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组织培养

合集下载

生姜组织培养脱病毒技术

生姜组织培养脱病毒技术

生姜组织培养脱病毒技术生姜是药食两用的经济植物,具有栽培容易、产量高、价格高等优点,但是生姜在生产上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容易感染多种病毒病,感染了病毒病的生姜,品质差,叶子皱缩,生长缓慢,一般减产30―80%。

对病毒病目前还没有药剂可以防治,成为生姜创高产,获得高效益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生产难题,我校遗传育种教研室经过四年努力,应用生物技术中分生组织热处理脱病毒技术,成功地获得了生姜优良品种的无病毒苗,经电镜反复鉴定,脱病毒彻底。

为了进一步验证去病毒苗的增产效果,进行了多点试种鉴定和生产应用,各试种点反应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一般可比同品种未脱病毒苗增产50―100%,每亩可净增效益3000元。

脱病毒苗在生产上生长快,长势旺,茎叶粗壮。

抗病耐高温,抗寒及其它逆境能力强。

生姜外观好,色泽鲜黄,均匀整齐,市场销路好,可专供出口。

生姜质量好,辣味浓。

产量高。

试种示范的效益十分显著,特此推荐各省农业,多种经营部门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立生姜脱毒苗的三级良种繁殖体系,实现生姜生产脱毒化,从而大幅度提高生姜产量和质量。

生姜脱毒苗在生产基地大面积推广后,在不增加任何农本情况下,更换脱毒苗即可达到明显增产效果,每亩生姜产量可增产50%至一倍。

每亩可增产1500kg,净增收3000元.脱毒苗生产出来的生姜可达到特级或一级标准,又提高了生姜的价格。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这一高新技术项目技术先进、应用性好、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可以尽快推广应用.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为了加速脱毒苗的扩大和繁殖,建立了最优化生姜试管苗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一年中可繁殖出大量生姜试管苗,可以充分保证了大面积示范推广所需的优质种苗。

具体转让费用面议。

对无技术转让条件、能力的单位、专业户,可以预约繁殖生姜优良品种的无病毒苗,供示范引种,扩大繁殖推广。

生姜脱毒和组培快繁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生姜脱毒和组培快繁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生姜脱毒和组培快繁及栽培技术的研究生姜属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植物,营养丰富是药、食、加工等多用途经济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外贸产品。

生产上生姜只能靠少数品种长期无性繁殖,易感染多种病毒,使姜体内积累多种病毒,从而导致生姜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种性退化,—般减30% ~ 50%,严重制约了生姜的生产发展。

国内外目前尚无高抗病毒的生姜品种和高效杀病毒药剂,因此采用茎尖组织培养脱毒生姜苗,成为防治病毒,高生姜产量和品质的首选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热处理和茎尖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以优质姜种为材料,通过热处理法催芽、表面消毒、茎尖分生组织剥取、无菌苗诱导培养、增殖诱导培养、生根诱导等一系列实验操作及培养基配方优化,并在每个不同的培养阶段进行检测,建立脱毒良种繁育体系的工艺流程,有效去除引起生姜种性退化的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两种主要病毒。

该项研究为脱毒姜种的快速繁殖提供了技术保障,为生产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1 生姜的脱毒处理精选块大、肉厚、皮色黄亮和无病虫害的健壮姜块,在自来水下洗掉泥巴,再用少量洗衣粉浸泡10min,用毛笔轻轻刷洗种姜表面,用自来水冲洗2h,沥干水分。

在38℃恒温培养箱进行热处理4周,使病毒饨化失活,同时可诱导出不定芽,待长出2 ~ 5cm左右的芽后再进行茎尖脱毒。

将长出新芽切下,用流水冲洗干净,置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处理30秒,再用0.1%升汞消毒数分钟,无菌水冲洗6 ~ 8次后,在40倍体式显微镜下剥取0.2 ~ 0.3毫米茎尖分生组织,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

