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技术基础综合实践课程设计-齿轮分析
齿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齿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齿轮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齿轮的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了解齿轮材料的选择、热处理及其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3. 学生掌握齿轮的几何参数计算、强度校核方法,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齿轮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进行齿轮的二维和三维图形绘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运用计算软件进行齿轮参数的运算和强度校核,提高计算分析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提高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齿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认识到齿轮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工程意识。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沟通协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及相关专业高年级课程,旨在通过齿轮机械设计实践,使学生掌握齿轮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设计和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齿轮基本概念及分类:介绍齿轮的基础知识,包括齿轮的定义、分类及用途,重点讲解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 齿轮传动概述。
2. 齿轮材料与热处理:分析齿轮材料的选用原则,介绍常用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探讨热处理对齿轮性能的影响。
关联教材章节:第二章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3. 齿轮几何参数计算:讲解齿轮的主要几何参数,包括模数、齿数、压力角等,并通过实例演示齿轮几何参数的计算方法。
关联教材章节:第三章 齿轮几何参数设计。
齿轮的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板材矫直机学生姓名xxx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xxx班级xxx指导教师成绩2010—12—18目录摘要11前言12工艺规程设计22.1零件分析22。
1.1类型及功用22.1.2结构分析22.2零件的毛坯32。
3定位基准的选择32。
3。
1粗基准的选择32。
3。
2精基准的选择32。
4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32。
5工序设计42.5。
1工序尺寸的计算42。
5.2切削用量的计算44收获及心得体会7致谢7参考文献8摘要:本课程设计在已知生产纲领的条件下,通过机械加工工序尺寸的计算和加工切削用量的计算,从而确定加工工序过程和制定机械加工工序卡和加工工艺卡片,同时根据提供的数据和资料绘制零件图、毛坯图以及夹具装配图,最后用绘图软件绘制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关键词:工艺规程设计、定位基准、切削用量一、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习完了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课程的基础上,在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工艺理论和实践知识,在实际的的工艺、夹具设计中综合地加以运用,进而得到巩固、加深和发展,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和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锻炼:1。
能熟地运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和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的合理拟定等问题,从而保证制造的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
2。
通过夹具设计,进一步了解我们自己的结构设计能力,能够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
车床齿轮课程设计

车床齿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车床齿轮的基本概念,掌握齿轮的类别、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能掌握齿轮啮合原理,解释齿轮传动的基本过程。
3. 学生能了解齿轮的材料、热处理及其对齿轮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齿轮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的齿轮设计。
2. 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车床进行齿轮的加工和组装。
3.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齿轮传动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制造和齿轮传动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机械制造工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验齿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车床齿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齿轮基本概念:介绍齿轮的定义、类别(直齿轮、斜齿轮、蜗轮等)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
