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北人口发展状况

合集下载

湖北省2013~2014年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湖北省2013~2014年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湖北省2013~2014年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摘要:大力推进城镇化是“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

通过对现阶段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结合湖北省自身推进城镇化具有的条件进行SWOT分析,探索下阶段湖北省城镇化的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湖北省城镇化展望湖北省推进城镇化是全省近年着力打造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建设“五个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也是全省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的重要内容。

湖北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发展面临全新的形势和良好态势。

本文从现状判断入手,重点对2013~2014年湖北省城镇化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展望,找出问题,提出对策,促进城镇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和问题(一)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十五”以来,湖北省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战略。

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湖北省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局面。

从2000年至今的情况来看,湖北省城镇化水平总体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见图1)。

在“十一五”时期的五年里,湖北省城镇化水平更是显著提升,由2005年底的43.2%增长到2010年的49.7%,年增速分别为0.6个、0.5个、0.9个、0.8个和3.9个百分点,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

至2010年底,全省共设市36个,其中地级市12个和县级市24个,建制市数量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30个。

近两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快速推进。

2011年,湖北省城乡人口结构首次逆转,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省城镇化率达51.83%,比2010年提高2.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6个百分点;2012年,湖北省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省内常住人口总数为5779万人,城镇人口3091.7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3.5%,比2011年提高1.67个百分点(见表1),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3个百分点。

2013年湖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3年湖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2013年湖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2013年湖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2013年,湖北经济总量达到24668.49亿,全省人均GDP为42686.43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地级市来看,首府武汉GDP遥遥领先,宜昌和襄阳GDP逼近3000亿关口,荆州、黄冈、孝感、荆门、黄石、十堰六市超过1000亿;从人均GDP来看,武汉、宜昌和鄂州位列前三,共有8个地市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较上一年增加两个,仍有9个地市和直管县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恩施州人均GDP最低,为2637.56美元。

(部分数据为统计初值,随后做进一步更新)2013年湖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2013年GDP 排名地级市2012年GDP(亿元)2013年GDP(亿元)2012年常住人口(万)人均GDP(元)人均GDP(美元)人均GDP排名1 武汉8003.82 9000 1012 88932.81 14359.75 12 宜昌2508.89 2816 408.83 68879.49 11121.79 23 襄阳2501.96 2814 555.14 50689.92 8184.77 54 荆州1196.02 1334.9 571.94 23339.86 3768.63 155 黄冈1192.88 1332.55 623.19 21382.72 3452.61 166 孝感1105.16 1230 483.31 25449.50 4109.27 137 荆门1085.26 1215 288.52 42111.47 6799.63 88 黄石1040.95 1144 244.07 46871.80 7568.27 69 十堰955.68 1080 335.68 32173.50 5194.97 1010 咸宁760.99 872 247.5 35232.32 5688.87 911 随州590.52 661.94 217.81 30390.71 4907.11 1112 鄂州560.39 630.5 105.35 59848.13 9663.52 313 恩施482.19 540 330.58 16334.93 2637.56 1714 仙桃444.2 503 118.49 42450.84 6854.43 715 潜江441.76 492.7 95.04 51841.33 8370.69 416 天门321.22 370 133.9 27632.56 4461.76 1217 神农架16.81 19.3 7.65 25228.76 4073.62 14全省22250.16 24668.49 5779 42686.43 6892.47。

2013年黄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定案版F)

2013年黄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定案版F)

2013年黄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力推进“双强双兴”,大力实施“三大行动”,坚持稳中求进,加快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步伐,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之路。

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有进、趋势向好、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地区生产总值133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6.79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521.28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454.48亿元,增长11.9%。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7.90∶38.97∶33.13调整为26.77:39.12:34.11。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及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8.0%、7.6%、4.2%、17.5%、10.2%和15.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314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2%、居住类上涨3.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烟酒类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7%、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9%,衣着服装类价格上涨0.9%。

