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治理方案

合集下载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随着矿山开采的不断加速,矿山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是指在矿山开采结束后,对矿山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实施环境恢复治理措施,使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到一定的稳定状态,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实现矿山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一、总体思路1. 从立法、监管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做好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政策,强化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2. 结合当地矿山环境污染的具体情况,科学制定环境恢复治理方案,针对性地实施各项治理措施,确保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取得实效。

3.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严格按照国家环境标准对矿山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二、具体措施1. 土地恢复:对矿山废弃地进行土地恢复,采取植被恢复、土壤修复等手段,使矿山废弃地实现绿化和农业开发。

2. 水体治理:对矿山附近的受污染水体进行治理,采取生物修复、人工湿地建设等方式,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3. 气体治理:采取空气净化设备等技术手段,降低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放,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4. 尾矿处理:对矿山尾矿进行合理的处理,采取干排、尾矿库封闭等方式,避免尾矿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5. 矿山生态修复:通过植被修复、土地复绿等方式,促进矿山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矿山区域的生态平衡。

6.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7. 监测评估: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治理效果达标。

三、技术支持1.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加强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2. 开展环境科学研究,积极探索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环境治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一、前言矿山开采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资源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平衡,对矿山进行生态恢复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方案旨在针对具体矿山名称的生态现状,提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恢复治理措施,以促进矿山生态系统的重建和优化。

二、矿山现状分析(一)地理位置与地质条件具体矿山名称位于地理位置,矿区面积为面积。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多样。

(二)开采方式与开采历史矿山采用开采方式进行开采,开采历史已有时长。

长期的开采活动导致了山体破损、土地塌陷、植被破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三)生态破坏现状1、土地资源破坏矿区内大量土地因开采而被挖损、压占,土地原有功能丧失,土壤结构和肥力遭到严重破坏。

2、水资源破坏开采活动改变了地下水流场,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

同时,废水排放也对周边水体造成了污染。

3、植被破坏矿山开采使地表植被大面积损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影响。

4、地质灾害隐患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采空区等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三、治理目标与原则(一)治理目标通过生态恢复治理,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以下目标:1、恢复土地资源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2、修复水资源系统,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重建植被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4、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障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治理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矿山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生态现状等因素,制定适合本地的治理方案。

2、生态优先原则以恢复生态功能为首要任务,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3、综合治理原则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治理。

4、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治理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治理措施(一)土地复垦1、对挖损和压占的土地进行平整和修复,恢复土地的原有地形地貌。

矿山环境年度治理方案

矿山环境年度治理方案

矿山环境年度治理方案
1. 环境影响评价,首先需要对矿山开采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土壤、水源、大气等方面的影响,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

2. 污染物排放控制,针对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确保排放达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3. 生态修复与保护,对于因矿山开采而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制定相应的修复计划,包括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等措施,以及采取保护措施,保护当地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4. 安全生产与环境教育,加强对矿山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的管理,确保矿工和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

5. 监测与评估,建立矿山环境监测体系,对矿山周边的土壤、水质、大气等环境因子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理方案。

总之,矿山环境年度治理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开采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矿山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

2024矿山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

2024矿山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嘿,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聊聊2024矿山专项整治行动这档子事儿。

这可不是件小CASE,咱们得认真对待,毕竟矿山安全关乎无数家庭的幸福和生命安全。

咱们得明确一下专项整治行动的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安全!咱们要确保矿山生产安全,减少事故发生,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具体聊聊几个关键点。

一、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监管1.定期开展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矿山企业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2.强化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3.加强矿山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业务素质,确保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二、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1.推进矿山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2.加强矿产资源勘查,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水平。

3.推广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降低矿产资源开发成本。

三、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1.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保护矿产资源,维护矿山生产秩序。

2.严肃查处矿山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3.加强矿产资源执法监管,对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

四、强化矿山环境保护1.落实矿山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确保矿山生态环境安全。

2.推进矿山绿色发展,引导矿山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

3.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矿山企业环境保护意识。

五、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培训1.开展矿山安全生产培训,提高矿山企业员工安全意识。

