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贝壳是一种由软体动物分泌的外壳,主要由钙质组成。

贝壳的结构复杂多样,形状各异,具有很强的韧性和硬度。

近年来,人们对贝壳的结构与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探索其在材料工程、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贝壳的结构引发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贝壳通常由三层结构组成:外层为珍珠质层,中层为棱柱质层,内层为珊瑚质层。

这三层结构的相互作用赋予贝壳特殊的物理性质,如抗冲击、抗压和耐磨等。

贝壳表面还存在着微米尺度的纳米颗粒,这些颗粒对贝壳的光学特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工程领域,贝壳结构的研究为设计和合成新型材料提供了借鉴。

借鉴贝壳结构的原理,可以制备出具有高韧性、强度和耐磨性的复合材料。

许多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如利用贝壳的结构设计金属和陶瓷的复合材料,以增强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

在生物学领域,贝壳的结构研究有助于揭示生物矿化机制和生物材料的形成过程。

贝壳是生物矿化的产物,其中的有机物质相当于模板,通过生物体内的分泌和调控,使钙质沉积于模板上形成贝壳。

这种生物矿化过程不仅有助于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还为材料的合成和矿物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医学领域,贝壳的应用潜力也备受关注。

贝壳具有抗菌、抗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特性,可以应用于医用贴剂、骨修复材料等医疗领域。

贝壳中富含的天然有机酸和微量元素还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功效,对于开发天然保健品和化妆品也具有重要意义。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十分广泛且深入。

贝壳的结构为设计新型材料提供了思路,生物矿化的机制有助于生物学的研究,贝壳的特性有助于开发医疗和保健产品。

相信随着对贝壳研究的深入,人们将能够更好地利用贝壳的结构和特性,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贝壳是一种由一层层的贝壳片组成的外壳结构,常见于腹足类动物和双壳类动物。

贝壳的研究主要包括结构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

本文将对贝壳的结构和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

贝壳的结构主要由碳酸钙晶体和有机物质组成。

碳酸钙晶体是贝壳的主要成分,有机物质则起到粘合和增加强度的作用。

贝壳的结构是由一系列层状的鳞状结构组成的,每一层都由数个角质层和一个碳酸钙晶体层交替排列而成。

贝壳的硬度和强度主要由碳酸钙晶体层的排列和有机物质的组合方式决定。

贝壳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医学和环保领域。

在材料科学中,贝壳被用作模板合成纳米材料和制备高强度陶瓷材料。

由于贝壳的特殊结构,模板法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形貌和尺寸的纳米材料,如二氧化钛纳米管和氧化锌纳米颗粒。

贝壳还可以作为模板制备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的陶瓷材料,如人工贝壳合成的Bioceramic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骨修复和人工关节等医疗领域。

在医学领域,贝壳被用作生物组织修复和生物材料。

贝壳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的特性,可以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贝壳中的碳酸钙晶体可以与骨组织相结合,起到增加机械强度和辅助骨组织再生的作用。

贝壳可以用于制备骨修复材料和人工骨骼。

贝壳还可以用于制备人工关节、修复软骨组织和人工血管等生物材料。

虽然贝壳在材料科学、医学和环保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在贝壳结构的研究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贝壳的层状结构和复杂的组成方式导致了难以掌握和模拟其力学性能和生物活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贝壳的应用还面临着过程优化、性能稳定性和成本降低等问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贝壳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相信贝壳的结构和应用研究会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贝壳是一种独特的海洋生物体,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医学应用价值。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贝壳的结构与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而这些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贝壳由壳体、壳层和矿层三部分组成。

其中,壳体是由纯碳酸钙晶体合成而成,壳层包括有机基质、碳酸钙晶体和有机控制剂等物质,矿层则是由钙质晶体和有机基质组成。

目前,人们主要通过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贝壳结构。

通过这些方法,已经发现贝壳的微结构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复杂的变化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贝壳生长过程中的结构演化。

