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之筷子文化探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文化的现代价值筷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筷子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价值观的体现。

本文将从筷子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文化的现代价值。

一、筷子的历史筷子作为一种饮食工具,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筷子。

最早的筷子是由竹子制成,后来逐渐演变为木质、瓷质和金属质等不同材质。

在中国古代,筷子被广泛应用于餐桌上,成为中国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筷子的文化内涵1. 和谐与平衡:筷子的形状和使用方法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和谐与平衡的价值观。

筷子两端相对,象征着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使用筷子时,需要左右手协调配合,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和谐的生活态度。

2. 尊重与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使用筷子是一种尊重和礼仪的表现。

在用餐时,人们应该注意使用筷子的规范和礼仪,如不直接用筷子夹取他人的食物,不把筷子插入饭碗等。

这些规范和礼仪体现了中国人尊重他人和注重礼貌的价值观。

3. 节约与环保:使用筷子是一种节约和环保的生活方式。

相比于使用刀叉等餐具,筷子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资源更少,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小。

同时,筷子可以反复使用,减少了餐具的浪费,符合现代社会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筷子文化的现代价值1. 传承与创新:筷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和创新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筷子文化可以通过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设计的推动,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例如,一些筷子制造商通过引入新材料和设计元素,打造出各种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筷子,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文化交流与认同:筷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可以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认同。

在国际交往中,中国筷子文化已经被广泛传播和接受,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筷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筷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筷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筷子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饮食用具,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粹勤、勇敢、朴实的民族性格。

筷子能诠释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里面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方面,筷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多功能的食俗思想,在普通大家庭中,为了便于操作,一般家庭会准备木筷,而对于富裕的大户人家,一般更青睐梅花银筷,梅花银筷可以看出其精致的品味,非常符合中国古代礼仪规范。

此外,传承中国古代技艺,筷子也是用不同材料制作而成,包括木头、铜、陶瓷、玉石等,据记载在一千六百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以铜制作的筷子,从不同材料的筷子中可以感受到古代的精湛技艺和源远流长的历史。

另一方面,筷子更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价值观,在中国古代,筷子的每一位使用者都必须和谐的、整齐的排开,从侧面上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家庭文化的秩序性,要求家庭内部和谐、和睦,考虑周全。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地和”,筷子可促进不同家庭整体之间的和谐:中国古代盛行“宾主献筷”,筷子可代表家族的诚意,展示出博爱友善的社会观念,表达中国古代家庭之间的和谐氛围。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筷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深厚的内涵,中华民族以筷子为象征,用它来表达多功能的食俗思想,在家庭、社会之间传承和谐文化,促进中国古代良好的传统文化形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文化剖析

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文化剖析

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文化剖析
筷子作为中国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件物品,在历史上占据着极为重
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其文化更是影响极深,被尊为餐桌上的“礼器”。

筷子文化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刻的渊源。

筷子文化起源于汉朝,当时,有传说,汉朝的高祖刘邦,有一次和百
官大臣相聚,大家为了避免彼此间的感染,就一起用同一碗吃饭,有人用
手就吃,而有人就想出以木筷来吃。

从此,汉朝筷子文化就开始流行起来,快速普及。

筷子文化既有实践意义,也有礼仪方面的引导作用。

中国古代,宴席
上一般都要摆放许多碗筷,一般每人要有六个筷子,右手两个再左手四个,放在右面最近的那两个筷子,是右手筷,也就是主人筷,其余的就属于客
人筷,而且每根筷子都有不同的分别,如:尽孝筷、端义筷、伸诚筷、亲
爱筷、礼酌筷、行敬筷,在宴席上,每个人在吃东西时,都要注意自己使
用的筷子,因为每一根都有特殊的意义,出行参见他人,作礼也要重视筷
子文化,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此外,筷子文化还有把食物当做礼物而赠送的习惯,筷子也是最常见
的礼物之一,古时候常有“筷子像礼物一样送去”的现象,以表达礼节之意。

中国传统文化之饭桌上的筷子文化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之饭桌上的筷子文化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之饭桌上的筷子文化礼仪在中国传统的饮食工具中,筷子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筷子中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和使用筷子的礼仪却常常被人们淡忘或忽视。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进餐用具,以筷子进餐至少有 3000年的历史了。

