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教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教材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学院: ******************专业: ****************年级: 101班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013.7.1~2013.7.12教务处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 专业 2010 年级学生姓名: ***课程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1、绘制拨叉零件的零件图和毛坯图。

2、设计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填写:1)整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2)整个零件关键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某工序的夹具一套,绘出总装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指导教师(签字):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一、摘要此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的设计。

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的学会综合应用以前所学的课程,并利用图书馆资源查找自己所需的相关内容。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应能达到以下要求:1、能熟练地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准确的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及其工艺规程的制定。

2、通过对某一道工序的加工数据的查询与计算,学会解决加工过程中某工序所需的工艺参数。

3、通过对某一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办法,提高自己结构设计的能力。

4、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

关键词:拨叉、工艺分析、精度、工艺规格设计、铣床、花键二、前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大学学完了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后进行的。

是我们在毕业设计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得一次综合式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我设计的是主要任务是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的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设计底板座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内容: ⒈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1张⒉毛坯图1张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⒋机械加工工序卡片8张⒌夹具设计装配图1张⒍夹具体主要零件图1张⒎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目录序言-—-———————-————-———-———--—-—--—---————--———————一、分析零件图纸并确定其生产类型-----—-——--—-------—二、选择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三、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四、工序设计———-—-————-----—-------—-—----—-———--—-—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六、工艺过程卡和加工工序卡--—-————-———--———---—-—-——七、夹具设计-—-—----—-—————-——-——---------—-----—--—设计小结—--—---——-——-———————---—---————-———------—--主要参考文献————-—-—---——-——-—--——-————-——--—————---底板座架工艺与工装设计摘要:本设计对底板座架的各个加工难点、生产类型进行了分析,针对零件的结构特点进行毛坯设计、对其工艺过程进行了设计。

为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了各个加工工序的工装夹具,对十字孔加工的夹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其它座架零件的加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底板座架工艺工装夹具设计序言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在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和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ca6140 手柄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ca6140 手柄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题目:设计车床手柄座加工工艺工程及加工14槽专用夹具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1.一、设计题目手柄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二、原始资料(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1张(2) 生产类型:大批生产三、上交材料1.绘制零件图1张2.毛坯图1张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套4.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仅编制所设计夹具对应的那道工序的机械加工工艺卡片)1套5.绘制夹具装配图(A0或A1)1张6.绘制夹具中1个零件图(A1或A2。

装配图出来后,由指导教师为学生指定需绘制的零件图,一般为夹具体)。

1张7.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约5000-8000字)。

1份四、进度安排本课程设计要求在3周内完成。

1.第l~2天查资料,熟悉题目阶段。

2.第3~7天,完成零件的工艺性分析,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并编制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3.第8~10天,完成夹具总体方案设计(画出草图,与指导教师沟通,在其同意的前提下,进行课程设计的下一步)。

4.第11~13天,完成夹具总装图的绘制。

5.第14~15天,零件图的绘制。

6.第16~18天,整理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7.第19天,完成图纸和说明书的输出打印。

8.第20~21天,答辩五、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日期摘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以切削理论为基础,制造工艺为主线,兼顾工艺装备知识的机械制造技术基本涉机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是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运用掌握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及相关知识的一次全面的应用训练。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已机械制造工艺装备为内容进行的设计。

即以给定的一个中等复杂的程度的中小型机械零件为对象,在确定其毛胚制造工艺的基础上,编制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对其一工序进行机床专用卡具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一、设计的目的机械制造工艺部分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设计获得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课程进行工艺和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并为以后作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工艺部分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是进行后续部分课程设计的基础。

学生通过机械制造工艺部分课程设计达到下列要求:(一)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二)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学生通过设计夹具(或量具)的训练,应当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三)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

掌握和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

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四)能够熟练运用目前常用CAD或者PRO/E软件。

二、设计的要求机械制造工艺部分课程设计题目一般定为:设计某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设备。

生产纲领为中批或大批生产。

要求完成下列内容:零件图 1张,毛坯图1张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3张,(或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张)工艺装备设计1套工艺装备主要零件图1张某零件在CAD或者PRO/E中的造型、毛坯、刀具和机床的定义、数控加工刀位轨迹的生成及仿真、后置处理及数控程序的生成。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选定,经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后发给学生。

