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4全国指标:3_5_第三产业分行业增加值及占GDP的比重
2000-2016年全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占比

2005年 2006年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41.3 41.8 69.6 71.9 41.5 40.3 33.32 33.91 37.5 37.2 39.5 39.1 41 40.8 39.1 39.5 33.7 33.7 51.6 52.1 35.6 36.4 40 40.2 39.96 39.1 38.9 39.9 34.7 33.4 32.3 32.8 30.8 31 40.7 40.8 43.7 42 42.9 42.7 39.2 38.7 41.6 41.4 41.5 42.2 38.4 38.2 39.9 40 39.5 38.5 37.8 36 40.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9.53 39.3 38.4 42.3 40.6 35.7 34.7
2007年 2008年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42.9 42.8 73.5 75.4 40.54 37.94 33.75 32.89 36.9 37.2 38.4 37.8 40.2 38.1 38.7 38.0247 35.1 34.9 54.6 56 37.4 38.4 40.7 41.0071 37.9 36.54 40.8 40.2 33 33.7 33.5 33.5 31.2 29.6 42.1 40.5 40.7 40.1 43.3 42.9275 37 36 42.9 43.6 43 45.5 36.8 36.2 41.8 41.3044 39.1 39.1 34.9 32.921 38.35 38.97 37 34.9 39.8 39.4 35.6 33.9146
2017年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2001年 2002年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41.2 42.2 67 69.1 47.58 47.5 34.56 35.72 43.9 42.1 40.8 41.8 40.7 41.4 36.5 36.7 34.8 36.3 52.4 52.9 36.5 36.7 38.6 40.3 37.92 34.9 39.7 39.5 40.6 39.6 35.7 36 32.3 32.8 41.6 42.6 41.6 42.9 40.4 41 40.9 42.6 42.9 42.2 42.5 42.9 40.5 41.1 36 36.2 35.9 36.3 40.1 39.6 40.82 41.79 43.4 43.7 45 45.4 38.2 38.9
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4全国指标:8_1_1_统计指标概况

香港岛 九龙 新界 人口 年中人口 (万人) 粗出生率 (‰) 粗死亡率 (%) 婴儿死亡率 (‰)
(按每千名登记活产婴儿计算) 劳工
劳动人口 (万人) 劳动人口参与率 (%) 失业率(%) 就业人数 (万人) 选定行业的就业人数 (万人)
制造 建筑 进出口贸易及批发 零售、住宿及餐饮服务② 运输、仓库、邮政及速递服务、
24113
33648 695
29615
37646 657
32716
39122 588
33755
40607 544
35053
5013 4737
6257 5469
7107 5780
7640 5943
8179 5966
-2.5 6.8 4.8 1.5 2.9 17930 19144 20060 20371 20968 257146 272540 283670 284721 291728
13.3 27.7 53.9 57.8 43.4
13.4 29.1 56.4 59.1 43.4
12.6 30.9 51.5 61.2 44.5
63.7 86.7 113.5
64.1 88.5 113.5
67.6 91.5 117.9
68.7 93.5 118.9
72.0 97.8 118.7
26924 577
718.8 7.9 5.9 1.6
366.0 60.8 3
346.8
363.1 59.6 4.3
347.4
370.3 60.1 3.4
357.6
378.5 60.5 3.3
366.1
385.9 61.2 3.4
2014年1-3季度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情况