“筷子”在中国先秦文献中称为“箸”,隋唐时期又称为“筯”,意为“助人就餐之工具”,它最早是以竹子为材料的,所以以“竹”字为头。

因“箸”、“筯”皆与“住”谐音,听感上有“停滞不前”的意思,不符合人们祈望兴旺发达的民族心理,故反其意改“住”为“快”,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宋代以后又在“快”字上加个“竹”字头。

中国人崇尚“民以食为天”,在食品的工艺上讲究色、香、味俱全,在餐具的造型、雕饰方面更是追求华丽、精美。

为了表达对宾客的尊重,为了让餐桌上的人们既饱口福又饱眼福,主人在展示厨艺的同时还想展示餐具的品位和档次,追求筷子的质料和雕饰也在情理之中。

有以金、银、铜铸造的,有以玉石、珊瑚雕饰的,古代还有以象牙、犀牛角做成的,不一而足。

当然,普通大众使用的多为竹筷、木筷、树脂筷。

一般来说,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

我们用筷子夹菜时,不是两根同时动,而是一根主动,一根从动;一根在上,一根在下。

两根筷子的组合成为一个太极,主动的一根为阳,从动的那根为阴;在上的那根为阳,在下的那根为阴,这就是两仪之象。

“阴阳互动,可得用矣;阴阳分离,此太极不存。

”这就是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

两根筷子可以互换,主动的不是永远主动,在下的也不是永远在下,这就是阴阳可变的道理。

仔细看你手里的筷子,一头是方的,另一头是圆的。

方的象征着地,圆的象征着天。

方形属坤卦,圆形为乾卦,这就是所谓的乾坤之象。

俗话说,“衣食足而知礼节”。

宴请或聚餐时,用筷成为人们展示礼仪风范的一个窗口,筷起筷落之间,悄悄地透露着一个人的礼仪修养。

注重自身形象和组织形象的人一定不会因为一双筷子而“大意失荆州”。

1、忌敲筷。

记得很小的时候,大人就经常告诫:敲碗敲筷,一世受穷。

中国筷子文化

中国筷子文化

中国筷子文化中国筷子文化是一种丰富而独特的文化传统,承载着中国民族的智慧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筷子作为中国传统的餐具,已经被使用了几千年,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筷子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和生活哲学。

首先,筷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

从古代的风俗习惯到现代的社交礼仪,筷子一直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会给新郎送上一双精美的筷子,寓意着夫妻恩爱和幸福美满。

在中国农历新年期间,家人围坐在餐桌旁,用筷子分享各种美食,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此外,筷子在餐桌上的使用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吉祥信仰,许多汉族的饮食习惯中都有与筷子相关的传统禁忌,比如把筷子竖插在饭碗中是不好的,因为它与把烛台插在鞍座上有相似之处,而烛台插在鞍座上是祭祀神灵的行为。

因此,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方式和礼仪非常注重。

其次,中国筷子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饮食文化讲究“五味调和”,注重均衡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而筷子的使用方式非常符合这一理念。

相比于西方使用刀叉的方式,中国人使用筷子更注重细腻的动作和精确的控制。

筷子可以抓取不同纹理、口感和形状的食物,提供了更多的饮食享受。

此外,筷子还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中尊重食物的理念。

在中国,把筷子用来穿透食物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它显示了对食物的不尊重。

相反,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夹食物,表示对食物的敬重和对美食的珍重。

中国筷子文化还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

筷子的设计和使用方式强调谦逊、自省和和谐。

筷子是用简单的木头、竹子或金属制成的,没有奢华或复杂的装饰,这体现了中国人生活的艰苦朴素的品质。

在使用筷子进餐时,人们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控制筷子的张合和夹取的力度,这个过程传递了中国人追求内在平衡的生活态度。

此外,筷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左右手的配合,习惯用双手同时使用筷子的动作,体现了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

总而言之,中国筷子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从筷子中解读中国文化

从筷子中解读中国文化

从筷子中解读中国文化筷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它不仅是餐桌上最常见的餐具,更是中国人民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从筷子中解读中国文化,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习俗传统。

首先,筷子体现了中国人民注重“和为贵”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餐桌上,饭菜通常是共享的,大家一起吃饭,共同享受美食的乐趣。

筷子一根一根地捡取食物,意味着亲近、分享和团结。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常见的刀叉象征着个体主义,每个人吃饭几乎是独自享用自己的食物,因此筷子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重视群体利益,追求和谐相处的理念。

其次,筷子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节俭朴素的生活态度。

相对于西方使用的餐具,筷子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花费较少,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节俭节约传统。