待成苗后应用血清学鉴定, 获得脱毒苗。

2 脱毒苗的培养以MS为基础培养基,以MS+6-BA1.5mg/L+NAA0.1mg/L为茎尖诱导分化培养基;以MS+6-BA1.0mg/L+NAA0.2mg/L为生姜最适继代培养基;以MS+NAA0.5mg/L+IBA0.5mg/L为生根培养基。

所配制的培养基中,糖浓度为3%,脂为0.7%,pH值为5.8。

生姜脱毒组培苗栽培技术

生姜脱毒组培苗栽培技术

生姜脱毒组培苗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生姜脱毒组培苗栽培技术,包括组培苗移栽制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生姜脱毒组培苗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姜;脱毒苗;栽培技术生姜是药食两用的经济作物,具有栽培容易、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近年来在各地发展很快。

但是生姜在生产上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反复重茬,极易感染姜枯萎病、姜眼斑病、姜根腐病、姜腐烂病等病害,致使生姜品质变劣,叶片皱缩,生长缓慢,减产30%~50%。

侵染生姜的主要病毒病是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

当前国内外对植物病毒的防治仍没有特效药。

利用生物技术中分生组织热处理脱病毒技术对生姜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生姜优良品种的无病毒苗,经过对比试种,增产效果显著。

现将生姜脱毒组培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组培苗移栽制种将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的生姜组培瓶苗(3~4片叶,4~5条根)移入炼苗棚炼苗3d后将瓶盖打开,2d后从瓶内取出幼苗,洗干净根部培养基,放入1 200倍多菌灵溶液中做浸根处理,然后将小苗移栽到苗床中。

脱毒生姜组培苗为原原种苗,应先在苗床中育成原种苗,长成小种姜(又叫微型种姜),然后才能移栽到大田中繁殖姜种,为下一年繁殖和生产提供姜种。

2栽培管理2.1选地与整地生姜根系不发达,在土壤中分布浅,吸水吸肥能力差,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因此姜田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和呈微酸性反应的肥沃壤土。

近2~3年内发生过姜瘟病的地块不可种姜。

脱毒生姜生长期长,单株生长量大,对肥料吸收量多。

因此,应加大基肥的施用量。

撒施充分腐熟的鸡粪45~60 m3/hm2,深翻后,开沟起垄,在沟底施入 1 500kg/hm2饼肥、1 50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尿素、375kg/hm2硫酸钾。

为防止地下害虫,可一并施入30~45kg/hm2辛硫磷颗粒剂。

2.2适期早植生姜的产量与生长期关系极为密切,生长期越长,产量越高。

生姜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生姜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2 0 1 4 年第 8 期
现代 园艺
生姜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史 自芳
f 】 山西省太 谷县胡 村镇 政府 , 山西 太谷
任 杰2
太谷 0 3 0 8 0 ] )
0 3 0 8 0 0 , 2山西农业 大学生 命科 学学 院 , 山西
摘 要: 本试验 以生姜无菌苗为材料 , 目的是 筛选 出以茎尖为外植体适合 于分化 的最适激素配比。试验 结果表 明:
理 的插 条 。
1 0 0 m g / L新根 平 均 长度 与 2 0 0 m g / L和 5 0 0 m g / L 有 差 异但 也 未 达 到显 著水 平 。 不 同扦插 基 质对插 条 新根 平均 长度 的 影响见 表 1 ,从 差 异 显著 性 检验 可 知 ,河沙 中插 条 的新 根 平均 长 度与 黄 泥 、 珍 珠岩 、 混合 基质 之 间 的差异 达到 了显 著水 平 。
姜 在实 际 生产 中为 1 年生 栽 培 , 由于生 姜 不开 花 或 很少 开花 , 不 能利 用 有 性 繁 殖进 行 育 种 , 只 能靠 少 数 品种 长 期无
1 . 2 1 培养基的配制。以 M S为基本培养基 , 附加不同浓 度激素作为芽分化培养基和诱导根培养基。 1 ~ 8 号培养基激
性繁殖 , 导致姜体 内积累多种病毒 , 从而使姜品质下降。 在有
些 地 方姜 瘟 病 盛 行 , 严 重 制约 了生 姜 的生 产 和 发 展 , 一 般减
产 3 0 % ~5 0 。
本 试验研 究 不 同激 素 配 比对 生姜 茎尖 分化形 成丛 生芽 与 根 的影 响情况 , 为利 用组织 培养服 务于 实践提供 理论依 据 。
论, 对其在其它季节扦插或采用硬枝扦插或其它激素处理等

