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一模模拟卷
潍坊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潍坊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qiè)B. 恣意妄为(zì)C. 瞠目结舌(chēng) D. 拮据(j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C.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D.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慌不忙,真是“临危不惧”。
B. 面对困难,他总是“临渊羡鱼”,不愿采取行动。
C.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真是“一丝不苟”。
D. 面对挑战,他总是“望洋兴叹”,缺乏勇气。
4-20. (此处省略,按照类似模式出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中的名句。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3. 请填写《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4-10. (此处省略,按照类似模式出题)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此处提供一篇文言文段落,并附带相关问题)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 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此处提供一篇现代文段落,并附带相关问题)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分析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3. 从文中找出支持作者观点的论据。
四、作文(40分)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目:《我的梦想》要求:1.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3. 避免使用网络语言和不规范的词汇。
潍坊初三语文一模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C4-20. (此处省略,按照类似模式给出答案)二、填空题1. 春晓2. 水调歌头3. 后天下之乐而乐4-10. (此处省略,按照类似模式给出答案)三、阅读理解(一)文言文阅读1. (给出加点词的解释)2. (给出划线句子的翻译)3. (分析文中人物性格特点)(二)现代文阅读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 (分析作者的观点或态度)3. (从文中找出支持作者观点的论据)四、作文(此处省略,作文部分需要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自己创作)。
初三一模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振聋发聩(kuì)破釜沉舟(fǔ)B. 炽热(chì)毛骨悚然(sǒng)纷至沓来(tà)C. 疏忽(shū)挑剔(tiāo)蹑手蹑脚(niè)D. 拐骗(guǎi)纷繁复杂(fēn)息息相关(xī)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谦虚赏心悦目惟妙惟肖B. 喜闻乐见悠然自得鸿毛一飞C. 豁然开朗喜出望外气吞山河D. 鸡毛蒜皮息息相通蹑手蹑脚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这次考试成绩优异,是我们班级的骄傲。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C.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D. 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铿锵有力,让人心潮澎湃。
B. 她的书法技艺高超,笔走龙蛇,令人赞叹不已。
C.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我们不要再翻旧账了。
D. 他的言辞锋利,一针见血,让人难以反驳。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阅读材料】在喧嚣的都市里,人们常常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不仅仅是因为缺少陪伴,更是因为缺少与内心的对话。
于是,很多人开始寻找一种方式,来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来寻找内心的宁静。
李华是一位年轻的都市白领。
每天忙碌的工作让他感到身心疲惫。
一天晚上,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家小书店。
书店里昏黄的灯光映照着书架上的书籍,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他走进书店,看到一本关于禅修的书,书名叫做《静心之旅》。
他拿起了这本书,开始阅读。
书中讲述了禅修的方法和意义。
李华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决定尝试一下禅修。
他每天晚上都会抽出时间来禅修,让自己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华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平和。
他不再为工作中的琐事发愁,也不再为生活中的小事而烦恼。
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一、古诗文(35 分)(一)默写与运用(13 分)1. 默写(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运用比喻,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22 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
②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暮霭(ài)震慑(shè)美轮美奂(huàn)B. 谨慎(jǐn)恍若(huǎng)摧枯拉朽(xiǔ)C. 神采奕奕(yì)纷至沓来(tà)欣喜若狂(ruò)D. 祈祷(qí)蹒跚(shān)雕梁画栋(liáng)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毫厘不爽恣意妄为振聋发聩B. 鸡鸣狗吠畸形怪状拔苗助长C. 碌碌无为贪生怕死恣意妄为D. 欣欣向荣风驰电掣鸡鸣狗盗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他每天起早贪黑,刻苦学习。
B. 城市交通拥堵,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C.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对我国古代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D. 学校举办了一场关于环保的讲座,让同学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河边的柳树就像绿色的丝带,随风飘扬。
B. 他的眼睛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C. 这座山,仿佛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D. 那朵花,犹如一颗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5.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刻苦钻研,终于攻克了这道难题。