筷子的材料多样,可以用竹子、木头、塑料等制作,材料的选择通常取决于地域和个人喜好。

而一双筷子通常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只需时常清洗,几乎没有损耗。

这种节约的生活态度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朴实无华和节约意识,对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重视。

此外,筷子还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文化。

在中国社会中,使用筷子有一套独特的礼仪规范。

例如,吃饭时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时要轻柔有力,避免拨动碗底或碰撞碗边,这是因为中国文化中认为筷子和碗是和谐相处的伴侣,筷子应该轻轻地和碗接触。

此外,筷子不能竖立在饭碗中间,这被视为不吉利的行为,因为这样类似于祭典中供奉先人时竖立香烛的做法。

这些细致的行为举止反映了中国人对他人尊重、注重细节的态度。

最后,筷子还是中国人国粹文化的代表。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也是独具魅力的。

筷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在古代的戏曲和舞蹈中,筷子经常被用作道具和节拍器,表达着音乐的韵律和舞蹈的美感。

此外,筷子在传统医学中也有特殊的用途,例如筷子敲击特定穴位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这些都体现了筷子作为中国人文化和审美的一部分。

总结来说,从筷子中解读中国文化能够透过餐桌上的细节,展现出中国人注重和谐相处、节约节俭、注重礼仪和珍视传统文化的特点。

谈谈中华的筷子文化

谈谈中华的筷子文化

谈谈中华的筷子文化中华的筷子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作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筷子不仅仅是一种餐具,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家庭聚餐、朋友聚会还是正式宴会,筷子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下面,我将从起源、形制、用法和文化内涵四个方面来谈谈中华的筷子文化。

首先,来谈谈筷子的起源。

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约3000多年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筷子是由贝壳制成的,它们主要用来捕捞食物,而非用来进食。

后来,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筷子逐渐由金属制成,成为实用的餐具。

相传,筷子的发明是由于中国古代的山东文化,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而该地筷子的发明便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接下来,来谈谈筷子的形制。

中国的筷子主要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圆筷,一种是方筷。

圆筷较为常见,它的端面呈圆形,长度一般在25-30厘米左右。

方筷则将圆筷的端面改为方形,长度也与圆筷相近。

这两种形制各有千秋,不同地区和个人有不同的偏好。

此外,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尚潮流的影响,动漫、电影等媒介也开始出现各种造型独特的筷子,增加了筷子的文化内涵。

然后,来谈谈筷子的用法。

中国人使用筷子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也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之一、使用筷子有许多讲究,例如:不可垂直插入碗中,不可用筷子敲打碗或者盘子,不可将筷子分开放在两边,不可用筷子指人等等。

这些规矩既体现了礼仪之雅,也提醒了人们在生活中的节俭和文明。

此外,中国人还有吃饭时“抢筷子”的习俗。

在家庭聚餐或者宴会中,人们常常会使用自己的筷子夹食物,非常热闹有趣。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筷子文化的内涵。

筷子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餐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中国人常说“筷子是中国人的名片”,这是因为筷子传达了许多人们所看重的价值观。

首先,筷子传递了“和”的文化观念。

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共同分享和团结协作是非常重要的,而筷子的使用更能体现出这种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之筷子文化的现代价值筷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筷子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筷子的起源、发展历程、文化内涵以及现代价值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筷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新石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

当时的筷子是由竹子制成的,形状简单,用于烹调和进食。

随着时间的推移,筷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餐具,成为中国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筷子的使用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

中国人崇尚“和谐”的饮食观念,认为筷子可以将食物分割成小块,使得食物更易于分享和共享。

此外,筷子还被视为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家庭的团结和和谐。

随着时间的推移,筷子的形状和制作工艺也发生了变化。

在唐代,筷子的形状变得更加精致,制作工艺也更加讲究。

宋代时,筷子的使用已经普及到了民间,成为了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餐具。

二、筷子文化的内涵1. 和谐与团结:筷子被视为一种和谐的象征,因为它可以将食物分割成小块,使得食物更易于分享和共享。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的团结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而筷子则象征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和谐。

2. 节约与环保:相比使用刀叉等餐具,使用筷子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食物资源。

筷子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食物的浪费,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在现代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筷子文化更加受到重视。

3. 文化传承与创新:筷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筷子文化不仅需要传承,还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和发展。

通过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人使用习惯和审美需求的筷子,可以将筷子文化传承下去。

