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明星走红的受众心理分析
草根文化

何为“草根文化”草根文化,是相对于御用文化、殿堂文化而言的。
是具有民众精神的,代表民众意识的人群借用新媒体对个人意识的表达。
它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没有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充满着乡土气息,涵蕴着丰富的生活共识。
“草根文化”也就是平民文化,大众文化。
“草根文化”的成因分析“草根文化”是相当丰富的,无疑要追溯“草根文化”的源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以下我们分别从传播过程中传播媒介、受众角度、传播者及传播模式四大要素来具体分析:(一)新媒介推波助澜新媒介一词是80 年代初西方传播界提出的。
新媒介一是由传统媒介在技术上的发展而生成的,一是由传统媒介的相互联姻或与其他媒介的新型结合而产生的,如有线电视、个人电脑、网络、手机、移动媒体、博客、播客等。
有线电视作为电视媒介的一个种类,可以归入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范围之内,但是由于有线电视通常与卫星通讯、计算机系统等高新技术联系在一起,因而也被视作新媒介的一种。
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有线电视开始走向互动化,卫星传播电视信号经过有线电视网络的传播,使得电视节目越来越精彩。
而新媒介的特性放大了个体行为影响。
使一些原本属于个人行为的事件,突然间变成网络文化事件。
“芙蓉姐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现实生活中类似“芙蓉姐姐”的人并非绝无仅有,但是,只有“芙蓉姐姐”最先通过网络这一渠道成功地张扬了她的个性,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由此可见,新媒介网络的推波助澜,最终结果是不断放大个人行为的效应,使之越来越具有某种符号性的意义,从而在网络文化中占据一个位置。
新媒介的特性聚合了个体行为能量。
如果没有网络,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能有今天这么热火的名气吗?如果没有贴吧、天涯,“超女”现象的追星行为又如何能从单纯的个人追星演变为具有群体活动机制的“粉丝团体”?一个“粉丝”的力量并不足以改变“超女”选秀的结果,但是,通过网络集结的一个“粉丝”群体,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比赛的最终走向。
《2024年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范文

《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明星真人秀节目已经成为现代观众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类节目以明星为核心,展现其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日常生活,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对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观众的观赏习惯与心理需求。
二、受众的心理需求1. 明星崇拜心理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往往对明星有着强烈的崇拜心理。
观众希望通过节目了解明星的日常生活、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以满足对明星的关注和喜爱。
这种心理在年轻观众中尤为明显,他们将明星视为偶像,希望通过节目与偶像近距离接触,了解偶像的真实一面。
2. 娱乐消遣心理观众观看明星真人秀节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寻求娱乐和消遣。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观众需要一种轻松、愉快的娱乐方式来缓解压力。
明星真人秀节目往往具有轻松愉快的氛围,能够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
3. 情感共鸣心理明星真人秀节目往往涉及到明星的情感生活、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方面,这些内容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形成与节目内容的情感连接。
4. 探索未知心理观众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明星真人秀节目中的一些挑战任务、冒险活动等,都能满足观众的探索未知心理。
这种心理使得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关注度。
三、受众的心理特点1. 追求真实现代观众对于真实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通过明星真人秀节目看到明星的真实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
因此,节目制作方需要尽可能地展现明星的真实面貌,以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
2. 多元化需求观众的审美需求日益多元化,他们对于节目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因此,节目制作方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求。
3. 社交互动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会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互动和交流。
这种互动和交流使得观众之间的情感联系更加紧密,也使得节目更具吸引力。
四、结论通过对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观众的心理需求主要包括明星崇拜心理、娱乐消遣心理、情感共鸣心理和探索未知心理等方面。
国内草根Vlog传播特色分析——以百家号为例

