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化学反应与能量剖析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的解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解析

高中化学的解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解析

高中化学的解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解析解析化学反应是研究物质之间化学变化的能量变化的一门学科。

通过分析反应物到产物之间的能量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情况,以及反应是否放热或吸热,进而预测反应的发生性质和速率。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的解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进行探讨。

一、热力学基础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热现象和能量守恒关系的科学。

能量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内部的能量变化(如化学键能的断裂和形成),二是在物质间由于各种力的存在而存在的能量变化。

二、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热能的化学反应。

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键能会被破坏,而产物的化学键能会增加,因此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

这导致了反应释放出热能,使反应容器产生热量变化。

放热反应的能量变化通常用负数表示。

三、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外界热能的化学反应。

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键能会被破坏,而产物的化学键能会增加,因此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

这导致了反应吸收外界热能,使反应容器的温度下降。

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通常用正数表示。

四、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在解析化学反应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计算方法计算能量变化:1. 化学方程式法:通过平衡反应方程式,确定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的摩尔比例,然后使用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焓值,将物质的反应焓值相加,即可计算出能量变化。

2. 物质的标准生成焓法:将反应物按其标准状态(25摄氏度和1大气压)变成产物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即为反应的能量变化。

3. 反应焓变的相关法则:根据一些热化学定律,如反应焓变与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些已知的反应焓值推导出未知反应的焓变值。

五、应用举例1.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

例如,将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 -> CO2 + 2H2O 。

根据反应焓值,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应放出的能量。

2. 溶解反应:溶解反应是一种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件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件

反应热与焓变
反应热
在一定的压力下,化学反应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焓变
反应物与生成物焓值的差值,表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消失,只能从 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 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02
化学键与能量
离子键与能量
总结词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目录
•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 化学键与能量 •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 • 化学反应的工业应用 • 化学反应的未来发展
01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需要吸收外界热量的化学反应,如大 多数分解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钡的 反应等。
放热反应
释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如燃烧反应 、中和反应等。
总结词
共价键的稳定性与能量有关。
详细描述
共价键的稳定性也与其所携带的能量有关。一般来说,能 量较低的共价键更加稳定。这是因为较低能量的状态更不 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更加稳定。
总结词
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详细描述
与离子键类似,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也会伴随着能量的变 化。当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系统的能量会降低;而当 共价键断裂时,系统的能量会升高。这种能量的变化也会 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
反应机理与能量变化
总结词
化学反应机理揭示了反应过程中物质变化的详细步骤和能量变化。
详细描述
化学反应机理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详细步骤。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是如 何进行的,以及各步骤的能量变化。通过了解反应机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和优化化学反应过程。
04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PPT课件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PPT课件
酸雨的危害
返回
6、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煤的 燃烧,因此采取排烟脱硫,回收二氧化碳用以 其它生产,可使其变废为宝,采用对燃料脱硫 的办法,综合开发煤、硫资源,可使物尽其用。 另外,大力研究开发洁净煤技术,将固体煤气 化或液化,是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酸雨以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引起肺部疾病而使人致死,②引 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杆物的生长, ③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④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 品及建筑材料等,⑤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⑤
C 3、酸雨危害可包括( )
①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引起肺部疾病而使人致死,②引 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杆物的生长, ③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④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 品及建筑材料等,⑤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
1、化石燃料:P20
人类当前所需能源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煤、石 油、天然气。
化石燃料无法再生;所以人类应当树立节能意识
提高燃烧效率,节约能源。
2、条件:(1)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 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3、燃料不充分燃烧,会造成产热少,浪费资源,产 生CO、烟尘等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污染)
[练习]
c 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
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 2、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水煤气
3、酸雨危害可包括( )
4、采有粉碎固体燃料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燃料与空气 的接触面积,提高燃烧效率。

