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大学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

20XX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附范文两篇)课程代码:04729【作文题附带两篇范文】【该文档答案附带教材出处和评分标准】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得益”的名言来证明后唐庄宗因骄傲而亡国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A.归纳B.演绎C.类比D.对比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12.下列《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语句中,出自“二日砥砺德行”的是【】A.然弭谤莫如自修,入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B.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C.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D.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73.《吃饭》一文提到的古人中,在论音乐与烹调这两种和谐时“偏向音乐”的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伊尹正确答案:A(1分)教材P364.在《垓下之围》中,项羽三次说“天之亡我”,所显示的人物特征是【】A.知耻重义B.爱逞匹夫之勇C.宁死不辱D.缺乏反省意识正确答案:D(1分)教材P675.《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与“长人者”形成类比的人物是【】A.他植者B.长安富豪人C.郭橐驼D.问者正确答案:A(1分)教材P806.《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A.强国的信心B.“夷夏有别”的观念C.国家利益至上的信念D.民族交融的愿望正确答案:B(1分)教材P817.下列《前赤壁赋》的描写中,引发了“人生短暂”悲观情绪的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B.扣舷而歌之C.客有吹通宵者,倚歌而和之D.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正确答案:C(1分)教材P848.下列《秋夜》的意象中,收到作者“默默敬奠”的“英雄”是【】A.枣树B.蝴蝶C.蜜蜂D.小青虫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059.《香市》使用了反衬手法来表明当前香市的冷落,能体现这一手法的句子是【】A.我幼时缩减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B.反衬重兴香市的冷落C.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D.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0910.《纪念傅雷》一文记叙了作者与傅雷的两次争执,争执的内容是【】A.家教方法B.学术问题C.生活琐事D.处世原则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1911.《都江堰》一文中说:“即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这里的“水的魅力”指的是【】A.为无数民众输送汨汨清流B.雍容大度的聚会C.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D.化作许多闪亮亮的河渠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3312.《我与地坛》中反复提到“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那条路”的含义是【】A.平安幸福B.成为作家C.守护地坛D.治愈疾病正确答案:A(1分)教材P14313.《湘夫人》出自屈原的【】A.《离骚》B.《九歌》C.《天问》D.《九章》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5914.《秋兴八首》(其一)中,通过听觉意象烘染心情落寞惆怅的一联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7315.《长恨歌》“昭阳殿里恩爱绝”一句所用典故的主人公是【】A.小玉B.双成C.陈皇后D.赵飞燕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8016.下列写到飞鸟的诗句中,象征边民逃难的是【】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谓兮木上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C.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8417.《雨巷》中,象征等待、希望和追求的意象是【】A.寂寥的雨巷B.默默彳亍C.颓圮的篱墙D.雨的哀曲正确答案:B(1分)教材P20818.下列《我愿是一条急流》诗人的自喻中,与“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根常春藤”相应的是【】A.一座荒林B.城堡的废墟C.一块云朵D.一所小草棚正确答案:B(1分)教材P21519.下列《断魂枪》的语句中,属于沙子龙肖像描写的是【】A.利落,短瘦,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B.个子大,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看着四围C.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脸上绷紧,胸脯子鼓出,像两块老桦木根子D.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正确答案:A(1分)教材P24020.就全文而言,《哦,香雪》中写香雪在中学被同学再三盘问的情节所运用的叙述方式是【】A.顺叙B.倒叙C.插叙D.补叙正确答案:C(1分)教材P254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含解析)(1)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含解析)(1)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2020全国卷1语文与答案

2020全国卷1语文与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2020年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

2020年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

XX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文章中,属于先秦历史散文的是()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赵威后问齐使》D.《谏逐客书》2.庄子在《秋水》中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作比喻,所论证的道理是()A.国君要以德治国B.为政要以民为本C.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D.立言的根本在于道德3.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最能体现全文中心论点的语句是()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C.“满招损,谦得益”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在《论毅力》中,作者用以突出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最终成功这一中心旨意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层递C.排比D.比拟5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复古家’尽可不必悲观的,太平的景象还在:常有年兵燹,常有水旱。