2020年第22期 NEW MEDIA RESEARCHnmrmagz @Vlog 可以认为是一种网络日志。
早在2012年,YouTube 诞生首条Vlog 起,到2018年已成为成熟且持续盈利的产品:YouTube 每小时会有2 000多条Vlog 产生。
而国内Vlog,始于艺人欧阳娜娜的发布——在美国求学期间,持续更新Vlog,单条Vlog 能达上百万点击率,因此被称为“国内明星Vlog 第一人。
”国内Vlog 尚处于起步,发布的内容可谓风格迥异,有追逐流量的吃播、记录日常的生活播、自我激励的打卡播、地方色彩的风俗播等,总的来说,视频内容多为记录作者的个人生活日常,主题十分广泛,或是参加大型活动的记录,或是日常生活琐事的集合。
我们所能看到的发布平台大致分为三种:一是趣缘网站(如B 站),亚文化氛围浓厚,内容涉猎广泛。
二是老牌门户网站。
2018年起,巨头积极搭建平台——如新浪的“Vlog 召集令”,授予单月发布4条以上的原创者可申请“微博Vlog 博主”认证资格,并享相关平台流量扶持政策。
由于门户Vlog 处于初创,大多转载其他平台,目前尚无特色而言。
三是以百家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
随着Vlog 的市场下沉,加入的新手们往往为草根群体;并且由于作者身份的草根性,逐渐形成了市井百态的中国化特色。
中国草根群体开始试水Vlog 圈,进一步打破了原先明星塑造起来的生态圈,他们纷纷入驻百度号、企鹅号等平台,为国内Vlog 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百家号,从最早的文章推送,到2017年图集上线,再到2019年Vlog 全平台创作,紧跟着自媒体时代的发展抓住了受众的兴趣点。
1 草根Vlog 传播特色分析纵观草根群体创作的Vlog 作品,里面都有着对更好融入社会的期待,都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感,而不是一味猎奇。
文化认同一词,就很好概括了他们身上这种特质。
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基础的价值取向,具有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规范社会行为、培养统一意识、凝聚民族精神、强化统一意识等功能[1]。
草根明星走红的受众心理分析

供 了放松身心、 舒缓压力的途径; 草根 文化来源于阶层 区隔, 草根 明星和普通受众有一种 天然的亲近 性; 草根 明星扮 演 着这 个时代 重要 的意识 形 态幻想 , 是广 大 受众 乐于接 受的 自我 满足的 意识 形 态神 话 。 同时 , 广 大 受众对 于草根 明 星的 关注和持 续喜 爱与 草根 明星在 成 名前媒 体 的推手作 用和成 名后媒 体 的 后 续 包装和 制 造 的新噱 头是 分 不 开的 。 同时 , 草 根 文化 发展 中的最 大 问题 是 来源 于阶层 区隔 , 却 没 有
重 要 的文化 概念 。“ 草根 ”已不 仅仅 是一 个描 述状 态 的名 词 , 其 巾包 含 了太 多
的意 义和 价值 。 号称 “ 草根” 的文化 明星也大量 出现 , 从歌 手李宁 舂 、 凤凰传 奇 , 到娱 乐大 鳄郭 德 纲 、 小沈 阳 、 周 立波 , 再 到 网络 红人 芙 蓉姐姐 、 凤姐 , 甚 至 草根 学 术代表 易 中天 、 于丹 等 , 都以 “ 草根”相标榜 。
泛泛 。
然“ 草根” 在 书 面 和 口头上 被 广 泛地 应 用 , 但是, 目前 在 中国 , “ 草根” 还 主要是一 个 都市 大众 娱乐
领域 的概 念 , 没有 十 分确 切 的 学术 定 义 。只 能按
草 根 明 星 为何 能够 走 红? 这个 问题 是 庞 大 的, 里 面具 体 的机 制 也是 很 复杂 的。在大 众传 播 研究 中 , 受 众 指 的是 大众 传媒 的信息 接受 者 和传 播 对 象 。草 根 明星 要 走 红 就 必 须 受 到 广 大受 众 的接受 和认 可 。因此 , 受 众是 如 何接 受 和认 可草 根 明星 的?这 一 问题 对 于 分 析 草 根 明 星 的走 红
大众传播心理学

