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9北京平谷初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平谷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平谷一模 2011.5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教诲. huì魁梧. wǚ脂.肪zhī断壁残垣.huánB.模.样mó强.迫qiǎng 细菌.jǔn 高屋建瓴.língC.倔.强jué负载. zài 卑鄙. bǐ鲜.为人知xiǎnD.氛.围fēn 处.理chù怪癖.pì贻.笑大方yí2.对横线处选填汉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摆(度渡)判断:“度”有“所打算或考虑”的意思,而“渡”的意思是“横过水面”,所以横线处应填“度”。
B.蔽(屏平)判断:“屏”有“遮挡、遮挡物”的意思,而“平”的意思是“安定,安静”,所以横线处应填“屏”。
C.气冲汉(宵霄)判断:“宵”有“夜”的意思,而“霄”的意思是“天空”,所以横线处应填“宵”。
D.人忧天(祈杞)判断:“祈”有“向神求福”的意思,而“杞”的意思是“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杞县”,所以横线处应填“祈”。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们不能行百里者半九十.......,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B.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文学家以流连忘返....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
C.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举办了“隆力奇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选手们的精彩表现令许多观众发表感慨,这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D.北京奥运场馆“鸟巢”与“水立方”虽出自不同设计师之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4.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学生学会了与别人合作,()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成功的捷径,()可以帮助别人获得提高和发展,()可以为大家今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很好的基础。
A.要么要么并且B.不仅还并且C.如果就还D.只有才还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北京市平谷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带答案

北京市平谷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带答案北京市平谷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带答案中考一模对于们的中考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所以学生要好好重视一模考试,多做试卷要好好复习。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北京市平谷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北京市平谷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基础•运用(共22分)“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第1—4题。
(共14分)1. 根据下面这组材料,写出“清明”中“清”字的意思。
(2分)①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清”的解释是:“朖(通“朗”)也。
澄水之貌。
”②刘熙在《释名》中这样解释“清”:“青也。
去浊远秽,色如青也。
” 解释: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4)题。
(共8分)清明是多面的。
“清明时节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笔下凄凄切切的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是吴惟信眼中生机盎然的清明;“清明一到,农夫起跳”,。
无论是慎终追远、郊游踏青,还是细雨绵绵、彩虹初现,亦或是春风送暖、杨柳依依,都是清明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惊喜。
为了【】清明时节阳气上升、万物萌动之理,人们开展了春游健身和插柳植树活动。
柳树得春气之先机,阳气最盛,古人以“插柳”避疫驱邪,又赋予其“插柳留春”的文化意蕴。
后来,清明插柳之风逐渐发展为植树造林之举,民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自唐宋以来,清明还有多种游艺活动,直至明嘉靖年间,还有游艺的相关记录。
今人可从明《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卷中管窥一二:“清明,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
”随着时间流逝,游艺【】退出。
清明的文化符号,只剩添土追思和扫墓踏青。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 )内“及”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红翠间错(jiàn) 管窥(kuì) “及”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撇B. 红翠间错(jiān) 管窥(kuì) “及”字的第一笔是:撇C. 红翠间错(jiàn) 管窥(kuī) “及”字的第一笔是:撇D. 红翠间错(jiān) 管窥(kuī) “及”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撇(2)根据语意,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出两个,分别填入文中【】内。
北京市平谷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北京市平谷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一、基础·运用(共16分)四月初,某学校组织初三学生参观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展了以“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3题。