生姜组织培养

生姜组织培养

(四) 固定资产折旧
作为生产100万珠的组培苗车间, 需要投入一定规模的基础设备, 并且它们寿命是有限的,对此也 要将这固定资产(不包括基础建 设)折旧。对不同的设备需不同 的折旧处理。
(五)低值易耗易损品和维修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一些低值易耗易损品和维修、 玻璃器皿等年损耗。另外部分仪器需要维修和购买零 件。
(2)材料消毒
• 多数实验采用0.1%—0.2%HgCl2或0.5 %—10%NaClO消毒10—15min。据报导, 用0.5%NaCLO消毒10min,污染率仍高达 50%,改用0.1—0.2%HgCl2后,情况有 改善。先用70%乙醇将外植体洗一下, 再用1%—10%NaClO消毒10—20min,污 染率急剧下降,仅为4%。目前大部分 实验室采纳了这种两步消消毒法。
三、生姜组织培养的必要性
• 生姜具有栽培容易、产量高、价格高等优点, 但是生姜在生产上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容易感 染多种病毒病,感染了病毒病的生姜,品质差, 叶子皱缩,生长缓慢,一般减产30—80%。对病 毒病目前还没有药剂可以防治,成为生姜创高产, 获得高效益的主要障碍.
• 由于生产上长期以来都是沿用的传统生姜品种, 目前的生姜品种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是、的市 场形势。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培育抗病、 优质、高产的生姜新品种,使生姜种质得到根 本的改良和突破。
2、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 茎尖分生组织是最常用的外植体。种姜
在MS(+0.8%琼脂)上发芽,长至10mm— 15mm时,切取带2个叶原基(0.1mm—0.2mm) 的分生组织,培养4周后芽的数量将增加16 倍,并且再生苗在表型和生产力上无明显 变异;利用茎尖培养得到小块茎,在室温 下放置沙床2个月后,80%小块茎能生根发 芽。据lodcn报道,生姜茎尖培养快繁体系, 一年能产生750万株以上的植株。

生姜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生姜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 条 /cm / 条 /cm / 条 /cm / 条 /cm
混合基质 7.9 5.8 8.7 4.8 11.3 4.2 7.1 4.4
黄泥 7.2 4.9 7.6 4.2 10.2 3.9 6.3 4.1
珍珠岩 4.3 4.6 4.7 4.7 5.4 3.1 4.1 3.5
河沙 5.0 7.2 5.1 5.6 5.6 5.1 4.7 6.5
. All Rights Reserved. 作者简介院史自芳渊 1985- 冤 袁女渊 汉冤 袁山西太谷人袁助理农艺师袁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方面的研究遥
2.3 对扦插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在不同浓度的 ABT1 生根粉处理下袁 生根粉处理过的插
条的新根数量明显比对照多袁 且浓度越高新根数量越多袁采 用 100 mg/L尧200 mg/L 和 500 mg/L 处理过的插条新根数分别 为 6.1尧6.525 和 8.125袁而对照为 5.55袁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 水平遥 然而插条的新根平均长度却随浓度增加而变短袁 100mg/L 新根平均长度与 200mg/L 和 500mg/L 有差异但也未 达到显著水平遥
渊 3冤 从以上试验结果看袁 采用混合扦插基质袁 通过 100mg/LABT1 号生根粉处理对日香桂的扦插效果最好遥 因本 试验仅限于对日香桂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夏季扦插得出结 论袁对其在其它季节扦插或采用硬枝扦插或其它激素处理等 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研究遥
参考文献 1 李火根袁李博袁周玉珍等.北美红杉扦插生根的影响因素分析[J].林业
3 小结
渊 1冤 从不同扦插基质对日香桂扦插效果的影响看袁采用 混合基质渊 泥炭院珍珠岩院蛭石 =3院2院5冤 要优于黄泥袁明显优于 珍珠岩和河沙袁在插条的生根速度尧成活率和新根数量等方