”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A.象征B.对比C.铺垫D.反讽6.下列《论学问》中的例证,用来说明“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相应的学问来补救”这一道理的是()A.天赋有如野生花草,需要学问修剪B.史鉴使人明智,博物使人深沉C.缓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D.一个人心志不专,顶好研究数学7.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A.言语描写B.行为描写C.心理描写D.肖像描写8.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被郭橐驼指斥为“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的行为是()A.“爪其肤以验其生枯”B.“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C.“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D.“其土欲故,其筑欲密”9.《马伶传》中体现主旨的关键情节是()A.马伶与李伶的第一次技艺较量B.马伶与李伶的第二次技艺较量C.马伶偷以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D.华林部夜访马伶然后罗拜而去10.《香市》中描绘往昔香市的热闹情景,其主要目的是()A.追忆儿时的美好记忆B.向往昔日的繁华C.反衬今日香市的冷落D.暴露农村的落后11.《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12.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A.感慨人生苦短,忧从中来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C.感叹功业无成,借酒浇愁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13.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是一首()A.七言绝句B.七言古诗C.七言律诗D.长短句14.柳永《八声甘州》上片的抒情方法是()A.直抒胸臆B.借景抒情C.借叙事抒情D.借典故抒情15.陆游《关山月》中,贯穿全诗始终的景物是()A.关B.山C.月D.沙16.在闻一多《一句话》中,隐喻“民众革命”的事物是()A.火山B.铁树C.火山爆发D.青天霹雳17.在《炉中煤》中,象征着祖国和中华民族获得新生的诗句是()A.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B.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C.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D.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18.高尔基《鹰之歌》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A.对比B.隐喻C.拟人D.托物言志19.在《石崇与王恺争豪》中,为了凸现石崇的豪富,先写王恺是武帝的亲戚,并得到皇帝赠送的“世罕其比”的珊瑚树,这一表现方法是()A.侧面烘托B.对比反衬C.铺垫反托D.象征暗示20.《风波》的主要社会意义在于()A.暴露民众的愚昧落后B.揭露帝制余孽的复辟阴谋C.批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D.指出革命首先要唤醒民众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作者:程道流语文高考研究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习题】自学考试2020年《大学语文》考试题+答案解析

【习题】自学考试2020年《大学语文》考试题+答案解析

【习题】自学考试2020年《大学语文》考试题+答案解析好走的都是下坡路:人生之路并非一马平川,并非无须费劲就能轻松前行。

许多时候,正是由于我们放弃了努力,便白白地错失了成功的良机。

【习题】自学考试2020年《大学语文》考试题+答案解析1.《马伶传》中马伶的经验说明()。

A.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和热爱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B.作者对阉党的痛恨C.作者是明末的遗老D.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有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E.讽刺当朝的权贵2.《西湖七月半》的写作特点有()。

A.语言生动传神B.善于运用心理描写C.笔调轻松随意,富有诙谐意味D.善于用不同的情景作对比E.采用了倒叙的方法3.《爱尔克的灯光》三种灯光是()。

A.故居内大门亮起的灯光B.爱尔克的灯光C.我心灵的灯光D.家里点的灯光E.山野里的灯光4.下列不属于施蛰存短篇小说集的有()。

A.《灯下集》B.《待旦集》C.《上元灯》D.《梅雨之夕》E.《小珍集》5.在《我与地坛》中,作者表现深挚母爱的方式有()。

A.无声的行动描写B.借“我”之口进行直接描写C.借“邻居”之口进行直接描写D.借“朋友”之口进行直接描写E.侧面烘托6.《湘夫人》这首诗中所用到的抒情方法有()。

A.因情造景B.借举止抒情C.融情入景D.移情于景E.直接抒情7.《陌上桑》中罗敷的形象是()。

A.美丽B.坚贞C.聪明D.炫耀E.虚荣8.下面有关李白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

A.对当时社会腐朽势力的猛烈抨击B.对处境困厄的愤激抗争C.对美好理想的执著追求D.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情讴歌E.对田园生活的十分向往9.李白《行路难》抒写情怀的艺术表现手法是()。

A.细节描写B.比兴C.用典D.夸张E.排比10.“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用到的典故是()。

