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营养与检测人才培养方案一、教育类型及层次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大专二、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学制三年四、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大学专科层次,德、智、体全面发展,以食品检验技术为特色,系统掌握食品原料和加工安全控制、现代食品分析与检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具有理化分析能力、卫生分析能力、营养分析能力、营养指导能力和食品加工与销售能力的食品检测人员、公共营养师和一线生产、销售人才.1、课程名称:食品质量管理:42学时2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阐述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学习对确保食品质量必不可少的法规、标准、组织、保证体系、规范。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参考教材:食品质量管理(21世纪教材) 陈宗道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课程名称:理化检测技术:65学时4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掌握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操作方法;食品中污染物质的分析;食品辅助材料添加剂的分析;了解掌握食品的感官鉴定的方法;掌握食品分析方法及发展方向。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参考教材:食品检验技术(理化部分)王艳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课程名称:微生物检测技术:39学时2学分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重点学习和掌握各种重要食物中毒病原菌和指标菌检验技术的同时,打好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以后能从事食品检测及营养分析工作。

基本了解本专业及学科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食品卫生指标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重要食物中毒病原菌的检验方法;重要食物感染性病原菌的检验方法.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参考教材: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 刘用成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4、课程名称:应用营养学:65学时4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使学生掌握营养学的理论和知识,并能初步应用与不同人群的营养调查和监测,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通过学习,使学习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掌握各类特殊人群的营养特点和需求;了解营养与相关疾病的关子;初步掌握开展居民营养状况调查和社会营养监测的方法。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三平台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三平台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三平台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黎海彬,张 挺,李崇高,韩 明,江津津,黄利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405)摘 要::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就我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如何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 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08(2010)04-0050-07Resear ch an d Pra ct i ce of “Thr ee P l a tform s an d Thr eeC om b i n a t i on s ”Ta le n t C u lt i va t i on M od el i n FoodNu tr it i on an d Test i n g Pr ogramL I Ha i 2bin,ZHA N G Ting,L I Chong 2ga o,HAN M ing,J I ANG J in 2jin,HUANG L i 2hua(Scho o l of Architecture ,Environ ment and Food Engi neering,Guangzhou Cit y Polytechnic,Guangzhou 510405,China )Ab stra ct:B uilding a learning 2in 2w o rk talent cultivati on mode l t o p r oduce highly 2s killed studants is the onlyway t o susta inabledeve l opment for vocati onal colleges .In this paper,the way food nutriti on p rogra m ca rrie s out the l ea rning 2in 2work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is dis cuss ed .Key wor ds:l ea rning in work;qua lity;t a lent cultivati on model收稿日期:2010-10-08基金项目:2010年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校企合作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Y 3)。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预防医学、食品科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营养配餐、保健食品开发、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社区营养及食品安全领域从事营养指导、食品营养开发与设计以及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并系统掌握食品科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养调查、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食品卫生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营养配餐、保健食品开发、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1、掌握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2、掌握食品营养评价、食品卫生控制的基本原理,具有营养评估、指导及宏观管理的能力;3、掌握食品营养成分及其加工特性,具有食品营养开发与保健、合理搭配营养、平衡膳食的能力;4、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分析检测的基本技能;5、熟悉国内国际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制与学分1、学制:四年2、学分:196四、毕业条件及学位授予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修完规定的学分,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符合蚌埠学院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预防医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2、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预防医学概论、食品理化分析、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概论、食品毒理学、食品卫生学、公共营养学、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标准与法规、营养配餐与设计(食品营养方向)、分子营养学(食品营养方向)、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卫生方向)、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管理(食品卫生方向)等。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专业认知实习、食品工艺学专业实验、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专业方向实验、专业实习与实训、营养调查与监控实践、食品营养综合实训(食品卫生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610302)二、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应届高中毕业生、高中后预科生、“三校生”,或具有相同学历的其他人员。

(二)学制基本学制3年,实行学分弹性学制,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2年(修满学分),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

三、人才需求分析随着食品工业的蓬勃兴起,食品行业的发展必须向安全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除必须更快地采用各种新的生产技术外,更应该在企业软实力上下功夫,尽快推广当今国际上在食品行业流行的各种管理体制和方法,企业生产的产品更加安全、营养、便捷,这就对生产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在食品从业人员中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专门人才更是缺乏,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一)现有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人才严重短缺,急需大量专业人才食品消费,是人类生存的第一生理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恩格尔系数的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由生存需要逐步扩展到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消费观念也由单纯满足饱腹来养活自己转向营养、保健与美食的享受。

传统的“价格优先”消费观念正在向“价格与质量并重”转变。

人们健康意识的崛起,科普的发达,导致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大大增强,人们会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和质量。

虽然从全国来看,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我国从事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人员已达到100万人左右,他们分布在卫生、农业、环保、质检、食品生产经营等部门单位中。

而且据统计,在这100万从事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员工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或从事卫生执法工作的人员占了大半,真正从事食品营养与检测的人员所占比例却较小。