生姜组培苗的培育及其生产应用 - 中国农学通报

生姜组培苗的培育及其生产应用 - 中国农学通报
生姜以地下根状茎无性繁殖为主,其繁殖系数 较低;并且易通过带病种姜传播病害,目前尚无理想 的杀菌防病药剂,只能进行种姜药剂消毒、土壤消 毒、轮作换茬和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辅以药剂防治[2]。 而通过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茎尖培养,使生姜脱毒脱 菌与快繁,再通过组培苗繁殖种姜,是防止病害和提 高繁殖系数的有效技术。本试验对生姜组培苗培育
1 个茎尖。2003 年 3 月 21 日接种后,放入培养室。培 养室温度为 25℃±2℃,光照时间 12h/d,光照强度 2000lx ̄3000lx,相对湿度 75%左右。培养 6 周后统计 长芽瓶数、长根瓶数及长愈伤组织瓶数[3(] 表 1)。 1.2 组培苗的继代繁殖
表 1 6 种生姜初代培养基及其培养结果
及其生产应用进行了研究。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初代培养基的筛选 1.1.1 培 养 基 的 配 制 用 MS (Murashige and Skoog, 1962) 作为基本培养基,增加 NAA (α- 萘乙酸)和 6-BA(6- 苄 基 氨 基 嘌 呤)或 2,4-D(2,4- 二 氯 苯 氧 乙 酸) 不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加蔗糖 30g/L (3%)、琼脂 7g/L(0.7%),配制成 6 种不同处理的培养 基(表 1),pH 值调节到 5.8。每种处理的培养基分装 30 瓶,每瓶 30ml,置于 121℃温度、1.1kg/cm2 压力的 条件下消毒 15 分钟。 1.1.2 茎尖培养 选择健壮、无病的新丰生姜为组织 培养材料。对种姜先进行热处理后催芽,然后将带芽 种姜洗干净,用手术刀切取种姜上的幼芽,在无菌室
表 2 生姜组培苗在 4 个试验因素的不同水平中的平均移栽成活率
:
1:1
:
1:2
:
1:3
%