(共16分)1.活动前,一位同学在搜集资料时发现了下面一段文字。
认真阅读,完成(1)—(4)题。
(共8分)孔庙前院大成门东西两侧,在古树浓荫掩映下,静静地【甲】着198 块进士题名碑。
这些石碑形态(gè)异:或微微倾.斜,或高高耸立;或透雕盘龙,或素朴无纹;或精美华贵,或大方简洁。
石碑上镌刻着元、明、清三代51624 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还记录国家、社会, 尤其是与科举考试有关的历史情况。
保卫北京的于谦,实施改革的张居正,“心学”领袖王阳明,一代奸臣严嵩,戏剧大师汤显祖,大词人纳兰性德,风流才子纪晓岚,湘军统帅曾国藩,三代帝师翁同龢……科举制度使这51624人得以题名在碑石之上;反过来,这51624 名进士也(zhāng )显了科举制度、【乙】了科举制度。
石碑因文字而留存,文字因人物而生动。
进士题名碑因51624 名进士而闻名天下,它如一枚活化石,静默在孔庙里,向人们讲述历史。
行走在这片时间跨度达数百年的碑林中,轻抚斑驳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迹,一个个名字幻化成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在眼前一一回放。
一个人、一则故事、一段历史,回眸时不免让人发出无限感慨……(1)下列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倾.斜(qīng)形态个异章显B.倾.斜(qǐng)形态个异彰显C.倾.斜(qīng)形态各异彰显D.倾.斜(qǐng)形态各异章显(2)根据语意,从下列备选词语中分别选出一个,填入上面文段中的【甲】【乙】处。
(2分)【甲】_______(A.屹立B.矗立)【乙】_______(A.延续B.延伸)(3)根据文段的相关内容,解释文中画线的“活化石”一词的意思。
(2分)(4)该同学认为选文结尾应写出“慨叹”的内容,根据相关内容,你认为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走进博物馆,孔庙内的“乾隆石经”受到同学们的关注。
北京市平谷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平谷区初三毕业会考语文试卷第Ⅰ卷(共70分)一、基础·运用(共24分)(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提.防(dī)炫.耀(xuàn)模.样(mú)惩.恶扬善(chěng)B.贮.藏(zhù)刊载.(zǎi)刹.那(chà)高屋建瓴.(líng)C.步骤.(zhòu)允.许(rǔn)哺.育(bǔ)自给.自足(jǐ)D.氛.围(fèn)妥帖.(tiē)笨拙.(zhuō)断壁残垣.(yuán)2.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一愁莫展。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需要培养阅读兴趣,其次要长期坚持阅读训练,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C.放眼世界,我们发现其他国家在质量管理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可供我们参考,可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D.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人物栩栩如生、语言丰富多彩、结构别具匠心的文学作品。
3. 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
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A.一般也不会引起大面积的海底地壳垂直升降变化B.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C.海底地壳一般也不会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D.海底地壳一般也不会引起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平谷初三语文一模试卷

平谷初三语文一模试卷:一、书写(4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与运用(22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大地鸡鸣,人类的(chuī)烟升起。
在这片友好的大地上,万物欢欣,生机(péng)勃,土地丰(ráo)。
我们用感恩的心情,声声祈(dǎo):大地,早上好!2.下面这段话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细节来自观察,真知出于实践,语感源于积累。
唯有深入细致的观察、苦心孤诣(A)的实践、持之以恒(B)的积累,才能妙笔生花(C),才能用少数几个句子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D),活灵活现!3.下面宣传语中四字短语之间衔接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凝聚爱心,支援灾区。
(街头横幅)B.保护草坪,请勿踩踏;爱护花木,请勿采摘。
(公园告示牌)C.反对邪教,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崇尚科学。
(社区标语牌)D.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
(药品广告)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5.古诗文填空。
(①~③必做,④⑤任选一题)(6分)①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②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③人们常常用《出师表》中“ ,”来形容一个人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④古诗文中有很多表达身处逆境而心怀天下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⑤古诗文中有不少写景状物气魄雄浑意境开阔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6.赵翼《论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中的“李杜”指的是李白和,“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这里指文坛潮流。