显然不能满足我国现有的432万多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需要。

从业人员的极度缺乏,导致质检人员的工作方式往往是疲于奔命,不太可能做到主动出击。

国内高校食品领域的有关专家一致认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人才缺乏是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水平的直接制约因素,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州予院
J un l f hz o l g o r a C i uCo e e o h l
20年 1 0 8 0月 第 2 2卷 第 5期
0c.2 0 1 2 No5 t o 8 V0. . 2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陈建兵 , 黄劲松 , 王瑞侠
( 池州学院 化学 与食 品科学系 , 安徽 池州 2 7 0 4 0 0)
业设置、 培养 目标、 课程体系、 教学设计 、 培养途径 、 师资队伍等要素的优化组合来 回答高职教育 “ 培
品销售、 食品外贸等方面的人才 , 因此 , 在课程体系 构建方面也就多开设一些偏理科的课程 , 如食 品营
养与检测 、 食品掺伪检测 、 品工艺概论 、 食 现代食品 检测技术 、 食品标准与法规 、 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
养什么样 的人才 ” “ 和 怎样 培养人才 ” 这两个根本 企业管理等课程 ,但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 型问题 。 以下就上述两个根本型问题分别从理论教 养 , 一般就开设一些如化学分析方面的课程 , 如无 学、 实践教学 、 培养过程 、 教师队伍 、 课程体系等角 机及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 食品健康化学、 食品生物 度来探讨如何构建食 品营养 与检测专业 的复合型 化学、 分析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等方面的课程。
文理兼招 的食 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设 目标是 业的发展方向,帮助制定切实可行 的专业教学计 以 “ 口径 、 宽 高技能” 的模式进行专业改革与配套 划, 为今后学生能够适应各种 岗位 的工作提前准 建设【 即以 “ 1 ] , 食品质量管理、 品营养 、 食 食品安全 、 备、 谋划。 同时, 将专业课程模块化: 如化学类课程; 食品 食 品外贸、 食品开发 、 品检测” 食 为主线实施 复合 人才的培养。让文科型的学生在明确今后学习重点 类课程; 检测类课程; 管理类课程等 。 然后通过对学 为食品质量管理、食品营养、食品安全等方 向的同 时, 也接触到一些食品开发 、 食品检测方面的知识 , 为更好地从事食品行业的食品质量管理、 食品营养、 生的能力分析来构建学生知识、 能力 、 素质结构, 让 学生有选择有侧重的去学习相关专业课程, 为今后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2
课程体系设置
公共基础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外语、计算机等通用技能课程: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和计 算机应用能力,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
公共基础课程是本专业的通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泛 的知识背景和基本技能,包括
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课程:培养学生扎实 的自然科学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熟悉食品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了解 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法规政策。
具备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 够适应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培养目标实现路径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食 品营养与检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指 导。
开设实验课程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
汇报人:
日期:
• 专业培养目标 • 课程体系设置 • 实践教学环节 • 综合素质培养
01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描述
掌握食品营养与检测的基本理论和技 能,具备对食品进行营养分析和检测 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能够解决食品营养与检测领域的实 际问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行业背景和实践,包括知识水平、实践能力、 职业素养等方面。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考试 、实验报告、课程设计、实践 项目等。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 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经历,作 为学生评估的重要依据。
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评估和调 整,确保培养方案与行业需求 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食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探讨食品产业与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 绿色、环保、低碳的发 展理念,培养社会责任 感和创新精神。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530101【专业名称】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办学层次】高职(大专)【学制】三年一、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群)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食品检测和分析、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知国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能从事食品营养、食品检验和食品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2.职业岗位(群)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领域主要涉及食品营养开发与配餐设计、食品检验检疫、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加工等行业或企业。

㈠主要职业岗位1、服务于大中型食品加工企业及食品类物流管理部门,可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监测、食品品质控制等工作。

2、服务于事业单位,可在各类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部门,各级食品质量监督单位及食品与生物保健品分析与检验机构从事食品质量的检测、认证或质量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

㈡发展岗位1、毕业生获得营养师资格还可从事学校、幼儿园、酒店、饮食行业、特殊职业、家庭等的营养膳食指导工作。

2、可从事食品营销工作。

㈢职业证书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职业证书一览表二、人才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①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素质。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素质。