姜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_邓年方

姜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_邓年方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09, 37(26):12406 -12407, 12410
责任编辑 庆瑢 责任校对 夏蓉
姜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邓年方 , 潘百明 (贺州学院生化系 , 广西贺州 542800)
摘要 对姜的组织培养研究进行综述 , 讨论进行姜组培研究的目的 、外植体的选择及其消毒方法 、培养基及激素等因素对姜组织培养的 影响、移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 并指出姜组培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姜;组织培养;外植体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60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09)26-12406-02
姜的组培研究中 ,外植体消毒是影响试验成败的关键环 节 。目前国内多数试验对外植体消毒采用的方法是先将姜 块用 50%多菌灵 500倍液浸泡 20 ~ 30 min消毒 ,然后在一定 温度下催芽 , 切取外植体先用 70%或 75%乙醇将外植体浸 泡 8 ~ 60 s,再用 0.1% ~ 0.2% HgCl或 1% ~ 10%NaClO消 毒 8 ~ 20 min,无菌水冲洗 4 ~ 5次 。 陈娟等报道 , 将姜芽用 75%乙醇溶液 30 s+0.1% HgCl10 min+1 000 mg/L硫酸卡 那霉 素 浸 泡 24 h, 污 染 率 下 降 到 18.75%, 出 芽 率 为 84.38%[ 17] 。戴水莲等按照 6种不同的方案对外植体进行消 毒 ,结果表明 ,先在超净工作台外消毒 , 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 用 75%乙醇溶液 30 s+10% NaClO15 min+0.1% HgCl10 min
植物体内主效抗逆功能的超氧化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
性下降 ,最终导致生姜品种种性退化 , 生长缓慢 , 生活力下 降 ,抗逆性降低 ,品质差 , 易诱发姜瘟病和姜癞皮病等多种病 害 ,田间发病率可高达 70% ~ 80%, 一般可导致减产 30% ~ 50%, 给姜农带来很大损失 。当前国内外对植物病毒病的防 治主要是选用抗 (耐 )品种 、进行种姜药剂消毒以及土壤消毒 等方式控制姜瘟病[ 5] ,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而利用组织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生姜的组织培养
(一)培养基准备及条件
选择MS培养基,增加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 6-苄基嘌呤(6-BA)或2,4-二氯苯氧乙酸(2, 4-D)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加速糖30 g/L、琼 脂7 g/L.PH值调到6.0左右。置于温度121℃、 压力1.1kg/cm2的条件下消毒155min后备用。 接种后首先暗培养4d,然后在3000—4000lx光 照强度下培养,每天光照12h,温度25—28℃,湿 度维持在75%—80%。
随着组织培养脱菌快繁技术应用于生姜的生产,不仅取得 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对生姜的良种选育也有较大的作 用。近年来,在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上都有 较大的改进,繁殖效率明显提高,就生姜脱菌快繁技术作 以下综述。
• (1)、外植体选择
• 1、初生芽:对姜初生芽(由种姜长出的芽)离体培养2至3 个月,每个初生芽平均出5.6个芽,如在含有1mg/L6-苄基氨 基嘌呤的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则可产生许多不定芽;将带 根试管苗移至含泥炭土:岩土:蛭石=2:1:1的塑料盒内温 室培养,上覆塑料膜,揭膜练苗,待生根、健壮后移至苗 床,田间成活率仍低。采用新建立的初生芽快繁脱菌体系, 培养4周后,平均每个芽可分化7.7个芽,将试管苗栽于含 沙:土:农家肥=1:1:1的塑料盒中,上覆聚乙烯膜保持 高湿,5—6d后揭膜,移入大盒(20cm2)前练苗5d,成活率 提高到95%以上,由此可见,试管苗初植的营养土成分对
诱导技术
• 在蔬菜中,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技术已经非常 成熟,大蒜、百合等蔬菜在组织培养器皿中可 以直接由组培苗诱导形成鳞茎、球茎,因此, 同样以根茎进行无性繁殖的生姜,也可能基于 组织培养及相关的诱导技术,建立起成熟的微 型姜诱导体系以加快优质种姜繁殖,缩短生长 周期,形成工厂化生产。
