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化学知识树(初中、高中教材)
初中化学知识树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 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 响
了解食盐、纯碱、小 苏打、碳酸钙等盐在 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知道一些常用化 肥的名称和作用
列举生活中一些 常见的有机物, 认识有机物对人 类生活的重要性
生活中常见 的化合物
含氧化合 物
能从组成上 识别氧化物
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 物和混合物、单质和 化合物、有机物和无 机物
保护好我 们的环境
4.初步学会配制一定 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能根据实验 目的选择实验 药品和仪器, 并能安全操作
1.常见的仪器
学习基本的 实验技能
能进行药 会给物质 品的取用 加热
会检查 装置的 气密 性
会使用 和连接 简单 仪器
2.基本操作
会检验氧 气、二氧 化碳
7.物质的 检验 与鉴别
会检验氧 气、二氧 化碳
知道氧气 的
设计简单的
化学实验方案
4.初步学会运用
调查、资料查阅
等方式收集解决
问题所需的依据
8.表达与交流
2.依据所给资 料提出有探究 价值的问题
6.能评价化学实验 方案
发展科学 探究能力
3.对问题可能 的答案作出猜想 或假设,并能指出 猜想的依据
6.初步学习运用 简单的装置和方法 制取某些气体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 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知道一些常见 金属矿物质
金属与 金属矿物
了解从铁矿石中将 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 其应用,认识加入其它 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 的重要性
知道生铁和钢 等重要的合金
知道废弃金属对 环境的污染,认 识回收金属的重 要性
知道常见酸碱的 主要性质和用途
初步学会稀释 常见的酸碱溶液
九年级化学上册 知识树1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课标要求 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
一.教材内容
教材分析
编写意图
编
写
意
图
重视 学习 兴趣
重在学 习方法 的培养
立足 学生 发展
教材分析
体例安排
知识点标题 正文设计
单元
课题
辅助小栏目 插图
教材分析 体例安排
精彩导入
设置悬念 相似类比
教学策略
重视实验教学,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水中倒扣烧杯 滴管吸水入量筒 证明空气的存在 揭示实验原理
教学策略
探究实验
教学策略
如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
教学策略
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
教学策略
(三)整合教材,难点突破 整合教材,
辅助多媒体
展示插图
教学策略
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科学素养
课程标准要求
具体要求
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 常见的元素和重要的化合物, 理,常见的元素和重要的化合物,化学实验 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学习方法以 及关心自然社会的情感 。
式
能 知 识 深 化 力 提 升
巩固测评 展示提升 合作释疑 自主预习 运用创新
教学策略
运用“自主 合作 合作” 运用“自主—合作”五步教学模式
自主预习
燃 烧 与 灭 火
教学策略
运用“自主 合作 合作” 运用“自主—合作”五步教学 模式 合作释疑
初中化学知识框架图+基础知识大全(整理版)(K12教育文档)

初中化学知识框架图+基础知识大全(整理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中化学知识框架图+基础知识大全(整理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中化学知识框架图+基础知识大全(整理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初中化学知识框架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一、化学重要人物及其成就二、常见的化学图标1。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2. 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3. 生活中常见的其他标识三、初中化学易错汉字(加点字易错)1。
仪器名称锥形瓶酒精灯集气瓶铁架台长颈漏斗分液漏斗量筒烧杯试管蒸发皿试管夹药匙橡胶塞砝码镊子坩埚钳2。
物质名称木炭活性炭蒸馏水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锰石墨氢气碳酸氨气氯化铵天然纤维氯化钠NaCl氯化钙CaCl2氯化镁MgCl2氯化锌ZnCl2氯化钾KCl氯化铁FeCl3氯化亚铁FeCl2氯化铜CuCl2氯化铝AlCl3氯化钡BaCl2氯化银AgCl硫酸铝Al2(SO4)3硫酸亚铁FeSO4硫酸铁Fe2(SO4)3硫酸铜CuSO4硫酸钠Na2SO4硫酸钾K2SO4硫酸锌ZnSO4硫酸镁MgSO4硝酸钾KNO3硝酸铜Cu(NO3)2硝酸银AgNO3硝酸铁Fe(NO3)3硝酸铵NH4NO3氯化铵NH4Cl硫酸铵(NH4)2SO4碳酸铵(NH4)2CO3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碳酸钾K2CO3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碳酸氢铵NH4HCO3氯酸钾KClO3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 MnO44. 其他化合物氨气NH3甲烷CH4酒精C2H5OH葡萄糖C6H12O6七、化合价1.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2. 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框架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框架图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框架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 酸、碱、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24422SO H SO H ;-++=OH Na NaOH ;-++=24334232)(SO Al SO Al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 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 2CO 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 4·5H 2O ;碳酸钠晶体Na 2CO 3·10H 2O ;氨水NH 3·H 2O 。
(二)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⑴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⑵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 、Ca 、Na 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 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 2SO 4(鉴别-24SO 和-Cl 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 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 3、NaNO 3、AgNO 3、BaSO 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