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考试试卷(语文).doc

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考试试卷(语文)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涂黑。
(共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笨拙.(zhuō)处.理(chǔ) 强.迫(qiáng) 功亏一篑.(kuì)B.庇.护(bì) 氛.围(fēn) 仍.然(réng) 毛遂.自荐(suí)C.巢穴.(xué) 拮据.(jū)消耗.(háo) 前车之鉴.(jiàn)D.惩.罚(chéng) 唠.叨(láo) 怪癖.(pǐ)因地制宜.(yí)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闲暇和煦首屈一指无缘无故B.夜暮急燥明察秋毫语重心长C.赈灾僻静追本溯原班门弄斧D.筹备桥梁破釜沉舟得陇忘蜀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滑稽,每每使大人笑得忍俊不禁....,使孩子笑得前俯后仰。
B.数不胜数的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营养。
C.解放战争中,我们从东北一直打到江南,不但占领了天津,解放了武汉,还要直捣南京,真是吃着..碗里....。
..,看着锅里D.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不见泰山4.依次填入下段文字括号里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
而我,。
”A.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拿到了小橘子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B.拿到了小橘子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C.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了小橘子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D.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了小橘子就会庆幸它是甜的5.下列作家、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是①王维②马致远③刘禹锡④范仲淹⑤《望岳》⑥《小石潭记》⑦《曹刿论战》⑧《饮酒》A.①③⑥⑦ B.①③⑤⑥ C.②④⑥⑧ D.②④⑥⑦二、填空题(共7分)6.背诵、默写(4分)(1),。
平谷区中考语文一模答案

平谷区2020年中考统一练习(一)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2020.5一、基础·运用(共15分)1.共5分(前两个小题2分,后一个1分。
)(1)B (2)C (3)C2.C (2分)3.B(2分)4. 共6分(1)将客房免费提供给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
(2分)(2)D(2分)(3)D(2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默写(4分。
每空1分,有错字该空不给分。
)5. 愁云惨淡万里凝6. 星汉灿烂7. 独怆然而涕下8. 箫鼓追随春社近(二)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分)9.答案示例:作者登上北固亭,想到少年孙权曾坐拥京口建功立业,而今国土沦陷,南宋统治者却苟且偷生、不敢抵抗,暗示了作者的悲愤以及想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3分:“登高”1分,“怀古”1分,“目的”1分)10.共2分答案:逝者如斯夫(1分)王湾(1分)(三)阅读《岳阳楼记》(7分)11.答案:D(2分)12.共2分。
(1)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侵占的鲁国领土。
(共2分,每句1分,关键词翻译出来即可得分。
)13.答案示例:身为平民关心国家的存亡;面对强敌寸土不让;百姓面临危难时,带领大家揭竿而起(3分)三、名著阅读(5分)14.答案要点:事件+人物性格或品质+“我”的反思+提升(每个要点各1分,表达1分。
)四、现代文阅读(一)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共7分)15.答案:①蕴藏②挖掘(共2分,每个词1分)16.答案示例:文创产品比实用性产品一个生命周期长5个月,月销售量的最高值多20多万元,所以说文创产品延长了生命周期,占据产业销售量高端。
(2分,文中相关信息1分,据图解释1分)17.答案示例:推荐:B理由:顶戴花翎官帽伞不仅含有故宫文化元素,而且将实用性与文化性结合,很有创意,满足了年轻人的好奇心。
所以推荐这款产品。
(3分,三点来自三个链接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夏夜如蝉》(共9分)18.答案示例:①听着树上的蝉鸣散步,沉醉(1分)②夏夜有蝉的陪伴,惬意(1分)③听说乡人们快速把卵孵化成蝉卖钱,愤怒(1分)19.答案示例一:问题:为什么说“没有蝉鸣的夏夜,不算完整意义上的夏夜”?说明:这个问题有助于引发我思考作品的主题。
中考模拟北京市平谷区初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

中考模拟北京市平谷区初模语文试卷含答案(一)最近,初中学生们正在备战中考,备考中模拟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中考模拟北京市平谷区初模语文试卷并附上答案,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试卷结构模拟试卷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内容;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包括作文和道德与法治题目。
整个试卷难度适中,涵盖了初中语文的各个方面。
二、答案分析1. 单项选择此部分题目主要考察基础语文知识,如词语、语法、修辞等。
需要认真审题,注意选项之间微小的区别。
例如第3题,选项之间的区别在于“平原”和“丘陵”,需要根据文章语境选择正确的答案。
2. 完形填空完形填空部分是文章的整段内容,需要考生熟悉文章的整体意义,并且从上下文中推断出还原文章的正确词语。
例如第10题,需要考生根据问答的内容推断出正确答案,选项B为最佳答案。
3.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理解能力,需要综合运用词语、语法、修辞等知识。
需要认真审阅文章,把握文章大意和作者意图。
例如第16题,需要考生从文章中推断出建议的合理性,选项D为最佳答案。