• 此外,生姜的组织培养技术结合细胞融合技术 创制丰富生姜的种质资源,结合基因工程的方 法和技术,提高生姜抗病虫害、抗逆性和改善 品质等,将是今后生姜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研 究重点方向之一。
二、市场概括
中国是生姜的发源地及主要出产国之一, 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全国各 地有许多名优地方品种,像山东莱芜大 姜、广东疏轮大肉姜、山东片姜、湖北 来凤姜、浙江小林黄姜等等。生姜已经 成为我国许多地区种植业的主要收入来 源之一,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也占据一 席之地。生姜具有药食兼用的功效,随 着研究理论和加工技术的发展,生姜不 断在医药、保健、化工等方面得到发展。
三、生姜组织培养的必要性
• 生姜具有栽培容易、产量高、价格高等优点, 但是生姜在生产上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容易感 染多种病毒病,感染了病毒病的生姜,品质差, 叶子皱缩,生长缓慢,一般减产30—80%。对病 毒病目前还没有药剂可以防治,成为生姜创高产, 获得高效益的主要障碍.
• 由于生产上长期以来都是沿用的传统生姜品种, 目前的生姜品种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是、的市 场形势。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培育抗病、 优质、高产的生姜新品种,使生姜种质得到根 本的改良和突破。
(2)材料消毒
• 多数实验采用0.1%—0.2%HgCl2或0.5 %—10%NaClO消毒10—15min。据报导, 用0.5%NaCLO消毒10min,污染率仍高达 50%,改用0.1—0.2%HgCl2后,情况有 改善。先用70%乙醇将外植体洗一下, 再用1%—10%NaClO消毒10—20min,污 染率急剧下降,仅为4%。目前大部分 实验室采纳了这种两步消消毒法。
生姜组织培养
设计者:李申 学号:2011313179 班级:植保一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姜简介
• 生姜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的姜科姜属的 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国许多地区种植业的 主要来源。
• 生姜是药食两用的经济植物,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 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辛辣成分为一种芳 香性挥发油脂中的"姜油酮"。其中主要为姜 油萜、水茴香、樟脑萜、姜酚、桉叶 油精、淀粉、粘液等。
(四) 固定资产折旧
作为生产100万珠的组培苗车间, 需要投入一定规模的基础设备, 并且它们寿命是有限的,对此也 要将这固定资产(不包括基础建 设)折旧。对不同的设备需不同 的折旧处理。
(五)低值易耗易损品和维修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一些低值易耗易损品和维修、 玻璃器皿等年损耗。另外部分仪器需要维修和购买零 件。
(六)、大棚管理
• 1、苗床准备:苗床长10m,宽1.2—1.3m、土地肥沃、 夏季凉爽、土壤不积水。将珍珠岩与腐殖土按比 例3:1的比例混配成寄栽基质,经过过筛和严格的 土壤消毒灭菌后填铺苗床,保持床面平整、疏松。
• 2、寄栽:组培苗在出现6—7片叶,叶长5—8cm时, 从瓶内取出苗并洗净培养基,用一定浓度的生 根剂侵根20—30min后晾干,按5cm乘10cm规 格寄栽 于苗床,浇透水。棚内温度在20—28℃,相对湿 度80%,棚顶覆盖遮阳网。寄栽宜早不宜迟,通 常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 进行。寄栽要求轻拿轻载,严禁过紧过深和吊角 苗,稳栽即可。
• 传统的植物脱菌一般在35—38℃条件下 持续对种苗处理5—6周,使病菌钝化失 活,但效果不理想。高山林等根据热 处理脱菌原理,改进了热处理方法, 即在50℃下处理5min,然后在无菌条件 下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脱菌效果良 好。
(3)、病菌的检测方法
• 检测病菌的方法有以下3种:一是将获得的 脱菌苗和原始姜母同时转入TQH培养基中, 培养8—10d后观察菌落生长状况,结果发现 姜母72.5%长出黄腐病菌落,而脱菌苗无一 感菌;二是形态学观察,即大田条件下, 在生长季节观察发病情况;三是将脱菌苗 和姜母收获的姜分别置于沙床上,贮藏6个 月后计算姜腐率,姜母收获姜有54.5%腐烂, 而脱菌苗收获姜无一腐烂。
(五)、生根和驯化
