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运动发育
小儿生长发育及体格锻炼

欢迎来到我们的小儿生长发育及体格锻炼的演示。在这里,我们将深入探讨 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体格锻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方法。
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全面发展
良好的生长发育确保孩子在体力、认知和情感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预防疾病
健康的生长发育可以帮助孩子预防慢性病并增强免疫系统。
自尊心
强壮的身体形象和良好的生长发育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饮食
给予孩子营养丰富,均衡的 饮食是促进生长发育的关键 因素。
运动
定期参与身体活动可以增强 肌肉和骨骼发育,提高协调 性和灵活性。
睡眠
充足的睡眠对于促进生长发 育和大脑功能的发展至关重 要。
小儿体格锻炼的益处
1 强壮的身体
2 协调与灵活性
体格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发育,提高 孩子的力量和耐力。
通过不同类型的运动和活动,小儿可以提 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3 社交技能
4 心理健康
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小儿学习团队合作、 互助关系和公平竞争等社交技能。
身体活动有助于释放压力和焦虑,提高小 儿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适度强度
让小儿根据年龄和体能状况,以便身 体恢复和预防过度疲劳。
小儿体格锻炼的实例
瑜伽练习
小儿可以通过瑜伽练习提高柔 韧性和平衡能力。
足球比赛
足球比赛是锻炼小儿力量和协 调性的好方式。
游泳
游泳是全面发展小儿肌肉和心 肺功能的好方法。
结论和总结
通过正确的体格锻炼,我们可以帮助小儿实现全面的发育,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让我们鼓励小儿 多参与体育活动,享受锻炼的乐趣!
适合小儿的体格锻炼方法
小儿运动功能发育规律

小儿运动功能发育规律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运动能力逐渐发展和成熟的一种规律。
以下是小儿运动功能发育的一般规律:
大运动能力的发展:从出生到幼儿期,儿童的大肌肉群逐渐得到控制和协调,能够进行爬行、翻滚、坐立、站立、行走等动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跑、跳、投掷等运动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小运动能力的发展:儿童的手指灵活性、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在幼儿期逐渐发展。
他们可以进行握笔、拧开瓶盖、穿扣子等动作,同时也能够进行一些精细的手工活动。
平衡能力的发展:儿童在早期时会出现摇晃、摔倒的情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平衡能力会逐渐提高。
他们能够在单脚上站立、行走、跳跃,并且能够逐渐掌握自行车、滑板等平衡性运动。
空间定向能力的发展:儿童在幼儿期逐渐发展出对环境空间的认知和定向能力。
他们能够准确地辨别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能够进行空间导航和定位。
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不同的运动要求,并能够进行更复杂的动作组合和运动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儿童的运动功能发育速度和水平会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上符合以上的发展规律。
为了促进儿童的运动功能发育,家长和教育者应提供适当的运动环境和机会,鼓励儿童参与各种运动活动,并根据他们的年龄和能力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小儿运动发育规律

小儿运动发育规律
《小儿运动发育规律》
一、定义
小儿运动发育规律是指婴儿从出生至6岁之间发育过程中,各个发育阶段的运动发育规律。
二、运动发育规律
1、婴儿期(0-1岁)
(1)随着先天的运动感觉不断加强,发育的运动技能以及能力不断增强。
(2)运动技能重心在于可以从躺至坐、从坐至初步站立,以及进行初步的左右活动等。
2、幼儿期(1-3岁)
(1)在这个阶段,运动发育表现为站立、摇摆,坐位转移,安全走行,以及简单的跳跃等。
(2)这个阶段的发育表现以及运动发育的目的,主要在于为了实现越来越复杂的双足运动技能,以及更加灵活的身体活动。