按照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设计总学时数一般为1周,其进度和时间大致分配如下:熟悉零件,画零件图约占10%选择加工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和工艺尺寸,填写工艺卡片(或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约占25%工艺装备设计(画总装图及主要零部件图)约占25%编写设计说明书约占10%答辩约占5%三、课程设计方式1. 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的专门教室及机房进行;2. 教师授课2学时,提出设计任务,介绍设计方法,发给学生设计指导书,推荐参考资料;3. 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设计工作。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32页)(正式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32页)(正式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传动轴突缘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艺设备设计者:指导教师: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20**.7~20**.8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传动轴突缘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则及工艺装备内容: 1.零件图 1张2.毛坯图 1张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张4. 夹具结构设计装配图 1张5. 夹具结构设计零件图 1张6. 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谢谢朋友对我文章的赏识,充值后就可以下载说明书。

我这里还有一个压缩包,里面有相应的word 说明书和CAD图纸(零件图、毛坯图、夹具零件图、夹具装配图,机械加工工艺综合卡片)。

需要压缩包的朋友请联系QQ客服:1459919609。

下载后我可以将压缩包免费送给你。

需要其他设计题目直接联系!!!目录一、序言 (4)1. 设计目的2. 设计的要求3. 设计的内容及步骤二、零件的分析 (6)1.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2.零件的工艺分析三、工艺规程设计 (7)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2.基面的选择3.制定工艺路线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四、夹具设计 (19)1.问题的提出2.夹具设计五、心得体会 (21)六、参考资料 (22)一、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是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学生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设计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后、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它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工艺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另外,也为以后作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你好,本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设计说明书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机械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本次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具体内容。

1. 设计背景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的基础和核心,它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如力学、材料科学、机电一体化等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次课程将设计一款手动搬运车。

2. 设计要求手动搬运车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能够承载适当重量的物品,最大承载重量为50kg;(2)移动方便,并具备一定的悬挂功能,以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工作;(3)整体设计美观、结构牢固,方便日常维护。

3. 设计思路根据设计要求,我们需要设计一款手动搬运车,使其具备承载重物的能力,并且能够方便地移动和悬挂。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车架设计:车架需要具备结构牢固、整体稳定的特点,同时应尽可能减少自重。

我们可以采用高强度材料进行车架设计,并进行适当的加强和固定。

(2)轮轴设计:车轮需要具备耐磨、承载重力大、防滑等特点,同时需要设计合适的轴承和悬挂机构,以便于在狭小空间内进行操作。

(3)推拉手柄设计:手动搬运车需要具备方便推拉的设计,我们可以设计合适高度和角度的拉杆,采用皮革或抗滑橡胶等材料包裹,以提高操作的舒适度。

4. 设计步骤(1)车架设计:首先,我们需要绘制手动搬运车的草图,并确定车架的结构、尺寸以及车架材料。

然后,根据草图进行CAD绘图,进行车架的三维模型设计,最后进行车架的加强和固定设计。

(2)轮轴设计:根据手动搬运车的承载重量和移动条件确定车轮的材料、规格及型号。

然后进行轮轴承受力分析,并针对力学问题进行调整。

最后设计合适的轮轴直径和悬挂机构。

(3)拉杆设计:根据手动搬运车的人体工学和操作要求,确定拉杆的高度和角度,然后进行拉杆材料、形状、大小和表面设计,并进行组装和调试。

5. 设计成果最终的手动搬运车需要符合以下要求:(1)具备50kg的承载能力;(2)能够在狭小空间内进行悬挂和操作;(3)整体设计美观、结构牢固、操作舒适。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工艺规程设计1.1 有关零件的结构分析和功用1.1.1 零件的功用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拨叉。

它位于车窗变速结构中,主要起换挡作用。

通过拨叉的拨动使车床滑移齿轮与不同齿轮啮合从而达到要求的主轴转速。

1.1.2 零件的结构分析零件的加工表面,现分述如下: 1. 钻预制孔Φ18、Φ142. 粗、精铣上端面,使粗糙度达到Ra6.3μm3. 粗精铣低槽Φ18H11,使粗糙度达到Ra3.2μm4. 钻2-M8通孔、并攻丝,钻1-Φ5通孔5. 拉内花键Φ25H7,使粗糙度达到Ra3.2μm6. 去毛刺,清洁7. 检验1.2 课题(提供的技术资料) 1.2.1 技术资料设计图纸一张、《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等。