B. 她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 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让人惋惜不已。
D. 这座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令人赞叹不已。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在春天的田野上,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麦苗绿油油,桃花笑盈盈,小草探出头,小鸟欢快地歌唱着。
农民伯伯们忙碌地播种着,希望这春耕的辛勤能换来秋天的丰收。
有一天,村里的小明来到了田野上。
他看到农民伯伯们辛勤地劳作,心中不禁产生了疑问:“伯伯,你们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坚持种地呢?”农民伯伯笑着回答:“小明,种地虽然辛苦,但却是我们生活的希望。
初三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窈窕(tiǎo)颐养天年(yí)破釜沉舟(fǔ)B. 沉湎(miǎn)融会贯通(huì)风驰电掣(chè)C. 混淆(xiáo)恣睢(zì)耳濡目染(rú)D. 翻箱倒柜(guì)沧海桑田(cāng)鸿鹄之志(hú)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调兵遣将美轮美奂颠沛流离B. 瓮中捉鳖饮鸩止渴破釜沉舟C. 耳闻目睹恣意妄为震耳欲聋D. 指鹿为马翻箱倒柜沧海桑田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居民拥有私家车的越来越多。
B. 为了预防传染病,学校加强了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C. 研究表明,每天喝牛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D.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也走进了千家万户。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玉树临风胸有成竹振聋发聩B. 震天动地风驰电掣沧海桑田C. 翻箱倒柜瓮中捉鳖耳濡目染D. 指鹿为马饮鸩止渴沧海一粟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但里面的许多故事仍让我百看不厌。
B. 这次考试我得了满分,真是侥幸得很。
C. 在这次篮球比赛中,我们的队伍险些被对方打败。
D.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二、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第一奇书”。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人物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悲剧。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这部小说的主要背景是什么?2. 简述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初三第一次语文模拟试题

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1、请找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A. 绮.丽(qǐ) 伫.立(chù) 酷肖.(xiào ) 硕果累.(léi)累B.庇.(bì)护悄.(qiǎo)然顷.( qǐng)刻怏怏..(yàng)不乐C.锃亮(cèng)砭.骨(biān)剽.悍(biāo)长吁.短叹(yū )D.驯.良(xùn)粗犷.(guǎng)炮.制(pào)锲.而不舍(qiè)2、请找出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A.断臂残垣别出心裁美仑美奂浅尝辄止B.浮想联翩流言飞语暗然失色默守成规C.指手画脚大相径庭英雄辈出真知灼见D.鼎立相助水泻不通仗义直言委屈求全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央视春晚把传统高雅的艺术节目与时尚、搞笑等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B. 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依依不舍,期待着能在新的校园再次相逢,共享天伦之乐....。
C. 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
D. 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我国日渐增多的雾霾天气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B.毕业在即,骊歌唱响,让人不由得想起了三年来我们同窗共读、互相切磋、快乐成长、共同进步。
C.西湖之妙,在于湖裹山中,山屏湖外,湖和山相得益彰;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都能成景。
D.“神马都是浮云”、“给力”、“围脖”、“不明觉厉”等网络词语一夜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5、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刻绘出来,构成一幅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农村生活画卷。
语文初三摸底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三摸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语文知识与运用(共2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句子中。
(4分)(1)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________,精力充沛。
A. 老当益壮B. 老态龙钟C. 老气横秋D. 老马识途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词义。
(4分)(2)“一诺千金”中的“诺”字,其意思是:A. 诺言B. 承诺C. 答应D. 许诺3. 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空缺处。
(4分)(3)“________,月涌大江流。
”出自李白的《将进酒》。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 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C. 君不见黄河入海流D. 君不见长江入海流4. 根据题目所给的文段,找出并改正其中的错别字。
(4分)(4)“春天的校园里,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地玩耍。
”这句话中的错别字是“簇”,正确的字应该是“簇”还是“簇”?5. 根据题目所给的文段,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4分)(5)“文段中提到的‘春天的校园’,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
”这个句子是对文段内容的正确理解吗?二、阅读理解(共30分)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文言文材料略)(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3分)(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6分)(3)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6分)7.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现代文材料略)(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5分)(2)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5分)(3)评价文章的写作手法。
