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我爱海洋广西版 (5)
桂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2 我爱海洋》教学设计1

桂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2 我爱海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2 我爱海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了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海洋生物的特点,并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出来。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绘画基础,对海洋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绘画技巧和表现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实践,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图片,总结其特点。
2.绘画法: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和感受。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绘画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海洋生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海洋生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归纳总结海洋生物的共同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海洋生物的特点进行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绘画进度和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每组选出一幅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心得。
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学会欣赏和分析作品,从中汲取优点。
小学美术桂美版四年级上册《2我爱海洋》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6

小学美术桂美版四年级上册《2我爱海洋》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活动目标: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通过剪贴做出各式各样的鱼。
2、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剪刻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
活动过程:一、师:投影上边,有一首儿歌,我们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遍。
生:齐声朗读:鱼儿鱼儿水中戏,千姿百态形各异;五颜六色真美丽,海底世界多奥秘。
师:对,海底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那么海底里面究竟是怎样的奥秘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在看图片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要仔细观察不同鱼的形状和颜色。
二、情景创设:1、师生共同观看海底世界相关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海中的生物、不同鱼的形态和颜色。
3、这些鱼儿漂亮吗?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剪贴这些美丽的鱼儿好吗?不过在剪贴之前,还是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鱼,它究竟是长得什么模样的?三、认识鱼形:1、鱼的结构:出示课件:鱼由那几部分组成?同桌之间交流。
师小结:(鱼一般都是由头、身体、尾巴、还有鳍组成的)。
2、鱼的形状师:在海底的世界里,鱼儿的种类虽然有千百万种之多,但是,我们不管它的种类有多少,今天呢?我们就把它们的形状分成两个简单的类型。
师:那么,什么是对称的鱼形呢?(出示课件—对称的鱼)师:①、讲解对称的鱼:如果我们在这条鱼的中间画上这么一条线,结果我们会发现,这鱼的上边与下边在形状、大小、方向都相同。
②、教具展示:(出示教具—对称的鱼)。
师:小结:所以我们把象这样的鱼形称为对称的鱼形。
师:③、(我们再来看另一种鱼形)课件展示讲解不对称的鱼形:按一条中心线划分后,鱼形的两边大小、形状不相同,就是不对称的鱼形。
师:小结:所以我们把这类鱼形,称为不对称的鱼形。
四、动手实践:(1)课件展示学习要求。
师:下面以个人为单位对鱼的捏法。
(学生开始制作)学生作品展示,教师根据作品给以适当评价。
师:我们刚才捏的是鱼的形状。
桂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2课 我爱海洋》

桂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2课我爱海洋》一. 教材分析《第2课我爱海洋》是桂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特征以及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各种海洋生物,如鱼类、哺乳动物、海藻等,并介绍了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观察、绘画、创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海洋的神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海洋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海洋生物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海洋生物的了解仅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绘画技能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绘画基础较好,部分学生则相对薄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学会观察和描绘海洋生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海洋生物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海洋生物,以及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海洋生物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绘画、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绘画材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的海洋生物。
2.教学讲解:介绍海洋生物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对海洋生物有更深入的认识。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进行观察和描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创作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海洋生物2.特征与生活习性–鱼类:游泳、鳃呼吸–哺乳动物:哺乳、肺呼吸–海藻:光合作用、生活在水中3.保护海洋环境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作品完成情况。
桂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2 我爱海洋》教学设计3