4. 非选择题作文部分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需要注意文章逻辑结构、语言表达和表述精准。
道德与法治部分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道德素养,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表达对社会道德问题及法律问题的见解。
三、总结中考模拟北京市平谷区初模语文试卷难度适中,提供了完整的语文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测试。
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认真审题,加强模拟考试和练习,为中考圆满取得好成绩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北京平谷初三一模语文2023.4一、基础·运用(共14分)“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特展”在故宫午门展厅展出。
学校为此开展研学活动。
同学们查找了相关资料并完成了研学记录,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14分)气势恢宏的中国山水诗山川景物,美不胜收,往往能触动诗人的心扉。
在古代诗坛,山水诗的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
汉代以前,很少有诗人以山川风物为创作题材,汉末时期写山水诗的诗人仍是凤毛麟角,【】横槊赋诗,写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十古名句,这类好诗在当时不胜枚举。
直到魏晋时期山水诗才成为诗坛的一股潮流,但是以山川景物为题旨的诗歌仍未臻成熟。
直到唐代,山水诗在诗坛上才大放异彩,并迅速达到了卓越之境。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环绕着对泰山的“望”,使读者体悟到它恢宏的气势,让人拍案叫绝;“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笔下的黄河盘空排奡,让人真切感受到黄河势不可挡的威力。
诗人们所取得的成就和创作经验,在今天仍值得我们传承和发展。
1.结合文段内容,指出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美不胜收B.不胜枚举C.拍案叫绝D.势不可挡2,对文中【】内作者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A.李商隐B.曹操C.白居易D.陆游3,小明不清楚资料中“盘空排奡”的含义,通过查阅字典,找到了“奡”的解释:①矫健有力;①突兀。
请你帮他解释“盘空排奡”在文中的意思。
(2分)答:气韵生动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是一个艺术宝库,异彩纷呈。
中国绘画的精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绘画的艺术追求最重要的是气韵生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的“天”指世界的运动刚强勒健,画家眼前都是生机,绘画就表现生机。
其二,中国艺术家将“物我同一”的艺术体验融合在艺术作品中。
“物我同一”①体现着中国人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②体现着中国人精神修养的最高境界。
其三,中国绘画精神性的集中表现在于“心画”,心灵表现才是绘画的最高境界。
总之,中国画学突出一个“心”字,画境就是心境。
画中的古木萧疏,原是心中的高逸耿戒;画中的气象氤氲,原是心中的灵韵磅礴。
4.一位同学对加点字注音、画线字的书写和字义作出如下判断,其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A.“精髓”比喻事物的精要部分,“髓”应读为“suǐ”。
B.“劲健”在这里指强健有力,“劲”应读为“jìn”。
C.“萧疏”在这里指古木稀疏凄凉,应写为“箫疏”。
D.“耿戒”在这里指画家孤傲,不同于流俗,应写为“耿介”。
在文中①②两处分别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虽然②但是B.①如果②就C.①不仅②而且D.①既②又旷世奇绝的《千里江山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整幅图卷就像一首雄壮而舒缓的古典乐曲【甲】高耸的山峰和鲜亮的青绿色彩,是小提琴不断演奏出的主旋律,丰满厚实,高挂的瀑布和巉岩悬崖就像低音鼓敲击出的节奏,铿锵深沉;建筑、舟船和人物活动如同长笛吹响的快板,轻盈跳跃。
画中的各组群山不是简单地循环往复而是有许多变化,如变换山体造型、增换瀑布和建筑群等,细节变化则更丰富,如同乐曲中的“变奏”【乙】不同的节奏与情绪,在不断地交织变化中融合,一起奏响了北宋宫廷文化的灿烂之声。
6,展板上《千里江山图》的标题选用了以下字体,请你依据“书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7.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冒号【乙】句号B.【甲】冒号【乙】逗号C.【乙】句号【乙】逗号D.【甲】句号【乙】句号8.下面是四位同学参观《千里江山图》写下的感受,其中词语残修辞方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整幅画卷应有尽有,从山川河流到茅屋草舍,从亭台楼榭到桥梁舟车,画家的鬼斧神工让人心生敬意。
B.整幅《千里江山如图》美轮美奂,远看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近看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C.小明欣赏《千里江山图》后,感慨地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D.拔地而起的群山、飞流直下的瀑布、浩淼开阔的水波和静谧安适的村舍弹奏出了一首千古绝唱。
二、古诗文阅读(共 16分)(一)默写。
(共4 分)9.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1分)10.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1分)11.在《十五从军征》中,用白描的手法,从动态写出家园的荒芜与凄凉的句子是,。
(2分)(二)古诗欣赏。
(共5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为主,景为宾。
当望岳的视线越来越近时,诗人杜甫情随景动,并逐渐达到了顶峰。
远望郁郁葱葱的泰山横亘于齐鲁大地,诗人内心①;近观泰山的(特点)②,诗人偏爱和惊叹之情喷薄而出;从远从近看景略显粗放,于是他凝神细看那“归鸟”,直至眼眶要裂开,他被泰山景色③的神态也就跃然纸上。
诗人望岳,由远而近,由朝至暮;远看见势,近看生情,细看则摹景入神。
(3分)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