初中化学知识框架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九、溶液不 饱 和 溶 液 饱 和 溶 液 溶 解 度结 晶溶 质 + 溶 剂溶 液溶液组成 的表示方法溶质的 质量分数溶解过程放热现象吸热现象十、酸 碱 盐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23224424342;;()23H SO H SO NaOH Na OH Al SO Al SO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二、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 、Ca 、Na 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七、离子的检验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框架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框架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 酸、碱、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24422SO H SO H ;-++=OH Na NaOH ;-++=24334232)(SO Al SO Al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 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 2CO 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 4·5H 2O ;碳酸钠晶体Na 2CO 3·10H 2O ;氨水NH 3·H 2O 。
(二)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⑴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⑵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 、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24SO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初中化学1至12单元知识框架图(全)(打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
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合物,也只由氧(O)元素组成。
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
只有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
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
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
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
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
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
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
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
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O3,就是二氧化碳CO2多1个O。
硫酸根SO4,是三氧化硫SO3多1个O。
硝酸根NO3,是二氧化氮NO2多1个O。
铵根NH4,是氨气NH3多1个O.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如点燃A克氧气和B克氢气的混合气体,生成水的质量是小于或等于(A+B)克。
氧气和氢气要么恰好按质量比完全反应,都不剩余,则生成水质量等于(A+B)克。
要么,氢气过量剩余或者氧气过量剩余,有一种没有全部反应,则生成水质量小于(A+B)克。
但氢气和氧气不可能都有剩余,因为如果都有剩余,则会继续反应。
九年级化学知识树

• 2、在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中,参加反应
的Mg、O2、MgO的 • 质量比是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难点):
根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 的原则,以反馈启发教学为主,讨论法和讲练结合法。 本知识点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为了使学生在练习中感悟 新知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他们自己去观察、 讨论、分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组内 合作,分组竞赛的方式展开教学,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 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方法 讲到,关键是反复练习,有层次的进行不同题型的练习。
典型题目
电解36克水可得到多少克氢气?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和结 果如下,检查后回答:
甲同学 [解]设可得氢气 质量为X。 HO2 H↑+ O2↑ 33 1 36g x 33:1=36g:x x = 1.1 g 答:可得到1.1克 氢气 乙同学 [解] 设可得氢气 质量为X。 H2O H2↑+ O2↑ 18 2 36g x 18:36g=2:x x=4g 答:可得到4克 氢气 丙同学 [解] 设可得氢气 质量为X。 2H2O 2H2↑+ O2↑ 36 4 36 x 36:36 = 4 :x x = 32 答:可得到32克 氢气 丁同学 [解] 设可得氢气 质量为X。 2H2O2H2↑+ O2↑ 36 4 36g x 36:36g = 4 :x x=4g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 (重点、易错点)
化学方程式从“质”、“粒子”和 “量”三方面更直观、更准确地反映了 化学反应的本质。学生对“质”的含义 易于理解,而对“量”的含义容易片面 地理解成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应通过练习等方式给予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的配制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高三化学选修4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附录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高三化学选修5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结束语 有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 从实验走进化学 第二单元 物质的获取 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 复习题 第一节 共价键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 复习题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 金属晶体 第四节 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 复习题
课题1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课题3 纯碱的生产 归纳与整理 练习与实践 课题1 获取洁净的水 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 课题3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归纳与整理 练习与实践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材料 课题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归纳与整理 练习与实践 课题1 化肥和农药 课题2 表面活性剂 精细化学品 归纳与整理 练习与实践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归纳与整理
二级知识点 三级知识点 贺彩儿 贺礼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3 元素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课题2 水的净化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 正确使用药物 第一节 合金 第二节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 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 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 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归纳与整理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 溶液
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结束语 附录1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附录2 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元素周期表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一化学必修1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二化学选修2
第二单元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第三单元 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第四单元 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结束语 迎接化学的黄金时代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高三化学选修3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高三化学选修3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开放性作业——元素周期表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高三化学选修6
第四单元 研究型实验
附录I 化学实验规则 附录II 化学实验种的一些常用仪器 附录III 部分盐、氧化物、碱融解性表 附录IV 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附录V 实验室常用酸、碱溶液的配制方法 附录VI 一些酸、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 的密度 附录VII 几种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节/一级知识点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一化学必修2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结束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第一章 关注营பைடு நூலகம்平衡
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
高二化学选修1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工业
年级
上/下册 章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九年级 化学
(全一 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附录Ⅰ 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 附录Ⅱ 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Ⅲ 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