3、学前期(3-6岁)
(1)在这个阶段会出现跑跳等综合性运动技能,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较大的提高,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技巧性动作。
(2)身体技能的重点在于建立在简单动作的基础上,达到熟练掌握的动作。
三、总结
小儿的运动发育规律可以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和学前期,每个阶段的发育重点不同,可以根据年龄来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帮助小儿进行有效运动训练,增强他们的运动能力。
儿童大运动发育标准表

儿童大运动发育标准表01大运动包括什么大运动即神经对大肌肉群的控制活动,大的动作、粗的动作全身姿势以及平衡协调运动和运动技能。
例如:俯卧、抬头、挺胸、爬、坐、站立、行走、跑、跳、翻滚等。
宝宝的大运动发育顺序是怎样的?每个阶段有哪些发展特点?以下作为对照,记得看完分享给好友哦。
02宝宝大运动发育顺序1月龄俯趴时抬头数秒,并能转头;轻触婴儿的身体时,能伸曲手和腿,但这并不是宝宝的自主运动,而是原始反射控制。
这个反射能帮助宝宝学会活动自己手脚,并使身体左右两侧协调起来。
如果反射并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检查脑神经发育情况。
2月龄俯趴时能抬头45度,部分宝宝能把头和肩膀抬起。
拉着手腕能坐起,但是要特别注意不能随意拉婴儿手腕、不能随意让2个月大的婴儿坐起,否则有损伤婴儿颈部、头部、脊椎等部位的风险。
3月龄俯趴时能把头和肩膀抬起,可以自如地左右转头。
这时俯趴和抬头较好的婴儿,出现头突然往后仰的情况减少;部分婴儿开始翻身。
俯趴不足的宝宝,则竖抱时头部不稳,头会突然往后仰。
4月龄俯趴时能抬头90度;能从俯趴翻身至仰躺。
这时候宝宝的踏步反射比较明显,扶着腋下可站。
但不可经常扶着宝宝腋下弹跳或行走,这样会影响髋关节和腿部发育。
5月龄能朝不同的方向翻身,手脚很灵活,仰躺时手可以摸到脚,有些宝宝非常乐意这么玩。
如果你家宝宝做不到以上2点,意味着有一定程度的运动技能滞后。
用“懒”去评价他们是不公平的,很可能父母没有帮助宝宝做足够的锻炼,又或者因“肥胖”需要更大的力气。
6月龄可以伸手拿到眼前的东西并放进嘴里,部分婴儿开始匍匐爬行了。
观察宝宝的脚底,如果俯趴时脚底腾空不放松,极有可能是肌张力过高,或者迷路反射没有消退。
这会影响宝宝爬行的进度。
注意:做生长发育评估时需要评估宝宝是否可以独坐,但这个月龄段的宝宝腰部和背部肌肉力量还不足以让他们不用手支撑直立而坐,因此应避免独坐,待宝宝的腰背部发育的更好时再鼓励宝宝独坐。
切记“先爬后坐”,而非传统的七坐八爬。
婴儿运动发育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 头转向一侧。 (2)反应: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 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 (3)存在时期:0~4个月。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11.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意义同ATNR (1)检查方法:小儿呈俯悬卧位,使头前屈 或背屈。 (2)反应: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 头背屈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3)存在时期:0~4个月。
紧张性迷路反射
10.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本 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 化。去大脑强直及锥体外系损伤时亢进,锥 体系损伤也可见部分亢进;6个月后残存,是 重症脑瘫的常见表现之一。该反射持续存在 将影响小儿头于正中位、对称性运动、手口 眼协调等运动发育。
侧弯反射
9.紧张性迷路反射
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 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 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 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
紧张性迷路反射