• 把生好根的小苗经光照锻炼7-10天,从试管内取 出,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入事先准备好的营养 土内,使其逐渐长大发出5-6片新叶的过程称为 驯化。驯化用的营养土要求土质以疏松的沙土掺 入少量有机质。移栽后要浇透水,支小拱棚覆盖 塑料薄膜保湿。驯化温度以15-20℃,前两周空气 相对湿度80-100%,第三周开始短时间放风,放 风强度逐渐加大,至移栽后第四周可去掉覆盖物。 根据情况每天或隔天喷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而 不积水为宜。驯化一般需2-3个月即可移出。经 病毒鉴定,确认无毒后放入网纱大棚内繁殖。
(二)、材料取材、处理和接种
选取健壮的、无病害、虫害的生姜为组织
培养材料,将姜块用50%多菌灵500倍夜侵 泡20—30min消毒后,放在36—38℃的光照培 养箱内培养。当芽长长到1—2cm时,在无菌 室内剥去幼叶,取3—5mm姜芽,用70%的酒 精灭菌1min,再用1%—10%NaClO或0.1%— 0.2%HgCl灭菌10—15min,无菌水冲洗5次左 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解剖镜进行茎尖剥 离,剥取0.3—0.5mm的茎尖进行接种。
(六)整个生产成本分析
(八)、生姜组织培养的问题及前景
• 生姜通过组织培养,可以起到脱毒、快繁、种质资源保存、品 种改良的作用,大幅度的提高了生姜产量和品质、扩大了生姜 的种植规模。生姜的组织培养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 但是仍未能实现工厂化生产,存在生长成本高,初代接种污染 率高,试管苗玻璃化,分化能力自衰,移栽程序繁琐和成活率 低等问题。目前为止,生姜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重点,在 于确定组织培养中控制分化、继代生长、生根、根壮茎诱导的 培养基成分,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浓度以及培养条件的最佳优 化选择。然而生姜品种的多样化,要求在具体培养室选择不同 的培养基和不同的培养条件,以完善生姜组织培养技术,从根 本上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此外,生姜试管苗运输损耗率高,且 移栽成活率不如试管姜高,所以,提高试管姜诱导率将是生姜 组织培养在将来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
(七)、成本核算
• (一) 室内直接成本核算
• 1、培养基配制与消毒:根据培养基配方对 各种商品和添加物用量的费用计算。
• 2、洗瓶:洗瓶采用计件方式,每个瓶多少
钱,有多少瓶。来进行计算。
• 3、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培养基的
配制与灭 菌由专人负责,每次人 工费、
电费、水费,每次可以灭菌多少瓶。
(二)接种成本
2、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 茎尖分生组织是最常用的外植体。种姜
在MS(+0.8%琼脂)上发芽,长至10mm— 15mm时,切取带2个叶原基(0.1mm—0.2mm) 的分生组织,培养4周后芽的数量将增加16 倍,并且再生苗在表型和生产力上无明显 变异;利用茎尖培养得到小块茎,在室温 下放置沙床2个月后,80%小块茎能生根发 芽。据lodcn报道,生姜茎尖培养快繁体系, 一年能产生750万株以上的植株。
(三)、培养
• 1、室内培养:将接种后的生姜放在培养室中进 行培养,使其生长分化。培养室要求干净清 洁,室内装有紫外线杀菌灯,每天要对室内 进行消毒,以防污染。培养温度20-28℃, 最适温度25℃,相对湿度70%,光照强度 1000-2000勒克斯,每日光照10小时左右。
2、继代培养:每培养25-30天,培养瓶内的 小植株就会分出3-5个小植株,把这些小植株 分出放于继代培养基内培养;过20-30天后又 会长出小植株,如此反复进行继代培养,增 加繁殖系数。
接种(几台超菌工作台)采用定额方式,每个零 工月工资(上班时间按每个月21天计算)规定任 务一天几瓶。
• 用电成本超菌工作台功率,灭菌器功率;一台一 天转庙多少,工作时间一天几小时,电费多少钱 一度。另外接种室内空调功率。
• (三) 培养成本
根据生产经验,一年生产100万(集中出售期5 个月)需要多大的继代培养室、多大的生根培养 室。培养室的耗电量
(四)、脱菌快繁
• 1、生姜繁殖方式及其所带病毒 生姜以地下根状茎无性繁殖为主,其繁殖系数较
低,并且易通过带病种姜传播病害,尤其是姜青枯 腐烂病,又称姜瘟,在世界各生姜产区均有发生, 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以上。其 致病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也可侵染番茄、辣椒、 茄子等茄科植物;此外,还有猝倒病,又称根腐 病,致病菌为Pythium aphanidermaturn(种子腐烂菌)。 目前尚无理想的杀菌药剂和抗病品种,只能以农 业防治措施如选用抗(耐)病品种、进行种姜药剂 消毒以及土壤消毒等为主。但效果不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