高中化学专题07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高中化学专题07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专题07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机理1.(2020年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B.用水煤气可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C.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D.火棉是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2.(2020年浙江卷)关于下列ΔH的判断正确的是( )CO32−(aq)+H+(aq)=HCO3−(aq)ΔH1CO32-(aq)+H2O(l)⇌HCO3−(aq)+OH−(aq)ΔH2OH−(aq)+H+(aq)=H2O(l)ΔH3OH−(aq)+CH3COOH(aq)=CH3COO−(aq)+H2O(l)ΔH4A.ΔH1<0 ΔH2<0B.ΔH1<ΔH2C.ΔH3<0 ΔH4>0D.ΔH3>ΔH4 3.(2020年新课标Ⅰ)铑的配合物离子[Rh(CO)2I2]-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H3COI是反应中间体B.甲醇羰基化反应为CH3OH+CO=CH3CO2HC.反应过程中Rh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D.存在反应CH3OH+HI=CH3I+H2O4.(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1,3-丁二烯与HBr 发生加成反应分两步:第一步H +进攻1,3-丁二烯生成碳正离子();第二步Br -进攻碳正离子完成1,2-加成或1,4-加成。

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在0℃和40℃时,1,2-加成产物与1,4-加成产物的比例分别为70:30和15:8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4-加成产物比1,2-加成产物稳定B .与0℃相比,40℃时1,3-丁二烯的转化率增大C .从0℃升至40℃,1,2-加成正反应速率增大,1,4-加成正反应速率减小D .从0℃升至40℃,1,2-加成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小于其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 5.(2020年江苏卷)反应42SiCl (g)+2H (g)Si(s)+4HCl(g)高温可用于纯硅的制备。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H>0∆ 、S<0∆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4242c (HCl)K c SiCl c H =⨯C .高温下反应每生成1 mol Si 需消耗2222.4LH ⨯D .用E 表示键能,该反应ΔH=4E(Si-Cl)+2E(H-H)-4E(H-Cl) 6.(2020年天津卷)理论研究表明,在101kPa 和298K 下,HCN(g)HNC(g)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栏 目 链 接
)
K 课标考 纲展示
解析 B中生成物水应为气态, B错。 H2 燃烧放热
(ΔH 为负值 ) ,则 H2O 分解必为吸热反应 (ΔH 为正值 ) , A正确,C、D错。 答案 A
栏 目 链 接
K 课标考 纲展示
针对训练
1.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 2H2(g)+O2(g)===2H2O(g) 则氢气燃烧热为 241.8 kJ· mol-1 B.已知 C(石墨,s)===C(金刚石,s) 墨稳定 C .已知 NaOH(aq) + HCl(aq)===NaCl(aq) + H2O(l) ΔH =- ΔH>0,则金刚石比石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H核心 自 查
1.下列反应: ①KOH+HCl===KCl+H2O, ②Fe+H2SO4===FeSO4+H2↑, 点燃 CuCl , ③Cu+Cl2===== 2 高温 Na CO +H O+CO ↑, ④2NaHCO3===== 2 3 2 2 ⑤Ba(OH)2+2NH4Cl===BaCl2+2NH3↑+2H2O。
栏 目 链 接
ΔH=-484 kJ· mol-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若已知: H2O(g)===H2O(l) ΔH =- 44 kJ· mol - 1 ,
写 出 H2(g) 与 O2(g) 完 全 反 应 生 成 H2O(l) 的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2H2(g)+O2(g)===2H2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①②③ 。 (1)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而能量则是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在化学反应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影响反应的速率、方向以及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能量如何在反应过程中转换和转移。

1. 能量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

能量的转化在反应速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首先,反应物必须克服化学键的能量以进行反应。

这被称为活化能,它对于反应速率具有重要影响。

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就越慢。

只有当反应物具有足够的能量时,才能克服活化能的障碍,进而发生反应。

2.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化学反应可以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指的是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的反应,而吸热反应则是吸收热量的反应。

