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考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英语联考试卷分析

英语联考试卷分析

英语联考试卷分析本次九年级模拟考试是五里高中大学区九年级联考,卷面严格按照中考设计,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题型也遵照中考题型,覆盖面广,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是很好的考查。

通过这次考试,反映出在前段时间的复习中,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出现很多问题,以下是具体的试卷分析:一、学生得分情况分析本次参加考试共77名学生,最高分为105分,最低分17分,平均分仅49.7分,比2015年同期成绩低了很多。

其中优秀率为10.5%,及格率为36.8%,低分率为63.2%。

就成绩来看,学生的复习工作进行的并不理想,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没有高分,平时考试能上一百多的几个学生这次都没有考好,低分的同学太多,尤其是考试成绩四十分以下的有二十七个,严重的影响了整体成绩。

二、试卷分析此次试卷比上次毕业考试试卷稍微难一些,对学生的语言运用有很高的要求,通过对学生的试卷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1、对听力材料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

如听力材料第四题,对话内容如下:M:“When do you usually get up?”W:“I usually get up at six. But I got up two hours later today."Q:"When did the woman get up today?"很多学生听懂了对话内容,但是对问题没有认真去听,所以很多同学都选择了B,导致丢分。

2、单选题得分情况稍微好一些,主要考查了对冠词、不可数名词、不定代词、最高级、情态动词、条件状语从句等的用法。

都是平时练习时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得满分。

但也有一些粗心大意,如22题考查much修饰不可数名词,答案显而易见,可是部分同学平时单词积累不够,对名词的单复数也记忆不牢,导致丢分。

说明学生的单词基础还不够牢固,对单词的运用能力还很差。

3、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得分率不高,有些基础好的同学也会整篇丢分,有的是读不懂文章,有些则是看不懂题意。

联考英语期末试卷分析总结

联考英语期末试卷分析总结

联考英语期末试卷分析总结一、试卷整体分析本次联考英语期末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听力、阅读理解、七选五和书面表达。

整体难度适中,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听力部分主要包括听力理解和听写两个环节,通过听力材料考查学生对日常对话、短文和文章的理解能力。

听力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速适中,难度适当。

听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听词辨音和拼写能力,难度适中。

阅读理解部分共分为阅读理解和阅读表达两种形式。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推理能力,难度适中。

阅读表达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要求回答相关问题,难度稍大。

七选五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给定的选项,学生需要选择适当的词或短语填空,使得文章内容通顺、连贯。

难度适中。

书面表达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提示,写一篇短文。

书面表达内容广泛,题材贴近学生生活,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信息组织和语言表达。

难度适中。

二、各部分试题分析1.听力部分:听力部分共分为听力理解和听写两个环节。

听力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日常对话、短文和文章的理解能力。

听力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故事情节生动且易懂,语速适中。

听力理解题型丰富多样,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等,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听到的内容进行准确的理解和判断。

听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听词辨音和拼写能力。

听力材料为独立的几个句子或短文,语速适中。

要求学生边听边写或听完后进行书写,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难度适当。

2.阅读理解部分:阅读理解部分共分为阅读理解和阅读表达两种形式。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阅读材料内容紧扣教材内容,题材广泛,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等,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细节信息。

阅读表达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要求回答相关问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和要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准确的表达。

高三数学联考试题分析

高三数学联考试题分析

高三数学联考试题分析高三数学联考试题分析高三数学联考结束了,大家要对考试的试题做好分析总结,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整理的高三数学联考试题分析吧,希望大家喜欢!高三数学联考试题分析1一、试卷结构全卷共有21题,满分150分,其中选择题10道,每题5分共50分,填空题5道,每题5分,共25分,解答题6道,共75分,前四题每题12分,第五题13分,最后一题14分,命题形式与去年高考一样。

二、学生考情分析优秀率为24%,及格率为63.8%。

有得满分学生,最低分5分。

三、试卷的整体评价本次数学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知识覆盖广,侧重重点知识的考查,除极个别题难度偏大以外,全卷的难度适中,区分度把握得比较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素质。

四、试卷剖析1、选择题部分,学生错误比较多地集中在第2及10小题上。

其中第2小题考查函数单调性定义的理解,不少学生理解不了函数点到性的局部概念而导致错误。

第10小题考查学生知识转化的能力,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

文科生的数学转化能力很差劲,这道题得失分率很高。

其余选择题学生做的情况很好。

2、填空题部分,填空题难度不大,大多数学生能拿到15到20分。

错误比较多地集中在15题。

因卷子上印的是等号,而答案却是要取值范围,导致很多学生答错。

3、解答题部分错误原因在于三角恒等变形公式记得不熟,导数前学后忘,稍加变形的指数函数不会求导,不会分类讨论等。

五、下阶段复习意见针对这次期中考试情况,我们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

1、加强概念教学,夯实基础加强概念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夯实基础,并切实落到实处。