下列诗句中与其所用手法一致的是(2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三)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列各题。
(共7分)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商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甲】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春运于渤海之足。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急!【乙】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因,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14.下列选项中加黑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寒暑易节移风易俗易如反掌一字不易B.杂然相许相委而去拔刀相助实不相瞒C.年且九十天子且至得过且过苟且偷生D.固不可彻固守阵地顽固不化固执己见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翻译: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理解:愚公用“可乎”的疑问语气与家人商量移山之事,可见移山前愚公对能否移走险峻的大山也有疑虑,需要听取家人的意见。
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翻译: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毛发都动不了,又能把石头、泥土怎么样呢?理解:智叟挖苦、嘲讽愚公,和愚公的妻子一样,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加高度,还怕挖不平吗?理解:愚公是大智若愚,他认为人的力量无穷,只要世代坚持移山,终能为人所平。
16,从《愚公移山》中,我们感受到愚公强大的精神力量。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这种精神在苏武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3分)【链接材料】单于①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②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③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⑤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⑥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注:①[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①[武]苏武,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
汉武帝时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至汉昭帝方获释归汉。
①[旃]毛织品。
①[羝]公羊。
①[常惠]西汉杰出的外交家,苏武的副使。
①[汉节]汉代使臣所持的节,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保护它也体现出对国家忠贞的感情。
答:三、名著阅读(5分)17,看到下边这幅图,你会联想到哪一本书?请联系原著中的某个人物形象,用简洁的语言诠释这幅图。
(5分)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
(共7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逐年增长,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推动我国公民的数字素养培育要不断深化。
【材料一】我国数字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各地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对从业者的知识、素养和数字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我们也要看到,一方面我国数字素养与技能还存在较大鸿沟、资源供给不足、培养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另一方面因为部分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是四年前招生时确定的,现在调整招生结构,四年后才能毕业。
所以高校专业化人才培养方案落后于数字科技实践,具有滞后性。
如何像工业产品生产那样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材料二】建设数字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更是构建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北京联通、北京移动等多家企业与政府部门协同发力,推动北京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市农村地区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已经达到了100%,全部乡镇5G网络信号全覆盖。
完备的数字基础设施需要农民有高水平的数字素养,才能真正实现以数字赋能农业、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此时就需要政府、家庭以及媒体等多方协同发力,帮助农民提升其数字素养水平。
农民数字素养各项得分情况与我国整体人群平均值对比(来源于《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材料三】调查表明,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 1.69 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农村未成年人的上网比例也高达89.7%。
未成年人作为“数字原住民”,从小就“浸泡”在海量网络信息中。
网络空间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的延展,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目前未成年人的网络技能主要用于娱乐游戏和聊天购物,硬件知识、网络学习等基本素养相对缺失。
因此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