这种能量转化是由于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而引起的。

放热反应常常伴随着温度的升高,例如燃烧反应。

而吸热反应则通常导致温度的下降,例如化学冷包的反应。

3. 热力学与化学反应热力学研究能量转化的方向和程度。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例如热能和功。

化学反应在热力学中以反应焓变ΔH为指标来描述能量的变化。

ΔH为负时表示反应放热,而ΔH为正时表示反应吸热。

根据ΔH的大小,可以预测反应的趋势和程度。

4. 反应焓变与反应物质的量关系反应焓变的大小与反应物质的量相关。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利用反应焓变来计算不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这可以通过斯托伯姆定律来实现,该定律描述了反应焓变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在燃烧反应中,可以利用反应焓变来计算氧气的量和燃料的量的比率。

5. 能量转移与反应平衡能量的转移对于反应的平衡态也具有重要影响。

反应的平衡态是指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当系统中发生能量的转移时,可以影响到反应的平衡。

例如,当加热或冷却一个化学平衡体系时,系统会倾向于向能量较少的方向移动以达到热平衡。

化学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涉及到物质之间的转化和能量的转移。

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一定的能量进入系统,而反应的结果则会释放或吸收能量。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与能量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实例。

一、能量的介绍能量是指物体或系统所拥有的做功能力,是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驱动力。

在化学领域中,我们主要关注的能量形式包括热能、电能和化学能。

1. 热能热能是物体内部由于分子和原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能量,通常以温度高低来表示。

在化学反应中,热能的增加或减少可以改变反应速率和反应方向。

2. 电能电能是指带电粒子所具有的能量,化学反应中的电能转化可以导致电解反应的进行,例如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就利用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 化学能化学能是一种特殊的能量形式,储存在物质的化学键中。

化学反应的进行常常伴随着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从而释放或吸收化学能。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进行涉及到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根据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系统向外界释放热能的反应。

这种反应常常伴随着温度的升高、物体的变热或者火焰的产生。

例如,燃烧反应是一种典型的放热反应,将燃料与氧气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能的反应。

这种反应常常伴随着温度的降低、物体的变冷或者吸热现象的观察到。

例如,溶解氨氯水的过程是一种吸热反应,溶解过程中会吸收周围的热量。

三、热力学与化学反应为了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我们需要使用热力学这个学科的工具和理论。

热力学研究了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包括能量的传递和能量转换。

1. 焓变焓变是指在常压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吸热或放热的能量变化。

具体地,我们可以表示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焓之差,即∆H = H(生成物) - H(反应物)。

焓变的正负值可以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高一化学复习专题七

高一化学复习专题七

高一化学复习专题七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断裂,重新组合成生成物中新的化学键的过程。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释放能量的反应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吸收能量的反应同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有关。

3、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4、常见的放热反应:A. 所有燃烧反应;B. 中和反应;C.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D. 大多数化合反应E. 铝热反应;F.物质的缓慢氧化5、常见的吸热反应:A. 大多数分解反应;C.铵盐与碱的反应。

二、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1)概念: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 工作原理:a. 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b. 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以铜锌原电池为例:负极(Zn ):Zn -2e =正极(Cu ):2H ++2e =总反应是:Zn+2H +=Zn 2+(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④、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条件)例、锌铜原电池的正负极可换成哪些物质?保证锌铜原电池原理不变,正负极可换成哪些物质?( C 、Fe 、Sn 、Pb 、Ag 、Pt 、Au 等) (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a.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b. 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 (5)金属活泼性的判断: a.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b. 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 ;c. 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6)原电池的电极反应:a. 负极反应:M -ne =M n -;b. 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原电池的设计: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 A. 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B. 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C. 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3、原电池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2)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三、化学能与其它形式能(如光能)得电子 还原反应氧化反应【随堂练习】1.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B.煤燃烧时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光能 C.原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变成光能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的热量的变化B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D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 3.已知2H →H 2并放出437.6kJ 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气分子内每个氢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B 、氢气分子的能量比氢原子的能量低C 、1molH 2离解成2molH 要放出437.6kJ 热量D 、氢原子的还原性比氢分子的还原性弱4.对比下列几个式子:Cl+Cl →Cl 2(放热247kJ ),O+O →O 2(放热493kJ )以及N+N →N 2(放热946kJ )可以得出结论是 ( )A 、在常温下氮气比氧气和氯气稳定B 、氯气、氮气、氧气常温下为气体C 、在常温下氯气比氮气和氧气稳定D 、氯气、氮气、氧气的密度不同5.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正确理解反应热的概念1.理解化学反应热效应的两种角度(1)从微观的角度说,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的差值,如下图所示a表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b表示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c表示反应热。