(1)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 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 (2)反应: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 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 臀部凸起。 (3)存在时期:0~4个月。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返 回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 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 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 发育两方面。
返 回
一、反射发育
返 回
(一)原始反射
原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桥脑。 原始反射缺如、减弱、亢进或残存,都是 异常的表现。
立位反应
二、姿势运动发育
0-1岁宝宝动作发育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训练

0-1岁宝宝动作发育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训练 【导读】1岁以内的宝宝虽然还不会走路,但是爸爸妈妈们也不要忽视锻炼宝宝的运动能力,小儿动作的发育非常重要,包括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从坐、爬、走、翻身道婴儿的手部动作,都是妈妈们要给宝宝做的训练。
小儿动作的发育包括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这些动作的发育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不同的动作对应的身体机能也不一样,爸爸妈妈你们了解了多少呢? 粗大动作:是指婴幼儿的肢体、躯干的动作,包括:坐、爬、站、走、跳、抬头与翻身等。
因为这些动作对于婴幼儿来说比较复杂、困难,因此也称为大运动。
精细动作:特指婴幼儿手部的动作,包括手部尺侧、桡侧、和手指功能的发育。
由于粗大动作相对更难训练,所以小编今天就给宝爸宝妈们详解一下关于粗大动作的训练吧。
第一个月内,宝宝身体十分弱小,身体刚刚开始发育,所以只能进行一些简单、轻巧的训练。
1.抬头训练:包括竖抱抬头、俯腹抬头、俯卧抬头。
竖抱抬头:在给宝宝喂完奶以后,竖抱着宝宝使其头部靠在大人肩部,轻轻拍打其背部,这时幼儿会自然抬头打嗝。
此时大人不要扶住幼儿头部,让其自然抬头以锻炼颈部肌肉,每日重复4-5次即可。
俯腹抬头:在宝宝空腹时,将幼儿放置在大人胸腹之上,使其自然俯卧在大人腹部,大人可以用双手给宝宝的脊部按摩,此时宝宝一定会非常开心地抬起头来。
俯卧抬头:在两次喂奶中间,让BB俯卧并抚摩小儿背部,大人可上下晃动双手逗得幼儿抬头。
2.四肢训练:包括体操运动和练习“走路” 体操运动:这项训练可以在床上完成。
此时可以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大人握住幼儿的手或者脚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四肢运动,使其四肢得到充分的舒缓。
练“走路”:可以用双手拖住小儿的腋下,让其脚底接触床面,宝宝会自然地做出踏步的动作。
第二个月时,宝宝要接着做抬头训练和四肢训练,此外,还要新增转头训练和爬行训练。
转头训练可以训练孩子的颈部张力。
而爬行训练可以促进宝宝大脑发育,开发智力、激发情绪等,如果不训练及时,宝宝易得大脑统合失调症。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93躯干的稳定性(坐位)扶小儿髋部呈坐位,侧面朝向你。
以双手扶小儿髋部。
可附加支撑。
2躯干离开腿呈30度角,保持5秒。
1 躯干离开腿不足30度角,保持5秒。
躯干与腿接触。
站在距小儿3英尺处。
说:“我用手臂做动作,你照着做。
”用(非测试)动作做一次练习,看小儿是否理解。
注意不能用语言提示。
序贯演示6个动作,每个动作间隔1秒。
1正确模仿出1~3种姿势。
0 不能正确模仿任何姿势。
2759~60单脚站示范单脚站立10秒,然后换另一只脚站立10秒。
说:“像我这样,两手叉腰一只脚站,然后换一只脚。
”大声数秒时以鼓励小儿更长久地保持平衡。
2 双手叉腰,两脚均能单脚站10秒,左右晃动不超过20度。
1 双手叉腰,两脚均能单脚站5~9秒,左右晃动不超过20度。
0 单脚站立小于5秒,或晃动幅度大于20度,或仅一只脚能单脚站。
项目序号月龄项目名称、体位和操作说明评分标准测试得分12342859~60仰卧起坐(躺于席垫上)示范于席垫上做仰卧起坐。
放小儿于起始姿势,固定孩子双脚。
说:“尽可能多做。
”30秒后叫停。
2 30秒内完成仰卧起坐3次。
1 30秒内完成仰卧起坐1~2次。
0 不能完成仰卧起坐。
2968~72仰卧起坐(躺于席垫上)示范于席垫上做仰卧起坐。
放小儿于起始姿势,固定孩子双脚。
说:“尽可能多做。
”30秒后叫停。
2 30秒内完成仰卧起坐5次。
1 30秒内完成仰卧起坐3~4次。
0 30秒内完成仰卧起坐少于3次。
3072俯卧撑起(俯卧于席垫上)示范3次俯卧撑。
说:“尽可能多地做俯卧撑。
”20秒后叫停。
2 20秒内完成俯卧撑8次。
1 20秒内完成俯卧撑4~7次。
0 20秒内完成俯卧撑少于4次。