研究显示,贝壳结构的复杂性是由于生长过程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调节。

2. 贝壳的微生物作用。

许多贝壳生长在粘附着细菌、藻类等微生物的基质上,这些微生物作用是影响贝壳生长和影响其微结构的重要环境因素。

3. 壳层中有机质的作用。

有机质对贝壳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

除了对贝壳结构的研究,人们还发现贝壳具有多种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贝壳应用方面的研究:1. 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贝壳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其可降解性、生物可吸收性和生物相容性优良,可以用于制备环保塑料、催化剂等材料。

2. 药物制剂方面的应用。

贝壳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例如肽、糖蛋白等。

这些物质可以发挥抗菌、抗菌等作用,并可用于制备抑菌、抗癌等药物。

3. 工程材料方面的应用。

贝壳的硬度和韧性都很高,可以制备成高强材料,并可用于制造轮船轮轴、汽车零部件等。

总之,贝壳的结构与应用领域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将来,随着人们对贝壳的深入研究,贝壳的应用价值将得到更好的利用。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贝壳是一种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的外壳,广泛分布于海洋和淡水中。

它不仅在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还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对贝壳的结构与应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贝壳的结构主要由碳酸钙和少量的有机物质组成。

碳酸钙是贝壳主要的成分,占总质量的95%以上。

这种结构使得贝壳具有硬度高、抗压性好的特点,同时也使得贝壳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和光泽。

在这种结构的基础上,贝壳还具有多种形状和纹路,每一种贝壳都有其独特的外貌和结构特点。

研究表明,贝壳的结构与形态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海洋或淡水环境中,同一种贝壳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这种现象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贝壳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为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科学家们揭示地球和生物演化的历史。

除了在科学研究领域有重要价值外,贝壳还在工程材料和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工程材料方面,贝壳结构的研究启发了一些新型的复合材料的设计。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高硬度和强度,还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韧性,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贝壳的结构也为轻质高强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医学领域,贝壳的碳酸钙成分具有再生机能,可以促进骨骼的再生和修复。

贝壳被广泛应用于骨科材料的制备。

研究表明,将贝壳制成的人工骨材料植入人体后,能够与周围的骨组织很好地结合,并且能够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这种应用前景对于解决骨科材料的短缺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不仅能够为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工程材料领域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方法,还能够在医学领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未来应该继续加大对贝壳的研究力度,探索其更多的科学奥秘和应用价值。

贝壳珍珠层及其仿生材料的研究进展

贝壳珍珠层及其仿生材料的研究进展

贝壳珍珠层及其仿生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贝壳珍珠层,作为自然界中一种独特的复合材料,以其卓越的力学性能和生物活性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

其独特的“砖-泥”结构,即硬质的碳酸钙片层与有机基质的交替堆叠,使得贝壳珍珠层在硬度和韧性之间达到了出色的平衡。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贝壳珍珠层及其仿生材料的研究进展日益显著,为新型高性能材料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可能。

本文旨在对贝壳珍珠层及其仿生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概述和深入的分析。

我们将回顾贝壳珍珠层的基本结构和性能特点,以理解其优异性能的来源。

随后,我们将重点介绍在仿生材料制备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模板法、自组装、生物矿化等方法,并探讨这些技术在模拟贝壳珍珠层结构中的应用。

我们还将关注贝壳珍珠层及其仿生材料在多个领域,如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推动贝壳珍珠层及其仿生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贝壳珍珠层的结构与性质贝壳珍珠层,作为自然界中一种独特的生物矿化产物,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其结构主要由文石晶体和有机基质交替堆叠形成,这种有序的层状结构赋予了贝壳珍珠层出色的力学性能和韧性。

在微观尺度上,贝壳珍珠层的文石晶体呈现出特殊的取向和排列方式,这种排列方式能够有效地分散和承受外部应力,从而提高其整体强度。

有机基质在文石晶体之间起到桥梁和连接作用,通过化学键合和物理缠结,使晶体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和稳定。

贝壳珍珠层的性质也因其独特的结构而表现出色。

其硬度较高,能够有效地抵抗外界压力和磨损。

贝壳珍珠层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和抗冲击性能,这得益于其层状结构和有机基质的协同作用。