(2)从宏观的角度说,是反应物自身的能量与生成物的能量差值,在上图中:a表示活化能;b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物所释放的能量;c表示反应热。

2.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反应热:ΔH=E1-E2或ΔH=E4-E3,即ΔH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或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题组一反应热概念的理解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2012·江苏,4B改编)(2)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2012·江苏,4C 改编)(3)同温同压下,H 2(g)+Cl 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2010·山东理综,10D)2. 下列关于反应热和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 -1,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 =2×(-57.3) kJ·mol -1B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1,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ΔH =+2×283.0 kJ·mol -1C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 kJ·mol -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O(l)=====电解2H 2(g)+O 2(g)ΔH =+285.5 kJ·mol -1D .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答案 B解析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液态H 2O 时的反应热叫作中和热,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 液态H 2O 为基准的,A 项错误;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 mol -1,则CO(g)+12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1,则2CO(g)+O 2(g)===2CO 2(g)ΔH =-2×283.0 kJ·mol -1,逆向反应时反应热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B 项正确;电解2 mol 水吸收的热量和2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相等,C 项中的ΔH 应为+571.0 kJ·mol -1;在25 ℃、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水应为液态)所放出的热量是该物质的燃烧热,D 项错误。

失误防范(1)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化学反应的计量系数,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而与反应条件无关。

(2)燃烧热: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单位:kJ·mol -1。

需注意:①燃烧热是以1 mol 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以燃烧1 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②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如C →CO 2、H 2→H 2O(l)等。

(3)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液态H 2O 时的反应热。

需注意:①稀溶液是指物质溶于大量水中;②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时的热效应;③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和OH -化合生成H 2O ,即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

题组二 反应热的变化与图像3. (2012·大纲全国卷,9)反应 A +B ―→C(ΔH <0)分两步进行:①A +B ―→X (ΔH >0),②X ―→C(ΔH <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答案 D解析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高低来分析、解决问题。

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反应①的ΔH >0,为吸热反应,故可排除A 项和C 项。

反应②的ΔH <0,为放热反应,B 项错误,故选D 。

题组三 反应热与键能4. (2012·重庆理综,12)肼(H 2NNH 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断裂1 mol 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 ≡N 为942、O===O 为500、N —N 为154,则断裂1 mol N —H 键所需的能量(kJ)是( )A .194B .391C .516D .658答案 B解析 由题图可知ΔH 3=-(ΔH 2-ΔH 1)=-[-2 752 kJ·mol -1-(-534 kJ·mol -1)]= 2 218 kJ·mol -1,断裂1 mol N —H 键所需能量=(2 218 kJ -500 kJ -154 kJ)×14=391 kJ 。