三、筷子文化的现代价值1. 健康饮食观念的倡导:筷子作为一种特殊的餐具,使用它可以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比使用刀叉等餐具,使用筷子可以减缓进食速度,使人们更加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此外,筷子还可以帮助人们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bQuest 创始人 Bernie Dodge 教授)
52
生自评和小组间评价的标准。
信 第三,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WebQuest 网页 息 的“资源”模块的内容提示,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并进 技 行筛选、分析、讨论和总结,形成小组的研究报告,并 术 且制成演示文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可以通 教 过虚拟学习社区向小组其他成员或者教师求助。小组讨 育 论可以通过虚拟学习社区或面对面进行讨论,教师在这
【学生活动】
期中继续搜集民俗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
◆通过小组讨论,选择小组的任务。 ◆组长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分配任务,每一位成员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第二中学 102600)
在明确组长的指示后,依据教师提供的资源网址,查找 资料,筛选摘抄,分析归纳。
◆在活动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可以通过 虚拟社区向组员和教师求助。
筷子与智力开发 http://www.zhyuzhu.com/xy.php?id=146

猜这是什么?
一次性木筷的危害 http://www.bjkp.gov.cn/gkjqy/

情景
hjkx/k20916-04.htm

2004 年 1 月 4 日,西单大街上的雕塑“竖筷插碗”
……

引起北京民俗学家极大不满,并怒斥街头雕塑应该尊重
第三步,过渡:要用一两句话过渡到下面的主体内 容——研究成果。
E-mail:tougao3@nettime.net.cn 栏目编辑:王晓波
50
K 课程整合 XINXI JISHU JIAOYU
第四步,有关筷子的研究成果:内容在先后顺序上由本组决定。这几部分内容之间有连接语句,自然地引入下
一部分内容。
协作情况
成员查找一些资料,提供一些较好的建议。 讨论,对本组的报告成果有一定贡献 时不积极发言 小组讨论时积极发言,对本组报告成果
有重大贡献
针对成果的评价
优秀
良好
合格
阐述者
紧扣主题,语言流畅,生动、吸引人,表 点明主题,语速平缓,表情自然 情自然
能够阐述本组报告,语言不流畅,表 情不自然
颜色搭配协调,排版均匀,内容与背景和 颜色搭配较协调,排版均匀,整体效果 颜色搭配一般,排版不均匀,整体效
PPT 的外观
谐,令人赏心悦目
较自然
果一般
报告的观点明确,主题突出,有史实支持 报告的观点明确,有史实支持 成果质量
(包括文字资料或者图片),有一定的吸引力
报告的观点明确
教学设计
思路
学科:历史 年级:高二 课时:1课时
本课是运用WebQuest教学模式在虚拟学习社区的
教学目标
支持下进行的网络自主探究学习,共进行 2 周。
有关资料,做好研究的准备。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在特
任务
定的任务中,认真负责地收集资料。
写一篇有关《筷子文化——中国民俗文化探究》的报告。
3. 进行研究时, 一定要随时把你的研究成果记录到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筷子产生的历史时期;名称及 笔记本(Word 文档)上。例如,可以论证筷子产生时期
由来;筷子种类和作用;筷子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德以 及筷子所体现出的中国人生活观念的影响;筷子与健康 的关系;筷子与环境的关系。(任选其中的4 部分)
运用历史资料论证观点、归纳总结写成历史论文的能
第二,教师布置活动任务,详细介绍活动过程、学
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分析筷子所蕴含的优
秀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 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及难点 筷子文化的内涵;学生对材料中信息点的把握与 归纳。
51
2005.9
K 课程整合 XINXI JISHU JIAOYU
2005.9
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
研究成果,学生展示
第四,学生展示研究成果,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研究 过程和成果的分析,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一步一步 深入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得到高级思维训练。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分析总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展示相应部分的研究成果,进 行讨论,并且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
过程
民俗民风,讲究文明。“竖筷插碗”为何惹众怒?一双
1.把班级分为 5 个小组。5 人一组,组成自己的专家
普通的筷子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文化传统?你对筷子 组。每个专家组选择有关筷子的几部分内容进行报道。
了解多少?京华日报记者将要采访有关专家写一篇有关
2.在查找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书籍、通过网络查找
《筷子文化——中国民俗文化探究》的报道。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成果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 讨论。
一篇关于筷子的报道。进入“情境”模块,描述图片内容。
◆总结在运用WebQuest学习模式过程中的收获和