2. 齿轮结构及啮合原理:分析齿轮的结构特点,阐述齿轮啮合的基本原理,包括啮合条件、传动比等。
3.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讲解齿轮常用材料及其性能,探讨热处理对齿轮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
4. 齿轮设计:引导学生学习齿轮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参数计算、强度校核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5. 齿轮加工与组装:介绍齿轮加工方法(车削、磨削、齿轮铣等),演示齿轮组装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齿轮基本概念及类别第二课时:齿轮结构及啮合原理第三课时:齿轮材料及热处理第四课时:齿轮设计方法及案例分析第五课时:齿轮加工与组装操作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本章节内容与教材中关于齿轮传动的章节紧密相关,涵盖了齿轮传动的基本理论、设计和实践操作,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齿轮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齿轮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齿轮的基本概念、类型、传动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齿轮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2.掌握齿轮传动的原理和工作特点。
3.熟悉齿轮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4.能够分析齿轮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5.学会使用齿轮设计软件进行齿轮参数的计算和设计。
6.具备判断齿轮故障和进行维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2.增强学生对齿轮传动系统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齿轮的基本概念:介绍齿轮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齿轮的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齿轮及其应用场景。
3.齿轮传动的原理:阐述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4.齿轮设计方法:介绍齿轮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包括齿形、齿数、模数等参数的选取。
5.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案例:分析实际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齿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传动原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学生进行齿轮传动实验,观察齿轮传动的特点和故障现象。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设计经验。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机械设计》等相关教材,供学生预习和参考。
2.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展示齿轮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3.实验设备:准备齿轮传动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身体验齿轮传动的特点和故障现象。
4.设计软件:提供齿轮设计软件,让学生学会使用软件进行齿轮参数的计算和设计。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课程设计画图齿轮

课程设计画图齿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画图齿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画图工具和软件,独立完成齿轮的绘制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能够理解画图齿轮的相关知识,能够独立完成齿轮的绘制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内容:1.齿轮的基本概念:介绍齿轮的定义、分类和应用,让学生了解齿轮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
2.齿轮的绘制原理:讲解齿轮的绘制原理和方法,包括齿轮的基本参数、齿形和齿距的计算。
3.齿轮的设计方法:介绍齿轮的设计方法,包括齿轮的材料选择、齿面硬度要求和强度计算。
4.画图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教授如何使用画图工具和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进行齿轮的绘制和设计。
5.齿轮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齿轮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齿轮的实际应用场景和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齿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让学生掌握齿轮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齿轮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齿轮的实际应用场景和重要性。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画图工具和软件,进行齿轮的绘制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机械设计基础》、《齿轮设计手册》等,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齿轮的设计课程设计