贝壳珍珠层还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如光泽度和透明度,使其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生物矿化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贝壳珍珠层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贝壳资源化利用可研报告的新解析

贝壳资源化利用可研报告的新解析

贝壳资源化利用可研报告的新解析1. 引言在当前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贝壳资源化利用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利用方式,引起了广泛关注。

然而,现有的贝壳资源化利用可研报告往往过于简单粗糙,缺乏深度和全面性。

本文将对贝壳资源化利用可研报告进行新的解析,探讨其价值和挑战,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2. 贝壳资源的潜力和价值贝壳资源作为一种天然生物资源,具有丰富的潜力和价值。

贝壳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用于建筑材料的制造,如水泥、瓷砖等。

贝壳中富含钙、磷等有益元素,可用于制造肥料、饲料等农业和畜牧业产品。

贝壳还可以提取蛋白质、胆固醇等物质,用于食品加工和医药领域。

3. 贝壳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和路径实现贝壳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技术和路径。

贝壳资源的收集和前处理是关键步骤,包括贝壳的清洗、破碎、干燥等工艺。

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提取出其中的有用物质,如钙粉、蛋白质等。

将这些有用物质用于不同领域的产品开发和生产,如建筑材料、农业用品、医药产品等。

4. 贝壳资源化利用的挑战和难点贝壳资源化利用虽然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难点。

贝壳资源的规模和分布具有地域限制,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

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转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需要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

贝壳资源的利用过程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和监管。

5. 对贝壳资源化利用可研报告的新解析传统的贝壳资源化利用可研报告往往只关注技术和经济层面,忽视了环境、社会和政策等综合因素。

对于贝壳资源化利用可研报告的新解析需要综合性的考虑多个方面。

应从资源可持续性的角度评估,包括贝壳的产量、再生能力和环境影响等。

应考虑产业化规模和经济效益,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和市场前景评估等方法,评估可行性和发展潜力。

应关注社会接受度和政策支持,考虑政府政策、社会认知等因素。

6. 总结和回顾通过对贝壳资源化利用可研报告的新解析,我们能够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

贝壳在组织工程及生物矿化的研究现状

贝壳在组织工程及生物矿化的研究现状

贝壳在人工骨研究中的应用正逐步引起重视et等(2004)[3] 用珠母贝贝壳修补绵羊骨缺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MBachle等(2006)[4]将罗曼蜗牛(Helix pomatia)贝壳与人成骨细胞共培养,认为与角质层相比,珍珠层更适合人成骨细胞的黏糊和扩增。

以这2篇文献为表的研究工作的特点是:所用材料为天然贝壳,没有破坏贝壳的结构,也没有将贝壳和其他材料复合。

事实上,直接将贝壳作为人工骨材料是很受制约的,因为,贝壳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很难与骨移植中对原料的要求相匹配,所以先将贝壳制备成粉末后再将其加工成所需的几何形态是贝壳应用于骨修复与替代的主要出路。

冯永增等(2008)[5] 以牡蛎壳粉末为原料,将其与消旋聚乳酸复合以制备人工骨,认为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体外降解性能可满足骨替代材料的要求。

不可否认,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篇文献所报道的工作是目前贝壳复合材料应用于人工骨研究中的比较早而且比较全面的工作。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所制备的这种材料就可以作为人工骨使用,因为,在所报道的工作中没有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内容,所以,也就不能评价这种材料的优劣。

贝壳内部结构的研究许艺等(2008)[6] 将贝壳珍珠层的内部微结构归纳为7 种类型,即柱状珍珠母(columnar nacre)、片状珍珠母(sheet nacre)、棱柱结构(prismatic)、交叉叠片结构(crossed lamellar)、复杂交叉叠片结构(complex crossed lamellar)、簇叶结构(foliated)和匀质结构(homo- geneous)。

虽然,对这些结构的归纳是基于对贝壳珍珠层内部结构的研究结果,但是对贝壳角质层和棱柱层内部结构的研究仍有借鉴意义。

S. Kamat等(2000)[7] 在《nature》所报道的贝壳内部结构研究结果最具有代表性。

他们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女王凤凰螺(Strombus gigas)贝壳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认为贝壳的晶体结构由三级片层结构构成。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贝壳是海洋生物的外壳,由碳酸钙和其他有机物质组成。