2、强化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弄清涉及到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思路?运用那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是什么?可能出现的典型错误是什么?有没有其它方法?谁的方法更适合我们?3、精讲精练,提高基本技能和运算能力。

湖北省八市联考试卷分析及复习备考反思

湖北省八市联考试卷分析及复习备考反思

三、理解主旨要义能力。共2个小题。
25.What does paragraph 4 mainly talk about? 27.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考点解读】考生应当不仅能够识别文章或段落中明确阐述的主旨要义,而且 还能够总结概括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主旨要义。
【考点解读】考生应当能够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推断出作者未明确说明的事件 或活动的原因、过程、结果等,推断出人物或事物的特性、人物的情绪或语气等。
七选五
1
文体不同
2
词汇扩展了广度 和深度
卷名
年份
新高考全国1卷 3月联考
2021 2022
语篇类型
记叙文 说明文
主题语境 人与社会 人与社会
主题
阅读理解
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3月 体裁
A篇 应用文
主题
人与社会:网络发帖

2021
全国

卷1

A篇
B篇 记叙文
人与自我:芒果及思乡情结

B篇
C篇 说明文
人与社会:天宫空间站课堂启动

C篇
D篇 说明文 人与自然:卢布尔雅那的垃圾回收改革 难
D篇
7选5 说明文
人与社会:滑雪者为何戴护目镜

7选5
体裁 应用文 记叙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记叙文
26. 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article? 【考点解读】考生应当能够理解作者直接表达的目的,也能分析理解作者未直接 表达的目的。
六、推断判断能力。共2个小题。

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分析在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语文试卷一直是他们面对的重要挑战之一。

语文试卷不仅考察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考验了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综合素养。

本文将对高三联考语文试卷进行分析,探讨试卷的设计特点、考查重点以及应试策略。

试卷设计特点高三联考语文试卷通常包括阅读理解、作文、古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等多个部分,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试卷设计强调考查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试卷中的题目形式多样,涵盖了词语辨析、修辞手法分析、文章主旨把握等多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考查重点高三联考语文试卷的考查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字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提炼文章核心内容,把握文章的脉络和结构。

2.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得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包括修辞手法、论证能力等方面。

3.文学常识和文化素养:考查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

应试策略为了应对高三联考语文试卷,考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认真审题:在考试中,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不要匆忙答题,以免误解题意导致答案错误。

2.针对性复习:在备考时,要根据试卷的考查重点有重点地进行复习,注重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练习。

3.多练习:多做一些真题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

结语高三联考语文试卷是学生考查语文学科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通过认真分析试卷的设计特点、考查重点和应试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四校联考政治试卷质量分析.docx

四校联考政治试卷质量分析.docx

2014-2015学年四校联考高三政治考试质量分析枣阳一中张雪萍试卷整体评价:优秀。

原创试题,知能并重,区分度高,难易适中。

一、试卷分析(一)命题范围:本次考试范围为思想政治必修①全册、必修②前两单元。

(二)试题特点1、强调基础性。

命题注重基础的考核和书本知识的再现,强调主干知识和调频考点的考查,重视知识考查的基础性和主干性。

例如,试卷考查了价格、需求曲线、货币、生产与消费、政府与市场作用、个人独资企业、企业成功经营、国企改革、货币政策、投资理财、收入分配、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民主监督、政府职能、决策等等。

2、知能并重、突岀能力试题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分析教材结合背景材料和吋政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答案。

单项选择题干扰肢增多,考查学生判断、分析、理解的能力,对思维过程的考察严密。

主观题既要求学生聚合在“怎样获得正确认识”这一点上,又对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第25题第一问的评析题,强调了区分度,体现了选拔性,符合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中“高考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要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要求,考查学生思辨能力。

25题第二问,具体考查经济建设职能,引导学生对教材重点全面深入了解。

25题第三问,整合了政府相关知识,体现了综合性。

26题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附区分度高,难易适中统计:DX-l DX-2 DX-3DX-8 DX-12 DX-14DX-15 DX-17 DX-18 DX-20 DX-23 DX-24 251 252 253 2613、原创性强,关注生活,体现人文整张试卷注重牛活化、人文化,关注广大考生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体现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和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试题以高中牛的现实牛活为载体, 要求学牛从牛活中发现问题,要求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联考试卷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联考试卷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联考(高教版)试卷分析
一、片段阅读
1.学生拼音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清楚;
2.不善于深入文本对议论文的论点把握不够准确;
3.试卷本身失误待更正:
比如第1题的选项,C、D项的位置;
第5题,答案有误,D项中是教材中的原话,无错误,C项“原因”和“因为”重复,应把“因为”去掉;
第13题答案有误,根据题干要求没有答案;第18图片显示的内容不够清晰。