2.加强矿山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3.建立健全矿山安全生产培训体系,确保培训质量。

咱们具体聊聊实施步骤。

第一步,制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这个方案呢,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篇东西,咱们要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具体措施等。

第二步,召开动员大会,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动员部署。

这个大会呢,主要是让大家都明白这个事儿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

第三步,开展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

矿山生态修复年度治理方案

矿山生态修复年度治理方案

矿山生态修复年度治理方案一、矿山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1.1矿山生态环境现状矿山是地球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载体,但也是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大量的矿山开采导致土地沙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矿山生态环境问题(1)土地沙化严重,植被覆盖减少;(2)土壤结构疏松,水土流失严重;(3)水源污染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4)植物、动物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

二、矿山生态修复年度治理方案2.1矿山生态修复目标(1)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减轻矿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保护力,恢复和改善当地生态系统;(3)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2矿山生态修复措施(1)植被恢复通过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和种植草本植物等措施,恢复矿山地区的植被覆盖,减少土地的沙化和水土流失。

在植被恢复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当地植物的适应性和生长情况,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植株,提高植被的生存率和覆盖率。

(2)土壤修复采取土壤固化、改良和保护等技术手段,修复矿山地区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的保育力和生产力。

通过施肥、耕作和地膜覆盖等措施,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分保持能力,减少土地的侵蚀和沙化现象。

(3)水源保护加强矿山周边的水源保护工作,建立水源保护区和水土保持植被带,减少矿山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同时,开展水体的修复和治理工作,净化当地的水质,恢复水体的生态环境。

(4)生态监测建立健全的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情况和治理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矿山生态环境的问题和矛盾,优化和调整治理措施,提高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效果。

(5)生态补偿建立完善的矿山生态补偿机制,对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补助,鼓励各方积极参与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工作。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参与度和效果。

矿山环境治理方案

矿山环境治理方案

矿山环境治理方案
矿山环境治理方案是矿业企业水土保持的有效对策。

以下是矿山环境治理方案的基本内容:
一、明确矿山环境治理的方针和目标:把环境治理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达到环境恢复、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
二、搞好规划设计:确定矿山开发方式及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制定恢复植物及建设工程开发手段;
三、减少粉尘及水污染:本身选用低污染技术,加强矿山和周围环境的封闭管理;
四、重视公众投诉:加强巡检管理,及时处理公众的投诉;
五、利用多种治理工具:植物治理、水质处理、空气净化等;
六、建立良好的技术防治体系:提升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合理建立防治监测系统,定期组织实施应急防治体系;
七、继续深入研究:建立系统的监测技术支持系统,挖掘和开发新型治理技术;
八、定期监控: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实施定期的监测,及时调整和改进治理措施。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一、背景和意义矿山是人类利用地球资源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最为严重的破坏者之一。

矿山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进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不仅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加强监管和管理,减少矿山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实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2. 原则:(1)依法治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治理。

(2)科学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3)分类施策:根据不同类型的矿山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4)源头控制: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5)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联合治理。

(6)公众参与: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三、治理措施1. 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矿山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严格审批,确保矿山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得到最小化。

2. 矿山生态修复:对已经关闭或者停止生产的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包括土地复垦、水体修复、植被恢复等措施,使其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3. 废弃物处理:对矿山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采取合理措施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4. 废水处理:对矿山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5. 废气处理:对矿山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净化和排放控制。

6. 环保设施建设:在矿区内建设环保设施,如垃圾站、储油池、废水处理厂等,保证矿山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7. 环境监测:对矿山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8. 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对矿山从业人员和周边居民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治理方案:根据不同类型的矿山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实施。

矿山环境治理方案

矿山环境治理方案

矿山环境治理方案一、引言矿山开采在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资源的同时,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矿山环境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二、矿山环境现状及问题(一)土地破坏矿山开采往往导致大面积的土地被挖损、压占,破坏了土地的原有形态和功能。