二、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2.22亿元,增长5.2%。

粮食种植面积804万亩,增长0.03%;棉花种植面积80.13万亩,下降2.77%;油料种植面积375.99万亩,增长.2.38%。

种植业总产值268.05亿元,增长4.2%。

粮食总产量318.98万吨,比上年增产6.49万吨,增长2.1%,其中:小麦18.49万吨,增长1.62%;稻谷266.52万吨,增长1.07%;棉花产量8.62万吨,减产0.71万吨,下降7.6%;油料产量55.39万吨,增加2.72万吨,增长5.2%;蔬菜产量279.55万吨,同比增长4.4%;水果24.05万吨,增长8.33%。

湖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湖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湖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湖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统计局联合发布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人口总量——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全省常住人口为57237740人。

这里常住人口的统计口径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全省户籍人口为61759720人(含户口待定)。

若进行初步比较,与2000年底公安统计的户籍人口59359897人相比,增长了2399823人,增长了4.04%。

数据表明,十年来湖北省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家庭户人口——这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16698928户,家庭户人口为5274417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1人减少了0.35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湖北省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9392920人,占总人口的51.35%;女性为27844820人,占总人口的48.65%。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59下降为105.56。

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963523人,占总人口的13.91%;15-64岁的人口为44070111人,占总人口的 77.00%;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204106人,占总人口的9.0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8.96 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78个百分点。

湖北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湖北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条件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以我国中部地区的湖北省为例,利用灰色理论的GM(1,1)预测模型对湖北省2014-2060年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47年湖北省老龄化程度将逐渐加深,到2060年老龄化系数将达25.56%。

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7个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老龄化系数与城镇人口比重、卫生技术人员数、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数等有较强的关联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支出与老龄化系数的关联度较小。

最后根据GM(1,1)模型预测结果和关联度分析,对湖北省老龄化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标签:人口老龄化;GM(1,1)模型;灰色关联度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等原因使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平均水平,产生“未富先老”现象。

2002年湖北省老龄化系数(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8.81%,从此迈入老龄化社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湖北省60岁以上人口占比13.93%,居全国第9,这一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0.61%。

2013年湖北省65岁以上人口占比9.91%,居全国第1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约023%。

老龄化社会给经济产业结构转型、老龄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又给湖北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劳动力供给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带来巨大挑战。

国内诸多学者和研究者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有所研究,探讨了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王金营,梁俊香(2008)从未来人口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对社会保障的战略设计和体系构建面临的诸多矛盾给予了分析,认为我国应该从长期的角度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善的能应对未来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3年湖北省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2013年湖北省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2013年湖北省经济运行情况简析2013年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竞进提质”的工作总基调,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

据初步核算,湖北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4668.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98.1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12171.56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9398.77亿元,增长10.0%。

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2013年,湖北省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258.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78.35千公顷,增长1.9%;产量2501.3万吨(500.26亿斤),比上年增产59.49万吨(11.9亿斤),增长2.4%,增幅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

其中,夏粮、早稻产量累计达到723.8万吨,比上年增产67.46万吨(13.5亿斤),增长10.3%;秋粮1777.55万吨,比上年减少7.95万吨,下降0.44%。

棉花产量45.97万吨,比上年减少8.56万吨,下降15.7%。

油料作物产量341.00万吨,增长6.7%。

其中,油菜籽产量250.47万吨,增长8.9%,总产连续18年保持全国第一位。

全年生猪出栏4356.43万头,增长4.2%,猪肉产量330.6万吨,增长4.2%。

家禽出笼52210.11万只,增长4.7%。

禽蛋产量145.05万吨,增长4.1%。

牛出栏140.28万头,增长6.5%,羊出栏515.03万只,增长0.8%;水产品产量410.38万吨,增长5.5%。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13年,湖北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15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与1-11月持平。

其中12月份湖北省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125.61亿元,同比增长12.3%。

(一)轻工业生产加快2013年,湖北省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00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增速较1-11月加快0.3个百分点。

2013年湖北省鄂州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4年展望

2013年湖北省鄂州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4年展望

2013年湖北省鄂州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4年展望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鄂州市上下按照"进竞提质、效速兼取"的总要求,全力化解下行压力,使鄂州市经济社会呈现出难中求稳、稳中向好、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2013年经济运行的特点2013年,鄂州市经济回升势头明显,鄂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虽然增速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51亿元,比上年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7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7.35亿元,比上年增长9.0%。

