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

一、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医疗健康信息化产业作为“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的五大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为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二、行业基本情况

医疗健康信息化行业基本情况根据国际统一的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划分,医疗健康信息化发展主要涵盖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HIS)阶段、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CIS)阶段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其中,医院管理信息化(HIS)聚焦医院内部管理,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CIS)侧重患者诊疗过程的信息化,医疗卫生服务(GMIS)则旨在实现区域医疗机构的信息互通。

狭义上的医疗健康信息化主要包括医院信息化(涵盖医院管理信息化及临床管理信息化)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广义上的医疗信息化还包括远程医疗、医保信息化和药品流通信息化等其他产业链的延伸。

医疗健康信息化业务领域示意图

三、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情况

医疗健康信息化服务的上游主要是计算机硬件及零配件厂商;中游主要是提供医疗软件研究开发、销售和技术服务的供应商以及部分通用软件提供商;下游主要是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医疗信息化行业产业链

四、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前瞻经济研究院数据,2009-2017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逐年递增,且增速保持在15%以上的较高水平。未来几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规模将持续增长,到2022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规模将突破900亿元。

2011-2022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IDC

五、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三级医院以及80%的二级医院已经初步建成自己的医疗信息系统,基础的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基本搭建完毕,二级及以下医院还处于基本医疗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期。另一方面,在注射环节的制剂管理系统、静脉配液管理系统,还有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的建设还相对薄弱。根据CHIMA的数据,门急诊、住院相关管理系统未实施的部分不足20%,而制剂管理系统、静脉配液管理系统、CRM管理系统的未实施部分超过50%。HIS在三级医院的存量市场的升级替代需求尚且存在,同时还存在部分薄弱环节有待提高,渗透率有望进一步上升。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CIS)建设目前已成为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点。CIS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生临床诊疗行为为导向,借助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放射信息系统(RIS)、检验信息系统(LIS)等多种软件应用系统整合患者临床诊疗数据,完成电子化汇总、集成,医务人员通过信息终端浏览辅助诊疗路径、发送医嘱、完成分析。据CHIMA数据,CIS中的核心系统,例如EMR、PACS等尚存在20%-40%的未实施空间。电子病历(EMR)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实现医疗记录的存储、管理和传输。目前政策大力推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即医院内实现全院信息共享,并具备医疗决策支持功能。根据2019年2月卫健委的最新数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将产生300亿元的电子病历增量需求。

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用于在区域内医院与医院、医院与各级卫生行政管理机关、医疗保险等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我国医疗资源发展失衡的背景下,分级诊疗是目前医改主要推进方向,分级诊疗要求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疗数据共享,这将加速区域卫生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国务院于2017年1月印发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分级诊疗的路线图。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区域医疗信息化的订单增长极快,订单金额占比从2017年上半年的14%增长到2018年上半年的36%。随着区域医联体的加速落地,未来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将成为医疗信息化行业新的增长引擎。

六、行业壁垒

1、资质壁垒

医疗健康信息化行业专业性要求高,新进入者面临着较为严格的认证壁垒。企业只有在完成自身体系、制度建设前提下,才有资格进行相关资质的申请,而且资格认证本身的长周期及先后顺序的规定与要求增加了认证的难度。因此,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行业具备一定的资质壁垒。

2、技术壁垒

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业务涉及到众多的应用领域,而不同应用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差异化很大。医疗健康综合解决方案的设计范畴中涉及数据平台系统搭建、异构网络互通、大数据分析应用等技术,对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要求较高、研发周期较长。新进者可能会面临研发路径偏离、研发投入过大、研发进展缓慢导致研发失败的风险。

3、经验壁垒

医疗健康综合解决方案中,供应商需要对终端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整体规划与把控,内容包括前端设计、中端项目实施及后续运维服务,这不仅对企业综合服务能力的要求较高,更加考验供应商对客户所在行业的需求理解深度。鉴于此,客户通常要求供应商在本行业中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对供应商过往的经营业绩、参与过的项目情况较为关注,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这种综合服务能力。

4、人才壁垒

医疗健康综合解决方案业务对高级技术人才的综合技术能力要求较高,除了必须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外,还须对客户所在行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标准、相关技术和应用环境拥有深刻理解,并能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因此,只有长期服务于特定应用领域的企业才能具备培养出综合性技术人才的能力,并能据此提供专业综合的解决方案。因此,如果新进入者没有足够数量的兼具行业知识和项目建设经验的复合人才,很难在市场占据有利地位。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只有掌握相关领域中的核心技术并拥有可持续进行研究、开发和技术迭代的研发团队,才能在该行业中处于有利地位。目前国内的相关高端人才主要集中于头部厂商以及国家所属的研究机构,其共同特点

是数量稀少、聘用成本较高、具有国家网络产品生产资质的企业普遍对其核心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管控能力。这使得新进入者在人才稀缺的情况下,无法在短期内突破研发领域中的技术难关,从而难以形成自身的技术或差异化优势。

七、行业发展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助力信息化及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快速发展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16-2020年)》中指出,“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资源已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如何高效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是各个国家重点发展方向。实现信息的价值必然离不开数据化的支持,信息数据化平台将海量信息以系统化、标准化呈现,持续发挥信息数据价值。同时,数据也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未来国家全面信息化建设的基石。我国高度重视各领域数据化的发展与应用,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指出,全面促进产业数据化健康发展,是我国未来实现全面信息化的保障。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全面推动医疗数据化深度应用,培育数字医疗新业态是医疗行业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2)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的涌现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医疗健康综合解决方案是运用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实现对各种数据、资源、设施的智能化管理,从而为用户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的涌现,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在各行各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2、不利因素

(1)产业配套体系有待完善

虽然近几年我国医疗健康信息化市场快速发展,但是相关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同时,由于产业整体发展程度有限,导致我国企业在高端人才吸引和新产品研发投入方面力度较为有限。因此,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产业链整体的发展和提升。

(2)专业人才缺乏

医疗健康信息化产品的研制融合多学科的高精尖技术,对人员的技术要求高,人才培养周期长,导致了国内医疗健康信息化产品的研发人才队伍建设不能充分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我国医疗健康信息化产品行业起步较晚,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较缺乏。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国家网络医疗健康信息化产品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增长,专业人才的缺乏问题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八、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