活动,如通过内部表象的操作和变换来解决问题。
此外,表象还可以帮助人们进行记忆和学习,通过对表象的编码和存储,人们能够更好地记忆和提取信息。
二、认知模型的概念与应用认知模型是对人类思维过程的一种理论描述或模拟。
它是对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规律的一种解释和预测。
认知模型可以是符号系统的,也可以是神经网络的,它们通过模拟人类思维的过程来解释和预测人类的行为。
认知模型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认知模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思维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建立和验证认知模型,我们可以揭示人类思维的基本单元和模块,进而深入研究思维的机制和规律。
其次,认知模型可以用于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
通过建立与实际行为相吻合的认知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和原因。
此外,认知模型还可以应用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通过模拟人类思维的过程来设计智能系统和算法。
三、表象与认知模型的关系表象和认知模型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是相互依存的。
表象是认知模型的基础,认知模型是对表象的解释和模拟。
表象提供了认知模型的输入和输出,而认知模型则通过模拟表象的操作和变换来解释和预测人类思维的过程。
在具体研究中,表象和认知模型相互交互。
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人类思维的表象来验证和改进认知模型,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和验证认知模型来解释和预测表象的产生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信号的感受性(d')
2 1.5 1 0.5 0 听觉表象 视觉表象 听觉信号 视觉信号
7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表象 知觉 表征
三、表象与表征 1. 两种编码说关于表象的论证(Paivio,1975)
两种编码说把表象看成是与语言相平行和联系的另一 个认知系统。 言语系统加工离散的语言信息; 表象系统则对具体的客体或事件的信息进行编码、贮 存、转换和提取。,其表征类似知觉。
13
《认知心理学》
Mental Rotation
Cooper and Shepard (1971) 心理旋转实验
14
《认知心理学》
Mental Rotation
15
《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 心理旋转
三 、心理旋转研究的理论概述
Shepard等把心理旋转看成一种类比过程。表象与外部客 体有着同构关系;但表象并不是直接地从结构上来表征 外部客体,这里的同构关系是指内部表征的机能联系与
外部客体之间的结构联系是相似的。
16
《认知心理学》
第三节 心理扫描
一 、距离效应
Kosslyn(1973)在实验里要求被试构成一个视觉表象并 加以审视,以确定其中客体或其空间特性,纪录所需的 时间。
17
《认知心理学》
Scanning Images
是扫描途中的项目数而不是距离在起作用? 新实验
18
这个实验中,用速示器向被试呈现成对的三维物体的二维 再现图形。实验中要求被试对配对图作出是否全等的判 断。
10
《认知心理学》
一 、心理旋转:三维物体的旋转研究(Shepard,1971)
A指两图形相同但在同一平面上方位不同 B指两图形相同在与纸面垂直的平面上转动了一定的角度
C指这两个图形看起来相似,无论怎么转动也不能重合
Finke和Kosslyn(1980)利用具有不同的表象鲜明的 被试来研究表象和知觉的机能等价问题。进行了边 缘视觉锐敏度和相应的表象锐敏度实验。
3. McCollough效应实验
Finke(1980)的实验结果表明了表象与知觉的自上 而下的加工是有密切联系的。
4. 选择性干扰实验
6
《认知心理学》
22
《认知心理学》
第四节 表象的功能
一、表象对知觉的促进作用
表象为知觉相应的客体做了准备,成为知觉的自上而下的 加工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表象对学习记忆的作用
表象在一些字词识记中起着中介作用,是有利于学习和记 忆的。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表象在问题解决、创造活动中有重要 作用。
23
20
《认知心理学》
第三节 心理扫描
二、大小效应 Kosslyn(1974,1975)进行一系列实验,考查表象 是否也类似于知觉,对小的客体总不如大的客体容易 看清楚。
21
《认知心理学》
第三节 心理扫描
三 、表象的计算理论
Kosslyn(1980,1981)在其心理扫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表象的计算理论。 该理论认为,表象有两个主要因素: (1)表层表征;(2)深层 表征 。 Kosslyn认为从深层的本义表征生出表象,还要涉及4种过 程:(1)图示过程;(2)发现过程; (3)放置过程;(4)表象过程;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网络课程
周治金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008年9月
1
《认知心理学》
第七章 表象
第一节 表象 知觉 表征
பைடு நூலகம்第二节 心理旋转
第三节 心理扫描
第四节 表象的功能
2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表象 知觉 表征
一、表象的基本特征 认知心理学把表象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表象能够表征不断变化的刺激信息; 第二,表象能承载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 第三,表象能够表征不断变化着的信息,但一般情况下比 知觉更模糊,更概括; 第四,对复杂图像形成的表象具有层次结构,在人的认知 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表象 知觉 表征
定位实验的实验结果
3种条件下的视觉定位实验结果 知觉记忆组 700
平均反应时/ms
带栅格的表象组 600 不带栅格的表象组 500 400 300 I5 L7 F9 E11 IF14 涂黑的方格
5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表象 知觉 表征
二、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2. 锐敏度试验
8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表象 知觉 表征
三、表象与表征 1. 两种编码说关于表象的论证(Paivio,1975)
Paivio设计实验,要求被试判断卡片上的东西究竟哪 一个在原来印象上是较大的。
两个图对和两个文字对,左边的图对是一致的,右边 的图对是不一致的。
9
《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 心理旋转
一 、心理旋转:三维物体的旋转研究(Shepard,1971)
3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表象 知觉 表征
二、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在认知心理学中将表象和知觉连在一起,将表象看作是 类似知觉的信息表征。 1. 定位实验 Podgorny和Shepard(1978)应用这种方法进行视觉定位 实验。 实验分三组: (1)知觉-记忆组:实验材料为5×5栅 格,用黑色将其中一些方格涂成某个英 文字母,如:I,L,F,E或字母组合IF。 (2)带栅格的表象组 (3)不带栅格的表象组 4
《认知心理学》
第七章 表象
关键术语: 表象 心理旋转 心理扫描
(完)
下一章:概念
24
11
《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 心理旋转
二 、字符旋转:二维物体的旋转研究(Cooper, Shepard,1973)
这个实验中,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的和反的字母、数码作 为实验材料,实验中要求被试每次判定该字符的正反。 右图是‘R’实验中部 分实验材料。
12
《认知心理学》
实验结果发现被试报告其心理旋转的角度越大,其作出判 断的时间越长。
《认知心理学》
Babara Tversky (1981) 的研究
19
《认知心理学》
Tversky (1981) argued
people’s maps are systematically distorted because people use different heuristics, or rules of thumb, in orienting and anchoring oddly shaped units such as continents or states. Using principles of perceptual organization, people try to “line up” things to make them more orderly. Thus, South America is “remembered” in an image as being directly south of North America, instead of southeast of North America, as it actually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