从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我是歌手》《我是歌手》节目的播出打破了草根文化占据主流的娱乐节目的现象,专业主义的再次兴起有着深刻的心理学背景。
关键词:炒作市场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社会压力专业文化正文:《我是歌手》是中国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电视节目。
本节目由立白洗衣液独家冠名。
《我是歌手》作为湖南卫视“领SHOW2013”的开篇之作,集结乐坛资深唱将、中流砥柱和新生代佼佼者打造独一无二的顶级豪华音乐盛宴,此档节目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顶级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
为的是选出最强的歌手,给广大爱歌者不一样的视听盛宴。
2013年4月12日,晚19:30总决赛激烈开战。
最终羽泉获得歌王称号,林志炫居亚军。
这里,我们就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我是歌手这个节目。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我是歌手成为继中国好声音之后又一成功的音乐电视节目。
且不论节目本身做的如何就单论节目而言,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湖南电视台在向浙江电视台进行的一次反攻,在经历过中国好声音的失败后,湖南台凭借我是歌手赢得这一回合的胜利。
而现如今浙江卫视又推出中国星跳跃的节目。
这不禁让人感叹道两大电视台为追求收视率真的是下足了功夫和心血啊!这是两大电视台在市场经济下为追求商业利润的收视率之争。
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从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我是歌手》的比赛。
这次我将通过两个角度来分析这个现象:首先从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角度考察《歌手》的各个方面,再者考察《歌手》比赛给大众的心理造成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考量一下大众传媒如何使得《歌手》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全名节目。
在节目形式的选择上,湖南电视台沿袭了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例子,引进韩国的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
这在节目形式上为节目的火爆抢占了先机。
这是娱乐节目的惯例。
往往一个神话的出现将会引发无数的类似节目。
这一方面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使得媒体在追求利润追求收视率的道路上不断跟风模仿,丧失了节目的原创性。
在另一方面就是所谓的媒体管理方面的问题了。
浅谈草根歌手——旭日阳刚的成名思考

一
、
初识 旭 日阳刚
但 是真 正 为 民工而 唱 的歌 曲寥 若晨 星 ,可 以说 《 春 天里 》 简单 朴 素 的歌 词和旭 的形 象 身份 与广大 人 民形成 了共 鸣 。
3 . 聒 噪 时代 的心灵 沉 淀 。当今 社会 ,人们 在面 对房 价 高 ,物
记 得第 一 次 知 道旭 日阳 刚 ,是 2 0 1 0 年8 月 一 网络 拍 客将 旭 的
三 、简 单 的认识 介 绍 了旭 日[  ̄ E t N ,他们 的成 名 主要 可 以归结
1 . 选 秀 节 目的 兼容 性 、广泛 性 。 国 内的选秀 节 目层 出不 穷 。
为 以下 几个原 因 众 所周 知 ,旭 日阳 刚的 初 露头 角是 在星 光大 道 的舞 台上 ,他 们 获 得 了2 0 1 0 年周 、 月冠军 、 以及 年度 总 决赛亚 军 。 2 . 发 展中 国家 中下 层 人 民的 比例 很 大 。在 中国 , 民工 是一个 很 特殊 的 群体 ,人 数众 多 ,他 们长 年只 身 在外 ,生 活朴 素 枯燥 , 音 乐是 他们 重 要 的娱乐 主 导 ,而在 中 国流行 歌 曲虽 然数 以万 计 ,
大 众 文 艺
・ 文 艺评 论 ・
浅谈草根歌手
旭 日1 3 B I NB 9 成名思考
薛 静 ( 南京 艺术学 院流行 音 乐学 院 江 苏南京 2 1 0 0 0 0)
摘 要 :随着2 0 1 1 年春 节联 欢晚会 的热播 ,旭 日阳刚这一流 浪歌 术 歌 曲的 同时 ,是 否应 该要 牢记 音 乐要 扎根 于 民,还 是 要继 续 与
旧的木 吉他 ,王旭 光着 上 身 ,左手 夹着 香烟 ,黝黑 健 壮 的身材 向 这 个 世界 太 多 的色 彩 。放 眼望 去 , 中国近 年来 的流 行歌 曲多 以爱 别 人显 示 了 自己并不算 享 福 的生活 状 况 。二人 真情 实 感 的演 唱, 情 素 材 为主 ,忽 略 了在这 样 的社会 大 环境 下 ,人们 除了需 要好 的 来 自内心深 处 的 呐喊 ,骨 子里 散发 出的淳 朴感 动着 每 ~个 听众 ,
名人草根化现象中的身份--自我