桂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2 我爱海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2 我爱海洋》是桂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教材以海洋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海洋生物和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内容丰富,包含了海洋生物的图片和绘画步骤,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海洋生物和景象充满好奇和兴趣。
然而,他们对于一些复杂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海洋生物和景象,并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培养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海洋生物和景象产生兴趣,培养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海洋生物和景象,并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海洋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海洋生物和景象,培养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2.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3.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4.合作法: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作品,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海洋生物的图片和绘画步骤,以及相关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绘画材料和工具,以及提前观察海洋生物和景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生物和景象的特点和美丽之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海洋生物的图片和绘画步骤。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海洋生物和景象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海洋生物的绘画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 我爱海洋|广西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我爱海洋|广西版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了解海洋中的动植物。
•能够用简单的绘画方式表现海洋的美丽。
2. 教学准备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需要以下准备:•海洋相关的图片资料。
•绘画工具。
•色彩斑斓的海洋素材展示。
•课堂制度维护。
3. 教学过程3.1 课前导入1.引出课题老师向学生们直接问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什么?”得到回答后:我爱海洋!2.启发情感老师展示一张图片,这幅图片里是一只白鲸游泳在大海里,大海的蓝色和阳光的照射让整个画面充满了温暖和和平,老师鼓励学生们自己运用想象力,告诉他们白鲸躲在海里有多自由自在,能给她们留下什么样的好印象。
3.学生活动学生们观看图片后,让他们自由交流,并从交流中激发他们的海洋情感萌芽,鼓励他们用语言和图画去表达。
3.2 讲解知识1.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图片和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通过讨论的方式加深记忆。
2.海洋中的动植物通过图片和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们认识海洋中的动植物,并让他们了解到这些生物是如何生存和繁衍的。
3.3 实践操作1.绘画方式表现海洋的美丽学生们运用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和他们自己的想象力,用简单的绘画方式表现海洋的美丽。
老师鼓励学生们多加想象,发挥创意。
2.作品展示学生们在绘画完成后,进行个人作品展示,展示自己对海洋的理解和表现。
老师在展示过程中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
3.4 总结反思对本次课程的总结和反思,让学生们加深对此次主题的理解和记忆。
4. 教学评价本节课程通过图片和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海洋中的动植物,并用简单的绘画方式表现海洋的美丽。
通过互动和交流,让学生们参与到课程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海洋的情感认同。
四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 -第2课 我爱海洋 |广西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 -第2课我爱海洋|广西版一、教材分析1.教材核心观点本课通过海洋生物的形象描绘和多样的海洋景观,展示了海洋神秘而迷人的一面。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海洋,唤起他们的关于海洋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审美领域,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2.教学目标(1)认识大海的神秘和美丽,了解海洋生物的形态和特征。
(2)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用简单的画笔勾勒出海洋生物和海洋景观。
(3)懂得爱护大海,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
3.教材内容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认识海洋生物,如章鱼,海龟,鲨鱼,珊瑚,海星等;(2)认识海洋景观,如海浪、海底、海岸等;(3)表现对海洋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海洋生物和海洋场景等图片,带有互动和动画效果;(2)准备一些幼儿园玩具,如海洋模型、人工珊瑚礁等;(3)配备绘画用具,如颜料、画笔、画板等。
2.导入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大海,听学生讲讲他们对大海和海洋的印象,展示PPT上海洋和海洋生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海洋的美好和神秘。
通过互动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的主题:我爱海洋。
3.学习重点之一:认识海洋生物展示海洋生物图片和模型,让学生观察和辨认海洋生物的特点,例如章鱼的触手、海龟的壳等,用动画展示生物在海洋中的生活情景,了解和认识它们。
4.学习重点之二:认识海洋景观展示海洋景观图片,如海浪、海底、海岸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感受它们的美妙和神秘,帮助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学习重点之三:珍爱海洋通过教师介绍、PPT图片展示、互动问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海洋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方面启发学生保持良好的海洋环境。
6.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海洋生物和海洋场景有了充分的了解,也懂得了如何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对美好海洋的向往。
同时,学生也从中获得了珍爱海洋资源,保持良好海洋环境的意识,并在实际生活中付诸行动。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我爱海洋|广西版

教案名称: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我爱海洋》|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海洋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彩泥进行创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2. 运用彩泥进行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运用彩泥进行创作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创作中表现海洋生物的特点和生动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彩泥、塑料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彩泥、塑料模型、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电脑投影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新课讲解:讲解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3. 示范创作:教师运用彩泥进行创作,展示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现海洋生物的特点。
4. 学生创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彩泥进行创作,表现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2. 创作步骤与方法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收集更多关于海洋生物的资料,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完成一幅关于海洋生物的绘画作品,要求画面丰富,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教学手段,如视频、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导入环节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通过电脑投影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这个环节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海洋里有哪些生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后续的学习中。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我爱海洋|广西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我爱海洋 | 广西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了解海洋生物的特点,运用适当的色彩和线条表现海洋的美丽。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教学内容1. 主题理解: 学习海洋生物的种类、特征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绘画技巧: 学习如何通过线条、色彩表现海洋生物的形态和动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掌握描绘海洋生物的基本技巧。
2. 难点: 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和动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 课件、范画作品、绘画材料。
2. 学具: 绘画纸张、水彩、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生物的特点和美丽。
简短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和感受。
2. 新课内容(15分钟)讲解海洋生物的种类、特征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示范绘画技巧,如如何通过线条、色彩表现海洋生物的形态和动态。
3. 绘画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和所学技巧进行绘画实践。
引导学生注意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强调评价的积极性和建设性,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提高。
板书设计1. 海洋生物的特点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环境特殊2. 绘画技巧线条:流畅、生动色彩:鲜明、协调构图:饱满、有层次作业设计学生回家后,继续绘画一幅关于海洋生物的作品,要求表现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和动态。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和绘画技巧是否有提高。
考虑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海洋生物的图片,包括鱼类、哺乳动物、珊瑚、海藻等,让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