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静安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有答案)(精校版)

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有答案)(精校版)

静安区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去年今日此门中,。

(《题都城南庄》)2. ,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3.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4.复行数十步,。

(《桃花源记》)5. ,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6.“万籁此俱寂”的“此”指(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景使人感到古寺之静穆。

B.颔联描写了禅房的美妙幽寂。

C.颈联以鸟儿之乐反衬诗人之苦。

D.尾联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幽静。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捕蛇者说(节选)柳宗元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8.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柳宗元的文章《》、《》。

(2分)9.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君将哀而生之乎?10.以下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蒋氏认为赋敛之不幸远甚于捕蛇之不幸。

B.乡邻们非死则徙的惨境是赋敛所造成。

C.蒋氏多次直接表明不愿恢复赋税。

上海市静安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一模)考试试卷

上海市静安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一模)考试试卷

上海市静安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一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1. (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独坐幽篁里,________。

(王维《竹里馆》)②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③________,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醉花阴》)④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⑤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李白《月下独酌》)⑥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随刘备创业。

正如他在《出师表》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2. (10分) (2019七上·兰溪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1)“夜半鸟惊栖”与《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营造的意境相同,请体会其妙处。

(2)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说说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3. (24分)(2017·台州)【甲】子昂碎琴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

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①千缗②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

”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

”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③ ,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

一日之内,声华④溢都。

(选自<《智囊全集》)[注释]①辇(niǎn):载运。

②緡(mín):成串的铜钱。

古代一千文为一緡。

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

④声华:声名。

【乙】敬之①识才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

2021年静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静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静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2._________________,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__________。

(《诉衷情》)4._____________,不逾矩。

(《孔孟论学》)5.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6-7题(4分)丑奴儿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口口而今识尽愁滋味,口口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以下内容中与辛弃疾无关的一项是()(2分)A.南宋 B.豪放派代表词人B.班超投笔从戎 D.与陈亮志同道合7.根据作品内容,以下关联词语填入空格后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2分)A.因为……所以……B.虽然……但是……C.只有……才…… D.即使……也……(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清】郑燮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span>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8.本文所反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其弊端作者直接论述了两点,依次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点请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9.以下语句和本文第③段中作者所主张的读书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C.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D.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

2023年市静安区中考语文一模(附答案)

2023年市静安区中考语文一模(附答案)

2023年市静安区中考语文一模(附答案)一、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共20分)(1)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共10分)【材料1】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鱼跃龙门”之说。

古人认为,鱼跃过龙门后,就能变成龙,表示跃升的好兆头。

其实,学习也可以像鱼一样跃升,追求更好的成绩。

【材料2】楚辞《九歌·少司命》中有“鲲鹏之志,凌风翱翔”之说。

鲲鹏是神话中的巨鸟,善于飞翔,象征着追求高远的理想和境界。

【材料3】李白曾写过一首《上李邕》,其中有“复得龙箭俱在身,何用骢马度长津”之句。

这里的龙箭代指宝剑,骢马代指良马。

李白崇尚文人之道,认为掌握了真才实学才是真正的高手。

问题: 1. 请简述“鱼跃龙门”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2分) 2. 鲲鹏的形象在古代文学中象征什么?(2分) 3. 解释李白诗中的“龙箭”和“骢马”的寓意。

(2分) 4. 你对这些古代典故的理解有何体会?(4分)(2)根据短文内容,选择合适的标题。

(共10分)【材料4】探索者总是有一双“神奇”的眼睛。

他们用这双眼睛看世界,积累知识,探索未知的领域。

探索者的眼睛不仅仅是普通的双眼,它是内心对世界的无限好奇,是灵感的来源。

【材料5】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作者描述了四年的中国社会。

小说以世界观和人生观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作家的人文关怀。

【材料6】我们都知道,要对一件事情持续保持热情是很困难的。

而对于音乐家来说,保持对音乐的热情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家需要用心去感受音乐,从中寻找灵感,不断创造美妙的音乐。

题目: A. 探索者的眼睛——我的无限好奇心 B. 小说《红高粱家族》的内涵 C. 音乐家的心灵与创作二、作文(共25分)请你用约800字的篇幅,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题为《我的家乡》的作文。

