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V1.2)》

《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V1.2)》

中国电信〔2010〕204号关于印发《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V1.2)》的通知集团公司各省级分公司,股份公司并转各省级分公司 :为满足宽带接入网发展的需要,保证GPON设备的规范性,集团公司制定了《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V1.2)》,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四月十二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保密等级:公开发放目 录前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缩略语 (2)4 GPON系统参考模型 (4)5 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4)5.1 业务类型 (4)5.2 设备类型 (4)6 GPON协议要求 (7)6.1 GPON系统协议参考模型 (7)6.2 PMD子层 (8)6.3 TC子层 (8)6.4 OMCI子层 (8)6.5 时钟要求 (8)7 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要求 (9)7.1 OLT网络侧接口(SNI)要求 (9)7.2 ONU用户侧接口(UNI)要求 (9)8 以太网功能要求 (10)8.1 以太网基本功能 (10)8.2 VLAN功能 (12)8.3 VLAN Stacking功能 (16)9 动态带宽分配功能(DBA) (16)9.1 DBA总体要求 (17)9.2 OLT的DBA功能要求 (17)9.3 ONU的DBA功能要求 (17)10 多业务QoS机制 (17)10.1 多业务QoS总体要求 (17)10.2 业务等级协定(SLA) (17)10.3 业务流分类功能 (17)10.4 优先级标记 (18)10.5 优先级队列机制 (19)10.6 流限速 (19)10.7 优先级调度 (20)10.8 缓存管理 (20)11 安全性 (20)11.1 PON接口数据安全 (20)11.2 MAC地址数量限制 (21)11.3 过滤和抑制 (21)I11.4 用户认证及用户接入线路(接口)标识 (21)11.5 其他安全功能 (21)12 组播功能 (22)12.1 组播实现方式 (22)12.2 组播机制和协议要求 (22)12.3 分布式IGMP/MLD方式功能要求 (22)12.4 可控组播功能要求 (25)12.5 组播性能要求 (27)13 系统保护 (27)13.1 设备主控板1+1冗余保护 (27)13.2 OLT上联口双归属保护 (28)13.3 配置恢复功能 (28)13.4 电源冗余保护功能 (28)13.5 光链路保护倒换功能 (28)14 光链路测量和诊断功能 (32)14.1 总体要求 (33)14.2 OLT光收发机参数测量 (33)14.3 ONU的光收发机参数测量 (33)15 语音业务要求 (34)16 TDM业务要求 (34)17 时间同步功能 (35)17.1 GPON时间同步机制 (35)17.2 设备的时钟时间同步功能要求 (35)18 业务承载性能指标要求 (35)18.1 以太网/IP业务性能指标要求 (35)18.2 语音业务性能指标要求 (36)18.3 电路仿真方式的n×64Kbit/s数字连接及E1通道的性能指标 (36)18.4 时钟与时间同步性能指标要求 (37)19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37)19.1 总体要求 (37)19.2 网元管理系统(EMS)要求 (38)19.3 ONU的远程管理功能 (50)19.4 ONU本地管理要求 (58)20 ONU硬件要求 (59)20.1 指示灯要求 (59)20.2 开关与按钮 (60)20.3 设备标签 (61)21 其它要求 (61)21.1 环境要求 (61)21.2 电源要求 (61)21.3 设备节能要求 (62)21.4 电气安全要求 (62)附 录 A ONU电源要求(暂定) (64)IIA.1 SFU电源要求 (64)A.2 MDU电源要求 (67)III前 言本标准是以ITU-T G.984和我国通信行业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为基础,对企业标准前期相关版本修订完善后形成的。

GGPON 网络规划设计指导书

GGPON 网络规划设计指导书

SingleFAN 解决方案10G GPON 网络规划设计指导书文档版本05发布日期2016-01-22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6。

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

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地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邮编:518129 网址:客户服务邮箱:客户服务电话:18关于本文档读者对象本文档主要介绍10G GPON设备和硬件选择原则、分光比选择、ODN规划原则、VLAN规划说明。

本文档只适用于华为工程师,不直接交付客户。

修改记录修改记录累积了每次文档更新的说明。

最新版本的文档包含以前所有文档版本的更新内容。

文档版本05 (2016-01-22)配套SingleFAN V1R16C00进行刷新。

同时合入规划注意事项。

文档版本04 (2014-05-12)配套SingleFAN V1R15C00进行刷新。

文档版本03 (2013-12-25)配套SingleFAN V1R13C00进行刷新。

文档版本02 (2013-03-20)配套SingleFANV1R12进行刷新。

文档版本01 (2012-07-30)配套SingleFANV1R11输出第一个版本目录硬件与业务选择原则1.1 版本选择推荐使用OLT MA5600T V800R016C00、MA5800 V100R016C00以及MxU V800R016C00、ONT V300R016C00配套支持10G GPON。