许多矿区出现了地表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着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水资源污染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废渣堆积等,使得附近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

水中重金属、悬浮物等污染物超标,影响了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大气污染矿山开采中的爆破、矿石运输、矿石加工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气,其中包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四)生态破坏矿山开采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许多野生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三、治理目标(一)恢复土地功能通过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措施,使被破坏的土地重新具备农业生产、林业种植或建设用地等功能。

(二)改善水资源质量减少废水排放,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使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控制大气污染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减少废气排放,使矿区周边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四)恢复生态系统通过植被恢复、动物栖息地保护等措施,逐步恢复矿山周边的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四、治理措施(一)土地复垦1、对挖损和压占的土地进行平整,清除废渣和垃圾。

2、根据土地的原有用途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复垦方式,如农业复垦、林业复垦或建设用地复垦。

3、施加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二)水资源治理1、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矿山废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2、对受污染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进行治理,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去除污染物。

3、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新水的开采。

(三)大气污染防治1、采用湿式爆破、喷雾降尘等技术,减少爆破和矿石开采过程中的粉尘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前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政策法规,建立绿色矿山开发模式,治理矿山开采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XXXXXXXX国土资源局计划将XXXXXXXX县XXXXXXXX铁矿尾矿堆、选矿厂附近区域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工作区附近国道、县级公路发达,交通便利。

(见图1工作区附近交通位置图)该矿山1993年建矿,1995年投产,投资500万元,次年选矿厂建设完成,设计处理能力为15.0万吨/年。

2006年9月XXXXXXXX县对该矿山进行了储量核查,考虑矿块开采过程中的损失和废石混入,按矿块采矿回收率85%,废石混入率15%计算,可获得采出矿石量23.96万吨,据此计算矿山尚有服务年限不足2年,预计2006年初闭坑。

矿山经过10多年的开采,选矿厂目前已经产生近40万L3的尾矿,全部堆积于矿体西南侧的XXXX沟,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尾矿堆,晴天风起处,粉尘飞扬,阴天雨过后,污水四溢,对工作区周围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严重污染了工作区周围的空气和水环境,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雨季形成泥石流,将直接威胁山脚下XXXXXX村的耕地和人员;废石的随意堆放,占用了耕地,破坏了植被,为此,对该矿山尾矿堆、废石的治理及周围生态环境的恢复已迫在眉睫。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有关规定以及XXXXX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相关文件,XXXXXXXX国土资源局计划对XXXXXXXX铁矿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以达到消除地质灾害,改善附近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2、工作区环境条件2.1自然地理条件2.1.1气候条件该矿所在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春季天气多变,时冷时热,时刮西北风或西南风,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经常因大雨或暴雨造成山洪暴发,秋季晴朗少云,昼暖夜冷,气温变化显著,冬季寒冷干燥,降雪稀少。

多年平均气温10℃,最高气温38.7℃(1972.7.17),最低气温-29.2℃(1962.2.13)。

区域内降水比较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700LL,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平均无霜期152~170天,季节性最大冻土深度为1.09L。

3.1.2地形地貌工作区所处地貌单元为侵蚀构造低山区,区域上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面标高150~500L,地形总体坡度25~30°,地表出露多为变质岩,在河谷、沟谷有第四系残坡积和冲洪积物存在。

工作区位于山脚处,西、南面为低山,向东、北面急倾,地面标高170~220L,坡度较陡,沟口处向东北存在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物。

2.1.3河流水系工作区附近的水系主要有大狗河。

大狗河发源于XXXX县东南边缘处低山区,自南向北流经XXXXXX,XXXXXXXX,汇入赵河,全长约40kL。

该河从工作区南、东、北三面流过。

河床标高170L,低于工作区标高最小处约15L。

另外,狗河、赵河是区域上较大的河流,距离工作区都较远,对其不会产生影响,这里不在详述。

2.2地质环境条件2.2.1地层岩性工作区所在区域除第四系坡积、冲洪积分布于沟谷及河漫滩外,地层大部分出露且比较简单,主要为太古代早期迁西岩群XXXXXXXX组地层,岩性以黑云变粒岩为主,上部夹片岩,下部夹角闪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磁铁石英岩。

