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升的梦想的说课稿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毕升的梦想》教案三篇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毕升的梦想》教案三篇篇一教学要求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毕升的执著和活字印刷术的深远影响。
(3)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读中体会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2)在读中感悟毕升在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中的投入。
(3)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体验。
三、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毕升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和投入,以及他对世界印刷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育学生的牢记:梦想的实现在于实践,在于执著的追求。
重难点与关键1、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中体会他的执著精神。
2、从直接描写毕升的语言、行为的语句中,感受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和投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读题质疑。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抽生回答)其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的一次伟大革命。
你知道它的发明者是谁吗?(生答:毕升)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毕升的梦想》。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教师相机梳理问题:毕升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梦想的?结果怎样?)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师出示几种读书的方法:(a)、一边读一边勾画,在文中找出所选问题的答案并在句子下面做上记号;(b)、一边读一边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你读懂了什么;(c)、也可以在笔记本上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和佳句。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抽生回答问题,老师告诉学生把几个问题的答案联系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艰辛和美好。
1、师导:让我们一起走进毕升,看看他是怎样为自己梦想的实现而付出努力的?出示句子“一个叫毕升的人在雨中慢慢地若有所思地走着,好像丝毫没有感觉到早春的小雨已打湿了他的衣衫。
年西师版语文第十册的《毕升的梦想》word说课设计

《毕升的梦想》讲课设计教材简介《毕升的梦想》是西师大版第十册“生活的智慧”主题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文中写的是——毕升,一个书坊里一般的印刷工,他为了“用便利的印刷术代替蠢笨的雕版印刷术”这个梦想,不停地考虑,不停地实践。
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发了然活字印刷术——一个造福于世界文化的伟大发明。
让我们认识了活字印刷术的来历,让我们为毕升的执着而感人的同时,更加祖国的伟大发明而骄傲。
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经过品读人物神情语言描绘感觉人物件质,领会毕升在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中的努力和投入。
3.学习抓住要点词归纳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的方法。
教课要点从直接描绘毕升的语言、行为的语句中,感觉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和投入。
教课难点学习抓住要点词归纳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的方法。
教课方法朗诵领会法,自我感悟法,归纳提炼法设计理念本课设计按照阅读教课要以读为本,在读中领会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读中感悟毕升在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中的投入。
在教课过程中,力争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尊敬学生的独到的个性体验,培育学生的语文修养。
教课流程一、走近人物,认识因由1.出示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一个叫毕升的人在雨中慢慢地如有所思地走着,仿佛丝毫没有感觉到初春的毛毛雨已打湿了他的衣衫”(1)谈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2)侧重领会“如有所思”这个词。
(3)指引怀疑:这个人在想什么?他为何会这样?(4)生有感情地朗诵。
过渡:毕升啊,你为了何事而这样烦心、这样专注呢?引出第二自然段2.自读第二自然段,谈谈毕升在想什么事。
并用自己的话归纳雕版印刷术的缺点。
这一部分的教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雕版印刷术的缺点,知道事情的起因,初步认识一生升这个人。
为下边的教课做好铺垫。
二、品读语言,感觉质量1.毕升在路上如有所思,回到暖和的家里,他仍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3----5 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毕升的梦想》教案三篇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毕升的梦想》教案三篇篇一教学要求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毕升的执著和活字印刷术的深远影响。
(3)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读中体会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2)在读中感悟毕升在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中的投入。
(3)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体验。
三、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毕升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和投入,以及他对世界印刷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育学生的牢记:梦想的实现在于实践,在于执著的追求。
重难点与关键1、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中体会他的执著精神。
2、从直接描写毕升的语言、行为的语句中,感受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和投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读题质疑。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抽生回答)其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的一次伟大革命。