A.吕尚遇到周文王B.吴起被楚王重用C.管仲遇到齐桓公D.百里奚被秦王重用E.伊尹被商汤所用参考答案:1.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文中马伶的成功经验说明: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和热爱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有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2020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1、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的下一句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1《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素淡朦胧、和谐宁静的荷塘和月色,表现了作者希望在自由宁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33. 下列各项中,加双引号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推“搡”(shǎng)“拙”劣(zhuó)“喧”哗(xuān)归“省”(xǐng)B.浮“躁”(zào)“漫”溢(màn)“骤”然(zòu)“行”辈(háng)C.“衰”竭(shuāi)“敦”实(dūn)驰“骋”(chěng)挑拨离“间”(jàn)(正确答案) D.蛮“横”(hèng)“瞭”望(liào)“缅”怀(miǎn)“强”词夺理(qiáng)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脉脉mò忏悔chàn(正确答案)B、狙击zǔ鸟瞰kànC、抨击pēng 发酵xiàoD、干涸hé百舸争流kě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敷衍yǎn 门当户对dāngB、供给jī有求必应yīng(正确答案)C、家谱pǔ门框kuàngD、阎王yán 惦念diàn6、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吞噬(shì)俯瞰(kàn)怂恿(sǒng)吹毛求疵(zī)B.酝酿(yùn)污秽(huì)修葺(qì)恹恹欲睡(yān)(正确答案)C.婆娑(suō)箴言(jiān)愧怍(zuò)惟妙惟肖(xiào)D.娉婷(pīng)腈纶(jīng)轻觑(xù)戛然而止(jiá)7、直到本世纪60年代,将地面()结果与卫星和火箭()到的资料结合起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激光的物理性描述。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重点」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重点」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重点」(一)认真研读教材中的课文共52篇课文,议论文10篇,记叙文17篇,诗词18篇,小说7篇,四局部内容所选的课文篇目,一篇一篇地阅读掌握,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考生一定要加强对教材所选取的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过去《大学语文》中,考核考生对课文的内容是否记忆的较多。

1.《秋水》(节选)中说“仲尼语之以为博”,语中“仲尼”指的是A.伯夷B.孟子C.孔子D.老子[答案]C[解析]这是考核一名大学生最根本的人文常识的试题。

没有丝毫难度。

2.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蔡元培提及他自己在德国的生活经历,用以说明的论题是A.抱定宗旨B.端正学风C.砥砺德行D.亲爱师友[答案]D[解析]这是典型的考核是否阅读教材的试题。

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共阐发“三事”:抱定宗旨;砥砺德行;亲爱师长;阅读课文掌握阐发三事详细论述的内容。

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置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亲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3.以下著作中,作者为韩愈的是A.《壮悔堂文集》B.《昌黎先生集》C.《震川先生集》D.《樊川集》[答案]B[解析]课文中作者介绍的内容也是需要认真阅读掌握的知识内容。

尤其是作家的主要代表作更需要掌握。

《壮悔堂文集》:侯方域;《震川先生集》:归有光;《樊川集》:杜牧;韩愈自称郡望为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4.《先妣事略》一文中,“不忧米盐,乃劳苦假设不谋夕”的人物是A.外祖B.周孺人C.大姊D.老妪[答案]B[解析]这是典型考核考生是否阅读课文的试题。

先妣是周孺人;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假设不谋夕。

5.杜甫《秋兴八首》的创作地点是A.夔州B.长安C.巩县D.成都[答案]A[解析]掌握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作的这首诗,掌握时代背景。