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3.1%、54.8%和32.1%。

与上年比,第一产业贡献率提高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11.1个百分点。

(一)从需求状况分析:出口增长回升,投资增长平稳,消费有所回落1、外需形势有所好转,出口增长缓慢回升。

2013年,鄂州市完成海关进出口总值490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出口总值达到176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0%,增幅比上年提高37.3个百分点。

具体表现为:一是出口增幅先抑后扬。

全年出口增幅比前三季度、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提高10.2、26.9和44个百分点。

二是出口主体培育成效明显。

全年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20家,新开口企业12家,出口过1000万美元企业达到4家。

三是出口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全年鄂州市医药电子类企业出口比上年增长1.2倍,服装和鞋类等传统出口大户比上年下降17.2%。

2、投资增长平稳,结构有新变化。

2013年,鄂州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8.1%。

一是新建项目增多。

2013年,鄂州市施工项目38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64个,新开工亿元项目136个,比上年增加14个,增长11.5%。

二是资金投向改变。

2013年湖北省武汉市服务业发展情况

2013年湖北省武汉市服务业发展情况

2013年湖北省武汉市服务业发展情况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市着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城市功能提升,以实施服务业升级计划为抓手,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全市服务业总体规模再上新台阶,主要行业实现较快增长,产业素质得到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服务业总体运行情况(一)总量规模实现突破2013年,我市服务业总量规模突破4000亿元大关。

经初步核算,我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319.70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48.8%,比上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

(二)新兴行业占比提高从内部结构看,以房地产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比重呈上升态势。

2013年上述三个行业共实现增加值1290.53亿元,占服务业比重为29.9%,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其中,房地产业、金融业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3.0%,高于服务业增速3.1个百分点和3.0个百分点。

(三)就业拉动作用增强2013年,我市服务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着吸纳就业主体的“头把交椅”。

全社会从业人员净增加15.81万人,其中:一产业减少10.50万人;二产业增加6.36万人;服务业增加19.95万人,平均每天增加547人。

服务业吸纳从业人员共270.51万人,同比增长8.0%,增幅提高6.7个百分点;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51.8%,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四)龙头企业地位突出2013年,我市147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注]资产总计12287.13亿元,同比增长17.8%;实现营业收入2361.75亿元,增长15.1%;利润总额154.28亿元,增长17.9%。

其中352家资产过亿的服务业单位,资产总计占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的97.9%,营业收入占86.7%,利润总额占88.3%,应付职工薪酬占82.4%。

(五)投入加大后劲十足2013年,我市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12.96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提高2.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1.9%,高于第二产业24.1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湖北人口发展状况
2013年湖北省常住人口发展呈现总量小幅增长,人口出生率进一步回升、城镇化发展更注重质量、三大区域均有增长、劳动力资源进一步减少、总抚养比上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首次突破10%、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的特征,有效的人口控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压力,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人口老龄化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凸显。

一、常住人口小幅增长,人口出生率进一步回升
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3年末,湖北常住人口为5799万人,比2012年的5779万人增加20万人,增长0.35%。

全省2013年出生人口64.14万人,出生率为11.08‰,比2012年上升0.0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5.60万人,死亡率为6.15‰,比2012年上升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28.5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3‰,比2012年上升0.05个千分点。

从2000年到2013年,虽然湖北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保持在5‰以下,人口总量呈现持续低速增长的态势,2010年人口出生率回升到10‰以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有所回升,主要是20—29岁生育旺龄妇女人数逐年增加,生育基数增大所致。

2013年湖北男性人口为2971.99万人,占总人口的51.25%;女性为2827.01万人,占总人口的48.75%。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13,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5下降0.42,比2012年的105.28下降0.15,人口性别结构更趋合理。

湖北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压力,有力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为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城镇化发展更注重质量,三大区域均有增长
近几年把缩小城乡差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促进城乡同繁荣、共发展,加快湖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来抓,全省2013年城镇化发展更加注重质量。

湖北省人口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

2013年末,湖北城镇常住人口3161.03万人,占总人口的
54.51%,与2012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69.2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1.01个百分点。

2013年末全省乡村人口为2637.97万人,比2012年的2687.23万人减少49.26万人,下降1.83%。

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3.73%,湖北高于全国0.78个百分点,湖北在全国的位次比上年上升一位,为第12位。