移 动10蹬腿(仰卧位)握住小儿双脚向躯干方向2两腿屈伸(交替或同时)2次项目序号月龄项目名称、体位和操作说明评分标准测试得分12343312站起(双腿交叉坐于地面)示范由坐位站起。
先让小儿两腿交叉面向你2 站起来,转身不超过20度1 站起来,转身21~90度0 转身大于90度,或没能站计时,直至小儿越过终止线。
《人体发育学》第三章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1
第三章 目 录
第一节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一、反射发育 二、姿势运动发育
第二节 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第三节 粗大运动发育评定
一、评定内容及方法 二、常用的评定量表
2
第一节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返 回
第三章
3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 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 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46
6.降落伞反射
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由于其中枢在中 脑,因此该反射的意义等同于立直反射。
检查时注意观察两侧上肢是否对称,如 果一侧上肢没有出现支撑动作,提示臂丛神 经损伤或偏瘫;如果此反射延迟出现或缺如, 提示脑瘫或脑损伤。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47
降落伞反射
(1)检查方法: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 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 俯冲一下。
脑损伤或臂丛神经损伤时难以引出,偏 瘫时一侧缺失。 (1)检查方法:小儿俯卧位,颜面着床, 两上肢放于脊柱两侧,稍候观察变化。 (2)反应:小儿首先颜面转向一侧,同侧 的上肢从后方移向前方,手移到嘴边。 (3)存在时期:0~6周。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21
8.侧弯反射
又称躯干内弯反射。若持续存在可导致坐位平衡困 难,无法维持正常直立姿势,孩子也不可能发展对称 性运动,因为任何侧面的刺激都会引起不对称姿势。 (1)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 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 (2)反应: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3)存在时期:0~6个月。
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 发育两方面。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细动作发育
年龄(月) 3 3.5 4.6 5 5.3 5.6 6.2 7 伸手取物及握持 1.看着及玩自己的手指(5个月后消失) 2.双手主要是打开的 1.握持反射消失 2.给他环时可以握着 可伸手拿圆环握住,并送到口边 桡侧手掌握持 伸手拿悬挂的圆环并握紧 能拿住2块积木至少3s 抓自己的脚和玩自己的脚趾 可将玩具由一只手转到另一只手
正常小儿运动发育及评估
目录:
1.神经反射发育 2.粗大运动发育 3.精细运动发育 4.常用评定量表
神经反射发育
(1)拥抱反射
小儿受刺激后两上肢外展屈曲、内收、手指呈扇形 展开(抱拥型)——0~4.7个月 两上肢外展伸展落在床上(伸展型)——4.7~6个月
神经反射发育
(2)握持反射 从尺侧刺激小儿手掌引起握持反应——3个月开 始消失,6个月必须消失。 (3)吸吮反射 将乳头或手指放入小儿口中,可引起吸吮动作— —0~6个月
支持躯干在硬的诊疗床上跳跃
粗大运动发育
年龄(月) 步行姿势 7~9个月时的移行 扶两手至少可支持体重站立30s
步 行 年 龄
8 9
10
11
独自抓站
1.抓住家具独自站起 2.扶走或向侧方交互步行 3.牵两手走
12
15 18
1.扶家具慢步走 2.牵单手走
独走稳,蹲着玩 拉玩具车走
24
跑步、跳
粗大运动评估
(19)迷路立直 蒙住小儿眼睛、前后左右倾斜,可见头始终保持立直——2~4个月 (20)视性立直 不蒙眼睛做法同上,反应同上——4个月~终身 (21)躯干立直 仰卧位使躯干向一侧倾斜,可见小儿主动将头抬起—— 3个月~终生
神经反射发育
(22)坐位前方平衡 两手在前方支撑而坐——6个月~终生 (23)坐位侧方平衡 坐位向一侧推时,倾斜侧上肢支撑床面——7个月~终生 (24)坐位后方平衡 坐位向后推时,两上肢向后支撑床面——10个月~终生
1.评定的原则 2.姿势与运动发育评定 (1)姿势评定 (2)运动发育评定 (3)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评定 (4)动态观察 3.肌力评定 4.肌张力评定 (1)肌张力增高 (2)肌张力降低