它们有着独特的结构和形态,同时具有坚固的物理性质。

由于贝壳的特殊性质和美丽外观,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贝壳的结构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

一、贝壳的结构贝壳由碳酸钙晶体和有机物质组成,其结构具有复杂性和稳定性。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贝壳呈现出多层结构,每一层都由微小的晶体颗粒组成。

这些晶体颗粒排列有序,形成了坚固的贝壳结构。

除了碳酸钙晶体,贝壳中还含有少量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

这些有机物质在贝壳的形成和稳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在晶体颗粒之间起到粘合作用,增强了贝壳的整体结构。

贝壳中还含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如锌、铁、镁等。

这些成分的存在对贝壳的颜色和硬度都有着重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种类的贝壳在结构和成分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样本。

二、贝壳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由于贝壳具有优良的结构性能和美丽的外观,它在材料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利用贝壳的结构原理,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仿生材料,并在机械、电子、建筑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1.仿生材料2.贝壳制品除了仿生材料,贝壳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材料资源。

在古代,人们就利用贝壳制作工艺品,如珠宝、工艺品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贝壳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用品制造、建筑装饰等领域。

贝壳粉末可以用于制备高强度的混凝土,贝壳片可以用于制作装饰材料等。

这些应用不仅丰富了贝壳的利用方式,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贝壳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除了材料科学领域,贝壳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可以作为药用材料,还可以为生物医学器械的制备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许多关于贝壳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贝壳中含有丰富的钙、镁、锌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作者:崔童来源:《河北渔业》2019年第07期摘;要:我国的贝壳资源十分丰富,但囿于技术等问题,利用率一直较为低下。

为此,对贝壳的成分、结构进行了介绍,并由此引申出其相关特性,同时,综合相关研究,列举了贝壳在作为吸附剂、杀菌剂、催化剂和用于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对贝壳的资源化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贝壳;结构;应用贝类即软体动物,全球约有十二万种,是动物类的第二大门,与人类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具有巨大的食用、药用及观赏价值。

中国是水产养殖第一大国,而贝类产品产量仅次于鱼类,且产量逐年增加,并在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2016年,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为5 142.39万t,其中贝类产品总产量达到1 447.36万t,占水产养殖总产量的28.15%[1]。

目前,我国正在着力发展滩涂贝类养殖,以利用宝贵的沿海滩涂资源。

目前,我国对贝类资源的利用基本局限于贝肉,而对于质量百分比超过80%的贝壳,利用措施并不系统、完善。

因此,随着贝类产量的迅猛增加,废弃贝壳的利用问题也随之出现。

这些废弃的贝壳,往往被倾倒堆积,不仅占用了土地资源,还往往会引起蚊虫的孳生并产生恶臭,对环境有着巨大的危害。

贝壳的利用是目前制约贝类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资源,贝壳拥有非常高的利用价值。

如果充分利用好贝壳资源,不仅可以解决污染等问题,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与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贝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贝壳资源的利用问题亟待解决。

1;贝壳的结构与特性贝壳主要由95%左右的CaCO3与5%左右的贝壳素构成,其中贝壳素又包括多种不溶性多糖几丁质、不可溶蛋白和可溶性蛋白[2]。

除此之外,贝壳还含有少量K、Na、Mg、Fe、Zn、Se元素的无机盐[3]。

贝壳的结构由外向内一般可分为三层:角质层(壳皮)、棱柱层(壳层)和珍珠层(底层)。

其中,贝壳中大部分的有机高分子物质都存在于角质层,而棱柱层与珍珠层则主要由无机成分构成。

角质层多为黑色或褐色,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硬化蛋白,能有效防止贝壳被海水中的碳酸侵蚀[4]。

棱柱层由大量平行排列的多边形柱状方解石或文石晶体构成,表面由有机质包裹,可防止贝壳断裂或被溶蚀。

珍珠层由厚度均匀的叶片状文石与很薄的有机质层交迭堆积形成,为贝壳提供强度和韧性[5]。

作为天然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贝壳的成分组成和独特的微观结构决定了其一系列优良特性。