齿轮的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齿轮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包括齿轮的类型、齿形、齿数等。
2.掌握齿轮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相关公式和图表进行齿轮的设计。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齿轮的设计和制作。
4.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齿轮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介绍齿轮的定义、齿轮的类型和特点、齿形和齿数等。
2.齿轮的设计方法:讲解齿轮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包括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齿宽系数等参数的计算和选择。
3.齿轮的设计步骤:介绍齿轮设计的具体步骤,包括齿轮的材料选择、齿轮的加工方法等。
4.齿轮的设计实例:通过实例讲解齿轮的设计过程,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并完成齿轮的设计。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齿轮的基本概念、结构和设计方法,让学生掌握齿轮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齿轮的设计实例,让学生理解齿轮设计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3.实验法:通过齿轮的制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加深对齿轮设计方法的理解。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机械设计基础》教材,提供齿轮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参考书:推荐《齿轮设计手册》等参考书籍,提供更多的齿轮设计实例和经验。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和视频资料,展示齿轮的设计过程和实验结果。
4.实验设备:准备齿轮制作的光具座、磨具、卡尺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制作齿轮。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的设计练习和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齿轮设计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设计一份包含选择题、计算题和设计题的考试,以评估学生对齿轮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全面理解。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齿轮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直齿圆柱齿轮设计姓名(学号):)教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教务处制目录引言 (1)1.齿轮零件结构分析 (1)1.1 齿轮零件图分析 (1)1.2 齿轮零件结构分析 (2)1.2.1零件表面组成 (2)1.2.2确定主要表面与次要表面 (2)1.2.3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2)2.毛坯的确定 (2)2.1毛坯的确定原则 (2)2.2毛胚的选择原则 (2)3.选择定位基准 (3)3.1以内孔和端面定位 (3)3.2以外圆和端面定位 (3)4.拟定齿轮的工艺路线 (3)4.1确定加工方案 (3)4.1.1齿坯加工方案的选择 (3)4.1.2齿形加工 (4)4.2划分加工阶段 (4)4.3选择定位基准 (4)4.4加工工序安排 (4)5.确定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4)5.1背吃刀量的选择 (4)5.2进给量的选择 (5)5.3切削速度的选择 (5)6.设计工序内容 (5)6.1确定工序尺寸 (5)6.2选择设备工装 (6)7.夹具设计 (6)7.1机床夹具的定位误差 (6)7.1.1心轴 (6)7.1.2定位套 (7)7.2机床夹具的对刀装置 (7)7.2.1确定插床夹具对刀块位置尺寸的步骤 (8)7.2.2精度校验 (8)7.3机床夹具的选择原则 (8)9.附件 (9)参考文献 (10)致谢词 (10)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并认识一般机器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惊醒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齿轮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齿轮课程设计介绍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齿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齿轮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将有机会研究到齿轮的设计、制造以及相关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
主题本课程设计将以以下主题为核心内容:1. 齿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齿轮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3. 齿轮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评估4. 齿轮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方法5. 齿轮传动系统的优化和应用案例分析设计要求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 选择一个特定的齿轮类型或应用场景进行研究和设计。
2. 使用齿轮设计软件或手工计算方法进行齿轮参数的计算和优化。
3.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并评估其性能和可行性。
