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各地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成语词语答案解析
(新课标Ⅱ版)高三语文 名校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第01期)专题07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新课标Ⅱ版)2014届高三语文名校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第01期)专题07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解析)1.(2014届东北三省四市协作体高三等值诊断联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等教育在教育模式上有欠缺,在课程设置上也有诸多不足,加之要偿还基础教育的欠债,因此难免左.支右绌...。
B.目前,中国排协正紧锣密鼓地选拔中国女排主教练,呼声最高的郎平,对是否参加女排主教练选拔一事讳莫如深....。
C.当中产阶级以暴力应对房产跌价、文人以暴力对待观点分歧时,要求小贩和城管相敬如...宾.,就显得有点儿幼稚了。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们要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以古人为楷模,焚琴煮鹤....,磨炼坚强的意志。
2.(2014届甘肃兰州一中高三上期中)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华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B.由山东和内蒙古联合培养的运动员韩刚,不仅为内蒙古代表团夺得了本届全运会的首枚金牌,也因为双记分制度使山东分到半块金牌,可谓一举两得....。
C.自从出版了《决战》这部长篇小说,他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连续创作了几部历史题材的小说。
D.“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
”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种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3.(2014届甘肃临夏中学高三上期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现在的90后,总以为平淡的乡村生活是下里巴人....的常态,殊不知,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在向往着这样的生活。
B.伦敦奥运会也许是“超级丹”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所以这个冠军意义非凡,这很可能是他的奥运收官之作....。
C.三国时,人民选择逃离,必然与曹操的残暴有关。
荆州是逃难者的乐园,来自徐州的难民对曹操的暴行更是没齿难忘....。
高考语文真题所考成语汇编(2014—2024)

高考语文真题所考成语汇编(2014—2024)A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2014·四川卷)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2016·全国卷II)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
(2016·全国卷III)((2018·全国卷II)B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
(2015·广东卷)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2011·北京卷)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
(2016·全国卷II)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
(2011·北京卷)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2017·山东卷)(2021·新高考卷II)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2022·全国乙卷)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2016·全国卷III)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
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深。
(2020·全国卷III)敝帚自珍:把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2014·全国大纲卷)别无二致: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2010·安徽卷)不忍卒读: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2013·浙江卷)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2013·福建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014北京卷)别树一帜:另外树起一面旗帜,指与众不同,另成一家。
(2014·江苏卷)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
(2014·江苏卷)不寒而栗:指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2014·山东卷)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2014年湖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答案详解

2014年湖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说明: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忖.度(cǔn)粗犷.(kuàng)溯.源(sù)怙.(hù)恶不悛B.巨擘.(bî)轮廓.(kuî)悚.然(sǒng)涸辙之鲋.(fù)C.整饬.(chì)浸渍.(zì) 拘泥.(nì)有棱.有角(líng)D.感喟.(wâi)黏.土(nián)徘徊.(huái)命途多舛.(chuǎn)解析:1、B(A粗犷guǎng,有棱有角lãng 感喟ku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缅怀采撷欢呼雀跃穿流不息B.斑斓遴选书声琅琅苍天大树C.惊蛰翔实察言观色含英咀华D.沧桑震撼眼花缭乱凭心而论解析:C(A.“穿流不息”应为“川流不息”;B.“苍天大树”应为“参天大树”;D.“凭心而论”应为“平心而论”。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日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各地爱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对日本政府的丑恶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和声讨。
B . 3 月下旬,本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日子,但在雨雪、风沙的打压下,北京城的草木集体“拒绝”返青,玉渊潭公园的樱花节活动也不得不延后举行。
C . “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D .长篇小说《蛙》曾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其作者是中国文坛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创作过《红高粱》等佳作的著名作家莫言之手。
解析:B(A语序不当,“日本政府”应移到“自从”之后;C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D句式杂糅。
河南省六市201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 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庸”不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也是一种思想方法。