1.3 毛坯的种类常见的毛坯主要有以下几种:1、铸件,2、型材,3、锻件,4、焊接件,5、其他毛坯1.3.1 确定毛坯的种类确定零件材料为HT200,毛坯为铸件1.4 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1.4.1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当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以这些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若零件有若干个 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做粗基准,底面作粗基准,底面以三个支承钉为主要定位面以消除z y x 、、三个自由度,再用一块条形支承板定位以消除z y 、两个自由度,最后用一个卡紧装置以消除x 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1.4.2精基准的选择原则精基准的选则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

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

1.5 工艺规程的拟定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外能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以外,还应该考虑经济效果,以便降低生产成本。

1.5.1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1)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可靠地达到产品图纸所提供出的全部技术条件,并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消耗;(2)尽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其有良好的工作条件;(3)在充分利用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4)工艺规程应正确、完整、统一、清晰;(5)工艺规程应规范、标准,其幅面、格式与填写方法以及所用的术语、符号、代号等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6)工艺规程中的计量单位应全部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第二章确定毛坯、画毛坯零件图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第四章夹具设计第五章参考文献第六章结束语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杠杆与盖通过螺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其大头孔与曲轴相连,小头孔通过活塞销与活塞连接,将作用于活塞的气体膨胀压力传给曲轴,又受曲轴驱动而带动活塞压缩气缸中的气体。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该零件上的主要加工面N面、R面、中10的孔。

所要加工的面的粗糙度是L6和3.2 ,而孔的要求比较高粗糙度要求为L6 和 3.2o 二、确定毛坯、画毛坯——零件图根据零件材料确定毛坯为铸件。

毛坯的铸造方法选用砂型机器造型。

铸件的分型面为B中心线(在毛坯图上表示出)浇口为于零件的侧面。

用查表法确定个表面的总余量如下表所示:三、工艺规程设计(一)、定位基准的选择杠杆的N面既是装配基准又是设计基准,用它作为基准,符合“基准重合” 原则,其余各加工工序也能选用其定位,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止匕外,N面的面积较大,定位比较稳定,夹紧方案也比较简单、可靠。

粗基准的选择:考虑到下面几点:1.在保证各加工面有加工余量的前提下, 使重要孔的加工余量尽量均匀;2.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

加工的①10的孔的夹紧方案有两种:方案一:以R面定位,限制三个自由度;在①10的圆柱外圆中间以V形块定位,限制两个自由度;在A —A视图的最左边用压板加紧,限制一个自由度。

方案二:以R面定位,限制了三个自由度;在中10的圆柱外圆中间以V 形块定位,限制两个自由度;在A —A视图的最左边用一个活动V行块夹紧,限制两个自由度,其中一个自由度重复限制。

(二)、制定工艺路线根据各表面加工要求和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下:N面和R面:粗铳——精铳;①10的孔:钻——扩——较。

根据先面后孔、先主后次和先粗后精的原则,先加工N面、R面,后加工①10的孔,并在加工过程中把粗加工放在前面,把精加工放在后面。

(三)、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由于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故加工设备宜以通用机床为主,辅以少量专用机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学院: ******************专业: ****************年级: 101班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013.7.1~2013.7.12教务处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 专业 2010 年级学生姓名: ***课程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1、绘制拨叉零件的零件图和毛坯图。

2、设计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填写:1)整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2)整个零件关键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某工序的夹具一套,绘出总装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指导教师(签字):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一、摘要此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的设计。

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的学会综合应用以前所学的课程,并利用图书馆资源查找自己所需的相关内容。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应能达到以下要求:1、能熟练地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准确的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及其工艺规程的制定。

2、通过对某一道工序的加工数据的查询与计算,学会解决加工过程中某工序所需的工艺参数。

3、通过对某一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办法,提高自己结构设计的能力。

4、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

关键词:拨叉、工艺分析、精度、工艺规格设计、铣床、花键二、前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大学学完了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后进行的。

是我们在毕业设计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得一次综合式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我设计的是主要任务是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的设计。