二、组合阅读
1.归纳概括
对于文化总关键句的把握不到位,有错找漏找现象;找到关键句后不会概括或概括不全。

2.开放性题目
直接放弃;
不理解问题,按自己思路写;
抄文中句子,不假思索。

3.审题
审题不全面,漏看题目要求,如宣传语不超过14字;
不理解问题意思,如32题,前后答案颠倒写,意思弄混。

三、作文题
1.审题太粗心,3/4的学生将“启事”写成“启示”,把应用文写作当大作文来写
2.启事格式掌握不够。

将“征文启事”中必要的“截止时间”“交稿方式”遗漏;落款格式出现发文单位与日期的末字不对齐,后面空一格,发文单位与日期颠倒等。

片区联考数学试卷分析

片区联考数学试卷分析

片区联考数学试卷分析这次考试是六校联考的适应性考试,从整张试卷反馈的各方面指标来看,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它与中考的精神会有多大的一致在这里不敢断言,但至少呈现出以下一些亮点:一.试卷内容分析1、试卷结构符合中考要求试卷满分120分,选择为6小题,填空8小题,且每题为一空。

试卷安排有序,层次合理,但难度系数较难。

试卷整体质量比较高,体现了省中考纲要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有利于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同时对以后中考复习指明了一些思路和好的策略。

2、准确把握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全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题覆盖面广,基本题如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计算、作图、概率、几何、实际问题等都以常规题型为主,并以基本要求为考查目的,强调知识的直接应用,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既保证了大多数同学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简单运用,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又有一定的区分度,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创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间,有助于考生较好地发挥思维水平3、重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全卷设置了具有显示情景式的实际问题,这些试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将考查的知识点融入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感,考查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

特别是选择题的第5题、填空题的第13、14题、16题的第二小问和19、21 的最后一问都是很能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

4、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第23 题图形较熟悉,第一小问设置也较简明,使学生入手容易,但得满分较难,需要较高的数学素养。

试卷以抛物线为压轴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本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思维品质,堤高数学素养。

二答卷情况分析我校学生存在问题。

如,填空题得分率不高,原因是没有认真看题,反映了学生审题不清,在读题、审题环节上的马虎,16题的作图题上存在问题,23、24题失分严重,原因综合素质差,数型结合意识不强,不能整体感知几何图形,找不到知识之间的联系点三对第二轮复习的四点措施:首先,任课教师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组内要形成团结一致、群策群力的氛围和放手一搏,争取再创佳绩的必胜信念;其次,要认真探讨和研究确立有效的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应因地制宜地拟订好第二轮复习计划,不断研究和改进复习方法;最后,要加强校际交流,将兄弟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为我所用,不断减少与一些先头学校的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考试卷分析一、总体分析这一份联考试卷,总体来说还是较为令人满意的。

考卷与新课标高考试卷形式相同,这与高考多年不变的僵化套路相一致,有利于学生应考。

它突出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覆盖面比较宽,同时也比较容易,在高三初期用这样的试题考查学生,容易树立学生的信心。

下面对试卷结构各个版块的情况略作说明。

(一)科技文阅读第一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

本题平均分是2.291,难度是0.764。

我以为恰好。

它既让高水平的同学做上,又不让低水平的学生沾光。

解说:以句号为标准,从第一段前两句的内容看,“精神落差”常常成为艺术家创作兴奋点形成的原因,而创作兴奋点是艺术家创作优秀作品的关键所在。

而第一题A项,把这两个意思糅合在一起,说成了“精神落差”是关键所在。

这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B项的内容就在第一段的后半部分,经过总结归纳就可以看出它是正确的。

C项错在一个“是”字上,“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内心发生的情感激荡和碰撞出艺术与思想的火花的原因,而不是情感激荡和思想火花本身。

D项同样错在一个“是”字上,创作主体所获得的观察视角和对自身的新认识,只是“精神落差”带来的意义,而非它本身。

后面这两项,都没有接触到“精神落差”这个概念的本质。

第二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平均分是2.884,难度是0.961,做错的学生极少。

这说明这首题选项的设置过于容易。

真正会做题的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大概不看原文就能选出答案。

这是遗憾的地方。

A项对应的是第二自然段第二句话,B项对应的是第二段的后半部分,D项对应的是第三自然段。

它们的意思都能从上述对应文字中找到根据。

D项错,错在过于绝对化,诚如答案提示出所说,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根和广泛地吸收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是成为艺术家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