2014年1-3季度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情况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4-10-22 09:30根据有关基础资料和国民经济核算方法,2014年1-3季度我国GDP初步核算结果如下:表1:2014年1-3季度GDP初步核算数据绝对额(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GDP4199087.4第一产业37996 4.2农林牧渔业37996 4.2 第二产业1857877.4工业157057 7.1 建筑业28730 9.0 第三产业1961257.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3370 7.0批发和零售业38930 9.7 住宿和餐饮业8476 6.2 金融业29655 9.1 房地产业26414 2.3 其他服务业69280 9.0 注: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表2:GDP环比和同比增长速度GDP环比增长速度(%)GDP同比增长速度(%)2013年1季度 1.6 7.7 2季度 1.8 7.53季度 2.3 7.84季度 1.7 7.7 2014年1季度 1.5 7.4 2季度 2.0 7.53季度 1.9 7.3 注:1.环比增长速度为经季节调整后与上一季度对比的增长速度;2.同比增长速度为与上年同期对比的增长速度。
季度GDP核算说明1.季度GDP核算概述1.1 基本概念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
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
201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391.42亿元,比上年增长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169.52全年受理专利申请81664件,比上年下降5.5%,其中,受理发明专利申请39133件,下降0.1%。
全年专利授权量为50488件,增长3.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1614件,增长9.1%。
全市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 5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9家,市级创新型企业500家。
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小巨人培育企业共1225家,高新技术企业5433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252家。
年内全市认定和复审高新技术企业2552家。
年内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43项,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项目占86.5%。
至年末,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9897项。
全年经认定登记的各类技术交易合同25238件,比上年下降4%;合同金额667.99亿元,增长7.6%。
十二、文化和卫生年内成功举办第三十一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
全年市民参与文化活动人数达到3100万人次。
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三年万人培训计划”,年内培训4050人次。
至年末,全市有市、区(县)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6个,艺术表演团体180个,市、区(县)级公共图书馆25个,档案馆44个,博物馆120个。
全市共有公共广播节目21套,公共电视节目25套。
有线电视用户687.48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564.73万户。
全年生产电视剧49部,共1774集;动画电视4386分钟。
全年共出版报纸12.01亿份、各类期刊1.45亿册、图书3.26亿册。
摄制完成36部故事片。
人计划”。
全年共完成职业培训53.40万人,其中,农民工24.64万人。
至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5.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图4 2010-2014年新增就业岗位情况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7710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 9%;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1192元,比上年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
2014公报解读:服务业——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2014公报解读:服务业——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来源:中国信息报发布时间:2015-03-05 10:50“新常态新成就”系列专题之三服务业: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解读《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服务业已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36463亿元,跨越60万亿元关口。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8.2%,高出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迈入“服务化”时代,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
服务业将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一道亮丽风景线《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 1%,占GDP比重达到48.2%。
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也快于第二产业的7.3%和第一产业的4.1%。
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这表明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转型升级已到了关键阶段,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中国“服务化”进程已不可逆转,并且越来越快。
回顾近10年来,第二产业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上,而第三产业只有在20 06年和2007年增幅超过10%,但两者增速之差逐年缩小,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
2012年,第三产业增速“追平”第二产业,但占GDP的比重依然略低于第二产业。
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8%。
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再次超过第二产业。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特别指出:“评价(中国经济)7.4%的增速,尺度、标准也需要适应‘新常态’。
”他说,“更要看到中国经济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深刻的,是趋势性的。
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4全国指标:4_6_按行业门类分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_

4-6按行业门类分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单位:亿元行业门类200520062007200820092010第三产业合计42660.652705.665190.281588.0108572.5136491.7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1532.11896.52450.63193.04491.05233.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860.411224.512997.115700.523271.327883.1住宿和餐饮业675.9938.71329.91735.02328.62980.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61.61772.01819.42131.32543.52392.9金融业105.6118.7151.9252.8348.5477.7房地产业17098.221586.228619.235914.243127.657633.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86.2662.6860.71255.11880.42486.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24.5465.1521.2717.61084.01269.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097.97506.79276.012279.117878.922333.7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35.5183.6235.8312.7518.6757.1教育1966.92128.82220.92355.43242.53718.1卫生和社会工作591.8708.0809.41065.91698.01959.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85.8858.21129.81436.52125.42605.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438.12655.82768.43239.04034.24761.6国际组织0.1201120122013163364.6198021.8242089.82292.2517.6328.37379.79762.912601.127765.930881.436329.43918.85107.66012.42174.22691.33084.9638.7923.91242.075663.792639.4111379.63379.94694.75874.61679.82475.83133.224520.729618.437662.71219.11685.81994.43890.44608.25399.92330.22617.03138.33155.64268.15225.55647.86047.45873.7