③具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文化为底蕴的科学文化素质。

④具有注重专长、专博结合、勇于实践为基础的能力素质。

⑤具有健康体魄、不畏艰险的身体素质。

⑥具有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2、知识要求①掌握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微生物学和食品工艺学的基本理论;②掌握食品营养、疾病营养学和营养配餐的基本知识;③掌握食品感官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知识;④具备食品安全的常识及食品生产质量管理、食品营销的基本理论;⑤了解食品储运、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610302【专业名称】食品营养与检测【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历者【办学层次】高职(大专)【学制】三年一、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群)1.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公共营养师、食品检验检疫、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食品加工、食品销售服务、企业研发部门等岗位,能在大中型食品加工企业、食品类物流企业、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部门、食品监督检验部门及食品与生物保健品分析与检验机构从事与食品分析检验和质量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职业岗位(群)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领域主要涉及食品营养开发配餐设计、食品检测、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加工企业,具体从事的就业岗位(群)如下:职业领域及主要就业岗位(群)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1.素质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能正确地看待现实,主动适应现实环境,有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实干创新、吃苦耐劳、文明生产、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2.知识要求:计算机应用,英语,语言文字处理,数学处理,食品营养配餐设计,化学分析,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掺伪鉴别检验,仪器分析,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食品加工技术的知识3.能力要求:计算机操作技能,在因特网上检索、浏览处理信息的能力;英语,查阅英文技术资料的能力,英语通过国家B级考试;从事营养师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从事食品营养检测、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从事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从事各类食品加工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营养与检测人才培养方案
一、教育类型及层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大专
二、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三、学制
三年
四、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大学专科层次,德、智、体全面发展,以食品检验技术为特色,系统掌握食品原料和加工安全控制、现代食品分析与检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具有理化分析能力、卫生分析能力、营养分析能力、营养指导能力和食品加工与销售能力的食品检测人员、公共营养师和一线生产、销售人才。

六、培养规格及课程体系:知识、素质、能力(通用知识与能力、专业知识
七、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八、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食品质量管理:42学时2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阐述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学习对确保食品质量必不可少的法规、标准、组织、保证体系、规范。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
参考教材:食品质量管理(21世纪教材) 陈宗道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课程名称:理化检测技术:65学时4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

掌握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操作方法;食品中污染物质的分析;食品辅助材料添加剂的分析;了解掌握食品的感官鉴定的方法;掌握食品分析方法及发展方向。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
参考教材:食品检验技术(理化部分)王艳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课程名称:微生物检测技术:39学时2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重点学习和掌握各种重要食物中毒病原菌和指标菌检验技术的同时,打好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以后能从事食品检测及营养分析工作。

基本了解本专业及学科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食品卫生指标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重要食物中毒病原菌的检验方法;重要食物感染性病原菌的检验方法。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
参考教材: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刘用成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课程名称:应用营养学:65学时4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使学生掌握营养学的理论和知识,并能初步应用与不同人群的营养调查和监测,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通过学
习,使学习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掌握各类特殊人群的营养特点和需求;了解营养与相关疾病的关子;初步掌握开展居民营养状况调查和社会营养监测的方法。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
参考教材:应用营养学王继东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5、课程名称:食品制作与加工:39学时2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限修课
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各类食品加工工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
参考教材:食品加工技术周家春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6、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双语):60学时3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限修课
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讲授食品的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工艺对保健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保健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保健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
参考教材:食品工艺学夏文水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课程名称:应用营养学:65学时 3.5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限修课
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使学生掌握营养学的理论和知识,并能初步应用与不同人群的营养调查和监测,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习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掌握各类特殊人群的营养特点和需求;了解营养与相关疾病的关子;初步掌握开展居民营养状况调查和社会营养监测的方法。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
参考教材:应用营养学王继东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8、课程名称:食品营养成分分析:52学时3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

主要包括水分、灰分、脂肪、酸度、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等食品中一般成分的测定;食品中添加剂和有毒有害成分及农药残留等的检测方法。

使学生掌握食品分析的内容、方法、基本操作技能。

了解各类食品的理化检验标准及要求,掌握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操作方法。

能独立完成各项指标的检验。

九、毕业条件
(一)各门功课中必修课100%及格率,选修课一门课不及格准予毕业。

(二)达到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CCT)一级水平,推荐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

(三)至少持有以下证书中的一证:国家中级食品检验工上岗证、HACCP 内审员证书等资格证书、营养配餐员资格证。

(四)学生操行评定分60分以上。

十、本专业教学团队要求:
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实施需建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企业指导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其人员结构见下表。

专业带头人需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此同时还需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对职业教育有深入研究,能够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方面起到领军的作用。

其主要工作有:组织行业、企业调研,进行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组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主持课程体系构建工作,组织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统筹规划教学团队建设;主持满足教学实施的教学条件建设;主持建立保障教学运行的机制、制度。

骨干教师需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有着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善于将企业先进的技术知识与教学相结合;对职业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具有职业课程开发能力;能够运用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治学严谨教学效果良好。

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相关工作;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编写相关教学文件;进行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设;参与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

一般教师需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以及相关教学文件编写;对专业一般课程进行课程开发及建设;参与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设;通过下企业锻炼、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及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需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专业技能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善于沟通与表达。

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实训;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参与相关教学文件的编写;参与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参加教学培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企业指导教师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企业的相应岗位独当一面;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其主要工作有: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在本企业指导学生的岗位实习,具体负责学生在岗实习期间的岗位教育和技术指导工作;反馈学生的在岗情况,发现问题与学校指导教师一同及时解决;负责学生顶岗期间的考勤、业务考核、实习鉴定等。

对于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授课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还应有相应的企业、相关行业的实践经历,有比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同时应该具有烹饪、营养类高级以上技术职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