【提示】 1. 描述你的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介绍你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 3. 讲述你家乡的特色风味和名特产; 4. 以自己的观点总结你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2023年语文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一模在线测验完整版

2023年语文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一模在线测验完整版

名句名篇默写默写(1)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

(《归园田居》)(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

(《卖炭翁》)(3)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

(《蝶恋花》)(4)__________,不逾矩。

(《孔孟论学》(5)文中描写山中秋冬之景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答案】但使愿无违心忧炭贱愿天寒为伊消得人憔悴七十而从心所欲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解析】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

“违”“忧”“憔悴”“从心所欲”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小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节选)郑燮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1】这两篇作品都与手足之情相关。

《水调歌头》是宋代的_____(姓名)在____(节日)思念弟弟子由时所作。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则是_____(朝代)的郑燮和弟弟谈论读书的书信。

上海静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解析及评分标准

上海静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解析及评分标准

上海静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解析及评分标准静安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文言文1 将军猎渭城2朦朣巨舰一毛轻3 零丁洋里叹零丁4 我寄愁心与明月5 何富贵也6 向吾不为斯役7 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8 C9 (1)职业(2)完10 田间小路,交通相错,村落之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11 C12 (1)出使(2)用、把、拿(任选一个即可)13 一会儿,副使清点他投到海里的物品,扔的差不多上他自己的东西14 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

15 自私自利,聪慧反被聪慧误二现代文(一)16 创立17 文化大革命鼓吹打到孔老二,之后却带来一场新的孔子热和国学热18(1)中华名族的脚步,表达了文化的进步,文化的力量(2)强势的济世文化,能够治愈历史造成的伤口(3)文化差不多成为国家安全的深层内涵19 道理人类的和谐和人与自然地和谐20 B(二)21 糙22 男孩在高考落榜与高考榜上有名时均处之坦然23 比喻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我感动于男孩面对磨难,最终考上大学的坚强精神和依米坚持开花的精神。

24 邻家男孩心态好(坚强),在高考落榜面前,说我欠痛楚一杯羹;乐观,在复读时依旧打篮球,依旧笑容可掬;有毅力(执着坚强),学习依米坚持开花的精神,考上复旦大学。

25 B26 例我叫依米,是生长在非洲戈壁滩上的一种小花。

我的外形像一株小草但我明白我是小花,我要开花。

我的花期只有2天,为了等待开花,我用一生的时刻去预备着。

在某个清晨,我终于开出了光荣夺目的花朵。

8.嘉定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文言文阅读(一)默写(18分)(二)1.留取丹心照汗青2.千载谁堪伯仲间3.青山绿水4. 蓦然回首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6.先天下之忧而忧(二)(4分)7.(2分)抗敌前线8.(2分)D(应该表现为回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9.(2分)《左传》10.(3分)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因此追击齐军。

上海静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上海静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文言文(40分)1.(15分)默写(1)荡胸生层云,。

《望岳》(2),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3)回看射雕处,。

《观猎》(4),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5)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2.(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星汉”的意思是。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大海全景以及碣石山与海岛相对峙的样子。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不符合秋天的景物特征。

C.“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襟。

D.“幸甚至哉”感叹北征乌桓能得胜而归是很幸运的。

3.(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课文《岳阳楼记》选自,是(人名)受滕子京嘱托为纪念而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描写岳阳楼忽晴忽雨的景色,是为了烘托等楼者的心情。

B.段中写景照应了上文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句话。

C.两段所写“览物之情”分别侧重于迁客之悲和骚人之喜。

D.登楼者的表现,即下文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①,遇事敢言,不为小谨②.为谕德③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

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有答案)

静安区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去年今日此门中,。

(《题都城南庄》)2. ,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3.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4.复行数十步,。

(《桃花源记》)5. ,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6.“万籁此俱寂”的“此”指(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景使人感到古寺之静穆。

B.颔联描写了禅房的美妙幽寂。

C.颈联以鸟儿之乐反衬诗人之苦。

D.尾联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幽静。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捕蛇者说(节选)柳宗元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8.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柳宗元的文章《》、《》。

(2分)9.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君将哀而生之乎?10.以下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蒋氏认为赋敛之不幸远甚于捕蛇之不幸。