湖北城镇化率在中部六省中仍处于第1,比山西的52.56%高出1.95个百分点,比江西的48.87%高出5.64个百分点,比湖南的47.96%高出6.55个百分点,比安徽的47.86%高出6.65个百分点,比河南的43.80%高出10.71个百分点。

同时,注意到中部其他省2013年城镇化率提高的幅度为:河南提高1.37个百分点、安徽和江西都提高1.36个百分点、湖南提高1.31个百分点、山西提高1.30个百分点,而湖北提高1.01个百分点,中部5省2013年提高的幅度高出湖北
0.29—0.36个百分点。

从地区分布看,武汉城市圈、鄂西北和鄂西南三大区域的人口都有小幅增长,流动人口进一步向大中城市和城镇集中。

2013年武汉城市圈常住人口为3073.82万人,比上年的3062.85万人增加10.97万人,增长0.36%。

其中武汉市常住人口为1022.00万人、黄石市244.50万人、鄂州市105.70万人、孝感市485.30万人、黄冈市625.19万人、咸宁市248.50万人、仙桃市118.49万人、潜江市95.24万人、天门市128.90万人。

武汉城市圈的城镇人口为1816.69万人,比上年的1785.17万人增加31.52万人,城镇化率为59.10 %,比上年的58.28%提高0.82个百分点。

鄂西北襄阳市、十堰市、随州市、神农架林区即“襄十随神”区域常住人口为1121.49万人,比上年的1116.28万人增加5.21万人,增长0.47%。

其中襄阳市常住人口为559.12万人,十堰市336.70万人,随州市218.01万人,神农架林区7.66万人。

鄂西北“襄十随神”区域的城镇人口为577.72万人,比上年增加14.06万人,城镇化率为51.51%,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

鄂西南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恩施州即“宜荆荆恩”区域常住人口为1603.69万人,比上年的1599.87万人增加3.82万人,增长0.24%。

其中宜昌市常住人口为409.83万人,荆州市573.94万人,荆门市288.72万人,恩施州331.20万人。

鄂西南“宜荆荆恩”区域的城镇人口为766.63万人,比上年增加23.69万人,城镇化率为47.80%,比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

从三大区域看,鄂西北“襄十
随神”区域的常住人口增长幅度略大,鄂西南“宜荆荆恩”区域的城镇化率增长略快,鄂西南区域常住人口增长幅度略小。

三、劳动力资源进一步减少,总抚养比上升
2013年末,湖北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4368.6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5.33%。

全省劳动年龄人口比2012年4386.87万人减少18.20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4407.20万人减少38.53万人。

从人口预测的数据看,全省劳动年龄人口从2013年到2020年将持续减少,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全省劳动力资源已表现为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2013年湖北少儿抚养比为19.18%,比2012年的18.80%上升0.38个百分点。

2013年老年抚养比为13.56%,比2012年的12.93%上升0.63个百分点。

2013年总抚养比为32.74%,比2012年的31.73%上升1.01个百分点。

全社会的总抚养负担进一步增加。

据预测数据,到2020年湖北人口的总抚养比将达到42.37%,比2013年提高9.63个百分点,总抚养比的大幅度上升,将对湖北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首次突破10%
从2003年湖北开始进入老龄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步加快。

2013
年末,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592.22万人,比上年的567.14万人增加25.0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21%,比上年的9.81%提高0.40个百分点,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9.09%提高了1.12个百分点,这是湖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首次突破10%,表明湖北老龄化已经非常严重了。

随着0-14岁年龄人口的不断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今后湖北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据预测数据,到2020年湖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818.37万人,比2013年增加226.1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3.79%,比2013年提高3.58个百分点。

老年人口的总量不断增加,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对湖北的养老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五、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湖北省多年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近年来,湖北省教育事业费一直保持较快增长,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办学投入增加,实现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教育指标的比较需要足
够长的时间跨度,这里将2013年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湖北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指大专以上)的人数由3900人上升为10519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2646人上升为2045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4278人上升为3485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426人下降为22120人。

文盲率由2000年的7.18%减少到2013年的4.82%,下降2.36个百分点。

可见,随着湖北不断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全省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湖北发展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也不断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