【学生活动】看大屏幕,思考回答;看图,描述图
启示。

片内容,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经过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激Βιβλιοθήκη 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探究的良好
合格
个人参加 积极参加该项活动,熟练运用网络查询 积极参加该项活动,熟练运用网络查 运用网络但不熟练,可以搜集部分
工作的情况 资料,发现新的有关网址。独立完成报告 询资料。完成工作
信息。可以完成任务
完成工作情况 提前完成,作业质量高
提前完成
按时完成
可以接受其他成员的建议,可以帮助其他 可以给其他成员一些建议,参与小组 独立完成作业,没有协作,小组讨论
资料 介绍筷子的含义、历史、文化、健康以及环保等相 关内容的网站。 筷子的历史(产生的时期,种类,含义) http://www. lsdaily.com/2004-11-26/ca79871.htm 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十二种忌讳 http://www.art521. com/bbs/cgi-bin/topic.cgi?forum=46&topic=5 “竖筷插碗”与民俗的断代之虞 http://news.xin-
K 课程整合 XINXI JISHU JIAOYU 中国民俗文化之筷子文化探究
2005.9
文/李 红
网页介绍
lydq/czly/200502/11190.html

首页
汉族婚仪筷俗 http://www.zhyuzhu.com/xy.php?id=127

“眠则俱眠,起则俱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猜
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锻炼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术 欲望。
小结

学生分组,协作探究
【教师小结】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活动】进入“任务”模块,介绍活动的任务、
【布置任务】虽然我们对民俗文化中的筷子文化的
活动过程,引导学生看研究报告的参考模式、评价标准。 研究告一段落,但是研究是无止境的,同学们可以在假
◆在组长的引导下,小组成员在小组讨论区内依次 讨论每个问题,统一小组的观点。
◆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小组的主报告,提交主报 告,制成演示文稿。
【设计意图】以任务的形式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探 究;上网查找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查找、筛选、分析能 力;小组讨论与学生独立思考的模式更加有效地培养学 生的发散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组员之间的互相提示以及 共同完成主报告的过程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以 史鉴今,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 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索 精神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点评:
这节课非常好地进行了对筷子主题的学习, 让我今天对筷子大开了眼界。在这堂课中学生 不仅仅是回答了问题,更从很多方面针对筷子 展开了讨论。学习过程中的交互讨论,使学生认 识问题的深度大大提高了。与自己学习相比,学 生学到了更多东西。但与创造性的任务相比,讨 论对学生能力发展起到的作用似乎还嫌不足。 我设想可以在讨论结束后补充一个任务,在这 个任务中,让学生通过交流协作体现WebQuest的 思想。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北京筷子博物馆”, 学生可以从筷子的不同分类方式、不同类型筷 子的摆放位置、不同类型的筷子展示方式等进 行思考(例如可以选择播放视频)。讨论中非常 精彩的“筷子的误用”这一部分,可以考虑在博 物馆中用某种方式进行展示。
【学生活动】 ◆根据在探究中出现的比较典型的问题,学生作专
【教师活动】提问: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研究一件 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它究竟是什么呢?请
项报道,其中一组学生展示成果后其他成员可以就此问 题进行反驳或补充。
看谜语(打开网页,进入首页):“眠则俱眠,起则俱起, 贪如豺狼,赃不入己。”猜猜这是什么?给予提示:这有
第一步,开头:要精彩而又简练地点明本报告的主题。 第二步,介绍研究历程,如:分工、讨论、解决关 键困难的方法或技术、难忘的细节、一些有趣的事。
huanet.com/comments/2004-01/08/content_1266354.htm 餐桌礼仪 :筷子文化十五忌 http://www.qdsssh.com/
知识目标:通过对筷子文化的研究,进一步了解、探
第一,教师利用首页中有关筷子的谜语激发学生的
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了解筷子的历史渊源,筷子的
学习兴趣,然后利用“情境”模块中的图片及有关筷子
种类与功能、作用,挖掘筷子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
能力目标:网上查找资料能力,分析历史资料能力, 欲望。
的历史事实(简单介绍),筷子所蕴含的礼仪与禁忌,筷 子所蕴含的内涵(美好祝福、生活观念),筷子对人体 健康和智力的影响,筷子与环境的关系。
4.在研究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困难可以通过虚拟 学习社区向老师或其他同学求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