你知道它的发明者是谁吗?(生答:毕升)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毕升的梦想》。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教师相机梳理问题:毕升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梦想的?结果怎样?)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师出示几种读书的方法:(a)、一边读一边勾画,在文中找出所选问题的答案并在句子下面做上记号;(b)、一边读一边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你读懂了什么;(c)、也可以在笔记本上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和佳句。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抽生回答问题,老师告诉学生把几个问题的答案联系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艰辛和美好。
1、师导:让我们一起走进毕升,看看他是怎样为自己梦想的实现而付出努力的?。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毕升的梦想》教案三篇.doc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毕升的梦想》教案三篇篇一教学要求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毕升的执著和活字印刷术的深远影响。
(3)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读中体会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2)在读中感悟毕升在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中的投入。
(3)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体验。
三、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毕升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和投入,以及他对世界印刷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育学生的牢记:梦想的实现在于实践,在于执著的追求。
重难点与关键1、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中体会他的执著精神。
2、从直接描写毕升的语言、行为的语句中,感受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和投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读题质疑。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抽生回答)其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的一次伟大革命。
你知道它的发明者是谁吗?(生答:毕升)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毕升的梦想》。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教师相机梳理问题:毕升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梦想的?结果怎样?)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师出示几种读书的方法:(a)、一边读一边勾画,在文中找出所选问题的答案并在句子下面做上记号;(b)、一边读一边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你读懂了什么;(c)、也可以在笔记本上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和佳句。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抽生回答问题,老师告诉学生把几个问题的答案联系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艰辛和美好。
1、师导:让我们一起走进毕升,看看他是怎样为自己梦想的实现而付出努力的?出示句子“一个叫毕升的人在雨中慢慢地若有所思地走着,好像丝毫没有感觉到早春的小雨已打湿了他的衣衫。
毕升的梦想教案

毕升的梦想教案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毕升的背景和梦想;2. 分析毕升的重要发明和对科技发展的贡献;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4.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毕升的梦想和背景;2. 分析毕升的发明对科技发展的影响;3. 探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1. 分析毕升对科技发展的重要贡献;2. 讨论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PPT教学过程:Step 1: 毕升的背景1. 导入:向学生介绍毕升的生平背景,并引发学生兴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探讨毕升的梦想是什么,以及他们认为毕升为实现梦想做出了哪些努力。
3. 汇报讨论结果: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汇报给全班。
Step 2: 毕升的发明和贡献1. 介绍毕升的发明:向学生介绍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陶瓷及炼钢技术等重要发明,并解释这些发明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再次分组,让他们选择其中一个发明,讨论并总结这个发明的重要性和影响。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介绍所选发明的背景、原理、影响等。
Step 3: 培养创新意识1. 提问:向学生提问,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为什么创新意识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重要?2. 分组讨论:学生再次分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自己认为培养创新意识的方法和重要性。
3. 汇报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汇报给全班。
Step 4: 总结与评价1. 总结:向学生介绍毕升的重要发明和贡献,并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2. 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3. 展望: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毕升的梦想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会有怎样的变化和突破?结语: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毕升的梦想和背景,分析了他的重要发明对科技发展的贡献,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希望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扬毕升的精神,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13《毕升的梦想》教案