6.《长恨歌》中“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的主角是A.杨贵妃B.董双成C.梨园弟子D.临邛道士[答案]D[解析]典型考核考生是否阅读课文的极简单的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A.满招损,谦得益B.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又批评“求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风气,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例证法
C.类比法D.对比法
3.《吃饭》中,从吃饭想到结婚、想到政治,这种联想方式的基础是()
A.时间统一性B.地点统一性
C.相似性D.对比性
4.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宗教感情”,指的是()
A.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着追求B.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C.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在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中的典型事例,用来刻画许远形象的是()
A.背诵《汉书》B.为国让贤
C.拔刀断指D.抽矢射塔
6.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作家是()
A.韩愈B.柳宗元
C.欧阳修D.杜甫
7.《马伶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语言描写B.细节描写
C.行为描写D.肖像描写
8.下列《西湖七月半》语句中使用了排比句式的是()
1
A.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
B.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C.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
D.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9.《秋夜》所写的形象中,象征遭受蹂躏却还抱有希望的弱者的是()
A.小青虫B.小粉红花
C.蝴蝶D.蜜蜂
10.下列文章中,主要采用今昔对比写作方法的是()
A.《哭小弟》B.《香市》
C.《纪念傅雷》D.《都江堰》
11.《都江堰》所写到的器物中,象征为民造福的是()
A.金杖B.长锸
C.铁戟D.钢锤
12.《我与地坛》中,让读者联想到“我”艰难坎坷的人生道路和自强不屈精神的景物是
()A.“谁也不能改变”的落日光辉
B.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
C.忧郁而镇静的苍黑古柏
D.“历尽沧桑”、“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
l3.《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
A.山水诗B.送别诗
C.悼亡诗D.爱情诗
14.《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A.正面刻画B.侧面烘托
C.对比反衬D.类比彰显
15.李白《行路难》中情感流程的特点是()
A.逐层递进B.逐层减退
C.起伏跌宕D.平缓舒展
16.《秋兴八首》(其一)中对偶极为精当工稳的两联是()
A.首联与颔联B.颔联与颈联
2
C.颈联与尾联D.首联与尾联
17.柳永《八声甘州》抒写的主要情感内容是()
A.贫困潦倒之愁B.羁旅行役之苦
C.报国无门之悲D.家破人亡之痛
18.李清照《声声慢》中引发词人故乡之思的景物是()
A.晚风B.过雁
C.黄花D.细雨
19.戴望舒《雨巷》的写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高潮时B.五四运动低潮时
C.大革命高潮时D.大革命失败时
20.《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的象征意义是()A.古老中国负重前行B.祖祖辈辈希望失落
C.新时期中国如日东升D.新时期青年热血沸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香市》的语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有()
A.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B.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
C.灿如繁星的“烛山”D.那不是无名的“江湖班”
E.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22.下列以“居士”为别号的人物,属于唐代的有()
A.青莲居士B.六一居士
C.香山居士D.东坡居士
E.易安居士
23.下列《长恨歌》中的诗句,属于融情入景的有()
A.夜雨闻铃肠断声B.耿耿星河欲曙天
C.秋雨梧桐叶落时D.春风桃李花开日
E.迟迟钟鼓初长夜
24.《我愿是一条急流》中互相对应的比喻意象有()
A.急流与小鱼B.荒林与小鸟
3
C.废墟与常青藤D.小草棚与炉火
E.云朵与破碎的大旗
25.《哦,香雪》以“哦,香雪!香雪!”的反复呼告收结,所表现的复杂情感有()A.对贫穷落后的怜悯
B.对现代文明的召唤
C.对质朴心灵的赞叹
D.对这质朴美可能被现代文明吞没的担忧
E.对现代文明改变质朴美的企盼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2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岁:
2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
28.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过:
29.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败北:
30.引商刻羽,抗坠疾徐
抗坠疾徐:
31.生闻之,不觉解颐
解颐:
32.汉皇重色思倾国
倾国:
33.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声名狼藉: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34.阅读《论毅力》开头一段文字: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请回答:
4
A.从这个开头看,《论毅力》的总论点是什么?
B.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
C.这个开头体现出《论毅力》怎样的论证方法?
35.阅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一段文字: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

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
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

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

”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

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请回答:
A.这里记叙了赵武灵王坚持推行胡服骑射的哪一个举措?
B.这里塑造人物形象采用了何种描写手法?
C.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很早以来,她就在想这样一条裙子,像家中一切喜庆日子时,老奶奶,少奶奶,姑奶奶们所穿的一样。

她要把金鲤鱼和大红百裥裙,有一天连在一起——就是在她亲生儿子振丰取亲的那天。

谁说她不能穿?这是民国了,她知道民国的意义是什么——“我也能穿大红百裥裙”,这就是民国。

请回答:
A.金鲤鱼为什么想穿百裥裙?
B.这段文字反映了金鲤鱼怎样的思想观念?
C.举例说明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37.阅读辛弃疾《摸鱼儿》的下片: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请回答:
A.谁用“千金”买了“相如赋”?“佳期又误”的寓意是什么?
B.“闲愁最苦”的情感内涵是什么?
C.“斜阳”、“烟柳”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五、作文题(30分)
38.请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