5. (2013·重庆理综,6)已知:P 4(g)+6Cl 2(g)===4PCl 3(g)ΔH =a kJ·mol -1P 4(g)+10Cl 2(g)===4PCl 5(g) ΔH =b kJ·mol -1P 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 5中P —Cl 键的键能为c kJ·mol -1,PCl 3中P —Cl 键的键能为1.2c kJ·mol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 —P 键的键能大于P —Cl 键的键能B .可求Cl 2(g)+PCl 3(g)===PCl 5(s)的反应热ΔHC .Cl —Cl 键的键能b -a +5.6c 4 kJ·mol -1D .P —P 键的键能为5a -3b +12c 8 kJ·mol -1答案 C解析 A 项,由于氯原子半径小于磷原子半径,所以P —P 键的键能应小于P —Cl 键的键能,错误。

B 项,由于不知PCl 5(g)===PCl 5(s)对应的ΔH ,所以无法根据盖斯定律求得该反应的ΔH ,错误。

C 项,P 4(g)+10Cl 2(g)===4PCl 5(g) ΔH =b kJ·mol -1① P 4(g)+6Cl 2(g)===4PCl 3(g) ΔH =a kJ·mol -1② ①-②得Cl 2(g)+PCl 3(g)===PCl 5(g) ΔH =b -a 4 kJ·mol -1E Cl -Cl +3×1.2c kJ·mol -1-5×c kJ·mol -1=b -a4kJ·mol -1 E Cl -Cl =b -a +5.6c 4kJ·mol -1,正确。

D 项,根据P 4(g)+10Cl 2(g)===4PCl 5(g) ΔH =b kJ·mol -1得 6E p -p +10×b -a +5.6c 4 kJ·mol -1-4×5c kJ·mol -1=b kJ·mol -1E p -p =5a +12c -3b12kJ·mol -1,错误。

失误防范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其关键是算清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

在中学阶段要掌握常见单质、化合物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

原子晶体:1 mol金刚石中含2 mol C—C键,1 mol硅中含2 mol Si—Si键,1 mol SiO2晶体中含4 mol Si—O键;分子晶体:1 mol P4中含有6 mol P—P键,1 mol P4O10(即五氧化二磷)中,含有12 mol P—O键、4 mol P===O键,1 mol CH3CH3中含有6 mol C—H键和1 mol C—C键。

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1.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

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

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中的易错点,明确命题者在该知识点考查中的设错方式,有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1)故意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2)忽视反应热ΔH的正负号;(3)错写或漏写ΔH的单位;(4)化学计量数与ΔH不相匹配,化学计量数加倍,而ΔH没有加倍等。

3.对于具有同素异形体的物质,除了要注明聚集状态之外,还要注明物质的名称。

如①S(s,单斜)+O2(g)===SO2(g)ΔH1=-297.16 kJ·mol-1②S(s,正交)+O2(g)===SO2(g)ΔH2=-296.83 kJ·mol-1③S(s,单斜)===S(s,正交)ΔH3=-0.33 kJ·mol-1题组一反应热的概念与热化学方程式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划“×”(1)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1 (×)(2010·浙江理综,12A)(2)C2H5OH(l)+3O2(g)===2CO2(g)+3H2O(g)ΔH=-1 367.0 kJ·mol-1(燃烧热) (×)(2009·重庆理综,12A)(3)NaOH(aq)+HCl(aq)===NaCl(aq)+H 2O(l) ΔH =+57.3 kJ·mol -1(中和热)(×)(2009·重庆理综,12B)(4)25 ℃,101 kPa 时,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1,则2H +(aq)+SO 2-4(aq)+Ba 2+(aq)+2OH -(aq)===BaSO 4(s)+2H 2O(l) ΔH =-114.6 kJ·mol -1 (×)(2009·四川理综,9A 改编)题组二 反应热与可逆反应2.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500 ℃、30 MPa 下,将0.5 mol N 2和1.5 mol H 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g),放热19.3 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催化剂500 ℃、30 MPa 2NH 3(g) ΔH =-38.6 kJ·mol-1(×)(2010·浙江理综,12B)失误防范(1)对于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符合题目给定的信息;②ΔH 是否和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对应;③ΔH 的符号是否正确;④关于燃烧热和中和热的问题需要紧扣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