13《毕升的梦想》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毕升的生平和重要发明——活字印刷术。
2.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梦想,勇敢追求。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毕升的生平和创造活字印刷术。
2.梦想的定义和意义。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毕升的故事与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理解梦想的真正意义。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绘本:《毕升的梦想》。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沉浸在自己梦想中的人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你有过幻想吗?你曾经想过做什么?2.你认为梦想对人们有什么重要性?步骤二:阅读并了解毕升1.向学生展示毕升的画像,并引入他的生平。
2.让学生在课件中阅读毕升的经历,并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历程。
3.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例如:•毕升为什么要发明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前后,书籍的制作和传播有什么不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什么作用?步骤三:谈论梦想1.通过毕升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梦想的定义和意义。
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你有过什么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你觉得实现梦想会带给你什么?•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步骤四:绘本阅读1.在课件中展示《毕升的梦想》的绘本,并与学生分享关于毕升梦想的内容。
2.给学生十分钟,让他们阅读书中的故事并记录下最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内容。
步骤五:分享和写作1.让学生和同桌分享他们记录下的内容。
2.在PPT中展示几道写作题目,例如:•用一句话来概括毕升的故事。
•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打算如何实现它?3.给学生十分钟撰写自己的文章,可以加入他们的梦想以及在实现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
步骤六:收尾1.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出他们所写的文章。
2.汇总一些学生表现优秀的文章,分享给全班,以此激励更多学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教学拓展1.通过进一步研究活字印刷术的历史,学生可以更深入了解毕升对于中国文化和现代出版产业的认识和贡献。
2.学生可以运用毕升的故事,通过各种方式拓展自己的写作技巧,例如写作比喻句或者用毕升的经历进行创作。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毕升的梦想-1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毕升的梦想-1一、教学目标1.理解毕升小学时的梦想和自己的梦想有什么相似之处。
2.能够口头表述毕升小学时的梦想。
3.通过阅读理解毕升小学时从同学和老师那里获得的鼓励和指导对梦想如何实现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毕升小学时的梦想和自己的梦想有什么相似之处,并口头表达。
2.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理解毕升小学时从同学和老师那里获得的鼓励和指导,对梦想如何实现的思考。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老师首先通过引入当前主题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阅读和听模式的语言能力。
2. 梦想的交流与分享(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将自己的梦想分享给小组内的同学,并在对方分享梦想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3. 语境阅读:《毕升的梦想-1》(20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着朗读跟读。
2.学生小组自行理解课文,了解毕升小学时的梦想和同学、老师对他的鼓励和指导。
4. 梦想与现实的比较(10分钟)1.教师以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探讨毕升小学时的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并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和现实的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对于毕升学习数学和音乐的经历做出自己的理解。
5. 总结讨论(10分钟)1.联系课文教师给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毕升从小学时期的梦想到后来的实现过程中所需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帮助。
2.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成果与大家分享。
四、教学重点解析1. 梦想的同理心与互动性学生通过参与交流和分享,理解不同个体的梦想内核和实现方式,培养同理心和互助精神,同时锤炼口语表达和倾听能力。
2. 语境阅读的语感训练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和对其进行思考和探讨,训练自己的语感和语境能力,加强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梦想与现实的对应与诠释学生通过探究毕升实现梦想的过程、努力和支持,思考自己的梦想实现的可行性和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帮助。
五、教学后记本节课程旨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阅读教学的交织,帮助学生学习毕升的梦想及其实现过程,探索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有了此课程学生会对自己将来的打算多一个宏观认识,同时也会对自己促进了个人的内在发展,无形中激发出自己内心的潜能。
西师大版第十册《毕升的梦想》教案设计

西师大版第十册《毕升的梦想》教课方案设计教材简析毕升,一个书坊里一般的印刷工,他却有一个梦想:用便利的印刷术取代传统的蠢笨的雕版印刷术。
为了这个梦想,他不停地考虑,不停地实践,在一次有时的提示后,经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发了然活字印刷术一个造福于世界文化的伟大发明。
读完这篇课文,我们要在脑海里切记:梦想的实此刻于实践,在于执着的追求。
全文共有8 段,第 1~ 6 段告诉我们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那一波三折的过程:如有所思困扰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机械深思好多次绞尽脑汁朝思暮想喃喃自语这些词语揭露了艰辛而又执着的探究过程。
这一部分作者的表达方式新奇,奇妙运用插叙,第 1 段先把读者的眼光引到毕升如有所思的人物形象上,第 2 段告诉读者毕升的身份和考虑的原由;第 3 段再次把读者的眼光引到毕升深思的眼睛里,而后在第 4 段告诉我们毕升已经历过的各种试试,文章行文自然流畅,读来可信。