在课程设计的两个周时间里,查阅了很多手册,终于把我的设计任务完成,在典型夹具的设计的设计中我们小组充分体现出了合作精神,在一次次的提出问题,查阅大量书籍解决问题,需求老师帮助的过程中,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此次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卷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第一节零件的分析 (3)1.1 零件的作用 (3)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3)第二节零件毛坯的确定 (3)第三节零件加工余量的确定 (4)第四节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设计 (5)4.1 零件基准的选择 (5)4.2 工艺过程的拟定 (5)第二卷机械加工工序设计第一节加工条件 (6)第二节查寻计算拉削用量 (6)第三卷专用夹具的设计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7)第二节定位基准的选择 (8)第三节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8)3.1 计算切削力 (8)3.2 夹紧力的计算 (8)3.3 计算螺纹夹紧力 (9)第四卷误差分析 (9)第五卷设计心得体会、小结 (9)第六卷参考文献 (10)第一卷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第一节零件的分析1.1 零件的作用拨叉它位于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变速作用,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各加工面及其加工精度要求:加工面150的斜面底槽三面顶槽左右面顶槽下面40*47右端面花键孔矩形长面花键孔矩形宽面花键底孔精度 6.3 3.2 1.6 6.3 3.2 1.6 3.2 6.3各加工面的加工顺序及其加工所需的步鄹:(1)右端面40*47粗铣→半粗铣→精铣(2)顶槽先铣出槽再经过精铣(3)底槽的三个面粗铣→半粗铣→精铣(4)顶面28*40 粗铣→半粗铣→精铣(5)圆孔扩孔→铰孔(6)花键直接用矩形齿花键拉刀拉出第二节毛坯的确定任务书给的要求是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已经是批量生产。

考虑到机床在运行中要经常地变速,以及实现正反转,零件在工作工程中经常承受变载荷,又由于零件结构比较复杂,零件毛坯比较适合铸造成型。

选用HT250的灰铸铁,以保证足够的强度、硬度,从而保证零件的工作可靠性。

又由于零件尺寸较小,结构复杂,故可采用金属模机器造型铸造。

第三节 零件加工余量的确定“拨叉”零件的制造材料为HT250,生产类型为年产量10000件,采用金属型铸造法铸造。

再根据分析的加工工艺来确定加工余量[1]、工序尺寸、毛肧尺寸。

(1)铣削28×40mm 的上端平面此面的精度要求为3.2,根据前面的工艺分析,要进过粗铣、半精铣、精铣方可达到要求的精度。

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49到5-51即可得到,第一步粗铣的加工余量为1mm ,第二步半精铣的加工余量为0.7mm ,第三步精铣的加工余量为0.6mm 。

总的加工余量为2.3mm 。

毛坯的总长度为102.3mm 。

(2)40*47的右端面此处端面的加工要经过粗铣、半精铣、精铣方可达到图纸上精度为3.2的要求。

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49到5-51得,加工余量:第一步粗铣1mm ,第二步半精铣1mm ,第三步精铣0.6mm ,总的加工余量就为2.6mm 。

其端面是单面加工精度要求,故总的毛坯长度就应该是82.6mm 。

(3)花键孔03.0025+Φmm花键的工艺是直接用矩形齿花键拉刀直接拉出,而拉刀的精度就可以保证1.6的要求。

此步骤不用计算具体的加工余量。

(4) 钻扩孔28.0022+Φmm 孔是在铸造的时候就铸造好的,而精度要求是6.3。

只要经过扩孔后一个粗铰即可达到要求,查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39得扩孔的加工余量为1.2mm ,粗铰孔的加工余量为0.3mm ,总的余量1.5mm 。

所以,可以确定圆孔尺寸20.5mm 。

(5)铣削槽03.008+因为,此槽是后面用铣床铣出来的,铣出来后再经过一步精加工来保证加工精度的要求以及槽的尺寸较小,所以在此不用具体的加工余量。

(6)铣削槽 012.0018+mm此处只有槽的内三面A 、B 、C 有加工精度要求。

槽内底面与两侧面要求达到表面粗糙度3.2,经过粗铣、半精铣、精铣方可达到要求的精度,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49到5-51可以确定第一步粗铣的余量为1mm ,第二步半精铣的加工余量为0.7mm ,第三步精铣的加工余量为0.6mm 。

总的加工余量为2.3mm 。

第四节 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设计拨叉的工艺特点是:外形较复杂,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

上述工艺特点决定了拨叉在机械加工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确定拨叉的工艺过程时应注意定位基准的选择,以减少定位误差;夹紧力方向和夹紧点的选择要尽量减少夹紧变形;对于主要表面,应粗、精加工分阶段进行,以减少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为了满足精度的要求,可采用互为基准的原则进行加工工艺过程的设计。