4. 设计齿轮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方法,并进行相关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
5. 对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并进行案例分析。
设计步骤本课程设计建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设计主题和目标。
2. 深入研究齿轮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 进行齿轮参数的计算和优化。
4. 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并评估其性能和可行性。
5. 设计齿轮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方法。
6. 对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
7.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案例分析。
实验要求学生需要参与以下实验:1. 使用齿轮设计软件或手工计算方法进行齿轮参数的计算和优化。
2. 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并进行相关性能评估实验。
3. 设计齿轮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方法,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
4. 对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实验。
实验内容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实验内容:1. 齿轮参数计算实验2. 齿轮材料性能评估实验3. 齿轮加工工艺实验4. 齿轮传动系统性能评估实验结论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对齿轮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具备齿轮设计和制造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机械制造技术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资料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材2. "机械设计"教材3. 齿轮设计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机械制造基础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减速器齿轮1姓名:学号:专业:机械工程成员: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1.减速器齿轮1零件图审查 (3)2.减速器齿轮1零件的结构分析 (4)3.减速器齿轮1零件的工艺分析 (4)4.毛坯的选择 (12)5.定位基准的选择 (12)6.加工阶段的划分 (13)7.确定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14)8.热处理与辅助工序的安排 (14)9.减速器齿轮1零件加工工艺路线 (16)10、确定各工序所需的机床和工艺装备 (19)11、减速器齿轮1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1)12、心得体会 (24)13、参考文献 (25)1.减速器齿轮1零件图审查根据测绘及计算得到下面齿轮的数据2.减速器齿轮1零件的结构分析(1)齿轮机构的优点有:1)齿轮机构传别可达100000kw、300m/s。
2)齿轮机构的传动比恒定,寿命长,工作可递的功率和圆周速度分靠性高。
3)齿轮机构能够实现平行轴和不平行轴之间的传动。
(2)齿轮机构的缺点有:1)齿轮机构得制造成本过高。
2)齿轮机构不适用于远距离的传动。
3)低精度齿轮会产生有害的冲击,噪音和振动。
3.减速器齿轮1零件的工艺分析为了便于我们了解齿轮加工,下面我们对齿轮加工的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
齿轮加工的关键是齿面加工。
目前,齿面加工的主要方法是刀具切削加工和砂轮磨削加工。
前者由于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较高,因而是目前广泛采用的齿面加工方法。
后者主要用于齿面的精加工,效率一般比较低。
按照加工原理,可分为成形法和展成法两大类。
一般情况下:a.加工直齿圆柱齿轮用插齿机b.加工斜齿轮用滚齿机c.加工伞齿轮用刨齿机(滚齿机也可以加工斜齿轮)所选用的刀具由齿轮加工机床决定:a.滚齿机有专用的齿轮滚刀 b插齿机有专用的齿轮插刀 c.刨齿机有转用的齿轮刨刀以上刀具都是标准件,可以在刀具书中选型(根据模数)齿轮轴的加工一般用滚齿机就可以加工,选用相应模数的齿轮滚刀,不需要专门的夹具就可以加工。
成形法成形法是采用与被切齿轮齿槽相符的成形刀具加工齿形的方法。
用齿轮铣刀在铣床上加工齿轮是常用的成形法加工。
(1)齿轮铣刀的选择铣刀应选择与被加工齿轮模数、压力角相等的铣刀。
同时按齿轮齿数根据下页表选择合适号数的铣刀。
(2)铣削方法我们在铣削的过程中,在卧式铣床上应将齿坯套在心轴上安装于分度头和尾架顶尖中,对刀并调好铣削深度后开始铣第一个槽,铣完一齿退出进行分度,依次逐个完成齿数的铣削。
(3)铣齿加工特点1)用普通的铣床设备,且刀具成本低。
2)生产效率低。
每切完一齿要进行分度,占用较多的辅助时间。
3)齿轮精度低。
齿形精度只达11-9级。
以上主要原因是每号铣刀的刀齿轮廓只与该范围最少齿槽相吻合,而此号齿轮铣刀加工同组的其它齿数的齿轮齿形都有一定的误差。
展成法展成法就是利用齿轮刀具与被切齿坯作啮合运动而切出齿形的方法。
主要有以下分类:(1)插齿加工插齿加工在插齿机上进行,是相当于一个齿轮的插齿刀与齿坯按一对齿轮作啮合运动而把齿形切成的。
可把插齿过程分解为:插齿刀先在齿坯上切下一小片材料,然后插齿刀退回并转过一小角度,齿坯也同时转过相应角度。
之后,插齿刀又下插在齿坯上切下一小片材料。
不断重复上述过程。
就是这样,整个齿槽被一刀刀地切出,齿形则被逐渐地包络而成。
因此,一把插齿刀,可加工相同模数而齿数不同的齿形,不存在理论误差。
插齿有以下切削运动:插齿除适于加工直齿圆柱齿轮外,特别适合加工多联齿轮及内齿轮。
插齿加工精度一般为7-8级。
齿面粗糙度Ra值为1.6μm。
(2)滚齿加工滚齿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切齿方法,滚齿加工原理是滚齿刀和齿坯模拟一对螺旋齿轮作啮合运动。
滚齿刀好比一个齿数很少(一至二齿)齿很长的齿轮,形似蜗杆,经刃磨后形成一排排齿条刀齿。
因此,可把滚齿看成是齿条刀对齿坯的加工。