本题的难度太小。

第三题同样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的能力。

平均分是2.055,难度是0.685,这是较有信度的题。

A项错在“就必然”三个字上。

本项对应的是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原文有“常常”一词,而本项则把它删掉了。

所以就从或然变成了必然,就错了。

其余三项,B对应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虽然不是原话,却是可以从内容上推断出正确来的。

C对着应第三自然段,它是对原文中曹雪芹、屈原等人事例的抽象概括。

D项是综合了正数第二段和倒数第二段的内容所作的评论。

都是正确的。

(二)文言文阅读第四题平均分2.162分,难度是0.721,它较能迷惑人,就是因为D项对词语的解释,很容易被搞错。

“生平不解作欺人语”中的“解”字,现在看来,解释作“会”字,是最合适的。

但当时没有想到,所以释作“理解”,之所以说它错,是因为依据原文的意思,把“理解”一词置于译文中,显然不合适。

虽然在词典上,“理解”和“懂得”是同一义项,但其实它们是不相同的,有着侧重点的差异。

译文中译作“知道”,虽不是很好,但比“理解”要好一些。

只要学生认真推敲,对语言比较敏感,是能够做对的。

第五题平均分2.907,难度是0.969,它考查的是对信息的筛选和对内容的理解。

其中比较容易弄混的是第三句:③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

因为它乍看来不是表现勇猛而是表现智谋。

所以定会引得部分考生犹豫不决。

其实这项是可以理解为“勇猛善战”的,因为在“勇猛善战”四个字中,还有一个“善”字在。

本句可以说是“善战”的说明。

第六题平均分0.825,难度是0.275,它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

这道题的结果很出人意料,因为它很容易做,几乎没有难度,因为它有三处毛病:一是地名错了,二是文中并没有说张国梁是总兵,三是把冯子材当总兵的时间弄错了。

其中的地名错,不是出题的原因,而是校对的原因,最初出题的时候就没有把地名弄对,后来又没有看出来,所以就一错再错,错到最后了。

所幸的是这项本来就错,再加上一个错无非是错上加错,无关大局。

所给的参考译文里面,也把“粤”字译成了广西,这就是说,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把地名弄错了。

然而学生照样大多数做不对,只能说他们知识面狭窄,分析具体文言语句的能力欠缺。

他们只能大概弄懂文章的意思,但具体到某些语句,就显得无能为力。

这恐怕是我们的学生们的通病,这也说明我们的日常教学抓得粗,不细致。

第七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平均分6.7,难度系数0.67,属于中等难度的题,本题选用了两句话,考查了文言文中的常见词语“比、方,却,出,治,明年”等。

涉及到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词类活用现象。

(三)诗歌鉴赏李清照这首《浣溪沙》,第一句“绣面芙蓉一笑开”中的“绣面芙蓉”,与后面的“斜飞宝鸭”是同样的结构,“斜飞”是修饰宝鸭的,绣面则是修饰芙蓉的。

绣面芙蓉就可以理解为像少女的脸一样的芙蓉,也就是可以理解为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芙蓉花。

这就是为什么第一题答案里面有“既指芙蓉花开”这样的话。

不过,我也以为这句其实更是写少女的脸庞漂亮可爱的,是以芙蓉花之美写脸庞之美。

所以第一问的答案的后半部分,指出了以花喻人、以花衬人这样的意思。

不过,我们理解诗词,尤其是阅卷时,实际上是不可以太拘泥的。

只要学生能够把诗词的意思看懂,把芙蓉花开少女的脸的关系搞清了,能够看出这个少女心中萌动了爱的情怀就可以了。

分析“开”的妙处,当然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字面意思,一是深层意思。

字面意思当然是花开笑脸开,实际意思当然是爱情开,情窦开。

分析的时候,还须把花与人面的比喻关系说清楚,说到了这些,就算是真懂了。

就可以得满分。

第二题考查的是对诗词中形象的把握。

做这样的题,首先要弄清身份,其实要弄清主人公的特点,这样才能指出是描绘了什么形象。

如答案所述:全词描绘了一位美丽多情、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少女形象。

作为一个6分的题,仅仅写出这一句还不行,还必须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题干上已经说了“联系整首诗的内容,请简要分析”。

没有分析不行。

分析的时候自然应当从头到尾,把涉及到形象的词句进行解释。

诗歌鉴赏题,是仿照着今年的高考题来的,主要考查学生是不是能读得懂。

这两道题,虽然一考查对词的赏析,一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但它们的基础都是看懂。