作为具有具体内容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中庸"由孔子首创,经过后来的儒家、特别是《中庸》一文的作者充实发挥而成熟。
但是作为思想方法的“中庸”或曰用“中”思想,则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儒家的“中庸”说正是从前人有关用“中”的思想发展演变而来的。
先秦用“中”的思想一直可以上溯到西周时代关于刑罚之“中”的观念.《尚书·吕刑》里说,“士制百姓于刑之中”,“惟良折狱,罔非在中”,“明启刑书相占,成庶中正”。
这里所说的“刑之中"“在中”“中正”,都是指执行刑罚要准确、合理、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也就是严格地符合法律(刑书)所制定的标准。
“中”是有原则的,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原则。
求“中”,反对过与不及,反对偏与倚,都是以有一个原则为前提的。
如果不是先有一个“中”盼标准、原则,过与不及、偏与倚也就根本不存在,更谈不上在它们之间搞调和折中了。
“中"不仅有恰到好处地符合于一定标准的意思,有时也可指这个标准本身。
《荀子·礼论》中所谓先王“为之立中制节”,意思就是说先王为之制立标准。
这里的“中”与“节”是一个意思,都是指标准、法度。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与“极”的含义相通。
先秦典籍里的“极”字常常可以解释为“中”.如果我们从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用“中”,并知道这一标准本身亦可称之为“中",那么,“中”与“极”的内在联系就不难解释了,因为“极”也包含标准、准则的意思。
《诗·卫风·氓》曰:“士也罔极”,所谓“罔极",就是反复无常,没有一定的准则.《尚书·洪范》有“皇极"一词,古人解释说:“皇,大;极,中也。
”所谓“皇极”就是“大中”,也即大准则、大法度的意思。
2014年全国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必(b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C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山东省2014届高考模拟(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4春季高考模拟试题(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镌.刻(juān)驯.良(xùn)解.数(xiè)奇葩.(pā)B.地窖.(jiào)孤僻.(pì)苔藓.(xiān)挑衅.(xìnɡ)C.上溯.(shù)濒.危(bīn)倔强.(jiànɡ)汲.取(jí)D.攒.聚(cuán)窘.迫(jiǒnɡ)脸颊.(xiá)轶.事(yì)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必然单调枯躁。
B.大夫疹过脉,在他脸上端祥了一会儿。
C.在近年的世界大赛中,一枝独秀的张怡宁成为中流砥柱,而年轻的选手则不能得到重用。
D.包装袋上有操作方式,你只需按步就班一步一步做就行了。
3.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B.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C.“不对,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
”D.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真使人有妙手回春....之感。
B.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即使有些缺点,也不可与那些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语....。
C.要善于抓住机遇,经过拼搏,才能取得成功,否则,一旦失去机遇,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D.历史上不少忠臣义士,尽忠进谏,结果却是或被挖心,或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芳....。
5、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分析湖北省荆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12月质量检查(Ⅰ)语文试题

荆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Ⅰ)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蓊(wěng)郁霎(chà)时落蕊(ruǐ)揠(yà)苗助长B.菲薄(bó)赁(lìn)屋创(chuàng)伤殒身不恤(xù)C.敕(chì)造翠幄(wò)忖(cùn)度敛(liǎn)声屏气D.雨霁(jì)尘寰(huán)佞(nìng)臣怆(chuàng)然涕下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蜷缩沮伤炎热炙人恍然大悟B.亲眷嗟怨长弘化碧古陌荒阡C.简捷切磋道义相勖终南捷径D.弭谤寒喧百无聊赖宽洪大量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微雨过,出碧罗天。
跨过錾金的荆州护城河五孔桥,行经一幽清翠丽的柳坞,置身于冠盖如穹庐的浓阴之下,我方能这座历经沧桑的千年老殿。
它坐落在外环的中轴线上,是西施眉心上的一颗痣,是唐寅手中的一把折扇,说不完的遐思,道不尽的。
A.浇片打量风华B.洗派端详风韵C.洒丛凝视风采D.润座眺望风光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家级生态乡镇评选每两年一届。
在2010-2011年度国家环保部评定的国家级生态乡镇名单中,荆州市入选的唯一奖项,是洪湖市滨湖办事处。
B.前不久,从媒体上获悉,荆州产的橘子已经通过合作社销往了京津地区。
那一车车诱人的橘子伴随着惠农的故事和富农的诗章,香溢四方。
C.第十四届湖北省运动会的脚步日益迫近,经过筹备会紧锣密鼓的公开选拔,荆州市民吴小捷设计了省运会吉祥物“竞竞”新鲜出炉。
D.汉字类游戏为何一夜间铺天盖地的原因,最先发起的其实是在多档歌唱类节目中“异军突起”的、以汉字书写为考题内容的淘汰类节目——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十分精彩的一个章节。
2014年高考语文词语题汇编含答案

2014年高考语文词语题汇编答案1.(新课标卷Ⅰ)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_______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仁不让C.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答案】C(所给的三个成语意思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每个成语所偏向的重点是有区别的:“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理应接受。
①句的中心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很明显是道义上的,故应填“义不容辞”;②句主要说的是“父亲们所承担的义务”,所以应该填“责无旁贷”;③句主要强调的是“不推让”,应填“当仁不让”。
故只有选C项。
)2.(新课标卷II)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検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②即使现有的产品杨销,也要_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未雨绸缪B.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C.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未然D.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防徽杜渐【答案】B3.(浙江卷)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各地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成语词语答案解析D。