这种方法可用一把滚齿刀加工相同模数不同齿数的齿轮。
不存在理论齿形误差。
滚齿精度一般为7~9级,当采用高精度滚刀和滚齿机时,可滚切5级精度的齿轮。
滚齿时,产生齿轮的基节偏差较小,而齿形误差通常较大。
滚切直齿圆柱齿轮时有以下运动:1)主运动滚刀的旋转运动。
2)展成运动是保证滚齿刀和被切齿轮的转速必须符合所模拟的一对齿轮的啮合运动关系。
即滚刀转一转,工件转K/Z转。
其中:K是滚刀的头数,Z为齿轮齿数。
3)垂直进给运动要切出齿轮的全齿宽,滚刀须沿工件轴向作垂直进给运动滚齿加工适于加工直齿、斜齿圆柱齿轮。
齿轮加工精度为8-7级,齿面粗糙度Ra值为1.6μm。
在滚齿机上用蜗轮滚刀、链轮滚刀还能滚切蜗轮和链轮。
(3)剃齿加工剃齿是用剃齿刀对齿轮的齿面进行精加工的方法。
加工原理:剃齿时刀具与工件作一种自由啮合的展成运动。
安装时,剃齿刀与工件轴线倾斜一个剃齿刀螺旋角β。
剃齿刀的圆周速度可以分解为沿工件齿向的切向速度和沿工件齿面的法向速度,从而带动工件旋转和轴向运动,使刀具在工件表面上剃下一层极薄的切屑。
同时,工作台带动工件作往复运动,以剃削轮齿的全长。
(4)珩齿加工珩齿特点:珩齿的加工原理与剃齿相同,表面粗糙Ra0.4~0.2μm。
主要作用是降低齿面粗糙度,生产率高,一般用于大批量加工8~6级精度的淬火齿轮。
(5)磨齿加工磨齿是获得高精度齿轮最有效和可靠的方法,既可磨削不淬火的齿轮,又可磨削淬火的齿轮。
加工精度可达6~4级, Ra0.4~0.2μm。
⊙磨孔对于淬硬零件中的孔加工,磨孔是主要的加工方法。
内孔为断续圆周表面(如有键槽或花键的孔)、阶梯孔及盲孔时,常采用磨孔作为精加工。
磨孔时砂轮的尺寸受被加工孔径尺寸的限制,一般砂轮直径为工件孔径的 0.5~0.9 倍,磨头轴的直径和长度也取决于被加工孔的直径和深度。
故磨削速度低,磨头的刚度差,磨削质量和生产率均受到影响。
磨孔的方式有中心内圆磨削、无心内圆磨削。
中心内圆磨削是在普通内圆磨床或万能磨床上进行。
无心内圆磨削是在无心内圆磨床上进行的,被加工工件多为薄壁件,不宜用夹盘夹紧,工件的内外圆同轴度要求较高。
这种磨削方法多用于磨削轴承环类型的零件,其工艺特点是精度高,要求机床具有高精度、高的自动化程度和高的生产率,以适应大批大量生产。
由于内圆磨削的工作条件必外圆磨削差,故内圆磨削有如下特点:1)磨孔用的砂轮直径受到工件孔径的限制。
约为孔径的 0.5~9 倍,砂轮直径小则磨耗快,因此经常需要修整和更换,增加了辅助时间。
2)由于选择直径较小的砂轮,磨削时要达到砂轮圆周速度 25--30m/s 是很困难的。
因此,磨削速度比外圆磨削速度低的多,故孔的表面质量较低,生产效率也不高。
近些年来已制成有 100000r/min 的风动磨头,以便磨削 1~2mm 直径的孔。
3)砂轮轴的直径受到孔径和长度的限制,又是悬臂安装,故刚性差,容易弯曲和变形,产生内圆磨削砂轮轴的偏移,从而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4)砂轮与孔的接触面积大,单位面积压力小,砂粒不易脱落,砂轮显得硬,工件易发生烧伤,故应选用较软的砂轮。
5)切削液不易进入磨削区,排屑较困难,磨屑易积集在磨粒间的空隙中,容易堵塞砂轮,影响砂轮的切削性能。
6)磨削时,砂轮与孔的接触长度经常改变。
当砂轮有一部分超出孔外时,其接触长度较短,切削力较小,砂轮主轴所产生的压移量比磨削孔的中部时为小,此时被磨去的金属层较多,从而形成“喇叭口”。
为了减小或消除其误差,加工时应控制砂轮超出孔外的长度不大于 1/2~1/3 砂轮宽度。
内圆磨削精度可达 IT7 ,表面粗糙度可达。
(6)齿轮加工的其它方法滚制:齿轮的滚制加工有利用成形法与展成法。
利用展成法的滚制是利用齿条与小齿轮、小齿轮与大齿轮、内齿轮与小齿轮的啮合;将淬火硬化的齿条形工具、小齿轮形工具、内齿轮形工具按压于齿轮轮坯,使轮坯滚动,借塑性变形加工成齿形。
利用成形法的滚制是用对应于滚制齿轮的齿轮形状的成形滚制刀具,藉特殊的滚轧加工成形齿形。
热间锻造:热间锻造的主要对象为直齿伞齿轮、螺旋伞齿轮及正齿轮,通常为以非铁合金为材料的齿轮,可不计加热之际发生的氧化皮时,热间锻造的精度及表面粗糙度不亚于机械加工。
高速锻造:1957年由美国General Dynamics公司开发冷间锻造:主要有利用锻粗或锻头法扩大齿坯尺寸的成形与减少齿坯断面的挤出成形。
冲剪:玩具等不大要求精度的小型板齿轮常用冲剪法作成。
普通铸造:超大型齿轮不得不用铸造放来加工。
直接将熔融的金属注入铸模中,凝固后取出,直接使用或机械加工后使用。
精密铸造法:有毂模法、石膏模法等。
还有粉末冶金法、射出成形法等齿轮加工方法齿形加工方法比较⑴、滚齿、插齿与铣齿比较铣齿采用普通设备和简单刀具即可加工齿形。
但是只能加工11~9级精度、齿面粗糙度Ra值为6.3μm ~3.2μm 的齿形。
滚齿和插齿的分度精度和齿形精度均较铣齿高,可以加工6 级精度、齿面粗糙度值Ra为3.2μm ~1.6μm;滚齿和插齿是连续分度和切削,生产效率比铣齿高。
用同一模数的滚到和插齿刀,可以各种不同齿数的齿轮,大大减少了刀具数目,提高了经济效益。
⑵、滚齿与插齿比较滚齿是刀齿作连续的旋转切削、切削速度较高,插齿是刃齿作往复运动,限制了切削速度,故滚齿生产率比插齿烙高,滚齿机可以加工直齿、斜齿圆柱齿轮和蜗轮,但不能加工内齿轮和相距太近的多联齿轮;插齿时播齿刀沿齿全长连续切出,包络线数量也多,而滚齿时轮齿全长是由滚刀多次连续切出,故插齿的齿面粗糙度值较小;插齿刀的制造、刃磨检验壁滚刀方便,易得到高精度,但插齿机分齿传动链比滚齿复杂,因此,加工齿轮的精度基本一样;插齿机可以加工内齿轮和多联齿轮,但不能加工蜗轮。
4.毛坯的选择对齿轮材料的基本要求是:应使齿面具有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齿心具有足够的韧性,以防止齿面的各种失效,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冷、热加工的工艺性,以达到齿轮的各种技术要求。
可以知道的是,常用的齿轮材料为各种牌号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铸钢、铸铁和非金属材料等。
一般多采用锻件或轧制钢材。
当齿轮结构尺寸较大,轮坯不易锻造时,可采用铸钢。
开式低速传动时,可采用灰铸铁或球墨铸铁。
低速重载的齿轮易产生齿面塑性变形,轮齿也易折断,宜选用综合性能较好的钢材。
高速齿轮易产生齿面点蚀,宜选用齿面硬度高的材料。
受冲击载荷的齿轮,宜选用韧性好的材料。
对高速、轻载而又要求低噪声的齿轮传动,也可采用非金属材料、如夹布胶木、尼龙等。
5.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
粗基准的选择有两个出发点:一是保证各表面有足够且均匀的加工余量;二是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精基准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可能选择用设计基准或工序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二是尽可能选用同一组定位基准加工各个表面,即遵守“基准统一”原则:三是应保证工件的装夹稳定可靠,机床夹具结构简单,工件装夹操作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