中国电信 GPON 上行政企网关设备技术要求

中国电信 GPON 上行政企网关设备技术要求

4 政企网关体系参考模型 中国电信政企网关体系基于网关设备、网关管理系统、其它业务平台以及BOSS系统,向企业客户提 供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总体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
3
营业厅
客户经理
网上客服
10000
客户服务界面 BOSS系统 Sb 商企平台 NGN
网关管理系统
TR069 SNMP
其它业务平台 Sa RADIUS DDNS
1
RFC2784 RFC3022 RFC3145 RFC3193 RFC3260 RFC3315 RFC3489 RFC3633 RFC3646 RFC3931 RFC3947 RFC3948 RFC3972 RFC4213 RFC4241 RFC4302 RFC4303 RFC4862 RFC5072 IEEE 802.1D IEEE 802.3 IEEE 802.11 ITU-T G.168 ITU-T G.711 ITU-T G.722 ITU-T G.729 ITU-T P.861 ITU-T P.862
2
数据型政企网关 Enterprise Gateway for Data 仅支持数据功能,不支持语音功能的政企网关。 3.1.2 融合型政企网关 Enterprise Gateway for Convergence 同时支持数据功能和语音功能的政企网关。 3.2 缩略语 DDNS DHCP DMZ DNS DSCP LOID MAC NAT OUI PPPoE QoS RIP SNMP SNTP SSID TOS VPN WAN WAPI WEP WLAN Dynamic Domain Name Server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e-Militarized Zone Domain Name Server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point Logic Identification Media Access Control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s PPP over Ethernet Quality of Service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 Service Set Identifier Type of Servic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Wide Area Network W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 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Wireless LAN 动态域名解析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非管理区 域名服务器 差分业务编码 逻辑标识 媒体访问控制 网络地址转换 组织唯一标识 以太网上传送PPP协议 服务质量 路由信息协议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简单网络时间协议 服务集合表示 服务类型 虚拟专用网络 广域网 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 有线等效加密 无线局域网

GPON技术规范984.3中文版

GPON技术规范984.3中文版

前言《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是无源光网络(PON)系列标准之一,该标准系列还包括下列标准:——YD/T 1077-2000《接入网技术要求——窄带无源光网络(PON)》——YD/T 1090-2000《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A-PON)》——YD/T 1250-2003《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A-PON)》――YD/T 1475-2006《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EPON)》——YD/T xxxx-xxxx《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EPON)》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

《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总体要求——第2部分:物理媒质相关(PMD)层要求——第3部分:传输汇聚(TC)层要求——第4部分:ONT管理控制接口(OMCI)要求本部分为《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的第3部分。

本部分和ITU-T G.984.3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传输汇聚层规范的主要差异如下:-本部分规定的GPON系统TC层仅支持GEM模式;-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采用完全不同的章节结构。

本部分中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UT斯达康(重庆)通讯有限公司北京西门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洁敖立刘谦党梅梅程强赵苹葛坚李云洁齐江周惠琴黄伟何岩陆伟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第3部分:传输汇聚(TC)子层要求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系统的传输汇聚(TC)层协议、核心功能、帧结构、交互消息定义、激活方式、告警、安全和差错控制等要求。

PON专线解决方案

PON专线解决方案

PON专线解决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2)1. 项目背景介绍 (3)2. 目标及需求说明 (4)二、PON技术原理及优势分析 (5)1. PON技术简介 (7)1.1 定义及发展历程 (8)1.2 主要技术特点 (9)2. PON技术优势分析 (10)2.1 高速传输能力 (11)2.2 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 (12)2.3 优秀的网络安全性能 (13)三、PON专线解决方案设计 (14)1. 整体架构设计思路 (16)2. 硬件设备选型与配置方案 (17)3. 软件系统配置及功能实现 (18)四、PON专线解决方案实施流程 (19)1. 实施前准备工作 (19)2. 设备安装与调试过程 (21)3. 系统测试与验收标准 (22)4. 用户培训及后期维护支持 (23)五、性能评价与测试分析 (24)1. 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5)2. 测试方法及步骤描述 (26)3. 测试数据记录与分析报告 (27)六、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29)1. 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30)2. 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制定 (31)七、投资与成本分析 (32)1. 项目投资规模及构成 (33)2. 成本效益分析 (34)3. 回报预测及收益评估方法 (35)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网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种背景下,PON专线作为一种新型的接入网络技术,因其高带宽、高可靠性和灵活性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项目旨在解决企业在网络接入方面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网络服务。