与石灰石等天然碳酸钙矿物质不同,贝壳拥有韧性好、强度高的特点,这得益于其多尺度、多级次的“砖-泥”微结构[6]。

同时,贝壳中的多糖、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对无机相的形成具有调控、指导作用[7],能通过裂纹偏转、纤维拔出、有机基质桥联等增殖机制使相邻片层相互嵌补,这也使得贝壳具有很高的强韧性[2]。

由贝壳加工得到的疏松多孔的贝壳粉,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抗菌性与对高分子物质的亲和性[8]。

2;贝壳的应用研究正是由于贝壳相较天然碳酸钙矿物拥有许多优良特性,因此人们希望将贝壳进行加工改造,得到具有生物亲和性的新型材料或制剂,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发挥其经济效益,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2.1;用作钙制剂贝壳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同时还含有许多生命体成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

因此,贝壳可用来制作钙制剂。

很多禽畜由于缺钙发生痉挛、瘫痪等症状,且产蛋、产仔质量也会大幅下降,因而及时补充钙元素是保证产量的前提。

多数研究表明,相较于石灰等传统的钙补充剂,贝壳粉提高蛋壳质量的作用效果更加优越[9]。

除此之外,贝壳粉还具有无毒性、分散性等优良特点,可以作为多种禽畜药物的优良载体[3]。

除作为禽畜的钙补充剂外,贝壳粉还可为人体提供钙元素。

人体难以吸收未经离子化的钙元素,而受膳食结构的影响,中国人对钙元素有着非常高的摄入需求。

将扇贝壳加工成离子生物钙,可实现人体对钙元素的吸收最大化,且由于扇贝壳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对骨骼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碳酸鈣[10]。

2.2;用作吸附剂由于贝壳粉主要成分为CaCO3,且具有吸附性,因此可代替石灰石作为污染处理剂。

贝壳粉可作为CO2吸收剂循环使用,实验证明,作为钙基吸收剂,贝壳较石灰石具有更良好的循环稳定特性[11]。

此外,贝壳具有较多的孔隙,且含有大量的杂质作为催化剂,因此可以吸收大气中的SO2。

路春美等[12]研究发现,进行固硫反应时贝壳的钙利用率高于石灰石,且具有更高的最佳固硫温度范围,可用作燃烧固硫剂。

胡雪寅等[13]用0.5 %的盐酸溶液浸泡扇贝壳,清洗干净后在1 050 ℃下高温煅烧30 min,得到一种主要成分为CaO的新型无机吸附材料,这种贝壳吸附材料可吸收各种气体或液体杂质,也可作为各种细菌的吸附剂。

用贝壳粉可以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去除重金属离子的主要机理是共同沉淀[14]。

陈立新等[15]研究发现,在pH 10.5的环境下加入20 g/L的贝壳粉并搅拌2 h,对水中的Cd2+、Cu2+、Mn2+、Zn2+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其中,文石型贝壳粉对Cd2+的吸收量明显高于方解石型贝壳粉,且紫贻贝和毛蚶的贝壳粉的吸收效果最好[16]。

Currie[17]的研究发现,向废水中添加贝壳粉,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磷元素,且贝壳粉经煅烧后效果更好。

将贝壳煅烧、粉碎并加入硬脂酸钠进行改性,能制成疏水性强、可漂浮于海面的海洋油污吸附材料,能有效吸附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18]。

2.3;用作果蔬清洗剂由于大部分农药水溶性差,清水漂洗并不能将果蔬表面的农药洗净。

利用贝壳粉的天然构性,制得可对残余农药进行吸附和降解的清洗剂,目前已成为一种绿色方法[19]。

应知伟等[20]用紫贻贝壳制得高比表面贝壳粉,得到了吸附恶霉灵的最佳制备条件,在此条件下其比表面积为7265 1 m2/g,最大吸附容量为46 mg/g。

高良军等[19]用煅烧贻贝壳粉对14种农药的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降解效率随着贝壳粉用量增加而提高,且对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降解作用尤为突出。