(“品位”:档次、格调。
“品味”:①尝试滋味。
②仔细体会。
③(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
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
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分外”与“格外”:二者都有“特别突出”的意思,都是副词。
“分外”只修饰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不用于修饰一般动词。
“格外”是说程度高,超乎寻常,有时含有“更加”的意思。
D(A枕戈待旦: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此处语言环境不宜;B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此处望文生义;C黔驴技穷: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A(A.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不可修饰“上演”;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明朗:明显、清晰;毋庸置疑:不用怀疑。
)B(A、硕果仅存: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
比喻经变迁、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B、定位:用仪器等对物体所在的位置进行测量;亦指经测量后确定的位置。
应为“订位”。
C、贩夫走卒:旧指小贩和差役;泛指旧社会里地位低下者。
D、写照:真实面目。
)(3分)A(乙未是羊年。
本题考查十二地支与生肖对应的知识)(1)(3分)D(①自卑:低估自己的能力,以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人而感到难过。
自谦:自我谦虚。
②用这个俗语,并非“直接”表达,只体现出表达的“生动”。
③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
露怯:因为缺少知识,言谈、举止发生可笑的错误)(2)(3分)C(写不好、穿破,是好坏问题,错误的程度浅,与“没吃过猪肉”相似;写不对、穿错,是是非问题,错误的程度深,与“没见过猪跑”相似)(3)(3分)D(博闻强识:博,广博。
闻,见闻。
识,记忆。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博学多闻,博学:广博。
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多闻阙疑: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
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
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旁征博引:指说话、写文章为论证充足而大量地引用材料。
)D 牝鸡司晨:母鸡报晓。
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三姑六婆: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元•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三:“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矫枉过正:矫,扭转;枉,弯曲。
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
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2.8B (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处于兴旺阶段或形势正在蓬勃发展,作褒义用。
此处应改为“层出不穷”。
)B(A.望文生义.逢人说项:比喻到处说某人或某事的优点和好处。
B.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
指虚心接受意见。
C.一饭千金是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D.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和语境,应换作“刻不容缓”。
)C(独出机杼:机杼,织布机和织布梭,引申为织布方法。
比喻文章的命题和构思独特新颖,与众不同。
此处错用在画风流派方面。
A.风云际会:风云,比喻难得的机会;际会,适时地遇合。
比喻有才华、有作为的人在难得的好时机聚合。
B.脱颖而出:颖,尖子。
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
形容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D.雅俗共赏:形容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B(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
用于句中正确。
A项,琢磨:思考;考虑。
句中应该用“捉摸”。
C项,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
贬义词,用于句中不当。
D项,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用于句中不当)C。
(C项“千载一时”指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
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A项应该用“关于”,“对于”是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的介词,“关于”是限定、提示关联到的人或事物范围的介词,表示关涉的时候,用“关于”不用“对于”;B项“决意”是动词,指拿定主张、决计,如“他决意明天一早就离开这儿”,在这里应该用“决定”或“决议”;D项“指日可待”指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与“多年来”语境不符,应该用“翘首以待”。
)A(纵横捭阖: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B.褒贬失当。
龙飞凤舞:多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应为“信笔涂鸦”。
C.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应为“左右逢源”。
D.见微知著: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比喻小中见大。
不合逻辑。
应为“数往知来”。
)【答案:A】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
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振聋发聩:聩,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如丧考妣:丧,死去;考,已死的父亲;妣,已死的母亲。
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贬义。
鼎力相助: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
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
A(“不堪卒读”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
B“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C“置之度外”指为正义的事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应为“置若罔闻”。
D. “珠圆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D(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使用恰当。
A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是从说话人的角度而言的。
而此句是指听话人听不懂,因此不能使用“不知所云”这一成语。
B火中取栗:指受人利用冒了险,结果白吃苦头,自己还没有得到好处。