当前网络环境复杂多变,企业面临着网络安全、数据传输质量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一种高效、稳定的网络接入方案;PON专线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如高带宽、低损耗、灵活接入等,成为企业网络接入的重要选择;随着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对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需要一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网络解决方案。

构建一个基于PON专线的企业网络接入方案,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带宽和传输质量,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运营效率。

PON技术及其组网原则

PON技术及其组网原则

PON技术及其组网原则摘要:本文在简述PON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与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PON技术分类以及在FTTX中的应用特点,着重说明PON技术网络规划中需要遵守的组网原则。

关键词:PON;OLT;ONU;ODN;EPON;GPON1PON网络定位接入网作为连接电信网和用户网络的部分,主要提供将电信网络的多种业务传送到用户的接入手段。

接入网是整个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电信网的“最后一公里”,是整个电信网中技术种类最多、最为复杂的部分。

电信业务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各种业务的综合接入能力,接入网也必须向着宽带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传统语音业务逐渐被移动、VOIP蚕食,宽带业务成为给固网运营商带来收入的主攻方向,运营商希望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业务体验来吸引用户。

业务的发展尤其是视频类业务的逐渐推广,使用户对网络带宽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光纤成本的下降,网络的光纤化成为发展趋势,原来主要用于长途网和城域网的光纤也开始逐步引入到接入网馈线段、配线段和引入线,向最终用户不断推进。

1.1PON网络架构一个典型的PON系统由OLT、ONU、ODN组成。

OLT放在中心机房,ONU 为用户端设备。

ODN是光配线网,主要由一个或数个分光器来连接OLT和ONU,它的功能是分发下行数据并集中上行数据。

OLT既是一个交换机或路由器,又是一个多业务提供平台,提供面向无源光纤网络的光纤接口。

OLT除了提供网络集中和接入的功能外,还可以针对用户的QoS/SLA的不同要求进行带宽分配、网络安全和管理配置。

分光器是一个简单设备,它不需要电源,可以置于全天候的环境中,一般一个分光器的分线率为2、4、8、16和32,并可以多级连接。

PON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PON中的ONU采用了技术成熟而又经济的以太网络协议,在中带宽和高带宽的ONU中实现了成本低廉的以太网第二层或第三层交换功能。

对于光纤到家(FITH)的接入方式,ONU可以不需要交换功能,从而能在极低的成本下为终端用户分配所需的带宽。

pon相关标准与技术_wangbo

pon相关标准与技术_wangbo

Wang Bo
EPON的物理层
速率:1Gb/s对称
– 线路速率1.25Gb/s – 8B/10B编码 工作波长(单纤双向)
– 上行:1260~1360nm(1310nm) – 下行:1480~1500nm(1490nm)
光接口类型 – 1000BASE-PX10
• 5~20/19.5dB,10km
17
Wang Bo
单拷贝广播(SCB )
SCB(Single Copy Broadcast) 利用下行广播的特点,在下行方向采用一份 带宽发送广播/组播包 广播通道(广播LLID)
18
Wang Bo
IEEE标准规定的OAM的主要功能
在IEEE802.3-2005中 的规定比较简单 只包括链路级的功能
IEEE 802.3-2005
PHY Protection
Network Management
Security
25
Wang Bo
EPON互通架构
EPON基本功能
–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能
业务承载相关功能
– QoS、VLAN、组播、安 全性、以及TDM业务和语 音业务的承载
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
– OLT对异厂商的ONU进行 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 EPON基本功能、业务承 载相关功能的配置和管理
– – – – 远端故障指示 远端OAM层环回 链路监视 MIB变量的查询
不包括
– 不属于单链路的功能 (如设备级管理、保 护倒换) – 对MIB变量的配置 – 需协商和配置的功能 (如DBA) – 其它高层功能
19
Wang Bo
OAM消息
6种OAM消息(OAMPDU,OAM协议数据单元) Information消息:用于OAM层传送基本信息,以实现 OAM发现 Event Notification消息:用于传送链路事件和故障信 息,以实现链路监视、设备告警等功能 Variable Request、Variable Response消息:用于实现 ONU MIB变量的查询 Loopback Control消息:用于控制ONU的OAM远端环 回状态,以帮助实现链路故障诊断 Organization Specific消息:用于设备厂商或运营商实 现特定的OAM扩展,以实现更丰富的维护管理功能