粗大运动评估
5.关节活动度评定 (1)头部侧向转动试验 (2)臂弹回试验 (3)围巾征 (4)腘窝角 (5)足背屈角 (6)跟耳试验 (7)股角(又称内收肌角) (8)牵拉试验 6.反射发育评定 7.平衡功能评定 8.协调功能评定 9.步态分析
精细动作发育
年龄(月) 8 9 10.1 10.4 12 14.1 剪刀样握持 食(示)指旁拇指拈握 精巧指尖拈握(完全対指动作) 用食(示)指指物 自愿释放 能堆2块积木的塔 伸手取物及握持
常用的评定量表
1.儿童发育评定 2.新生儿神经测定 3.姿势及运动发育评定 4.粗大运动功能评定 5.功能独立性评定 6. 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量表
谢谢
神经反射发育
(25)立位前方平衡 立位使小儿前倾,主动向前迈步——12个月~终生 (26)立位侧方平衡 立位使小儿侧倾,主动向侧方迈步——18个月~终生 (27)立位后方平衡 立位使小儿后倾,主动向后方迈步——24个月~终生
粗大运动发育
年龄(月) 爬行姿势 头至少抬高3s ①头至少抬高45°;②头至少保持高位10s
1.头常转向一侧 2.两足可交互踢蹬 3.让坐时头从前方反复抬起1s左右一次
坐 位 年 龄
新生儿
1
2 3 4 5
仰卧位头至少可保持中间位10s
让坐时,头保持垂直位,至少5s 1.坐位时,头至少可保持30s的垂直位 2.仰卧位水平托起,头也不后垂 拉起时头随轻度屈曲的下肢一起抬高 1.拉起时,头在脊柱延长线上抬高 2.坐位躯干倾斜,头也可保持垂直位
神经反射发育
(12)俯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TLR) 使小儿俯卧位,头稍前屈,四肢屈曲,两腿屈 于腹下,臀高头低——0~4个月 (13)上肢移位反射 小儿俯卧位可将头转向一侧,并把颜面侧上肢 移至嘴边——0~6个月
神经反射发育
(14)眉间反射 轻叩眉间可引起瞬目——0~2个月
(15)交叉伸展发射 对固定下肢的脚掌进行刺激时,另一侧下肢发 生屈曲、内收、伸展——0~2个月
神经反射发育
(16)阳性支持反射 将小儿抱起,使足底触碰床面或检查者手掌, 可引起下肢或躯干伸直——0~2个月
(17)足把握反射 刺激足趾球部,可引起足趾屈曲——0~12个月 刺激足底外缘,使足扇戾形展开——0~4个月
神经反射发育
(18)颈立直反射 仰卧位将头向一侧回旋,可见整个身体也一起回旋——0~2个月
神经反射发育
(8)张口反射(Bobkin反射) 触碰或捏小儿手掌引起张口动作——0~2个月
(9)放置反射 立位抱起后一手按住一侧下肢,使另一侧足背 碰触床边,可引起迈步——0~2个月
神经反射发育
(10)踏步反射 支撑小儿腋下,使足底着床后,将小儿前倾, 可引起自动迈步的动作——0~2个月 (11)降落伞反射 头向下由高处接近床面,可见两上肢伸展呈支 撑反应——6个月~终身
坐 位 年 龄
6 7 8 9 10 11~12
粗大运动发育
步 行 年 龄
年龄(月) 新生儿期 1.阳性支持反射 ~1 2.阳性自动步行反射 2 3 4 5 移行相:支持反应及反射性自动步行逐渐消失 两下肢屈曲接触诊疗床 让足接触床面,可使膝足关节伸展,两下肢的屈位常中断 用足尖支持 步行姿势
6
7
1.两下肢膝关节伸展,股关节稍伸展。至少支持体重3s 2.有时全脚着床
爬 行 年 龄
新生儿期 ①有中间位转向侧方;②四肢呈完全屈曲姿势;③反射性俯爬 1 2
3
4 5 6
①抬头45°~90°;②头至少保持抬高1min;③用两肘支撑; ④两股关节呈中度伸展
稳定地肘支撑 两上肢高举、腹部支撑、两上肢反复伸展,类似游泳运动 ①两上肢伸展、手指半张或全张开,以两手掌支持;②在平板 上,抬高侧下肢外展(平衡反应)
神经反射发育
(4)觅食反射 触碰小儿嘴边可引起上下左右寻找乳头的动 作——0~6个月
(5)侧弯反射 刺激小儿背部(脊柱旁2cm)可引起躯干左 右弯曲——0~6个月
神反射发育
(6)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仰卧位使头转向一侧,可见颜面侧上下肢伸直, 后头侧上下肢屈曲——0~4个月 (7)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 俯卧位使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头背 屈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0~4个月
粗大运动发育
爬 行 年 龄
年龄(月) 7 8 9 10 11 12 7~9个月移行期 腹爬 用两手和两膝缓慢运动;不协调地四爬;股屈曲、躯干回旋从 俯卧位会坐起 可用两手、两膝交互动作(四爬) 安定地四爬 爬行姿势 俯卧位,一侧上肢至少可抬高3s(降落伞反射阳性)
粗大运动发育
年龄(月) 坐位姿势
粗大运动发育
年龄(月) 坐位姿势
1.拉起时两上肢稍屈曲 2.坐位时不管躯干向哪个方向倾斜,头的稳定良好 1.从仰卧位主动向俯卧位翻身 2.仰卧位抓两足玩(手足协调) 1.抓住检查者的手从仰卧位主动拉起 2.后方支持至少能坐5s 至少独坐1min 1.从仰卧位抓住家具独自坐起 2.伸腿坐(腰伸直、两下肢迟缓伸展独坐) 伸腿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