体 都将 名人 / 草 根 作 为 一 组 词 组 来 使 用 ,名 人 派/ 草 根 派 、名 人 博 客/ 草 根 博 客 、名 人文 化/ 草 根 文化 ,数 不 胜数 。在 名人 / 草 根 的 一 系列 文 化 现 象 中 ,名 人 草根化 趋 势最 为引 人注 目,其表 现主 要有 二 。 ( 1 )名 人构 成 的草根 化 。近年 来 ,草根 名人 迅 速崛起 ,成长 为可 与精 英 、
封面 ;2 0 1 2 年央视龙年春晚的宣传语就将 “ 草根”与 “ 大腕” “ 偶像”相提 ;
并 论 ,将 草根 达 人作 为 吸引 观众 的一 大卖 点 。
( 2 )名人战略的草根化 。一个百姓 的声音很小 ,但亿万草根的声音却能
汇聚 成春 雷 。就 连胡 锦涛 和 温 家宝 都 开 始 重视 草 根 的意见 ,三 番五 次 地 与 网
微 观 层 面来考 察这 一 现象 ,就 会 生 发 出一些 新 的认识 。名 人 与草 根 可 以看 作
;
改变导致文化 的变迁这一角度人手 ,一次再一次验证麦克卢汉的名言 “ 媒介 i
两 个 不 同的社 会群 体 ,但 群体 也 是 由个 体组 成 的 ,而名 人 草根 化 这 一 潮 流也 是 由具体 的人 物 言行 和事 件 等 一点 一 滴 汇集 而成 的 。所 以 ,本 文 拟从 个体 出 发 ,从 个 体对 自我及身 份 的认 同层 面 对名人 草 根化进 行 微观 的打 量 。
友 在 线交 流 。对 于其 他名 人 来 说 ,草 根 更 是具 有 颠 覆 性 的力 量 ,它 不 仅 能捧
一夜成名后的心理研究报告

一夜成名后的心理研究报告一夜成名后的心理研究报告一夜成名后是指个体在短时间内因为某种原因(比如参加电视选秀节目获胜、在社交媒体上的视频爆红等)突然走红,获得广泛的关注和知名度。
虽然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常见,但是一夜成名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因此,该研究旨在探讨一夜成名后个体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一夜成名后的个体的心理状况和适应能力。
参与者为一夜成名后的知名度较高的个体,包括歌手、演员、网络红人等。
他们会被要求填写自评量表和一些心理测试题目,以评估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
结果:根据实施的初步研究,一夜成名后个体的心理状况和适应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以下是该研究的一些初步发现:1. 自我认同的变化:一夜成名可能会改变个体的自我认同。
他们可能会面临着从普通人到公众人物的角色转变,这种转变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扰和混乱。
2. 心理压力的增加:一夜成名后,个体可能会面临更高的心理压力和期望。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公众对他们的期待,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加。
3. 社交关系的变化:一夜成名后,个体的社交关系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可能会面临新的社交圈子和人际关系,这些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可能对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构成挑战。
4. 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增加:一夜成名后个体可能更容易面临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和自卑等。
他们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来应对这些问题。
结论:一夜成名可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尽管成名带来了名声和机会,但个体也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困扰。
因此,对于那些一夜成名的个体,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这项研究对于理解一夜成名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提供指导和帮助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