如果不懂,就哪道题也答不好。

第8题,平均分2.47,难度系数是0.49。

第9题,平均分是3。

09,难度是0。

51,两道题的难度都比较大。

学生答题得分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尚不到位。

他们很需要培养起分析具体语句内容的能力。

(四)名句默写高考中这道题得分率极低。

我记得全省平均是2。

54分。

连一半分都不到。

作为省质检组的组长,我连查了60名学生的试卷,得0分的占了17个。

大部分是写上了而写不对。

本次考试本题平均分是4.29,难度是0.71,这样的题,如果学生备考扎实,得满分都是绝没有问题的,所以它无所谓难度不难度。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所用的是李永康的小说《生命是美丽的》。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小说,题目没有多大难度,学生如果要做,应该是能够得较高分数的。

第一题是选择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文科生平均4.13分,理科生平均4.247分,相差不多。

难度也都在0.8以上一点。

第二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的理解。

文理科平均分都是3.8,难度都是0.64。

本题是比较难的,因为它的答案在文本中没有提示,只能靠考生的深入分析。

能根据上下文推断,就能得高一点的分数,否则就低。

第三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语句的理解,理科平均分3.25,难度0.54,文科平均分3.19,难度0.53。

文理科基本相当。

本题按理说比较容易,但学生的作答情况却并不好,问题大概在于不善于具体分析。

第四题是探究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句意的理解和思维的开放程度。

理科平均分4.28,难度0.53;文科平均分4.26,难度0.53。

文理科基本相当。

也是较难的一道题。

在所有考生中,做小说题的人数很少,这确实是因为小说阅读题相对于传记题而言,较难得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取的是饶毅的传记性文章《孟德尔和达尔文》。

第一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理科平均分2.941,文科平均分2.947,难度都是0.58。

第二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理科平均分4.64,文科平均分4.72,相差无几,难度都接近0.8。

本题要求概括二人的不同处,比较好做。

第三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理科平均分4.23,文科平均分4.22,难度都是0.7。

也相差无几,无论从平均分还是难度系数,都与设计该题时的预想相吻合。

第四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现实态度的评价,同时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文理科平均分均约5.6,难度都是0.7。

也都附合出题时的设想。

总的来说,传记题的题目设计比较合理,考查比较全面,达到了考查的目的,是本套试卷中较为令人满意的部分。

(六)语言运用题13题是成语题,文理科平均分均约2.67,难度均约0.89。

14题是病句题,文理科平均分均约2分多一点,难度也均约0.7。

15题考查语言连贯,理科平均分2.476,难度0.825,文科平均分2.39,难度0.799。

这三道选择题,13题与高考题相比,稍显容易了一些,这主要是因为所考查的词语“处心积虑、一团和气、夸夸其谈”均为较明显的贬义词,学生容易看出来。

而14题、15题,不仅文理科学生答题状况相差无几,难度也与高考题较为一致,可是说是较为令人满意的题。

16题、17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运用。

16题具体考查对漫画的理解,要求将漫画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理科平均分3.45,文科平均分3.47,难度均为0.69。

17题考查仿写句子,理科平均分4.27,文科平均分4.22,难度也均约0.7。

这两道题同样难易适中,与高考题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

(七)写作本次考查的是材料作文。

材料本身是带有寓意性质的对话。

它分三个层次,一是“我”不信母亲所说的“那条路走不得”,二是别人不信“我”所提醒的“那条路走不得”,三是议论,说明人人都会走弯路。

这个材料难易适度,学生们只要认真思考一下就能把握住中心论点,按理说应该得较好的分数才是。

但理科平均40.18分,文科平均40.11分,都低于高考时候的省平均分,说明相对于高三初期的学生而言,本题还是稍显难了一些。

二、考生的问题通过对试题数据的分析,我以为学生们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三大方面:1.文言文阅读与诗词鉴赏方面,欠缺对具体语句的内容与情感进行细致分析的能力。

学生只能看出大概,却不能说具体说透彻。

如文言文阅读题,第六题,A项共有三处毛病:一是地名错了,二是文中并没有说张国梁是总兵,三是把冯子材当总兵的时间弄错了。

学生大多数做不对,只能说他们知识面狭窄,分析具体文言语句的能力欠缺。

这恐怕是我们的学生们的通病,这也说明我们的日常教学粗放而不精细。

2.现代文阅读方面,欠缺对内容的分类和概括能力。

比如小说阅读题的第四题,要求指出“生命是美丽的”这句话包含哪些含义,又如传记题的第二、第三、第四题,要想答好,都需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并对文章的具体内容做出抽象的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