第 7~ 8 段告诉我们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成功后的利处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全文以朴素的语言把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娓娓道来,让我们仿佛回到毕升的身旁,和他一同分享活字印刷术的甘苦。
本课教课重点是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中领会他的执着精神。
教课目的1.利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已有的累积,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毕升的执着和活字印刷术的深远影响,联系上下文,领会句子在文章中的表达成效,感觉作者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累积美词佳句。
教课准备教师:收集有关毕升的资料。
学生:收集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和有关的故事。
建议本课用1~ 2 课时。
解读与提示*指引学生从一个叫毕升的人在雨中慢慢地如有所思地走着,仿佛丝毫没有感觉到初春的毛毛雨已打湿了他的衣衫的描绘中产生好奇:这个人在想什么 ?他为何会这样 ?*第 2 段紧承第 1 段,供给了以下信息:⑴毕升的身份 ;⑵这一段时间困扰毕升的问题;⑶雕版印刷术的弊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升的梦想的说课稿
毕升的梦想的说课稿
一、说教法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我以为在这三者中,教师首先要与文本对话,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所以,我觉得上好一节的前提是反复钻研教材。
我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起先只认识到这篇课文是以平白朴素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而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身上得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要让学生弄清楚格罗培斯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
而这个联系就是从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上得到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设计灵感。
但当我继续深读下去,我觉得这联系不仅仅如此。
其实许多园主卖葡萄的方法是给顾客摘好葡萄,这正和格罗培斯前50次的设计一样,是在为游客设计他认为最佳的路径。
而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却是让顾客自己去摘葡萄,让顾客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葡萄。
从老太太的卖葡萄的方法上,格罗培斯受到启发,于是他的设计观念有了转变,从原来为游人设计转变为让游人自己设计。
而最佳设计的获得这“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不可或缺的。
我认为这篇课文不仅仅让我们懂得“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人文思想,还让我们懂得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
纵观整篇课文,我觉得文章有着“苦思——启发——决定”这样一条文路。
因为苦思,因为借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所以看到南部农民卖葡萄,才会突发灵感,于是做了决定。
我这堂课的设计就是以“苦思——启发——决定”为我的教学线索,紧扣课后问题“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读、思、议中明白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以及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2.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3.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学会遇到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
重难点:知道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以及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购买物品的生活经验,这有利于学生区别许多园主和老太太卖葡萄法方法的不同,并体会到老太太卖葡萄的独特之处。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如已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
为是我的语文课堂上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将文本所载负的人文思想、情感内涵,寓于语言之中。
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同时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体现语文教学特色。
五、说过程
第一环节感受苦思
这个环节我抓住“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微不足道”、“大伤脑筋”、“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体会到格罗培斯对路径设计要求很高,感受他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在学生充分感悟的情况下,紧扣“焦躁”一词,承上启下,引出“启发”的内容。
同时品读“焦躁”这个词语也让学生明白“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
第二环节体验启发
这个环节是课文的重要部分,为使学生理解本课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中我抓“对比”促“联系”,以谋求教学的“最佳路径”。
“抓对比”就是抓住“许多园主卖葡萄”与“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卖葡萄”的对比,通过抓“吆喝”和“无人看管”、“投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的词句的对比,在读中体会两种卖葡萄方法的
不同。
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再创设情境“如果你刚好路过这里,你更愿意买谁的葡萄?”,在学生的各抒己见中了解到老太太卖葡萄方法好在哪里?促“联系”,就是从许多园主的做法联系到格罗培斯前50次的设计——为游人设计;从老太太卖葡萄的做法联系格罗培斯观念的转变——让游人自己设计。
这一联系也突破了“格罗培斯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这一重难点。
因为考虑到学生直接表达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写话练习,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
第三个环节作出决定
这部分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这一部分我抓住理解“有宽有窄”、“优雅自然”体会格罗培斯路径设计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