PON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验收

PON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验收

光纤入户通道
不论采用哪种方案实现FTTH,光纤入户和室内布线均是施工 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地下管道
墙面钻孔
走雨水管道
走空调排水管
走室内踢脚线
光纤入户及室内布线--WiFi
书房
信息化业务终 端使用WiFi
卧室
视频电话 &会议
笔记本
IPTV
光纤插座
OA&上网
笔记本
客厅
室内无五类线,且不计划布线(影响家 装美观) 入户后,在墙上安装光纤插座, ONU使 用光纤跳线连接光纤插座,根据需要光纤 插座可安放多种位置: 客厅 书房 阳台角落 储藏室 ONU与各信息化业务终端通过WiFi连接
室内无五类线 光纤入户到综合信息箱 信息箱一般位于门口附近 可能需要扩大信息箱 各信息化业务终端通过PLC接入 电话采用已有电话线或五类线(沿 用原有接线方式)
光缆入户安装工艺及施工步骤
不正确
正确
不正确
基本操作要求
正确
7
安装工艺及施工步骤
过路盒 过路盒 波纹管 大于40cm Y层 过路盒 楼道 光分路箱
理线钢圈
电杆
紧箍钢带
紧箍拉钩 S固定件
10~15cm
10~15cm
绝缘胶带
室外光分路箱
绝缘胶带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吊线
纵包管
电杆上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装置规格
9
安装工艺及施工步骤
C型拉钩
S固定件
10 ~
15cm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 绝缘胶带
室外
墙体
室内
过墙套管
纵包管 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吊线 约60cm 螺钉扣
WIF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N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技术要求(2013版)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13年7月目录第1章概述................................................................................................................................. - 1 -1.1 背景介绍 ....................................................................................................................... - 1 -1.2 定义内容 ....................................................................................................................... - 1 -1.3 编制依据 ....................................................................................................................... - 1 -第2章PON系统网络架构 ....................................................................................................... - 2 -2.1 PON系统位置与定界................................................................................................... - 2 -2.2 PON系统配置模型....................................................................................................... - 2 -2.3 PON系统承载业务分类............................................................................................... - 3 -第3章PON系统设计要求 ....................................................................................................... - 4 -3.1 PON系统承载业务方案............................................................................................... - 4 -3.1.1 集团客户业务......................................................................................................... - 4 -3.1.2 家庭宽带业务....................................................................................................... - 12 -3.1.3 营业厅接入业务................................................................................................... - 13 -3.1.4 WLAN热点业务...................................................................................................... - 14 -3.2 PON系统网元部署..................................................................................................... - 15 -3.3 PON系统传输距离测算............................................................................................. - 17 -3.4 PON系统内容量测算................................................................................................. - 17 -3.5 PON系统上联带宽测算............................................................................................. - 19 -3.6 PON系统保护............................................................................................................. - 20 -3.7 PON系统网管设计要求............................................................................................. - 25 -3.8 光分路器设计要求 ..................................................................................................... - 27 -3.8.1 总体原则............................................................................................................... - 27 -3.8.2 分光方案对比....................................................................................................... - 27 -3.8.3 分光器的部署原则............................................................................................... - 28 -3.9 光缆线路设计要求 ..................................................................................................... - 29 -3.9.1 光缆芯数的配置原则........................................................................................... - 29 -3.9.2 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 - 30 -3.9.3 共建共享模式下资源界面................................................................................... - 30 -第4章网络配置要求...............................................................................................................- 30 -4.1 QoS实现方式.............................................................................................................. - 30 -4.2 VLAN划分原则............................................................................................................ - 31 -4.3 IP地址规划原则........................................................................................................ - 32 -4.4 安全和用户认证方式................................................................................................. - 33 -附录.............................................................................................................................................- 33 -附录1:名词解释及相关符号.......................................................................................... - 33 -附录1.1 名词解释 .......................................................................................................... - 33 -附录1.2 相关符号 .......................................................................................................... - 34 -附录2:.............................................................................................................................. - 36 -附录2.1、PON系统传输距离测算............................................................................... - 36 -附录2.2、PON系统内带宽测算................................................................................... - 37 -附录2.3、PON系统上联带宽测算............................................................................... - 38 -附录2.4、光纤链路传输指标 ........................................................................................ - 39 -附录2.5、光纤光缆选用配置要求 ................................................................................ - 40 -第1章概述1.1 背景介绍中国移动在2005年即开始开展基于PON技术的光纤接入工程现场试验,经过近几年的商用网络建设,PON网络已具备一定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