4.1 零件基准的选择基准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准的选择应当正确与合理,可以是加工测量得到保证。

第一步,选择40Φ的左端面为粗基准来粗铣40*47的右端面,后面紧接着加工花键底孔。

底孔加工好以后,轴线亦可作为一个基准。

对于,28*40上面、宽为18的槽、40*48的右端面,采用互卫基准的原则应粗、精加工分阶段进行加工。

4.2 工艺路线的拟定根据上面对基准面的分析,以及在年产量为10000件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X61W 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将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拟定的工艺过程如下:工序10 金属型铸造毛坯;工序20 以直径40的圆孔左端面为基准粗铣40*47的右端面,保证零件长 度为81.6mm 。

零件原尺寸为82.6mm ; 工序30 扩花键底孔,保证直径为21.7;工序40 铰花键底孔,保证直径为03.0022 ; 工序50 以圆孔轴线为基准粗铣28*40的顶端面,保证与轴线距离28.3; 工序60 分别以桥外右端面、圆孔轴线、桥外左端面为基准粗铣下面槽A 、 B 、C 三面,保证尺寸A 面厚度9.3,B 与轴线51.3,C 面厚度9.3; 工序70 以A 面为基准半精铣40*47的右端面,保证与A 面距离为27.9; 工序80 分别以40*47右端面、孔轴线、40*47右端面为基准半精铣下面槽 A 、B 、C 三面,保证A 面与右端面27.2,B 面与轴线50.6,C 与 右端面为44;工序90 以孔轴线为基准半精铣28*40的顶端面,保证与轴线距离27.6;工序100 以孔轴线为基准精铣28*40的顶端面,保证与轴线距离27; 工序110 以A 面为基准精铣40*48的右端面,保证与A 面距离26.6; 工序120 分别以40*47右端面、孔轴线、40*47右端面为基准精铣下面槽A 、 B 、C 三面,保证A 面与右端面距离26,B 面与轴线距离50,C 面 与右端面距离44;工序130 用槽铣刀铣出顶槽,保证槽的右面与40*47右端面距离为10; 工序140 铣顶槽左右两面,保证槽深为8mm ,宽慰8mm ,与偶面与右端面距 离为10mm ;工序150 拉花键,保证键宽为06.003.06++,深1.5;工序160 车15度倒角; 工序170 去毛刺; 工序180 检查。

第二卷 机械加工工序设计在本次的课程设计中,加工工序的设计只要求在工艺过程中选择一道工序对其进行设计。

现选择工序150,拉花键,下面对其加工余量及相应的参数进行有关的设计。

第一节 加工条件[2]工件材料:HT250铸铁σ=200N/mm 2 加工要求:拉宽6深2.5的花键孔 机 床:L5120刀 具:查《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实用手册》(张耀震主编)表12-19,采用齿数为6,花键尺寸外径25,内径22,键宽6的矩形齿花键拉刀,拉削长度为80,拉刀总长为760mm 。

第二节 查寻计算拉削用量(1)背吃刀量得确定[2]由于此处采用矩形齿花键拉刀拉削,精度可达到要求以及加工尺寸较小,故可一次走刀拉削到位,所以背吃刀量为1.5mm 。

(2)单面齿升量[2]查《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实用手册》(张耀震主编)表11-15,可得单面齿升量mm a f 1.006.0-=,在此处选择mm a f 06.0=。

(3) 拉削速度[2]查《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实用手册》(张耀震主编)表15-62,可得拉刀拉削速度v=3.6m/min(0.06m/s)。

(4)查刀面最大磨损及寿命[3]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7,刀面最大磨损为0.5~0.8mm 。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8,寿命T=180min 。

(5)拉削力[2]查《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实用手册》(张耀震主编)表15-59,拉刀切削刃每1mm 长度单位拉削力N F Z 8.162'=,拉削力的计算公式:)值(拉刀同时工作齿数最大拉削后工件公称直径()长度单位切削力(拉刀切削刃每6)mm mm 12'max '---*=e m Z emZ Z d N F Z d F F π KNN F 74.3367.33738622214.38.162max ==⨯⨯⨯= 查《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实用手册》(张耀震主编),此工作条件下拉床额定拉力为200KN,33.74<200,故拉削力的计算符合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