B.乡邻们非死则徙的惨境是赋敛所造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

(《回乡偶书》)2.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老师想让同学们互助学习,可有些同学觉得为别人讲解知识是浪费时间。

于是老师引用《虽有嘉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古训告诉他们,自我学习和教授他人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涂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父子俱清胡质之子威,字伯虎①。

少有志尚,厉操清白②。

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③。

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

十余日,告归。

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

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④?”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威受之,辞归。

……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敦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

”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七裴松之注)【注释】①威:胡威,魏末西晋时名臣,其父胡质。

②志尚:志向,理想。

厉操:磨练操守。

③为荆州:担任荆州刺史。

省,探望。

④审:知道。

5.【甲】诗作者是__________(姓名),【乙】文作者欧阳修是_______代文学家,晚号“_______”。

(3分)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父子俱.清__________ (2)临.辞__________8.【丙】文中胡威的“厉操清白”具体表现在一行“_________”和一言“______”。

他认为自己比不上父亲胡质是因为“________”。

(3分)9.以下对三篇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鬓苍苍”“苍颜白发”都体现了人物的艰辛B. 卖炭翁和滁人都代表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C.太守与胡质、胡威父子都是关爱百姓的父母官D.三篇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期待10.【甲】诗借卖炭翁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底层百姓的______________,【乙】文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两位作者身上都具有《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仁人品格;【丙】文则从另一个角度呈现了仁人品格的内涵,那就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6分)二、现代文(3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5分)深耕文化土壤,助力文创升级(有删改)智春丽①二十四节气主题徽章、古建筑榫卯积木、“遇见颐和园”沉浸式光影秀……不久前,在第五届进博会现场,富含中国元素的文创产品受到欢迎,成为扮靓“四叶草”展馆的一道独特风景,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影响力。

②经过多年沉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历了从外形模仿到元素提取、从实物用品到非实体形态的演化,正在从量的突破走向质的升级。

开发出一大批彰显中华美学风格、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融合当代科技力量的文创产品,是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体现,也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要求。

因此,我们要深耕文化土壤,助力文创升级。

③优质文创产品的根基,在于以恰当的创意形式,融合历史内涵与时代审美。

创意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华文明丰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为现代文化创意实践提供了最丰厚的滋养、最充沛的源泉。

______怀着对中华文化的敬意,沉入古籍深处、洞悉文物细节、回到考古现场,______能创作出有助于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优秀产品。

从敦煌研究院的“飞天”“九色鹿”到恭王府博物馆的“天下第一福”,再到三星堆博物馆的“金面具”,各大博物馆围绕特色文物深耕文创品牌,彰显中华美学,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文创产品成功的关键,在于能满足人们高品质、个性化的精神需求。

点亮夜灯认识一幅宋代观星图,玩局桌游了解江南四大才子生平轶事,印在布包上的文物表情越来越“萌”,沉浸式演出里的人物造型越来越“真”……从近年来受到欢迎的“爆款”产品看,文创从实物外形模仿向内容创意、互动型产品演化,正是基于对人们知识探索需求、情感表达需求、文化认同需求的深入挖掘。

⑤文创产品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

文化数字化为当代文化业态发展描绘了极具想象力的图景。

比如,深圳一位动画师团队运用京剧、水等元素创作了一则动画视频,网友直呼隔着屏幕感受到“中国之美”;有媒体运用智能影像修复技术让李苦禅所绘《盛夏图》“动”了起来,水波浮动,荷花绽放,尽显水墨之美。

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互动影视等技术,可以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承载力、展现力和传播力。

⑥当陈列在博物馆的先秦编钟、汉代宫灯、唐代乐器、宋代书画,或化身日常用品,或融入漫画、综艺、数字展览等内容创作时,它们能吸引更多饶有兴致的寻访者深入了解厚重的中华文明史。

期待文化创意产品持续提质升级,让更多人从中华文化中获得精神力量。

11.根据文意,填入第③段画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只要……就……B.只有……才……C.不但……而且……D. 既然……就……12.文章第①②段,作者首先以第五届进博会上大放异彩的中国文创产品的事例引出论题并提出中心论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作者在第③④⑤段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怎么做”:(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作者在第⑥段提出希望,期待文创产品持续提质升级。