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不合语境。
C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经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望文生义)D (D项不置可否,不说对,也不说不对,与语境不和。
A对簿公堂,在法庭上受审问。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B.乔迁之喜: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
C. 判若云泥:高低差别就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D【解析】A纲举目张: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
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
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B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指要顾及别人的脸面。
C 穿凿附会:意思是指生拉硬扯,非常牵强的解释。
D 火烧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这里形容“有些人遇到啥事儿都爱急”,可用“心急火燎”。
B【解析】试题分析:A项的“枕戈待旦”主要是指连睡觉时也不放松戒备,等待着杀敌,重点强调随时准备着杀敌。
不符此句语境。
B项的“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符合此句语境。
C项的“不忍卒读”意思是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不符此句语境。
D项的“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此句没讲果粉们特别爱好什么,所以不合此句语境。
CA(A.实足意思是确实足数的。
如:实足三百人;实足年龄。
B以致,连词。
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
C奔走呼号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
D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
)(3分)*D.【“泥沙俱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依据文意,应该改为“江河日下”或“变得不可收拾”。
】BA“侧目”形容对对方敬畏或者愤恨,此处用来形容人们欣赏的状态是不对的。
B此题学生易误认为“其间”一词应为“期间”,“其间”与“期间”都表示在某段时间里面或某个时期中间,其中“其间”也可以理解为“那段时间里、那个时期中”,但“其间”一词可以单独充当表示时间的状语,而“期间”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
C“如坐春风”指像坐在春风中间。
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这里用错对象。
D“鼎足而立”指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
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A。
A项,毋庸置疑:毋庸,不必。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符合语境。
B望文生义。
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C “鼎足而立”指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
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D误用对象。
不忍卒读: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答案:B。
“首鼠两端”指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此处应用“名不副实”等。
述而不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探囊取物,指轻松办成某事。
符合语境。
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而不能说歌舞。
B(“奠定”,使稳定,使安定。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这里应该用“丝丝入扣”,比喻文艺表演做得十分生动,有条不紊,一一合拍。
比喻文章和艺术表演做得十分细腻准确。
“形神并茂”形体和神态逼真动人。
“蜕变”,发生质变。
)A(A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
指什么坏事都干。
这里应为“无孔不入”,指娱乐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B食古不化: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
C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
D肆行:任意妄为。
)A【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B投鼠忌器: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老鼠附近的用具。
现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进行。
C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感觉。
D倚门倚闾: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A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
指什么坏事都干。
这里应为“无孔不入”,指娱乐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B食古不化: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
C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
D肆行:任意妄为。
答案:C答案A.(B.从长计议,.....不能带宾语D。
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强调“用较长时间,仔细慎重的商量,不匆忙做出决定。
”C.视而不见,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此处不符合语境。
)案:D A“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用在句中使用对象错误。
B项“十室九空”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
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
望文生义,错误。
C项“炙手可热”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含贬义。
D项“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完结。
事物正在兴起而未到止境。
符合语境。
【答案】D【解析】唆使:指使或挑动别人去做坏事。
支使:命令人做事。
捉摸:猜测,预料。
琢磨:思索,考虑。
教正:指教改正。
校正:校对订正。
A(兄弟阋墙:阋,争斗。
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
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马名;片羽,一片羽毛。
古代传说,吉光是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
“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现常比作从前生活中稀少的、值得回忆的往事。
也作“吉光片裘”。
此处用“雪泥鸿爪”。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鸿爪,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