2.4;用于材料领域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以此可用于制作相关的功能材料。

Fombuena等[21]向混凝土中加入占湿重30 %的海贝壳作为混凝土添加剂,发现混凝土的弯曲系数提高了50 %。

李海晏等[22]分离贝壳得到珍珠层后进行机械研磨,得到生物涂料ZZB,其热稳定性良好且具有亲水、亲油的双亲性,有望在水性涂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将贝壳作为聚合物填料,可合成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复合材料。

这些有机-无机材料综合了有机与无机部分的特点,因而许多性能得到了极大的强化提高。

以贝壳粉为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贝壳粉/ZnO复合材料,可使ZnO颗粒与载体紧密结合;将其作为填料添加到聚脲涂料中,涂料的拉伸强度保持率、低温弯折性与耐久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23]。

周虎等[8]以海洋贝壳粉和热塑性聚氨酯材料(TPU)为主要原料制备海洋贝壳粉基合成纸,其内部为多孔结构且贝壳粉颗粒分散均匀,当贝壳粉含量为50 %时吸墨率为18.10 %,可满足印刷、书写等需求。

刘源森等[24]制备得到KH560偶联剂改性贝壳粉填充的环氧树脂预聚物胶液,并用其对玻纤布进行涂布,制备了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该材料的粉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填充效果理想,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和电气绝缘性优良,在电气绝缘材料领域具有较好前景。

2.5;用作杀菌剂贝壳在高温煅烧后对多种细菌具有杀菌作用。

胡兴娟等[24]研究了贻贝、文蛤、缢蛏等贝壳的煅烧粉对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的杀菌与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三种贝壳均有杀菌和抑菌作用,且各组效果不完全相同。

吴凯强等[26]用微納米紫贻贝壳粉、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制备微纳米紫贻贝壳粉水产保鲜剂,以带鱼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保鲜性能,结果显示,其可用于对带鱼保鲜,其主要机理为抑制带鱼脂肪氧化的速率,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胺类化合物的产生。

2.6;用作催化剂化工生产中,催化剂的存在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由于贝壳具有复杂的天然成分,很有可能存在有利于某些工业生产的催化物质,近年来对贝壳催化作用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以废弃贻贝为原料,硼酸和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获得B掺杂TiO2/贝壳纳米复合结构,可用于光催化印染废水降解。

在对甲基橙的降解实验中,废水碱性越强,光催化效率越高,且比单纯的B/TiO2提高了46 %,同时B掺杂TiO2后,在可见光区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27]。

李泳等[28]研究发现,以贝壳粉为载体的合成负载型碱催化剂可用于合成生物柴油,该催化剂具有比表面积大、抗酸、抗水性能好的特点,在合成脂肪酸甲酯的反应中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应用前景广阔。

2.7;用作土壤改良剂贝壳粉还可用来对污染土壤进行改良和净化。

由于贝壳粉富含CaCO3,可对酸化土壤进行中和,使土壤的pH相对稳定;同时,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也可以碳酸盐的形式沉淀,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柴冠群等[29]研究发现,多种土壤改良剂均可减轻重庆植烟土壤的镉污染,提高产烟的质量与品质,且贝壳粉对土壤有效Cd的钝化效果最强。

将贝壳粉作为土壤调理剂结合有机肥施用,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防止土壤盐渍化[30]。

2.8;用于防护核辐射随着核能源的迅猛发展,对于核能泄露的防护措施日益被人们重视。

贝壳具有较好的核素吸附能力,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小核辐射造成的损伤以及对核辐射带来的灼伤进行修复[31]。

由于成本低廉、原料丰富、无副作用,贝壳在防护核辐射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同时为我们预防类似灾害提供了新思路。

3;结语作为一种天然生物材料,贝壳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其许多特性都能够极大地帮助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