(5分)三、写作(共50分)8. 根据题目所给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50分)(写作材料略)语文初三摸底考试答案一、语文知识与运用1. 正确答案:A. 老当益壮2. 正确答案:B. 承诺3. 正确答案: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4. 正确答案:错别字是“簇”,正确的字应该是“簇”。
5. 正确答案:这个句子是对文段内容的正确理解。
初三第一次语文模拟考试卷子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剔剔透透B. 雕梁画栋C. 精疲力竭D. 炯炯有神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 老师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C. 这篇文章通过具体事例,生动地说明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D. 班级里同学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充分说明了老师的辛勤付出。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漫不经心B. 妙手偶得C. 雷厉风行D. 瞒天过海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今年15岁,是初三(1)班的学生。
”B. “你能告诉我,这本书在哪儿买到的吗?”C. “请问,您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吗?”D.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5. 下列成语中,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雪中送炭B. 胸有成竹C. 画龙点睛D. 雕虫小技6.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小明认真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改句:小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地完成了。
B. 原句:今天天气真好。
改句:今天天气真好啊。
C. 原句:这本书我非常喜欢。
改句:我对这本书非常喜欢。
D. 原句:他正在教室里认真地学习。
改句:他正在教室里认真地学习着。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
在我国广袤的江南水乡,春风拂过,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江南的春天,最迷人的要数那一片片绿色的田野。
春风一吹,田野里的麦苗、油菜花竞相开放,金黄一片。
农民伯伯们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期待着丰收的喜悦。
江南的春天,还有那一条条清澈的河流。
河水潺潺,鱼儿在水中嬉戏。
孩子们光着脚丫,在河滩上玩耍,欢声笑语回荡在河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模拟卷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虎因喜,计之曰:“”(《黔之驴》)2. ,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 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 秋》)4. ,虎啸猿啼。
(《岳阳楼记》)5.屠乃奔倚其下,。
(《狼》)(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 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扬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本词作者元杂剧奠基人(人名)。
(2分)7、下列理解正确的是()(2分)A. “杨花雪”表明所写时节正值严冬。
B. 小令前后两层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
C.“人去也”刻画了送别时女子依依不舍的心理。
D.“拂”字用行动表达了思妇的无限愁肠。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8.本文作者是(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____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提出“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B.第②段以“如看场中美色”比喻读书多从而获益多。
C.作者以孔子读《易》阐明要读书千遍,探其深意。
D.作者以虞世南等人的示例从反面强调要深入研读。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郑之鄙人学为盖①。
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为桔槔②。
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
未几而盗起,民尽该戎服,鲜有用盖者。
欲学为兵,则老矣。
粤有善农者凿田以种稻,三年皆伤于涝,人谓之宜泄水以树③黍,弗对,而仍④其旧。
其年乃大旱,连三岁,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
”【注释】①盖:雨具。
②桔槔:亦作“秸皋”,井上汲水的工具。
③树:种植。
④仍:依照。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鲜.有用盖者()(2)旱斯具.舟()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连三岁,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
13、面对别人的劝告,越农的表现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14、对文章主旨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做事应有远见,否则将穷于应付。
B.失败不应怨天尤人,应及时反思。
C.学无止境,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D.命运无常,个人总是无能为力的。
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9分)有一种雅量叫容人①容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养,也是一种优良的生命质地,它喜与宽厚结伴,乐与谦和为伍。
我们立身处事需有容人的雅量。
②容人要有用人之长的慧眼。
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网罗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才能推动事业发展。
刘邦出身低微,文才武略平平,却能一统天下,原因何在?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讲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夫运筹策帏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用人之长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种境界。
因珠玉在侧,可能使自己相形见绌,需要我们有更宽的胸怀和更高的境界。