2.2.2构造条件工作区内未见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断裂构造和岩脉,工作区外东约6.0kL为狗河断裂,该断裂是一条走向NE,倾向NW,倾角60-70°的区域性活动断裂,沿断裂带历史上不断发生有感地震。

2.2.3岩浆岩分布工作区内的岩浆岩不发育。

2.2.4矿床类型及特征矿体产于XXXXXXXX组地层中下部,其围岩主要为黑云变粒岩,近矿围岩以含铁角闪变粒岩为主,夹绿泥角闪片岩,矿床由三个矿体组成,从顶板往底板编号分别为L1、L2、L3。

L2号为主矿体,长1175L,XXXXXXXX南区裸露地表长达475L,矿体厚4.90~10.73L,平均厚6.28L。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均有分支复合现象。

矿体出露标高176~204L,最低可采标高为126L,呈较稳定的单斜产出,走向20°~30°,倾向北西,倾角75°左右。

L3号为次要矿体,长约460L,厚约6.5L左右,距离L2矿体底板28~40L,呈NE20°方向与L2矿体平行展布。

L1号矿体长约90L,厚约2.1L,与L2矿体平行产出。

主矿体L2的SFe含量20.6~29.1%,平均24.62%,TFe27.23-34.56%,平均30.12%,SiFe平均5.26%。

2.3工作区地质环境现状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过去人们忽略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XXXXXXXX铁矿选矿厂建立以后,随着生产的进行,使当地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选矿厂1995年开始运行生产,现已生产11年,其产生的尾矿全部堆积于XXXX沟,起初在XXXX沟沟口修建了一条初级拦砂坝,随着选矿厂生产的开展,尾矿堆积量的增大,初级坝失去了它的拦砂作用,已经被尾矿堆埋没。

现在矿山即将闭坑,尾矿量也随之逐渐减少。

目前尾矿的堆积量为40万L3,尾矿堆高约15L,堆顶的高程为215L;尾矿堆外围无隔水设施来防止上游水流的冲击,堆下部也不存在安全性高的拦砂坝以及泄洪渠和排水沟,进一步对尾矿堆的灾害隐患进行防治。

最初,沟两侧为XXXXXXXX村的耕地,由于尾矿的堆放,将原来的良田占用,并且破坏了附近的植被,造成了沟周围风天粉尘飞扬,空气质量恶化,雨天黑水四溢,污染耕地,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见照片1、2、3)照片1 尾矿堆中部镜向北照片2 尾矿堆东部镜向东南照片3 尾矿堆北面镜向南(2)选矿厂的生产已接近尾声,由于已经生产多年,其周围没有任何防尘降噪的植被,对附近产生的粉尘、噪音污染已经持续十来年。

附近空气质量较差,生态环境问题明显。

首先,废渣占地面积2493.3L2(合3.7亩),堆积量现在较少,约为748L3,废石的随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而且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土石环境受到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其次,在矿石的破碎时,产生很大的噪声和大量的粉尘,噪音的传播、扬尘的弥漫使环境质量恶化,影响了附近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再次,在道路修建时,开挖山坡造成基岩裸露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改变了原来的地形地貌。

(见照片4)(见图2XXXXXXXX铁矿尾矿及选矿厂地质环境现状图)照片4 随意堆放的废石镜向东2.4工作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灾种综上所述,本区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有:农田和植被被堆放的尾矿及废矿渣破坏,原矿运输线边坡裸露,矿石破碎时产生的粉尘和尾矿砂的扬尘对周围空气的污染,破碎机噪声的污染,这些都对周围环境产生程度不同的危害。

存在的主要灾种是尾矿堆的量很大,尾矿砂颗粒细小、松散,易于流动,而且没有尾矿坝的阻挡,在雨季有可能在雨水的作用下形成泥石流灾害,对山脚下的村庄,耕地,采石场构成危害。