目前贝壳的主要应用有作为吸附剂、杀菌剂和用作功能材料等等,但由于研究的局限性,很多应用尚不成熟。

倘若能充分发掘贝壳的各种优良特性,必能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化,促进相关生产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1]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渔业年鉴: 2017年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203.[2] 邓志华.文蛤贝壳层状结构及其性能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3] 李金志.贝壳的综合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1(10)(增刊):22-23.[4] 胡箫,王亚东,叶继红,等.贝壳粉对饰面型防火涂料阻燃性能的影响分析[J].广州化工,2014,42(11):111-113.[5] 代银平,王雪莹,叶炜宗,等.贝壳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2):203-208.[6] 何朋,陈建新,苏敏,等.贝壳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特征[J].化工学报,2015(S2):450-454.[7] 李凤敏.贝壳材料的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8] 周虎,余斌,韩永康,等.海洋贝壳粉基合成纸的制备及性能[J].化工新型材料,2016,44(8):235-237.[9] ROLAND Sr D A.Eggshell quality IV: Oyster shell versus limestone and the importance of particle size or solubility of calcium source [J].World Poultry Science Journal, 1986, 42(2):166-171.[10] 孙会玲,陈庆国,刘梅,等.天然材料贻贝壳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3):4069-4071.[11] 高英,陈汉平,杨海平,等.石灰石和贝壳的煅烧及CO2吸收循环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35):72-77.[12] 路春美,王永征,赵建立,等.贝壳与石灰石固硫特性的实验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2,8(3):275-279.[13] 胡学寅,周丽丽,齐兴义.贝壳吸附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应用科技,2008(03):70-72.[14] XIONG J B, QIN Y, ISLAM E, et al.Phosphate removal from solution using powdered freshwater mussel shells[J].Desalination, 2011, 276(1/3): 317-321.[15] 陈立新,王业松,周原.贝壳粉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2,22(4):43-46.[16] 梁世威.不同贝壳粉对镉的吸附特征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7.[17] CURRIE J A, HARRISON N R, WANG L, et al.A preliminary study of processing seafood shells for eutrophication control[J].Asia-Pacific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7, 2(5): 460-467.[18] 高良军,叶佳君,陈彩胜,等.贝壳粉海洋油污吸附材料的改性实验[J].海管与船运,2018,37(3):343-347.[19] 高良军,蒋施.煅烧贝壳粉果蔬清洗剂对 14 种农药的降解性能[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7):75-77.[20] 应知伟,纪丽丽,张鑫,等.高比表面积紫贻贝壳粉的制备及其对恶霉灵的吸附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2016,45(7):1262-1266.[21] FOMBUENA V, BERNARDI L, FENOLLAR O,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green composites from biobased epoxy matrices and bio-fillers derived from seashell wastes[J].Materials & Design, 2014, 57: 168-174.[22] 李海晏,陈涛,张海燕,等.珍珠贝壳生物填料的制备及表面特性[J].硅酸盐学报,2012(11):1671-1679.[23] 覃筱燕,韦菲,黄映恒,等.贝壳粉/Zn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聚脲涂料中的应用[J].试验研究与应用,2016,19(9):1-3.[24] 刘源森,陈薇,刘渊,等.改性贝壳粉填充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31(10):124-127.[25] 胡兴娟,沈飚,余辉,等.不同贝壳煅烧粉的杀菌及抑菌效果[J].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4):76-79.[26] 吴凯强.基于微纳米紫贻贝壳粉水产保鲜剂的制备及其对带鱼保鲜效果的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16.[27] 张永明,杨婷,赵雪芹.制备B掺杂的TiO2/贝壳复合光催化用于印染废水的降解[C].大连,2016-07-01.[28] 李泳,张兆霞.以贝壳粉为载体的固体碱生物柴油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26(02): 39-41.[29] 柴冠群.不同改良剂对重庆植烟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7.[30] 袁玉娟,徐晨偉.贝壳粉作为南通地区土壤调理剂的应用前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9):155-157.[31] 袁原.一种生物纳米材料对核辐射的天然防护和损伤修复[J].广东化工,2013(20):139-140.Abstract:Shell resource is rich in China, but its utilization rate is rather low due to poor technology. The components, structure, and related characters of shell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references to relevant studies, the applications of shells, such as being used as absorbent, fungicide, catalyst and functional materials, are enumerated,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shell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shells; structure; applicat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