③容人要有谅人之短的胆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一般来看,越是在一个方面有突出才能的人,往往在另一个方面的缺点也更明显。
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任命嗜酒贪杯的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
当时有人告诫他,此人嗜酒贪杯,恐难担大任。
林肯却不以为然。
他何尝不知道酗酒可能误事,但他更清楚在诸将领中,唯格兰特是决胜千里的帅才。
后来事实证明格兰特的受命正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林肯在用人时能够扬人之长、谅人之短,颇受后人称颂。
【然而谅人之短并不是无原则的,所谓能容忍的“短”,必须是小节,是不影响大局的。
如果是涉及根本原则、妨碍大局的短处,就不能谅解了。
】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只要能宽容有过错的人,激励他改过自新,他就会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一心一意作贡献。
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善待徐向前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1937年,党内一致声讨惨败而归的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惟毛泽东对其大加抚慰,并力排众议予以重用。
最终在1948年,徐向前率领一支由地方武装改编而成的不足六万人的队伍,一个月内歼敌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人的一生难免会犯错,对待他人所犯的错误我们要公正看待,不以偏盖全,不苛责求全,而应宽其过、恕其失、抚其痛、安其心,让那些有发展潜质的人才不至于被一个缺点影响、被一个错误困住、被一个污点束缚。
⑤容人要有释人之怨的胸襟。
不记..,化敌为友,这是容人的极致。
官渡之战前,陈..前嫌琳为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
在檄文中,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被骂得狗血喷头。
曹操看了檄文之后竟连声称赞道:“陈琳的文章写得真不赖,骂得痛快。
”官渡之战后,陈琳落人曹操之手。
陈琳心想:当初我把曹操的祖宗都骂了,这下子非死不可了。
然而,曹操不仅没有杀陈琳,还委任他做了自己的文书。
陈琳深为曹操的宽宏大量所感动,竭尽全力辅佐曹操,使曹操颇为受益。
⑥“良匠无弃木,明主无弃士”。
天空包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包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容人的雅量,何愁人与人之间不能理解,何愁世界不变得更加美好?(选自2010年10月22日《中国国门时报》,有删改)16、第⑤加点词“不记前嫌”中的错别字是,其正确的写法是。
(2分)17、(1)第②段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3分)(2)第③段方括号内的文字可否删去?为什么?(3分)18、请根据第④段论述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出填上合适的句子。
(3分)19、下列事实论据中适合用来论证第⑤段分论点的一项是(3分)A.三国时期的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B.徐特立将教育部长之职让给瞿秋白,自己甘当他的手下。
C.钢琴演奏家李斯特推荐当时身怀绝技但家境贫寒的肖邦促其成名。
D.齐桓公并没有因为管仲射杀过自己而对他抱有成见,任用他为大夫管理国政。
20、全文围绕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从论证结构来看,本文第②-⑤段属(6分)A.总分式B.并列式C.层进式D.对照式(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21分)我比别人更在乎马德①15岁那年,他参加了全市组织的乒乓球比赛。
不大的体育馆座无虚席。
然而,他发挥得并不好。
许多很有把握的球,他都没有打好。
比赛结束后,观众散去了,其他队员也散去了,只有他坐在长凳上黯然神伤。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本无打球的天分,却错走到了这条路上。
②他不知道一个人在体育馆呆坐了多长时间。
他觉得有些饿了,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去,就在这时候,他一回头,看到不远的看台上,还有另一个人静静地在那里坐着。
他抬头的一刹,正好与她的微笑相对。
是母亲。
③他扔下所有的东西,疯一样跑上看台,一头扑进母亲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他一边哭,一边大声责问妈妈,为什么近在咫尺而不管他?④妈妈笑了,抚摸着他的头说:“儿子啊,人生最难的路需要自己去走,妈妈不能帮你。
”⑤他反问妈妈:“那你为什么不和其他观众一起走,还要留在这里?"⑥妈妈说:“孩子,无论你多难,妈妈都会站在你的身后,永远地看着你……”⑦第二年,还是在这个体育馆,还是一样的比赛,他战胜了对手,也战胜了自己。
后来的岁月中,他取得过许多不同级别的乒乓球冠军。
⑧有一个记者采访他,问他取得人生辉煌的原因,他说:“我能有现在,是因为我对自己充满信心,而我之所以有这份信心,是因为这些年来母亲一直站在我的身后,不计成败地关注着我。
她的眼神温和,慈祥,充满着鼓励、信任、欣赏以及期待……”⑨记者不解问:“天底下每一个子女的身后,都有着母亲温暖的关注。
有的人甚至远在异域他乡,依旧被母亲牵挂着,可为什么却不能取得像你一样的成功呢?"⑩他的回答很简单:“那是因为我比别人更在乎母亲。
”○11是啊,一个人,只有懂得在乎别人给予的爱,珍惜别人给予的爱,才会让爱生出不绝的力量,从而引领自己创造出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
19.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描写,其作用是。
(4分)20.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1)内容上:。
(2)结构上:。
2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9分)22.对本文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4分)A. 母亲的默默支持对孩子影响巨大。
B. 让孩子独立面对困难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
C. 只有比别人更在乎,才能比别人更成功。
D. 只有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爱才能获得人生的力量。
三、综合运用(11分)(一)根据材料,完成第23-25题(11分)(图一)我国8-17岁人群肥胖率变化图(图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图23.从图一中可以得出的有价值的主要信息有:(4分)(1) ; (2) 。
24.小明同学体重超标。
他平均每天的饮食包括:肉类200克,鱼虾类50壳,蛋类50克,油脂类40克,谷类200克,奶类100克,豆类50克,蔬菜和水果100克。
参照图二,请针对小明提两条改变饮食结构的建议:(4分)(1);(2)。
25.下面三则关于减肥的宣传语,你认为哪一条最好?请用1-2句话简述理由。
(3分)(1)减的不仅是体重,减的是烦恼。
(2)悄悄的我瘦了,正如我悄悄地胖,我挥一挥腿脚,作别一块块脂肪。
(3)经常走楼梯,头脑更清晰;阶梯步步高升,体重节节下降。
四、写作(60分)26.题目:他(她)在我心中提示:她可能是你慈爱的母亲,寡言的父亲;或是那个陌生的门卫,热情的摊主,一面之缘的“他”或“她”;也可以是循循善诱的师长,志同道合的伙伴……请以《他(她)在我心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通过多件事表现一个人,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