(8分)13.文章的③④两段不能互换顺序,请阐述理由。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娇宠”(有删改)康志刚①其实“娇宠”是一只机器狗,它四肢壮硕有力,洁白的底色衬上黑色斑块。

它不但会叫,还会走路,会唱歌,会打喷嚏……②好玩的东西,弟弟自然不会放过。

尽管欣欣不大情愿,可还是做出了高姿态。

明年就要上一年级了,她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

③啪!“娇宠”突然从茶几上掉了下来。

④“哎呀,看你——”欣欣发出一声惊叫,跑过去拎起“娇宠”,望着它那条被摔断的腿,哇地大哭起来,将小脸转向弟弟:“你得赔我,你得赔我!奶奶,呜呜呜——”⑤是啊,能得到“娇宠”可不那么容易!平时班里谁表现好,张老师就奖给谁一朵小红花。

到月底谁得到的小红花多,就给一次特殊的奖励——把这只名叫“娇宠”的机器狗带回家。

但不是让你玩的,而是让你仔细琢磨、探究,然后给班上的小朋友们讲解它的构造与功能。

今天当奶奶将欣欣接回家时,欣欣马上从书包里掏出“娇宠”,举在手里兴高采烈地向大家展示。

⑥奶奶俯下身一边用手擦着她脸蛋上的泪珠,一边安慰她:“好孩子,别哭,奶奶给你想办法!”⑦欣欣的奶奶当过音乐老师,前两年刚退休。

此时望着那只断了一条腿的“娇宠”,奶奶不由得皱起眉头。

⑧“我先给老师打个电话吧!”妈妈打破了沉寂。

⑨欣欣的眼睛却不敢望向妈妈。

她将两只小手叠在一起,不停地搓着,搓着,像是清洗粘在上面的泥巴。

妈妈先向张老师说明了情况,并一再表示要赔个新的。

张老师赶忙说,不用买,没关系的,你们粘粘就行!⑩“好吧,如果粘不上咱一定买!”奶奶一直紧绷着的脸也缓和下来。

⑪“娇宠”最后是请大舅家的儿子松松帮忙粘好的。

欣欣将“娇宠”抱在怀里,像抱着一件失而复得的宝贝,她笑得如同开在春天田野里的花儿一般鲜亮。

然而松松却发现,“娇宠”的那条断腿竟是粘过的,而且不止一次!也就是说,这个作为奖品的机器狗,遭遇过在欣欣家同样的经历。

哎,这个张老师!奶奶叹息一声。

本来“娇宠”就是坏的呀,都给她打电话了,为什么不说明呢?⑫转眼间就到了星期一。

欣欣背着书包走进了幼儿园大门。

凉爽的风从杨树上吹下来,送来深秋时节杨树叶子那种甜丝丝的气息。

小鸟在枝头蹦跳着欢快地歌唱。

她马上就要戴着耳麦和话筒,向全班小朋友讲解这只机器狗的构造与功能。

她既激动又兴奋,而且多少还有几分紧张。

⑬可是一想到张老师,欣欣便心生不安:“娇宠”粘得再好,也是损坏过的呀。

⑭这时,欣欣看到张老师正站在楼梯口微笑着朝她招手呢。

今天老师为什么要迎接她呢?她感到疑惑。

她从书包里掏出“娇宠”,高高地举着朝张老师跑去。

⑮“老师,早上好!”当她终于跑到张老师跟前,怯怯地说出这句话时,早被蹲下来的张老师揽到了怀里。

她刚要张嘴对老师说“对不起”,耳边却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小欣欣,老师给你道个歉!是老师粗心,忘了告诉你,‘娇宠’也被其他小朋友摔坏过……”⑯欣欣盯着张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张老师又说:“没关系的,欣欣,一会你讲解时,不要再想这个,‘娇宠’还是原来的‘娇宠’!”⑰“‘娇宠’还是原来的‘娇宠’!”这句话一遍遍地在欣欣耳边萦回。

她像听懂了,又好似不是太懂。

但她还是朝张老师点了点头,点得非常庄重与愉快。

⑱张老师站了起来,“娇宠”已经被她抱在了怀里,像抱着一个顽皮可爱的婴儿。

⑲她身后矗立着一棵树,一棵高大茁壮的白杨树……14.为了机器狗“娇宠”,主人公欣欣经历了情绪的起起落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