3、技术路线和技术措施3.1技术路线(1)首先,在尾矿堆周围修筑治理工程,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然后,顶部恢复植被,绿化美化附近环境。

(2)对选矿厂区域污染环境、破坏植被的废矿渣、粉尘、噪音进行治理,美化净化厂区。

3.2技术措施在广泛收取前人和他人它地治理经验的基础上,详细进行现场调查然后提出一套合理的,经济实用便于实施的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具体措施如下:(1)在尾矿堆外围修筑挡水墙及泄洪渠,阻断尾矿堆上游水流补的给。

(2)在尾矿堆前面修建拦砂坝和排水池,进一步对尾矿堆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防治。

(3)客土覆盖尾矿堆顶部,再进行植树种草,恢复植被,绿化美化净化周围环境。

(4)清理选矿厂区域的废弃矿渣,恢复植被或复耕还田。

(5)对岩石裸露,植被贫瘠的地方,进行种草植树,一定程度的起到防尘降噪的作用。

4、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治理方案4.1规划依据(1)《矿山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2)《矿山资源保护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152号);(3)《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届第十一次会议);(4)《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令第19号);(5)《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6号);(6)《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9号)。

4.2治理方案4.2.1尾矿堆的治理方案目前尾矿堆的量约为40万L3,全部堆放在沟里,占地面积约为25700L2,考虑先消除地质灾害,应修筑挡水墙、拦砂坝、排水池和泄洪渠。

(1)尾矿堆在流水作用下,可能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首先应在尾矿堆外围修筑挡水墙,来防止上游水流的下渗。

挡水墙的规模约为长750L,高0.5L,厚0.3L的浆砌石墙。

同时在东西两端修筑泄洪渠,将上游水引下,泄洪渠的规模为:渠长40L,共两条,渠深0.5L,渠底厚0.3L,渠宽1.0L,渠边厚0.3L。

(2)为进一步消除尾矿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隐患,在尾矿堆下部,即北面修筑拦砂坝,来防止尾矿堆在水作用下产生流动,形成灾害。

拦砂坝的规模为:坝高约5L,坝长约100L,坝顶宽约6L,坝底宽约18L。

并且在拦砂坝的北面,即前面修建排水池,用来收集泄洪渠和拦砂坝的水流。

排水池规模为:池长100L,池宽0.8L,池壁厚0.4L,池底厚0.3L。

(3)在治理工程后,应开展尾矿堆的恢复工程。

在尾矿堆顶部客土覆盖,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恢复面积为25700 L2,覆土厚度0.8L,种植刺槐。

5.2.2选矿厂区的治理方案首先,将随意堆放的废矿渣彻底清除,治理面积约为2493.3L2,清理量约为748L3,然后,复垦还田或恢复植被。

再对岩石裸露,植被贫瘠的地方,进行种草植树,恢复植被。

(见图3XXXXXXXX铁矿尾矿及选矿厂治理工程布置图)5、资金来源及概算5.1概算的基础依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是一种涉及多种领域的综合性工程,在经费预算中本着以最贴近的国家、省(部)及预算定额标准,特别是选择最新的、具有法规性的标准为依据。

而暂时无严格标准的,参考市场中等价格计算。

本报告主要参照依据的有关规定有以下几种:1.国家物价局、建设部联合颁发的[1992]价费字375号文有关规定。

2.《XXXXXXXX建筑施工定额》中有关的部分3.《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中有关部分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定额中有关部分》5. 林业部门有关林业工程的现行参考价格6. XXXXXXXX同类地区的现行市场价格或实际工程价格。

5.2投资概算5.2.1XXXXXXXX铁矿尾矿堆及选矿厂区的环境恢复治理投资概算内容如下:(1)拦砂坝、泄洪渠、排水池的修建:包括石料、水泥、沙子、钢管及运输费、施工费等。

(2)尾矿堆覆土植被:包括尾矿堆的平整,顶部的覆土,植被的恢复、树苗及运输费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